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专题强化练六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化学 随堂讲义·第一部分 知识复习专题
专题六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栏 目 链 接
K 课标考 纲展示
考纲展示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知道原子序数、核电 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原子、离子等 概念的含义。 3.了解1~18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和简单离 子的结构。 4.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 族)及其应用。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 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5.了解元素(主族和零族)原子结构、在周 期表中的位置、性质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 6.知道化学键的含义。能用电子式、结 构式和结构简式表示某些物质的结构。 7.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 物,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的实质。
栏 目 链 接
(1) 这些元素中, ________ 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 K
________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________ 是最不活泼 F Ar
的元素。
H核心 自 查 (2) 短 周 期 元 素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的 水 化 物 中 , HClO4 酸性最强; ________ NaOH 碱性最强; ________ Al(OH)3 呈两性 ________ (填化学式)。 (3)⑥和⑭的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 ;其最高价氧化 Ca 物 的 水 化 物 的 碱 性 强 弱 顺 序 是 Ca(OH)2>Mg(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H核心 自 查 1.下列 8 种符号: 36Li、37Li、 23Na、 11

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题型强化练一选择题解题指导

202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题型强化练一选择题解题指导

题型强化练(一) 选择题解题指导1.(2024·海南卷)化学与日常生活休戚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用含氟牙膏能预防龋齿B.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2CO3C.可用食醋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D.运用食品添加剂不应降低食品本身养分价值解析:人体缺氟会导致龋齿,因此运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A项正确;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NaHCO3,B项错误;食醋的主要成分为CH3COOH,可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的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因此食醋可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C项正确;食品添加剂加入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须要,所以合理运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养分成分,不应降低食品本身养分价值,D项正确。

故选B。

答案:B2.化学物质在体育领域有广泛用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涤纶可作为制作运动服的材料B.纤维素可以为运动员供应能量C.木糖醇可用作运动饮料的甜味剂D.“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解析: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其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复原实力,可作为制作运动服的材料,A项正确;人体没有分解纤维素的酶,故纤维素不能为运动员供应能量,B项错误;木糖醇具有甜味,可用作运动饮料的甜味剂,C项正确;氯乙烷具有冷冻麻醉作用,从而使局部产生快速镇痛效果,所以“复方氯乙烷气雾剂”可用于运动中急性损伤的镇痛,D项正确。

故选B。

答案:B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铁表面电镀铜的试验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装置示意图序号电解质溶液试验现象①0.1 mol·L-1CuSO4+少量H2SO4阴极表面有无色气体,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有红色固体,气体削减。

经检验电解液中有Fe2+②0.1 mol·L-1CuSO4+过量氨水阴极表面未视察到气体,一段时间后阴极表面有致密红色固体。

经检验电解液中无Fe元素++B.①中检测到Fe2+,推想可能发生反应:Fe+2H+===Fe2++H2、Fe+Cu2+===Fe2++CuC.随阴极析出Cu,推想②中溶液c(Cu2+)削减,Cu2++4NH3[Cu(NH3)4]2+平衡逆移D.②中Cu2+生成[Cu(NH3)4]2+,使得c(Cu2+)比①中溶液的小,Cu缓慢析出,镀层更致密解析:由试验现象可知,试验①时,铁作电镀池的阴极,铁会先与溶液中的氢离子、铜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氢气和铜,一段时间后,铜离子在阴极失去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试验②中铜离子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四氨合铜离子,四氨合铜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缓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在铁表面得到比试验①更致密的镀层。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六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

202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六物质结构与性质课件

专题六 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考调研 明晰考向
2 . (2023·新 课 标 卷 )“ 肼 合 成 酶 ” 以 其 中 的 Fe2 + 配 合 物 为 催 化 中 心 , 可 将 NH2OH与NH3转化为肼(NH2NH2),其反应历程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H2OH、NH3和H2O均为极性分子 B.反应涉及N—H、N—O键断裂和N—N键生成 C.催化中心的Fe2+被氧化为Fe3+,后又被还原为Fe2+ D.将NH2OH替换为ND2OD,反应可得ND2ND2
专题六 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考调研 明晰考向
解析:Y 和 M 同族,Y 的基态原子价层 p 轨道半充满,可推出 Y 是氮,M 是 磷;E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所以 E 是氧;X 与 M 同周期,即为第三周期,X 的 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nsn-1,则 X 是镁;5 种主族元素在每个短周期均有 分布,故一定有氢,依据化学式 XYZ4ME4 可以推出 Z 是氢;元素电负性:O>N>H, A 项正确;PH3、NH3、H2O 均是分子晶体,NH3、H2O 中都存在氢键,沸点高, PH3 没有氢键沸点低,所以氢化物沸点:H2O>NH3>PH3,B 项错误;同周期第 一电离能自左向右总趋势逐渐增大,但第ⅡA 族和第ⅤA 族比左右两侧元素电 离能都要大,所以第一电离能:N>O>Mg,C 项错误;NH3 价层电子对数为 3 +1=4,有一对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NO-3 价层电子对数为 3+0= 3,没有孤电子对,NO-3 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D 项错误。故选 A。 答案:A
专题六 物质结构与性质
高考调研 明晰考向
作用力决定,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其熔点越高,随着其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其 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大。SiCl4 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其中 Si 的价层电子对 数为 4,因此 Si 的轨道杂化形式为 sp3。(3)由硼镁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可知 Mg 位于正六棱柱的顶点和面心,由均摊法可以求出正六棱柱中含有 12×16+2×12 =3(个)Mg,由晶胞沿 c 轴的投影图可知本题所给晶体结构包含 3 个晶胞,则 晶胞中 Mg 的个数为 1;晶体结构中 B 在正六棱柱体的内部共 6 个,则该物质 的化学式为 MgB2;由晶胞沿 c 轴的投影图可知,B 原子在图中两个正三角形 的重心,该点到顶点的距离是该点到对边中点距离的 2 倍,顶点到对边的垂线 长度为 23a,因此 B—B 最近距离为 23a×13×2= 33a。

新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含答案

新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含答案

专题六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过关练考点1 无机非金属材料1.(2023广东,1,2分)“高山流水觅知音”。

下列中国古乐器中,主要由硅酸盐材料制成的是( )答案 C2.(2022辽宁,1,3分)北京冬奥会备受世界瞩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冰壶主材料花岗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D.短道速滑服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答案 B3.(2022河北,1,3分)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生产的白瓷闻名于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传统陶瓷是典型的绝缘材料B.陶瓷主要成分为SiO2和MgOC.陶瓷烧制的过程为物理变化D.白瓷的白色是因铁含量较高答案 A4.(2023广东,3,2分)建设美丽乡村,守护中华家园,衣食住行皆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千家万户通光纤,光纤的主要材质为SiB.乡村公路铺沥青,沥青属于天然无机材料C.美容扮靓迎佳节,化妆品中的甘油难溶于水D.均衡膳食助健康,主食中的淀粉可水解为葡萄糖答案 D5.(2023湖北,3,3分)工业制备高纯硅的主要过程如下:粗硅 SiHCl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备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SiO2+2C Si+2CO↑B.1 mol Si含Si—Si键的数目约为4×6.02×1023C.原料气HCl和H2应充分去除水和氧气D.生成SiHCl3的反应为熵减过程答案 B考点2 卤族元素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6.(2023江苏,3,3分)实验室制取Cl2的实验原理及装置均正确的是( )答案 C7.(2023全国乙,11,6分)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 )6FeSO4+O2+2H2O 2Fe2(SO4)3+2Fe(OH)2↓Na2S+2O2 Na2SO44Br2+4H2O HBrO4+7HBrCuSO4·5H2O CuSO4+5H2O答案 D8.(2023浙江6月选考,16,3分)探究卤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答案 A考点3 硫及其化合物9.(2023北京,7,3分)蔗糖与浓硫酸发生作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 二轮复习 专题六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概念辨析 反应热概念判断和比较类试题
[母题 1] 已知反应:①101 kPa 时,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 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 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的中和热 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1 mol 水,放出 57.3 kJ 热量
6.不论化学反应是否可逆,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 ΔH 表示反应进行到底(完全转化)时的能量变化。如:2SO2(g)+ O2(g)===2SO3(g) ΔH=-197 kJ/mol 是指 2 mol SO2(g)和 1 mol O2(g)完全转化为 2 mol SO3(g)时放出的能量。 若在相同 的温度和压强时,向某容器中加入 2 mol SO2(g)和 1 mol O2(g) 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Q,因反应不能完全转化生成 2 mol SO3(g),故 Q<197 kJ。
答案:D
解析:本题将燃烧热与反应热的计算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融合在一起,解答时要紧扣燃烧热的相关概念,注意热化学
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乙醇与汽油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9,即 1 mol 该混合物中含有 0.1 mol 乙醇和 0.9 mol CxHy。0.1 mol 乙 醇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1 366.8 kJ/mol×0.1 mol=136.68 kJ,又 知 1 mol 混合物完全燃烧共放出 Q kJ 热量,则普通汽油的燃 烧热为(Q-136.68)/0.9 kJ/mol,据此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 写原则可判断选项 D 正确。

第一部分 专题六 常见有机化合物 -2024年高考化学课件

第一部分 专题六  常见有机化合物 -2024年高考化学课件

化 学N
— 17 —
解析 咀嚼米饭时,越嚼越甜,是因为淀粉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了 麦芽糖,故 A 正确;向食盐浓溶液中加入鸡蛋清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是因为食 盐降低了蛋白质的溶解度,发生了盐析,故 B 错误;食醋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发生复 分解反应可生成可溶性醋酸钙,故 C 正确;糯米酿酒过程中淀粉发生水解生成葡萄 糖,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可生成酒精,故 D 正确。
化 学N
— 13 —
解析 A 项,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错误;B 项,植物油为不饱和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为液态,正确;C 项,二肽、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中都既含有 羧基,又含有氨基,则它们都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正确;D 项,淀粉 水解液加足量碱后,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说明 淀粉发生了水解且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正确。
A.存在顺反异构 B.含有 5 种官能团 C.可形成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 D.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1 mol NaOH 反应
化 学N
— 24 —
解析 由克拉维酸的分子结构可知,双键碳原子均连有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因此克拉维酸存在顺反异构,A 正确;分子结构中含有醚键、酰胺基、碳碳双键、羟 基和羧基共 5 种官能团,B 正确;克拉维酸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和羧基,能形成分子 内和分子间氢键,C 正确;克拉维酸分子结构中的羧基和酰胺基都能与 NaOH 反应, 1 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 2 mol NaOH 反应,D 错误。
第一部分 高考选择题攻略
专题六 常见有机化合物
化 学N
— 2—
题型 12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对应学生用书 P030
[考情分析] 此题型主要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命题,主要考查糖 类、油脂、蛋白质等物质的性质与应用,难度较小,高考出现频率相对较低。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五 专题强化练(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五 专题强化练(五)(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试题

专题强化练(五)1.(2019·贵阳检测)某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能量与活化能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1是反应的活化能B.E2是活化分子变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C.能量差E1-E2是反应热D.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反应热的大小解析:活化能的大小不能决定反应热的大小,反应热的大小由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共同决定,D项错误。

答案:D2.(2019·甘肃天水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25 ℃、101 kPa下,1 mol S(s)和2 mol S(s)的燃烧热相等B.1 mol H2SO4(浓)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01 kPa时,1 mol H2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解析:燃烧热指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因此S的燃烧热相等,A项正确;中和热是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放出的热量,B项错误;燃烧一般都是放热反应,C项错误;101 kPa时1 mol氢气燃烧产生的H2O是液态时,放出的热量才是燃烧热,D项错误。

答案:A3.(高考改编题)由反应物X转化为Y和Z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X→Y反应的ΔH=E5-E2B.由X→Z反应的ΔH>0C.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D.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Z的产率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由图可知,X→Y反应的ΔH=E3-E2,X→Z反应的ΔH=E1-E2<0,反应放热,A、B两项错误;由X生成Y的反应,即2X(g)3Y(g),是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反应,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提高Y的产率,C正确;X→Z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提高Z的产率,D错误。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镁、铝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六镁、铝及其化合物(含解析)

专题六镁、铝及其化合物1、生活处处有化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2、下列有关铝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粉可与氧化镁粉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B.铝粉与稀硝酸能反应产生氢气C.实验室中通常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铝溶液制取氢氧化铝D.氯化铝溶液中不断滴入氨水过程中会先生成白色沉淀3、下列物质的工业制法正确的是( )A.制钛:用金属钠置换出氯化钛(TiCl4)溶液中的钛B.炼铁:炼铁高炉中碳在高温下还原铁矿石中的铁C.制钠:用海水作原料制得精盐,再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得到金属钠D.炼硅:用焦炭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和二氧化碳4、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C.铝箱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D.铝箱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5、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SO2B. CO2不支持燃烧,可用作镁着火时的灭火剂C. 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铝罐贮运浓硝酸D. 硅酸钠易溶于水,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Na OA.钠在空气中燃烧时先熔化,再燃烧,最后所得的产物是22B.铝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内层金属,故铝不需特殊保护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通,是因为铝非常不活泼D.铁因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的氧化物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7、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A 为铁单质时,C 的溶液与K S C N 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B.当B 为2CO 时,A 只能为2Ca(OH)C.当A 为3Cl 时,反应①可能产生白烟D.当A 为3AlCl ,反应②得到无色溶液8、已知HCl 、NaOH 、3Al(OH)、3AlCl 和2NaAlO 溶液之间可以发生一 系列反应: ①()223O NaAlO + HCl+H ==NaCl+Al OH ②332Al H +3HCl=(O =AlCl + 3H )O ③33AlCl +3NaOH==3(NaCl+Al O )H ↓ ④()223Al OH +NaOH==NaAlO +2H O ⑤2323O 3NaAlO +AlCl +6H 3NaCl+4A =l(OH =)↓下列示意图(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物的质量/g ,横坐标为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m L )中,能够 正确表达“往3AlCl 溶液屮逐滴滴加NaOH 溶液至过量”的实验中,产牛沉淀物的质量与滴加的NaOH 溶液体积之间关系的是( )A. B.C. D.9、下列对于金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点燃Mg、Al之前,应先用砂纸将其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B.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会滴落下来C.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10、A、B、C是三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最新最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知识点+习题+解析+答案(140页)教材

最新最全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知识点+习题+解析+答案(140页)教材

模块一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九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命题趋向】1.《考试大纲》中对非金属元素及化合物这块内容可分成二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卤素等典型的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第二部分是其它非金属元素(如氢、氧、硫、氮、磷、碳和硅等)的化合物。

每年的化学高考试题中往往都要考查到典型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考查往往跟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等基础理论内容相综合。

最后阶段的复习中要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跟基础理论内容的综合应用,提高解决学科内综合问题的能力。

3.《考试大纲》中有多条类似于“以××为例,了解(或理解、掌握)××××”的内容叙述,如:以硫酸为例,了解化工生产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综合经济效益问题等等。

对这些内容的要注意理解实质,达到“举一反三”的要求。

在这些内容往往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4.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中要注意相似、相近内容的总结归纳。

如SO2、CO2、SO3、P2O5、SiO2等都是酸性氧化物,它们在性质有相似之处也有相异点。

高考命题时常会把这种关系编入试题中。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趋向比较明显,值得大家重视。

5.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跟化学实验的综合。

近几年的实验试题,都是以元素化合物性质为落点。

估计近几年内这种命题趋向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主干知识整合】一、卤族元素1.氯元素的知识网络2.次氯酸、漂白粉的性质HClO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氧处于中心),所以电子式为。

次氯酸、次氯酸钙等有多方面的性质,经常用到以下几方面性质:(1)HClO是一种弱酸,与碳酸比较电离能力有如下关系:H2CO3>HClO>HCO3-,请分析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通入NaClO溶液中:NaClO + CO2 + H2O = NaHCO3 + HClO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 + NaHCO3 = NaCl + CO2↑+ HClO(2)ClO-是一种弱酸的酸根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ClO-+H 2O HClO+OH-,所以次氯酸钙溶液显碱性。

专题六选择题专攻3.中和滴定反应“突跃”曲线的分析应用-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六选择题专攻3.中和滴定反应“突跃”曲线的分析应用-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滴定突跃 ΔpH=7.4 ΔpH=5.4 ΔpH=3.4
2.强碱滴定弱酸曲线 由图可知:酸性越弱,Ka越小,滴定突跃范围就越小。
3.巧抓“四点”,突破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
(1)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2)抓“恰好”反应点,生成的溶质是什么?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抓溶液的“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物质过量或不足。 (4)抓反应的“过量”点,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判断哪种物质过量。
1234
2.(2023·广州第二中学高三模拟)常温下,在20.00 mL 0.100 0 mol·L-1 NH3·H2O溶液中逐滴滴加0.100 0 mol·L-1 HCl溶液,溶液pH随滴入HCl溶 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溶液:c(Cl-)>c(NH+ 4 )>c(OH-)>c(H+)
4.30 滴定突 0.00 7.00 跃ΔpH 0.02 9.70 =5.4
NaOH溶液从19.98 mL到20.02 mL,只增加 了0.04 mL(约1滴),就使得溶液的pH改变了 5.4个单位。这种在化学计量点±0.1%范围 内,pH的急剧变化就称为滴定突跃。滴定 突跃范围是选择指示剂的重要依据,凡是 在滴定突跃范围内能发生颜色变化的指示 剂都可以用来指示滴定终点。实际分析时,为了更好地判断终点,氢氧 化钠溶液滴定盐酸通常选用酚酞作指示剂的原因:终点的颜色由无色变 为浅红色,更容易辨别。
1234
CH3COOH完全反应后,加入的NaOH越 多,OH-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越大,故 N点水的电离程度比Q点大,C项正确; N点所示溶液中醋酸与NaOH恰好中和, 溶液为CH3COONa溶液,CH3COO-发生 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c(Na+)>c(CH3COO-),CH3COO-发生水解 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c(H+), 但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小于盐电离产生的 离子浓度,因此c(CH3COO-)>c(OH-),故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 c(Na+)>c(CH3COO-)>c(OH-)>c(H+),D项错误。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考点1原电池及电解池原理课件

2022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考点1原电池及电解池原理课件

阳离子 电极增重 移向 或pH增大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二分。
2.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①注意介质环境。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二分。
②掌握书写程序。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二分。
(2)其他新型一次电池。 总反应:2Na+xS===Na2Sx
答案:D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二分。
3.(2018·全国卷Ⅰ)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 CO2 +H2S 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 CO2 和 H2S 的高效 去除。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 ZnO@石墨烯(石 墨烯包裹的 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二分。
2.(2019·天津卷)我国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比 能量锌-碘溴液流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图中 贮液器可储存电解质溶液,提高电池的容量。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a 电极反应为 I2Br-+2e-===2I-+Br- B.放电时,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大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二分。
1.世界某著名学术刊物介绍了一种新型中温全瓷铁 —空气电池,其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电池放电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 极发生氧化反应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FeOx+2xe-===Fe+xO2-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四十二分。
C.若有 22.4 L(标准状况)空气参与反应,则电路中 有 4 mol 电子转移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解析+专题训练+化学计量及其应用++专题强化训练

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解析+专题训练+化学计量及其应用++专题强化训练

2. 室温下,甲同学配制 % 的 溶液,乙
同学配制 . / 的 溶液( 的溶解度为 /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需溶质的质量相同
C.所配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
B.所需仪器均包括 容量瓶
D.所配溶液质量相同
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B. 和 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C.标准状况下, . 中所含的电子数目为
D. . − 中含有的 键的数目为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解析:选A。A.由离子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误。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7.配制 . ⋅ − 溶液的操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操作1前用托盘天平称取 的质量为 .
B.操作2前 溶液需恢复至室温
C.操作4为定容
D.操作5后液面下降,需补充少量水至刻度线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6.(2023·广州模拟)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 [( ) ]+ 中配位键的数目为
B.标准状况下, . 中含非极性键的数目为
+ 的数目为
C.常温下,



=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 −
正确;D.反应生成 的物质的量为 .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D不正确。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5.(2023·茂名二模)科学家通过分析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样品,

2020高考化学决胜二轮新高考省份专用版:专题六专题强化训练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决胜二轮新高考省份专用版:专题六专题强化训练含答案
2020高考化学决胜二轮新高考省份专用版:专题六专题强化训练含答案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清初《泉州府志》记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文中“盖泥法”的原理与下列相同的是( )
3.A、B、C是中学阶段所学的三种单质.A、B、C及其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D、E、F的水溶液呈酸性。若D+C―→E+F且常温下只有B为气态.则A、B、C分别为( )
A.Fe、Cl2、CuB.Fe、Cl2、H2
C.Cu、Cl2、FeD.Fe、Cl2、Mg
解析:选A。B单质水溶液呈酸性.且常温下为气态.则B为Cl2.结合转化关系可推出.A、B、C、D、E、F分别为Fe、Cl2、Cu、FeCl3、CuCl2、FeCl2.A项正确。
iii.加入1 mL指示剂.用0.025 0 mol·L-1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平行测定三次.平均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21.00 mL(已知:2Na2S2O3+I2===Na2S4O6+2NaI)。
①ii中加入Na2O2后要加热煮沸.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KI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点)。
(2)装置A和装置C的烧杯中分别盛放________、________。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6》鲁教版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6》鲁教版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6》鲁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6》二、教学目的1、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5、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6、知道元素电离能的涵义。

7、认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8、能应用元素电离能说明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元素主要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

9、知道元素电负性的涵义。

10、了解元素电负性和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关系,认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1、能根据元素电负性大小说出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12、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价值。

三、知识网络1、元素周期律2、周期表的结构【典型例题】【例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难失去电子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答案:B分析: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增强,越易失去电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总称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某些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小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阳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形成单原子阴离子时的化合价等于它的族序数减8或它的族序数减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六专题强化练六含解析1.(2018·西安八校联考)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某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S-在硫氧化菌作用下转化为SO2-4的反应为HS-+4H2O-8e-===SO2-4+9H+B.电子从电极b流出,经外电路流向电极aC.如果将反应物直接燃烧,能量的利用率不会变化D.若该电池电路中有0.4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0.5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解析:根据题图知,在硫氧化菌作用下HS-转化为SO2-4,发生氧化反应:HS-+4H2O-8e +,A项正确;电子从电极a流出,经外电路流向电极b,B项错误;如果将反应-===SO2-4+9H物直接燃烧,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能量的利用率降低,C项错误;若该电池电路中有0.4 mol电子发生转移,则有0.4 mol H+通过质子交换膜,D项错误。

答案:A2.(2019·揭阳一模)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Al­H2O2电池,其电池总反应为2Al+3HO-2 ===2AlO-2+OH-+H2O。

现以Al­H2O2电池电解尿素[CO(NH2)2]的碱性溶液制备氢气(装置2中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b、c、d均为惰性电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装置1 装置2A.装置1中Na+移向电极bB.电极c的电极反应式:CO(NH2)2-6e-+6OH-===CO2↑+N2↑+5H2O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Al极→导线→d极,c极→导线→b极D.通电2 min后,Al电极的质量减轻2.7 g,则产生H2的体积为3.36 L(标准状况) 解析:A项,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装置1中Na+移向电极b,正确;B项,与b极相连的c为电解池的阳极,CO(NH2)2在阳极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CO(NH2)2-6e-+8OH-===CO2-3+N2↑+6H2O,错误;C项,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为Al极→导线→d极,c极→导线→b极,正确;D项,每消耗2.7 g Al,则转移0.3 mol电子,电解池阴极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在阴极被还原生成0.15 mol氢气,标准状况下氢气体积为3.36 L,正确。

答案:B3.(2018·洛阳统考)工业上联合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e-===H2↑B.产物丙为硫酸C.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D.每转移0.1 mol电子,产生1.12 L的气体乙解析:根据题图并结合题意,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知甲为O2,乙为H2,则a电极上OH-放电,产生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A项错误;a电极为阳极,阳极上OH-放电,SO2-4向阳极移动,因此产物丙为硫酸,B项正确;b电极为阴极,阴极上H+放电,Na+向阴极移动,则d为阳离子交换膜,C项错误;根据b电极的电极反应:2H2O+2e-===H2↑+2OH-,知每转移0.1 mol电子,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气体乙(H2),D项错误。

答案:B4.(2018·全国卷Ⅱ)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

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和负载碳钠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2Na2CO3+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2-3+C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解析:根据电池的总反应知,放电时负极反应:4Na-4e-===4Na+;正极反应:3CO2+4e-===2CO2-3+C。

充电时,阴(负)极:4Na ++4e -===4Na ;阳(正)极:2CO 2-3+C -4e -===3CO 2↑。

放电时,ClO -4向负极移动。

根据充电和放电时的电极反应式知,充电时释放CO 2,放电时吸收CO 2。

答案:D5.(2018·全国卷)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 2与Li +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 2O 2-x (x =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B .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C .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D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 2O 2-x ===2Li +(1-x 2)O 2 解析:由题意知,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i -e -===Li +,正极反应为(2-x )O 2+4Li ++4e -===2Li 2O 2-x (x =0或1),电池总反应为(1-x 2)O 2+2Li===Li 2O 2-x 。

A 错:该电池放电时,金属锂为负极,多孔碳材料为正极。

B 错:该电池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材料电极。

C 错:该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Li +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Li +向锂材料区迁移。

D 对:充电时的电池总反应与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互为逆反应,故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 2O 2-x ===2Li +(1-x2)O 2。

答案:D6.CO 2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最大,如何利用CO 2是摆在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图所示电解装置可将CO 2转化为乙烯,该装置的电解质溶液为强酸性水溶液,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 为电池的正极B .电解过程中H +移向阳极C .反应前后溶液的pH 保持不变D .阴极反应式:2CO 2+12H ++12e -===C 2H 4+4H 2O解析: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乙烯,为阴极反应,所以a为电池的负极,A错误;电解过程中H+移向阴极,B错误;阴极二氧化碳得电子生成乙烯,阳极氢氧根失电子放出氧气,总反应为2CO2+2H2O===C2H4+3O2,消耗水,H+浓度增大,pH减小,C错误;D正确。

答案:D7.(高考经典题)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

项目实验一实验二装置现象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生……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Cl2↑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解析:A项,a、d处试纸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造成的,正确;B项,b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是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氯离子同时放电,分别产生氧气和氯气,氢离子浓度增大,酸性增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错误;C项,c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确;D项,实验一中ac形成电解池,db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成三个电解池(一个球两面为不同的两极),m为电解池的阴极,另一球朝m的一面为阳极(n的背面),故相当于电镀,即m上有铜析出,正确。

答案选B。

答案:B8.(2019·罗源月考)LiFePO4电池稳定性高、安全、对环境友好,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极是电池的负极B.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Li1-x FePO4+x Li++x e-===LiFePO4C.电池充电时间越长,x值越小D.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 0.1 mol 电子,负极材料减重 0.7 g解析: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根据图示Li+向右移动,说明电极b为正极,电极a为负极,A项正确;电池工作时,正极Li1-x FePO4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Li1-x FePO4+x Li++x e-===LiFePO4,B项正确;电池充电时间越长,转移电子数越多,x值也越大,C项错误;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Li x C6-x e-===C6+x Li+,外电路中流过0.1 mol电子,负极消耗0.1 mol Li,减轻的重量为0.1 mol×7 g·mol-1=0.7 g,D项正确。

答案:C9.(2017·全国卷Ⅰ)支撑海港码头基础的钢管桩,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

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解析:A对:外加强大的电流可以抑制金属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电流。

B对:被保护的钢管桩作阴极,高硅铸铁作阳极,电解池中外电路电子由阳极流向阴极,即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错: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其主要作用是传递电流,而不是作为损耗阳极。

D对:保护电流要抑制金属电化学腐蚀产生的电流,应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答案:C电解10.(2019·定州月考)用电解法可制取有广泛用途的Na2FeO4:Fe+2H2O+2NaOH=====Na2FeO4+3H2↑,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装置通电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的FeO2-4,镍电极有气泡产生。

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 图2A .a 是电源的正极B .电解一段时间后,c (OH -)降低的区域在阴极室C .电解过程中,阳极发生的电极方程式为Fe +8OH --6e -===FeO 2-4+4H 2OD .如图2,N 点c (Na 2FeO 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解析:电解法制取Na 2FeO 4,反应方程式为Fe +2H 2O +2NaOH=====电解 Na 2FeO 4+3H 2↑。

在反应中铁失电子转化为Na 2FeO 4,故铁与电源正极相连,铁作阳极,Ni 与电源负极相连,Ni 作阴极,可知a 为电源的正极,A 项正确;电解时镍电极有气泡产生,阴极反应式为2H 2O +2e -===H 2↑+2OH -,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反应式为Fe -6e -+8OH -===FeO 2-4+4H 2O ,电解过程中阳极室消耗OH -,c (OH -)降低,B 项错误;由上述分析知C 项正确;由题知若NaOH 溶液浓度过高,铁电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由图2知N 点,c (Na 2FeO 4)低于最高值,可知是由于NaOH 溶液浓度过高,D 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