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新题【范围: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6afffdee06eff9aff80773.png)
(限时35分钟随堂检测)第Ⅰ卷(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计60分)1.( K85,P84,中难题)下列对于哲学表述正确的,哲学是①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②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答案:A。
解析:哲学不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简单相加,因而④不对。
2. ( K85,P84,中难题)“生活处处有哲学”是指A.自古就有哲学 B.人人都懂哲学C.生活就是哲学 D.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答案:D。
解析:生活处处有哲学是指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3.( K87,P11,基础题,2012届扬州模拟)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不可知论B.形而上学C.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4. ( K84,P7,基础题)下列关于世界观认识正确的是()A. 世界观人人都有B. 世界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 世界观都是科学的D. 世界观就是哲学5.( K88,P12,基础题)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依据()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6. ( K86,P9,基础题)关于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B.哲学就是具体的科学知识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7. ( K89,P10,基础题)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上述观点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7.答案:C。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题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题](https://img.taocdn.com/s3/m/7a00c22e763231126edb11f1.png)
宁德市实验学校《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50分)1.人们观看马戏,欣赏着各种动物的精彩表演;人们旅游观光,赞叹着大自然的奇妙。
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动物也有文化C.纯自然的东西也有文化 D.文化包括纯粹“自然”的东西和人文的东西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蕴含的道理是 (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C.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是同步的3.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汪精卫的伪政权都难逃失败的命运。
这启示我们 (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要了解历史,温故而知新 D.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历史上“孟母三迁”启示我们(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具有强制性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5.有人说,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 B.否认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C.否认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否认了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句诗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A.潜移默化的 B.深远持久的 C.积极向上的 D.只存在于精神领域7.中国儒家有一套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办法,概括起来是八个字“格、致、诚、正、修、齐、治、平”。
“格”即“格物”,研究万事万物;“致”是“致之”,在研究中找到规律。
其余几个字的含义分别为“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做好这八字,不但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还可以治理天下。
此外,中国百家均有一套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
这则材料说明()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C.文化能够决定人际关系D.文化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8.有人认为,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
石家庄艺术类文化课—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问答题解题思路(原理篇)
![石家庄艺术类文化课—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问答题解题思路(原理篇)](https://img.taocdn.com/s3/m/1addbb3b67ec102de2bd8995.png)
2015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问答题解题思路(原理篇)辩原理内容阐释方法论要求辩证唯物论唯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变革社会的活动中也必须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意识的特点和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重视精神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会阻碍是事物的发展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8.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人与规律的关系)①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①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①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3bc041902020740be1e9bb3.png)
《生活与哲学》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8.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C.存在就是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C.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B.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C.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12.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④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的关系问题③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④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17.甲说:“我在故我思。
”乙则说:“我思故我在。
”从甲乙的观点可以看出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8.“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这句话表明( )①哲学不具有时代性②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③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④哲学是一定社会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28.下面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思维运动的主体是精神C.动中有静,静中有动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9.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精修订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精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11a1a7cd7fd5360cba1adbb9.png)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命题人:李正试卷说明: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第I卷(选择题)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
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
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③④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两者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这说明()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A.内涵B.起源C.任务D.性质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
”(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
2015高考政治真题分项解析:I《文化与生活》(含解析)
![2015高考政治真题分项解析:I《文化与生活》(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f767cdba0d4a7302763a57.png)
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回答11-12题(2015•重庆卷)12.古琴音乐C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认得精神力量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5•浙江卷)34.吸毒严重损害健康,危害社会,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却被认为是一种时尚,够酷够嗨。
个别“偶像”级演员也身陷其中,聚众吸毒,令众多粉丝失望不已,自己锒铛入狱追悔莫及。
这告诉我们:A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②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非常重要③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015•天津卷)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
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
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体现了A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2015•四川卷)5.短短几年间,M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仅有几个合伙人的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的领航者。
该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专注于产品的态度,在于它“积极尽志,求真品诚”的企业精神。
这说明DA.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B.打造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目的C.科技进步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D.优秀企业文化能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2015•山东卷)32.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82dc19daef5ef7ba0d3cfe.png)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卷一、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48分。
1.“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恩格斯的这句话意思是(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之所以说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中的一切事物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③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和开启人的智慧④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可知论④不可知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
”恩格斯是要告诉我们,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 )①制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改变和控制社会发展的方向③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④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5.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
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来自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D.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6.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
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36584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7.png)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二单元)测试卷((一、二单元)测试卷(111020111020111020))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七大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因为.党的十七大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这是因为A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变革起先导作用B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 .哲学能为党和人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哲学能为党和人民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D .哲学是人民生活幸福的物质保证.哲学是人民生活幸福的物质保证2.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这是因为.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这是因为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 B B.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D D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过分强调“人定胜天”,造成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近年来,根据这种现状,我国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这一过程表明:过程表明:A.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B. B.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D. D. D.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认识的根本目的4.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能够自动调节,导弹能够自动命中目标,宇宙飞船能够自动导航。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及其答案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及其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d7a02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3.png)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及其答案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三必修四模块测试1、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
世界哲学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2年发起的,目的是鼓励世界各国与其他民族分享他们的哲学传统,提高青少年对哲学的兴趣,激发人们对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
下列关于哲学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B.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体现方法论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D.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3、哲学与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揭示出二者区别的是()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是哲学家②一般人的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而哲学则是系统化的理论体系③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④世界观和哲学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甲乙两人高考均失利而落榜。
甲认为,高考落榜是天命所致,我应顺应天命,另谋其他出路;乙认为,事在人为,没有过不去的坎,重新选择复读。
由此可见()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②哲学源于对实践问题的思考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④学习哲学是走向成功的关键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每年9月18日,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牢记国耻,发奋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这表明()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B.世界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决定一个人作出贡献的大小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6、“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附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ec2807f78a6529647d5326.png)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A哲学是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一门科学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已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2、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
一位著名哲学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析学的贫闲》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
”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理论思维的民族是不会有光明未来的。
这是因为 ( )A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任务就是揭示具体事物发展的规律B哲学只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C哲学是对人们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3 、1 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和:自然科学的其他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周同的世界成为可能。
可见( )-A、哲学就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C、科学家只有学哲学.才能取得辉煌成就D、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4、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供人玩乐的艺人。
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 )①哲学可以代替艺术②艺术受到哲学的影响③哲学对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艺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哲学和一般人的世界观的区别是 ( ):A、前者是科学的,后者不一定科学B、前者是自觉形成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后者是自发形成的缺乏理论论证的零散的观点C、前者能指导实践,后者对实践不起作用:D、前者是人人都有的,后者要经过学习才能掌握6、下列能够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有( )①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就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世界观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④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④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A、①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7、历史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例如伽利略、笛尔、爱闻斯坦等也有很多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卡是科学家,例如培根、莱布尼茨、康德等。
高二期末考试测试题(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高二期末考试测试题(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676ce90376c66137ee0619ae.png)
高二()班姓名:___________期末综合练习三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6月10日,第五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
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南方人爱吃咸肉粽子,北方人粽子馅往往是甜的。
这表明()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这得益于各地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是基于()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③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013年5月,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在东方卫视开播,节目释放“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
这说明()①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大众传媒开始使文化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②4.“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体现了()①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A.①②B.②③C.②④D. ③④5. 时代在变迁,但春节仍然是亿万中国人不变的情结,虽然电话、网络拉近了时空距离,但是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大部分中国人在春节前穿越了大半个中国。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2013年5月15日,杨振宁、莫言、范曾三位大师与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
2017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试题汇总
![2017年高考《生活与哲学》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0c2b6026bd97f192279e9e0.png)
1、(全国卷I)20.2015年12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
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全国卷I)21.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
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全国卷I)22.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全国卷I)2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①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③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全国卷I)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高考政治真题(哲学部分)
![2015高考政治真题(哲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01b00b20eefdc8d376ee32af.png)
2015高考政治真题(哲学部分)1.(2015年高考·浙江卷27)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
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
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
由此可见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中事例强调不同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认识不同,说明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同时说明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①②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强调不同时期人们的认识不同,并没有涉及真理,也没有涉及真理的价值,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而不是改造世界,故排除。
2.(2015年高考·天津卷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
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以及事物发展的状态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中国经济发展正步入新常态,速度在增长,结构在升级说明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符合题意;从通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发展,体现了量变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引起质变,所以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②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不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错误,排除;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④表述错误,排除。
哲学练习题
![哲学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b0320e69e31433239689387.png)
新课标2015年高二政治暑假作业《生活与哲学》单选题1.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的观点A.正确地阐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会导致诡辩论C.正确地阐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D.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会导致不可知论2.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支持这一论断的是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C.意识的来源和内容都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是A.辩证唯物主义B.唯物辩证法C.历史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论4.2014年12月,美国科学家通过对“好奇号”火星探测器采集到的信息分析发现,火星曾在较长的时间里存在过比较温暖的气候,平均温度高于零摄氏度,这对证实火星上曾存在湖泊的假设给出了有力支撑。
这一事例佐证了①科学实验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②认识总是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③认识从实践中来并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④实践的发展为认识发展提供日益完备的工具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5.近期过于热闹的冰桶挑战,虽然演变为闹剧,但至少让普通公众知道了有一种病叫“渐冻症”。
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发现,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作前驱细胞,然后移植给渐冻症实验鼠,能将其寿命延长约10天,实验鼠的10天相当于人类的半年时间。
他们准备今后将这种前驱细胞与利用IPS细胞制作的运动神经细胞一起移植,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治疗“渐冻症”。
这表明①人的意识反映了事物本质因而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②科学实验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③意识能动性的发挥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④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创造条件利用规律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届生活与哲学唯物论高考题真题再现
![届生活与哲学唯物论高考题真题再现](https://img.taocdn.com/s3/m/bd854479ee06eff9aef80794.png)
2015-2017年唯物论(探索世界)高考题真题再现一、选择题1.(2015?全国I卷)21、安全生产是生产发展的底线。
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麻痹大意往往导致生产事故频发,从哲学上看,安全意识之所以成为安全生产的关键,是因为: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②人的意识影响实践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③人的意识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④人的意识不同,实践结果的性质就会不同A ①③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2.(2015?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15?江苏卷)2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证人证言,可以通过对证人的智力状况、品德、知识、经验、法律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的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A.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B.意识是主观的也是不真实的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4.(2015?上海卷)24. 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A、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B、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C、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D、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5.(2015?天津卷)9、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D、意识足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6.(2015?重庆卷)4.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最高阶段B.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7.(2015?福建卷)34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①滴水穿石②根系沃土③敬德保民④犬吠非主A. ①→②→④→③B. ②→①→④→③C. ③→①→④→②D. ①→④→②→③8.(2016课标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哲学与生活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生活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6d58e4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7.png)
哲学与生活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 人和宇宙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精神B. 物质C. 神D. 理念答案:B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质量互变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D. 联系和发展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以上都是答案: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A. 反映B. 先导C. 基础D. 条件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自我实现B.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C. 个人财富的积累D. 个人地位的提升答案:B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 随心所欲B. 摆脱一切约束C. 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D. 个人独立自主答案:C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
A. 主观的B. 客观的C. 绝对的D. 相对的答案:B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
A. 自然规律B. 思维规律C. 社会发展规律D. 经济规律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B.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 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D.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答案:ABCD1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包括()。
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静止的观点答案:ABC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AB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7月17日新题【范围: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一、单项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这就需要:①创作出时代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创造的文艺,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③弘扬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用中国精神铸就文艺之魂,这就需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能让文化产品沾满铜臭气;弘扬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①③正确;②中的“各国”说法错误,我们要学习借鉴的是有益的优秀的外来文化;④说法错误,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答案】C2.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
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表明:A.各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是完全一致的B.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规律C.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D.各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中都是一样的【解析】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这说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化,文化是世界的,C说法正确;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具有多样性,在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差别,A说法错误;B没有阐明各民族文化与亚洲文化的关系,与题意不符;D说法错误,各民族的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
【答案】C3.2015年4至5月,在北京正阳门举办“守护平安迎祥纳福——天津杨柳青门神年画展”,此次活动旨在展现门神画所蕴含的民俗、美学研究价值,更在于通过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寄托广大百姓朴素的思想与愿望。
这说明:①杨柳青木板年画是凝固的艺术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杨柳青木板年画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建筑是凝固的艺术,①说法错误;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说法错误;透过门神画展现我们的民族风俗,寄托广大百姓朴素的思想与愿望,这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门神画是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④说法正确。
该题选D。
【答案】D4.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谈到“相异律”时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在讲“同一律”时,又称“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这看似极不相称的结论,最后都被印证为正确的,这是因为()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②一切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③思维和存在是既同一又不同一的④真理是不存在的,它总是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①②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说明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同时说明一切是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故入选。
③④选项观点错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真理是存在的,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排除。
【答案】A5.清朝有一首钓鱼歌诀:“钓鱼钓鱼,心神专一。
春钓浅滩,夏钓树荫,秋钓坑潭,冬钓朝阳。
春钓深,冬钓清,夏池秋水黑阴阴。
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
深水钓鱼,浅水钓渊,雨季鱼靠边……"这强调了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C.事物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本质的、必然的D.认识对象是具体的,真理是抽象的【解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故排除。
B选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题中强调不同季节钓鱼的条件不同,说明要善于分析事物存在和变化发展的条件,故入选。
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联系是本质的必然的,故排除。
D选项观点错误,认识对象是具体的,真理不是抽象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排除。
【答案】B6.下边漫画的哲学寓意是()A.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客观条件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D.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解析】A选项观点错误,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但并不取决于客观条件,故排除。
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漫画并没有强调事物发展遭受的挫折,不能强调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故排除。
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前途一片光明,却没有找到出路,说明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故入选。
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漫画的主旨在于后半句,而不在于强调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故排除。
【答案】C二、非选择题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公益: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一份免费午餐,让万千贫困学子不再饿着肚子上课。
一场微博打拐,唤醒了公民对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热忱。
一次冰桶挑战,让大家意识到公益原来不全是悲情。
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
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日行一善,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
每个人都有体温,每个人哪怕仅仅用体温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
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
它的要义倒还不是通常所称的好人好事,而是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
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解析】开展微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弘扬优秀的、积极向上的文化,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该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题实质上是考查文化的作用,考生可以从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等知识回答原理,对每一方面要结合材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上组织答案。
【答案】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②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文化影响人、塑造人,对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开展微公益活动,有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每点4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分)材料一:“互联网+”被视为对传统信息化的重新定义,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在内,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正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部门扩散和应用,既与传统产业碰撞出新的火花,又让中高端制造如虎添翼,更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
“互联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了众多就业创业的机会与岗位,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给党和国家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途径,平台与支撑。
材料二:我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创新驱动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来实现集约增长方式,用技术变革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行动中科技发挥的作用。
(10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适应经济新常态为什么要让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12分)(3)创新驱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中学生,要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从认识论角度请你提出方法论建议?(4分)【解析】(1)此题范围较大,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说明,但设问指向具体,“互联网+”行动中科技发挥的作用。
解答时,首先要解读和获取材料中“互联网+”行动的有效信息,然后依据信息回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最后把信息与知识有机结合即可。
材料中信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材料中我国科技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说明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材料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此题设问范围明确,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设问指向具体,经济新常态要让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属于原因类的题。
解答时,从必要性和重要性两个角度思考,首先通过分析材料中经济新常态要让创新驱动成为发展新引擎的信息,回答创新的理论依据(必要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辩证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然后回答创新的作用(重要性);最后做到规范答题即可。
(3)此题范围明确,从认识论角度作答,切入口较小,作为一名中学生,就创新问题提出方法论建议。
解答时,提取教材认识论中的有效信息,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立足实践,关注实践的需要,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坚持真理,在实践的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信息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4分)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我国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3分)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捷。
(3分)(2)①创新的理论依据:一切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