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与相变初中物理重要考点总结

物态变化与相变初中物理重要考点总结

物态变化与相变初中物理重要考点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常见的物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相变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物态转变过程,常见的相变包括融化、凝固、汽化和凝华。

下面将重点总结初中物理中涉及物态变化与相变的重要考点。

1. 物态变化的条件物态变化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和压力。

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减小,从而使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或气态。

压力的变化对相变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增加气体的压力可以使气体从气态转变为液态。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如浓度和环境条件也会对物态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有两个过程,即融化和凝固。

融化是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加热转变为液体的过程,凝固则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冷却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在这两个过程中,物质吸收或释放了相应的热量,融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3. 气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气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也有两个过程,即汽化和凝华。

汽化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转变为气体的过程,凝华则是气体在一定温度下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汽化时液体吸热,凝华时气体放热。

相比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气态与液态之间的相变需要更高的温度和能量。

4. 物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物态变化的过程中,热量的吸收或释放是不可或缺的。

在物质从一种物态向另一种物态转变的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现象都会发生。

物质吸热或放热的大小与物质的性质、质量以及转变过程有关。

例如,物质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成正比,而物质放出的热量与物质的质量无关。

5. 相变与温度的关系相变与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对于某一种物质来说,融化和凝固的温度是相同的,称为熔点。

同样地,汽化和凝华的温度也是相同的,称为沸点。

在恒定的温度下,物质在液态和气态之间保持平衡,称为饱和状态。

超过饱和状态的液体会发生沸腾,而低于饱和状态的气体会发生凝结。

6. 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相变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力对物态变化与相变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2课时: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总复习:第2课时:物态变化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 变大 ,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到
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
气 液化时放出大量的热
,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雾状“小水珠”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汽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
水蒸气什么也看不见。
【看小不试见身---看手得】见2-、----荆看不州见中考题
下图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小_于_1标准大气压。
﹤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像丙分析可知m1_ m2

【分析】(1)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解题通法】(1)温度计的使用 方法,三条要会教材49页
(2)考沸腾实验,气泡沸腾时变大 (2)沸腾实验提醒要记住。应用
,这里指水蒸气碰到皮肤后,多了一 规律解释现象,要把题中现象和
个液化放热过程。水蒸气先液化,多 物理规律联系起来,抓住本质水
了一个放热过程
蒸气先液化放热。

【解题通法】 题型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例题1】2019武汉中考题4分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

【分析】(3)要看懂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横坐标时间,表示吸 收的热量,时间越长,吸收的热量越多,纵坐标表示水温度,联系 题目,在相同时间6min内,同一酒精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初中物理总复习
第2课时:物态变化
【考点梳理】--看教材, 5分钟完成填空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与习题解析一.教学内容:物态变化及物态变化中的吸热与放热二.知识框架与知识串线(一)知识框架(1)六个物态变化过程。

固态=液态液态=气态固态=气态(2)六个物态变化现象。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3)箭头向上的线表示:①物体放出热量;②物体温度降低;③物质密度逐渐增大。

箭头向下的线表示:①物体吸收热量;②物体温度升高;③物质密度逐渐减小。

(强调:汽化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4)六个三:三种状态:①固态,②液态,③气态三个吸热过程:①熔化,②汽化,③升华三个放热过程:①凝固,②液化,③凝华三个互逆过程:①溶解与凝固,②汽化与液化,③升华与凝华三个特殊(温度)点:①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②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③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三个不变温度:①晶体溶解时温度;②晶体凝固时温度;③液体沸腾时温度。

(5)两个条件①晶体熔化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B、继续吸热。

②液体沸腾时的充分必要条件: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一)物质的三态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 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物理】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

【物理】必备物理物态变化全解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1.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冰雪遇暖消融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C. 草叶上形成“白霜”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答案】 B【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

2.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A. 两个鸡蛋重约1N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答案】 A【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3.小闵取过一支示数为39.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量出来的温度为()A.37.0℃B.39.5℃C.42℃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9.5℃,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自己的体温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若自己的体温不高于39.5℃,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9.5℃,人的正常体温是37.0℃,所以测量的结果是39.5℃,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体温计中水银柱不会自己回流,使用时必须甩几下.4.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冬天湖面结冰B. 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C. 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D. 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答案】 B【解析】【解答】冬天湖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发生了凝固现象,A不符合题意;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壶嘴里冒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周围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钨丝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了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冰箱冷冻室里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遇冷或压缩体积.6.关于下列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A. 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台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AC. 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D. 用手水平托起一本物理课本所用的力约为2N【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使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某地气温-3℃念搞: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折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结构:下存有玻璃浸,里丰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厚薄光滑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光滑地铸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分类用途量程分度值所用液体特殊构造使用方法实验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20℃~110℃寒暑表测室温-30℃~50℃体温计测体温35℃~42℃1℃水银煤油(红)1℃酒精(红)0.1℃水银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采用前:观测它的量程,推论与否适宜试样物体的温度;并正视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精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温度计的玻璃浸必须搞小目的就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小,上面的玻璃管搞粗的目的就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小,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就是:读数精确。

二、物态变化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及放热吸热情况:1、熔融和凝结①熔融: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1升华吸热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液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气凝华吸热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融特点:固液并存,放热,温度维持不变熔融特点:放热,先变硬变稀,最后变成液态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初中物理中,物态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掌握物态变化知识对学生理解物质的特性和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固体、液体和气体1. 固体:固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小、排列有序,并且几乎不具有自由流动的性质。

常见的固体有冰、铁、石头等。

2. 液体:液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间的间距较大,可以流动但不会散开。

常见的液体有水、酒精等。

3. 气体: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其特点是分子之间的间距非常大,可以流动并且会扩散。

常见的气体有空气、氧气等。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过程1. 凝固: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在凝固过程中,物质的分子会由无序排列转变为有序排列,并且释放出一定的热量。

2. 溶解:溶解是指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固体分子会和液体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溶液。

3. 沸腾: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沸腾。

在沸腾过程中,液体分子会受热膨胀,并且逐渐变成气体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4. 气化:固体或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称为气化。

气化包括升华和蒸发两种方式,它们都是物质从固体或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物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温度升高会促使物质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冰变成水,水变成蒸汽等。

2. 压力:压力对物态变化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下,增加物质的压力会促使液体变成固体或气体变成液体。

3. 物质本身的性质: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特有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其物态变化的条件和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四、物态变化的应用1. 冰冻食品:利用凝固的特性,将食品冷冻保存,可以延长其保鲜期。

2. 天然气提取:通过气化过程,可以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液态气体,便于储存和运输。

3. 溶液制备:通过溶解过程,可以将一些化学品溶解于水中,制备出各种溶液用于实验或工业生产等。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课件:第三章 物态变化
1. 汽化和液化:液体气体吸气体液体放
2. 汽化的两种方式:
表面 缓慢 液体的温度表面积 空气流速
汽化
内部 表面 剧烈
不变 吸
【点拨】
(1)蒸发能使它周围环境的温度下降,所以它具 有 制冷 作用.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沸点 ;② .
继续吸热 两者缺一不可.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 与 气压 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海波的熔点是 48 ℃;海 波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如图4所示 BC 段表示熔化 过程,海波熔化共用了 3 分钟; 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内能增大;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 40℃时海波处 固 态,50℃时海 波处于 液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 并存”).
3.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 降低温度 和压缩体积. (1)家里的煤气罐中的石油气是通过 压缩体积 的
方式液化的. (2)雾和露的形成是通过 降温 的方式液化的. (3)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 小 ,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凝华(10年1考,2010年考)
固体 气体
气体

固体

【点拨】升华吸热有制冷作用,如用于干冰人 工降雨.
变式拓展2:(2019·衡阳)下列现象产生的过程中 要吸热的是( D )
三、 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的条件
例3 如图10所示,一个烧杯中盛有碎冰,把装有 碎冰的试管插入烧杯中的碎冰中(试管底部不接 触烧杯底),对烧杯缓缓加热,当烧杯中有一半 冰熔化时,试管中的冰将( A ) A. 不会熔化 B. 熔化一半 C. 全部熔化 D. 有可能熔化一小半或更少一些
续吸热,但她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知识预览:一、温度计简述温度计的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0℃和100℃。

(2)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分度值1℃0.1℃1℃构造玻璃泡上部分是均匀细管玻璃泡上部分有段细而弯的‘缩口’玻璃泡上部分是均匀细管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需要甩几下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二、融化和凝固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1.熔化: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2)关于定义的说明:物质初始状态是固态,末状态是液态3)实验装置:A.名称:水浴加热法B.优点:能够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进度便于控制。

C. 装置图:注意事项: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32;火焰分为三层,外边一层淡黄色、第二层桔红色、最里边层浅蓝色;分别为焰心、内焰、外焰;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 一般使用方法:a) 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b) 用石棉网起到均匀受热的作用。

c) 如果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盖、减少水、用热水替代冷水等。

烧温铁石酒酒E. 熔化图像:F.晶体与非晶体晶体:分子间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特性:①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②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即融化时的温度 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 ④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一样 非晶体:分子杂乱无章的排列的固体 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石蜡,沥青等都是非晶体(1)熔化规律:关键词:熔点。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时间温度晶体熔非晶体时间温度(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之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凝华知识点1.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2.影响熔点,凝固点的因素影响熔点(凝固点)的两大因素①压强。

平常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

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铋、锑、冰来说,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小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降低。

②物质中混有杂质。

纯净水和海水的熔点有很大的差异。

熔化知识点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2、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5、熔化吸热的事例: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初中物理)第3章 物态变化(解析版)

(初中物理)第3章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一、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1)温度的物理量符号是 t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的符号是℃。

(2)摄氏温度的规定:摄氏度是这样规定的:在 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 100 ℃。

(3)注意:“摄氏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三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可省略读成度,也不可分开读,例如37 ℃不可读成37度,也不可读成摄氏37度。

(4)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物理量的符号是 K ,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又叫做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 ℃。

二、温度计1.温度计(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标度方法: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在0 ℃和100 ℃之间,平均分成100等分,每等分代表1 ℃。

2.温度计的使用(1)一看一清”: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体温计用来测量人体温度,能离开人体读数。

(1)体温计的量程:35 ℃--42℃,与人体体温变化范围相同,分度值为0.1 ℃。

(2)体温计的构造原理: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弯管,当玻璃泡接触人体时,里面的水银受热膨胀挤过细弯管到达直管中,待稳定后离开人体时,水银遇冷收缩,在细弯管处断开,直管中水银不能回流,所以离开人体后的体温计示数仍代表人体温度。

(3)体温计的使用方法:体温计使用前要用力将水银甩回到玻璃泡内,确保每次测量结果能准确地反映当时的温度而不是原来的温度。

【经典例题考查】1.在本次疫情中,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初中物理 物态变化

初中物理 物态变化

影响因素 共点
续表
考点梳理
2. 液化的方法:降温、压缩体积 【易错点】 水蒸气无色、无味、透明,且用肉眼无法看到,我们看
到空气中的“白气”,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白气”是液体,不是气体。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例 4]近几年南方持续干旱,政府实施了人工降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
液化成小水滴,或加速水 化银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____
续表
考点梳理
1. 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 定义 条件 沸腾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 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 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 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的汽化现象 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 (1)达到沸点 生 (2)继续吸热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 液体表面上方的气压会 ②液体的表面积 影响沸点,气压越高, 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 沸点越高 流动速度 都是由液态变为气态;都要吸热
________后再读数,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
稳定
相平
提示 体温计与温度计使用不同之处:(1)______ 可以 离开人体读数;(2)使用 甩 回玻璃泡。 前应用力将细管中水银柱____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液态 1.固态 凝固(放热)
2.晶体和非晶体
第3章 物态变化
考点知识·梳理
一、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
概念 常用单位 表示物体_________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叫做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 ____ 沸水的温度为100 ℃,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 1等份就是____ 1 ℃ 4摄氏度,-4 ℃读作__________ 4 ℃读作_______ 负4摄氏度 或_________ 零下4摄氏度 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物态变化【—初二物理总结】物理大餐: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接下来的内容是初二物理之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到达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到达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初三物理绝缘体的电学知识大全【—初三物理绝缘体的电学知识大全】绝缘体的种类很多,如塑料、橡胶、玻璃和我们使用的各种天然矿物油。

绝缘体不善于传导电流的物质称为绝缘体(Insulator),绝缘体又称为电介质引。

它们的电阻率极高。

绝缘体的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的界限。

绝缘体在某些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这里要注意:导电的原因:无论固体还是液体,内部如果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者离子,那么他就可以导电。

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产生导电粒子,那么它也可以成为导体。

在通常情况下,气体是良好的绝缘体。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绝缘体也会转化为导体。

绝缘体在某些外界条件,如加热、加高压等影响下,会被“击穿”,而转化为导体。

在未被击穿之前,绝缘体也不是绝对不导电的物体。

如果在绝缘材料两端施加电压,材料中将会出现微弱的电流。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

初中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重难点详解物态变化是初中物理一个难点,也是易混点,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的区分!熔化和凝固熔化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实验表格】【图象】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甲图为海波,乙图为石蜡。

图象需要标明温度。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对曲线(1)的分析: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态变化-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笔记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态变化-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笔记

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飘逸的白气--by仙女老师一、汽化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气)2、条件:吸热3、方式:(1)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a特点:①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进行。

②在液体表面进行。

③缓慢。

④蒸发时液体温度下降,外界温度上升b影响因素: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②液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液体种类⑤空气相对湿度(2)沸腾: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a沸腾现象:沸腾前,气泡由大到小;沸腾时,气泡由小到大b沸腾规律: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c沸腾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d影响因素:①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②海拔越高,沸点越低二、液化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气化液)2、条件:放热3、方法:(1)降低温度(遇冷、放热)例如:雾与露的形成(2)压缩体积(一定温度时)例如:液态石油气,打火机4、现象:①车内外的小水珠: 夏季车外温度高,车内温度低→车外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外 冬季车外温度低,车内温度高→车内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车窗内 记:哪边温度高,小水珠就附着在哪边②“白气”: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注意: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5、应用: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三、升华1、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2、条件:吸热3、现象及应用①现象:雪堆变小;樟脑丸变小;冬天冻住的衣服变干②应用:利用干冰人工降雨;舞台效果;运输中给食物降温补充人工降雨过程: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热→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落地成雨四、凝华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条件:放热3、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五、小结1、固态、液态、气态三者的关系。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实例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实例
初中物理
物态变化实例
吸、放热
类型
现象举例
吸热
熔化
冰化成水;
铁矿石变成铁水;
春天,冰封的河面解冻
汽化
夏天房间内洒水后感觉凉爽;在额头上擦酒精可解暑热;
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
升华
碘变成碘蒸气;
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
樟脑球变小了
放热
凝固
水结冰;
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液化
“白气”;“出汗”;
“模糊”;雾或露
凝华
用久了的灯泡变黑;
霜或雪的形成;
冰花或雾凇的形成;
碘蒸气变成碘粉末
1、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白气”,无论是冬天人呼出的还是夏天冰棍周围的,都是小水滴;
2、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3、冬天人呼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蒸气遇到冷的环境液化;
4、夏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冰棍而液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总结及习题总结: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① 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气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凝华 放热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① 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蒸发沸腾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B.冰的温度是0o C ????C.所有的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D.今年上海的最高气温可达摄氏40度2.下列关于温度计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可知,只有标有100o C和0o C的温度计,其读出的温度才为多少摄氏度 ??B.-18.6o C可以读作零下18.6摄氏度或负18.6摄氏度 ??C.-18.6o C可以读作摄氏零下18.6度或摄氏负18.6度 ??D.-18.6o C 可以读作零下18.6度3.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里装的水银一样多,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却不相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它们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示数相等 ????D.内径粗的升得高,它的示数大A.只是将温度计靠在了杯壁上了 ????B.只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待测液体之中 ????C.温度计靠在杯壁上了,又没有将温度计上的玻璃泡浸没到待测液体之中 ????D.没有任何错误4.海南岛盛夏季节,将一杯自来水放了约1h,估计这杯水的温度最接近于()A.5o C ????B.10o C ????C.20o C ????D.40o C5.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室温下的酒精中取出,温度计的示数将()A.先增大后减小 ????B.先减小后增大 ????C.一直增大 ????D.一直减小6.判断以下哪一过程发生了物态变化?()A.把铜块加热到100o C ????B.把大铁皮剪成小铁皮 ????C.冰雪消融 ????D.气球充气时逐渐膨胀7.对于铁和玻璃分别加热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没有熔点,所以不会熔化 ??B.铁和玻璃都会熔化,但铁有熔点而玻璃没有熔点 ??C.在熔化过程中,铁和玻璃的温度都在升高D.以上说法都不对8.把一杯0o C的水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桶中,则()A.杯中的水要结冰??B.桶中的冰开始熔化 ??C.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D.杯中的水部分结冰,桶中的冰部分熔化9.0o C的冰和0o C的水,它们的冷热程度相比较,则()A.0o C的冰较冷 ????B.0o C的水较冷 ????C.两者冷热程度相同 ????D.无法判定10.在敞开的锅中烧水,水沸腾后用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A.升高 ????B.不变 ????C.降低 ????D.忽高忽低11.用电风扇扇风,人们感到凉爽,原因是()A.空气被电风扇扇凉了??B.风扇加快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加快,吸收人的热量的速度也加快 ??C.风把"凉"传给了人 ??D.风扇使水蒸气液化,使汗水增加从而降温12.人们在青藏高原烧开水,水沸腾时温度却达不到100o C,为了能喝上达到100o C的水,其可行的办法是()A.换用高压锅煮水 ????B.延长烧水时间?? ??C.换用热值较大的燃料 ????D.采用鼓风设备13.关于霜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先液化成露,再由露凝固成霜 ??D.霜的形成,上述三种说法都对14.下列各种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A.凝华、液化、凝固 ????B.升华、液化、熔化 ????C.凝华、汽化、升华 ????D.蒸发、液化、凝华15.下列措施中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B.把湿衣服展开凉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C.夏天人们用电风扇吹风 ??D.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得散开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严冬,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B.初春,江河湖面上的白雾是水蒸气??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 ??D.夏天看到冰棒冒的"白气",这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17.夏天,小明从冰箱中拿出一杯冰冻饮料,过一会杯壁上有许许多多小水珠,这是()A.杯内的水渗透出来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以上说法都不对18.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A.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失B.增大压强,提高了沸腾温度 C.增大了压强,降低了沸腾温度 D.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19."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是我们所熟悉的两个成语,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去燃着的柴禾.从热学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扬汤止沸"是暂时止沸B."釜底抽薪"使锅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停止沸腾 C."扬汤止沸"是暂时降低水的温度,使水温低于沸点而停止沸腾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20.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到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A.水能够灭火B.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C.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21.下列现象是描述一定质量的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况,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跟它的表面积有关的是()A.温度不等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B.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22.已知能装1kg浓橘汁的瓶子装不下1kg的水,一杯浓橘汁加了冰块后刚好满杯不溢出,则冰在熔化过程中()A.冰浮在液面,杯中液面下降B.冰浮在液面,杯中液体溢出C.冰浮在液面,杯中液面不变D.冰沉入杯底,杯中液面下降二.多选题1.冬天,在暖和的室内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说法是()A."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B.冰花结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C.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B.在0o C时,冰、水、水蒸气可以同时共存C.同一种晶体的熔点跟它的凝固点相同D.液态的铁不能汽化3.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为36o C,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原因可能是()A.使用前未将水银面甩回最低位置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据4.某同学认真阅了课本中的熔点表以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熔点表中的所有物质都是晶体B.熔点表中各物质的凝固点等于其熔点C.熔点低于0o C的物质,在常温下呈液态或气态D.铝的熔点为660o C,温度为660o C的铝应为液态三.填空题1.常用温度计玻璃泡里的液体通常是_____、_____或______;不宜用它直接测量固体物块或颗粒的温度,而宜于用测液体、气体的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2.固体可分为_____体和____体两类,固体变为液体的过程叫做_____,其中对于____来说,由固态变为液态或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中虽然吸热或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我们把这一温度称为_______.3.汽化有____和____两种方式中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叫_______,而在___________汽化现象叫做沸腾.4.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同一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要使液体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_______;(2)________.5.我们通常看到的雾,这是由于_______而形成的,这种现象发生的这程中要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6.对于下列每一个问题,分别填写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1)冬天,朝着室内一面的玻璃出现小水珠:______、______;(2)冬天河水结成冰:______,_______;(3)放在室内的湿毛巾变干了:_____、_______;(4)冬天早晨屋面上有霜:______、______.7.我们知道100o C的水蒸气烫伤往往比同温度的开水烫伤更历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8.炎热的夏天,在喷泉附近会觉得凉爽些,这是因为喷泉周围有大量的小水滴,水滴______时,要从空气中______热.9.下面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A.选捧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其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B.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C.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D.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F.整理仪器请在横线上按实验过程的正确步骤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时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11.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甲盆里的冰多些,乙盆里的冰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两盆里的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甲盆水的温度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乙盆水的温度.12.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出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白色气团是_______形成的.13.为了缓解北方某些地区的旱情而实行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于是高空水蒸气便_______成了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点降落到地面.四.综合题1.烧水的水壶刚放到炉子上烧时,会看到壶底部出现一层水珠,水珠滴在燃着的煤饼上,发出哧哧的声音,乍看起来好像水壶漏了,但过了一会儿,水珠消失水壶并没有漏,试解释这种现象.2.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支温度计不准确,把它和一支标准温度计一同插入水中,发现当实际温度为2o C 时,它的示数是 4o C,82o时的示数是80o C,仔细观察它的刻度是均匀的,现问,当这支温度计的示数为26o C时,实际温度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B; 3.C;4.D; 5.B; 6.C; 7.B; 8.C; 9.C;10.B;11.B; 12.A; 13.B; 14.A; 15.A; 16.A; 17.B; 18.B; 19.D;20.C; 21.C;22.B;二.多选题.1.BCD; 2.ABC; 3.BC; 4.ABC;三.填空题.1.水银;酒精;煤油;物块或颗粒不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 2.晶;非晶;熔化;晶体;熔点; 3.蒸发;沸腾;蒸发;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 4.温度;表面附近空气流通情况;达到沸点;吸热; 5.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凝结在尘埃上;放热; 6.液化;放热;凝固;放热;蒸发;吸热;凝华;放热;7.水蒸气和开水降低到同样温度时,水蒸气由于液化要放出更多的热;8.蒸发;吸;降低; 9.DABECF; 10.防止水蒸气在镜面上液化; 11.等于;12.液化;汽化;液化; 13.升华;凝华;熔化;四.综合题. 1.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热量,水是以高温水蒸气形式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冷水壶游人经生成水珠.过一会,水壶温度升高,水蒸气不能液化,而随着在壶底的小水珠蒸发成水蒸气; 2.25.160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