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12.1 杠杆》学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 第1节 杠杆》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 第1节 杠杆》优秀教案

《杠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认识杠杆。

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了解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材及学情分析:《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

二是科学性: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五要素及杠杆力臂的画法。

三是探究性,杠杆的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得出。

本课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以下内容:认识杠杆,会画力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

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关于杠杆的感性认识;已经初步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对力有所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力。

教法:实验归纳法、质疑讨论法等。

学法: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法去寻求知识。

重难点分析:1.重点:认识杠杆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会画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的类型。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杠杆、钩码、瓶起子、夹蒜器、电吹风、地板拖、三角板、大表格、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板书:杠杆一、认识杠杆定义:(简笔画:撬棒示意图,附杠杆五要素)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为:F1l1=F2l2三、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1> l2,则F1___F2,(省力但费距离)2.费力杠杆:l1< l2,则F1___F2,(费力却距离)3.等臂杠杆: l1= l2,则F1___F2,(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观察、体验、求证、运用等研究活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杠《杆》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杠《杆》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杠《杆》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杆》主要介绍了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是后续学习杠杆平衡条件、力矩等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为深入学习杠杆平衡条件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知识,对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是,对于杠杆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经验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杠杆,并能够运用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难点: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采用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准备实验器材,如杠杆、钩码等,用于学生分组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讲解和展示杠杆的概念、分类和特点,结合实例和图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观察和分析各种杠杆,运用杠杆的分类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1 杠杆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2.1 杠杆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杠杆【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知道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2.知道什么是动力臂、阻力臂。

3.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4.会画力臂。

5.能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1.观察杠杆,边观察、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杠杆五要素)。

①在力的作用下,能的硬棒叫杠杆。

②杠杆的点,叫支点。

③使杠杆的力叫动力,阻碍杠杆(填转动、移动、运动)的力叫阻力。

④从到动力(填作用点、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从到阻力(填作用点、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2.对照“知识卡片1”,画出图1中F1和F2力臂。

如图2,用道钉撬铁路上枕木的道钉,其中:支点,F1是,F2是,对照“知识卡片1”在图上画出F1和F2的力臂。

探究活动二:研究杠杆平衡条件:认真阅读课本“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完成“学习卡片2”。

并按照卡片上的实验步骤,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将实验记录填写在实验表格内。

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是:。

1.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下列问题。

(1)用一根动力臂长100cm,阻力臂长200mm的杠杆撬石头,若加在杠杆上的动力是400N时,则最多能撬动多重的石头?(2)用杆秤称重物,已知秤砣重4.9N,秤钩到提纽距离是5cm,秤砣到提纽距离是20cm,则被称物体质量是多少?2.达标测评:(1)画出下列图中所示杠杆的力臂。

(2)画出下图中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图3 图4(3)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只能是直的,不能是弯曲的B.杠杆一定有支点C.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D.杠杆长度一定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4)两个力作用在杠杆两端,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个力大小必定相等B.这两个力的力臂必定相等C.这两个力和它们相应的力臂乘积相等D.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5)如图,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每个钩码质量均相等,那么下述情况中杠杆仍能保持平衡的是()A.左右两边钩码各减去一半B.左右两边钩码各增加一倍C.左右两边钩码各向支点方向移动一格D.将左右两边的钩码同时浸没在水中。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 杠杠》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 杠杠》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 杠杠》导学案新人教版12、1 杠杠》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

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及五个相关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力臂。

【知识回顾】1、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是:(1)(2)2、影响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1)(2)(3)【新课教学】阅读:课本76页第一段内容,认识古代人使用杠杆。

一、认识:杠杆及五个相关名词观看:视频“什么是杠杆”。

(完成下列填空)杠杠: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点O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的点O动力:使杠杆的力F1阻力:杠杆转动的力F2动力臂:从到的距离L1阻力臂:从到的距离L2杠杆平衡状态是指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问题: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平衡?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细线、刻度尺实验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并静止。

2、在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设右侧钩码对杠杆的力为动力,左侧钩码对杠杆的力为阻力。

)3、改变动力、阻力的大小,调节相应的力臂,再做几次实验。

记录表格次数动力F1动力臂L1F1L1阻力F2阻力臂L2F2L21234实验结论:杠杆平衡条件是表达式练习:课本第78页的例题三、应用:生活中的杠杆观看:视频(生活中的杠杆)说明:怎样画简易的杠杆,标支点、动力、阻力,画力臂练习:画力臂,并比较力臂的长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杠杆的类型。

杠杆的类型: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特点:省了,费了。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

特点:省了,费了。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的杠杆。

关于力臂注意以下几点:(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 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滑轮组、绳子、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撬棍撬石头,引出杠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并通过示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杠杆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衡条件进行分析。

5. 应用:举例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翘板、剪刀、钳子等。

7.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杠杆的作业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分类和五要素。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下列情况,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1)一个人用撬棍撬石头,撬棍的一端为支点,石头的重力为阻力,人的推力为动力。

(2)一个人用剪刀剪纸,剪刀的一端为支点,纸的张力为阻力,人的剪刀剪切力为动力。

2. 答案:(1)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人的推力×推力臂=石头的重力×阻力臂。

(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人的剪刀剪切力×剪切力臂=纸的张力×阻力臂。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什么是杠杆,以及杠杆的分类,包括一阶杠杆、二阶杠杆和三阶杠杆。

2. 力臂和杠杆平衡条件:讲解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即力矩相等。

3. 杠杆的应用:介绍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钳子等工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理解力臂的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分类、力臂的概念、杠杆平衡的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刀、钳子、天平、滑轮组等。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剪刀、钳子等工具,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为什么能起到省力、省距离的作用。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分类,讲解力臂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的条件。

3. 例题讲解:运用实际例子,讲解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解题过程。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力臂的概念3. 杠杆平衡的条件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力1:10N,力臂1:0.5m力2:8N,力臂2:0.6m答案:力1和力2的力臂乘积分别为5N·m和4.8N·m,所以力1的力臂乘积更大。

问题:一把剪刀的刀片长度为20cm,刀柄长度为10cm,请计算剪刀的力臂。

答案:剪刀的力臂为10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202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够掌握杠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他们将能够应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学生将能够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杠杆概念的深入理解,并提高他们在物理学科方面的综合能力。
课堂
1.课堂评价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估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检查学生作业中的计算是否准确、解答是否清晰等。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如指出学生的错误、提出改进建议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如表扬学生的努力、赞扬学生的创新思维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认真批改和点评作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4.家长沟通
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电话沟通、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学生在课堂上对杠杆原理的掌握情况,并询问学生在家庭中是否有应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等因素,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杠杆原理的应用:力臂、力矩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杠杆原理分析物体平衡问题。
-杠杆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如撬棍、剪刀、钳子等日常工具,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教案杠杆——新授课★整体设计说明★本课由投影画面和杠杆实物引入课题,通过观察动画引入杠杆含义,通过作图引入杠杆的五要素,再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最后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各种杠杆。

这样是为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杠杆是一种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简单机械,涉及力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这一节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轮轴等简单机械的基础。

本节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

★教法建议★为了使学生能较准确地画出力臂,教师有必要讲清力臂的概念,但课堂上不宜花费过多时间训练,否则会影响本节的重点。

实验数据处理对学生难度较大,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好分寸。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关于杠杆的感性认识;已经初步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对力有所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力。

★学法引导★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认真观察,同时深入思考,然后小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这样来学习,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自然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能对杠杆进行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2.过程和方法(1)会画杠杆的力臂,根据力臂判断杠杆的类型。

(2)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了解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亲身感受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约1分钟)多媒体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修航天飞机、我们的祖先在建造宫殿时用硬木棒搬动巨大的木头的生动画面。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及分类。

(3)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数据处理方法。

(2)培养他们的分工协作能力和初步的数据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通过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使学生理解杠杆平衡条件,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重点:掌握杠杆平衡条件,教会学生用杠杆平衡条件来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一根硬棒就是杠杆()(2)杠杆可以是直的、弯的或者其他形状的()(3)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4)动力、阻力只能分别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2、关于力臂,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支点到动力作用点之间的距离叫做动力臂B、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D、力臂的大小不可能为零3、如图12-1-1下列测量工具没有利用杠杆的是()4、图12-1-2是用“瓶起子”起瓶盖的示意图。

请画出动力F1对支点0的力臂,并画出阻力的示意图、5、如图12-1-3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力臂l2;图12-1-3图12-1-2【探究交流】任务一: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

为什么?(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次序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2、051、01022、0102、01033、0102、015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1 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1 杠杆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1 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 学习杠杆的原理,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杠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剪刀、钳子等。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杠杆物品,如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

3. 演示:利用杠杆模型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如剪刀、钳子的使用等。

5. 讲解:讲解杠杆的原理,并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6. 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省力的杠杆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定义:分类:特点:平衡条件:原理: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1)使用剪刀剪东西时,如何才能更容易地剪断?(2)使用钳子时,如何才能更容易地夹住物体?答案:1. 杠杆的定义:2. 杠杆的分类:3. 杠杆的特点: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常见的杠杆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演示和练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杠杆的原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展杠杆的应用领域,如工程、科技等,让学生了解到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教学难点是“杠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 第1节 杠杆》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2章 第1节 杠杆》优秀教案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杠杆》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

1知识内容杠杆是一种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简单机械,涉及力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杠杆》一节从内容设计上看,既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总结和巩固,又是力学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扩展。

本节课主要研究杠杆的基本概念及杠杆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以此为基础,研究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最后理论结合实践,讲述杠杆的应用。

2知识地位《杠杆》一节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教材编排上来看,本节课的学习安排在力和运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内容之后,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力学概念的基础上对力及二力平衡的应用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通过对杠杆的学习,能够为后面学习滑轮等其它机械运动及功和能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杠杆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简单机械之一,是力的一种基本应用,教材后面讲述的其他机械均可以由杠杆引出,从内容安排上既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条理性,讲解起来容易被中学生接受。

(二)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九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杂志、电视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触过杠杆,对于杠杆现象有比较充分的生活感性认识,但可能描述不够科学严谨,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生活画面,加深体验,强调观察,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

2能力方面学生对物理现象有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能加以正确引导,能够相对正确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3 情感方面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使他们对操作实验和趣味故事情有独钟,课堂上结合生活中的趣事或是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故事或魔术,极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知欲,使他们更快地进入课堂。

(三)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八年级下册物理12.1《杠杆》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12.1《杠杆》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杠杆(新授)学习自我评价:(很好)(较好)(一般)(差)课时:日期:使用人: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并能准确说出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能从生活中识别杠杆,并能说出杠杆的五要素3.能熟练画出杠杆的力臂学习过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自主学习)1.知识储备: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新知识学习一.认识杠杆及五要素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杠杆》部分内容,完成并理解以下概念: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

用符号表示。

(2)动力:。

用符号表示。

(3)阻力:。

用符号表示。

(4)动力臂:。

用符号表示。

(5)阻力臂:。

用符号表示。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虚直线即为力的作用线3、杠杆平衡:当杠杆在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巩固练习:1.指出下面杠杆的五要素2.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杠杆(试找一下五要素):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有哪些杠杆?二.力臂的画法:学习指导(二)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学会自己画杠杆的力臂总结:1.确定支点 2.依据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3.做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针对练习:画出力臂(用尺子)当堂达标题(独立完成,检查自己所学)1.动力:。

阻力臂:。

2.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 杠杆一定要有支点C 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画出钓鱼竿的力臂。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章第1节杠杆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和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设计出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为切入点,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杠杆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杠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杠杆模板、小物品(如螺丝、弹簧等)、测量工具。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钳子等。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杠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杠杆实验,使用杠杆模板和小物品,亲身体验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4. 解决问题: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运用杠杆的知识进行解决。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杠杆的基本知识,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同时,我还会引导孩子们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尝试自己设计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掌握杠杆的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知道杠杆的平衡。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学生阅读教材引言部分,使学生了解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认识到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实际的意义,自然引入杠杆一节的教学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要点:(1)硬棒(2)绕着固定点转动三、几个名词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PS: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学生练习:作图P68动手动脑学物理第3小题。

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什么叫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小实验:请一个大同学和一个小同学做推门比赛。

(大同学推靠近门轴方向,小同学推远离门轴方向)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平衡时应与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因素有关。

为下面探究中的猜想做铺垫。

3、探究过程(1) 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 猜想与假设:从刚才的实验出发,引导学生猜想。

(3) 设计实验,制订计划(4)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如课本第65页。

(5) 分析与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F 1l 1= F 2l 2 或F1F2 =l2l1即:力与力臂成反比(6) 评估:a 、 为什么在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 、 如果不用钩码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应注意什么问题?4、 学生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五)小结(六)作业练习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
【学习目标】
1、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

3、能准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4、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5、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学习重点】
杠杆力臂的作图,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难点】
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并用笔勾画出重点;
2、完成预习自测;
【知识准备】
1.力的三要素是指、、。

2.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或。

3.重力的计算公式是:,重力的方向。

【教材助读】
【预习自测】
1、一个硬棒,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2、杠杆的几个名词:支点:_________________.动力:_________________. 阻力:_________________.动力臂:_________________. 阻力臂:_________________.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4、等臂杠杆是动力臂与阻力臂;省力杠杆是动力臂比阻力臂,省力却要费;费力杠杆是动力臂比阻力臂,却省了距离。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利用木棍搬动巨大石块是什么原理呢?
【质疑探究】
探究问题一:什么是杠杆?
1.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机械,有的机械简单,有的机械复杂,不管机械是多么复杂,都可以从中找到
构成它们的基本元素: 、 、 。

2.定义:一根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饶着 转动,这样的 就是杠杆。

3.农民用的扁担,放在地面上,它是杠杆吗?一硬棒是杠杆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杠杆一定是直的吗?举例说明。

4.请同学们讨论,生活中哪些物品在使用时利用了杠杆,哪部分利用了杠杆?你能否举出一些杠杆例子?
探究问题二:杠杆的五要素和作图
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 ;用符号 表示; (2)动力: 杠杆转动的力;用符号 表示;
(3)阻力: ;用符号 表示;
(4)动力臂:从 到 的距离;用符号 表示; (5)阻力臂:从 到 的距离;用符号 表示。

(提示:不论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的力。

) 1.利用硬木棒撬动巨大的石块,,如图12-1-1,请同学找出支点O 、
动力F 1.、阻力F 2、,并画出动力臂L 1阻力臂L 2。

2.在图12-1-2中,要把石块撬起来,你有几种方法,在图中画出不同方法的动力方向和支点位置,并画出动力臂。

3.画出图12-1-3中的
动力臂和阻力臂。


12-1-2

12-1-3
4.你能总结一下做力臂的步骤吗
① 。

② 。

③ 。

④ 。

探究问题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实验器材 。

②设计实验 ③进行实验
A .把杠杆用细线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

思考: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 。

若杠杆的右端高则平衡螺母应该向 调。

B .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

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

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力当做动力F 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力当做阻力F 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把数据填入表中。

C .改变钩码重个数和位置,再做两次实验,把数据填入表中。

/N ④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思考:实验过程中我们反复多次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探究,得出结论。

这样做的目的是 。

探究问题四:生活中的杠杆
【归纳总结】
1.杠杆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杠杆的五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杠杆的平衡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杠杆的分类:(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网络图】
【当堂检测】
1、如图所示,杠杆AB可绕B点转动,在A端挂一重物G,并用细绳系住A点,当AB保持水平,细绳和AB成30O角,画出力F和重力G的力臂。

【拓展】若设AB长为L,则细绳的力F的力臂为,F= 。

(杠杆自重不计)
2、如图所示的杠杆平衡,下列移动后杠杆仍能平衡的是()。

A、左右两边的钩码向中间移动2格;
B、左右两边的钩码向两边移动2格;
C、左右两边的钩码向中间移动1格;
D、左边的钩码向中间移动1格,右边的钩码向中间移动2格。

3、下列应用省力杠杆的是()。

A、手握钢笔写字
B、用筷子夹菜
C、用大扫帚扫地
4、对已经平衡的杠杆,再加一个作用力,则()。

A、杠杆不可能再平衡;
B、杠杆仍可以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臂上;
C、杠杆仍可以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动力臂上;
D、杠杆仍可以平衡,只要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5、如图所示,下列各种器具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6、如图所示,物体悬挂在A点,在B点需要作用100N的力,杠杆才能水平平衡;物体悬挂在B点,在A点需要作用400N的力,杠杆才能水平平衡,求物体的重量是多少?(杠杆自重不计)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