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策略高职院校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的重要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由于缺乏足够的创新,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思想需求,使得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成为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思政课教学内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政策法规的宣传,缺乏对于学生实际思想需求的关注,容易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排斥和厌恶。

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将思政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加实用性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设置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实际问题,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法多以讲述和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需要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开展问题导向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项目实践等形式,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三、创新思政课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增加思政课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设计思政课手机应用程序、制作思政课微课程等手段,拓宽思政课教学的渠道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创新思政课评价机制传统的思政课评价机制多以考试成绩为主,容易造成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的脱节。

需要创新思政课的评价机制,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

可以采用综合评价、学科评价、个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五、建立思政课教师团队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力量,教师团队的建设是思政课教学创新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实践教学是 “5 案” 程体 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0方 课
为 了贯 彻 落实 上述 文 件 精神 , 据 “5 根 0 方案 ” 和高 职 院 校 的 实 际 , 高 职 院校 大 体 形 成 了“ + ” 一 新 的思 各 2 l这 政课 课 程体 系 , 2 即 门思 想政 治 理论 教育 课 程 : 想道 思
所谓 思想 政 治理论 课 ( 以下简称 “ 政课 ” 实践教 思 )
学模 式 , 即在 思政 课教 师 的组 织下 , 了实 现思 政课 的 为
教 育教 学 目标 , 据 既定 的教 学计 划 , 过 生动 活泼 的 根 通
活动, 调动学生学 习思政课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使学生
通 过调 研 、 讨 和亲 自体 验 等多种 方式 参 与教 学活 动 , 研 感知理论 、 知社会 , 现“ 化” “ 认 实 外 和 内化 ” “ ” 、知 和 “ ” 统一 的一 种 教学模 式 。高 职教 育 已成 为我 国高 行 相 等 教育 的 “ 半壁 江 山” “ 。高职 教育 具有 高等 教育 和 职业 教 育双 重 属性 , 以培 养生 产 、 建设 、 务 、 理第 一 线 的 服 管 高 端 技 能 型专 门人才 为主 要任 务 。① ” 这就 表 明 高 职教
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的意见》 中发(04 1 ( 2 0 ]6
号 ) “ 持 政 治理 论 教 育 与社 会 实 践相 结 合 ” 定 为 将 坚 确 加强 和改 进 大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一 项基 本原 则 。为 了贯 彻 落 实 中央 文 件 精 神 , 中宣 部 、 育 部 随 后 出 台 教
高职 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半
口 周 润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必修课程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自全国普通高校开设本门课程以来,如何加强课程的建设就成为高校及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立足于课程本身的特色,基于课程建设需遵循的两大规律,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层面进行了思考,以期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思政课教师;课程建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首门课程,是新时代大学生中学与大学思政课衔接教育的第一门课程,意义重大。

因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新视角、新思维进行课程建设与思考,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与学习本课程,在学习本门课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一、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遵循的基本规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最终是为育人所服务的,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作用的前提是课程建设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与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

首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相关课程内容,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的课程,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既要强调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

其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

古语有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就是要遵从数目生长的规律,让树木充分实现自己的本性[1]。

育人亦应如此。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建设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等学习阶段都要学习的课程,如何实现不同学习阶段思政课内容的衔接是思政课教师要着重思考与把握的重点。

课程思政融入实习实训教学的探索

课程思政融入实习实训教学的探索

APRIL,2021/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Forum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老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2014年,“课程思政”这一概念在上海被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局被打破。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各大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员的需求,不仅要增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与发展,还应增强思想政治的教育,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的课程思政理念应运而生。

实习实践课程作为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1]。

步入实习实训,学生思想教育问题接踵而来,加上该环节的教学场所和环境脱离校园生活,因此如何将课程思政贯穿于顶岗实习全过程,如何让顶岗实践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让顶岗实习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具备社会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基础以及自我提升的发展能力,从而突破传统授课弊端,实现“企业、学校、家庭、学生、社会”五方共赢,是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一、实习实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一)确保学业和工作的有序开展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与顶岗实习实践的环境不同,各有特点。

学生接触人群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场所大都是酒店,每天会接触不同国家、行业、社会阶层的人。

要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达到工作要求,不仅需要一定的工作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思想高度,这就需要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交往中用思想武装自己,既要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又要保持思想不被社会不良现象所侵蚀,确保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学生到达企业后,往往会看不惯工作中的很多社会现象,认为那些行为、现象和校园讲得有些不一样,难免会产生不适,容易让学生产生情绪上的抵触和不满,以致心理上产生抗拒,进而产生消极情绪。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摘要】思政课既具有理论性的要求,更有实践性的要求。

实践教学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际,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有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实施和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实困境;路径选择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以接触社会、运用理论、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为特征和目的,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和要求。

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导向、育人功能。

近年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实际,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有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实施和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1.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1.1在教学内容上,缺乏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直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中,只注重理论的传授与灌输,单一、抽象的理论知识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的体验性教学内容在教学安排中没有一席之地。

1.2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还未充分运用。

现有的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只是单纯的从课堂内来到课堂外,如参观活动。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还未充分激发出来,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1.3在教学组织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存在脱节现象。

各院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由学工处、校团委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几乎没有参与,造成实践教学内容没有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2.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2.1认识上的“失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时候是强调专业的培养,因而思政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不受重视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给专业教学让位,有的甚至缩减思政课的教学周数,这样就造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思政课教师只能舍弃实践课的教学。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化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核心导向,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性素质化人才的主要途径,其教学理念与思维模式亦在不断地革新与转变,从传统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教学逐渐转变成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院校的思政课程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意识,帮助其形成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效不仅关乎学生的思想行为意识,同时更是学生未来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

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路径前言:学生思政课程要实现改革创新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灌输性和启发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八个方面相统一,这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必备的理论品格和新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要求,也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南针。

1国内外研究综述1.1国内研究1.1.1教学形式国内学者基于一些思政课教学的实际经验,从不同视角对教学形式进行了界定和阐释,总结来说,国内教学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李松林等学者从课堂教学和校园实践两个方面阐释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

课上课下的、学期中和假期中的实践教学;显性地和隐性的实践教学。

上文中汤丽谨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阐述,也是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实践教学形式分类。

阎占定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分为四大类,即语言表达、音像图书、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并对每一种分类展开了详实具体的探讨。

柳礼泉从六个角度系统阐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即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融入相关案例、校园特色文化,依托社会实践和基地教育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活动。

1.1.2教学功能上文阐述了部分学者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的观点,其研究的切入角度各不相同,因此也使得不同形式的教学形式发挥出了不同的教学功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陈伟平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两种形式:课堂理论性灌输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特别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

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高职专业课教学“一线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我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教学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学院在近两年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把“突出思想性与专业性的统一,构建全方位实践育人机制”作为我们新课程方案下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积极探索与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已逐渐形成一个比较适合自身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一、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及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机载体和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

我们学院的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从教学管理制度上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领导机构,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在我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领导架构中,教务处是组织计划部门,根据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之中,规定学时和学分;思政部是执行实施部门,具体确定实践教学活动的相关主题内容和形式;学工处和团委是协助部门,共同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和落实,形成了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态势,这就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高职思政课“虚实融合 理实一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思政课“虚实融合 理实一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

二、“虚实一体”实训教学模式 的优势
1、降低成本
1、降低成本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实际设备的操作过程,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反复 的模拟操作,从而熟练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和技巧。这不仅可以减少设备损坏和 材料消耗,还可以降低实训成本。
2、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教学质量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进 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 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
3、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 操作的技能和技巧。同时,虚拟仿真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使 他们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三、“虚实一体”实训教学模式 的应用
1、建立虚拟实训室
实践探究
3、开展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身体验, 感受知识的力量,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参考内容
一、引言
一、引言
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 极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体验式教学方法逐渐被引 入到思政课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模拟、实践等 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课程内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次演示将对高 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探析,旨在为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参考。一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虚拟仿真与实际操作相 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统一的教学方式。其中,“虚实融合”指的是利用 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情境,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受;“理实一体” 则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体验 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 中感知、理解和应用知识。

高职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调查及改进策略探究

高职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调查及改进策略探究

作者简介:许继荣(1989-),男,山西中阳人,助教,从事思想政治与教育研究。

许继荣(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12)摘要: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教学应注重方式方法,要立足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思政课的特点,还要结合社会生活,不断创新、优化思政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受到良好教育和启发。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不重视课内实践教学的问题,这对深化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构成了阻碍,必须予以解决。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某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解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的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期促进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全面深入和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调查;改进策略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7-0033-04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目标,指明了教学工作的具体要求。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思政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突出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长为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优质人才。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存在课内实践教学不足、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达不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目的。

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进行问题剖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交流。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涵思政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担负着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大责任,有助于高职大学生保持思想先进、信念坚定,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等。

思政课教学除了包括思政理论教学外,还有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专题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专题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学生 交心 的机会 。教师可 以定 期或 不定期 的在
3 .情 景 教 学 与案 例 教 学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教 育不 在 于死 记硬 背 书本 上 的理 论 知识 点 , 而 在 于学 生 养成 日常学 习 生活 的 良好 习惯 , 终 最
形成 一种行 为规 范 。无 论是思 想道德 与法 律知
导” 的教 学理念 , 持 “ ” “ ” 育 的 统一 坚 言 与 行 教 与结 合 , 根据 学生 的思 想状 态 , 围绕社 会 现 实 , 使 学生 在 轻 松 、 快 的 教学 氛 围 中 自觉 接 受思 愉

思想 政治 理论课 专题 实践 教学模 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实践教学模式是通过

心设计教学方案 , 充分准备教学内容 , 恰当选择 教 学地点 , 以活 动的形式 引入教 学 。例 如 : 知识
竞赛、 演讲 比赛 、 书画大赛 、 文 比赛 、 团风 征 社
9 一 6
采 、 园文化 艺 术 节 等 。思 想政 治理 论 课 校 园 校 实践 教 学 , 思 想政 治 理论 教 育 培 养全 面 发 展 是
第 1 1月 期 2卷第 1 21 0 2年
JU N L F U A AS E I O A O A C NC L OLG O R A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 A LE E O H NNM S M DAV C  ̄ N L E H I C T
VI2 o1 01 2 3 01 I — 1 [ 作者简介] 刘爱国(99 )男 , 17 一 , 湖南邵阳人,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
向: 思想政治 教育。
[ 基金项 目] 本文 是 2 1 年湖南 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 01 思政课专 题教学针对性及有效性 研究” 编 ( 号 1 C 2 研究成果之一 。 1A )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课程之一。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和调整,思政课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探索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培养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

一、突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实践,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实验演示、观察研究等方式,感受社会现实和人文情感,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针对近年来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当地百姓的实际需求和痛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教学也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课堂上引入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伦理和人文问题,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此外,通过讲述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理性看问题,推动自我的发展。

二、注重网络教学和互动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也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学、网络课件、虚拟教学等教学活动,让学生随时随地得到学习资源和课堂帮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互动教学也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沟通协作,都是互动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问答、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注重互动式评价,通过自评、互评、真实场景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

文章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应该采取的对策,对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作者简介]张时碧(1970- ),男,河南周口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广西南宁 530001)[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1-0159-0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必须“注重引导高职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为了深入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组制定了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

2011年10月,向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等六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79份。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绩显著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并改革了实践课的教学形式。

当问教师“您认为是否有必要开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四个选项中(a 很有必要 b 有必要 c 没有必要 d 说不清楚),有52.3%的教师选择了a项,47.62%的教师选择了b项,几乎都赞成开展实践教学。

当问教师“您是否愿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并进行指导”时,四个选项中(a 很愿意 b 比较愿意 c 不愿意 d 很不愿意),有66.67%的教师选择了a项,33.33%的教师选择了b项,这说明了广大教师都愿意积极参加并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改革。

实践教学的改革既解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职院校专业课争课时的问题,也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实际不能相结合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

高职院校思政课“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思政课“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bei Energy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第2期(总83期)2021年6月No.2 (Sum.83)Jun.2021高职院校思政课“三三式”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夏静,刘子祥,杨瑶瑶(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230011)摘 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这直接影响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如何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明确了现阶段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基本原则、 教学形式、组织实施、等多维度构建“三三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三三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74 ( 2021) 01-0004-04Construction of "three thre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Xia Jing Liu Zixiang Yang Yaoyao(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Grain Engineering, Hefei 230011,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directly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of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hich is the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How to refor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has becomean important issu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main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ractical teaching, and constructs the "three thre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theory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basic principles, teaching forms,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other dimensions.Key words :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 hree three teaching mode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办好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随着中国高职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对于如何将思想政治理论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仍存在困惑和挑战。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系统地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师设计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和全面总结,旨在加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明确其教育目标和要求;二是分析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原则,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学科知识和思想政治理论;三是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内容和方法,为教师在实践中提供指导和借鉴;四是总结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为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具体的专业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社会环境,通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浅谈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研究模式探索

浅谈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研究模式探索

浅谈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研究模式探索发布时间:2022-06-15T09:05:09.91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2月第4期作者:包丽娜[导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同样也是党中央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不仅仅在于学生职业面向的选择和岗位技能的培训,造就具有符合时代气质的思想品质的学生也同样是其工作核心。

包丽娜内蒙古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同样也是党中央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不仅仅在于学生职业面向的选择和岗位技能的培训,造就具有符合时代气质的思想品质的学生也同样是其工作核心。

目前而言,在国家各项教育政策的要求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旧存在各种因素阻碍学校顺应时代开展思政课程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再创新和再摸索,成为时代需求、国家要求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教学模式直接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目前高职院校中,自2005年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至今,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已经具备一系列成果,但是对于先进时代变化的速度来说,按照现今学生思想观念的先进性来说,针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应当是时刻进行的。

而于高职院校来说,除了作为其核心教学内容的岗位培训之外,回应国家素质教育要求的思政课的开展也非常重要,另外,现代企业同高职院校合作加深同样给予思政课实践教学新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需要,在时代的基础之上探索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已经是至关重要。

一、以学生为核心通过课堂实践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思政课堂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践过程包含三个方面,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

学生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在课堂实践活动过程当中,通过一系列紧密围绕思政教学核心内容开展的实践活动,来增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当中的趣味性与高效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职思政课“虚实融合、理实一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思政课“虚实融合、理实一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

高职思政课“虚实融合、理实一体”体验式教学模式探析摘要:高职思政课在理念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上都有了很大的革新和改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难点、堵点和死角。

因此,必须在实践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依托,在实践教学的视野下,高职要努力研究“虚实融合、理实一体”的实际教学方法,包括建立一个虚拟仿真、实际操作、第二课堂以及专业的社会实践平台,以此来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难题,并增强其理论性、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思政;体验式教学;互联网技术前言:近几年,许多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成效明显,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但从整体上讲,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即理论教育相对比较完善,而实践教育的观念和方式改革则比较落后。

高等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在新的网络和新媒体大环境下,如何在新时代下,有效地开展高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新时期高等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与问题(一)新时期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难点在于实施实效性差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但是“两张皮”的问题却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实施起来很困难,而且经常强调程序,缺乏实效,这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具体体现为:一是目前一些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政课程实施方案缺乏总体的策划与顶层计划,缺乏独立完整、具体、规范、可操作的课程。

二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思政课实训教学模式比较单调,多为小组讨论、辩论、合作课堂展示或观看录像等,学生不能脱离课堂,不能参加个性化活动,不能充分体会到实施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所在。

三是缺少校内的实训基地,而校外实习基地往往距离校舍比较偏远,组织不方便,对其实施有很大的制约。

四是一些职业学校实施“实训”期间、学时学分未落实,“实习”评价体系还不健全,这就造成了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够。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张蕾(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实施“三教”改革能够有效提升人才的基本素养。

在“三教”改革过程中,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它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决定课改的深度。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需要一批基础过硬、专业扎实并且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但是高职院校不能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授,还要注重思政教育,尤其在“三教”改革的情形下,探索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联合教学的新思路,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指引方向。

一、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路径探索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快产教结合,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学习,而不是照搬课本中枯燥的知识。

在项目的推动下,对教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变革,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

具体的改革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程改革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时,要从学生的角色出发,对授课流程、课程结构进行重新梳理,运用情景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的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风格的特色化。

从始至终以学生的接受及掌握程度为导向,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学生的情况进行检测,以便设计出更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课程,完成教学任务。

(二)以国家职业及教学标准为准则,推进教学方法和教材改革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的相关大纲要求,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到一起,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清晰实际应用的情形,为今后学生具体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时刻把握企业与岗位的需求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及思路,编写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材,同时列举最新的行业案例,丰富学生对行业的认知水平,以达到教学方法及教材改革的目的。

(三)以大力发展“双师”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在“三教”改革的推动下,积极践行“双师型”教师团队,与企业进行积极的沟通与深度合作,让教师参与到企业实践中,了解行业的一手动态,对企业的文化及发展进行全方位把控,并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接触新设备,在自我完善的同时为学生身先士卒。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教学路径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基础会计”课为例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教学路径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和“基础会计”课为例

学习时间80%用于专业学习”,需要思政课教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

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成为“经,正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

因此,专业课对学生生活的关注、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课程它针对所有专业强调思想价值的引领;专业课教学针对特定专业的学生开展教相互印证,能让专业课程凸显一让思政课程的开展基础更为扎教师成长角度、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主渠道”。

课程思要求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和通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通识课程和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讲好理,再由各专业课程予以德育探索配合、确认、支撑和巩固,共同实现培根铸魂、启迪增慧的功效,实现在价值引领中体现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授中突出价值引领的目标。

因此,开展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教学,须在设计二者教学内容时进行有效的衔接。

在实践探索中,我校对“基础”课和“基础会计”课统筹安排10周次的协同教学,协同教学内容见表1。

在每次教学中,先安排“基础”课结合专业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凸显行业特色和行业素养,教学内容紧贴行业实际并融入行业实践;再安排“基础会计”课以课程所涉的行业、国家、时代、国际等背景为切入点,循序渐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和法治观教育等。

采取“基础”课和“基础会计”课协同教学的方式,将思政理论和专业实际结合,优化了课程思政的内容供给,实现了思政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相互印证,充分挖掘了专业课知识背后的逻辑结构、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给专业课铸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魂”,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增长智力、提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担当。

三、合理运用“案例共享”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较为常用,它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教学对象引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教师点评等环节,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案例教学中,各门课程教师大多是独立使用特定的教学案例,不同课程之间协同使用案例的情况不多见。

高职思政“概论”课立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思政“概论”课立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又 是教学 组织 的一次 飞跃 。而学 生的学
对 于毛 泽东思 想和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理论 概论课 程 ( 文简称 “ 论 ” 本 概
课) ,笔 者 所 在 教 学 团 队从 教 学 目标 、教
决定 了其 能动地 参与 自身及社 会 活动 的 方式 和方 法 ,从 而最终 决定其 社会 活 动
【 关键词 】 高职
立体化教 学改革
思政“ 论” 概 课程
探析
教 学 的实效性 ,进 而培养 学生具 有 正确 的政治立 场 、崇高 的理想 信念 、勇 于创 新 的精神 和良好 的道德 品质 。 第 二 ,以提高思想觉悟为教 学核心 。 觉 悟就是 对事 物及其 产生 和发展 的规 律 的认 识和 理解 程度 ,一个人 觉悟 的高 低
体化教学改革 , 出确立课程教 学理念和 提 设计 思想 , 实践 五 字教 学 法, 实施 理论 专
题 教 学 和 实践 项 目专题 教 学 , 富教 学 形 丰
式。
传 统教师 、教室 、教授 的静 态教 学 ,将
课 内课外 、校 内校外 、教师 与学 生 、教 材 与影视 、教师讲 与学 生讲 等多种 途径
【 中图分类号】G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 5— 892 1)3 一 0 0 98(020c 4
0 5-0 09 2
教学法使教学通俗 、生动 、新 颖 、活泼 、 立体 、快捷 ,促使 学生真 学 、真懂 、真 信 、真行 ,增 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第 五 ,以 “ 一二 三 四五六 ”逻辑 关 系设计 教学 内容体 系。教 材编写 组将 马 克思主 义 中国化形成 的理论 体 系转变 为 教材 内容体系 ,是教学组织 的一 次飞跃 , 全国广 大政治课 教师 将教材 内容 、理论 参 考 资料 等 转变 为 课堂 教 学 内容体 系 ,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进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进课堂的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进课堂的探索与思考赵彦琳张宇峰“课程思政”进课堂是适应当下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要重新构建课程教学目标,将素质目标的确定变为切实可行的立德树人的准则。

其次,充分发掘专业课程中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大胆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本,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技能高素养的创新型人才。

引言“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价值引领,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宗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公共课程、实践课程优势互补,构建全员全课程的育人体系及育人理念。

“课程思政”并不等同于“思政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

如何将“课程思政”带入课堂,如何将立德树人与专业知识的讲授有机融合,将是本文思考与探索的重点。

1 “课程思政”进课堂所遇到的问题笔者在研究之初对教师、学生、企业三类人群进行了简单的调研,设置了两个问题:①你认为在课堂上德育重要还是专业知识更要?②你对“课程思政”进课堂有何看法?调研结果统计如下图所示。

统计结果发现,在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背景下,教师更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更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企业也更看重学生在实践操作上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忽略了对其思想的教育,价值观念的引导以及人文素养的积淀。

提起思政教育,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在专门的思想教育政治课程中进行,而专业课程主要是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担心插入思政教育会挤占专业教学的授课时间,甚至会模糊专业培养目标。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对“课程思政”内涵理解的片面性,对“课程思政”进课堂重视程度不够。

而这种德育意识的淡薄,会成为“课程思政”进课堂的第一块绊脚石,甚至会使“课程思政”成为口号性的工作,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思政课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吴雪逸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4期
【摘要】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对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基础上,尝试构建立体化实践性教学模式,以期实现实践教学模式的可操作化、系统化。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亟待提高和实践教学模式重要性日益凸显,实践教学模式,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是理论教学的延伸。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旨在结合我校实践教学状况,通过更新思政课教育教学观念使实践教学模式“重”起来;整合教学内容使实践教学模式“活”起来;创新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模式“亮”起来;整合本地资源作为实践教学基地让实践教学模式“动”起来。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观念、一个主体、两个依托、三个实际”立体式系统化实践性教学模式,以弥补传统理论教育的不足,增强教学感染力、参与性和实效性。

一、进行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意义重大。

首先,进行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具有必要性。

近年来,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日渐重视与强化,产生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形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的核心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同时也存在部分不足。

主要表现;一是注重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究,一定程度上尤其是忽视了课外实践教学探索,应结合学生实际注意整合本地资源,创建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实践教学载体。

二是某一方面微观阐述的多,经验总结形成理论比较少,实践教学模式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系统性成果和可操作性的体系。

其次、进行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具有重要性。

第一,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人才具备专业化和高素质两个基本条件。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职业化人才,更重要的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职业化人才。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学校实际和社会实际”出发,采取课堂演讲、新闻共享、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手段,重在培养认知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有助于培育有用正确三观的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第二,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

教师能力多样,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是重要指标。

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寻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拓展实践性教学渠道和阵地,能够为教师的实践教学提供一种教学运行的可操作性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的整合教材内容,突出职业性和生活性,着力实现教材与现实相统一,有助于改变思政课在人们头脑中的刻板印象,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兴趣点,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有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优
化、系统化。

在高职院校中,探索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是在分析我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际现状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的一种“一种观念一个主体、两个依托、三个实际”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究。

有利于探索实践性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性教学渠道。

进而实现教材与现实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思想与行动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的立体式、系统化实践教学有效模式。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究路径
第一、强调对思政课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更新,确保人们对于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含义、特点、途径有客观清晰的认识,使实践教学模式“重”起来。

实践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的实践能力。

但是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比较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学校各级领导、在职教师应当进一步更新观念,认识到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进而寻求多种途径学习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究和实践,意识到形成系统化、可操作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

第二、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整合,并以此为主体,专题化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突出实践教学模式的职业性、生活性、社会性,激发兴趣,使实践教学模式“活”起来。

思政课教材内容偏理论性,多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知识和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学生觉得空洞、说教意味浓、不切实际,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毫无关系。

所以,在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专题化教学,在选取教学案例时着重突出结合学生实际,如在讲到思修中的职业道德时可以结合学生不同专业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第三、创新课堂教学,加强课内实践,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深化,并以此为依托,对教学模式进行尝试和创新,如新闻演讲、唱红歌、校园志愿者、翻转课堂的运用更激发学生自主性,使实践教学模式“亮”起来。

具体来说,在概论课中讲到土地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提前从自己的爷爷奶奶那里了解了解情况,授课时内容会更生动。

在讲到改革开放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实践做一些调查问卷或者课堂演讲,让实践教学模式更加饱满,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思想与行动相统一。

第四、整合资源,尤其是本地资源,以此为依托,拓展教学渠道,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展开课外活动教育,让使实践教学模式“动”起来。

“要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就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1]具体操作中,挖掘本地资源尤其是东莞本地文化资源,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比如说,“东莞有明朝第一将军袁崇焕,有虎门炮台旧址,有开辟华南敌后战场,与八路军、新四军并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的人民抗日军队——东江纵队纪念馆”[2],这些都可以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理论教学和基地教学的相统一,做到扎根本地、贴近学生实际,并改变实践教学基地流于形式到充分利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实践教学模式才会真正“动”起来,在教学载体上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统一。

第五、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校实际、结合社会环境的实际。

无论是重视实践教学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的整合,还是教学方法的丰富以及教学基地的建设都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结合学校实际、结合社会实际这三个实际,真正在价值观念上重视实践教学,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真正意义上相统一;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并以此为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实现思想与行动相统一,在教学载体上实现课堂与课外相统一并,以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崭新的教学载体为依托,使实践教学模式“站”起来。

综上所述,尝试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克服实践教学模式碎片化、基础化,进而逐渐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系统化。

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重视在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对思政课教育教学观念进行更新;特别重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整合资源尤其是本地优秀资源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扎扎实实的探究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确保系统化实践教学模式真正立起来,能够进行操作,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文树包有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9.
[2] 吴雪逸.《从东莞地方文化的视角探讨高职德育建设》 [J].时代报告2017,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