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中的图片运用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实现深度学习 以欣赏《清明上河图》为例

参考内容二
《清明上河图》:美术鉴赏的独 特价值与意义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它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和生动活泼的 场景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这幅画作无论在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还是文化价值上,都具有非凡的意义。通过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深入鉴赏,我 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关于美术鉴赏的知识和技巧,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 化素养。
2、自主学习:学生首先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察画面细节,研究画作的历 史背景,查阅相关研究资料等,形成自己的初步理解和见解。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互相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互相学习和帮助,形成小组意见。
4、教师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完善 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美术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它通过对于艺术品的感知、理解和评价,发掘其 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鉴赏美术作品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还可以帮助 我们了解历史文化,拓宽视野。在美术鉴赏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评判作品的价值:
首先,从视觉艺术角度来看,《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宏伟壮观的 北宋都城。画中的建筑、山水、人物等细节处理得非常精妙,充分展示了古代中 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此外,画作中的色彩、构图和线条等元素也极具特色,为 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视觉体验。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美术鉴赏类校本课程要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 鉴赏《清明上河图》,学生可以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同 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判断,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和感受。此外,还可以通过临摹、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
针对《清明上河图》的教学,教师可以制定以下教学思路:
5、深度拓展: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和点评,进行深度拓展,例如深入研究 画作中的艺术特色、探讨画作的社会价值、研究画作的历史背景等。
A第一课 美术鉴赏意义(3)

“鉴赏”中“鉴”和“赏”各有怎样的意思?“鉴” 和“赏”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因此,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 而鉴赏者的个人的创造性参与则是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 值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二者相辅相成。这也就要求鉴赏 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别和 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性的鉴赏活动。
亨利· 马蒂斯 简介
亨利·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生于 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父亲是个商人, 母亲曾做 过陶瓷厂的画工。少年时代的他在维尔曼杜瓦度 过,中学毕业后他遵照父亲旨意赴巴黎攻读法律, 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附近的圣-康丹,在一家 律师事务所当上了办事员。21岁那年,他患盲肠 炎住进医院,为打发无聊时间,母亲送给他一盒 颜料、一套画笔和一本绘画自学手册作为礼物。 在画画当中,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觉到“自由、 安宁和闲静”。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 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 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董希文 《千年土地翻了身》 1963年 77 x 143公分 董希文(一九一四七三年)早年在苏州 美术专科学校及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习画。 他善於运用大笔触和大色块的表现手法, 藉此表现出人物的豪迈精神。 欣赏图片
“红蓝椅”之父 格里特.里特维尔德 生于 1888年,卒于1964年出生于荷兰。 他年轻时,专门制作柜子,之后改行为建筑设计师。 在这工业革命刚起步的年代里,格里特.里特维尔德想要用机器 大量制造便宜实用,且可耐用500年的家具;因为他认为一般的木匠 浪費了一辈子,却只制造了几百张、几千张的桌椅。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你会发现,他非常偏爱单纯的线条、顏色, 以便大量制造;而这种简洁的设计概念却出乎了格里特.里特维尔德 的料想之外,深深的影响到日后的建筑界。 他在1918年参加De stijl运动时,年約30几岁,是个年轻的理想性 主义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组合意识观念完整表达出立体式的书风, 年轻时期的格里特.里特维尔德设计了一些它最重要的家具,如同新 塑性的诠释,在新的建筑构思中,于內部构成和裝饰的部分,做出決 定性的转折点。 格里特.里特维尔德创作的每件家具都富有创意性,如不是爆炸 性的宣言,也一定是強烈的变革,倾向反应出工业机械化印象,格里 特.里特维尔德似乎是个撼动挑拔者,拭图面对未來,且对自由障碍 反应出厌倦及对Deco艺术优雅的软性所限制,他的专业发展既不寻 常且受到妨碍。 这张“红蓝椅”是他在1918年的作品。 这张椅子的灵感是來自于手推车。 这张椅子最大的特色是: 沒有用到钉子固定,而是采用卡榫的 做法。 为了方便裁切,只用到厚、薄两块木材; 薄的那块切成两部分: 一为座椅,一为靠背。而厚的那块木板,切成长短不一的长度,组成 椅子的架构及扶手的部分。 图片欣赏
人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全册ppt课件

全册优质课件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
《 父 亲 》 罗 中 立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扬州漆画
相信大家在看了以上几幅图片后,一定体会到了 一种美感。你也一定佩服艺术家的灵感。这里我 们就用到了美术鉴赏。那么,什么又是美术鉴赏 呢,我们又如何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呢?下面就 让我们进入第一课——美门-------认知、回忆和想象
象征--------历史--------审美符号
蕴涵-------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而当我们置身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禁在内心升起一种 崇高、庄严和神圣的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天安门广场的布局、 空间和周围的建筑,更来自我们对天安门的认知、回忆和想象。 表面上看,天安门只是一座古建筑,但从审美角度说,它已成为 象征中国历史的一个审美符号。它经历了古代中国的文明和近代 中国的屈辱和奋起,更见证了中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 就。可以说,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越深入,从中获得的审美想 象就越丰富。这个过程其实已经蕴涵了美术鉴赏的基本特征。
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品,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特征,我们先
来体会一下作品间的不同。观察下面的两幅画,用自己的语言 讲讲有什么不同。
首先,两幅作品内容主题相同,但绘画手法不同, 一幅是中国画,一幅是油画。
第二,作者所画的历史背景不同,要了解时代背 景就涉及到历史知识和中西方文化。
第三,如果要更好的欣赏还要了解艺术家本人的 创作思想及他们和我们进行怎样交流。我们要问 自己,画家要告诉我们什么?什么是让我最感动 的内容?我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按形式语言:具象绘画、意象绘画、抽象绘画。
2.雕塑按题材和功能:人体雕塑、肖像雕塑、动物雕塑、架上雕塑、
(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中国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中国美术发生的种类、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
2、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进程,掌握美术史的发展趋势。
3、了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画家及作品、美术现象与重要流派,培养、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
4、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知识,总结美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使学生具有设计创作研究能力。
5、能运用所学的中国美术史基本理论与知识,胜任社会美术与设计领域工作。
6、了解中国优秀的艺术文化思想;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美术鉴赏》
2.主要参考书
《中国美术通史》(全8卷)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鉴赏——第四课天上人间——壁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4320

钟离权度吕洞宾
·试一试:浏览教材P29-31页,归纳宗教
壁画的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题材: 表现形式(手法):
分布地区:
功能用途:
宗教壁画
内容题材:佛传及“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
游戏人间”的神话故事;
表现形式(手法):多绘画,主次分明、疏密
有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人物等级化、色彩由 单一走向丰富,刻画细腻、场面宏大;
分布地区:主要在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区;
功能用途:成教化、助人轮的社会教育作用。
·探究、交流(分组讨论)
1、古人为何要装饰墓室? 2、欣赏宗教壁画代表作,阅读教材有关 内容,理解西方宗教题材在中国古代壁画 创作中是如何被理解和表现的?
1、古人为何要装饰墓室?
①西汉晚期到东汉时期兴起的厚葬风气; ②记述主人生平; ③宗教观念; ④ P26页:朝廷儒家忠孝治国之道。
第 112 窟 反 弹 琵 琶 画 像 中 唐
你认为画面色彩安排怎样?人物表情怎样?
三清殿
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 ,(三清:元始天尊、 太上道君、太上老君;朝元:指360个值日神去朝拜道教的最高主宰元 始天尊)
朝元图 元
三清殿 朝元图 元
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 ,(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 君、太上老君;朝元:指360个值日神去朝拜道教的最高主宰元始天尊) 作品以八位主神为中心的天界诸神分做东西两列向北集中一起朝拜三清像的场 面。三清像是道观供奉的最高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壁画中八位主 神形象最大。用体量大小、衣纹、神态的变化刻画了不同身份的人物;线条圆浑 有力豪放洒脱:色彩灿烂青绿为主、穿插小块白、朱、黄、金色等亮色,画面瑰 丽和谐、层次感强:借鉴佛教绘画把重要的形象加了圆光。 朝元图布局宏伟、气象庄严、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高度统一和谐。
美术鉴赏图片解析

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全长205厘米,为T字形,画面完整,形象清晰。
自上而下分段描绘了天上、人间和地下的景象。
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有6条龙、3只虎、3只鹿、1只凤和1个仙人)。
上段顶端正中有一人首蛇身像,鹤立其左右,可能是大神烛龙;画的左上部有内立金乌的太阳,它的下方是翼龙、扶桑和8个较小的红圆点,与古代十日神话接近;相对的右上部描绘了一女子飞翔仰身擎托一弯新月,月牙拱围着蟾蜍与玉兔,其下有翼龙与云气,体现三界神(物)对墓主人的眷顾,应是墓主人魂归幽冥平稳通往阴间的场景;人首蛇身像下方有骑兽怪物与悬铎,铎下并立对称的门状物,两豹攀腾其上,两人拱手对坐,描绘的天门之景。
中段的华盖与翼鸟之下,是一位拄杖缓行的老妇人侧面像,其前有两人跪迎,后有3个侍女随从,根据服饰、发饰特点,并对照出土的女尸,可能是墓主人形象。
下段有两条穿璧相环的长龙,玉璧上下有对称的豹与人首鸟身像,玉璧系着张扬的帷幔和大块玉璜;玉璜之下是摆着鼎、壶和成叠耳杯的场面,两侧共有7人伫立,是为祭祀墓主而设的供筵;这个场面由站在互绕的两条巨鲸上的裸身力士擎托着,长蛇、大龟、鸱、羊状怪兽分布周围(见彩图[马王堆1号汉墓帛画(西汉) 湖南长沙出土])。
九层楼洞窟编号第96号,初唐(618-705)。
此窟开凿于初唐,窟内的大佛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
根据敦煌遗书《莫高窟记》记载,这尊大佛为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和居士阴祖所建。
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
大佛的制作方法为石胎泥塑,即在崖壁的石沙岩体上凿出佛像的大体形状,再用草泥垒塑、用麻泥细塑,最后着色而成。
这尊大佛因多次重修,已非唐塑原貌,但仍不失雄伟壮观的气势。
窟前的建筑为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874~879)年间建成五层,宋初(966年)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已成为莫高窟的标志之一[8]壁画艺术洞窟的四壁尽是与佛教有关的壁画和彩塑,肃穆的佛影、飘舞的飞天……神秘庄严的气氛,令人屏声敛息。
高一美术鉴赏ppt课件

培养审美的眼睛
两个途径: 一、欣赏大自然。(自然景观) 二、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人文景 观)
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 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六大门类。
绘画
石膏像
风俗画
油画
谢谢观看
第一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首先来欣赏两 幅作品图片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653年-716年),字建睍。陇西狄道 (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唐太祖李 虎玄孙 工书,善丹青,书画称一时之绝。他擅画山水、 楼阁、花木及走兽等,世称“李将军山水”。
列奥纳多·达·芬奇《蒙娜丽莎》
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 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 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什么是美术鉴赏?
理解两个概念美术欣赏和美术鉴赏“欣赏”与“鉴 赏”: 鉴赏: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进入对作品 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 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都是人对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 所产生的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 区别:活动过程完成的不同. 想象——情感体验——理解 美术
美术鉴赏《什么是美术作品》说课稿

《什么是美术作品》说课稿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什么是美术作品》,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什么是美术作品》是湘美版高中教材《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美术鉴赏课知识量大,涉及面广,要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而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格调的认定。
所以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2、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刚由初中升入高中,有一定美术基础,但缺少美术的理论知识,而且对美术方面的思考与鉴赏都表现出普遍的缺乏。
3、教学目标所以,根据以上情况的分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美的观念及其形式法则的产生。
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鉴别和表述的能力。
情感目标: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4、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着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美的观念及其形式法则的产生。
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我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解析典型,学会分析,从而突破重点内容。
3、尝试教学法:采用“先练后讲”的形式解决教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课堂上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析归纳、合作学习等学法来掌握本课内容,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过程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出示两张图片:1、具有美感的装饰壁画。
2、公共场所的胡乱涂鸦。
比较它们之间的反差,引发学生对“美”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1、初步认识“美”首先,我将通过提问“什么是美”让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得出结论: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高中美术】第8课 天工开物—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何别具特色?
织物
陶瓷
玉石
漆木
金 属 竹牙角
探究发现: 原始社会与今天我们使用的碗,口径与足径高的比例 是多少?为什么会这么设计?
彩陶碗 口径15.5CM 原始社会
汝窑青瓷碗 口径16.8厘米 宋代
珐琅彩稚鸡牡丹纹碗 口径14.5厘米 清代
口径、足径与高之比约为2:1:1 ,这种尺寸比例令人视觉舒适、端持方便、放置安稳。
官窑青秞瓷贯耳瓶
(瓷器 ) 宋代 高22.8厘米 , 口,8.3厘米
粉彩九桃天球瓶 (瓷器 ) 清代
紫檀南官帽椅
(家具) 明代 通高108.5厘米
造型
尺度合宜;契合现代人体力学、科学舒适。 线条洗练优雅:以直为主,辅以曲线、曲 直相间、刚柔相济。
装 饰 浮雕花卉、简洁优美
材 料 优质硬木 技 术 不用钉子,榫卯(sǔn mǎo)结构
玉 质 玉质白腻、色泽温润柔和,犹若凝脂
桐荫仕女图玉雕
巧色
以玉材本身的皮色为桐树枝叶,山石 敷色,妙趣天成。
随 形 用碗材剩下的余料、随形巧作。
桐荫仕女图玉雕 反面
《翠玉白菜》独其匠心,你能分析一下它的工艺特点?
翠玉白菜 玉器 清代 高18.7厘米
良济文化的玉琮和曾侯乙墓的青铜尊盘,它们分别呈现了怎样的风格? 体现了哪些制造工艺?
不同的生活方式也会催生出不同的造型
《长信宫灯》 在造型上有哪 些特点?具备 那些功能?
长信宫灯(青铜) 西汉 高48厘米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 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wǎn]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 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 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 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现藏于河北博物院。
如何进行美术鉴赏PPT课件

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绘画 19世纪的现代主义(野兽主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2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你对高中开美术课的态度?
这些图片中那些是属于美术 范围之内的?
油画
中国画:
写意画 工笔画
工艺美术
雕塑艺术
北京故宫
教堂----宗教建筑
民居建筑艺术
客家土楼
谈谈自己对“美术”的看法
我认为“美术是一种语言”。
禁止吸烟
禁止烟火
禁止拍照
禁止放易燃物
美术的范围包括:
} 绘画 欣赏性美术
雕塑{}
} 工艺美术 实用性} 美术
建筑艺术{}
影响欣赏活动的因素
感觉 美术范围之内的知识。
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常识、各种美术门类的语言特
知{识 点知识、古今重要美术理论著作的代表性论点等。 美术范围之外的知识。 历史、文化、文学、民俗、军事、宗教 、传记…
情感与想象
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观念
评述
有人觉得她
是高兴,有人 觉得她是忧伤, 有人觉得她是 满足……。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呈现图片的几种不同方式与效果

程 中 让 学 生 能 图 文 对 照 . 深 理 解 。 以 多 媒 体 作 为 主 要 加 在
和 普 及 的 教 学 辅 助 手 段 的 今 天 . 虽 然 教 师 编 辑 出 示 图 片 方 便 、 捷 , 采用 什 么方 法 、 择 什么 时 机 出示 图片 . 快 但 选 能
技 术语 言 训 练 以具 备公 共 沟 通 能力 。这是 素 描 教 学应 起
的 作 用 ,也 能 充 分 体 现 出 素 描 教 学 在 造 型 基 础 教 学 中 的
重 要 意义 。
表 达 的方 式 更 是 风 格 各 异 , 象 的 、 象 的 、 实 的 、 现 具 抽 写 表
兰
置
谈 高 《 术 鉴 赏 》教 学 中 中 美 同 呈 现 图 片 的 种 不 方 式 与 效 果 几
傅 洪 滔
( 安 县 实验 中学 , 苏 海 安 海 江
摘 要 :在 高 中 《美 术 鉴 赏 》 块 教 材 中 , 片 是 与 模 图
260 ) 26 0
但 同 样 的 图 片 , 出 示 方 法 不 同 , 择 时 机 不 同 , 学 效 其 选 教 果 、 生 的理 解 程度 及受 益 程 度 就 不 同 。如 果运 用 得 当 , 学
文 字 内容 选 择 了 大 量 与 之 适 配 的 图 片 . 以 便 于 在 教 学 过
例 如 : 绍 原 始 社 会 西 班 牙 阿 尔 塔 米 拉 岩 画和 法 国拉 斯 介
科 岩 画 时 ,教 师 可 以先 讲 述 因 时代 原 因 赋 予 的 鲜 明 特 征 : 线 为 主 、 条 粗 犷 、 拙 、 实 、 彩 单 纯 , 后 出 用 线 稚 朴 色 然 示 图 片 以 作 证 明 , 能 起 到 让 学 生 立 刻 了 解 作 品 风 格 的 便
第一单元主题二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2)(内含高清图片视频素材)高中美术人美版美术鉴赏

观看之道
外在
风格 笔墨情趣
四品:逸品、神品、妙品、能品
内在
才性 情操
观看之道
思考·探究
在四幅梅花图中找出最能体现下列诗意的作品,并填上作品名称。
《梅花》清 吴昌硕 纸 本设色
《俏不争春》 关 山月 纸本设色
《梅花图》 弘仁 清 纸 本水墨
《墨梅图》王冕 元 纸本水墨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2.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3.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
性的事物、场面及情节)
在一定范围内比较、判断
这一作品的优劣,包括与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者其他作品比较、与同 中国古代风俗画的最高成就
时代其他作品比较、与同 类型作品比较等。
对研究宋代城市生活、交通、建筑等具有重要 文献价值
观看之道
鉴赏美术作品的多角度和程序性 “多角度”,即结合创作时代,个人境遇,成长过程,个性特 征,艺术风格来进行深度解读。
观看之道
形 式 鉴 赏
语言元素(形态变化)
点、线、面、色
语言手段(审美意象)
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语言规则(审美关系)
变化统一、对比和谐、对称均衡、 比例尺度、节奏韵律
观看之道
1932
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探究
《毕 在加 红索 色( 安西 乐班 椅牙 上) 睡 着 的年 女 人 》 油 画 布 面 油 彩
》 油
画
黄色虚线正是画中主体人物坐在安乐椅上
布
熟睡的样子。
面 油
彩
观看之道
社 会 学 式 鉴 赏
自行车轮子 现成物 木头、钢 杜尚(法国) 1919年 纽约现 代艺术博物馆
人美版《美术鉴赏》高中必修第五课-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说课稿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走进抽象艺术各位评委、老师们,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节课程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第五课的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2.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
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3.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作用,而且对后面具体作品的形象以及对前两种艺术形式的分辨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课型:欣赏课。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但是作为艺术素质教育课程新课标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在欣赏过程中我把这一目标放在首位,并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2、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1、欣赏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相应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2、激发学生了解抽象艺术的兴趣。
3、鼓励学生描述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思考的乐趣,体察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2、艺术中学会接纳多元文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创作(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重点:a、了解抽象艺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b、两种不同的抽象艺术类型。
解决办法:通过对优秀抽象艺术作品的解析,同时让学生欣赏音乐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抽象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思路。
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四“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印象主义绘画审美情趣”教学案例

▲新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材“印象主义绘画的审美情趣”教学案例觉印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网络资料学生:油画棒、彩色铅笔、2B 铅笔、素描纸教学过程一、走近印象主义(一)对比传统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教师以启发谈话法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传统艺术与现代主义艺术。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1.《小提琴和葡萄》2.《薰衣草之雾》3.《拾穗》4.《夜巡》5.《奥松维尔伯爵夫人》6.《即兴之作26》,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区分:3、4、5 是传统艺术作品;1、2、6 是现代主义艺术作品。
(二)分析传统艺术向现代主义艺术的转变,引出主题二、了解印象主义(一)探究艺术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师导语:印象主义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19世纪法国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板书:艺术特点)原因一:新审美的需求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荷拉斯兄弟的誓言》《向前冲锋的阿拉伯骑兵》《奥南的葬礼》,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艺术大师在求真写实方面已经达到顶峰。
艺术家迫切地需要寻找到新的审美风尚,所以,印象主义摒弃了传统绘画的内容情节,开始强调绘画语言(幻灯片出示图 2)。
因而,印象主义呈现出的第一个艺术特点:强调绘画的审美功能。
(教师板书:审美功能)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新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的主题四“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
教材中展示了 19 世纪 60 年代在法国出现的印象主义艺术流派。
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印象主义突破了传统的绘画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技巧,由此影响到整个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变,最终导致现代艺术的产生。
本课“学习任务一”是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的起点,这部分由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的学习重在让学生深度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语言和文化内涵。
第二课时学习后印象主义如何在此基础上完成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两课时内容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本案例是针对第一课时印象主义绘画的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美术课上已涉及印象主义的初步学习,但缺乏对印象主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小学美术《人物图片》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人物图片》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观察过身边的人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人物绘画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人物绘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美术鉴赏: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人物图片,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2.美术表现:指导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人物创作,加强学生对美术表现技巧的掌握和实践。
3.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意识和个性表达。
4.文化理解:结合人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现,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改进。一方面,加强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快地掌握;另一方面,注重课堂互动,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审美情感的体验:通过欣赏和分析人物图片,引导学生体验和表达对人物形象的审美情感。
举例解释:在教授人物形象的观察与表现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教材中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头身比例、面部特征、服饰细节等,并通过实际绘画练习,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特点转化为绘画语言。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图像运用——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

故宫博物院藏的《韩熙载夜宴图》,相传为南唐顾 闳中所作,描绘人物细致生动,设色清雅精丽,绘画 技巧纯熟,图像内容丰富,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重要 的作品。三十多年来,美术史界对《韩熙载夜宴图》 不断的进行研究,不仅取得了很多方面研究成果,还 在图像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由于西方图像学的引入和传播,使我们对古代绘画 中图像研究由描述转为解读,产生于西方的美术史图 像学,是由图像志发展而来的,最早出现于 19 世纪下 半叶。在 20 世纪上半叶,潘诺夫斯基等人进行图像学 研究,开启了图像学发展成熟的新时代,图像学方法“是 一种以内容分析为出发点,根据传统史的知识背景来 解释艺术品象征意义的方法”。[3]P9 潘诺夫斯基将作品 图像的解释分为三个层次:艺术作品的自然题材组成 第一层次,属于前图像志描述阶段;图像故事和寓言 故事的程式化题材组成第二层次,属于图像志分析阶 段;象征世界的内在意义组成第三层次,属于图像学 解释阶段。巫鸿先生的《重屏 中国绘画中的媒材与再现》 书中,运用图像学方法研究《韩熙载夜宴图》,从文 本的梳理、屏风与绘画空间、媒材、窥视心理等方面 进行解读,分析了《韩熙载夜宴图》的手卷表现图式, 在与特定媒介形式结合之后,对赏画者产生的视觉影 响,他采用新的视角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了多方 面的透析。
10美术鉴赏(一)

相信通过讨论,大家已对美 术作品分类有所了解。可能会有 人问,为什么要学美术鉴赏,这 些美术作品又有什么意义?
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可能对 美术鉴赏已经有所了解,下面就实 践一下。这里有几幅美术名作,以“美术鉴赏”的眼光谈谈你对名作 的看法。以小组为单位,经过讨论、 分析,有组长作出总结。
美术鉴赏的意义
美术鉴赏课
——培养审美的眼睛
相信大家在看了以上图片后,一定体 相信大家在看了以上图片后, 会到了一种美感。你也一定佩服艺术家的 会到了一种美感。 灵感。这里我们就用到了美术鉴赏。那么, 灵感。这里我们就用到了美术鉴赏。那么, 什么又是美术鉴赏呢,我们又如何提高我 什么又是美术鉴赏呢, 们的鉴赏能力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 们的鉴赏能力呢?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美术鉴赏使人们对美术作品与 美术现象所产生的情感活动与思 维活动, 维活动,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满 即美的享受。 足,即美的享受。
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所学的 内容: 1.什么是美术鉴赏 2.美术作品是如何分类的 3.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古往今来有许多作品,不同的作品有不同 的特征,我们先来体会一下作品间的不同。观察 下面的两幅画,用自己的语言讲讲有什么不同。
由此可见,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 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 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 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感受,它是一个 综合的审美活动。大家都知道美术鉴赏的 对象是美术作品,那么美术作品又是如何 分类的呢?其实,美术作品根据其艺术门 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 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美术鉴赏考试题

美术鉴赏考试题艺术的美是无处不在的,而美术鉴赏考试则是对我们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欣赏能力的一种考察。
本文将通过对于美术鉴赏考试题目的解析与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该类型考试。
第一题:题目:请根据以下图片,描述这幅画的构图特点和色彩运用等方面,并表达你对这幅画的评价。
图1: [图片描述]分析与解答:这幅画的构图特点是以中心对称为基础,画面中央是一朵鲜艳的花朵,四周环绕着若干小花和叶子。
整幅画的色调明亮,主要运用了红、黄、绿等暖色调,营造了温暖和谐的氛围。
画中花朵的形状饱满,色彩鲜艳且层次分明,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幅画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绪,展现出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评价:我对这幅画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画家通过精心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成功地将花朵的美丽和生命力表现了出来。
这幅画让我感到温暖和愉悦,它散发着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让人不禁产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第二题:题目:请根据以下艺术品,分析它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并谈谈你对这件艺术品的观感和思考。
图2: [图片描述]分析与解答:这件艺术品的主题是人物,画面中描绘了一个悲伤和无助的人物形象,他低着头,双手搂着自己的身体。
整个画面的色调偏暗,使用了大量的黑色和灰色,给人以沉重和压抑的感觉。
人物的表情悲伤而绝望,整个画面中弥漫着一种消极和苦闷的情绪。
对于这件艺术品,我感到非常受触动。
它通过画面和色彩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者感同身受地感受到了这种悲伤和无助。
同时,它也让我反思了生活中的不幸和挫折对人们的影响,如何面对困境和挑战。
这件作品无论是从技法还是表现力上来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题:题目:请分析以下艺术品,指出其中运用了哪些艺术元素和原则,并阐述这些艺术元素和原则对整幅作品的影响。
图3: [图片描述]分析与解答:这幅作品中,饱满的线条和造型是其中的突出艺术元素。
画中的人物形象经过艺术家的巧妙处理,给人以真实感与立体感。
同时,画中运用了明暗对比和层次感的原则,使得整个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中的图片运用
作者:夏宇亮
来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3年第03期
美术鉴赏教学中,会遇到大量的视觉化信息,需要运用“视觉读写能力”来处理。
在教学中通过合理有效的运用视觉化的图片资料,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图片资料的合理运用达成“视觉读写能力”既是一种重要的美术素养,又是视觉文化时代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图片资料运用应遵循直观原则
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是符合实际的。
因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总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
学生特别是此时的中学生缺乏直观经验,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容易犯抽象、空洞、形式主义的毛病。
中学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其心理特征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的,教学要促进和适应这个过程。
教学赋予直观性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
鲜明生动的形象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培养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图片资料的运用应注意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自画像》,还有林风眠的《花鸟》等现代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二是范图的欣赏。
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一概念或某一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
范图欣赏对学习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提高技能至关重要;三是同龄小朋友的优秀作品欣赏。
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儿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鸣。
四是其他门类的欣赏。
如雕塑、建筑,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
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三、图片资料运用应当合理组合
合理组合图片,主要是将学习单元和具体学习内容,包括作品、文字、图片的基本信息进行合理选择并有效运用的具体方法。
图片资料在美术教材中占有“主导”地位,教材往往通过图片来“说话”,需要细心品味。
美术教材中的图片包括生活情境图片、美术作品图片、辅助认知图片、方法步骤图片、学生作业图片、学生活动图片等,不同类型的图片反映不同的编写信息,体现不同的学习意义,而且图片的大小、位置、顺序的安排均反映编写者的意图。
教师应通过图片发掘教材的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人文信息与技能信息,以及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并体味图片的教育价值与学科意义。
例如苏教版第十三册《情感的记录》中的铅笔淡彩画
及其分解(图1)具有学法指导意义,图片通过作品解析直观呈现出如何通过铅笔淡彩表达心理的情感。
(图2)除了具有如何绘画铅笔淡彩的作用之外,还说明了造型、表现的方法步骤。
而(图3)则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工具的参照,而且这些作品从题材到表现也适合学生临摹。
四、正确解读图片资料
解读一件图片资料,教师大致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
如《最后的晚餐》画的耶稣和门徒们共进晚餐,当耶酥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时,众门徒的惊异神情动态:齐白石的《虾》表现的是一群活蹦乱跳的虾在水中嬉戏争食的情趣。
2.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如傅抱石、关山月的《江山如此多娇》,画家采用国画水墨技法,通过线条的干湿、浓淡、粗细、疾徐,寥寥数笔,便将自然界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凡高《向日葵》一画,画家采用鲜艳浓烈的色彩、有力的笔触、奔放的线条,使画面给人一种明快跳动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最后的晚餐》画中,画家把人物都安排在桌子的一边,全部面对观众,这种独特的构图法更便于表现众门徒的各种表情。
3.与作品相关的边缘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比如在讲达·芬奇的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以及他刻苦研究解剖学、透视学的有趣事例:在欣赏齐白石的画时,可以讲他中年学画,为了画好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鸟鱼虫,经常观察写生的例子。
4.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
如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
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
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爱情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
再如徐悲鸿的《八骏图》,画面中绝非单单表现了八匹马,而主要讴歌了那种勇往直前、战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
当然,像一些静物画、肖像画及一些工艺品就不必非得深邃其思想内涵了。
美术鉴赏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作者就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图片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全方位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多种形式的视觉表现力做了不少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验尝试,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