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比较分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比较分析引言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四部作品被誉为"四大名著",它们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不同的方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风貌。
本文将对这四部名著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它们在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
一、叙事结构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采用回溯法叙事,通过对贾府兴衰故事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变迁。
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众多人物关系交织复杂。
2.《西游记》《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旅为线索,在途中展开了一系列奇遇和战斗。
整体结构相对简单明晰。
3.《水浒传》《水浒传》多个英雄人物同时出场,每个故事基本上独立存在,最后汇聚起来成为整个故事的一部分。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描述各个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英雄豪杰的兴衰命运展开叙述。
时间线较长。
二、人物形象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塑造了大量丰满多维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性格和命运。
2.《西游记》《西游记》刻画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师徒四人形象,以及众多妖怪和神仙角色,具有明显的喜剧色彩。
3.《水浒传》《水浒传》中有108位英雄豪杰,代表了各个阶层和社会背景。
他们各有特点,并通过群体力量达到正义目标。
4.《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述了曹操、刘备、孙权等历史人物,展示了各个英雄人物之间的智谋较量和角逐权力的斗争。
三、主题内容比较1.《红楼梦》《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兴衰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的描写,表现了封建社会家族衰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世间虚幻美好的追求。
2.《西游记》《西游记》以取经为线索,展示了善良与邪恶之间的斗争。
旨在描述佛道教化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倡导正义和仁爱观念。
3.《水浒传》《水浒传》以英雄豪杰起义拯救民众为主题。
反映出封建统治下农民阶层压迫与反抗的对立矛盾。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 ,环环相扣 ,互相贯连 ,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 ,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 ,环环相扣 ,互相贯连 ,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 ,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作者:————————————————————————————————日期:o《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ﻫﻫ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ﻫ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ﻫﻫ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ﻫﻫ关键词:ﻫ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ﻫ2. 英雄传奇3. 历史演义ﻫ4.忠与义ﻫ5. 妇女观ﻫ《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作者:————————————————————————————————日期:o《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ﻫﻫ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ﻫ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ﻫﻫ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ﻫﻫ关键词:ﻫ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ﻫ2. 英雄传奇3. 历史演义ﻫ4.忠与义ﻫ5. 妇女观ﻫ《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o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关键词:
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 英雄传奇
3. 历史演义
4. 忠与义
5. 妇女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o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关键词:
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 英雄传奇
3. 历史演义
4. 忠与义
5. 妇女观。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什么区别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背景:《水浒传》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而《三国演义》则是一部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的英雄史诗。
主题和故事:《水浒传》中的梁山泊一百单八将是被描绘成一百零八个魔君转世,他们来到世上是为了为害人间,但最终却打出了“替天行道”的口号。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恶人世界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而《三国演义》则以宏大著称,描写一个时代的变迁,如同史诗般波澜壮阔,其中又镶嵌着点点明珠,描绘了众多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
写作手法:《水浒传》的整体大局架构写的比较少,是通过对每个主要人物的个人描写整合拼凑起一个整体。
而《三国演义》则是以大中藏小的手法,既描写了整个时代的变迁,又有对个人英雄主义的细腻刻画。
总的来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主题、故事和写作手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瑰宝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作者:————————————————————————————————日期:o《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ﻫﻫ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ﻫ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ﻫﻫ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ﻫﻫ关键词:ﻫ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ﻫ2. 英雄传奇3. 历史演义ﻫ4.忠与义ﻫ5. 妇女观ﻫ《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
三国与水浒比较
稳定性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塑造特征类型化的表现之三:
和谐性 《三国》塑造特征类型化人物的手法: 1、出场定型;2、反复渲染;3、多用传奇故事;4、
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比、烘托等手法。
二、《水浒》个性化、典型化的人物塑造: 关于《水浒》个性化、典型化人物的塑造,金圣叹早
《三国演义》与《水浒》的比较
比较之一:历史演义与英雄传奇
1、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一样,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 定的历史根据。历史演义则比较注重依傍史实;英雄 传奇故事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
2、历史演义着眼于全面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英 雄传奇则以塑造一个或多个英雄人物为重点。
3、英雄传奇一般是由宋元小说话本的“说公案”、 “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 儿”之类发展而来,而历史演义是由讲史、话本演化 而成。
为甚么中间超过二十回光景却不忌惮“拜”(败)? 要作解释,是第五回与四十四回是同一个来源,中间 部分是由另一个或几个编者撰写。
4.重新介绍各人
第五十九回写史进点起本部人马,与朱武、陈达、杨 春上路奔芒砀山。这些人最初在第二和第三回出现, 读者都已认识。此时却逐一详细介绍其来历,犹如其 它好汉初出场一般,令人有些莫名其妙。这可能是编 者在剪辑资料时,未能仔细照应,以致如此。
2 宋江绰号特别多
水浒英雄,一般人只有一个外号,宋江却有“孝义黑 三郎”(第十八回)、“呼保义”、“及时雨”等。 可能原来不同故事的编者各自赋予外号,小说编者为 了照顾多方面习惯,在统一的时候兼收并蓄。
3.剪拂
第五回写李忠向鲁智深“剪拂”,并特别解释道: “原来强人下拜,不说此二字,为军中不利,只唤做 剪拂,此乃吉祥的字样。”下拜谐音下败。该回讲小 霸王周通知道打他的是鲁达,“翻身便剪拂”。此后 就不大用此二字,直到第四十四回至五十五回,才又 几次再用。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作者:————————————————————————————————日期:o《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ﻫﻫ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ﻫ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ﻫﻫ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ﻫﻫ关键词:ﻫ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ﻫ2. 英雄传奇3. 历史演义ﻫ4.忠与义ﻫ5. 妇女观ﻫ《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o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摘要《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
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
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
《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
);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
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关键词:
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 英雄传奇
3. 历史演义
4. 忠与义
5. 妇女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比较
古代文学史习题人文科学系09级对外汉语余静容《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多角度比较一、从成书上1.从成书时间上看,《三国演义》为元末清初,而《水浒传》创作时间待考证,一般认为作于元末明初,而至晚于明朝中晚期成书。
2.从成书过程上,《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有着相同点,都是来自积累而成,都有来自民间传说和话本小说的材料。
而《三国演义》更多地依据历史记载,主要来自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罗贯中据史而演义,基本依据史书记述的历史事实加以文学性的演义。
二、从主题上1.他们都是英雄传奇小说,但《三国演义》是贵族式英雄,而《水浒传》是平民式英雄。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是写了忠与奸的斗争相同点。
表现形式不同,《三国演义》是两个政治的斗争的,焦点在于百姓的态度,而《水浒传》则是朝廷和江湖之间的斗争,焦点是对君王的态度。
三、从结构上1.《三国演义》有一个网状的结构,严密、紧凑、宏大、和谐的。
经线是三国的鼎立,纬线就是由兴到盛、由盛而衰、由衰而亡的网状结构。
或为霸之政,仁者之政,庸者之证的过程。
2.《水浒传》的结构主要是单线发展,环环相扣,互相贯连,形成珠串式线形结构。
但是《水浒传》的结构并不是单一化的直线式结构,不同人物的传奇故事之间的连接除了勾联式之外,还有纵横交叉、包孕式等。
而在人物传记的结构安排和布局上,实现了纵横曲直的情节结构。
如,如王进受高俅的迫害,被迫逃出东京,远走华阴,引出了史进;而史进被逼,不得不出逃渭州寻师, 引出了鲁达;鲁达被逼,流落东京,又引出了林冲;林冲受高俅的陷害,被逼上梁山,为纳投名状,又引出了杨志。
四、从忠义上1.在封建社会里,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统治着人们的,而“忠义”则作为了评判人的是非的道德规范。
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忠义”观得到了大力的宣扬,发挥的淋淋尽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水浒传》都颂扬忠义,且贯穿着全书,构成了小说的支柱力量。
在这纷扰的斗争中,忠是他们的导航,义是他们的斗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忠”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2.历史演义多从史书上摘取题材、主要事件和人物,基本上依据史实最多也只能“七实三虚”。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说故事,虚多实少,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例如《三国演义》大体符合历史的原貌,而《水浒传》除了宋江、业在历史上还有点影子外,其他的人物和事件大都子虚乌有。
3.历史演义是从“说话”中的“讲史”发展而来的,英雄传奇的源头却是“说话”中的“小说”。(此论据摘自“四大名著论文集锦”)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我在论文中就也绪论了两书作者的“妇女观”。
我在论文中着重的研究了两书的题材、所表现出的“”与“义”、人物塑造、思想容等的异同,并作以对比。
一、 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小说的异同
《水浒传》以人物传记式的连绵起伏的布局,造就了一部英雄传奇故事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
4.历史演义的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变化,反映军事斗争多,反映人民日常生活少;书面语言多,生活语言少。而英雄传奇主要吸收民间故事,着重写英雄人物小传,较多表现人物性格变化,语言生活气息浓。
二、《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忠、义的异同对比
2.1 两书中的“忠”
作为一本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小说都用了很大一部分篇幅描写了“忠”字。如《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庞令明抬棺战关公”、“维一计害三贤”等。再如《水浒传》里的“宋公明全伙受招安”、“宋公明神聚蓼儿洼”等。这都把一个“忠”字描写得淋漓尽致。他们所表达的“忠君、忠国、忠兄弟”思想在当时受到很高评价,这正是它们深深吸引读者的地方吧!
关键词:
1.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 英雄传奇
3. 历史演义
4. 忠与义
5. 妇女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在人物的塑造上,《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善于组织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通过矛盾冲突,以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能够抓住并突出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注意写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主要表现在对操这一人物的塑造上,写反面人物而敢于写他的优点,写优点却不妨碍写出令人憎恶的一面。《水浒传》主要表现在写正面人物却敢于写他们的缺点和弱点,但仍然不妨碍写出让人尊敬和崇拜的一面。);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渲染、烘托、对比等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更突现了不同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2.2 两书中的“义”
“《三国演义》顾名思义主要就是演义,所讲的是‘义气’、‘忠义’。”借用易中天的一句话。的确,在《三国演义》中就单单关之“义”就大加渲染,从书的第一回开始“关桃园三结义”成为义兄弟;到关羽守小沛时被操攻破擒获,不为利诱所动,不惜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而得醉于操,奔赴古城再聚义;到最后备因憎恨权袭杀关羽而兴兵伐吴,所表达出来的“义”是可歌可泣的。
《三国演义》里除了关结义外,还有另一对义兄弟也是义重如山的,这就是策和周瑜。策因父亲坚被杀而投靠袁术,最终凭借来的三千军马而驰骋与江东之地,靠的就是周瑜这位兄弟军师。策临终托孤周瑜,瑜就为“义”字,辅助权打稳江东基石建立吴国,把“义”字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周瑜的赤壁大捷,就不用说以后权的江山了。
o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异同
摘 要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两本书籍,我个人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有度的手法来演义历史的书籍;《水浒传》则是以农民起义的过程来写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和生机勃勃的斗争故事。虽然写法各有千秋,但夹杂历史的形式及阶级观念的特点,难免有苟同之处。历史性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形式;人物奸雄的塑造;不可避免的妇女观等,写作中都拙见苟同。
《三国演义》以历史人物、地点等,让历史以书籍的形式再次演义。此书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
两书的题材上的异同对比用以下四项加以论证:
1.历史演义是以历史事件的演变,记述一代兴废为主体;而英雄传奇则以塑造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在一篇文章里曾见过这样的评价“历史演义是‘演一代史事而近于断代史者’,‘通演古今事与通史同者’;英雄传奇是‘以一人一家事为主而近于外传、别传及家人传者’”。还有“历史演义是编年体,英雄传奇是纪传体;前者多称‘演义’、‘志’,如《三国演义》,后者多称“传”,如《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