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设计规范
供配电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2)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3)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4)第五章无功补偿 (5)第六章低压配电 (6)附录一名词解释 (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第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 总则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4年3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3〕679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原机械电子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4年3月1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5—83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3年9月14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划委员会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5—83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最后由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1)增加了电梯、自动扶梯、门式起重机、固定型防酸式铅酸蓄电池和镉镍蓄电池充电、日用电器等章、节和条文;(2)明确制定了“装设隔离电器”和“电动机接地故障保护”等有关安全方面的条文;(3)增加了电动机、电焊机和起重运输设备等节能的条文;(4)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靠拢等。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西安市和平门外,邮政编码710054),并抄送机械工业部,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机械工业部1993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电能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_GB50052_202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_GB50052_2024
标准要求供配电系统设计在符合电力市场发展规划和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满足建筑物和工业企业的用电需求。
设计过程中需对总负荷进行详细
计算,并按照合理的负荷分配原则进行线路布置,确保供电负荷的平衡和
分布的合理。
同时,标准要求根据建筑物和用电负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
变压器、开关设备、电缆和敷设方式等电气设备。
供配电系统设计还需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标准要求设计时应
充分考虑供电可靠性,确保供电中断时间的可控性,并针对关键负荷和重
要用电设备设置备用电源或应急供电系统。
此外,供配电系统设计需要满
足电气安全防护的要求,配电装置应设置过流、过压、短路和接地保护装置,并确保设备的连接、接地和绝缘符合安全标准。
标准还规定了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要求。
运行阶段需定期进行设
备的巡检、试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此外,标准要求
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和运行记录,并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和修复保养规程。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是中国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确保其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该规范适用于工业、商业建筑、民用建筑等各种低压配电系统。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总则:包括规范的适用范围、术语和定义等。
2. 设计要求:包括低压配电系统的负载计算、电气设备的选择和配置、电路设计、电缆和导线选用等。
3. 电气设备:包括配电变压器、开关设备、保护设备、电动机和配电柜等电气设备的选用和安装要求。
4. 接地系统和绝缘配电系统:包括接地装置的设计要求、接地电阻的限制、绝缘控制和绝缘监测等。
5. 配电线路:包括电缆和导线的选用和敷设要求、线缆保护装置的设置、线路的容量计算和跳线设计等。
6. 低压配电设备安装和维护:包括设备安装的基本要求、设备的检测和试验以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
7. 用户用电设施:包括用户用电设备的要求、配电箱和计量设备的选用和安装等。
8. 其他配电设施:包括电源检测装置、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装置的选用等。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3》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规范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减少电能消耗,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GB-5005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电能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新建和扩建的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
第1.0.3条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应采用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并应采用效率高、能耗低、性能献技的产品。
第1.0.4条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定义。
第二章电动机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本章适用于额定功率055KW及以上的一般用途电动机.其中,第二节和第三节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10KV的电动机;第四节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的电动机;第五节和第六节适用于额定电压不超过1000V的交流电动机。
第2.1.2条3~10KV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的保护和二次回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3~10KV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的开关设备和导体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第二节电动机的选择第2.2.1条电动机的工作制、额定功率、堵转转矩、最小转矩、最大转矩、转速及其调节范围等电气和机械参数,应满足电动机所拖动的机械(以下简称机械)在各种方式下的要求。
第2.2.2条电动机类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机械对起动、调速及制动无特殊要求时,应采用笼型电动机,但功率较大且连续工作的机械,当在技术上经济合理时,宜采用同步电动机.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 宜采用绕线转子电动机:1、重载起动的机械,选用笼型电动机不能满足起动要求或加大功率不合理时;2、调速范围不大的机械,且低速运行时间较短时.三、机械对起动、调速及制动有特殊要求时,电动机类型及其调速方式应根据技术上经济比较确定.在交流电动机不能满足机械要求的特性时,宜采用直流电动机;交流电源消失后必须工作的应急机组,亦可采用直流电动机。
配电室设计规范和要求

配电室设计规范和要求配电室是用于配送和控制电能的重要设施,其设计规范和要求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力设备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下面是配电室设计规范和要求的相关内容:1. 配电室的位置选择配电室应位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易燃易爆物质,避免受到机械振动和腐蚀性气体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考虑容易维修和管理的因素。
2. 配电室的建筑要求配电室的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和隔热性能,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建筑物的结构应稳固牢固,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
3. 配电室的通道和通道宽度为了方便设备的安装、运维和安全使用,配电室内应设置宽敞的通道。
通道的宽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顺利通行。
4. 配电室的地面处理配电室的地面应采用防滑、防静电和防腐蚀的材料进行处理,以防止人员滑倒和静电引起的危险。
地面应保持干燥清洁,方便清理和疏散。
5. 配电设备的安装规范配电室内的设备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安装,包括电缆、开关设备、继电器、接地装置等。
设备的安装位置和距离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6. 配电系统的接地要求配电室的配电系统应进行良好的接地,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接地电阻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接地线路应合理布置,不宜交叉和混杂,避免产生不良影响。
7. 配电室的灭火设备和逃生通道为了应对突发情况,配电室内应设置灭火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同时,还应规划合理的逃生通道,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疏散。
8. 配电室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配电室的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可采用空调、通风设备等进行调节。
9. 配电室的标识和警示标志配电室内应设置清晰明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如设备名称、电压、电流等,以便维修和救援人员快速判断和操作。
同时,还应设置安全警告标志,防止非相关人员闯入。
10. 配电室的维护和安全管理配电室的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无功补偿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低压配电.............................................................................................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一名词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 总则1.0.1为使低压配电设中,做到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节约能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经济合理、配电可靠和安装运行方便,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交流、工频1000V 及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1.0.3低压配电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预期接触电压 prospective touch voltage人或动物尚未接触到可导电部分时,可能同时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压。
2.0.2约定接触电压限值 conventional prospective touchvoltage limit在规定的外界影响条件下,允许无限定时间持续存在的预期接触电压的最大值。
2.0.3直接接触 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带电部分的电接触。
2.0.4间接接触 indirect contact人或动物与故障状况下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接触。
2.0.5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无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6间接接触防护 protection against indirect contact单一故障条件下的电击防护。
2.0.7附加防护 additional protection直接接触防护和间接接触防护之外的保护措施。
2.0.8伸臂范围 arm’s reach从人通常站立或活动的表面上的任一点延伸到人不借助任何手段,向任何方向能用手达到的最大范围。
2.0.9外护物 enclosure能提供与预期应用相适应的防护类型和防护等级的外罩。
2.0.10保护遮栏 protective barrier为防止从通常可能接近方向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1保护阻挡物 protective obstacle为防止无意的直接接触而设置的防护物。
2.0.12电气分隔 electrical sepation将危险带电部分与所有其他电气回路和电气部件绝缘以及与地绝缘,并防止一切接触的保护措施。
配电设计规范

配电设计规范配电设计是指根据用电设备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电源供应系统,并确保其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配电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配电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供电质量和电气安全。
下面是一份1000字的配电设计规范。
一、设备选择和布置1. 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电流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电设备。
主要包括开关断路器、熔断器、接触器、保护继电器、电流互感器等。
2. 设计配电系统的布置图,确保设备之间的距离符合安全距离要求,避免设备间的干扰和热量积聚。
3. 对于重要设备,应设置备用设备或冗余装置,确保供电可靠性。
同时,应考虑设备的散热和通风问题,避免设备过热引发故障。
二、电线电缆的选择和敷设1. 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电流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
要考虑电线电缆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导体材料和绝缘材料等因素。
2. 电线电缆的敷设应符合国家、地方及相关标准的规定,要保证电线电缆的走向合理、安全、美观,避免电线电缆受力过大或损坏。
3. 对于较长的电缆线路,应考虑电缆敷设的损耗和过载问题,适当选择合适的电缆截面积,以保证电能的传输质量和效率。
三、接地保护措施的设计1. 配电系统应设置有效的接地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规范的接地系统和设备接地。
2. 在配电系统中,应设置主接地线和地线排,并确保其连接牢固可靠。
与电源系统的接地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3. 对于重要设备和场所,应设置保护接地线和接地电阻,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四、过载和短路保护的设计1. 配电系统应设置合适的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以防止电路过载和短路引发的火灾和设备损坏。
2. 过载保护装置应根据用电设备的额定功率和电流需求选择合适的设置值,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3. 短路保护装置应根据电路的额定容量和故障电流选择合适的保护器,以快速切断故障电路,避免继续扩大故障范围。
五、维护检修和安全用电1. 配电系统的维护检修应定期进行,包括设备的清洁、紧固、检测和更换等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24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设计基本原则: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包括供电可靠性要求、节能要求、安全可靠要求等。
2.配电系统的选择:规定了配电系统的选择和分级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线路的选用、变压器容量的选择、起动设备的选用等。
3.设计参数: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参数,包括电流负载、电压降、短路电流等。
4.设备选择与布置: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中各种设备的选择和布置原则,包括开关设备的选择、开关设备的布置位置等。
5.控制与保护: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中的控制和保护要求,包括接地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
6.线路敷设:规定了低压配电线路的敷设方法和要求,包括线路的敷设方式、线管的选择与敷设方法等。
7.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系统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说明,包括线路电容、线路电阻、电源负荷均衡等。
此外,该规范还包括了一些附录,如电气设备的基本数据、低压配电实例等。
低压配电的设计规范

低压配电的设计规范低压配电的设计是指在电力系统中,将输电线路的高压电能通过变压器降低压缩到终端用户所需的电压,通过配电装置将电能分配给不同的用户。
为了确保低压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设计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低压配电设计规范:1.电气安全规范: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必须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电气安全规范,比如中国的《低压电器及其附件的技术要求》等。
这些规范包括对电气设备的选用、安装方式、绝缘距离、接地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目的是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2.电气负荷计算:低压配电系统设计需要根据各个用电设备的功率、数量和使用方式等信息,合理计算负荷。
负荷计算是保证供电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用电特点和地区情况来确定。
3.线路及电缆选择:低压配电线路和电缆的选择要根据设备负荷和电缆长度来确定。
要考虑电缆的额定电流、敷设方式、环境温度、短路容量等因素,确保电缆能够承受正常运行和短路条件下的电流,并保证线路的传输损耗符合要求。
4.配电设备布置: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变压器、开关柜、断路器等设备的布置要合理,便于维护和扩容。
布置需要考虑安全间距、通风散热、防火防爆等因素,并符合消防、建筑等规范要求。
5.接地系统设计: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设计是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接地系统需要满足接地电阻、接地极数、接地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提供良好的接地保护,防止触电和设备损坏。
6.过电压保护:低压配电系统需要具备适当的过电压保护措施,以防止外界突发的过电压事件对设备和系统造成损害。
过电压保护可以通过安装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等设备来实现。
7.配电线路的选择和布线:低压配电系统中的配电线路应选择合适的导线材质、截面和敷设方式,减小线路的传输损耗和电阻。
同时,布线需要合理,避免不必要的材料和人工成本。
总之,低压配电的设计规范包含了如电气安全、负荷计算、线路和电缆选择、配电设备布置、接地系统设计、过电压保护、配电线路的选择和布线等多个方面。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3]](https://img.taocdn.com/s3/m/2aafdcb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3.png)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一、概述二、设计原则安全可靠: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防止触电、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经济合理:优化系统结构和参数,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技术先进:采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技术方案和设备,满足用电质量和用电需求的要求,适应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
美观协调:考虑建筑风格和环境特点,合理布置和隐藏设备和线路,减少对视觉和听觉的影响,提高环境质量。
三、设计要求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规定,如《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500 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标准》GB50016-2014等。
满足用户的用电质量和用电需求,如功率因数、谐波、电压波动、短路容量、负荷特性等。
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接地方式、保护装置、隔离装置、联锁装置、备用供电等。
优化系统的经济性和效率,如负荷分布、线路长度、线路截面、变压器容量、损耗计算等。
考虑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维护性,如开关柜布局、线路标识、测试点设置、检修空间等。
四、设计方法调研分析:收集并分析有关建筑物的基本信息,如平面图、立面图、功能分区、用途类别等;收集并分析有关用电设备的基本信息,如类型、数量、功率、位置等;收集并分析有关供电条件的基本信息,如供电方式、供电电压、供电容量等。
方案论证: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确定低压配电系统的总体方案,如系统结构、接地方式、变压器配置等;比较并选择最优的局部方案,如线路布置、线路截面、保护装置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安全、经济、技术、美观等,进行方案的优化和论证。
设计计算:根据方案论证的结果,进行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计算,如负荷计算、短路计算、电压降计算、损耗计算等;根据设计计算的结果,确定低压配电系统的具体参数,如线路长度、线路截面、变压器容量、保护装置型号等。
设计绘图:根据设计计算的结果,绘制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图纸,如平面布置图、立面布置图、接线图、单线图等;根据设计图纸,编制低压配电系统的设备清单和材料清单。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2)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3)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4)第五章无功补偿 (5)第六章低压配电 (6)附录一名词解释 (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第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2)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3)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3)第五章无功补偿 (5)第六章低压配电 (6)附录一名词解释 (6)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第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第2.0.2条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第2.0.3条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第2.0.4条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第2.0.5条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第2.0.6条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第2.0.7条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本文旨在规范通用用电设备的配电设计,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提高用电效率,降低能耗。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通用用电设备的配电设计,如工业生产设备、商业用电设备、家用电器等。
2. 设备选型在进行配电设计前,需要充分了解所需供电设备的功率、电流、工作环境及使用特性。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供电设备,确保其满足设备的工作需求。
3. 电气布线在进行电气布线设计时,需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布线,确保安全可靠。
布线时需考虑用电设备的位置、功率、电流等因素,合理规划电路布局,减少线路阻抗,降低线路损耗。
4. 电气保护配电系统中需配置相应的电气保护装置,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
这些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在发生故障时及时切断电路,防止事故的发生。
5. 接地保护在配电系统中,接地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适当的接地能有效防止设备绝缘破损造成的触电事故,同时减少雷击风险。
在设计中需考虑接地线的材料、截面及敷设方法,确保接地的有效性。
6. 负载平衡在进行配电设计时,需要合理平衡各负载点的电压、电流,避免因负载不平衡导致的线路过载、电压波动等问题。
合理设计负载平衡有助于提高用电效率,延长设备寿命。
7. 记录与维护在进行配电设计后,需要对配电系统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电气图纸、设备参数、保护装置设置等信息。
定期对配电系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遵循以上规范,可以有效保障通用用电设备的配电设计安全可靠,提高用电效率,降低能耗。
同时,也能为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良好的电气保障。
8. 节能设计在配电设计中,节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合理的负载规划和选择高效的电气设备,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降低用电成本。
此外,采用能量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也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用电成本。
9. 隔离设计在配电系统中,应根据设备的工作特性和用电环境的要求进行隔离设计。
例如,对于对电磁干扰敏感的设备,需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配电室设计规范

配电室设计规范(一)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第二节对建筑的要求第6.2.1条高压配电室宜设不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窗台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1.8m;低压配电室可设能开启的自然采光窗。
配电室临街的一面不宜开窗。
第6.2.2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的门应向外开启。
相邻配电室之间有门时,此门应能双向开启。
第6.2.3条配电所各房间经常开启的门、窗,不宜直通相邻的酸、碱、蒸汽、粉尘和噪声严重的场所。
第 6.2.4条变压器室、配电室、电容器室等应设置防止雨、雪和蛇、鼠类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电缆沟等进入室内的设施。
第6.2.5条配电室、电容器室和各辅助房间的内墙表面应抹灰刷白。
地(楼)面宜采用高标号水泥抹面压光。
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的顶棚以及变压器室的内墙面应刷白。
第 6.2.6条长度大于7m的配电室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室的两端。
长度大于60m时,宜增加一个出口。
当变电所采用双层布置时,位于楼上的配电室应至少设一个通向室外的平台或通道的出口。
第6.2.7条配电所,变电所的电缆夹层、电缆沟和电缆室,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4.10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4.10.1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高压配电装置室和高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低压配电装置和低压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4.10.2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变压器室的门应为防火门:(1)变压器室位于高层主体建筑物内。
(2)变压器室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
(3)变压器位于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
(4)变压器位于地下室或下面有地下室。
(5)变压器室通向配电装置室的门。
(6)变压器室之间的门。
4.10.3 变压器室的通风窗,应采用非燃烧材料。
4.10.4 配电装置室及变压器室门的宽度宜按最大不可拆卸部件宽度加0.30m,高度宜按不可拆卸部件最大高度加0.30m。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2)第三章电源及供电系统 (3)第四章电压选择和电能质量 (4)第五章无功补偿 (5)第六章低压配电 (6)附录一名词解释 (7)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供配电系统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110KV及以下的供配电系统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第1.0.3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第1.0.4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第1.0.5条供配电系统设计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第1.0.6条供配电系统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第2.0.1条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损失或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一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时。
2.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例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
3.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例如:重要交通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大型体育场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特别重要的负荷。
二、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为二级负荷:1.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Page:10;
3.2.6:当电缆沿敷设路径中各个场所的散热条件不同时,电缆的散热条件应按最不利的场所确定。
Page:12;
3.2.13: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严禁作为保护接地中性导体的一部分。
Page:15
4.2.1:落地式配电箱底部应抬高,高出地面的高度室内不应低于50mm,室外不应低于200mm:其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
Page:17
4.3.5:当严寒地区冬季室温影响设备正常运行时,配电室应采暖。
夏热地区的配电室,还应根据地区气候情况采取隔热、通风或空调等降温措施。
有值班室的配电室,宜采用自然光。
在值班室人员休息间内宜设给水、排水设施。
附近无厕所时宜设厕所。
Page:21
5.2.4(第四条):通信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在做等电位联结时,应征得相关部门的同意。
Page:31
6.2.4:当短路保护电器为断路器时,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电流不应小于短路器瞬时或短延时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3倍。
Page:34
7.1.1:配电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条件:
1:与场所环境特征相是适应;
2: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特征相适应;
3:能承受短路可能出现的几点应力;
4:能承受安装期间或运行中布线可能遭受的其他应力和导线的自重。
7.1.2:配电线路的敷设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由外部热源产生的热效应带来的损害;
2:应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水的侵入或因进入固体物带来的损害;
3:应防止外部的机械性损害;
4:在大量灰尘的场所,应避免由于灰尘聚集在布线上对散热带来的影响;
5:应避免由于强烈日光辐射带来的损害;
6:应避免腐蚀或污染物存在的场所对布线系统带来的损害;
7:应避免有植物或霉菌衍生存在的场所对布线系统带来损害;
8:应避免有动植物的情况对布线系统带来的损害;
7.1.3(第一条):同一设备或同一流水作业线设备的电力回路和无妨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可穿于同一根导管内。
Page:43
7.6.1: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使电缆不宜收到机械、振动、化学、地下电流、水锈蚀、热影响、蜂蚁和鼠害等损伤;
2:应便于维护;
3:应避开场地规划中的施工用地或建设用地;
4:应使电缆路径较短。
7.6.2:露天敷设的有塑料或橡胶外层的电缆,应避免日光长时间的直晒;当无法避免时,应加装遮阳罩或采用耐日照的电缆。
7.6.3:电缆在屋内、电缆沟、电缆隧道和电气竖井内明敷时,不应采用易延燃的外保护层。
7.6.4:电缆不应在有易燃、易爆及可燃的气体管道或液体管道的隧道或沟道内敷设。
当受条件限制需要在这类隧道或沟道内敷设电缆时,应采取防爆、防火的措施。
Page:44
7.6.6:支撑电缆的构架,采用钢质材料时,应采取热镀锌或其他防腐措施;在有较严重腐蚀的环境中,应采取相适应的防腐措施。
7.6.7:电缆宜在进户处、接头、电缆头处或地沟及隧道中留一定长度的余量。
7.6.8:无铠装的电缆在屋内明敷时,除明敷在电气专用房间外,水平敷设时,与
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2.5m;垂直敷设时,与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8m;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防止电缆机械损伤的措施。
7.6.10:在屋内架空明敷的电缆与热力管道的静距,平行时不应小于1m;交叉时不应小于0.5m;当静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电缆与非热力管道的静距,不应小于0.15m;当静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在与管道接近的电缆段上,以及由该段两端向外延伸大于等于0.5m以内的电缆段上,采取防止电缆受机械损伤的措施。
在有腐蚀性介质的房屋内明敷的电缆,宜采用塑料护套电缆。
7.6.12:电缆在屋内卖地穿管敷设,或通过墙、楼板穿管时,其穿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Page:45
7.6.13:除技术夹层外,电缆托盘和梯架距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5m。
7.6.14:电缆在托盘和梯架内敷设时,电缆总结面积与托盘和梯架横面面积之比,
电力电缆不应大于40%,控制电缆不应大于50%。
7.6.15:电缆托盘与电缆梯架水平敷设时,宜按荷载曲线选取最佳跨距进行支撑,且支撑点间距宜为1.5m~3m。
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不宜大于2m。
7.6.16:电缆托盘和梯架多层敷设时,其层间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电缆间不应小于0.20m
2 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0.50m
3 非电力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应小于0.50;当有屏蔽盖板时,可为0.30m。
4 托盘和梯架上部距离棚顶和其他障碍物不应小于0.30m。
7.6.17:几组电缆托盘和梯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个相邻电缆托盘和梯架间应有满足维护、检修的距离。
7.6.18(4):电力电缆与非电力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层托盘和梯架上。
7.6.19:本规范第7.6.18条规定的电缆,当受条件限制需安装在同一层托盘和梯架上时,应采用金属隔板隔开。
7.6.20:电缆托盘和梯架不宜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腐蚀性气体的管道,当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时,电缆托盘和梯架宜敷设在其上方;当气体比重小于空气时,宜敷设在其下方。
电缆托盘和梯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7.6.20的规定。
Page:46
7.6.21:电缆托盘和梯架在穿过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封堵。
7.6.22:金属电缆托盘、梯架及支架应可靠接地,全长不应少于2处与接地干线相连。
7.6.25:在多层支架上敷设电缆时,电力电缆应敷设在控制电缆的上层;当两侧均有支架时,1kV以下的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宜与1kV以上的电力电缆分别敷设于不同侧支架上。
7.6.26:电缆支架的长度,在电缆沟内不宜大于350mm;在电缆隧道内不宜大于500mm。
Page:47
7.6.35:电缆直接埋地敷设时,沿同一路径敷设的电缆数量不宜超过6根。
7.6.36:电缆在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700mm;当直埋在农田时,不应小于1m。
在电缆上下方应均匀铺设砂层,其厚度宜为100mm;在砂层应覆盖混凝土保护板等保护层,保护层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50mm。
Page:48
7.6.37:在寒冷地区,屋外直接埋地敷设的电缆应埋设与冻土层以下。
当受条件限制不能深埋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伤的措施。
7.6.38:电缆通过下列地段应穿管保护,穿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1 电缆通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散水坡、楼板和穿过墙体等处;
2 电缆通过铁路、道路处和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地段;
3 电缆引出地面2m至地下200mm处的部分;
4 电缆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部分。
7.6.39:埋地敷设的电缆间及其与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 的有关规定。
7.6.40:电缆与建筑物平行敷设时,电缆应埋设在建筑物的散水坡外。
电缆引入建筑物时,其保护管应超出建筑物散水坡100mm。
7.6.41:电缆与热力管沟交叉,当采用电缆穿隔热水泥管保护时,其长度应伸出热力管沟两侧各2m;采用隔热保护层时,其长度应超过热力管沟两侧各1m。
7.6.42:电缆与道路、铁路交叉时,应穿管保护,保护管应伸出路基1m。
7.6.43:埋地敷设电缆的接头盒下面应垫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宜超出接头保护盒两端0.6m~0.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