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2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54797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9.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运用举例、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在生活中取长补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内容及其寓意。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取长补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取长补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给予反馈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3. 搜集一些关于取长补短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批改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ae223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a.png)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2)学会通过举例、解释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成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与人合作共事。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懂得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 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层含义。
2. 学会通过举例、解释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成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PPT或黑板。
2. 相关成语的例句和解释。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成语(1)教师解释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学生通过举例、解释等方式,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成语。
4. 小组合作(1)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讨论如何将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成语。
(2)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对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如何将成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2b65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e8.p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尺和寸的概念,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2. 能正确使用尺和寸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
教学重点:1.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概念。
2. 能够正确使用尺和寸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使用尺和寸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
教学准备:尺、寸、绳子、不同长度的物品。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拿出一个尺和一张卡片,问学生是否知道尺有什么用途,如何使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尺是一种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
Step 2:讨论教师请学生观察尺的一边是尺,另一边是寸,问学生尺和寸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长度不一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尺和寸是两种不同的长度单位,尺比寸要长。
教师拿出一个尺和一张卡片,将卡片放在尺上,并让学生观察尺和卡片的长度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尺比卡片长一些。
Step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解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即尺的长度比寸的长度长一些。
教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Step 4:测量和比较长度教师使用尺和寸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发放尺和寸,让学生使用尺和寸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比较长度的大小。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Step 5:总结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尺和寸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
教师强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概念,并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测量长度的情景时,可以使用尺和寸进行操作。
Step 6: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尺和寸测量家里的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写下测量结果。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精选8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a66c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3.p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精选8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封信——齐读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一封信,说说张国强同学碰到了什么烦恼的事?他认为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
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article/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7、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1、读了这两封信,从国强的事与柯岩小时候的经历中,你又有什么收获?2、出示句子:《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3、你还从哪些故事或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吗?四、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写回信。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2202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b.png)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举例、解释等方式,阐述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朗读和背诵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刻含义。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举例、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通过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并分享自己的体会。
4.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 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7. 课后作业:运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写一段话,描述一个团结协作的场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水平,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90f0b6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6.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短处;(2)培养学生谦虚、宽容的品质,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朗读与理解;(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掌握;(3)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成语的理解与运用;(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文本;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作者和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短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生僻词语和成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自己和他人的长短处,进行自我反思;(2)学生模拟情景,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道理;(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应用到生活中;(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3b1c4052d380eb62946da6.p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本课需要掌握的七个生字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通过课文学习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师:森林里,一群鸟儿正在争论,争论什么呢?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鼠目寸光。
同学们,听了它们的争论你有什么看法呢?(全班交流)师:(板书课题)谁来说一说一对这句成语的理解?过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又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吧!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我会读:指名认读生字词3、我会填:指名填空;选词造句三、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探讨:(1)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3)哪些话使你印象深刻?(4)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问题?2、思考问题:学生自主阅读思考3、解决问题:全班交流4、提出新的问题: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嫉妒过别人吗?别人嫉妒过你吗?通过柯岩老师的回信,哪些句子使你受益匪浅?你还有新的发现或问题吗?四、学习书信的格式和书写1、通过学习这两封信,你在书信的格式及语言上有什么发现?再读一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圈出来。
2、学生自读自画并交流。
3、教师归纳:(1)格式:A、称呼B、正文C、祝福语D、署名和日期(2)语言用第二人称,如同在与对方面对面交谈,亲切4、小练笔: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027190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2.p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字的意义和故事背后的道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对这篇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分享、表达自己想法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并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字,把握其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篇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字。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可能遇到的尺子和寸尺,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2 分享理解1.教师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字的内容,介绍其作者和写作背景。
2.师生共读原文,反复阅读和理解。
3.学生分享自己对这篇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3 深化理解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字进行深入探讨。
要求学生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生词、难句,并解释其含义。
2.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添加观点。
Step 4 分析道理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字中所包含的道理和思想,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Step 5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提炼出这篇文字传递的核心道理。
2.学生回答问题:“你们通过学习这篇文字,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字的意义和背后的道理。
并且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篇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语文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c70ab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8.p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成语的含义。
(2)学会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优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故事、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他人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乐于与人合作的品质。
(2)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2)培养学生学会发现他人的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如何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乐于与人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成语卡片、故事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引导学生读准成语。
(2)简要介绍成语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成语:(1)分组讨论,让学生解释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2)教师总结,讲解成语的来源和寓意。
3. 讲故事,理解成语:(1)讲述故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在故事中的运用。
(2)学生分享感受,讨论故事中的人物优点和不足。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互相评价,找出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评价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5. 小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义。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他人,尊重他人。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故事和意义。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d49e7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9a.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
(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内容理解和朗读。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培养。
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教学卡片和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和句型的理解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解答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
5. 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培养:(1)教师设计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fe56d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9.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学会对比不同事物,认识它们的优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及其特点。
(2)学会通过举例说明事物的优缺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及其特点。
(2)学会通过举例说明事物的优缺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尺和寸的由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及其特点,举例说明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5.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优点和不足,感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沟通表达能力。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故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c8b41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2.p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第一章:认识尺和寸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尺和寸的定义及用途。
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和寸进行长度测量。
1.2 教学内容尺和寸的定义:尺是长度单位,寸是尺的十分之一。
尺和寸的用途:在日常生活和手工艺制作中,用来测量和制作物品。
1.3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尺和寸的定义及用途。
讲解:示范使用尺和寸进行长度测量。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练习。
1.4 作业让学生用尺和寸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第二章:比较尺和寸的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比较尺和寸的长度。
2.2 教学内容比较尺和寸的长度:一尺等于十寸。
2.3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比较尺和寸的长度。
讲解:示范比较尺和寸的长度。
实践:让学生进行比较尺和寸的长度练习。
2.4 作业让学生用尺和寸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第三章:使用尺和寸进行长度换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和寸进行长度换算。
3.2 教学内容长度换算:一尺等于十寸,一米等于十尺。
3.3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长度换算的方法。
讲解:示范使用尺和寸进行长度换算。
实践:让学生进行长度换算练习。
3.4 作业让学生用尺和寸进行长度换算,并记录下来。
第四章:尺和寸在生活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尺和寸在生活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尺和寸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衣服、家具、手工艺品等。
4.3 教学步骤引入:讲解尺和寸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示范使用尺和寸进行制作。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制作练习。
4.4 作业让学生用尺和寸测量自己的身高和腰围,并记录下来。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章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章内容:尺和寸的定义、用途、比较、换算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5.3 教学步骤引入:让学生总结本章内容。
讲解:讲解自我评价的方法。
实践: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5.4 作业第六章:了解其他长度单位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除了尺和寸之外的其他长度单位。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77db4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5.p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中心思想,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寓意。
2.教学难点:学会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二)学习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得生动、形象。
2.学生自读,圈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询问同学,理解字词的意思。
3.教师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他们是如何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3.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四)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比一比谁造的句子最生动、最有创意。
2.学生展示自己的句子,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运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经历,交流心得体会。
3.教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我的优点和缺点”的作文。
四、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让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流畅,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寓意。
1.教学难点:用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和小红在这个故事里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生1:小明数学很好,但是画画不好。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e3d2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5.p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2. 通过学习成语,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日常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 学会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运用。
2. 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讲述的道理。
教师提问:课文中讲述了哪些事物的长短?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如何取长补短,相互学习?4. 巩固拓展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进行表达。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类似的成语吗?它们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进行写作,可以是日记、故事或者句子。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成语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以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故事分享,让学生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eb2c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2.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大意,掌握其中的成语和词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讨论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和词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词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讲述了什么道理?(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训练(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体会课文的韵味。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讲道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方面。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c3645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3.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2.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3.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4. 教学年级:五年级5. 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读并理解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让学生领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意义。
(2)培养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缺点与优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
3. 教学卡片:用于进行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展示两把尺子,一把长一把短,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 引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朗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学习课文内容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意义是什么?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2.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实践与应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教案模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51570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2.p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并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及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法,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与人相处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内容理解。
(2)生字词的掌握。
(3)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用法。
2. 教学难点:(1)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理解。
(2)如何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举例教学法:通过举例、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用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进行课堂检测。
4. 内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
5.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拓展作业: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成语故事或例句,进行课堂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短文的观点表达和成语运用的准确性。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2a252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08.png)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故事,领会其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朗读、思考、表达和倾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与人合作。
(2)培养学生谦虚谨慎、取长补短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故事,领会其中的道理。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故事,领会其中的道理。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PPT课件展示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简要介绍一下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道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讨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4. 朗读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集体背诵课文,加强记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认识自己、与人合作的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取长补短的小作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寓言故事。
3.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5ca6985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2.png)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刻】
1课时。
【教学预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
)
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欢乐、倾诉苦恼的一种专门好的方式。
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苦恼事,就给闻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期望得到关心。
想听听是如何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
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苦恼了?
3、讨论:
假如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鼓舞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如何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摸索:
如何解决那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如何样解决这些问题?
【反思】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要紧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
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说国强时是专门真诚、耐心的,如此才可能令国强信服。
然后拓展延伸,鼓舞学生推断: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缘故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教师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
(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
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
(2)正文。
(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
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
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
(3)结尾。
(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
(4)署名。
(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
(5)日期。
(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