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中拼写变异的认知研究——以语言注意系统为视角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变异研究页PPT文档

• 语言风格的变异(随便体——严谨体)由 言语情景造成。
• 语言变异现象(即“语体变换”):说话 人在注意程度比较高的语体形式中,更频 繁地使用享有声望的语音;而在注意程度 比较低的语体形式中,更频繁地使用不那 么有声望的语音。
• Examples?
语言变异的基本含义与研究范式
• 语言变异的含义 •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分类 •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研究方式
语言变异的含义
• 学习者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形式表达目的语 中一种形式表达的意义和功能。
• 指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 (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
•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与母语者的语 言变异存在异同点——前者遵循语言变异 的一些共同规律,但有其自身特点;
•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大致有两类: “系统变异”与“非系统变异”;
• 系统变异: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 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言语情景是其主要 原因。
• 如:(1a) He plays basketball.
•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是造成其中介 语系统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 促进其中介语系统不断发展的动因。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分类
• •
共时变异
学习者自身的变异 学习者之间的变异
上下文语境 系统变异 情景语境
心理语言语境 非系统(自由)变异
历时变异
(Ellis, 1994)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 研究范式
• 三个研究模式:拉波夫学派的研究模式、动态研 究模式、社会心理研的方法来解释产生变异的原因; • 采用这种范式的学者认为,某些因素影响了学习
浅析英语文学文体中词语搭配的变异现象

移 就 、 轭 等修 辞 手 段使 词 语 搭 配 产 生变 异 。 共
1 盾 修 辞 ( x m rn . 矛 O y oo ) 矛 盾 修 辞 指 的 是把 意 义 上 互 相 矛 盾 或 不协 调 的两 个 词 放 在 一起 使 用 , 面 上 看 似 乎 自相矛 盾 , 表 但仔 细 回 味却 感 到 意 味 深长 , 妙趣 横生 , 结 构 主 要 有 五种 形 式 : 其
et c.
( O e eb T oo oe O j t  ̄ n r+ w (r r) be s V m c
S d y s e fr s v n y a s we h d mie r n h d。od ie b i o e e e r d a n d,a c e s l p tn h ms h r e h e to h t ga h n t e hn s ae t c u , e d d s e p, k p oo r p s a d oh r t i g , o b i r n e n ik dp n s u lwief c sa d p c e r e . t e u
oa l vl i。 另 外 还 有 一 种 特 殊 的 结 构 形 式 : on+ d. rbe ian l N u .A j (ed ne c1 , i a i f n gla)这一 系列 的 矛盾 修 辞 深刻 揭 示 了Jl t 听说 ui在 e
R me 杀 死T b l 矛盾 的 内心 世 界 。 o o ya后 t 在 矛 盾 修 辞 中 , 饰 成 分 与 被 修 饰 成 分 之 间 看 似 矛盾 , 修 产 生 变异 ,实 则 相 辅 相 成 ,常 揭 示 人 和 事 物 对立 统 一 的辩 证 关 系 , 而 表 现人 的复 杂 心 理 。 从
【文体分析的认知阐释】实用认知性文体的文章

【文体分析的认知阐释】实用认知性文体的文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西方语言学、文体学、叙事学等领域,均出现了“认知转向”。
“认知文体学”被界定为跨语言学、文学研究和认知科学的文体学派,这一流派将以下两者有机结合:(1)对文学文本精确细致的语言分析;(2)对文本生产和接受所涉及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系统关注。
布拉格学派的Mukarovsky为了说明文学语言的文学性,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前景化”(foregrounding)的概念。
这一概念不仅对布拉格学派的文学文体分析,而且对英美文体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前景化”的语言形式,是在语法上或使用频率上偏离常规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在读者的阅读心理中占据突出位置,往往能让读者产生一种新奇感,使读者特别关注语言媒介本身的作用。
尽管前景化是一种语言审美概念,但被视为认知文体学的一块重要铺路石。
本文将采用三个认知理论工具,对Philip Larkin的诗作《Going》进行认知文体的分析,旨在说明认知对文体分析的可行性及其特点。
二认知分析的图式和概念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是独立于任何语言的形态――句法特征的认知手段和交际原则的分析(卢植2006:15),从人类感知时空的基本手法去探索语言共性,认为语言共性是人类的感知机制和物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认知语言学家看来,整体-部分关系,时间顺序的概念,都是人类感知世界时所共有的认知结果,因而,这两者便是语言的普遍原则或语言的共性。
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人类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认知特点是完形感知、动觉和意象。
人们通过这些基本认知特点能直接感知外部世界,形成经验和认知的基本层面。
基本层面不仅包括基本范畴、原型,还包括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
世界是由事物和关系组成的。
人们通过完形感知、动觉和意象,不仅获得对事物认知的能力,而且获得了认识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
基本范畴是人类认识事物并对其进行范畴化的基本层面。
意象图示是基于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层面上所构成的认知结构,是人类经验和理解中一种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组织,是理解和认知更复杂概念的基本结构。
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路径热点与趋势

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路径热点与趋势【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路径热点与趋势。
在我们将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我们将深入讨论语体变异的概念与定义、影响语体变异的因素以及社会语言学在语体变异研究中的作用。
我们还将探讨热点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趋势。
结论部分将总结对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深入了解语体变异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语体变异、研究路径、热点、趋势、概念、定义、影响因素、作用、研究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启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语体变异是社会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涉及到语言在不同社会语境下的变化和演变。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语言使用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使得语体变异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研究语体变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运用和传播,还可以揭示社会文化变迁与发展的规律。
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书面语和口语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新兴的网络语言、短视频语言等形式也逐渐崭露头角。
这种多元化的语言变异现象给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对语体变异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下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脉络,洞察语言表达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1.2 研究意义语体变异是社会语言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深入了解语言变异现象、语言规范化过程以及社会文化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沟通工具,通过语言的使用和变异能够反映出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差异和社会结构。
对语体变异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规律性和变异特点,还可以揭示社会环境对语言变异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揭示出语言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语体变异的研究可以为语言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和传承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的调查与简析

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的调查与简析一、语言变异现象概述语言变异就是在不同的情境或环境中,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发生改变的现象。
在文学作品中,作者经常改变传统的语言形态,一些有趣的表达方式就出现了。
语言变异是创新性新现象,也是语言结构规律的体现。
本文就语言变异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进行调查,并对这种现象进行简单分析。
二、语言变异现象浅析1. 语言变异是特定的表达方式。
具体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为各种文字格式上的变化,比如以非常见的词语来表达,强调某一部分言意,强调某一个角色的特征,并利用双关语让读者更加生动地感受文章。
2. 语言变异的目的也不一致,即改变语言的形态是为了传达某一意义,或表达某一情意,或抒发某一种情绪,或表现某种视角,或立意某种主旨,等。
3. 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现象能够更加理解作者情感,理解或产生一种表达文学作品中情感变化的意义,并且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这表明语言变异现象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语言变异现象深入探究1. 人们发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分析和综合语言,然后利用另外一种语言把想要表达的内容表达出来。
这也是作者利用语言变异这一手段来传递思想意图的基础。
2. 作者利用语言变异现象可以在掩饰其言意的基础上表现出一定的精准性,把一种强烈的感受以更质朴又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把一种抽象模糊的感受通过语言变异使其更加具体可见。
3. 与传统语言单一性相比,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变化的语言可以增添作品的趣味性,更有利于让作品脱颖而出,从而吸引读者注意。
四、结论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语言变异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言变异不仅能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还能改变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知。
这一现象有助于建立更细致更有趣的语言形态,满足不同文体在表达方面的需求。
e·e·卡明斯诗歌语言变异的文体学分析

e·e·卡明斯诗歌语言变异的文体学分析近年来,基于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以及早期英语文学中的重要贡献,作家EE卡明斯的名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虽然他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其中值得讨论的是他的诗歌语言变体。
这篇文章将探讨EE卡明斯的诗歌语言变异的文体学,突出他独特的文学风格。
首先,有关EE卡明斯的诗歌语言变异文体学的研究,以及诗歌语言变体在他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值得讨论。
EE卡明斯被公认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给英语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
他采用了不同的语言变体,如重读、节奏变化等,来描述他的情感体验,给诗歌一种新的生命力。
例如,他的名篇《绿宝石》里,他利用重读来强调生活中的真实:“他埋头看书的脸/他埋头看书的脸”重读这两句话,强调了他对生活的关注和关怀,为读者创造出一种新的情感体验。
细读EE卡明斯的作品,还可以发现他运用节奏变化的特色,它也成为他诗歌的特色。
凯明斯在《绿宝石》中使用了节奏变化的技巧,用以增强诗歌的感情体验,令人耳目一新:“太阳高照,繁星点点,雨润着青草。
”他利用十字架式的节奏结构来表达自然的灵动,以及诗歌的情感深度,使读者有感觉的欢迎。
此外,EE卡明斯不仅通过诗歌语言变体进行文学创作,而且他的叙事方式也有其独特性。
他将普通人的生活景象与神话般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学形式。
这是一种新颖、创新的叙事方式,他的诗歌语言变体的使用,也是多种文学形式的完美结合,帮助他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体验,并构建一个完整的文学世界。
最后,EE卡明斯的诗歌语言变异文体学可以认为是一种创新的文学语言,它不仅影响着他的诗歌,而且也影响着今天的文学创作,它为诗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世界文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EE卡明斯的诗歌语言变异文体学对当今英语文学有什么样的影响,对当今文学创作有什么样的提示?总的来说,EE卡明斯的诗歌语言变异文体学无疑是他独特的文学风格,他运用重重叠叠的语言变体,以及叙事方式,将普通人生活景象和神话般的想象力完美结合起来,将读者带入一个美好而灵动的文学世界。
“体裁理论”三个主要学派的比较研究

二、研究内容
自2013年以来,中国近十年的“体裁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新闻报道的体裁分类:通过比较不同的新闻报道体裁,可以发现每种体裁 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局限性。因此,新闻媒体需要根据不同的报道目的和受众 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体裁。
2、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不同体裁的新闻报道在传播效果上存在差异。因此, 新闻媒体需要了解不同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和偏好,以便选择最合适的传播方 式。
二、当代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 三个学派的优势和不足
当代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三个学派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规范主义学派能 够为我们提供价值判断和伦理原则,但往往面临道德和伦理困境;实证主义学 派为我们提供了实证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但可能忽略了政治过程的复杂性 和动态性;制度主义学派政治制度的结构和规则,有助于我们理解政策制定的 方式和效果,但可能忽略了其他参与者的作用。
2、实证主义学派
实证主义学派强调对公共选择过程的客观描述和分析。它认为,政治过程是理 性和科学的,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来理解和预测政策效果。实证主义学派注重数 据分析和定量研究,试图通过科学方法来评估政策的影响和效果。然而,实证 主义学派的方法可能忽略了政治过程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导致对政策效果的片 面理解。
1、规范主义学派
规范主义学派强调价值判断在公共选择中的重要性。它认为,政治过程应该追 求社会正义、平等和效率等规范性目标。规范主义学派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和 最大化原则来评估政策效果,试图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但是,规范主义学 派常常面临道德和伦理困境,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可能会导致冲突和难以确定的 优先级。
尽管三个学派在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 先,三个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相对独立,缺乏相互借鉴和融合。其次, 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视角出发,对语言使用的全面理解仍有待加强。最后,体裁 理论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仍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方文山词作的认知文体学分析

方文山词作的认知文体学分析认知文体学是一门处于语言学、文学研究和认知科学接口处的年轻学科。
与传统文体学不同,它将语言分析或语言形式选择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作为关注点,这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以突显观为基础的“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基本的认知原则,它与文体学中的“前景化”理论有相似之处,认知了图形与背景,就能更好地理解前景化的文体功能。
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中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是语言。
词作者要想在十分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出深刻的情感和意义,就必须借助非常规的手段,因此歌词是前景化现象最集中的文学体裁之一。
著名作词家方文山创作的歌词在当今中国流行歌词界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获得了极高的社会认可度。
他用不同常规的方法制造出了新奇、生动而又丰富的语言形式,使其歌词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
二、图形-背景与前景化理论以突显观为基础的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个非常具有生命力和实用价值的理论。
它最初是由丹麦心理学家鲁宾于1915年提出。
所谓“图形”,是指某一认知概念或感知中突出的部分,即注意的焦点部分;相反,所谓“背景”,即为突出图形而衬1/ 6托的部分。
人们在认知上对“图形-背景”的感知与文体学中的“前景化”有着相似之处。
图形和背景是反映突显、感知前景化的主要心理运作机制,是前景化的认知基础。
“前景化”也被称为突出,是文体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最初由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后经过雅克布森、利奇和韩礼德等人的完善,成为成型的文体观。
人们日常的标准语言可看作是文学语言的背景,而文学语言可看作图形,也就是对标准语言的“常规”进行有意的违背。
在文学作品中,那些为了美学价值和主题意义而作的变异或平行就是前景化,旨在“突出”,引人注目,以达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前景化理论对于文学作品的解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选择,也为文学作品的解析提供有力的证据。
小学生英汉字母书写混淆特征的动态系统分析

小学生英汉字母书写混淆特征的动态系统分析摘要:英汉字母书写混淆问题是我国小学语文和英语学科教学中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
基于动态系统论倡导的总体观和动态互动观,结合语言迁移理论,围绕英汉字母书写混淆现象进行研究设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从G小学6个年级中共抽取300名研究对象。
利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研究方法,在同一学年内,对样本进行了两次分学期追踪调查。
采取质化量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两次追踪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小学教育阶段出现的英汉字母书写混淆现象不仅有阶段,而且有方向。
阶段性和方向性是英汉字母语际混淆现象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小学生;英汉字母;书写混淆;特征;动态系统论一、问题的提出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可谓“形似而神散”,虽然二者均衍生于拉丁字母,但是它们功能各异:前者是汉语注音符号,后者是记录英文的文字体系[1]。
同一源头滋长下的英汉字母有着酷似的外形和一致的序列[2],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它们的读写表征也不尽相同。
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小学生都存在着“在英汉书写上区分不清,发音上互相影响”的困境[3]。
所谓“英汉字母书寫混淆现象”,是指小学生在汉语和英语习得过程中,英文字母表和汉语拼音音序表在书写表征时,出现的含混不清的状态,它是一种跨语言的语际迁移现象。
虽然学生的生活、成长经历千差万别,但在他们的学习进程中,似乎普遍存在英汉字母书写混淆的现象。
那么,小学生英汉字母书写混淆现象有何特点?该现象是否会随年级的增长和学习目标的变化而发生变动?本文基于G小学英汉字母书写混淆情况的个案研究,尝试建构小学生英汉字母书写混淆阶段的普适性语言迁移模型。
二、理论根底作为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局部,贝塔朗菲所倡导的“一般系统论”起初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4]〔P8〕。
后来,Laren-Freeman率先将系统论思想运用于语言研究[5],动态系统论〔DynamicytemTheory〕开始进入语言研究者的视野。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语言学探微

《中文的常态与变态》语言学探微在《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中,作者余光中阐述了现代中文受英文的影响,他认为,与英文的接触使中文失去了其原有的措辞简洁、句式灵活、声调铿锵的特点,产生了西化的病端。
文中对名词、连接词、介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的西化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将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就其中的观点进行阐述。
一、语言接触对汉语造成的影响在语言接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接触双方会发生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变化。
在《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与汉语在接触过程中,对汉语造成的影响,本文将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英语对汉语词法的影响 1、词语缀化趋势明显词缀不是英语影响汉语的产物,它本来就存在于汉语中,近百年来,汉语中有固有的子、儿、头、老等基本词缀。
在与英语的接触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词缀、类词缀,词缀的使用频率增多。
文中提到的学术化、伪术语的产生就是缀化的表现,xx性、xx主义中的性和主义是受英语中-able、-ism词缀的影响产生的。
在英语的影响下,词缀的使用范围和频率增加,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词缀,如化等。
词缀的构词能力在汉语中加强,但与英语不同,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构词方式仍受汉语特点的制约。
此外,们用法的变化,除受英语单复数形态变化的影响外,词缀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方面。
2、个别虚词使用频率增加由于英语有丰富的形态变化,注重形合,以形统意,逻辑关系的表达要通过具体的关系词展现,以求表达精确,受这一特点的影响,汉语虚词中的连词和、与、及、以及、介词有关、关于在文中的使用频率大大增加。
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是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特点有关,汉语中同类的名词,或者存在逻辑关系的句子,可以不需要连接词、关系词通过词义就可以传达,而英语必须要要加上连接词、关系词。
连词和、与、及、以及的大量使用是受英语中and的影响,介词有关、关于的大量使用是受英语中as、about的影响。
3、动词弱化英语表达呈静态,汉语表达呈动态。
文体学中的变异(DOC)

文体学中的变异(DOC)变异说:Style is deviation from the norm.实现层(语音层)——语音变异(书写层)——书写变异形式层(词汇层)——词汇变异,方言变异,语域变异,历史时代变异(语法层)——语法变异,语域变异,语义层——语义变异,语用变异,语篇变异1、Phonological deviation诗歌语言中的非重读音节的省略(elision 元音省略,aphesis 首字母省略,apocope 尾音消失)或者添加的现象(expansion).And heavily from woe to woe tell o?er _Shakespeare elisionBut came the waves and washed it away _Spenser expansion Ba?luster, ba s?tard, …July. 词的重音位置转移,属于语音变异Omission 1) Aphesis the omission of an initial part of a word2)Syncope the omission of a medial part of a word3)mispronunciation and sub-standard pronunciation special pronunciation: rhyming词的读音为了押韵发生变化wind读成动词的读音waind2、Graphological deviation一种是指发音的变异在书写上的体现,另一种是指在排版、斜体、粗体、大写、标点及打印等方面的变异。
误拼词We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 eggs. Easier Dusting by a stre-e-tch.Seeker of truthFollow no pathAll path lead whereTruth is here没有标点如逗号和大小写,并且在排列上最后一句与前面有一空行。
文体学变异举例分析

NAME: Duan Siyuan CLASS: English 3 NUMBER: 24Language Deviation1.Phonological deviation:a)杜甫《秋兴八首(二)》《秋兴》八首之二是写诗人身在孤城夔州,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心总是牵挂着长安,从而抒写怀念故国的情怀。
全诗如下: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城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分析:此处“落日斜”的“斜”字本应该念“xié”,但是在此处却应该念“xiá”,因为念“xiá”可以和下一句的“望京华”的“华”字押“a”韵,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律感,念起来朗朗上口。
b)'Cause if love was money, you'd be yelling cha-ching. ------You’re MyZingAnalysis: Here, the word cause should have been the word because, but itdrops the initial part of the word to make the lyric of the song shorter andeasier to sing.2.Graphological deviation:a)《走不出逝去的心境》------尹才干香烟缭绕香烟缭绕古刹依旧罄声依旧冥想中的那条小径依旧蜿蜒在清寂的禅意里钟声落响在光秃秃的石板上轮回在来去匆匆的季节里弯弯曲曲的几条小径足够尼姑们走完一生但永远也走不出她们逝去的心境分析:●诗人尹才干截取寺庙中尼姑的日常生活为创作背景,从中获取进入心灵奥秘的隐秘话语,尼姑在古刹中每天从早到晚敲罄打钟、参禅打坐、念佛诵经,陪伴香烟缭绕到老。
●这首诗的外形显然就是寺庙中烧香的香灰炉,而最上面的弯弯曲曲的‚香烟缭绕‛八个字就是寺庙中烧香炉跑出的烟,如此文本与情境、意境和谐交融,形象生动,正是在这种烟雾沉沉中,往事才重上心头,人的心境也就异常孤独而又敏感。
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变异研究

问题:
为什么汉语学习者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同一言语情景,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形式表 达同一含义或功能?
是什么因素造成L2学习者这种语言变异现 象?
(三)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特点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直 伴随着大量的语言变异现象;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比母语者的语言 变异更加剧烈、更加频繁;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及母语者都会出现 语言变异现象。
Labov(1972):(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认为母语者的言语表达与说话者的社会阶层 及交际目的相关。
Labov observed that most New Yorkers, especially those of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showed a strong tendency to use an /r/ sound after vowels in situations where their lower class counterparts tended to leave it out. (Can you tell how New Yorkers pronounce “New Yorkers”?)
按照中介语理论,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具有系 统性的,但也常出现一些变异现象。
变异现象:
研究问题:
1、如何收集看起来毫无系统性的语言材料 ,用什么方法对变异现象进行描写;
2、 如何从理论上阐释学习者语言的变异性 和系统性。
语言变异的基本含义与研究范式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相关研究 语言变异的描写方法 对语言变异研究的简要评价
第一节 语言变异的基本含义与研究范式
语言变异的含义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分类 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研究范式
文体学表面偏离 语言的变异

? Every use of figure of speech could be seen as deviation.
? Osgood defines style as norm and deviation. A norm is the common practice or acceptable usage in language. It is what is permissible within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use of language. For instance all human normal human beings have two legs each. It is the norm and anything contrary to this is a deviation.
? 偏离常被理解为对标准变体、或者以上层 社会群体所说的语言为基础的常规的违背。 它的研究发轫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但 是对这种文体现 象 作 了 系 统 归 纳 的 是 英 国 的 Geoffrey Leech。
? Leech divides deviation into eight types: lexical deviation, grammatical deviation, phonological deviation, graphological deviation, semantic deviation, dialectal deviation, deviation of register and deviation of historical period.
变异视角下简媜散文语言艺术研究

变异视角下简媜散文语言艺术研究
语言变异是表达者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某种需要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常规,从而实现特有的艺术化效果的语言现象。
在文学作品中,它是文学创作者对言语表达的艺术化处理,也是文学欣赏者对文学语言的审美需求。
简媜散文以其摇曳多姿的文字与细腻深邃的情思成为文坛上一颗闪亮的新星。
本文试图从文学语言变异的视角切入,立足当代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对其散文语言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
首先,从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探析简媜散文语言的变异特点。
其次,分析其语言变异构建的修辞格,探求其散文中修辞格的变异方式。
最后,深入剖析语境参与下,语言变异的艺术化解读,达到文本研究的内在升华。
《关于拼写错误的研究报告》

《关于拼写错误的研究报告》关于拼写错误的研究报告研究背景拼写错误是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不仅在学术领域中存在,也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商务环境中。
准确的拼写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因此对拼写错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并分析拼写错误的类型、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以提供改进拼写准确性的建议。
研究方法我们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证调查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对现有的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并分类了不同类型的拼写错误。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项实证调查,收集了一些常见的拼写错误,并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来确定其原因和影响。
研究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拼写错误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型:音似错误、形近错误、键盘输入错误和不规范拼写。
其原因主要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拼写意识、语言能力不足等。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读者理解困难、信息不准确等问题。
解决方案针对拼写错误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提高拼写意识:通过培养对拼写正确性的关注和认识,可以减少拼写错误的发生。
2. 加强拼写训练:通过练和训练,提高拼写能力和准确性。
3. 使用辅助工具:利用拼写检查软件、在线拼写纠错等工具,及时发现和纠正拼写错误。
4. 交流与反馈:与他人交流并接受反馈,从中研究和纠正拼写错误。
结论拼写错误是常见的写作问题,但通过培养拼写意识、加强训练以及使用辅助工具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准确性。
这些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个人在写作过程中避免拼写错误,提高沟通效果。
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8). Understanding Spelling Errors: A Literature Review. Journal of Linguistics, 25(2), 45-60.[2] Johnson, A. (2020). Spelling Errors in Academic Writing: A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Studies, 35(3), 78-92.[3] Brown, R. (2019).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Spelling Accuracy. Journal of Writing Research, 18(1), 105-120.。
[简,论,词语]简论词语变异与语境
![[简,论,词语]简论词语变异与语境](https://img.taocdn.com/s3/m/28e8f4f74b35eefdc9d3330e.png)
简论词语变异与语境摘要:静态的一个个词语进入言语交际中,在语境的作用下,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呈现各种不同的特点。
词语变异是一种修辞手段,与语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从词语变异的发生到词语变异的接受都离不开语境的参与。
语境是词语变异的必要条件,词语变异的表达效果要靠语境来检验。
词语变异的理解需要对语境进行认知,不光是上下文语境,还要靠认知语境来解释。
关键词:词语变异语境语境认知对于“语境系统”,语言学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语境包括“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
“语言语境”就是“上下文”和“上下语”,相对于英文的“linguistic context”。
而对“非语言语境”的范围问题,学术界则分歧较大。
本文讨论的范围局限于“语言语境”。
一、语境是词语变异的必要条件系统理论有一条基本原则:“部分”的性质并不仅仅是由它自身的构成要素所决定,同时也要由系统的“整体”来决定。
语言系统也不例外,单个的词语在连续的语流中,其意义也要由系统的整体——语境来决定。
一个词语一旦与特定的语境联系起来,其意义便不再是一个从发送者到接受者的稳定不变的实体。
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词语意义由于受到语境的干扰,或偏离原义,或临时增添新义,或发生语义转移,总之会临时产生种种词典中所不能找到的附加意义。
(1)他穿着一身又肥又大、沾满血迹的屠户服,头发雪白纷乱,面孔上全青红皂白,他连自己都不认识啦。
(莫言《十三步》)(2)替这小丫头悄悄卸下包袱吧。
三个月了。
(池莉《不谈爱情》)“青红皂白”在“面孔上”这样的语境制约下才产生了“青一块,白一块”的字面义;“包袱”受后面“三个月了”的提示产生了“怀孕了”的具体含义。
从信息论角度说,人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相互传递信息,因而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也是传递社会信息的工具,是信息的承担者。
言语交际过程是说、听双方将信息用语言符号进行编码、传递和解码的过程。
从信息学角度来考察,语言符号的编码和解码是以话语为单位的,说听双方除掌握语言代码的规则以外,还必须掌握话语在与语境联系中所承载的实际信息,这样交际才能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 学中拼 写变异 的认 知研 究
— —
以语 言 注 意 系统 为视 角
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艳
( 重庆 师 范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重 庆 4 0 1 3 3 1 )
摘 要: T a l my认 为 , 语 言 内部 存在 着一 个 由不 同 因素 构 成 的 注意 系统 , 正是 这 个 系统 对语 言表 达 式 的 不 同部 分分 配 了不 同程 度 的注意 。基 于 小说 和诗歌 中的一 些拼 写变异 的例子 分析 , 可 以发 现 , 拼 写 变异也是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0 8
作者简介 : 范金艳 ( 1 9 7 9 一) , 女, 四川 南 充 人 , 硕 士, 讲师 , 研究方 向: 语 言学 与 应 用 语 言 学 。
第2 2卷
重 庆 电子 工程 职 业 学 院 学报
l 0 9
目的 . 变 异 的意 图在于 制造 一种 “ 凸显 ” ( s a l i e n c e ) 。 被
异[ 1 l T a l m v 对 语 言注意 系统理 论更 完整 的论述 集 中 在 即将 出版的专 著《 语 言 的注意 系统》 中四 。 整体 而 言 . T a l m v对 语 言注 意 系 统 理 论 的构 建 为认 知语 言学开 创 了新 的研 究领 域 但 T a l m y的研 究 目前还 有 一定 的局 限性 语 言 中的感 知 刺激 ( 包 括音 和 拼写 的变异 ) 同样 是构建 语 言 注意 系统 的重 要 因素 . T a l my 对 之却 没有提 及 本 文 拟展开 对拼 写
显 性属 性 语 言 中 的注 意在 本质 上是 呈 梯状 、 渐 进 的, 不是 二分 为有 或无 的绝 对 ( 3 ) 语言 注意 中 的属 性与 其他 认 知 系统 中注 意 的属 性有 共似 性 . 也 有差
自身规 则 的语 言形 式是 规 范 的 . 违 背这 些 规则 的 表
T o o l a n指 出 .以文体学 的思维方 式作分析时 . 会 特别关注不符合语法 或伸展语言( 1 a n g u a g e - s t r e t c h i n g ) 的结构 。 同时 , 文体学 十分关注各 种偏 离常 规 、 引 人
注 目的各 种标 记性 的语 言形式
2 《 紫色 中的拼 写变 异
拼 写 变 异 指 的是 文 学 创 作 者 在 创作 过 程 中故
意违 背词 语 拼写 规则 来 表达 某 种特 殊意 义 . 是语 言 多种 变异 形 式之 一 拼 写变 异 只是 一种 手段 , 不 是
在所 有 文学 作 品 的创作 过 程 中 . 作 家 和诗 人 都 要根 据各 自作 品 的需要 来 选择 最合 适 的语 言形 式 .
变异 作 为语 言 注意 系统 构 建 因素 的研 究 . 以期 对语
言 注 意 系 统 进 行 补 充 和 完 善 1 拼 写 变 异 作 为 语 言 注 意 系统 构 建 因 素 的 阐 释
拼 写则 隐 退 为背景 . 读 者 在 以规 范为参 照点 的情 况
下. 获得 对变 异 内容 的视 觉 凸显 在 此基础 上 , 凸显 的语 言形 式在 语 义上 也得 到 了 凸显 . 拼 写变 异 的语 言表 达就 获得 了增加 的注意 分 配 . 这 是 拼写 变异 作 为语 言注意 系统 构建 因素 的理据所 在 下 面 分别 以小 说 、 诗 歌和 对联 中的拼 写 变异 为 例. 对 拼 写变 异作 为 语言 注 意系 统构 建 因素 做进 一 步 的阐述
构成 注意 系统 的一种 因素 , 这种机 制 能让读 者对 变异 的书写 内容给 予更 多的 注意 分配 。 关键 词 : 注意 系统 ; 拼 写 变异 ; 凸显 中图分 类号 : H3 1 9
0 引 言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5 7 8 7 ( 2 0 1 3 ) 0 4 — 0 1 0 8 — 0 3 表 现为 : ( 1 ) 规 范 的语 言形 式 ; ( 2 ) 变异 的语 言形 式 规 范 和变 异 是 相 对 而非 绝 对 的 , 遵循词汇 、 语 法 等
达方 式就 是变异[ 4 1 需要 指 出的是 . 讨论 的拼写 变 异
与错 别字 是截然 不 同的两 个概念 后者 是无 法符 合
规范 . 前 者是有 意超越 规 范【 5 J
刘煜提出 . 变 异 实 质 上 就是 一 种 “ 突出” . 文体
学 里 的专 门术语 叫做 “ 前景” 指 的是 文学作 品 中由
于 被前 景化 而 吸 引特别 关 注 的各种 语 言 表现形 式 从认 知 语 言学 中的 图形 背 景 角度看 . 如果 说规 范 的 语言表达中 . 语 言拼 写 形 式 是 背景 . 意 义 是 图 形 的 话 . 那么 . “ 前景” 化 的变 异 拼 写就 是 作 家 或 诗 人 突 破常规 . 让 变 异 的语 言 因为 标 记 化 成 为 图形 . 规 范
第 2 2卷 第 4期
2 0 1 3年 7 月
重 庆 电子 工程 职 业 学院 学报
o u ma l o f Cho n g q i n g Co H e  ̄ e o f El e c t r o n i c En mn e e
Vo 1 . 2 2 N O. 4 I u 1 .2 O1 3
T a l my 提 出 .语 言 自身 的机 制 内部存 在 着一 套 独立 的注意 分配 系统 正是这 个注 意系统 使得 言语 参 与者 把 自己 的注 意 以不 同的 比例 分 配 给语 言 的 不同部分 。T a l m y的语言注 意系统包含三个方面 : ( 1 ) 注意策略在 特殊语 言和不 同类 型语 言 中的使用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