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地球的结构

合集下载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三.圈层及特点 1.地壳: 1.地壳: 地壳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平均17km)。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平均17km)。 17km 大陆部分厚, 大陆部分厚,海洋部分薄 2.地幔 2.地幔 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岩浆的 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
(2)平流层图(对流层顶至 )平流层图 对流层顶至50-55km) )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量来源于臭氧层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热量来源于臭氧层 吸收紫外线) 吸收紫外线) 空气运动: 空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晴朗
(3)高层大气图 )高层大气图 80-500km的高空有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 的高空有电离层, 的高空有电离层
二、意义 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 伴随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生物圈 组成: 一、组成:地球上所以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特点:不单独占有空间,存在于大气圈下层, 特点:不单独占有空间,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 圈和地壳上层 核心:地面以上100米----水面以下 水面以下200米 核心:地面以上 米 水面以下 米 二、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活跃, 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活跃,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 同心圈层的分布特点 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上是平行分布的; 在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上是平行分布的; 在地表附近却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 在地表附近却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从外到内分:地壳、地幔、地核图 从外到内分:地壳、地幔、地核图 依据: 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特点
二.两个分界面(地球内部两个地震波不连续的面) 两个分界面(地球内部两个地震波不连续的面) 莫霍面:地下深度平均17km 莫霍面:地下深度平均17km 古登堡面:深度平均2900km 古登堡面:深度平均2900km 依据: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 依据: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消失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共28张PPT)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共28张PPT)
内核(固)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海妈妈有许多可爱的小水滴宝宝。
有一天,他们想去旅行,妈妈答应了。小水滴 请太阳公公帮助他们。他们变成了水汽,向空中飞 去。小水滴飞到云妈妈的怀里,云妈妈带着小水滴 到处旅行。 一阵风吹来,小水滴变成了雨,离开了 云妈妈。变成雨的小水滴,落到了生物圈里。他们 沿途见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和有趣的生物。 他们边看边玩,就来到了北冰洋,那里 实在太冷了,差点变成了冰。所以 他们只好再请太阳公公把他们送 回家。最终,他们又回到了大海 妈妈温暖的怀抱。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2:37:1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①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D1)填出地球内部圈层C、E、G、H的名称: C 地壳 ;E 地幔 ;G 外核 ;H 内核 。
(2)填出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 D 莫霍界面 ;F 古登堡界面 。
3、读下图,回答问题:
(3)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横 波,判断的 依据是 波速较慢 。

地球的结构

地球的结构
Page 19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 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处于 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Page 20
人类实际能够利 冰川水 海洋水 地 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 球 河流水 上 球淡水储量的 0.3%, 大气水 的 地表水 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 湖泊水 水 陆地水 陆地水 十万分之七。 生物水 地下水
生物圈
Page 18
活动三:
想一想
1.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有没有明显的界限? 外部圈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更为密切,并无明显的界限。 2.人类生活的空间与哪些圈层直接相关? 四大圈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如果大气圈、水圈或者岩石圈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对生物圈可能造成什 么影响?说明各圈层之间什么关系? 发生变化或遭到破坏,说明各外部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一. 地球内部圈层
1、依据:地震波
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
主要手段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思考:地震波有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Page 6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的类型和特点:
名称 传播速度 通过介质
固体、液体、气态 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 同,在两种不同介质 的分界处,波速会发 生明显的变化。 慢 固体
Page 13
外核
内核
距离地表 2900km 以下
铁和镍
4、四个区分:
你能区分地壳、软流层、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吗?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Page 15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1. 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答案)

第4课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1.掌握地震波的分类和不同特征2.能说出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及根据它们划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每一圈层的特征3.掌握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征知识点0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一)地震波1,地震波可以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2,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3,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4,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二)不连续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

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

2,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另一个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古登堡界面。

以这两个不连续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海洋地壳薄,一般为5-10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

4,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与之相关。

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5,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

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科学家认为,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

【即学即练1】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宇宙中的地球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

名称 特征
界面
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地壳厚薄不一,
H地壳 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有高大山脉的地方
地壳会更厚
C 莫霍 界面;
G地幔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的部存在 D
一个 软流层 ,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古登堡

E+F 地核
厚度约3 400千米,分外核和内核两层
3.岩石圈 包括地壳和 上地幔 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 岩石 组成。 微思考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锥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哪一 圈层?该层的物质组成及特点是什么? 提示:属于地壳。该层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厚度分布不均。
到达地面时 人的感觉
较慢
只能通过 固体 传播
左右摇晃
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液 体、气体传播
上下颠簸
(2)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名称 C 莫霍界面 D 古登堡界面
位置 在地面下平均 33 千米处 在地下约 2 900 千米处
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 传播速度 的变化。
(2)圈层结构。
B.古登堡界面下部
C.上地幔上部
D.地核内部
4.塞梅鲁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流凝固后位于( )
A.地球的外部圈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岩石圈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软流层被认为是火山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 的上部。第4题,火山喷发,岩浆凝固转化为岩浆岩,成为岩石 圈的一部分。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的圈层甲、乙、丙分别为( D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课程标准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
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地球的内部圈层
知识结构
第 一 课 时

第 二 课 时
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
研究媒介-----地震波
(1)地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振
动,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 生地震波,也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
冲击产生弹性震动, 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既地震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结构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两界面深度及地震波速变化比较表
不连续 面 莫霍界面 古登堡 界面 地下深度 33千米处 (大陆 部分 ) 波速变化 该面下,P、S波 速都明显增加
地核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 34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层。地核 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地球的内部圈层
你会比较吗?
圈层名称 地壳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特征
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 壳。厚度不均,大洋部 分薄,大陆部分厚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 个软流层,这里可能 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温度、压力和密度很 大
2900千米处
P波速忽然下降, S波完全消失
地球的内部圈层
内部圈层主要特点
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 表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 硬外壳,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 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 厚度为17km。 地幔介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 厚度为2800多千米,根据地震波波速的 变化,把地幔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 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课件(共40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课件(共40张PPT)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阅读:认识地球内部结构
1. 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了解地 球内部结构的?
2. 什么是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 3. 比较两种地震波的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类 纵波p 横波s
传播速度
较快 较慢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固、液、气体 都随所通过
位置
波速变化
地下 33KM 地下 2900KM
S波↑、P波↑ P波↓,S波消失
想一想:
活动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
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
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 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 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 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固体
物质的性质 而改变
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
人会感觉到( A ),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 会感觉到( C )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P波,上下颠簸 D. S波,左右摇晃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2900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不均,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B. 成分: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90多种化学元素; C. 结构:
硅铝层:密度较小,不连续; 硅镁层:密度较大,连续。
地壳
3.各层特点
(2)地幔:——固态的
A. 成分: B. 结构:
C. 岩石圈:
3.各层特点
(2)地幔: ——固态的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章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①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 大 气降温率-平均升高 1km ,温 度降低60C);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 动, 因而发生一系列天气现象,如 风、雪、云、雨等;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天气现象复杂;
④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污 染严重; ⑤占大气圈总质量的70%—75%。
•平流层(stratosphere) 的主要特征是:
33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 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 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 石圈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 的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的表解
外部圈层 概念成的复杂系 统
气体 主要成分是 悬浮物 氮和氧
水圈
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 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探究
1.横波和纵波发生变化的两个界面是什么? 2.横波和纵波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最大值出 现在什么位置? 3.岩浆的发源地在什么位置? 4.岩石圈的范围是什么?
地球内部圈层的示意图
图1.27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
圈层 名称 范围 深度 主要特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三圈
大气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 水圈
概念
大气圈
什么是大气圈?
是因地球引力而聚大气 圈(atmosphere)集在 地表周围最外部的气体 圈层
大气的组成
• 恒定组分 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 (0.93%)等组成(99.96﹪)。 • 可变组分 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气,随季节、气象、和 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 不定组分 这部分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变化非常大,如尘埃、 硫化氢、煤烟、金属粉尘等。它们一是来源自 然界,二是来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

1_1_4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_教案

1_1_4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_教案

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相关地震波的基本知识、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及两个主要的不连续面)。

2.掌握地壳、地核、地幔的基本特征(界线、厚度、物理性状和物质组成等)。

3.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基本特征。

1.初步学会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2.使用比较法学习各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教学,培养学生“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而现象总是表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教学对学生实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教育。

教学重点1.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教学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地球的内部圈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边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等各不相同。

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绝绝大部分。

(板书)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板书)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钻探是理解地球内部情况的直接手段,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看。

不过对于我们脚下6371 km半径的地球,却至今还是入地无门。

我们如何得知地球内部结构呢?不妨借鉴一下夏季我们挑选西瓜的方法,为了能够吃到可口的西瓜,我们通常把西瓜托在手上,用另一只手敲打西瓜,靠听这种敲打产生的震动在西瓜内部传播的声音来判断西瓜的生熟、质量的优劣。

我们也能够在地球内部制造某种震动,通过度析这种震动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情况来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组成。

我们知道,地震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地震波却带来了地球内部的信息。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知识点)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知识点)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1]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其分布特点。

(重难点)⑵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难点)⑶能够绘制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在本节课上课前要求学生完成:本节导学案的【自主学习】部分,并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有目的的组织本节课的教学工作。

【课中讲解】本节课的整体思路:地球的结构分为:(1)地球的内部圈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方式:地震波(1)地震波的分类:横波(S波)和纵波(P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2)地震波的特点:横波左右摇晃危害大纵波上下抖动危害小2、不连续面(根据教材P25图1—21,速度变化明显的地方)莫霍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古登堡面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1)地壳:在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部分。

它是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①深度: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海洋约6千米。

地壳厚度的变化规律是: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硅镁层:地表上层②分层:硅铝层:地表下层(2)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圈层.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

其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且自上而下,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①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它是岩浆的发源地②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但需注意:岩石圈它不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的一个圈层.(3)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

组成地核的物质:铁和镍.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固)和外核(液)。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地理必修1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理必修1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2 15
3000
4000
纵波
5000
岩石圈
莫霍界面 A
地幔
古登堡界面
地壳
地核 B
6000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2900千米 17千米
速度/km.s-1
地面
0 3 6 9 12 15
地S 壳P
固体
33
33千上米地幔S、P增加 莫霍界面
990000
1000
下地幔 地
S
固体
2000
幔P
2900 深3000 度
小结
速度/km.s-1 0369
33 900
1000
12 15
2000
2900
深 3000 度
4000
55010500-
6000
大气上界
大气圈




部水

圈 层


地面

地幔



地核
/km
1、固态 2、上部存在一个软流 层(可能是岩浆的发 源地)
幔 下地幔
1、可能是固态 2、温度、压力和密度
均增大
古登堡界面 2900
地 外核
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核 内核
固态、温度、压力和密 度很大
纵横波 分层

壳 P、S波 的波速突
然增大。
(莫霍面) 上地


幔 P、S波
的波速突 下 地
然减小, 幔 S波甚至
4000
2900千米
古登堡界面
S(消失) P(突然减小)
地 S(消失) P(突然减小)
液 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 念 和 物 质 组 成
►地核是地球的 核心。 地核的组成物 质,可能是极高 温高压下的铁和 镍。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二)自然环境的组成
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活动:
地球外部可以划分为哪几个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课堂测验
4、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 B )
地球的内部圈层
A. 地球外部可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圈三个圈层 B.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 大气密度小 C.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D. 生物是由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共同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
地 壳 概 念
表面以下、莫 霍界面以上的 固体外壳。
地球的外部圈层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 壳 物 质 组 成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百分比
活动:
用谐音的方法,试着记忆地壳中八大元素的名称。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 壳 内 部 结 构
3. 比较两种地震波的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 划分依据——地震波:
(一)地震波与界面
地 震 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纵波与横波的性质
名称
纵波(P) 横波(S)
传播速度
快 慢
通过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
波速变化
在不同介质中 速度不同
(一)地震波与界面
地 震 波 与 界 面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结构示意图
活动:
1)地壳厚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地壳可分为哪两层?它们的分布有什么不同?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幔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概 念 和 岩 石 圈
►地幔是地球内部 介于地壳和地核之 间的圈层。 ►地壳和上地幔 顶部(软流层以上) 合称岩石圈。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幔
地球的内部圈层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Ⅰ》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一)地震波与界面
(二)地球内部三大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阅读: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球内部结构
1. 科学家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了解地 球内部结构的? 2. 什么是地震波?一般有哪两种?
仅占地球淡水储量的0.3%,约为 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生物圈
=生物+生存环境
生物圈 =生物+生存环境 岩石圈上部 水圈的全部
大气圈下部
小 结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内 部 圈 层 外 部 圈 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莫霍界面
岩石圈 生 物 圈
古登堡界面
大气圈 水圈
(二)自然环境的组成
地球的内部圈层
活动
说明了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 界面下P、S波都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 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波消失,物 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阅读课文
1. 对比各圈层的组成物质和状态; 2. 地壳厚度有何变化规律? 3.找到软流层的位置,说明岩石圈的
范围。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壳是地球
地球的外部圈层
分 层 和 软 流 层
► 软流层存在于上地幔上 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 之间),这里温度很高,超 过物质熔点,岩石物质处于 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发生熔 融流动,该层在地质构造学 中称为软流层。一般认为这 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之一。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核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土壤
地球的外部圈层
活动:
地球的自然环境由哪些圈层组成?又由哪些要素构成?
课堂测验
地球的内部圈层
1.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D )
地球的外部圈层
B. 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C. 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D. 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课堂测验
2. 下列关于莫霍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地壳表层以外的 由大气、水体和生物 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 三个圈层:大气圈、 水圈、生物圈,它们 相互交错、相互影 响,统称为地球的外 部圈层。
大气圈
大气圈
大气厚度:
2000—3000千米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地 球 上 的 水
地 球 上 的 水
海洋水
大气水
地表水
陆地水
地下水
生物水
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
A. B. C. D. 位于地面以下2900千米深处 是德国科学家发现的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 纵波速度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课堂测验
3. 下列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B. C. D. 由地壳中坚硬的岩石组成 由莫霍面以上的地壳部分构成 由地壳和上地幔构成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组成
地球的外部圈层
活动:横波与纵波在地球内部的波速分别有什么变化?
根据波速的变化,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哪几层?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 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 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活动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 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莫霍界面 和古登堡界面下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