北京张聪《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特等奖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懂得珍惜友谊,体会友谊的力量。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难点1. 对故事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运用。
3. 小组讨论与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生字词、故事情节等。
2. 互动法:提问、回答、讨论等。
3. 实践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
4. 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故事内涵。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伯牙绝弦》课文。
2. 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故事图片、道具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的道理。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 朗读与表达(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选取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七、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家庭作业:以“我眼中的知音”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伯牙绝弦故事的背景和内涵。
2.了解古琴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
3.通过学习伯牙绝弦故事和古琴演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4.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伯牙绝弦故事的情节和主题。
2.学习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
3.通过古琴演奏,体验古琴音乐的美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伯牙绝弦故事的情感表达。
2.掌握古琴演奏中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伯牙绝弦故事的背景和内涵,以及古琴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
2.示范法:教师对古琴演奏进行示范,展示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并引导学生模仿。
体验古琴音乐的美感。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伯牙绝弦的故事资料、古琴、古琴曲谱等。
2.学生准备:听课笔记本、学习材料。
六、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并引发学生对古琴和古琴音乐的兴趣。
2.理论学习(10分钟)教师讲解古琴的基本构造和演奏技巧,向学生介绍古琴的发展历史和音乐特点。
3.故事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引发学生对伯牙和子期的情感共鸣,并分析故事的主题与意义。
4.示范演奏(10分钟)教师对古琴演奏进行示范,展示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巧,并解读演奏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5.学生实践(30分钟)弹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6.学习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七、教学反馈: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辅导。
八、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古琴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组织古琴社团或演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古琴音乐。
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学习笔记、实际表现和教师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此次教案旨在通过教授伯牙绝弦故事和古琴演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伯牙绝弦》一等奖说课稿含设计意图(定稿)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说课比赛说课稿参赛黉舍:园林小学参赛先生:荐月岚参赛年级组:六年级组《伯牙绝弦》说课稿一.说教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感触感染“艺术的魅力”为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合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本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行文简练.流畅,讲述了千古传播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恰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平易近族崇高人际关系与友谊的尺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前人云:“士为亲信者逝世.”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恰是一种真亲信的境界,这也恰是它千百年来广为传播的魅力地点.二.说设计理念文言文是一种传承故国残暴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点,在教授教养中保持自学为主,重点指点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重视积聚的计谋,采取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法,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虑去汲取,力争让学生体验到进修古文的乐趣.三.说学情:进修本文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进修本文起首要指点学生把文章读准确.流畅,特殊留意停留要适当.学生读通顺后依据注释.插图并接洽高低文,能懂得词句大意,先生重点指点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中感触感染同伙间互相懂得和观赏的真诚友谊..四.说教授教养目的:依据新课程尺度的请求,联合本单元的练习重点及学生的现实学情,我肯定了如下的教授教养目的:1. 引诱学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引诱学生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感触感染伯牙和子期真诚的友谊.3. 懂得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色.五.说教授教养重难点教授教养重点:指点学生准确.流畅.比较有情绪地朗读,借助注释和对象书读懂课文内容,领会同伙间互相懂得.互相观赏的真诚友谊.教授教养难点:引诱学生读懂课文,感触感染伯牙和子期真诚的友谊.六.说教法,学法教法: 应用“以读代讲”法, “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诱法”.学法:“读.思.议.悟”结正当,“自立合作探讨法”七.教授教养进程依据班级学生现实,我设计了以下教授教养进程:音乐引路,揭示课题→初读感知,领会韵味→深刻探讨,懂得课文→总结全文,升华情绪→回味绝弦,感悟绝弦.(一)音乐引路,揭示课题播放乐曲《高山流水》流水依依,千折百回 .高山伫望,恍然如梦.了解满世界,知音能几人?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高山流水》的面前,储藏着一个多么动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路走进这个故事——《伯牙绝弦》.(此环节的设计,在于创设情境,激起学生进修兴致,将学生思路引入进修古文的情境中来.)(二)初读感知,领会韵味本层次的教授教养让学生初读课文,请求读准字音,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通顺.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本上,懂得学生念书时碰到的艰苦,依据学生的艰苦进行指点,教给学生文言文的停留,此环节的设计教师的范读从学生的须要动身,帮忙学生们读通课文,从而领会文言文的节拍美,为下面的懂得和朗读奠基基本.(三)深刻探讨,懂得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是进修文言文的重点.在教授教养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思虑懂得古诗文的办法,经由交换,应用看注释.朗读懂得.接洽高低文.查对象书等办法自读自悟,揣摩句子的意思,然后在交换本身的懂得流感悟,引诱学生准确懂得课文.预设的几个教授教养生成点:教授教养生成点(1)看注释进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提出问题:这两个“善”是意思吗?这句话怎么懂得?并且应用畅言聚焦功效显示出“善”(设计意图经由过程如许的引诱,学生感到到了进修文言文要学会变通;如许的练习,同时也是学生口述句子意思的检讨与练习.)教授教养生成点(2)朗读懂得: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此处让学生重复朗读,懂得意思(这一环节的设计引诱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可所以各类方法的读,如个体读,小组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领会思惟情绪.)教授教养生成点(3)接洽高低文进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引诱学生们最后得出知音的意思,我心有所念,我的好同伙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同伙啊!这就叫──知音.(四) 总结全文,升华情绪再次朗读全文,课文难点的冲破,水到渠成,同时更表现了语文学科对象性与人文性同一的特色.(五).回味绝弦.感悟绝弦(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同时课件出示整篇课文,请学生轻闭双眼,静静的去观赏,去咀嚼,接着请学生带着此刻的感触感染,伴着这曲动听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篇课文.之后出示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一首短歌,配乐朗诵:忆昔客岁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淡伤我心!悲伤悲伤复悲伤,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干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逝世!读后引诱学生在课下试着咀嚼这首短歌,或写一写对伯牙安慰,赞扬或勉励的话语.八.说功课:1.背诵全文;2.收集表现知音益友的古诗和名言名句;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九.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请求能简练清楚明了地展示课文魂魄,是以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以下板书: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说的不好的地方,愿望大家不吝赐教.。
伯牙绝弦优质教案一等奖
伯牙绝弦优质教案一等奖1、伯牙绝弦优质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1.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
/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片段;这首古筝曲是不是动人心弦?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有一个传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解题质疑:⑴学生通过课前的查资料简介伯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伯牙,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琴师。
(可结合参考上的伯牙学琴故事)大致了解伯牙、钟子期。
⑴理解绝弦(如果不易理解可在读懂环节进一步理解。
)⑴质疑:如:伯牙为什么绝弦?绝弦说明什么?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师:这是一篇比较浅显的文言文,同学们已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回想一下,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借助解释,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读懂整篇课文的意思,弄不懂的词句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article/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故事中的一个传奇故事,被认为是友情和音乐的典范。
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2. 理解故事中的友情和音乐的意义。
3.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和培养友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介绍。
2. 听取学生对友情和音乐的意义的理解。
3. 欣赏古代琴曲《高山流水》,了解中华传统音乐。
4. 分组进行小剧场表演,再现伯牙绝弦故事情节。
5.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友情和音乐的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和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a. 学生观看视频或听教师讲解,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友情和音乐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学生的看法。
3. 音乐欣赏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学生欣赏古代琴曲《高山流水》,了解中华传统音乐的美。
4. 小剧场表演学生分组,根据故事情节设计小剧场表演,展示伯牙绝弦的友情和音乐。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扮演角色、编写剧本和选择音乐。
5. 展示与分析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点评。
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友情和音乐的意义,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四、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学生分享他们对伯牙绝弦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展示优秀的作品。
五、拓展与延伸:学生可以以伯牙绝弦故事为基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故事和音乐。
可以利用手工制作乐器,演奏古代音乐,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音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小剧场表演等活动。
2. 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表演展示自己对友情和音乐的理解。
3. 教师的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教学效果:学生对伯牙绝弦的故事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友情和音乐有了更多的感悟。
语文《伯牙绝弦》一等奖教案
语文《伯牙绝弦》一等奖教案《语文《伯牙绝弦》一等奖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3、通过学文,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2、通过学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知音子期破琴绝弦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1、学生听《高山流水》音乐2、听完音乐,你有什么感受呢?3、伯牙学琴多么艰辛呀,弹琴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他为了一个人,却从此不再弹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伯牙绝弦》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吧!(板书课题)二、解题质疑1、绝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绝弦呢?2、许多古文都能从题目上了解课文大意,看了课题,我们知道这篇古文主要讲生:(A:伯牙再也不弹琴了)(B:伯牙弄断了琴弦)的故事。
3、学到这里,听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联系《伯牙学琴》的故事提问:伯牙学琴那么艰难,为什么就这样绝弦了呢?)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2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指名读,评价。
4、师范读5、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6、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7、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四、小组合作学习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弄懂课文意思,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
五、深入学习1、伯牙为何要绝弦呢?(板书:钟子期死)2、为何钟子期死,伯牙要绝弦呢?好不容易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断了?(因为他太伤心了,因为他失去了知音)(板书:知音)3、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4、从哪里看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划出相关句子。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伯牙绝弦》的内容,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知音难觅的感慨。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体会文章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表达方式,感悟知音的珍贵。
三、教学准备1.课文《伯牙绝弦》2.课件、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分享他们对“知音”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知音?为什么说知音难觅?(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生字词,理解字词含义。
3.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三)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难点句,帮助学生理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伯牙要绝弦?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文深入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学生分享对修辞手法的理解,教师进行点评。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三)课堂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扮演角色体验,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知音的感悟文章。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建议。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关于知音的故事,如《高山流水》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知音故事,教师进行点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伯牙绝弦》的内容,感悟知音的珍贵,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友谊的珍贵。
(3)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主旨。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等方法阅读文言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珍惜友谊,懂得尊重他人。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
2. 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友谊的珍贵。
三、教学难点:1. 掌握一些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 深入理解《伯牙绝弦》的主旨,学会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伯牙绝弦》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伯牙绝弦》。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文言文中的生词和句式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友谊的珍贵,懂得尊重他人。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友谊的珍贵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伯牙绝弦》。
2. 深入阅读《伯牙绝弦》,思考友谊对自己的意义,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伯牙绝弦》的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了解有关古琴的知识。
(2)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懂得珍惜知音,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与悲伤。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和宽容他人的不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
(2)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2 教学难点:(1)理解“绝弦”的意思,体会伯牙绝弦的深层含义。
(2)感悟课文中表达的友谊、珍惜知音的主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伯牙绝弦的故事插图,引导学生关注。
(2)简介伯牙绝弦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让学生圈出生字词,并查找其意思。
3.3 合作学习(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伯牙绝弦的故事情节,体会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故事复述,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
3.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如“绝弦”的深层含义。
3.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珍惜知音的重要性。
(2)教师引导,总结珍惜友谊、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四、课堂练习4.1 字词练习(1)让学生在课文旁边标注生字词,并组词练习。
(2)让学生进行句子仿写,运用所学生字词。
4.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五、课后作业5.1 家庭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初步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艺术(音乐)的美好。
2、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引入课文。
初读课题后,学生理解“绝弦”的意思,大致了解伯牙,就课题提出疑问。
(二)读准字音,初知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检查初读情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联系注释,读懂文意。
1、指导学生联系注释尝试疏通文意,并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在学生讲述时,教师相机指导理解重点词句“善”“志”等。
3、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韵律。
(四)深入体会,品味文情。
思考:伯牙为何绝弦?1、感悟“知音相遇之喜”。
(1)学生自学: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伯牙、子期就是知音,勾划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善鼓的伯牙志在高山与流水时,善听的子期能准确听懂伯牙的琴音所传达的心声。
①学生练习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②拓展理解“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③师生共读,表达知音相遇之喜。
2、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借助冯梦龙《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伯牙为何破琴绝弦。
(2)学生练读,体会伯牙失去知音的复杂情感。
(3)对比朗读,再次体会知音离世之悲。
(五)回味诵读,升华文心。
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市赛一等奖
事例名称教课对象《伯牙绝弦》教课方案科目小学语文六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剖析“伯牙绝弦” ,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模范,它流传到现在并给人恒久弥新的启示。
正是这个故事确定了中华民族崇高人际关系与友谊的标准。
故事勾魂摄魄、回味无量。
伯牙喜爱抚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峰同样巍然矗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海洋同样奔跑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识。
无论伯牙怎样弹奏,子期都能正确地道出伯牙的情意。
伯牙因得悉音而大喜。
子期死后,伯牙沉痛欲绝,感觉世上再没有人能这样真实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先人说:“士为知己者死。
”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地,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选编这篇课文的企图,一是让学生借助说明初步认识文言文粗心;二是累积中华优异经典诗文,感觉朋友间互相理解、互相赏识的单纯友谊;三是领会音乐艺术的无量魅力。
二、教课目的(知识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教课目的1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
2能经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说明、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累积中华经典诗文,感觉朋友间诚挚的友谊。
三、教课重难点本课的教课要点是能经过自读自悟,运用借助说明、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读通、读懂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记诵累积。
四、学情剖析固然在学习本文以前,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些文言文的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仍是太少。
五、教课策略选择与设计运用借助说明、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经过多层次的读,达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六、教课准备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
教课中,准备有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课课件。
七、教课过程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学一、课前讲话、揭题导入指引学生说词、此环节的讲话设过程1、师:出示杨柳依依。
《伯牙绝弦》的教案设计
《伯牙绝弦》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伯牙绝弦》;(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古文的韵味;(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懂得珍惜知音,学会与他人真诚相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伯牙绝弦》;(2)理解《伯牙绝弦》的故事内容,领会道理;(3)学会生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伯牙绝弦》中所蕴含的深厚友谊;(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古文的韵味。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氛围;2.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古文的韵味,理解故事中的道理;3. 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音乐等;2. 教材:《伯牙绝弦》;3. 字典:便于学生查阅生字词;4.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伯牙、子期相遇的情景;(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激发兴趣;(3)简介《伯牙绝弦》的背景,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2)查找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3)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故事中伯牙和子期为何成为知音?(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理解珍惜知音的重要性。
4. 朗读感悟(1)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模仿;(3)引导学生体会古文的韵味,理解故事道理。
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全国获奖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艺术的魅力”一组中的一则文言文。
它讲述了伯牙、子期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
文章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读出自己的感悟。
3、理解“志”从而感悟“知音”的真正内涵,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
三、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感和韵味,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四、教学难点理解“志”从而感悟“知音”的真正内涵。
五、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学生搜集资料。
六、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七、教学过程(一)读通课文1、课前谈话,揭题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则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小故事------(教师板书,指名读)。
(1)初读正音,校读关键字。
这个“弦”字不好读,要念准了,齐读课题。
(2)解题并提出质疑。
“绝弦”是什么意思?相传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上大夫,琴技高超,连马儿听了伯牙的琴声都会仰起头痴痴地望着,忘记了吃草,就是这样被世人誉作“琴仙”的伯牙怎么就绝弦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体会体会。
2、学习目标一课一得,那么这节课我们要在课堂上解决哪些问题呢?出示:345二、把握节奏韵味,层层训练。
1.正音出示“善哉”“峨峨兮”。
这两个词,你会读吗?出示:兮”字都是语气词,在朗读时,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伯牙绝弦》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质疑“绝弦”1、出示课题:伯牙绝弦2、了解伯牙,解释“绝”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吗?3、现在你脑中冒出的问题是什么?(既然伯牙是著名的琴师,应该爱琴如同自己的生命,却为何断绝琴弦呢?)二、反复读课文,读出韵味1、请同学们以自己的节奏大声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碰到难读地方的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评价:读文言文我们要读出停顿与节奏,才能让人感受到古文的节奏美与韵律美。
有困难的可以看看大屏幕上的停顿来练练。
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练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读得很好。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三、读懂课文,感受知音相聚之喜1、文言文的中有些字词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参考书中的注释或者词语手册再去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你读懂了?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1)善是什么意思?文中还有两个善字,你能猜出什么意思吗?3、从课文哪里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1)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就像高高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了感叹地说:“真妙啊!就像宽广的江河在我心里流过。
”)(2)你从这句话中还能读出什么?理解他们的心意相通。
从哪里可以看出伯牙的弹奏水平很高?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伯牙绝弦》说课稿一等奖3篇
《伯牙绝弦》说课稿8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你们想听吗?想听,可是有要求,老师请你用心的聆听,看看透过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播放乐曲)2、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这首动听的乐曲,包含着一个千载流传,令人吟诵至今的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他弹琴的技艺很高我们大家都知道李白的诗写的好,人们称他为什么?那么俞伯牙的琴弹得那么好,人们就会称他为——琴仙而钟子期却和他大不相同,他不会弹琴,只是一个爱好音乐的人,他仅仅是一个在山中靠打柴为生的樵夫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怎样一段感人的故事呢?就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伯牙绝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把握节奏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指名读文3、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它要求读出文章的节奏美现在你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否把握住文章的节奏4、指名读文,指导读出文章节奏三、品读课文,感悟内涵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⑴作为当时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伯牙的琴技可谓出神入化,而钟子期也有很高的音乐欣赏水平课文中的哪一句写出了这一点?⑵联系刚才讲述的故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两个“善”的意思[过渡]: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有一天,伯牙乘着小船到了长江口滔滔的江水触动了他的琴思,于是他就对着江水弹起琴来一首曲子还没有弹完,他就发现有一个打柴的人立在岸边正在听他弹琴这个人呀就是钟子期就是因为这次相遇,使伯牙认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让我们深入课文,从文中找答案2、研读课文的`2至4句⑴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相关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⑵汇报交流:A、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②理解“善哉”这个词语的意思(表示赞叹的意思)③用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④此时伯牙心中想到高山,琴声高亢嘹亮子期透过琴声,了解到他的心声,感受到了他如泰山般雄伟的志向(出示泰山图片,感受它他的雄伟气势,指导朗读)B、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②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样的情景吗?③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⑶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除了这些以外,他的琴声里还可能会有哪些景色?①出示词语生读②现在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会赞叹到:善哉—(引导学生说句子)③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他们情投意合,这就是真正的知音⑷大家想一想,琴技如此之高的伯牙,他的周围会缺少赞美声吗?为什么他偏偏视子期为他的知音?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怎样?⑸此时的伯牙,他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这样感叹到: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我者,子期也!就让我们再来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欢乐与激动(齐读课文的前4句)[过渡]:这短暂的相遇让他们彼此成为知己在分别的时候,他们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以诉衷肠然而,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前来赴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3、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⑴齐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⑵这真是“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断了琴弦,留下了无边的孤独、寂寞我想,你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请你再读一读这句话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伯牙绝弦,他向世人宣告什么?2、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在子期的墓前,伯牙曾经写下这样一首短歌来悼念子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3、此时你一定已经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就让我们拿起书,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文章4、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伯牙说些什么?写下来5、“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就让我们伴着这动人的旋律,再来读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尝试背诵五、板书设计25伯牙绝弦俞伯牙所念知音钟子期必得之《伯牙绝弦》说课稿13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一等奖1. 引言伯牙绝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传说故事,讲述了乐师伯牙在好友邹衍去世后,弹奏琴曲《高山流水》的故事。
这个故事突出了友情和音乐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培养学生情感素养和音乐能力的理想素材。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讲解伯牙绝弦故事并组织学生参与乐器演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力。
2. 教学目标•通过讲解伯牙绝弦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传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品味和欣赏能力•学习并演奏《高山流水》这一具体乐曲,培养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和合作精神3. 教学内容3.1 伯牙绝弦故事讲解基于学生对音乐素材的理解力与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通过讲解伯牙绝弦故事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传统的认识。
3.2 乐器演奏《高山流水》以《高山流水》为例,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演奏的基本技巧,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4.1 情景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有关伯牙绝弦的图片、音频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伯牙绝弦故事的兴趣,并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伯牙绝弦故事的背景知识。
4.2 故事讲解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伯牙绝弦故事,突出故事中的情感联系和音乐意义。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4.3 学习乐曲《高山流水》教师向学生介绍《高山流水》这首古琴曲的来源、特点和演奏技巧。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包括手指的位置、节奏和指法等。
4.4 乐曲演奏与合作安排学生分组,组织学生一起演奏《高山流水》。
教师可以起到指挥的作用,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协调演奏过程中的合作与配合。
4.5 演出和评价安排学生在班级或学校内进行小型演出,展示所学乐曲的演奏成果。
通过观摩和评价,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音乐,并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5.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例如是否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是否主动参与演奏等。
5.2 学习成果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伯牙绝弦故事和乐曲《高山流水》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演奏中的技巧和表现。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友谊和奉献的理解和感悟;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分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2.体会故事中的音乐元素,并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1.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情感;2.学会运用音乐术语进行口头描述。
教具准备:1.《伯牙绝弦》故事书;2.演示录音,播放音乐片段。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师生对话:介绍《伯牙绝弦》这个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展示故事书封面,询问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了解了解,并提出自己的预测。
Step 2:故事理解(15分钟)1.听读故事:师生一起朗读故事,学生跟随教师模仿并读出发音正确的单词和词组。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共同回答以下问题:主要情节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的人物?3.分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Step 3:音乐元素感悟(20分钟)1.播放音乐片段:教师播放相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2.学习音乐术语:教师介绍音乐术语,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并展示相关图示进行说明。
3.小组讨论:学生再次分组,每组商讨并记录下他们在音乐中所感受到的元素,并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
Step 4:同步朗读(10分钟)1.教师朗读故事,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
2.分组合作:学生重新分组,每组选择一小段故事进行合作表演。
3.组内表演:每组派代表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
Step 5:音乐创作(30分钟)1.学生自由组队: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元素的理解,自由组队进行音乐创作。
2.准备器材:每个小组准备好所需的乐器和其他音乐素材。
3.音乐创作:学生按照组内分工开始进行音乐创作和编排。
4.小组演奏: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演奏,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
Step 6:反思总结(10分钟)1.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并讲述他们的创作过程和体会。
北京张聪《伯牙绝弦》教学设计特等奖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张聪一、教材分析《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
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
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
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1],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二)体会知音情深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
——《吕氏春秋》(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六年级语文教案 伯牙绝弦【区一等奖】
品读
一、品读一:
互动情节1
二、品读二:
互动情节2
三、品读三:
对读、吟唱、配乐读……
通过品读课文,给学生提供了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典故阅读及理解能力。
结语
摔断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教师总结。
出示高山流水形声图,播放《高山流水》曲子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姓 名
知识点
伯牙绝弦
学 科
小学语文
所属年级
六年级
授课时长
6分钟
适用对象
六年级学生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知识点划分依据以及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一、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通过历史典故伯牙绝弦的学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知音”,用“高山流水”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课程
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优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高山流水》,曲子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现在,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继续品读学习《伯牙绝弦》。
激发学习兴趣,导入学习话题。
品读
课文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学情分析
高年段的学生在面对历史典故阅读的时候经常是不知道该怎样答题,或是因为答题不全面导致失分严重。因此,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伯牙绝弦”的微课课题。
对应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张聪
一、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艺术的魅力”这一主题下的一篇文言文,全文共5句话,77个字。
这篇课文语言精粹,简洁流畅,适于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文意蕴,品味文字精妙,享受审美乐趣。
知音相逢,千载其一,伯牙绝弦,荡气回肠。
古人与学生虽相隔遥远,但文字中所传递出的真挚情感却跨越时空,叩击着我们的心灵,值得我们在读中体验、读中感受、读中理解。
峨峨群山,仁者之乐,洋洋江河,智者情抒,作为流传不衰的文化经典,“高山流水觅知音”所传递出的,不仅是挚友间的心心相映,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这就需要我与学生一起,透过语言文字,去触摸伯牙、子期博大的胸襟、高洁的情怀;通过组合阅读,感受文化经典在历史长河中的恒久魅力。
学生在五年级时,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已有了初步感知,也掌握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但是,由于文言文特有的表达形式,使学生在走进文本、把握情感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困难。
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就需要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对话、拓展中,含英咀华,披文入情,提升语感,感受意蕴。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自读自悟中,丰富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通过组合阅读[1],形成对“知音”内涵的理解,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根据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触摸到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情,借助课外资料了解“高山流水”的文化含义。
教师准备:相应课件,组合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体会知音情深
1.阅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感受知音深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知音深情:
(1)学生自由读。
(2)创设情境,感受知音深情。
(3)生生合作读。
3.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知音”内涵。
(1)知志。
出示:
以伯牙之艺,而独一子期能知其志。
——《吕氏春秋》
(2)指导读出伯牙、子期的志向。
(3)师生对读,烘托情感:
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
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
(4)课文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发现?
(5)再次创设情景引读,感受生命之交。
师读: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已听不到子期说——
生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已听不到——
生读: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读写结合。
5.紧扣“绝”字,感受文言文的语言。
(1)交流对“绝”字的理解。
(2)从“绝”字中发现文言文语言的特点。
(3)再读课文,感受文言文语言魅力。
(三)组合阅读,触摸知音文化。
1.出示诗文,表达感受。
2.自读诗句,积累语言。
3.背诵课文。
板书: 25 伯牙绝弦
志
知音千古绝唱
课文:
伯牙绝① 弦
伯牙善鼓②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③,钟子期曰:“善哉(zāi)④,峨峨⑤兮(Xī)⑥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⑦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①绝:断绝。
②鼓:弹。
③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④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⑤峨峨:高。
⑥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⑦洋洋:广大。
1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2)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资料袋
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春秋时代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
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1]“组合阅读”是组合阅读教学的简称,指为实现一定的阅读教学目标,从文体、文本、作家、时代等不同层面选择多篇与教材相关的文章,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
引导学生构建课内外文本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以发现性的思维方式感受语言
文字表达的情感,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进而促进学生的阅读力和阅读品质的提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态度,使学生在阅读中经历有意义的阅读过程,感受阅读的快乐,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伯牙绝弦(人教版六上)
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张聪
课前谈话:
1、自我介绍——让学生看动作猜老师的姓:张弓射箭(姓张)
2、出示象鼻山图片,让学生介绍桂林的山水。
(生介绍)
真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
3、师介绍北京的龙庆峡小漓江,邀请同学到北京游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学生读课文,指导读出节奏。
2、出示难读的句子,检查朗读情况。
3、出示带四个“善”字的句子,(“善”标成红色)问学生有什么发现?
小结:同一个表达的意思不同,这就叫一字多义。
这在以后的学生中还会遇到。
4、让学生质疑。
引入课文的学习。
生质疑:为什么世界上再无知音?伯牙为什么绝弦?
二、体会知音情深
1、板书“知音”,阅读课文,了解什么叫“知音”?(生默读,请三名学生
2、全班交流:为什么有这种感受,师点拨。
3、师生合作读句子,再现当时的画面。
4、知己在这里啊,(一一出示高山图、流水图)子期会怎么说?
生接着朗诵:“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
师: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
5、伯牙还会想到什么呢?
6、板书甲骨文“志”字,解释字义,问:伯牙和子期的心去哪呢?
(引出杜甫、李白的诗句)
7、“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出了伯牙怎么胸怀?
(生:伯牙博大胸怀)
8、此时,你对知音有什么新的认识?(生板书:)
同学们对知音的认识有了新的变化,从知心到知志……
(生上台板书:志同道合,志向相同。
)
9、伯牙在子期死后,为什么会破琴绝弦?(生借助阅读资料自学,再全班交流,师点拨)
10、哪个词写出了“再无二人”?生:知音难求(板书)
11、创设情境引渡,感受生命之交。
(师生合作读)
师读: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峨峨兮若泰山”)
师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唯有子期会对他说——(生读“洋洋兮若江河”)
12、紧扣“绝”字,感受文言文的语言。
师读:当伯牙“志在高山”,却再也听不到子期说——(生读“峨峨兮若泰山”)
师读:当伯牙“志在流水”,却再也听不到子期说——(生读“洋洋兮若江河”)
师:可面对子期的墓碑,伯牙悲痛欲绝。
(配乐出示句子的播放录音)
忆昔去年春,……三尺瑶台为君死!
伯牙绝弦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可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出示历代诗人名人提到伯牙子期的诗句)
师:从这些诗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谈理解。
13、出示诗句:此时高山与流水,应有钟期知妙旨。
师:你想到了文中那句?生读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出示: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师:你想到了文中那句?生读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三、组合阅读,触摸知音文化
1、一幕又一幕出现在我们面前,师生合作读
2、尝试背诵课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伯牙绝弦》
2、《推荐阅读《列子汤问》
五、板书:
伯牙绝弦
知音
心灵相通志同道合
心有灵犀志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