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_何芳
鼻饲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鼻饲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63ac71d5f0e7cd184253630.png)
些颅脑损 伤患者存 活率增 高。但不 少外 伤患者 留有躯 体 智力残
疾 、 理 障 碍 , 些 障 碍 影 响 着 患 者 经 济 、 庭 生 活 和 工 作 。所 心 这 家 以 , 外 伤 后 意 识 和 肢 体 功 能 的 康 复 应 在 生 命 体 征 稳 定 后 即 脑
开始 。
去 , 少护 士T作量 , 免 患者反复插管及胶 布过敏造成 的痛苦 , 减 避 取 下 的 鼻 氧 管 仍 可 以使 用 , 一 种 值 地 推 广 的 方 法 。 是
参 考 文 献
12 方 法 . 12 1 取 一条 苏州 市 麦 克林 医 疗 器 械 制 品有 限 公 司生 产 的 一 次 . .
护 士 T 作 量 。有 时 还 会 引 起 皮 肤 过 敏 反 应 , 部 易 红 肿 甚 至 破 局 溃 , 加 患 者 痛 苦 又 因各 种 原 因 如 打 喷 嚏 , 烈 咳 嗽 或 意 识 不 增 剧
1 1 一般资料 .
用此种鼻饲管 固定法 1 , 中 7例喉癌 患者 , 6例 其 6例喉 气管 断裂
脉 搏 :0次/ n 呼 吸 2 .mi, 压 10 8 H , 反 射 敏 8 mi, 4 ̄/ n 血 1/ 0mm g 光
伤、 跌倒和撞击等原 因伤 及头 部所致 。随着 交通 的发达 , 事故频
繁 , 脑 损 伤 的 发 生 有 日益 增 高 的趋 势 。而 医 疗 水 平 的 提 高 使 这 颅
20 0 9年 2月 ~ 0 0年 2月 , 者 所 在 科 1 患 者 采 用 新 固 21 笔 6例 定 方 法 无 意 外脱 管 、 固定 胃管 处 皮 肤 无 受 损 。新 固 定 法 有 固 定 可 靠 、 适 , 作简单等优点 , 于临床推广 。 舒 操 适
一种改进的鼻饲管置入方法
![一种改进的鼻饲管置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1071ae5f61fb7360b4c65d5.png)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 腔插 入 胃内 , 从 管 内灌注 流质食 物 、
水 分 和 药 物 的 方 法 ] 。2 0 0 9年 美 国 危 重 症 医 学 会 和 肠 外 肠 内 学会 指南推荐 , 只要 病 人 胃 肠 道 功 能 完 整 或 具 有 部 分 胃 肠 道 功 能 就 应 该 选 择 肠 内营 养 。 与 肠 外 营 养 相 比 , 鼻 饲 喂 养 能 更 好 地 提供 营养支持 , 降 低 病 死 率 及 感 染 性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 。经鼻 胃 管 喂 养 法 是 肠 内营 养 的 一 种 常 用 方 法 。 因 此 , 鼻 饲 胃 管 置 入 术
于 咽 喉 部 有 气 管 导 管 占据 , 同 时 导 管 对 气 管 内 壁 的 推 压 作 用 使
软 组 织 向后 突 起 , 间接压迫 食管壁 _ 4 _ , 加 之 普 通 胃管 的 柔 韧 性 ,
按 常 规 方 法 置 管 难 以成 功 。有 文 献 报道 , 病 人 无 吞 咽动 作 时 , 安
CHI NES E GENE RAL PRACTI CE NURS I NG Ma y, 2 0 1 4 Vo 1 . 1 2 No . 1 4
参 考文献 :
[ 1 ] 彭爱芝. 硫酸镁联合 马铃 薯片治疗 P I CC致 机 械 性 静 脉 炎 的 观 察 [ J ] . 天津 护理 , 2 0 1 2 , 2 O ( 3 ) : 1 7 2 . [ 2 3 姜珍 , 谢玉娟 , 徐旭娟. 减少 P I C C 置管 过 程 中 出血 的护 理 干 预 [ J ] .
3 讨 论
成了重症监护室( I C U) 一 项 常 用 的护 理 技 术 操 作 之 一 。我 科 急 性脑血管病 、 重度颅 脑损 伤 和气管 插 管病人 居 多 , 即 使 技 术 熟
介绍两种改进的胃管固定方法
![介绍两种改进的胃管固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6f4c8b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66.png)
⿐饲、胃肠减压、洗胃都是普外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在病⼈烦躁或呕吐时,由于胃管的固定问题,很容易造成胃管的滑出,常常需要重新插⼊,给病⼈带来痛苦。
我们在常规固定的⽅法上加以改进,发现了两种新的⽅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第⼆版《基础护理学》中规定,“操作完毕,⽤胶布固定胃管于⿐翼两侧”。
这时,交叉的胶布两端与胃管成锐⾓,胶布的上缘没有贴住胃管,只靠下缘粘住胃管,病⼈躁动时,胶布下缘很容易脱落。
并且,由于胶布的粘性很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当病⼈发热出汗时,由于胶布与⿐翼接触⾯⼩,很容易被沾湿⽽松脱。
所以,我们改进考试,⼤收集整理的⽅法旨在适当增⼤胶布与⿐翼的接触⾯,并在交叉固定前绕胃管⼀周,避免形成锐⾓。
⽅法1:采⽤固定⼥病⼈尿管的胶布形状。
即宽4cm,长9cm的胶布⼀块,将宽剪成三条(中间⼀条略宽以下⽤C代替,两边两条称之为A、B),剪2/3长度。
为了使⽤时形成两个着⼒点,并避免同⼀点胶布交叉堆积影响美观,可以只将⼀条剪⾄2/3长度,另⼀条剪的长度短0.5cm.使⽤时,1/3完整胶布贴于⿐背及双侧⿐翼,C纵⾏贴于胃管上;A、B分别交叉胃管后贴于同侧⿐翼上。
⽅法2:采⽤倒“T”形胶布固定。
即“T”的“I”部分宽3cm,长4cm,“⼀”部宽1cm,长15cm.使⽤时,“I”部贴于⿐背及⿐翼
上,“⼀”分别从左、右两侧缠绕胃管⼀周后交叉固定于同侧⿐翼。
改进后的两种固定⽅法都有⼀端的胶布纵⾏固定胃管,使胶布牢固地粘在胃管上,另外交叉固定的两端对胃管产⽣向内的拉⼒。
胃管不容易与胶布脱离,也就不会从胶布与⿐孔间滑出。
长期鼻饲病人鼻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长期鼻饲病人鼻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7310c89edd88d0d232d46a03.png)
应 当 放 松 按 压 , 需 用 拇 指 稍 用 力 按 压 即 可 , 不 能 边 只 绝
常有 心血管 疾病 , 需长期 服用 阿司 匹林 , 以防血 栓形成 ,
处 对按压 部位 有较 准确 的定 位作 用 , 易 移 位 , 可减 不 并 少 用棉球 按压 拔针 时针 头与皮 肤摩擦 引起 的疼 痛 , 止血
敷 贴不宜 马上 撕去 , 为揭 开敷 贴 的拉力 会将针 眼伤 口 因
拉 开引起皮 下 出血 。
其 老年人更 容易 出现 。
老 年 人 输 液 后 出现 皮 下 淤 血 原 因 有 三 : 按 压 时 间 ① 不 够 , 年 人 常 有 尿 频 尿 急 , 针 后 急 于 排 尿 ; 老 年 人 老 拔 ②
但 同时延长 了凝血 时 间 ; ③按 压方法 不对 , 按压 部位小 ,
边揉边 压等 。
解 决 方 法 方 法 一 : 液 前 减 少 水 分 摄 入 , 液 前 一 餐 尽 量 不 输 输
揉边 压 , 否则会 促进 血液循 环 , 碍止 血 , 妨 注射 部位 2 h 4
内不 能 热 敷 。
‘ 床调 护 中国民间疗法
CH{ A’ TU OP TH N v 0] .V l 8 N0 N SNA R A  ̄ o 2 0 o 1 11
“ 微笑 服务 ” , 上 述几 方 面 进行 强 化 训 练 , 等 对 从而 避 免
了护 患 冲 突 的发 生 , 善 了 护 患 关 系 。 另 一 方 面 , 提 改 对
方 法
1 .采 用新 法 固定 胃管 避免 了胶布 长 时间 粘贴 损 害 病 人皮 肤 。 2 .采 用新 法 固定 胃管 , 胃管 位 于鼻 腔 中 央 , 免 使 避 胃管受 到牵拉 造成 鼻腔黏 膜 的压迫 和损伤 , 减轻 患者 的
鼻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鼻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eedf81741711cc7931b716d3.png)
0 引 言
留置 胃管 是神经外 科一项 常见 的基 础护理 操作技术 ,如 何 使 留置 胃管在 长 时间 内不 发生 脱管 ,减少 对皮 肤 的刺激 , 固定 是关 键 。常 规 的 胃管 固定 方法 是 在鼻 翼 两侧 及 面颊 部 用 胶 布交叉 固定 ,胶 布 的牢 固性 差 ,随着病 人 翻身 、活动 、 打喷 嚏 时易 致 胃管 脱 出 ,而且 面 部多 次用 胶 布 固定 ,易 留 下 痕 迹需 频 繁更 换 胶 布 ,造成 了护 士工作 量 增 加 。同 时也
传 统 的 胃管 固定 方 法 使 用胶 布 …,因 鼻部 易 出汗 ,胶 布粘贴 不牢 固 ,需 经常更换 ; 胶 布还会 留下痕迹 ,难 清洗 ; 而且有 些患 者对胶 布过 敏 ; 而且 胃管在鼻 处弯 曲约 9 O ,
使 鼻 腔 内受 胃管 的侧 压致 鼻部 不 适 。而采 用 的新 方 法有 以 下优 点 : 取 材 容易 ,操 作 简捷 、方便 。用 线 绳 固定 ,松 紧 度 可 根 据病 人 的具 体情 况 随 时进 行调 节 ,同时用 面 巾纸 或 小 纱 布垫 于棉线绳 下也 防止 了棉 线割 伤面部 及耳 后 的皮 肤 。
[ 2 ] 郑 微 艳 ,叶飞 . 三 打结 三 胶 布 胃管 固定 法 f J ] . 实 用护 理 杂 志 ,
2 0 0 0, 6: 6 0 .
2 讨 论
( 上接 第 5 5 7页)
3 讨 论
此组 研究结 果证 明 ,开展 优质护理 服务 ,有效地提 高脑 血 管 畸形 出血患 者 的护 理 工作 质量 以及 降低 并 发症 的发 生 率 ( P<0 . 0 5)有 统计学 意义 。实施优 质护理 服务动员 全体 护 士 、转 变原 有 的 护理 观 念 ,使护 理 人 员护 理 目的 ,主动 加 强 自身 专 科技 能 的学 习。护 理管 理 中 弹性 排班 提 供无 缝 隙护理服 务 ,增强 了薄弱 环节 的护理人 力 ] 。开展优质 护理 服 务 工程 以来 ,护 士是 与 患者 最 直接 、最 密切 以及 最连 续 的临 床护 理 工作 者 ,在 改 变传 统 的护 理 观念 的基础 上 ,一 定 要 切实 的 把基 础 护理 做 到位 。有 效 的 护理 管理 对 优质 护 理 服 务在 脑 血管 畸 形脑 出血患 者 的 临床 护理 的 中起 到决 定 性 作 用 ,增强 了护 士对 优质 护 理 服务 的意识 ,提 高 了护 理
鼻胃管改良固定法
![鼻胃管改良固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857bd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d.png)
鼻胃管改良固定法1、3M加压固定胶布+透明敷贴固定法方法:3M 加压固定胶带按Y型宽胶布固定胃管法固定胃管后,再用6cm×7cm的透明敷料将胃管在同侧面颊部固定。
使用时,先剪一个约4cm*4cm的固定贴,从中间平行剪两个约0.5cm的开口,用口罩绳从开口处穿过(似申字),先打一个死结,再打一个活结固定,用作面颊固定贴。
备注:此法所用材质透气性好,不易引起过敏,且粘贴牢固,不易脱出。
缺点是患者同侧卧位时面颊会压到胃管,从而有不舒服感。
2、灯芯带+胶布固定法方法:在外露胃管靠近鼻孔处,用一宽约0.3cm的胶布重叠缠绕胃管至厚度约为0.3cm的胶布,距此胶布约0.5cm处,缠绕第二道胶布,用灯芯带或粗棉线在这两道胶布之间固定胃管,再把灯芯带两端分别向两侧脸颊、耳上方缠绕至患者的头枕部,并系一个松紧适宜的活结。
备注:此法固定可靠,便于患者脸部皮肤清洁及观察胃管是否有脱出,但此法易在胃管上留下胶布粘痕,影响美观。
3、棉线绳固定法方法:采用1条100cm的棉绳,以反∞字双套结从胃管另一端套入,固定在鼻尖下0.5~1cm,结节部向上,将棉线的两端套入空心软胶管(可用输液器软管替代);棉线经面部绕耳廓上方固定于双侧耳后,棉线两端末尾拉至胃管上绑好固定,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指为宜,套有软胶管的部位,调整至患者耳廓处。
备注:此法能减轻耳廓处皮肤的压迫,但棉线细易勒紧面部皮肤而感不适或被勒伤。
4、扁纱带固定法方法:使用扁纱带替代棉线绳来固定胃管。
在面颊位置用扁带围绕胃管再次打一死结,分别把扁带从两侧经耳廓上交错,在耳后3cm处打一活结进行固定。
备注:扁纱带较棉线绳宽,对面部的压力棉线绳小,患者感觉舒适且面部不容易被勒伤。
5、棉质扁带+弹力帽固定法方法:采用大小适宜的弹力帽戴于头上,棉质扁带在近鼻腔处的胃管上打结后,两端的扁带全部穿进输液管,近鼻腔下的两端输液管紧贴胃管,再把两侧的扁带经过面颊、耳上系活结于帽的两侧。
鼻胃管改良固定法
![鼻胃管改良固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6369c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d.png)
鼻胃管改良固定法方法一:人字型固定方法操作方法:取8cm×2.5cm的3M加压固定胶带,对折后纵向剪开呈倒人字型,整端粘贴于鼻梁上,两条胶布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向下螺旋绕贴于胃管上。
然后再将鼻胃管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在脸颊部。
备注:①此方法顺应胃管置入方向,呈自然状态,使留置胃管所致的不适程度降低,同时不易被患者自行拔除,也是临床上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但在使用过程中,胶布固定处的鼻部皮肤存在不透气的不足。
②鼻部胶布裁剪方法,可以剪成Y型,也可以是工字型、门字形、P型等。
方法二:爱心型固定方法操作方法:材料同上,在上述方法基础上,将贴在鼻部的胶布剪出一个镂空的心型,其余方法不变。
备注:①小爱心也叫设计尖端观察窗,适合皮肤出汗多的患者,剪这样是便于日常观察鼻子皮肤状态。
②为了观察鼻腔粘膜情况,要求护士在V行腿粘贴胃管时,将胃管平行/向下放置,再缠绕,防止因胃管上翘对鼻粘膜造成损伤。
方法三:扁纱带固定法操作方法:取一条100cm的扁纱带,对折后从胃管一端套入打结,固定在鼻尖下0.5~1cm处,打结部分向上,扁纱带经面部绕耳廓上方固定于双侧耳后,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指为宜,调整至患者耳廓处。
备注:①扁纱带对面部的压力较棉线绳小,患者感觉舒适且面部不容易被勒伤。
但用扁平带固定,需要观察鼻子前面的皮肤和耳后的皮肤,以免发生压力性损伤。
②该方法适用于神志清且能理配合的患者,对于躁动患者不建议使用,以免发生导管滑脱。
方法四.:双重敷料固定法操作方法:①按方法一固定胃管后,再用固定留置针用的透明敷料(6cm×7cm)将胃管在同侧面颊部进行固定。
②使用时,剪一个约4cm*4cm的3M加压固定胶带,从中间平行剪两个约0.5cm的开口,用口罩绳从开口处穿过(似申字),打一个死结,再打一个活结固定,用作面颊固定贴。
备注:对于留置时间长的患者,各种固定方法可以交替使用,并加强观察和检查,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
鼻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22例
![鼻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22例](https://img.taocdn.com/s3/m/4e9e1711bb4cf7ec4bfed086.png)
鼻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22例目的探讨临床有效的鼻胃管固定方法。
方法鼻胃管成功插入后,用灯芯带(或粗棉线)先固定在鼻胃管外露部分的近端,再将灯芯带的两端分别经两侧脸颊、耳上方缠绕在患者的头枕部,然后在偏左侧或右侧的耳后方系一个活结。
结果采用此方法对临床22例留置鼻胃管的患者进行应用后。
其中因灯芯带所系的活结松开致鼻胃管部分脱出1例,灯芯带因松紧度不当从头顶部滑出致完全脱出1例,固定成功率为90.9%。
局部皮肤无痒感、红肿、糜烂等现象发生,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结论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使用胶布固定方法存在的弊端,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固定性能可靠、固定与拆除灵活、对皮肤几乎无刺激性、舒适、美观等优点,在临床值得推广。
标签:鼻胃管;固定;改进留置鼻胃管是临床常用的诊治方法。
留置鼻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则容易造成鼻胃管移位、滑脱,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因胃液反流造成窒息等严重后果。
鼻胃管的固定受书本知识的影响,医务人员一直采用传统固定方法,鼻胃管滑脱或者患者自行拔出胃管的现象屡见不鲜。
这是因为传统固定方法的缺点所在,鼻胃管插入以后常规用胶布固定于两侧鼻翼及面颊部,胶布与鼻胃管、面部皮肤的接触面积较小,同时由于鼻胃管较粗、较硬,再由于患者皮脂腺的分泌、面颊部出汗,固定的胶布很容易脱落,很容易导致胃管滑出,鼻翼两侧及面颊部的胶布痕迹又很难去除,刺激皮肤而且影响美观,给患者造成诸多不适并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
如果用延长胶布的方法来加强固定,可增加患者的不适也影响美观。
如何对留置鼻胃管进行妥善固定,护理人员进行了许多探讨,但仍然存在鼻胃管固定不牢,或固定方法复杂等不足[1,2]。
留置鼻胃管是基础护理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在临床中常用来鼻饲、胃肠减压。
采用传统的鼻胃管固定方法:使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一侧鼻翼及颊部。
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鼻胃管固定不牢固等弊端。
为此,2008年4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对临床22例鼻饲及胃肠减压患者的鼻胃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及应用,收到了良好临床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鼻饲管固定的新方法
![鼻饲管固定的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0af0e4f8c75fbfc77db224.png)
operating theatres:Can particle counting replace m icrobi—
ological sampling? rj].JHI,2005,61(1):27—29. [5]居 金 霞 ,蒋 蓓 蓓 .现 代 洁 净 手 术 室 的建 设 及 发展 [J].解 放
较小 的支原 体 、病毒及 尘 埃 过滤 效 果 较 差 。因此 ,手
术 室 的空气 消毒 及其 检测 工 作是 手 术 室工 作 中一 个
重要 环 节 。分 区域多 点布 控 法是 新 推行 的层 流 手术
室 空 气 质 量 检 测 方 法 。 本 研 究 表 明 ,此 方 法 具 有 灵
军 护 理 杂 志 ,2006,23(5):54—56. (收 稿 151期 :2010—02—07) (本 文编 辑 :沈 园 园 )
鼻 饲 管 固定 的新 方 法
留置 鼻 饲 管 是 f}缶床 上 常 用 的 基 础 护 理 操 作 技 术 。 鼻 饲 管 常 规 采 用 胶 布 交 叉 固定 于 患 者 的 两 侧 鼻 翼 ,但 因 鼻 部 位 置 的 特 殊 性 ,胶 布 容 易 脱 落 ,造 成 管 道 滑 脱 ,重 新 置 管 会 给 患 者 增 加 痛 苦 ,也 增 加 了护 理 人 员 的 工 作 量 。我 科 于 2009年 1月起 对 鼻 饲 管 的 固定 方 法 进 行 了改 进 ,效 果 良好 ,现 介 绍 如 下 。l 材 料 与 方 法 (1)材 料 :取 5 cm×4 cm 透 气 无 纺 医 用 胶 布 l张 ,在 其 两 侧 的 中间 分 别 剪 去 大 小 为 2 cm×1.5 cm 的 胶 布 ,使 其 形 成 “工 ”字 型 。 (2)方 法 :置 入 鼻 饲 管 后 ,将 “工 ”字 型胶 布上 面 的 “一 ”横 部 粘 贴 在 患 者 的鼻 翼 部 分 ,下 面 的“一 ”横 部 绕 鼻 饲 管 1周 后 ,直 接 粘 贴 在 鼻 饲 管 上 。2 优 点 (1)“工 ”字 型 胶 布 用 于 留 置 鼻 饲 管 的 固 定 ,胶 布 粘 合 面 与 患 者 皮 肤 、鼻 饲 管 的粘 合 严 密 、无 缝 隙 ,胶 布 受 力 面 均 衡 ,固定 牢 固 ,不 易 脱 落 。 (2)外 观 整 洁 ,节 省 胶 布 。(3)取 材 方 便 ,制 作 简 单 ,污 染 后 可 随 时 予 以 更 换 。
小发明-鼻导管新固定法
![小发明-鼻导管新固定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e6d0264b73f242336c5faf.png)
初衷
我科室许多急腹症的非手术治疗或观察过程中, 需要用到胃肠减压这项操作。操作后往往固定胃管比较操心。 以往的固定法用2条胶布固定在鼻部,鼻部时间久好出油。烦 躁的患者可使胃管脱出,夜间熟睡的患者下意识去碰鼻部,胶 布一旦撕开,胃管容易滑出。更有甚者一个喷嚏将胃管滑出。 这样即造成了患者再次置管的恐惧与难受,又无形中加大我们 工作量。能不能制作一个在工作中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而且能让患者更好使用胃管,避!
取布胶布30-40cm一根。 粘连处对折,制成长条。 胃管置入后,再固定处交叉打结系好。 由耳后固定于头顶部打结系好。松紧度以适宜,多余条带可剪掉。 再加一条胶布加强固定更加实用。
优点
此固定法较老式固定虽多了一步,但在我科室实用。可以提高 带管时工作效率。减少再置率。
患者在使用时起到了很好的固定作用,不会轻易的将胃管弄出。 以防再次置管。
预防鼻饲置管患者意外拔管的持续质量改进
![预防鼻饲置管患者意外拔管的持续质量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2b2af6c6964bcf84b8d57b40.png)
预防鼻饲置管患者意外拔管的持续质量改进关键词鼻饲置管意外拔管持续质量改进持续质量改进(CQI)是以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为指导。
重视过程管理,突出环节质量,提高终末质量[1]。
鼻饲置管在为胸外科食道手术后患者供给营养、水分,给予口服药物等方面应用广泛,但部分置管患者会发生意外拔管现象,重新置管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不适,还会增加吻合口瘘的发生。
为了预防鼻饲置管的意外拔管,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鼻饲置管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的情况作了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将CQI应用于意外拔管护理的质量管理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进行食道手术插入鼻饲管的患者365例,意外拔管32例,意外拔管率达8.8%;年龄45~73岁;男23例,女9例;发生在晚间20例,午间7例,其他时间5例。
原因分析:①鼻饲管固定不牢固:胶布固定未及时清理鼻翼两侧的汗液、分泌物及鼻腔内大量黏液性分泌物使胶布失去黏性、松脱,或清洗后未及时更换胶布。
患者常因各种原因如打喷嚏、剧烈咳嗽或因胃管受牵拉时脱落而导致意外拔管。
②紧张、舒适的改变:鼻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对清醒患者而言,必然造成躯体的不适和心理上的负担,一根长长的胃管要从鼻腔插入胃内,有的患者会产生恐惧及排斥心理,加上插管中胃管对鼻咽部的刺激引起患者的呛咳、恶心等,插管后咽喉部持续异物感,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情绪,易导致自行拔管。
③意外拔管的高危时段:中午和深夜,患者在睡意朦胧状态下对身体的不良刺激会不自主的做出抗拒反应而造成自行拔管,尤其在夜间,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肺泡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血氧饱和度较清醒时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拔管[2]。
再加上此时段值班人员减少,护士工作超负荷,忙于其他高危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巡视,特别是在睡眠时,护士放松警惕,易发生意外拔管。
④患者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患者对自己疾病的预后产生悲观失望的念头而做出拔管放弃治疗的举动。
改良一次性鼻肠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改良一次性鼻肠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c5928b1c4028915f814dc283.png)
改良一次性鼻肠管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改良后一次性鼻肠管固定法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住院,肿瘤晚期并行胃肠道手术患者行一次性鼻肠管置管的患者60例,分为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各30例。
传统方法组采用纸胶布交叉固定鼻翼和面颊部二重固定,改良方法组采用先用宽纸胶布竖直固定鼻尖至外露导管,再用窄纸胶布交叉固定鼻翼,然后将胃管弧形弯曲后,以微孔3M透明贴膜覆盖一次性胃管平贴固定于面颊,再取纸胶布在耳后鼻肠管处上下交叉将鼻肠管三重固定。
比较两组鼻肠管留置时间,患者头颈部活动范围和患者全身活动强度,患者置管中活动引起的不适程度的比较。
结果改良一次性鼻肠管固定方法保留时间长,降低了导管滑脱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和活动强度,减少了患者因鼻肠管脱落而再次置管的痛苦,同时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01)。
率,值得推广。
标签:一次性鼻肠管;固定;改良胃肠道是人类固有的消化吸收营养的最终途径,经鼻肠管置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不仅激发了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保护胃粘膜屏障,而且有效地避免误吸等。
鼻肠管通常用于吞咽或咀嚼困难,消化道瘘,肠道炎性疾病,急性胰腺炎,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纠正和预防手术前后营养不良等。
其妥善固定是进行营养支持和治疗的重要前提①。
鼻肠管固定良好,减轻了患者反复上导管所造成的痛苦及鼻咽部粘膜的损伤,增加患者的活动度和舒适度,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措施。
笔者自2013年3月--2014年4月改进了鼻肠管的固定方法,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3月--2014年4月住院行一次性鼻肠管置管的患者60例。
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9岁,置入长度为45--55cm。
按住院证单双号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传统方法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0岁,改良方法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9岁,两组患者在年年龄,性别及疾病种类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一种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的研究
![一种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d5f98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64.png)
一种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的研究鼻饲管是一种途径,经过这个途径可以将液体或食物输送至胃部。
鼻饲管的使用十分普遍,涉及到许多医疗领域,如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急诊室、手术室等。
因此,为了保证鼻饲管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开发一种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以确保鼻饲管的输送精度和合适的固定方式。
鼻饲管的使用虽然方便,但是存在着很多困难。
其中最主要的困难就是鼻饲管的定位问题。
正确的鼻饲管定位可以保证患者接受营养的质量和减轻患者的不适。
若鼻饲管定位错误,则会导致患者反复吐出食物、呕吐、饮食不畅等不良反应,并可能引发肺炎等更严重的并发症。
为解决鼻饲管定位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套计量与固定装置设计方案。
该装置分为三个部分:鼻夹、饲管定位计量钩和饲管固定带。
其中,鼻夹的作用是防止饲管滑入或滑出鼻孔,因此需要具有牢固稳定的特性。
饲管定位计量钩的作用是辅助饲管定位和固定,通过调节计量钩的长度,可以使饲管准确地进入鼻腔,到达胃部。
饲管固定带则采用可靠的固定方式,确保饲管不会因运动或翻动而发生移位。
鼻夹是整个装置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防止饲管滑入或滑出鼻孔。
因此,鼻夹的选材和形状设计至关重要。
研究者行了一些实验发现,适合鼻夹的材料应该采用舒适、柔和、不易滑动的医用材料,如优质硅胶。
鼻夹的形状应该与鼻腔的结构相适应,同时在压紧鼻夹时应避免对鼻孔产生过大的压力。
饲管定位计量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研究者对计量钩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及检验。
计量钩的长度应该与患者的鼻至耳垂距离匹配,同时桥形设计的头部可以便于精确判断饲管进入鼻腔的深度。
此外,计量钩的表面应平整光滑,并适当认真处理边缘,以便减少刮伤和磨损患者鼻腔的风险。
饲管固定带是整个装置中的最后一部分,它的作用是将饲管牢固定位,避免运动或翻动过程中饲管的移位。
传统的饲管固定带需要用手或剪刀固定,因此相对来说较为不安全。
研究者设计了一种使用魔术贴的饲管固定带。
该固定带可以通过魔术贴定位,不需任何工具可固定饲管,而且便于加紧或解开。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1afea309e314332386893a0.png)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鼻饲管难置患者38例,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饲管置管,比较两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
结果:改良法的一次置管成功率(76.3%)显著高于常规法(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鼻饲管置入;改良法;鼻饲管难置【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57-02鼻饲管置入是基础护理常用操作之一。
鼻饲管的长期使用和阶段更换,常导致患者鼻黏膜和咽喉部不同程度的损伤,如出血、炎症、局部肿痛等,而鼻腔局部结构异常亦会导致置管困难。
本研究针对置管困难患者改良了鼻饲管置管方法,提高了置管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患者38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71~88岁,平均(78.6±5.2)岁。
入组标准:需要长期鼻饲营养,置管时间3个月以上;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鼻腔局部结构异常等导致置管困难的情况。
1.2 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
38例患者前期置管3个月内均采用常规置管方法,置管3个月后采用改良法。
1.2.1常规置管方法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后仰,常规清洁鼻腔,用液状石蜡充分润滑胃管,从鼻孔轻轻地插入胃管,当胃管插入到10~15cm处(咽喉部)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下颌靠近胸骨柄,继续插管至预定长度。
1.2.2改良法患者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度,插管前充分吸痰,彻底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清洗鼻腔;向鼻腔内滴入1ml麻油润滑鼻腔,并润滑导管前端至预插长度约50~60cm,向导管腔内注入1.5ml麻油以润滑导管内金属导丝,右手采用“握笔式”握住鼻饲管从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当鼻饲管从鼻孔插入到鼻后孔时,即用左手拇指固定鼻饲管沿鼻腔内壁插管,在插至10~15cm时,由助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下颌靠近胸骨柄,轻拍患者前胸,待患者呼吸平静或出现吞咽动作时,快速插入导管,导管进入食道后继续插管至预定长度。
鼻饲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鼻饲管固定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771245f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e.png)
鼻饲管固定方法的改进郑爱喜;帅艳【摘要】鼻饲的广泛应用为广大患者解决了不能经口进食的问题,尤其对于昏迷,或因消化道疾病如肿瘤、食管狭窄以及颅脑外伤等患者,使其能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传统固定鼻饲管的方法是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由于鼻饲管一般需长期固定,而有些患者由于胶布过敏而导致鼻翼周围皮肤发红甚至破溃,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外,患者常因各种原因如打喷嚏、剧烈咳嗽或因意识不清自行拔除而导致留置失败,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负担和压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病人反复插管的痛苦.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摸索出一种简单、实用能牢固固定鼻饲管的方法,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1(008)012【总页数】1页(P213)【关键词】鼻饲管;固定;改进【作者】郑爱喜;帅艳【作者单位】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荆州434000;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荆州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6鼻饲的广泛应用为广大患者解决了不能经口进食的问题,尤其对于昏迷,或因消化道疾病如肿瘤、食管狭窄以及颅脑外伤等患者,使其能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
传统固定鼻饲管的方法是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由于鼻饲管一般需长期固定,而有些患者由于胶布过敏而导致鼻翼周围皮肤发红甚至破溃,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另外,患者常因各种原因如打喷嚏、剧烈咳嗽或因意识不清自行拔除而导致留置失败,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负担和压力,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病人反复插管的痛苦。
因此,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摸索出一种简单、实用能牢固固定鼻饲管的方法,取得很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
取一根普通胃管,一根直径为0.2cm、周长80cm的中空胶管,两个直径分别为0.3cm的小胶环(取材于一次性输氧管)。
首先按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插好鼻饲管。
然后将胃管的尾端套入一小胶环与中空管形成的圈内,拉紧小胶环于鼻孔前的位置固定(见图1)。
鼻饲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鼻饲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https://img.taocdn.com/s3/m/ee9efb3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5.png)
鼻饲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何芳
【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0(016)024
【摘要】@@ 鼻饲导管的常规固定方法是用两条长6~8 cm胶布(常用布胶布),胶布中点贴在导管下面,然后交叉固定在患者鼻翼两侧和颊部,再用别针固定于大单枕旁或患者衣领处.此法在患者发热、出汗等情况下易引起胶布松动致导管下滑、脱出或胶布粘得太牢,拉伤皮肤.胶布与面部皮肤接触面大使皮肤瘙痒或红肿,引起过敏或炎性反应.2007年1月以来,我院对常规鼻饲导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11)
【作者】何芳
【作者单位】湖北省新华医院,湖北,武汉,430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2.股静脉双腔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3.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再改进
4.安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5.股静脉双腔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鼻饲管固定法对老年重症患者导管脱出情况的影响
![改良鼻饲管固定法对老年重症患者导管脱出情况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6a49fb2f5335a8103d2205a.png)
改良鼻饲管固定法对老年重症患者导管脱出情况的影响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管固定法防止老年重症患者导管脱出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老年科于2012年1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的鼻饲管采用传统固定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固定方法。
结果观察组的导管滑脱、移位的比例少于对照组,皮肤损伤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鼻饲管固定法能够减少老年重症患者的导管脱出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标签:改良鼻饲管固定;老年重症患者;导管脱出危重患者身体长期处于高度代谢的状态,机体对能量的消耗十分严重。
营养对于维持人体生理功能、修复组织、提高免疫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鼻饲管是肠内营养的输送管道,重症患者保留鼻饲管时间较长,保证鼻饲管在长时间内保持正确位置,固定及防止胶布过敏和皮肤损伤是关键[1]。
我科2012年12月~2014年2月对60例老年重症患者采用改良鼻饲管固定法,有效防止了导管脱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老年重症患者,纳入标准:①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手续;②GCS评分12~15分;③生活不能自理;④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無沟通障碍,无精神疾病;⑤均采用鼻饲肠内营养方式,无吞咽障碍史,无消化系统疾病;⑥行营养风险评估>3分。
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及有精神障碍个人史及家族史患者;②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疾病者;③近期腹部手术患者;④术前严重营养不良或合并有感染的患者;⑤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
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75~95岁,平均(82.8±8.2)岁。
疾病类型:脑梗后遗症18例,呼吸衰竭43例,心力衰竭35例,心肌梗死43例。
将该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探析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05e4be3a32d7375a5178050.png)
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探析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90例鼻饲管难置患者分成两组。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鼻饲方法,观察组则给予改良鼻饲管置管法。
比较两组鼻饲管置管成功率;鼻饲管置管的平均时间、患者置管的依从性评分;治疗前后患者不良心理评分;置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鼻饲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鼻饲管置管的平均时间、患者置管的依从性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不良心理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置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可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的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患者的置管依从性高。
标签:改良鼻饲管置管法;鼻饲管难置患者;应用鼻饲用于无法进食或拒绝进食患者,是将胃管插入患者鼻腔内的胃内,然后通过导管将液体食物,水或药物输送到患者的胃内[1]。
鼻饲管难置患者常见的有精神病患者,因患有幻觉,经常拒绝进食,需给予鼻饲[2]。
本研究分析了改良鼻饲管置管法在鼻饲管难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90例鼻饲管难置患者分成2组。
观察组年龄45~77岁,平均(54.71±2.10)岁。
男女各占19例和26例。
对照组年龄45~78岁,平均(54.57±2.54)岁。
男女各占21例和24例。
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鼻饲方法,观察组则给予改良鼻饲管置管法。
置管前进行保护性约束,给予陪伴和安慰,平卧位,用一次性10~12号硅胶管,将床位抬高30°~45°,采用液状石蜡润滑后进行置管。
操作者进行无菌操作,1名护士协助充分放开患者气管和食管,胃管插入10~15厘米时,将头部托起,促使下颌和胸骨柄靠近,出现吞咽动作后快速将鼻饲管插入,促使胃管顺利进入鼻咽部,避免在口腔盘曲。
一种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的研究
![一种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5beff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a.png)
一种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的研究1. 引言1.1 背景鼻饲管是一种常用于医疗和护理的工具,用于给无法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在临床实践中,鼻饲管的使用非常普遍,但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固定方面。
目前的鼻饲管固定装置存在着不够牢固、易脱落等问题,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设计一种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能够确保鼻饲管的准确计量和牢固固定,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新型的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通过实验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优势。
这将有助于提高鼻饲管的使用效率和患者的舒适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和改进方案。
【背景】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鼻饲管固定装置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更有效的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
通过改进设计,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更好地固定鼻饲管,减少不必要的移位和脱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通过对设计原理的研究和实验结果的验证,进一步探讨新装置对鼻饲管的固定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最终达到提高鼻饲管使用效果,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目的。
通过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促进鼻饲管固定装置的发展和应用。
1.3 意义鼻饲管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用于给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在医疗过程中,正确的鼻饲管固定装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饲管的稳定性,避免脱落或移位带来的不良影响。
目前现有的鼻饲管固定装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固定不够牢固、容易松动或刺激皮肤等。
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设计合理的结构和原理,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固定装置存在的问题,提高饲管的稳定性和舒适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鼻饲管计量与固定装置,通过实验证明其可行性并分析其优势,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进行,可以为鼻饲管的设计与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提升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满意
n
n
%
基本满意 n%
不满意 n%
51 48 94. 1* 2 39. 2*
1 2. 0
48 30 62. 5 8 16. 7 10 4. 8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P ﹤ 0. 01
2. 3 两组患者胃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胃管拔除时间、
住院时间比较 ( d, x s)
本 文编辑: 孙衍鲲 2010- 08- 11收稿
11
组别
n
胃管拔除平均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
观察组 51 对照组 48
t值 P值
4. 53 2. 13 5. 61 2. 32
2. 41 ﹤ 0. 05
27. 70 6. 15 31. 11 7. 08
2. 56 ﹤ 0. 05
3 讨论
3. 1 活动架效 果评价 ! 以五爪形底座配有制动滑轮, 可任
意移动和固定; Y 型 的输 液瓶 挂钩, 满 足不 同的 需要; 不 锈钢 管材质; 方便高 低调节的圆形扶手, 狭窄的 空间操 作自如。 稳固、耐用、美观 、大 方、便利、节 力。使用 简便, 用 时推出, 停 用时撤离床前放在合适的位置, 既不占 用病房空 间, 又 保持病 房环境美观、整 洁 [ 1] 。患者 在输液 时可 以去 卫生间 或下 床活 动, 又可供给膀 胱冲洗、灌 肠、胰腺炎 带有 输液 泵的 患者 多种 治疗护理使用, 年老体弱的患者可充当 拐杖下床 活动, 促进血 液循环, 避免并 发症发生。既保证患者的 安全, 又有利 于疾病 的恢复。活动架 的应用可方便术后患者及早离床活动, 可增加 肺通气量, 利于 肺的扩 张和 分泌物 的排 出, 预防 肺部 并发 症; 可促进血液循环, 利于伤口愈合; 防 止压疮和 下肢静脉 血栓的 形成; 还可促进 肠蠕动, 防 止腹胀 和肠 粘连, 亦 有利 于膀 胱功 能恢复, 防止尿 潴留的发生 [ 2]。 3. 2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果及经 济效益 活动架 制作简 单, 稳 固耐用、美观大 方, 用时推出, 停用时放在 适宜的 位置, 保持病 房环境整齐。 使用 方便, 用途 广 泛, 以 方便 输 液 患者 进 行检 查、下床活动、转科、转诊 、抢救等; 使用灵 活, 可根据患 者的身 高来调节扶手的高 度, 使患 者活动 自如, 既 保证 患者 的安 全, 又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患者满意。省时省 力、极大地减 轻了护 士的劳动强度, 达到了减量增效的目 的。适用于 各级医 院、各 类患者使用。具有良 好的 社会、经济 效益 和广 泛的 推广 应用 价值。
∀ 经验与革新 ∀
何芳 ( 湖北省新华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5)
鼻饲导管的常规 固定 方法 是用两 条长 6~ 8 cm 胶 布 ( 常 用布胶布 ), 胶布中 点贴在 导管 下面, 然 后交叉 固定 在患者 鼻 翼两侧和颊部, 再 用别针 固定 于大 单枕 旁或 患者 衣领 处。此 法在患者发热、出汗等情况下易引起 胶布松动 致导管 下滑、脱 出或胶布粘得 太牢, 拉伤 皮肤。胶 布与 面部 皮肤 接触 面大 使 皮肤瘙痒或红肿, 引起过敏或炎性反应。 2007年 1月以来, 我 院对常规鼻饲 导管固 定方 法进 行改进, 取得 满意 效果。现 报 告如下。
优点: ! 操 作简单, 容 易掌 握。 省去 贴颊 部的 胶布, 鼻 翼也只贴一侧, 减少了胶布与皮肤的接 触面积, 交换鼻 翼贴胶 布减少了胶布与鼻 翼皮 肤的 接触时 间, 纸胶布 对皮 肤的 刺激 小于布胶布, 这 些都降 低了 贴胶布 引起 的皮肤 过敏 或炎 性反 应的发生率。 # 于鼻翼导管反复缠 绕胶布、使导 管在受 热、打 湿等情况下, 不 易脱 开胶布 而滑 脱。 ∃此 法尤 适用 于长 期鼻 饲患者或过敏体质患者。
表 1 两组患者活动舒适度情况比较
组别
n
观察组 51 对照较舒适
n%
3
5. 9
9 18. 8
不 舒适
n
%
1
2. 0
4
8. 3
注: 与对照组比较, * P ﹤ 0. 05 2. 2 两组患者活动效果满意度比较 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活动满意度比较
参考文献: [ 1] 姬广莲, 田 娟. 可 推式多 功能输 液架的设 计与应 用 [ J].
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17) : 32. [ 2] 陆以佳. 外 科护理学 [M ]. 北 京: 人 民卫生出版 社, 1999:
63. 本 文编辑: 郭明兴 2010- 08- 21收稿
鼻饲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
干净, 再将剩余 纸胶布从鼻导管上面绕 过贴在一 侧鼻翼 上, 朝 哪个方向缠绕就贴 于哪 一侧 的鼻翼 上, 最后用 别针 固定 于大 单、枕旁或患者 衣领 处。 避 免胶布 贴在 一侧 鼻翼 的时 间过 长, 3 d更换胶 布 1次, 另备一条 12~ 15 cm 纸胶 布, 撕 下原来 的纸胶布, 与上 次反方向缠绕导管, 贴在另一侧鼻翼上。
材料: 一条 3M 公司生产的长 12~ 15 cm 纸胶布。 操作方法: ! 常规放置好鼻饲导 管后, 用备好 的纸胶 布一 端粘于鼻翼孔 0. 5 cm 的导管下面, 朝一个方向缠绕导管, 第一 圈要压住纸胶布顶端 , 然后每圈缠绕 , 拉紧 胶布并 完全重 叠至 胶布剩余 3~ 5 cm 时, 用干毛 巾将 患者 两侧 鼻翼 的汉 和油 擦
齐鲁护理杂志 2010年第 16卷第 24期
除, 进食流质饮食无腹 部不适。 自设调 查表, 了 解患者 对使 用可推式多功能输液架的舒适程度和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 1. 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采 用 2 检 验。以 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活动舒适度情况比较 见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