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受精技术中形态学评价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胚胎培养液HCG、sHLA-G和LIF水平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胚胎培养液HCG、sHLA-G和LIF水平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胚胎培养液HCG、sHLA-G 和LIF水平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崔静,于婉莹,曾彬,韩宝生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河北唐山063000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时胚胎培养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HLA-G)、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103例,其中妊娠成功49例(成功组)、妊娠失败54例(失败组),取受精第3天胚胎培养液,采用ELISA法检测胚胎培养液HCG、sHLA-G、LIF。

收集所有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孕症患者接受IVF-ET后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胚胎培养液HCG、sHLA-G、LIF水平对不孕症患者接受IVF-ET后妊娠失败的预测价值。

结果 失败组胚胎培养液HCG、sHLA-G、LIF水平均显著低于成功组(P均<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基础FSH水平下降、基础E2水平下降、无优质胚胎、移植胚胎1个以及胚胎培养液HCG、sHLA-G、LIF低水平均为不孕症患者接受IVF-ET后妊娠失败的影响因素(P均<0.05)。

ROC 曲线分析显示,胚胎培养液HCG、sHLA-G、LIF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不孕症患者接受IVF-ET后妊娠失败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872、0.898、0.904,胚胎培养液HCG、sHLA-G、LIF水平对不孕症患者接受IVF-ET后妊娠失败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P均<0.05)。

结论 不孕症患者接受IVF-ET后妊娠失败者胚胎培养液HCG、sHLA-G、LIF水平均显著降低;IVF-ET时胚胎培养液HCG、sHLA-G、LIF水平对不孕症患者妊娠结局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生物医学研究的体外和体内模型技术进展及其应用

生物医学研究的体外和体内模型技术进展及其应用

生物医学研究的体外和体内模型技术进展及其应用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对于疾病的研究不能仅仅依靠临床数据和动物实验。

由于人体复杂的生理结构和环境,以及道德、法律和安全等限制,单一实验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研究需要。

因此,体外和体内模型技术成为了现代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一、体外模型技术体外模型,也称为细胞系、细胞培养模型或体外实验,指的是直接人为将动植物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以模拟疾病的发生和病理生理变化。

相对于体内模型技术,体外模型技术具有优越的灵敏度、可重复性和便携性。

1. 原代细胞培养技术原代细胞培养毫无疑问是最早发展的体外模型技术之一,包括从组织中分离的原代细胞和从血液样品中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此外,通过对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特殊细胞进行培养,不仅可以推动干细胞与组织再生领域的开展,还可以帮助研究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和诊断遗传性疾病。

2.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与传统平板式培养技术不同,三维培养技术可以模拟更加真实的生物环境,对于某些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人类肝细胞和心肌细胞,平时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难以在二维培养环境模拟其生存环境,使用三维培养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三维培养技术也可以实现人体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组织工程修复。

3.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体外疾病模型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构建许多体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成为可能。

研究人员通过对细胞进行特定基因的转化和敲除,模拟疾病的发生和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从而可以研究疾病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等问题。

此外,利用不同的基因修饰策略,还可以构建多种类型的疾病模型。

二、体内模型技术相对于体外模型技术,体内模型技术更加完整地模仿了真实场景。

与此同时,体内模型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具有更高的预测能力。

但由于种种原因,体内模型技术的研究成本和难度也更高。

1. 动物模型动物模型是体内模型技术最传统和常见的方法,对于很多疾病的研究和药物安全性测试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体外培养中胚胎发育潜能的评价

体外培养中胚胎发育潜能的评价

筮宣医堂里±苤壶垫!垒生垒旦丝至鲞丝至塑』望!!!!!卫坐!堕坐鱼:垒匹垫!垒:y!!至:盟!.兰体外培养中胚胎发育潜能的评价甄碌然郁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妇产科,北京100730)自1978年世界上首例采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 n vi t r o fe r t i l i zat i on and em buo t r ansf er,I V F—ET)技术的婴儿诞生的30年以来,一系列辅助生殖技术蓬勃发展,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

I V F—E T已经成为治疗不孕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尽管技术不断完善,出生婴儿数目逐年上升,但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仍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包括I V F—E T过程的关键技术——卵母细胞与胚胎的体外培养。

通常患者每个周期促排卵治疗后会获得10个左右的受精卵。

卫生部规定每次移植2~3个胚胎。

胚胎质量是影响临床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如何评判胚胎的质量,选择最有发育潜能的胚胎进行移植,是胚胎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胚胎的形态学评估是人类辅助生殖实验室工作的一个关键部分。

形态学评估无损伤性,是辅助生殖技术中最为常用的用于评价胚胎质量的方法,甚至是目前判断胚胎质量的唯一较为公认的标准。

完善的胚胎的形态学评分标准的建立,有利于胚胎发育与种植潜能的预测,为临床妊娠提供保障。

一、形态学评分方法胚胎的形态学评分是目前最常用的评价胚胎质量的方法。

从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到胚胎分裂、囊胚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目前常规采用的形态学指标,是根据胚胎的一些形态学观察指标对质量进行的分级,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胚胎的形态并不能够准确反映卵子与胚胎的发育潜能,而且,除了分裂期胚胎的形态学观测有较为公认的评估指标以外,在其他时期胚胎质量评定缺少国际公认的标准。

此外,形态学评117综述价不可避免的带有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了胚胎质量评估的可重复性。

二、代谢组学的胚胎评估胚胎质量的检测是I V F—ET技术中很重要的步骤,目前常规采用的是形态学指标,根据胚胎的一些形态学观察指标对胚胎质量进行分级。

胚胎形态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胚胎形态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 yw r s E ro rh lg ; r r o / iof iz t ne ro r s r Pe a c a Ke o d 】 mb p oo P me mb ; nv r e l a o — y a f ; rg n yR t y Mo y i e y t r i i mb t n e t n e
pe ac r s ic t e e e rga t ru n o -rg at o p ’00 )T e r m rort wi te i et cr rg nywee i f a l b t nt e n o pa dn npe n u < .5. i e b e m g s soe n g i n y we h p n n g n r g h p me y a h hh
1 资料与方法
天上午采 用手淫法取精 于无菌容器 内 ,保存方 法在 3 7℃培养
0mi。按 照 WH O标 准 ,液化后采用精液分 析法进行 1 基本 资料 选取本 院生殖 中 12 1 8 一2 1 年 8 箱静置 3 n . 1 ,00年 月 1 01 月 行 常规 IF CIE 胚 胎移植 的 17 v /IS— T 6 例不孕症 病例 。所有 患 分析 ,并且使用上游法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处理 。
pe a c r g n ywee c mp r t ea ay e . s l T ed fe e c so e r owi b t h g e c r sa dl we c r , r mb o r t n d n r o a ai n ls d Re u t h i n n e f mb v s y h t o h ih r o e n S o rs o e p me e r a ea i y
C r so dn uhrMI og i or p nigato: A0 C nxu e ) 【 b tat O jc v T x lr ei at f h rn c u m roade romop ooyo / ne roq ai d A src] bet e oepoet i h mp c o epou l s by mb rh lg f D3o mby ulya t e e n y D2 tn

体外受精技术

体外受精技术
.
国 内 外 研 究 现 状
世界体外受精的首创纪录
动物种类 兔
叙利亚仓鼠 小鼠
中国仓鼠 猫
土拨鼠 大鼠 狗 牛 猪 绵羊 山羊
首创纪录文献
Thibault(1954) Yanaginmachi,chang(1963) Whittingham(1968) Pickworth,Chang(1969) Hammer(1970) Yanagimachi(1972) Miyamoto,Chang(1973) Mahi,Yanagimachi(1976) Brackett(1978) Iritani,Niwa(1977) Bondioli,Wright(1980) 花田章(1985)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特征 • 生发泡破裂;

• 染色体凝集;

• 纺缍体形成; • 极体排出;

• 透明带软化;

• 卵丘细胞扩展。
.
体 外 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卵母细胞成熟培养液 以TCM-199较好,可使牛、羊、猪的卵

母细胞体外成熟率高达80%以上。

添加成分: • 促性腺激素:FSH、LH
要标准,因此常用地衣红染色才可判断。

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标准:

1级成熟卵:卵丘细胞完全扩展,卵丘细胞至少向外扩
展3倍于裸卵直径;

2级成熟卵:卵丘细胞中等扩展,卵丘细胞至少向外扩

展2倍于裸卵直径;
3级成熟卵:卵丘细胞轻度假扩展,卵丘细胞仍紧紧粘

附于透明带上。

1级和2级卵通常均已排出第一极体。

C 快速冷冻、快速解冻法

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

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殖生物学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

生殖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受精、胚胎发育、性别决定、生殖细胞分化等多个方面。

最近,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进展引起了研究者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一、胚胎发育研究的新进展在胚胎发育研究方面,最近发现了一种新型胚胎干细胞,称为人类增殖体干细胞(hPSC)。

与传统的早期胚胎干细胞(ESC)相比,hPSC能够无限制地增殖,并且拥有更广泛的分化潜能,可分化为更多类型的细胞,包括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

这项新的发现为人类组织再生与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此外,针对某些基因缺陷或突变导致的胚胎发育异常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者成功地对不同物种的胚胎进行修饰,得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用于深入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寻找治疗方法。

二、性别决定研究的新进展性别决定一直是生殖生物学的热门研究领域之一。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ERα)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ERα激活是调节性别决定的关键过程之一。

这一成果为深入探索人类性别决定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对于雄性不育症(MFI)的研究也在进展。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抑制蛋白DLK1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发现,DLK1通过抑制成熟精子的生成,导致MFI的发生。

这项研究的结果为MFI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生殖细胞分化研究的新进展各类动物都具有不同的生殖细胞分化机制。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血小板导向性因子(PGDF)在小鼠的精子产生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研究者通过对小鼠生殖细胞的基因编辑,成功地让PGDF基因发生突变,结果发现这种突变会显著地影响精子形成的过程。

除此之外,对于早期胚胎发育阶段中生殖细胞分化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胚胎中的出生前卵细胞能够获得两种不同的RNA浓度,并使用这两种RNA来调节基因表达,进而决定成为什么类型的生殖细胞。

细胞培养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细胞培养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

细胞培养技术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细胞培养技术也逐渐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物技术手段之一。

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细胞放置在生长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条件下培养和繁殖。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细胞培养技术也得到了新的进展,为生物研究和生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最近,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成为细胞培养技术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这种方式使用不同于液体和二维平面培养的培养基获得具有内部结构的细胞聚集物。

这种技术模拟了活体组织中的细胞环境,可用于更好地模拟体内药物和治疗效果。

目前,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已被用于许多领域,如肿瘤学、干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等。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将细胞以更自然的方式组织在一起,类似于真实环境,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另外,这种技术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如可以更准确地筛选和测试药物,也可以用于再生医学和组织修复中。

二、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中,基因编辑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有效和经济的基因编辑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与其他技术相比,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通过指定的酶切措施来编辑DNA。

这种方法可以制造 DNA 片段的插入或删除等改变。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被用于仿生学和干细胞研究,可以改变它们的细胞命运和功能,对育种和疾病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应用这一技术进行基因疗法的研究,这种创新的治疗方式可应用于处置未能通过常规药物治疗的疾病。

三、「体外受精」技术「体外受精」技术是一种妊娠助孕的生殖医疗技术,通过手段控制卵子和精子的结合,可以促进受精和胚胎发育。

目前这种技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有效辅助治疗某些不孕不育的病人。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体外受精」技术已经能够结合测序技术,为胚胎预测有关疾病的可能性。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子宫内膜容受性已成为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索,涉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内分泌学等多个领域。

本文旨在综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定义、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到提高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提高IVF-ET成功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随后详细阐述了目前常用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方法,包括超声学、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等。

接着,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种因素,如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子宫内膜微环境等,并探讨了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宫腔灌注、干细胞治疗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师提供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IVF-ET成功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如基因表达、内分泌调控、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等,以及外在因素,如年龄、生活方式、疾病状态和治疗方案等。

基因表达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起到关键作用。

一些基因如HOALIF、integrin β3等已被证实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

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对于维持正常的子宫内膜功能和胚胎着床至关重要。

内分泌调控也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因素。

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对子宫内膜的生长和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雌激素通过促进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孕激素则通过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共同维持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也对子宫内膜容受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生长因子,均在子宫内膜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体外受精囊胚培养液中mtDNA拷贝数与囊胚发育潜能的相关性研究

体外受精囊胚培养液中mtDNA拷贝数与囊胚发育潜能的相关性研究

体外受精囊胚培养液中mtDNA拷贝数与囊胚发育潜能的相关性研究蔡桂丰;徐楗荧;阮永铭;曾伟荣;赵琴;许伟标;吴松【期刊名称】《生殖医学杂志》【年(卷),期】2023(32)2【摘要】目的探讨第5/6天发育囊胚(D5/D6囊胚)培养液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与胚胎质量的关系。

方法收集2021年7—12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的10名患者的36枚D5/D6囊胚的活检细胞和培养液样本,应用高通量测序(NGS)方法检测分析囊胚活检细胞的非整倍体性和培养液中mtDNA拷贝数。

根据囊胚形态学评价分为高质量、一般质量、低质量囊胚3组,根据囊胚发育时间分为D5和D6囊胚组,根据染色体整倍体性分为整倍体和非整倍体囊胚组,比较各组间囊胚培养液中mtDNA拷贝数的差异。

结果36枚囊胚中D5囊胚33枚(D5囊胚组)、D6囊胚3枚(D6囊胚组);高质量囊胚21枚(高质量囊胚组)、一般质量囊胚12枚(一般质量囊胚组)、低质量囊胚3枚(低质量囊胚组);整倍体囊胚19枚(整倍体囊胚组),非整倍体囊胚17枚(非整倍体囊胚组)。

高质量囊胚组培养液中mtDNA拷贝数[(150.24±166.24)]略高于一般质量囊胚组[(110.58±92.83)]和低质量囊胚组[(91.00±0.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5囊胚组培养液中mtDNA拷贝数[(137.64±143.57)]略高于D6囊胚组[(71.00±54.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整倍体囊胚组培养液中mtDNA 拷贝数[(144.79±162.17)]略高于非整倍体囊胚组[(117.88±107.1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形态学评级、囊胚发育时间和染色体整倍体性囊胚培养液中mtDNA拷贝数无显著差异,胚胎质量与培养液中mtDNA拷贝数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确认。

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牛体外胚胎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扩大卵母 细胞 来源 、 提高 卵母细胞成熟率 和体外受精率 的同
时, 许 多学者重点研究 了如何提 高体外受精胚胎 的体 外发育
率 。其 中, 我国的卢 克焕 等在 1 9 8 7—1 9 8 9年间 , 利用 绵羊输 卵管作为 中间受体 ,进行 了大量的体外受精卵发育研究 , 并
获得高达 6 0 % 的 桑 椹 胚 一囊 胚 发 育 率 。 花 田 章 等 ( 1 9 8 6 — 1 9 8 9 ) 以兔输 卵管 为中间受体也获得 了 4 9 %的囊胚发
育率 。 但 这种 中间受体培养法费用高 , 技术过程复杂 , 胚胎 回
收率也较低 , 不适合 大批 量生产 牛胚胎 。在完全体外培养条
右 。2 0世纪末期 , 我 国牛的体外受精方面有重大 突破 , 1 9 8 9 年 以来 , 旭 日干等 ( 1 9 8 9 ) 、 范必 勤 ( 1 9 8 9 ) 、 朱裕鼎 ( 1 9 8 9 ) 、 卢 克焕 等( 1 9 9 0 ) 、 秦 鹏春 ( 1 9 9 0 ) 、 石德顺 ( 1 9 9 2 ) 等相继 获得 了
1 体 外 受 精 基本 流 程
育, 再移植到 1 9头牛受体牛子宫 角, 结果 1 4头牛妊娠。1 9 8 8
年 , G O T O 等 和 卢 克 焕 等 分 别 获 得 牛 卵 泡 卯 母 细 胞 I v M— I V F — I V C试管犊 牛。 1 9 8 9年 , L u 等将 3 8 枚 I VM — I V F胚 胎( 其 中 2枚 为 I V C胚 胎 , 3 6枚为 绵羊异体 发育胚 胎 ) 移植
牛体外受精步骤一是卵母细胞的采集 , 其 中腹腔镜和超
卢扫描 活提取卵泡法 是 自活体 卵巢 内获取卵母 细胞 的常用

精子形态学、精子-透明质结合试验与体外受精率的相关性研究

精子形态学、精子-透明质结合试验与体外受精率的相关性研究
igasy H A adfrlai a io e o s T edt o pr o hl n15 essadh m n n sa ( B ) n eti t nrt i v r.M t d h aa f em m r o g i 5 a n u a iz o en t h s p o y e
常 形 态 率 ≤5 、% 一1% 、 1% 对 应 的 MⅡ卵子 受精 率 分 别 为 4 . 5 、2 2 % 、17 % , 组 间 相 比 较 , % 6 4 ≥ 5 8o % 7 .5 8 .9 各
差异有 显著性( 0 0 ) P< .5 。精 子 一透 明质结合试验 的结合率 ≤加 % 、1 一 9 ≥7 %对 应的 MⅡ卵子受 4 % 6 %、 0
【 中图分类号】 74 1 R 1.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2 00 一 4
d i1.9 9ji n 17 4 2 .0 00 .0 o:0 36 /. s.6 4— 0 0 2 1 .20 l s
Th t d n t o r l to e we n s e m o p o o y,h m a e s u y o he c r e a i n b t e p r m r h l g u n
w r bevdrseteydr gi v r f ti t n m ro ̄np r f n I F—E ) i soa a z eC1 ・ eeosre pci l ui t rl i —e b e v n ni o eiz o a y aso ao (V ti T ,t l et O e o r tn y h T
【 bt c】 O j t e o t yh rli te e o hl y hm ns r ha r a i ・ A s at r b c v T u e oe tn e e s r m r o g, u a e ei s d t c r ao b w n pm p o p m— yl nn n u o bd

体外受精-胚胎移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体外受精-胚胎移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体外受精-胚胎移技术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015-0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技术是近年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并迅速发展的一项高、新、尖的科技项目。

其应用于人类的临床医学,为了延续生殖过程,在了解生殖过程的基础上,在其发生障碍时给予医学帮助势在必行,由此产生一门新兴技术——辅助生育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此技术的出现立刻推动了人生科技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并超越了人类生殖本身的意义。

1 体外受精及其相关技术在临床医学的应用1.1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体外受精是指哺乳动物的精子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

在生物学中,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到母体后获得的动物称试管动物(test tube animal)。

试管婴儿是伴随体外授精技术的发展而来的,是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再将胚胎前体——受精卵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

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让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1.2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相关辅助技术1.2.1 卵子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oc sperminjection,ics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开辟了女性不孕症治疗新纪元,但仍有约30%男性不能通过常规ivf-et技术生育,因为少弱精症的精子不能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而是先融合,因而受精率低,为此产生了显微辅助受精技术。

1992年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palermo等的卵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oc sperm injection,icsi)辅助受精,即在显微镜下将单个精子直接注射到卵母细胞胞浆内,从而达到受精目的。

[汇编]精子形态学分析

[汇编]精子形态学分析

精子形态学分析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是评价精子受精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用于精子形态学分析的染色方法有:改良巴氏染色法、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瑞氏染色法、瑞-吉氏染色法、Diff-Quik染色法和Shorr染色法。

1 涂片的制备一般用新鲜的液化精液或生理盐水洗涤过的精子悬液进行涂片,通常每份标本涂双份片子,以备染色或操作出问题。

载玻片应洁净,可用70%酒精洗涤并干燥后使用;涂片的厚薄应根据精子密度而定,精子密度高者涂片应薄些,而精子密度低者涂片应尽可能厚些。

涂片的方法有多种,WHO推荐的方法有拉薄技术和滴管法,拉薄技术即用另一张载玻片的边缘拖拉载玻片上的一滴精液;滴管法即水平持滴管使一滴精液沿载玻片的表面展开。

由于精液有一定粘稠度,这两种方法都很难涂成均匀的涂片。

可建议用以下方法涂片:用滴管将一滴精液置于载玻片上,然后从液滴中央向周围循环吸净多余的精液,注意滴管的头要平整,滴管与载玻片垂直,缓慢吸去多余的液体。

低密度、粘稠的、或充满碎屑的标本,建议先离心去除精浆,沉淀的精子团重新悬浮在适当体积中,以获得尽可能高的密度,但不应超过80×106/ml。

正常精子密度且液化良好的精液标本亦可以洗涤后用精子悬液进行涂片,但离心操作对精子形态分析有无影响,尚需要进一步验证。

精子涂片可进行空气干燥并固定。

固定程序取决于染色方法。

2 改良巴氏染色法这是WHO手册推荐的方法。

它可以使精子和其他细胞很好地染色,可使精子头部的顶体和顶体后区、胞浆小滴、中段和尾部着色。

染液中的俾士麦棕为盐基性染料,伊红、亮绿、橙黄等为酸性染料,能与细胞中具有相反电荷的蛋白质结合,而染成各种不同的颜色,从而能清楚地区分各种细胞成分。

以往用巴氏染色法进行染色时,操作步骤繁琐,目前已有改良的单一的巴氏染色液出售,操作非常简单,只需在自然干燥的精子涂片上滴加1~2滴巴氏染液,染15分钟即可。

流水冲洗后自然晾干,显微镜油镜下观察精子形态。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

心理压力
体外受精过程中,患者可能面临较大 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影响治疗效 果。
伦理与法律问题
01
02
03
胚胎的权益
体外受精过程中产生的胚 胎具有何种权益,如何保 护胚胎的权益是伦理和法 律上的重要问题。
代孕问题
代孕在伦理和法律上存在 争议,不同国家和地区有 不同的法律规定。
遗传资源管理
体外受精过程中涉及的遗 传资源管理问题,如何保 护患者隐私和避免基因歧 视是重要议题。
胚胎移植
胚胎评估
对培养的胚胎进行形态学评估,选择健康、发育良好的胚胎进行移植。
胚胎移植
将选定的胚胎通过导管移植到女性的子宫内。
妊娠确认与监测
妊娠检测
通过血液hCG检测和超声波检查确认胚胎是否成功着床和发育。
孕期监测
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发育和母亲健康状况,确保母婴安全。
03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成功 率与风险
0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优化 与创新
技术优化
胚胎培养条件的改善
通过优化培养液的成分,提高胚胎的 发育潜能和生存率。
胚胎基因诊断的引入
在胚胎移植前进行基因诊断,筛选出 健康的胚胎,降低遗传疾病的风险。
显微操作技术的进步
应用显微操作技术,如激光辅助的卵 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提高受精 率和胚胎质量。
原理
IVF-ET基于人类生殖的基本原理,通过控制和优化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环境, 以实现正常妊娠。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IVF-ET技术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 例试管婴儿诞生以来,经历了数 十年的发展,技术不断改进和完 善。
现状
目前,IVF-ET已经成为一种相对 成熟和普及的生殖技术,全球每 年有大量不孕不育夫妇通过IVFET成功怀孕。

评估胚胎发育潜能研究的新进展

评估胚胎发育潜能研究的新进展

评估胚胎发育潜能研究的新进展
黄梓楷;张智博;陶萍;李友筑
【期刊名称】《生殖医学杂志》
【年(卷),期】2024(33)5
【摘要】胚胎发育潜能关系到辅助生殖结局中单胚胎移植的选择和最终的临床妊娠结局。

形态学评估法因其简单、便捷、廉价、较稳定和时效性高的优势,成为辅助生殖实验室评估胚胎发育潜能最广泛运用的方法;时差成像(TL)技术的诞生和兴起为辅助生殖实验室提供了实时记录胚胎完整发育动态过程的手段;代谢组学可通过检测葡萄糖、氨基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等代谢产物对胚胎发育潜能进行生理学上精确地评估;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可对胚胎进行严重遗传疾病或染色体异常状况(非整倍性)的检测。

本文对以上4种评估胚胎发育潜能方法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8页(P687-694)
【作者】黄梓楷;张智博;陶萍;李友筑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十一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院区医学分子生物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R321.2
【相关文献】
1.卵裂期胚胎冻融后发育速度可能作为胚胎植入潜能的评估参数
2.早期胚胎质量评估:提高预测胚胎发育潜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单胚胎移植策略中胚胎发育潜能的评估方法
4.基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女性患者年龄对早期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及胚胎发育潜能影响的Time-lapse技术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学技术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生物学技术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生物学技术在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中的应用人工辅助生育技术是一项基于现代生物学、医学和技术的高科技医疗手段。

比较常用的技术是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

在这两项技术中,生物学技术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 体外受精技术体外受精是指将精子和卵子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受精。

这项技术可以帮助那些不能在自然环境下受孕的夫妇实现生育。

体外受精技术主要包括常规体外受精和微孔注射技术。

常规体外受精就是将卵子和精子在离体的培养皿中进行受精,而微孔注射技术就是将精子注射到卵子中进行受精。

为了保证体外受精的成功率,生物学技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例如,人类细胞减数分裂不对称性存在,使得卵细胞在受精之前的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某些部分容易出现断裂重组甚至缺失。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体外受精过程中通过原位杂交技术和PCR技术确定某些基因的遗传状态,从而筛选出不携带有缺失、突变或者重组染色体的卵子,从而提高体外受精的成功率。

2. 胚胎移植技术胚胎移植是指将人工受精后的胚胎通过手术移植到女性子宫内,由此实现怀孕和生育的技术。

胚胎移植技术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和严密的操作过程,同时,生物学技术在这个过程中的应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胚胎培养技术对胚胎进行筛选,从而选择出更加健康的胚胎,将其移植到女性子宫中,提高移植成功率。

例如,常用的PGS检测技术,通过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能够有效的排查出遗传缺陷,并进行胚胎分级。

还有利用形态学指标、基因组分析和代谢分析等技术对胚胎质量进行评估的方法,也能够有效筛选出更加健康的胚胎。

除此之外,生物学技术在胚胎移植后进行妊娠监测以及疾病防治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怀孕初期,可以通过基因测序技术诊断胚胎有无异常基因存在,保证婴儿的健康和成长,避免胎儿发生意外情况。

在生育后期,通过母体血清学检测和羊水穿刺等技术手段,还可以及时判断婴儿是否存在各种遗传性疾病或先天畸形,从而针对不同状况采取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新进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新进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新进展
胡玉美
【期刊名称】《社区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6)13
【摘要】人类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俗称“试管婴儿”。

IVF—ET技术包括取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子和胚胎冷冻及着床前诊断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生殖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IVF—ET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文就IVF—ET技术的
研究新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总页数】2页(P43-44)
【关键词】胚胎移植技术;体外受精;IVF-ET技术;着床前诊断;试管婴儿;胚胎冷冻;医学水平
【作者】胡玉美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1-33;R247.4
【相关文献】
1.两种不同胚胎装载技术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J], 李国臻;陶林林;杨志伟;段新崇;赵琳姿;颜玉晶
2.共培养——人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新进展 [J], 李善国
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失独女性胚胎移植策略的选择 [J], 李晓芳;师娟子;田莉;刘茜桐;柏海燕
4.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的应用效果 [J], 唐永梅;韦立红;姚春玲
5.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现状及新进展 [J], 史蕊;张印峰;张瑶佳;张云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殖生物学研究中的新进展与挑战

生殖生物学研究中的新进展与挑战

生殖生物学研究中的新进展与挑战近年来,生殖生物学在科技的推动下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这篇文章将会探讨生殖生物学研究中的新进展与挑战。

一、新进展近年来,生殖生物学研究受到关注的领域有很多。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基因编辑技术。

在不久的将来,基因编辑技术有望成为防治人类疾病和改善种群遗传性状的有效手段。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有效的处理单基因遗传病,同时对于多基因性疾病,基因编辑技术也可以予以有效的干预。

除了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授精也是生殖生物学研究的一大进展。

人工授精是指通过手术将男性精子注入到女性体内,从而实现人工受孕的一种技术。

人工授精在医学上可以为那些不能自然受孕的夫妇提供帮助,让他们也有了孕育后代的机会。

同时,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中还有很多新的技术领域得到了提高。

例如人工控制孕育周期技术、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繁殖管理方法,从而保证人类的繁殖质量和效率。

二、挑战尽管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生殖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技术,存在一些伦理道德的问题。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虽然在医学上表现优异,但是它同样也存在身份认证问题、种族歧视问题等等。

这些都需要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让生殖医学研究更好地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其次,生殖生物学研究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同样也会增加人类群体的数量。

人类的数量增加是否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人口的数量增加是否会让贫富差距扩大,人类的数量增加是否会让资源短缺问题愈演愈烈,这些问题都需要十分关注。

进一步的问题是,生殖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些技术带来的实际效果是否高于存在的风险,这些问题也需要十分关注。

例如大规模人工控制孕育周期之后是否会对女性的生理健康造成危害,如何保障试管婴儿的生死权利,等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思考。

三、结论生殖生物学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使许多的夫妇有了生育的机会。

人类生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类生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人类生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从简单的体外受精到基因编辑,这一领域的突破为不孕不育夫妇以及患有遗传疾病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本文将探讨人类生殖技术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人类生殖技术的现状。

体外受精是最早被广泛采用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之一。

通过将精子和卵子结合在实验室中,然后将受精卵移植到女性子宫内,帮助夫妇实现生育愿望。

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千上万的夫妇通过体外受精成功生育了健康的孩子。

然而,体外受精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生育问题。

一些夫妇可能存在染色体异常、子宫畸形或精子质量问题等其他因素,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体外受精的失败。

这时,进一步的生殖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试管婴儿技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人类生殖技术之一。

它通过辅助受精、胚胎培养和胚胎植入等技术来实现胚胎的发育和妊娠。

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功帮助了许多不孕不育夫妇实现了生育梦想。

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试管婴儿技术的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

除了试管婴儿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也是人类生殖技术中的一大突破。

基因编辑技术能够通过修改胚胎的基因来消除或修复遗传疾病。

近年来,许多研究机构已经成功地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修复了一些常见的遗传疾病,比如遗传性失聪和遗传性脑瘫。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也带来了一些伦理和道德问题,比如人类基因改造。

因此,在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时需要严格的监管和伦理审查。

未来,人类生殖技术有望在多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首先,随着基因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找到更多遗传疾病的治疗方法。

基因治疗将能够通过修复或替代异常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从而防止疾病在下一代中传播。

其次,人类生殖技术也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

通过对夫妇或胚胎基因的全面分析,我们能够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个性化治疗还将有助于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最后,人类生殖技术可能在社会上产生更大的影响。

胚胎动力学参数联合形态学选择第3天胚胎对IVF-ET结局影响

胚胎动力学参数联合形态学选择第3天胚胎对IVF-ET结局影响

胚胎动力学参数联合形态学选择第3天胚胎对IVF-ET结局影响王娟;田可可;闫虹;杜威;吕玉珍【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年(卷),期】2022(30)1【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应用延时摄像技术(TLI)胚胎动力学参数联合形态学评估(CMA)选择第3天(D3)胚胎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4月在本院行IVF-ET 443个周期,其中TLI培养213周期,常规培养230周期,均使用CMA选胚,比较两组资料及结局。

TLI组移植胚胎288枚,胚胎着床(n=139)与未着床(n=149)时间参数及卵裂模式进行组间资料分析,建立选胚模型。

选择65个同条件周期,TLI胚胎动力学参数联合CMA进行分层建模,首选模型A组(n=53)与次选模型B组(n=12),与TLI组、常规组比较临床结局。

结果:TLI组正常受精率较常规组高(P<0.05)。

TLI培养胚胎动力学参数t4≤37.0h、t8≤57.0h、s2≤1.0h、s3≤5.5h及正常卵裂模式与胚胎着床率密切相关。

建模后数据较TLI组及常规组正常受精率、利用胚胎率、优胚率、妊娠率、种植率有显著性提高,流产率下降;模型中A组优质囊胚率及临床妊娠率(56.0%、73.6%)高于B组(P<0.05)。

结论:应用TLI动力学参数联合CMA评估,初步建立的分层优选胚胎模型,可以改善D3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

【总页数】6页(P106-111)【作者】王娟;田可可;闫虹;杜威;吕玉珍【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相关文献】1.选择性双胚胎移植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2.利用胚胎实时监测形态动力学参数预测胚胎种植结局3.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对囊胚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预测模型建立4.胚胎发育形态学和动力学特征在胚胎选择中的应用价值5.基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女性患者年龄对早期胚胎发育动力学参数及胚胎发育潜能影响的Time-lapse技术评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