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活德育中成长

让学生在生活德育中成长
让学生在生活德育中成长

让学生在生活德育中成长

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镇鲁格庄完小王翠娟李维博

每一个关切儿童的人都会希望儿童健康成长,因为对于个体而言儿童时代是光辉生命的起点;对社会而言,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若要对社会有益,必须关心人类,关心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整个地球。儿童健康成长,德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切实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与生活息息相关。

一、让德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以往的德育目标诸如少先队的呼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队歌中的“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等等对于小学生显得有些抽象,如果进行书面考试,他们的德育成绩都不会错,但实际行动起来,又往往不尽人意,他们实际上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原因早成的。

当前,由于教育评价功能的异化,“考试”成为管理学校的最高“指挥棒”,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于是就有了“考、考、考,学校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口号。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好”还是“不好”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起钩来了,似乎分数是学生的生活全部,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要在分数面前退避三舍。回到家里,家长还要给孩子请家教,孩子丝毫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造成了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甚至出现了诸如马家爵杀母的事件。我们看一下生活中的实例:(一)幼儿园放学了,年轻的妈妈发现女儿的脸上有一道伤痕,立

刻找老师问个清楚:“我的孩子是给谁打的?”老师随即解释是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一点冲突,现在已经和好了。家长立即气愤得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没有手啊,你不会打他?”由此,孩子也许不再会宽容别人。(二)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教育节目:孩子看到妈妈给奶奶洗脚,便也效仿妈妈给妈妈端来洗脚水,这又是一个怎样感人的生活场景呢?由此看来,教师和家长在生活中必须以身示范,让德育教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

二、走进生活德育,与自然对话

大自然的物态是博大精深的,雨雪冰雹、山川河流都能体现出自然力量的恢弘气势,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不仅给人们以美的陶冶,还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我们登上高山,畅游大海,在与高山、大海的对照中产生自身沧海一粟之感。从而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他人。这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深刻哲理。在生活德育中引领学生与自然情景对话: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沐浴和煦的春光,带领学生到郊外去踏青,写春景、绘春色,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炎炎夏日,蝉鸣蛙叫,让学生登山听鸟鸣,感受生命的可爱。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硕果累累让学生到野外看农民的丰收,体味劳动的收获;看秋风扫落叶,感悟树叶对根的回报。数九寒冬玉树银花,组织学生堆雪人,打雪仗,体验与自然的和谐快乐。

三、走进家庭生活,与父母沟通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不可想象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却能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样不仅会给父母精神安慰,而且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当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

要从精神上开导父母,从行动上关怀父母。使孩子从小在心灵上种上爱的种子,通过“我爱我的父母,我的父母爱我”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爱父母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记住这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同时教育学生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让学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子女最大的期望就是子女能够成材,为国家为社会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掌握知识,做一个正派的、有所作为的人。当然,父母也要对孩子进行合理的教育。大家可能都知道《妈妈爱吃鱼头》这个故事,故事说的是:孩子小时侯的事。每当家里做鱼吃时,妈妈都会精心把鱼肉剔出来给孩子,孩子问妈妈为什么不吃鱼肉的时候,妈妈便说自己喜欢吃鱼头,从此,孩子便认为是真的,长大之后也给妈妈鱼头吃。这件事听来让人心酸,但仔细一琢磨,造成这种结果能只怪孩子么?如果当初妈妈对孩子的疑问这样回答:妈妈也爱吃鱼肉,只不过妈妈爱你,想让你的身体健康成长才舍不得吃鱼肉。这样的话,孩子长大后就不会中下妈妈爱吃鱼头这种印象了。这个事例充分说明生活德育的重要性。

四、享受组织生活,塑造集体精神

学生从走进校园生活开始,就走进了集体生活。除了学校组织、班级组织,影响最大的是具有德育性质的建构,那就是少先队组织。少先队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以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儿童组织文化,营造了一种弥漫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组织情境氛围,给学生以灵性的感召,塑造着学生的德性素质。如:在勤奋节俭中教育学生要培养勤奋学习的思想,明确知道“勤以立志,俭以养德”的道理,不在生活上摆阔气,不图虚荣,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用电等;团结协作的教育活动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对生活有困难的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讲团结、搞合作,

不讲哥们义气;谦虚谨慎培养了学生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知之明,不断的认识自我,“吾日三醒其身”,定期检查自己的言行,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诚实守信,使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相处,要信守诺言,真诚相待,襟怀坦荡,开诚布公,不掩饰过失,做事有原则……生活德育,千方百计的引领队员走进并营造少先队组织的影响范围,使其塑造良好的德育素养。

五、走进网络生活,提升德育素养

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时代与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接近,人们已经意识到,网络引发了和正在引发社会、家庭、学校诸多方面的焦虑。有的孩子迷恋上网、打游戏、聊天等等。在没有道德人格的网络面前,学生基本处于道德的任意状态,他们的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行为表现的不够充分。面对网络的挑战,我们要注意:一是突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增强识别、判断是非的能力。二是注重意志力的训练,以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三是让学生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以防止学生的网上不良行为。四是适度上网,不能沉迷于其中。学校可以利用建立的“绿色网书吧”“文学名言”“在线阅读”等。还可以建立“心灵有约”栏目,生活德育老师通过发电子邮件和不愿公开姓名的学生进行交流等。采取多种方式引领学生与健康为友,与文明为伴。

总之,儿童时代是生命的起点,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生活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生活道德教育至关重要。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的配合,让我们来共同期待普天下的儿童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都有一个灿烂辉煌的明天。

让学生在生活德育中成长

让学生在生活德育中成长 山东省招远市玲珑镇鲁格庄完小王翠娟李维博 每一个关切儿童的人都会希望儿童健康成长,因为对于个体而言儿童时代是光辉生命的起点;对社会而言,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若要对社会有益,必须关心人类,关心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整个地球。儿童健康成长,德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切实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与生活息息相关。 一、让德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以往的德育目标诸如少先队的呼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队歌中的“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等等对于小学生显得有些抽象,如果进行书面考试,他们的德育成绩都不会错,但实际行动起来,又往往不尽人意,他们实际上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当然,这种情况是由多方面原因早成的。 当前,由于教育评价功能的异化,“考试”成为管理学校的最高“指挥棒”,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于是就有了“考、考、考,学校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口号。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把“好”还是“不好”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起钩来了,似乎分数是学生的生活全部,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要在分数面前退避三舍。回到家里,家长还要给孩子请家教,孩子丝毫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因此造成了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甚至出现了诸如马家爵杀母的事件。我们看一下生活中的实例:(一)幼儿园放学了,年轻的妈妈发现女儿的脸上有一道伤痕,立

刻找老师问个清楚:“我的孩子是给谁打的?”老师随即解释是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一点冲突,现在已经和好了。家长立即气愤得对自己的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你没有手啊,你不会打他?”由此,孩子也许不再会宽容别人。(二)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教育节目:孩子看到妈妈给奶奶洗脚,便也效仿妈妈给妈妈端来洗脚水,这又是一个怎样感人的生活场景呢?由此看来,教师和家长在生活中必须以身示范,让德育教育回归基础,回归生活。 二、走进生活德育,与自然对话 大自然的物态是博大精深的,雨雪冰雹、山川河流都能体现出自然力量的恢弘气势,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不仅给人们以美的陶冶,还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我们登上高山,畅游大海,在与高山、大海的对照中产生自身沧海一粟之感。从而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他人。这是自然给予我们的深刻哲理。在生活德育中引领学生与自然情景对话: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沐浴和煦的春光,带领学生到郊外去踏青,写春景、绘春色,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炎炎夏日,蝉鸣蛙叫,让学生登山听鸟鸣,感受生命的可爱。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硕果累累让学生到野外看农民的丰收,体味劳动的收获;看秋风扫落叶,感悟树叶对根的回报。数九寒冬玉树银花,组织学生堆雪人,打雪仗,体验与自然的和谐快乐。 三、走进家庭生活,与父母沟通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不可想象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却能成为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样不仅会给父母精神安慰,而且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当父母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

最新大学生成长手册-(总)

大学生成长手册 1、前言或引言 作为一种思想上的向导,讲些有关规划和记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规划和记录中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优秀学长事迹介绍,有促进作用的话语,学长、学院领导寄语,在就业宝典中挑选优秀的文章附在最后。) 2、填写须知 对于一些特定的填写方式,以及内容的填写时间以及上交时间进行规范化。 如果有必要,应当单独列一页写使用须知,或者引导条款,应包含以下几点:1)申明本手册是在学校(或学院)的要求或规定下制作的,目的是告诉同学们参与此事是有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2)对各个板块大致作出说明。一方面,是对各版块功能介绍,另一方面是对使用者填写作出说明。对于有特别要求的应着重说明; 3)对如何管理作出说明。比如收发时间、丢失补办等情况说清楚。 3、自我认知与大学的发展目标。 (这里借鉴大学生涯规划与发展。) 1)自我的认知、环境的评估、专业的认知以及四年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准备与做到的。 2)四年后考研或者就职的理想学校或企业。(就职的具体城市,读研的具体学校) 3)该学校或企业的保研及考研录取状况或企业招人情况 4)需要的基本素养 5)所需具备的本专业的专业知识,除本专业所需具备的其他能力或者其他专业知识。 4、进行分学年再分学期的记录阶段 1)按时间分为 第一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第二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2)每一学期再进行细分至: 4.1学期目标: ○1学期专业学习目标:需学课程以及计划成绩,期望学分积及班里和院里排名。 综合测评同理。 ○2学期身体锻炼目标:要参加共多长时间的体育锻炼,平均到每天为多少,对 于某项体育运动的培养训练及发展 ○3学期竞赛目标:想要参加的本学期的竞赛,以及期望获得的名次。 ○4学期政治素养的培养目标:成为积极分子等,以及党团日活动。 ○5学期社团组织的目标:要参加何种社团或组织,要在社团或组织中学到什么, 要为社团或组织的发展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德育回归生活--对新课标的认识

对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认识教师要想准确把握教材实现课程目标,,走进新课程、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我通过参加本次暑期2012年山东省初中教师全员研修学习,基本上明确了这次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方面的新发展、新思路: 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从课程定位来看,它开设的学段是初中各年级。从课程目标看,它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从课程类型看,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 课程理念的新发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基本理念,构成了完整的思想品德教学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基础教育新课程与发展的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它说明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情感与行为的发展。从纯知识目标的一维表述发展成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知识”的三维呈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新课程的理念,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操作性基础。本课程标准体现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统一。

在内容上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采用以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形式来构建框架,给教学实施者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课程内容标准部分的学习主题划分为“认识自我”,“自尊自强”,“心中有法”,“交往与沟通”,“在集体中成长”,“权利与义务”,“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等9个主题,它为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组织提供了一个明确的中心;课程有机的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科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过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教育学生,坚持用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本次培训中教学评价最重要的变化是评价方式多样化。新的课程标准中建议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有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这些评价中,“成长记录方式”是以往传统评价中所没有的。 总之,对于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的理解还只是从最基本的表面进行有限的认识,要想全面理解并熟练使用还要记过更多的努力,尤其是课堂教学中要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让我们全体思想品德老师共同努力,早日掌握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小学生成长手册

阳光的方向,最好的自己 姓 名 性 别 出生 年月日民族入学时间 学籍号码 家庭住址 家 庭 主 要 成 员 称谓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父亲 母亲 我的爱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特长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想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座右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

学生德育自我鉴定

(仅供参考,班主任老师根据实际给予修改) 本人自入学以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表现优秀。 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 本人思想端正,能吃苦耐劳,有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目标,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具有良 好的生活作风,乐于助人,关心国家大事。 在校期间,本人一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得到了老师及同学们的肯定,在同 学中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开展的各 项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了校文学社,丰富了 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将通过不断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 量。 (仅供参考,班主任老师根据实际给予修改) 本学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 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 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 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 各种有益活动。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担任班 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舞蹈比赛等。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 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 次。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 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 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仅供参考,班主任老师根据实际给予修改) 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逝去,回首往事,在这多姿的季节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往后的日 子里,希望我能做得更好。 我热爱祖国,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时事政治,思想健康进步。自觉遵守《中学生守则》 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热爱劳动,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能以一 名团员和班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团结同学,配合老师工作,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我勤学好问,在高中学习生活中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做到了各科的均衡发展。在完成课业 学习任务的同时,我积极参加了化学学科的竞赛活动,拓宽了自己的课外知识面。 我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协助老师组织同学参加校运会,获得了级总分第一名。我爱好书 法,具有一定的基础,曾在高二年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中获三等奖,我创作的黑板报也曾在学 校举办的黑板报设计比赛中获优秀奖。 当然,我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精神还较欠缺,花在学习以外的时间相 对较多,对自己的要求没能定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我仍然具有一定的潜力,若能够进一步 努力,我相信自己的综合实力还会再上一个层次。以上是我对自己本学年来学习生活的总结。 面对过去,展望未来,我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使自己的明天变得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仅供参考,班主任老师根据实际给予修改) 本学年来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忠心拥护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让德育课充满生活的魅力精选

让德育课充满生活的魅力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因此,德育课堂教学需要生活化,让学生走近生活,走近社会,使教学与社会、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德育课堂成为真正生活化的课堂,让德育课充满生活的魅力。在生活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笔者在上《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沟通艺术”一课时进行了生活化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整合教材 沟通是每位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众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教材从两个层面来呈现了沟通的艺术:一是沟通的前提,包括注重仪容仪表和学会礼貌称呼两个内容;二是沟通的技巧,主要介绍了微笑、倾听、幽默和有度四种技巧。笔者在反复研读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沟通的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整合,对沟通的前提和技巧进行了再创造。课本上讲的沟通前提的两个方面只是沟通外在形式上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沟通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品德素质,如真诚和尊重等,即用心是沟通的根本前提。因此,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沟通的前提时增加了这一内容,笔者板书的标题就是“用心去沟通”,使其更完善。沟通的技巧多种多样,针对不

同的对象其技巧也应该有所区别。课本上介绍的四种技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笔者认为不够系统全面,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是很紧密。因此,笔者在大量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针对中职生的生活实际,对沟通的技巧进行了以下整合:一是说的技巧。平时,同学们沟通最多的方式是说话,学会说话是有效沟通的最重要的技巧。说话的技巧包括说话的语言、表情等,如语言的风趣幽默、表情的真诚微笑等都是说话的技巧。二是听的技巧。沟通是相互的,在沟通过程中,学会倾听也是很重要的技巧。三是巧用肢体语言的技巧。沟通除了说和听的方式以外,巧用肢体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技巧。沟通过程中,双方的一举一动都是重要的信息反馈,都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这样整合教材内容,能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教学,教学更具针对性,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学中,笔者着眼于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情感需要、实践能力,优化整合教材,使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同构”。当学生与教材有了沟通、共鸣,有了理解、体验,教材就真实可信,就有生命力了,就充满了生活的魅力。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活化教材 《生活经济与就业创业》是一门生活化课程,追求的是动态的、过程性的真实教育。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坚持静态教材动态施教,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根据生活中即时生成的、发展

大学生个人成长规划书范文

大学生个人成长规划书范文 【导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就等于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就有了工作的标准流程。就不会出现先射击后画靶子的情况,打到哪儿就算哪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个人成长规划书范文》,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篇一】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一一年我基本上没有干过几件象样的事情,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就更是差远了,按逻辑推理,我就已经失败了一半。可是我又不甘心,因为严格说来,我的大学生活还剩下四分之三,失败一半对我来说也太不公平。如果说世界上真的没有后悔药,那么能带给我安慰的莫过于现在流行的选秀节目中的“复活”一词。把自己将来要做的每一件事当做一次“选秀”对待,“死了”还有“复活”的机会。 特此,我从三个方面对接下来三年的大学生涯进行了规

划。“有梦想就有希望”,我不敢保证我的职业规划完完全全的切实可行,但至少它代表了我现阶段的理想,也是近期最应该付诸时间实践的,它的实施与否主宰着我的后半生的成功与失败。 第一、学业方面 学习不仅是为了今后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终身受益,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吧。无论怎样,学生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抛开了学习一切都无从谈起。作为学会计的学子,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值普遍要偏高,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洽谈。而且我的目标是成为一名会计师,将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在工作的过程中,我还要努力学习,试着考注册会计师。总之,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师,能够让自己的美梦成真。历的出名的会计师没有一个不是博才多学,厚积而勃发已是一个不变的规律。这就意味着我必须博览群书,为今后步入社会后能独挡一面作好充分的准备。此外,英语四级虽然

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

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德育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生活的德育要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时代小学生。现实生活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归宿。学生不断自我完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现实的或未来的生活质量,真正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适应并超越现实的生活,创造未来可能的生活。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成新的德育内容。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现实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的道德基础状况,这样的道德基础是在什么样的现实生活背景下形成的,然后帮助学生确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寻找行之有效的自我完善的办法。教师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要敏感,要敏感于学生的行为,要敏感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要敏感于学生的行为变化,真切地把握学生在生活中的尴尬、压力和恐慌,并在这种把握中寻找到学生品德发展的最佳生长点,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指导,帮助。最后在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的同时,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更高的追求。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让德育走进社会,“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生活道德教育理念或者说回归生活的理念是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脱离生活——像道德教育的知识化、理想化、泛政治化、成人化等是造成目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差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生活经验、生活过程之外进行道德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新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鲜明的生活教育理念。那么,在具体的实践中,中小学教师还有一些不甚明确的问题,比如到底应如何回归生活,回归生活是否意味着完全以生活取代道德教育,回归什么样的生活,还要不要道德知识的传递和道德思维、判断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应该发生怎样的转变等等。在这里,本文拟结合课改实际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些误区,谈谈对以上问题的看法。一、道德教育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怎么回归道德教育到底应回归什么样的生活,是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对此,我们的回答是:一是要直面真实的生活,让儿童了解生活的真实面貌,不可对生活进行任意涂抹或者掩盖,应该让儿童知道生活中不仅有真善美,还有假恶丑,不仅有欢笑和快乐,还有泪水和痛苦,生活中不仅有种种幸福的体验,还有各种艰难的磨砺;二是要密切结合儿童的生活世界和生活经验,(本

让德育回归生活

让德育回归生活 【摘要】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基于学校德育的现状,我校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德育观:德育内容“实”起来;校园生活“动”起来;校园环境“美”起来。在学生的生活中,时时刻刻融入德育。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 【关键词】生活德育校园活动校园文化校园环境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绝大多数的职校生毕业后将进入社会,步入职业生涯。这几年,职业学校的发展非常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要更注重德育,要把德育问题放在首位。从我校德育工作现状来看,尽管近几年在德育领域实行了多方面的变革,但事实上学校德育实效性较差,把道德与生活分离,重说教、重外塑。 怎样才是有效的德育方式呢?这值得我们深思,或许陶行知老先生早就给出了答案: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由此可见,学校德育应该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生活是德育的源头。也就是说,德育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生的德育是通过现实生活来得以展现的。因此,要大力提倡生活中实施德育教育,促进德育生活化,让德育回归生活。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基于我校德育的现状,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德育观。 一、德育内容“实”起来 以往的德育内容受理性主义与工具主义的影响,与学生实际生活及身心发展相脱离,强调道德认知,内容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为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德育活动的反感,导致学生不愿内化材料的内容,更谈不上践行了。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在德育内容材料的选择上,要发掘生活中鲜活真实的素材,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基本问题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最近我校举办了“学生成长档案袋”的设计比赛,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制作成长档案袋。正如成长档案袋的宣传词一样:“人生需要精心的设计,你今天站在哪里并不重要,但是你下一步迈向哪里却很关键。”在设计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不仅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更给了学生思考自己未来、设计未来的空间。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当然也能让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但这正是促使他们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良好契机。 每年的4月我校都会以班级为单位举行“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们把家里闲

成长手册自我评价

成长手册自我评价 【篇一:初中生成长记录册之学生毕业自我评价、班主 任毕业评价及家长毕业评价】 初三的家长毕业评价 一、 我的孩子在初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努力, 锐意进取,品德端正。在班级当中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并且为班级和学校做出贡献。 同时兴趣广泛,具有各种不同的爱好,热爱体育运动,特别是热爱 篮球运动。得到了德、智、体全面的发展。继续发扬成绩,不断进取,你的人生一定很辉煌灿烂!家长为你高兴,同学为你加油,老 师为你祝福! 二、 我的孩子在过去的三年学习生活中,能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 极参加集体活动,养成了较强的集体观念。曾经的一些小毛病在初 中的三年里基本上得到了“治疗”,懂得孝敬父母、善解人意,也懂 得得了换位思考,对事情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大胆地表达 出来。对于未来,我希望孩子能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 以务实的学习态度开拓人生。 三、我的孩子在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刻苦努力,品学兼优,成 绩优异。曾经的一些小毛病在初中的三年里基本上得到了“治疗”, 懂得孝敬父母、善解人意,也懂得得了换位思考,对事情有了自己 独到的见解,并且能大胆地表达出来。总之,我的孩子是一名身体 素质良好,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四、 我的孩子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刻苦努力,孜孜不倦。在日常生活中,能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生活俭朴。孩子,到高一级学校里, 更要热爱学习,热爱读书。学习可以使你充满智慧,书籍可以滋养 你的心灵。总之,三年来我的孩子不断进步着,在成长中不断收获。希望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更注重细节,能够更加完善自己。只有超越 了自己,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五、 在初中短短的三年的生活学习中,获益良多。从不懂事的小孩,学 会了独立生活,学会照顾自己,遇到困难能自己学会解决。乐于助人,待人友善。能尽量帮干家务,吃穿不追求名牌,不与他人攀比。

学生成长手册填写

个人发展目标 一、公民素养 培养法律意识和环境意识,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维护集体利益。有社会责任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与行使公民权利,遵纪守法。关心国内外大事,遵守社会公德,尊敬师长,与同学友好相处,乐于助人,礼貌待人,举止文明。有正确的生命观,主动积极地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正确生存观和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幸福生活。 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对个人的行为负责;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态度与能力 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自觉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有目标。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能有目的地收集、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能与同学合作,善于思考、总结、反思。有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能独立思考、合作探讨、虚心请教,善于钻研、查阅资料。认真复习、预习,认真听讲;按时高质地完成作业,不抄袭;成绩合格,考试不舞弊。 有学习的愿望与兴趣,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完成规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三、交流与合作 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信、自尊,不自大、自卑,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能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缺点,了解同伴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能明辨是非,与同学正常交往,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善于倾听同伴的观点。能够尊重同伴的观点,理解同伴的处境;善于团结同伴,接受不同意见。 能与他人一起确立目标并努力去实现目标,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能综合地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 四、运动与健康

让德育回归生活-用常规培养品质知识分享

让德育回归生活-用常规培养品质

让德育回归生活用常规培养品质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949(2015)08-0049-02 一、不为德育而德育,让德育回归生活――务实 如同鸟儿不能离开天空,鱼儿不能离开水一样,德育也有自己特有的生存根基和土壤。道德来源于生活,人们是为了生活而培养道德,并非是为了道德而道德,生活才是道德根深的沃土。道德只有在生活中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道德的实践性决定了个体道德的提升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通过环境的、经验的和体验的方式自主完成。失去生活的依托,德育必会流于形式和无效。而丰富生动的生活往往是最直接、最强大、最有效的德育课堂。 1.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进行德育 学生的生活世界五彩缤纷、丰富多彩,里面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善于发现并恰当地使用这些材料,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耳闻目睹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个捷报传来,神州大地花团锦簇,中华儿女无不欢欣鼓舞。此时一种爱国爱党的激情油然而生,这样的德育也许叫的并不响

亮,形式并不是轰轰烈烈,但学生的心中能够升起一种真情感、真体验,从而不断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并在此激励下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树立为祖国建立功勋的远大志向。我想它的效果绝对会胜过空洞的说教、枯燥的要求以及机械的记忆。 德育的家园在真真切切的生活中,绝不可以仅仅局限于40分钟的小课堂。当然更不可以把德育与上好品德课错误地等同起来,德育的范围很宽泛,凡是学生生活的时空都应是我们德育的范围,我们必须树立“时时德育,事事德育”的观念,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学校德育的实施者。让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美好的品质、幸福的生活,才是我们的最终的追求。 2.生活才是学生品德的大考场 走进现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课堂,传统观念的影子仍不绝于此,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要求,遇到所谓的“重点知识”还要让学生标注,看似只有让学生标下来,背下来,答出来,我们的品德教育的目的才是彻底实现。先不说,学生会不会口是心非,再看一下,我们考查学生的试题更是不敢苟同。笔者曾见到过这样一道考查题为:谁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乍看题目,我茫然不知所云。众所周知,新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共产党员:把自己的财产无私地奉献给集体的沂蒙名人王廷江,战斗在抗击非

高效的阅读方法:肌肉阅读——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

高效的阅读方法:肌肉阅读——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 想象自己坐在书桌前,双眼盯着手中的书,好像是在阅读。突然,你抬起头来,眨一眨眼睛,才意识到目光在这一页上已经停留了十分钟,而且不知所云。 而对比之下,一个积极的读者将会: (1)保持清醒,主动针对阅读材料提问,并寻找答案。 (2)分清文章的信息级别,把要点及总论点与分论点区分开来。 (3)给自己设计测验,做阅读笔记,记录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 (4)迅速发现关键词,花时间去找不熟悉的概念的定义。 (5)带着批判性思维阅读,抓住机会应用阅读中学到的东西。 听起来貌似有很多事情要做。而聪明的读者却能在满足上述要求甚至更多要求的同时,依然享受阅读这一过程。 要达到这种状态,阅读的时候脑中就需要有一个系统。肌肉阅读就是忠于一个系统。它可以帮助你避免在学习时开小差,或是打瞌睡,哪怕是在劳累了一天之后。 肌肉阅读通过增加能量和提高阅读技能,从而降低阅读难度和痛苦。一旦学会了这个系统,你不但能减少阅读时间,还能提高阅读效果。 但这也不是说肌肉阅读将使你的学习如沐春风、一帆风顺。一开始,你甚至会感觉它增加了你的工作量。有效的教科书阅读需要你积极投入、专心致志、挺直腰板坐在椅子的最边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之为肌肉阅读。 肌肉阅读分为三个阶段,帮助你抓住想要获得的思想和信息。 阶段一:阅读前 第一步:预览; 第二步:把握大纲; 第三步:提问。 阶段二:阅读中 第四步:阅读; 第五步:划重点; 第六步:回答。 阶段三:阅读后 第七步:背诵; 第八步:复习; 第九步:再复习。 仅对于两页纸的阅读任务来说,这个“九步阅读法”可能显得大材小用了。确实如此。要恰当地使用这些步骤。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来决定选用哪些步骤。

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德育渗透 星河幼儿园陈淑华 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的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其态度习惯、个性都处于奠基间段。 通过幼儿园日常的生活和各类活动对幼儿进行渗透性的德育教育,从每个小细节中让幼儿领悟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德育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把握这个有利时机,有目的地将德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指导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规则见于平常,习惯成于自然,根据这朴素的法则教师应利用平常而琐碎日常生活对幼儿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点点滴滴中确立行为规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独立自主及自制、自律的品质。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人与人交往时总会摩擦出矛盾的火花,因此吃点心、喝水、上厕所时我提醒幼儿互相谦让,避免因拥挤而造成伤害,善于发现有谦让行为的幼儿并及时肯定,通过经常性地强调,让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做到谦让,形成习惯;玩玩具时,不会去抢夺别人的玩具,愿意互相交换玩或轮流玩,有较好的互相合作精神。自由活动时,幼儿遇到困难时让他们先尝试自己解决,解决不好时再请老师帮助,从中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玩具玩好了,自己收拾好,放玩具柜里,要放整齐等。使幼儿更具有爱护物品的意识和整理的行为习惯。能交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更规范。午餐时要求做到桌、碗、地“三净”,既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又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学会轻手轻脚,学会关心他人,中大班幼儿要求自己穿脱衣裤,折叠被子,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善于利用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与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中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挖掘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的行为模式的形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因为是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二、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德育

如何做到德育回归生活

如何做到德育回归生活 众所周知,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是生命,德育是灵魂。这是因为教育不仅承载着促进学生认知的自由发展,而且也承载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发展的双重任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劳动体验。 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所施教的班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父母对孩子重在知识与才艺方面的培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却较为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勤劳节俭等方面的培养教育。大多学生平常都带有5—10元零花钱,花钱大手大脚,只要有消费动机,几乎从来不去想钱花得应该不应该。为此,我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围绕“一元钱的价值”的系列体验活动:要求学生在三天内每人独立赚取一元钱,讲述自己这一元钱赚取的来历,并对自己赚取的这一元钱如何消费作出计划安排,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故事讲给大家听。学生的发言和由此写出的感受作文使师生彼此都很受启发。看来,只有学生自己有了切身的体验,才会将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内化为深刻的自我教育,才会自觉地节约用钱,有意义地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为进一步把教育引向深入,我要求学生每天在家通过家务劳动方式来挣取家长付给他们零花钱的活动,人人每周学会一项生活技能……,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家争相劳动,拖地、洗碗、做饭、收破旧、卖废品,有的还去食堂“打工”洗菜,采卖金银花……不但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挣到自己的零花钱,还学会不少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锻炼加强,乐得家长直夸孩子懂事多了,能干多了。 二、社会实践。 社会生活是道德的载体。中学生的道德形成也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他们虽然年龄小,但也是独立的社会的人。从小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是多年来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为了延伸语文课堂教学,我在组织学生充分领会教材德育内涵的同时,多次带领学生去调查县城周边河流近年来的径流变化和植被保护情况,讨论保护林木与涵养水源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对我县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也增进了他们植树栽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后,我组织学生去公园拾捡“白色垃圾”,让学生寻找哪些是自己在生活中经常丢弃的垃圾,和环卫工人一起动手清理池中垃圾,上网查找有关“白色垃圾”对地球环境污染的破坏性,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通过几次这样的公益社会实践活动,我班学生的环境道德和环保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在家庭成员外出或集体郊游时,经常出现孩子提醒、要求家长带回垃圾、不要乱抛的诸多事例,孩子们也逐渐养成了不乱扔果皮、纸屑、包装袋的良好卫生习惯。当他们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身边成年人的夸奖赞誉时,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做有环境素质公民的自豪。时间长了,学生们良好的环境道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人家长的环境行为,出现“小手拉大手”的喜人现象,这无疑也为社会形成健康文明之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调查研究。 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要变成一种能力,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在“做中学”。结合教学,我大胆引导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围绕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拓展了德育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也很好地发挥了语文在与生活密切联系中的工具性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我先后组织开展了“城区环境污染情况调查”、“父母工作情况调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走近高考采访报道”、“我县旅游资源知多少”等专题调查。在调查报告中,学生用儿童特有的观察眼力和细腻感受,表达了他们对我县环境状况的忧虑不安、对阅读优秀课外书籍的渴望、对父母工作劳动的重新认识、对高考激烈竞争的感悟、对我县旅游资源的自豪。批阅他们幼稚而真切的调查报告,我更加认识到语文学习和德育教育在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中的重要意义,它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才干,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内化了思想品德,效果

大学生心路历程

大学生心路历程 软件工程-1班李金岩 1367159103 光阴似箭,一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涯已经开始了一年。回忆起刚入学时大家的样子,多少都有些伤感。一年,我们成长,一年,我们成熟。 大家总是说:在校的学生不懂世故,不了解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在学校养尊处优地活着,大学的生活轻松快乐,但是人总是在安逸中堕落。我承认前面两句话的扫弹面积之广,当然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也包括在其中。 大学,犹如一个空中楼阁,抑或是一个世外桃源。大学生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那里不只是梦想,还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和蓄势待发的能量,我想那就是青春的力量。在积蓄中等到爆发的那一刻,等待解脱,渴望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为自己的梦想打开出口。也许,梦想与现实残酷地争夺,最终梦碎了,现实却站在那里告诉我们,什么才叫真正的生活。 “独在异乡为异客”,作为刚踏入校园的新生,一切都那样的不自在,一切都处在探索追寻的阶段,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尽快的适应环境,而不是一味的去抱怨,只有积极主动的去适应新环境,才是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答案是我们在改变世界,世界也在改变我们。 经历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之后,自己所收获的东西有很多,但似乎还有好多东西对我还是个空白,面对几乎定格的生活方式,我不再像刚进校时那样毛手毛脚,我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发展,尝试着去认识自己,想通过努力地学习去增进自己的学识涵养,通过参加课外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人生阅历,用自己和他人比较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想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我到底是一个啥样的人?”但这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质,而真正了解自己的又有多少呢?首先,应当勇敢的去面对地去接纳自己,培养自我接受的态度,在大学的校园里,不难发现这样一批人,他们不和别人来往,他们秉承“沉默是金”的传统,不与别人结交,不但不把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或评价当回事,而且不愿看到别人的成功,因为别人的成功会使自己感到渺小,而且他们没有勇气去接受失败,他们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往往难以让别人接纳,同时很难得到自己的认同,因此要学会勇敢地去接纳自己,然后学着努力去改变自己。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中,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处世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程度的改变,所以应当确立一种认为适合自己的性格或气质的发展趋向,在学习方面,要向着勤奋认真,一丝不苟,脚踏实地的方向发展。在工作方面,应当保持一种积极主动,严肃活泼,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开拓创新的作风。在活动中勇于去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哪怕是在心中认为是“出丑”的事,也应当义无反顾的,勇敢的去尝一尝,试一试,善于扬长补短,发扬优势弥补属于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和他人相处中得到锻炼和改观,人生才会从此与众不同。 挫折,尽管这个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想去面对,但是说实话,它成了我们每一个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面对挫折,我觉得态度决定了一切。在大学,我们可能面对的是考试的失败,人际关系处理的失败,朋友的疏远或者背叛。

以生活为纽带 让德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以生活为纽带让德育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发表时间:2011-12-09T10:41:46.520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9月上期供稿作者:赵向平[导读] 品德与社会课很难完全抛开说教,但我们要努力将抽象的说教感性化。 赵向平 洛阳市教育局直属第一小学河南洛阳 471000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新课程的实施深刻地改变着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材被请下了“神坛”,教材不再是课程的权威,教师也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教材作为一个范例、一种文本,需要教师去体认、去再造。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师即课程”。当前,教师要担负起课程设计者的角色是急切需要不断的专业引领以求得教学智慧的。我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品德与社会》新教材就像一位既具有一定理论的高度又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不断地为我提供专业支持,让我在教材的领引下开启鲜活的课堂,和教材一起走进儿童的生活。 一、让孩子从生活中发现德育的教材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而是非道德教育。”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情感体验的结果,只有与学生生活最有关联,与他们生活最接近的事与物,才可能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产生新的更强烈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处理时,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局限于课堂,而是选取了贴切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作为载体进行教育。比方“战争与冲突”这一主题,课文中那些冷冰冰的数字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没有内涵的,课堂教学也会变成枯燥说教,教学效果不敢恭维。我感觉学生是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对数据作出理性分析然后得出深刻认识的。此刻老师应该抛开那些枯燥的阿拉伯数字,从我们学生和伊拉克战争中孩子们的生活画面和真实感受入手,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上,我们讲述当时孩子们的生活情况,在巴格达,他们住在防空洞中,听到外面炮声隆隆,他们也会想,“什么声音那么震耳欲聋,连房子都动了?”“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呢?”“为什么我不能出去玩,只能整天呆在阴暗的洞里?”“什么时候我才能去学校,去动物园玩?”……战争中的生活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让学生呈现出一幅儿童眼中的战争图景,同时有效的促进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引发学生产生对战争的思考,对和平的热爱。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把教材回归生活,着眼于学生身边看的见、摸的着、感受得到事,帮助学生的建道德认知。 二、让孩子在还原生活中体验生活意蕴 品德与社会课很难完全抛开说教,但我们要努力将抽象的说教感性化。这就是要把说教还原成生活场景,只有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的生命力得到张扬,只有在生活场景中,学生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蕴。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要联系生活的事件、生活的体验、生活的空间、生活的领域,要结合学生与家庭、生活与学校、学生与社区、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进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时候,千万不要找课本有哪些知识点,如果这样一找,我们又陷入了以往的课程观。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应还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这个生活是充满情趣,洋溢活力,具有生命意义的,决不是那些支离破碎的所谓知识点。 如在学习“用智慧保护自己”的内容时,我选择了三个情境,让同学们讨论,看看谁是“自救智多星”: ⑴当你回家时,发现有一个成年人在你后面跟着你,怎么办? ⑵当你独自在家,遇到陌生人来访,怎么办? ⑶当你路过网吧,网吧老板拉你进去打游戏,怎么办?通过讨论,让学生懂得遭遇意外险情和伤害时,处理方法应随机应变,机智勇敢,用智慧来保护自己;处理的原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少,保住最大的合法权益。这些来自生活的情境,都是学生所熟悉的,有的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的是学生曾经思考过的,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知识性的问题融入在这些生活情境中,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到了生活的本领。 在还原生活中体验生活意蕴,就意味着让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就是强调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激励学生去生活、体验、经历,敢于开拓生活视野和生活内涵,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在体验生活中提升生活品质 就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而言,他们需要有一个开放的空间,需要有一个尊重其生活的领域,因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在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为了人的生活,为了建构人生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人的价值生命。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要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创造精彩生活,丰富想象生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基础。课堂以生活化活动串联,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妙趣横生的生活主题之中,突出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例如,在上“孝敬父母”之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再想想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最需要什么。有的说,在理菜时最好需要帮忙,有的说,在感到累的时候需要歇一歇。我就说:“是啊,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和你们一样,最需要这些,请你把自己最需要的送给你的爸爸妈妈。”这种情感就是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上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就是要让生活本身而不是远离生活的东西成为教育的手段,教育只有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现实,才能获得真实、动态和可靠的理解,实现道德的内化和情感的提升,我们德充工作的使命,就是要走进儿童广阔的生活空间,在“生活”这片儿童道德生长最肥沃、最鲜活的土壤里勤奋耕耘。唤醒儿童的道德生命、激活儿童的道德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