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解析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550e857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7.png)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和探讨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文章首先界定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并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精神慰藉等方面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
随后,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章提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以期为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人口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和发展机会,这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日益严重。
空巢老人,即那些因子女长期外出工作、学习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人,他们面临着许多养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生活照料不足:由于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上往往缺乏必要的照料。
他们可能面临饮食不规律、卫生条件差、疾病无人照顾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增加了他们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
精神慰藉缺失:空巢老人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他们缺乏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
这种精神上的空虚和孤独感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经济支持不足: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但仍有部分空巢老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获得足够的养老保障。
他们可能面临生活费用不足、医疗费用难以承担等问题,这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服务不足:在农村地区,针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服务相对较少。
他们可能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康复、照料等服务,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养老问题时更加困难。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镇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及社会保障问题分析
![镇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及社会保障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a2a64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c.png)
镇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及社会保障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这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日益突出。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外出工作或生活,将父母独自留在农村的现象。
这些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状况不稳定和社会保障问题的困扰。
本文将对镇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及社会保障问题进行分析。
一、经济状况分析1.1 退休金不足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金。
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退休金水平较低。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农村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金仅为城市退休人员的一半左右。
这使得空巢老人的生活负担加重,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1.2 缺乏养老保险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覆盖率相对较低,很多农村空巢老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这意味着他们无法享受到养老保险的各项福利,如医疗保障、养老金等。
缺乏养老保险的空巢老人在面临疾病和意外事故时,往往需要自己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给他们的经济状况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1.3 缺乏经济支持由于子女外出工作,空巢老人往往缺乏经济支持。
他们无法依靠子女的经济收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
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空巢老人很难找到稳定的经济来源。
他们的经济状况往往依赖于自己的退休金和农田收入,但这些收入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二、社会保障问题分析2.1 医疗保障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空巢老人在面临疾病时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由于医疗费用高昂,很多空巢老人无法负担得起医疗费用,导致他们在疾病面前无助和无奈。
2.2 养老服务不足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不完善,空巢老人缺乏养老服务的支持。
他们往往无法享受到社区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无法得到专业的照料和关怀。
这给空巢老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困扰。
2.3 社会关爱不够农村地区的社会关爱体系相对薄弱,空巢老人缺乏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他们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社交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研究分析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7d570776eeaeaad0f33051.png)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研究分析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空巢老人将逐年增多,这一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且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农村可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接着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养老模式做了综合评价,最后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标签: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1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现状1.1 农村老人的居住状况多以独居为主全国老龄委员会200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空巢、类空巢老人以有配偶同住为主占64.9%,丧偶的占28.8%。
老人自愿与子女分开居住约有40%,主要以夫妻户、低龄老人为主,同时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相对较好。
老人被迫与子女分开居住有48.3%,其中老人想与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关系紧张、子女外出发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独守空巢的占30.7%。
老人自愿入养老院占17.6%,但多因经济条件、养老院收住对象限制、当地无养老机构等原因而不能如愿。
1.2 农村老人的经济负担较重农村老人的经济支出主要体现在生活费用、生活物品费用以及医疗费用的支出。
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自己劳动收入和子女提供,并且有一半以上的老人家庭收入水平均在600元以下。
经济来源比较单一,收入只能满足日常生活开支。
对于医疗费用,若是数额较小可以承受,一旦老人有重大疾病,则抵抗风险的能力急剧下降甚至不具备应对突发疾病和重大疾病的能力。
因此,老人的医疗费用应当由社会各方统筹,以提高老人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1.3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困难农村老人的生活照料状况分为日常的生活照料和生病后的生活照料两种情况,调查显示农村老人生活照料主要还是依靠家庭成员。
日常生活照料主要依靠自己、老伴和子女照顾的老人占到90%以上。
农村老人生病后生活照料的提供者绝大部分是家庭成员。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而言,日常和生病后的照料还是主要依靠自己和老伴,其他人的照料不具备条件也不能及时对老人平时的生活加以照料。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9ab11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f.png)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那些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农村老年人。
这一群体面临着诸多养老困境,如经济保障不足、生活照料缺失、精神慰藉匮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经济方面,农村空巢老人往往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
在农村,许多老年人依靠种地为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劳动能力逐渐下降,种地的收入微薄且不稳定。
子女外出打工,虽然能给家里寄一些钱,但往往不足以满足老人的生活需求。
此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养老金水平较低,难以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
一些老人甚至因为经济困难而无法支付医疗费用,导致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加重了生活的负担。
生活照料是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无人帮助解决。
比如,房屋维修、水电故障等问题,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在饮食方面,很多老人为了省事,常常凑合着吃,营养难以保证。
而且,一些老人身体不好,行动不便,自理能力较差,个人卫生和居住环境也难以得到良好的维护。
精神慰藉的缺失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老人们感到孤独和寂寞,缺乏情感上的交流和支持。
他们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相对较少,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单调乏味。
有些老人甚至因为长期的孤独和压抑,出现了心理疾病。
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也给空巢老人的养老带来了不便。
一些村庄没有正规的医疗机构,老人看病需要去较远的乡镇或县城,路途奔波,十分不便。
而且,农村的医疗资源有限,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于一些疑难病症难以有效诊治。
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金标准,减轻老人的经济负担。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a0857b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6e.png)
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背井,来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
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在农村生活中面临着严峻的养老问题。
接下来将重点探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1. 缺乏人陪伴许多留守老人没有儿女陪伴,孤独寂寞。
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缺乏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很难享受到温馨的家庭氛围。
2. 营养不良由于自身条件和社会资源的限制,农村留守老人很难享受到高质量的食品。
许多老人喜欢吃咸、辣等口味,这可能加重身体负担,导致健康问题。
3. 医疗保障不足由于医疗保障方面的不足,许多老人很难及时看病、治疗,这会导致许多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更加严重地影响到身体健康。
4. 物质匮乏农村留守老人往往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只能靠自给自足地过日子。
家中设施簿弱,缺乏基本的居民设施,也导致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有所下降。
5. 精神病史在某些情况下,农村留守老人可能会变得孤独、消沉甚至有精神病史。
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来进行精神方面的治疗和支持。
二、农村留守老人的应对策略1. 建立关爱机制建立以政府机构为中心的关爱机制,对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关爱。
这一关爱机制应包括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2. 推动社区共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一起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积极推动社区共建,为留守老人提供物质、精神支持。
特别是要关注他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为其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
3. 营造文化氛围适时组织文化学习、文艺节目、康养活动等,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精神层面,让其拥有参与社会、学习、娱乐等多个方面的机会。
4. 增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发放保健宣传资料、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和建立健康档案、提高留守老人的健康意识,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的身体健康。
5. 减少老年人的经济压力政府可建立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补贴机制,承担相应的基本养老保险,帮助农村留守老人缓解经济压力,提高其生活品质。
农村养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养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1dc22d5a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2.png)
农村养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村养老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养老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改善农村养老状况提供参考。
二、农村养老的现状(一)老龄化程度加深近年来,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占比持续上升。
据数据显示,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高于城市,达到了23.81%,而城市仅为15.82%。
同时,高龄化水平也在持续升高,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乡村人口的比重为3.2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一趋势对农村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传统上,农村养老主要依赖家庭子女赡养。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迁移的加速,农村家庭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家庭规模缩小,子女数量减少,且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或定居城市,导致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许多农村老年人面临“空巢”或“独居”的困境,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成为突出问题。
(三)养老服务设施不足与城市相比,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普遍匮乏且分布不均。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基本的养老服务设施如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同时,已有的养老服务设施也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难以吸引老年人入住。
(四)养老金待遇偏低虽然国家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普遍偏低。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民缴费能力有限,导致养老金积累不足,难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养老金的增长机制也不完善,无法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等经济压力。
(五)医养结合发展缓慢医养结合是农村养老的重要方向之一,但目前农村医养结合发展缓慢。
一方面,农村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健全,导致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探究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
![探究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0d8e2b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ea.png)
探究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普遍面临着老龄化问题,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逐渐凸显。
空巢老人是指农村中子女已经外出工作,留下父母单独生活的老年人,他们面临着生活孤独、精神空虚以及健康问题等多种困境。
探究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以及对策,对于缓解老年人所面临的生活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呈现出孤独感强、精神空虚的特点。
由于农村人口流失的加剧,子女多数外出务工,空巢老人在家中生活时日久会感到孤独。
他们没有外界交流和社交圈子,长时间的孤独容易导致他们的精神状态下降,甚至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其次,农村“空巢老人”由于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对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渐减弱,往往缺乏紧急救助的保障。
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老年人得到医疗和保健的条件相对较差。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健康问题或事故等,老年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和照顾。
对于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以缓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力度,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养老保障。
包括提供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确保老年人有基本的生活和医疗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应加强社区建设,为空巢老人提供精神慰藉和社交支持。
社区可以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交流和休闲的场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同时,积极推广居家养老服务。
政府可以提供养老服务的补贴,支持有能力的老年人在家中得到养老护理,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条件。
此外,应增加农村养老院的建设和改善。
通过加大对养老院的投入和改善设施条件,为农村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居住环境,满足他们的生活和养老需求。
最后,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关爱和照顾,鼓励子女多多回乡看望父母。
子女能够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并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状况,不仅能够让老年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能够加强老年人的社交和精神支持。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收入与基本养老保障状况研究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收入与基本养老保障状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0d2a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f.png)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收入与基本养老保障状况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的问题日益凸显。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已经独立或者去世,老人独自生活的一种现象。
他们面临着许多困境,其中之一就是日常生活收入与基本养老保障的问题。
本文将对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收入和基本养老保障状况进行研究。
一、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收入来源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金空巢老人中的一部分人可以领取养老金,这是他们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养老金是根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来确定的,一般情况下,缴费年限越长、缴费金额越高,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个人因素,一些空巢老人的养老金并不高,难以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2. 子女赡养费一部分空巢老人可以从子女那里获得赡养费,这也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根据我国《婚姻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子女有义务赡养父母。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空巢老人并不能从子女那里得到足够的赡养费,导致他们的生活困难。
3. 社会救助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空巢老人来说,社会救助是他们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社会救助包括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然而,由于社会救助的标准和范围有限,一些空巢老人并不能得到足够的救助。
二、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保障状况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保障状况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1. 养老保险覆盖率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率仍然较低,尤其是农村地区。
许多空巢老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导致他们在退休后无法享受到相应的养老金待遇。
2. 养老金水平不高即使是参加了养老保险的空巢老人,他们领取的养老金水平也普遍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完善和养老金计算方法的问题所致。
养老金水平低,难以满足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3. 赡养义务难以履行虽然我国法律规定子女有义务赡养父母,但是实际上,一些子女并不能履行这一义务。
一方面,一些子女经济条件有限,无法给予空巢老人足够的赡养费;另一方面,一些子女缺乏对父母的关爱和责任感,导致空巢老人无法得到应有的赡养。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543d3f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e.png)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报告同时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我国农村地区养老体系建设不完善,主要依靠子女在家养老,但是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低,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这就加剧了空巢老人现象。
本文结合老龄化背景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进行分析,讨论造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的主因,给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措施。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最重。
长久以来,人们受到传统思想的禁锢一直秉承着家庭养老的模式,但是自从新时代人们的思想以及家庭结构转变之后,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机构养老。
由于我国机构养老兴起较晚,并且农村地方政府一开始并没有重视这一养老方式,导致了机构养老受限于人力、财力、物力,其数量和质量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
一、我国农村主要养老模式(一)家庭养老我国自从199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来,根据其中规定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提供养老服务,家庭成员有义务且必须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切实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提到的规定也表明了政府的意图,那就是普及家庭养老模式。
作为众多学者、社会学研究专家的理论论证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代表了当代一大波学者的观点。
著名社会学研究专家杨志英认为:家庭模式仍然是当今老年人养老模式地首选,由于家庭成员是老年人的主要责任人,儿女具有这份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
并且家庭养老模式有着其他模式不可代替的优势,血浓于水的纽带关系并不能依靠一朝一夕的护工护理来代替。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ab40b1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0e.png)
浅析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现状论文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日益明显。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我国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论文篇1:《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比例的上升,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愈发加重,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指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四大困境: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保障水平低、医疗保障不完善、情感寄托缺失等,并提出应从倡导家庭养老传统、制定专门养老计划、完善新农合、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组织等四个方面妥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城市化一、问题提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超出预期状况。
200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2.5%。
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占总人口30%以上,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此外,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情况,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
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0%以上,保守估计达到1.2亿,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预计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一个特殊弱势群体。
加之我国长期执行计划生育,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农村留守老人的老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显然,这个问题仅依靠农村地区自行解决是不现实的,应当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全面统筹考虑,争取在现有资源配置下,让农村留守老人安享晚年。
二、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千百年以来的传统思维,家庭式养老一直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不二选择。
但是,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日益显现。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d009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e.png)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探析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或亲人不在身边,长时间独自生活的老年人。
他们面临着孤独、无人照料、心理压力大等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是指通过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来满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求,提供必要的照料和关怀,使老人得到良好的养老服务。
在探析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政府应加大力度,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现如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很多农村空巢老人没有养老金和医保。
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确保每一个农村空巢老人都能享有基本的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
农村社会力量应参与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除了政府的养老服务外,农村社会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其中。
社会机构、志愿者等可以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义务的照料和关怀,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如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使老人有社交、娱乐和学习的机会,缓解他们的孤独和寂寞。
农村社会化养老要注重心理关怀和精神慰籍。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最大困扰就是心理上的孤独和抑郁。
社会化养老应注重老人的心理状态,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增强老人的信心和勇气。
通过组织一些文艺、游戏、健身等活动,使老人能够快乐地度过晚年,增强他们的生活质量。
农村社会化养老还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家庭责任感。
养老不仅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
家庭应加强子女教育,培养孝顺和责任感,让子女懂得关爱父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建立起三代同堂、亲情和睦的家庭氛围,让老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化养老的探析涉及政府、社会力量、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让他们充分享受晚年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云南省大理州下庄镇为例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云南省大理州下庄镇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d9d7bc4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9.png)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及对策分析-以云南省大理州下庄镇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农村空巢老人问题逐渐凸显。
云南省大理州下庄镇的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同样严重,他们的生存状况面临着许多困难,如生活自理能力差、经济状况困难、药物和医疗服务不足等等。
本文将更深入的探讨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1.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基本上处于完全依赖家人或亲戚照顾的状态。
他们需要照顾身体、洗衣服、做饭等,这些任务对于身体虚弱的老人来说是很困难的。
很多老人还需要照顾自己的配偶,而这些配偶同样处于身体虚弱的状态。
2.经济状况困难由于经济收入问题,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无法负担高额的医疗和药物费用,而且很少有一定的养老金或福利待遇。
他们往往依靠儿女的收入来维持生计,如果儿女收入不高或者没有固定工作,老人的生活就更加艰难了。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的流失,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仍不乐观。
3.医疗服务短缺在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不足是老年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药品不能及时找到或者买到,许多医院和诊所设备不齐全,专业医生缺乏,导致许多老人无法及时得到治疗,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二、对策分析1.加强政策和法制建设政府应提出以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适时修订和完善相关老年保障政策。
加强老年人的法制教育,增加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的读物、宣传介质等,使老年人能够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救助。
2.建立社会养老机构建立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和需要的社会养老机构,以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生存问题,并对老年人进行精神、心理方面的护理。
同时也应该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引导他们对老年人持续关注和帮助。
3.提高医疗基础设施应该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医疗机构和私人资本投资兴建医院、设立药店,并提高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政府可以财政支持农村医生、乡村医师等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及相关分析对策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及相关分析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f497f7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7b.png)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及相关分析对策第一篇: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现状及相关分析对策浅谈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摘要】: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养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条件,提出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当前农村养老方式的理性选择。
并进一步对此养老模式的实现条件及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农村人口7.84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比重达7.51%。
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与城市老年职工的重大差异是,他们无工薪,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生活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
因此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是一大难题。
这关系到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在目前经济形态下,我国农村除了少数发达地区之外,绝大部分地区的基本养老模式还是“家庭养老+社会救助供养”。
这种状况基本反映了我国农村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但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一)家庭养老在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中的地位及面临的问题家庭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国无论是在社会制度的变迁,家庭结构的变化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中都始终保持着传统式家庭关系: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代代相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益保障法》明文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人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大量资料调查证明,在我国需要生活上照料的老人95%以上住在家庭,他们主要靠配偶和子女照料。
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严重挑战,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家庭构成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46a2cd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3.png)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家庭逐渐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在社会养老的范畴内显得尤为严峻。
解决这类人的养老问题,对于保障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进行概述,包括“空巢”家庭的定义以及养老保障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1. 简要介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一人口流动趋势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
空巢老人,指的是那些因子女长期外出工作、学习或定居,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人。
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养老问题。
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关爱、推动家庭支持等措施,为农村空巢老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
2. 阐述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从现实意义来看,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
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困难。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a7a73d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e.png)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
一、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的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重。
空巢老人养
老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社会难题。
为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及问题,本调研报告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多个农村地区,
共计访谈了100位农村空巢老人。
三、调研结果
根据对空巢老人的调研,本报告总结了以下几点结果: 1. 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
面临着养老服务不足的问题,缺乏合适的养老机构和服务资源。
2. 许多农村空巢
老人在精神和情感上感到孤独,缺乏陪伴和社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3. 养
老金问题也是农村空巢老人关注的焦点,许多人担心养老金不足以维持其日常生活。
四、建议
针对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完善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2. 建立更多的老年活动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精神和社交支持。
3. 完善农村养老金制度,保障农村空巢老
人的养老金待遇,提高其生活质量。
五、结论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社会难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多方
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调研结果和建议,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并为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状况提供参考和支持。
以上便是本次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的内容,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
续关注这一问题,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3d38b3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4.png)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逐渐凸显。
城乡空巢家庭指的是因为孩子工作、学习等原因而无法陪伴在身边的老人。
这种现象在中国日益普遍,给老人的养老带来了许多困扰和挑战。
本文将从老人孤独、生活照料、经济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孤独。
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常常感到无处可依、无人可倾诉,产生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尤其是失去生活伴侣的老人,更加寂寞。
孤独还会诱发老年痴呆症等疾病。
许多老人由于缺乏亲情和社交支持,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生活照料的问题也显得十分紧迫。
缺少生活照料,老人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日常起居、饮食、身体护理等都成为老人的难题。
老人行动不便且身体机能衰退,需要人陪伴,安排日常生活,但却往往没有人照顾。
而即便子女或亲属在身边,由于忙于工作或其他原因,也无法给予老人足够的精力和时间。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面临的经济保障问题同样需要关注。
由于退休金水平有限,医疗、养老等支出增加,老人的经济压力较大。
在城市化进程中,子女通常需要背负房贷、子女教育等经济负担,很难将足够的资金用于老人的养老。
部分老人缺乏养老保险,导致缺乏经济保障。
针对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社会应加大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和支持。
组织志愿者来陪伴孤独的老人,为他们提供互助活动和社交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
社区可以设置老年俱乐部、活动中心等,提供精神慰藉和娱乐活动。
政府应完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立起老人照料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提供老人上门看护、生活照料等服务,满足老人的基本需求。
完善养老金制度,提高退休金的水平,为老人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
加强对老人养老金的监管,保障老人养老金的合法权益。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老人对养老保险的认知和参保率。
鼓励老人积极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增加其养老金的来源,减轻经济压力。
城乡空巢家庭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去解决。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c01a1f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9.png)
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共3篇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1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加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既要兼顾老龄化的社会问题,又要考虑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和精神寄托,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是指已经或者将近成为孤寡老人或空巢老人的农村老人。
他们大多数是在80-90年代出生的老人,当时我国农村人口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外出务工带来的人口流失,许多老人只能留在农村。
这批老人的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他们无儿无女,孤苦无依,相对于市区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为贫困。
如何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成为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改善医疗健康保障,提高基本医保覆盖率。
受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并没有能够得到良好的医疗卫生保障,导致许多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覆盖面,建设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卫生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有关部门可以考虑给予税收、财政和土地政策支持,降低农村医生缺口,提高大学医学生往农村就业的吸引力,推广“远程医疗”等措施。
建设老年社区。
建设老年社区是为了让老人们有一个互相关爱、共同生活的公共场所。
如建设独立的老年公寓、乡村老年中心等,构建起公益性老年服务体系,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对于精神寄托的需求,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使得老人们感到温馨、舒适。
在社区建设方面也可以考虑增设文化教育、娱乐等多种活动,增加社区内的档次和活力,让年迈的老人们度过快乐、健康、有价值的晚年。
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加强护理服务。
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照顾服务,为他们解决因生理等原因产生的困难,例如洗澡、脱衣服等需要照顾的问题。
同时,应该完善家庭医生的培训机制,促进其业务技能的提升,让他们成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守护者。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及解决办法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及解决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1be91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9.png)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及解决办法林宣佐【摘要】Along with the accelerated process of city, empty nester problem in our country began to appear and became serious. This paper list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rural empty nester in the economic support, life care and spiritual comfort and analyzes pension crisis of rural empty nester. Then,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in tegrateof rural village of our country, family and personal resources endowment, cope with the current rural empty nester pension crisis.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solutions.%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显。
文章列举了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与精神安慰等方面的困境,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危机的成因,并对如何整合我国农村的村庄、家庭和个人的养老资源,应对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提出解决办法。
【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空巢家庭;空巢老人;养老危机【作者】林宣佐【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89空巢家庭简单说就是指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家庭,它的出现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现状解析摘要: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老龄化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
所谓“空巢”,即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简言之,空巢家庭即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或因各种原因(工作、求学、外出打工等)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家庭。
在农村,子女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外出打工,由父母留守家庭,照顾孙子(女)。
在老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的今天,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各种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一)子女外出。
绝大部分空巢老人是因子女追求经济收入而成为空巢老人的。
这些空巢老人绝大多数认为子女家庭经济条件不
好,需要外出务工经商,自己甘愿留守空巢。
他们对子女外出,虽有所不舍但还是持支持态度。
农村空巢老人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甚至有一部分的从事较繁重的劳动生产,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二)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
(三)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
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
当然,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家庭不和、矛盾增多,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对的困难和压力
一是劳动和经济负担较重。
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而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日益严重。
农村空巢老人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经济条件、外部环境方面,其所面临困难远远超过了城市空巢老人。
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人高于种地收人,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
动来维持生计。
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
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
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二是缺乏精神慰藉。
在农村,青壮年很多是夫妻双双外出谋生,加剧了农村家庭的空巢化与老人的养老难问题。
外出的青壮年把小孩接去一同生活后,留守老人不但在生活上受影响,连起码的精神慰藉也没有了。
留守的老人,长期独处,生活意义不明确,和外界接触越来越少,心里话没处叙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更谈不上享受大家庭的天伦之乐,最容易产生孤独感。
加之,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空巢老人,更难有所精神寄。
三是身体状况令人担忧。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衰退,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
尽管很多地方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
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
尤其是那些慢性病患者,面临“保了饭碗保不了药丸,保了药丸保不了饭碗”的两难境地,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
四是隔代教育压力大。
农村的青壮年大多在外务工维持生活,孙子辈的读书、教育任务也就全部落到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身上。
这些孩子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帮助,很容易产生各种道德、心理方面的问题。
照顾孙子辈的生活,已经加重了老人的生活压力,而对小孩教育他们感到心理负担更重。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小孩学习成绩上不去。
现在的农村交通、通讯已有很大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一长,又担心他们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加之,又是隔代教育,孙子辈也不好管,很多孩子性格孤僻,时不时还惹祸上身。
为此,老人们总觉(下转第67页)(上接第36页)得管小孩力不从心,教育不好又怕儿女们埋怨。
三、解决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建议
切实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是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根本上说,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长期协调和配合。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全面推行协议养老、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
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得到推广和发展。
逐步落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建立健全高龄补贴制度。
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五保”老人全额财政供养。
完善乡级养老院设施,提高服务
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网络建设。
加强乡村两级老龄工作网络建设,积极应对老龄化,各级党委政府应刻不容缓地摆上议事日程。
为形成县、乡(镇)、村三级老龄工作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级老年活动室、活动中心,老年人图书报刊阅览室、棋牌室等,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
(三)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家庭养老是我国的传统养老模式,今后在农村仍占主要地位。
各级政府要大力倡导敬老养老之风,弘扬传统美德,表彰敬老养老先进,谴责不尽孝道行为。
让“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应承担的赡养和照料老人的义务落到实处。
在子女格尽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分而不离”也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家庭养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帮助父母做点家务,沟通情感,照料生活。
此外,要在各中、小学中开展孝敬主题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农村空巢老人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他们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实现他们安享晚年的愿望。
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农村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赡养环境,农村空巢老人将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作者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梁硕轩.关于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与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企业导报,2010(16).
[2]李翔.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初探.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8).
[3]贺睿莹.北京市空巢老人生活水平调查报告.经营管理
者.2011(16).
[4]祝坤.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改善贫困空巢老人精神生活.改革与开放,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