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问题研究
公司竞业禁止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公司竞业禁止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随着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公司开始关注竞业禁止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竞业禁止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建立,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实践经验为基础,阐述公司竞业禁止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一. 竞业禁止制度竞业禁止制度通常是雇佣合同中的一项附加条款,规定员工在离开公司后,不能在公司所在业务的竞争对手公司工作,也不能在同行业从事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工作。
此外,这种制度还规定了员工在公司退出后的若干年内,不能与公司现有客户进行业务往来。
竞业禁止制度可以有效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商誉。
如果没有竞业禁止制度,员工可能会到竞争公司工作并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这将对公司造成严重的损失。
因此,公司有必要为每个员工签署竞业禁止协议,并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检查。
二. 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是一套针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措施。
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防止公司机密被泄露,并确保公司的专有技术和机密信息不被竞争对手窃取。
商业秘密包括任何不为公众所知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商业计划、客户信息、技术秘密等。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公司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员工保密意识公司应当加强员工保密意识培训,告诉员工什么是商业秘密,以及如何保护商业秘密。
同时,公司应该要求员工在签署雇佣合同时签署保密协议。
这样可以加强员工的保密意识,从而减少商业秘密被泄露的风险。
2. 加强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现代企业几乎所有重要信息都是通过电子手段存储和传输的,因此,加强电子信息安全是商业秘密保护的关键。
公司应该加强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包括定期备份、加密等措施,以确保商业秘密不被泄露。
3. 建立保密制度公司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保密制度,明确商业秘密的分类和保密级别等。
同时,公司应对每个级别的商业秘密设立不同的访问权限,以确保商业秘密的安全性。
结论竞业禁止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法规,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的立法保护

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阙
摘 要 :随着 中国商品经济走 向成熟,人才和信 息逐渐成为我 国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的重要力量,
随之引发 了一 系列的相关问题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侵犯企业商业秘 密行为的频繁发生 ,这有很 大一部 分是与企业人员流动有关的,我 国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 ( 《 商业秘密保护法) ),修改完善其他部 门法 中
第2 6卷第 5 期 21 年 9 01 月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JANGS P I U OLI F CER COLL CE OF I EGE
V 12 o 5 o . 6N . Sp2 1 e . 01
・
民商法研 究 ・
竞业 禁止 与商业秘密 的立法保护
营或为 他人 经 营与其 所任 职 的企业 同类 的经 营者 。 一法 律制 度主 要散 见于其 他部 门法 之 中, 如 《 这 例 公 司法 》规 定:“ 事 、经 理不 得 自营或者 为他 人经 营 与其所 任公 司 同类 的营业 。 董 ”国家 科委 于 19 公 97年 布的 《 关于加 强 科技人 员活 动 中技术 秘密 管理 的若干 意 见》规 定 : 单位可 以在 劳动 聘任 合 同、知识 产 “ 权 权利 归属 协 议或者 技术 保密 协议 中 ,与对本 单位 技术 权益 和经 济利益 有重 大影 响 的有关 行政 管理 人 员 、科 技 人员和 其他 相关 人 员协商 ,约 定竞业 限制条款 ,约 定有 关人 员在 离开单 位后 一定 期 限 内不 得
务往来 的信 息 。 侵 犯 商业秘 密 的方式 多种 多样 ,主 要有 以下 几种 : 以盗窃 、利诱 、胁 迫或者 其他 不正 当手 段获 取 权利 人 的商业 秘密 ;披 露 、受用或 者 允许他 人使 用 以前项 手段 获取 的权利 人 的商业 秘密 ;违 反约 定或
论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

息 。 是指 人 们 通 过 研 究 得 出 的在 工 商 经 营 活 动 中 具 有应 用 价 值 的 者 所 接 受 .逐 渐成 为学 界 通 说 。 人 们开 始 将 商 业 秘 密 权 当作 知 识 技术 方 案 、技 术 数 据 、技 术 知识 等 : 营 信息 。是 指一 切 与 企业 营 产 权 来 对 待 ,商业 秘 密 权 的 知 识产 权属 性 逐 渐 为 人们 所 认 同 .并 经 销 活 动 有 关 的经 营 总 结 、信 息 知识 ,如 投 资 计 划 、 销 售方 式 、经 出现 在正 式 文 件 中 .如 19 年 中 美知 识 产权 谅 解 备忘 录 即将 商 业 2 9
I 保 密性 .也 称 管 理 性 。是 指 权 利 人 应 对 商 业 秘 密 进 行 管 3) 理 ,要 采取 合理 的保 密 措 施 。 合理 的保 密 措 施 .就是 建 立 在 商 业
权 利人 带 来 经 济 利 益 ,具 有 实 用性 并 经 权 利 人 采取 保 密措 施 的 技 秘 密 相 对 秘 密 性 的基 础 上 根 据各 种 商 业 秘 密 的 不 同 要 求进 行 控 术 信 息 和 经 营 信 息 “ 关 于 禁 止 侵 犯 商 业 秘 密 行 为 的若 干 规 定 》 制和 保 护 的措 施 。 。《 第 二条 对 《 不正 当竞争 法 》所 称 的 “ 业秘 密 “具体 解 释 为 :不 反 商 二 、商 业 秘 密 权 的 属 性 为 公 众所 知悉 .是 指 该 信 息 是 不 能从 公 开 渠 道 直 接 获取 的 能 为 商业 秘 密 权 利 人 对其 拥有 的商 业秘 密享 有 何 种 权 利 7 即 商业 权 利 人带 来 经 济 利 益 、具 有 实 用 性 ,是 指 该 信 息 具 有确 定 的可 应 秘 密权 的 属 性 是 什 么 7商 业 秘 密 权 的 属 性 问题 是 明确 商业 秘 密 法
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

关键词: 商业秘密;竞业禁止;法律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资源中最活跃
带来很大困难 。有些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淡薄 , 保护措施
的部分 , 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 企业 竞争最终演变成人才争夺 , 并且这一争夺随着经济环境的变 化愈演愈烈。众多经营者 已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
仅在雇佣关系存续期间发生效力 , 而且在雇佣关 系终止后一 定 时期 内 , 员仍 要 承 担竞 业 禁 止 义 务 。 当然 , 防止雇 主 雇 为 滥用竞业禁止 , 国对竞业禁止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做出了严 各
格规定 。
丧失大都与掌握本单位商业秘密的人员流失有关 , 我国目前 企业商业秘密丧失的主要原 因也是如此 。因此, 竞业禁止有 利于权利人对其商业秘密的保护。
性、 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 , 以期 为我国企业商业秘密的 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一
各国所认同, 并出现在正式法律文件 中。6 年代, O 国际商会 (C ) IC 首先把商业秘密视为知识 产权 , 世界知识 产权组织 在 其成立公约即《 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将知识产权 中, 的范围扩大到“ 在工业 、 科学、 文学或艺术领域一切来 自知识 活动的权利” 由此 可推 , , 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7 年代 O 之后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也逐步确立 了商业秘密 的法律地 位 19 年中美知识产权谅解备忘录也将商业秘密归入知 92 识产权范围。最终《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T Is ( R P 协 议) 明确 了商业秘密的法律性质, 将多年来许多 国家用反不
2 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竞争是市场经 济最 . 基本的运行机制, 是市场繁荣的根本。在知识经济下的竞争 就是人才的竞争。于是 , 人员流动导致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的 情形屡见不鲜 。如“ 跳槽” 泄密、 离职泄密、 兼职泄密、猎头” “ 泄密等。由于我国相关立法不够完善, 给企业保护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离职竞业禁止探究

关键词 : 离职竞业禁止 ; 商业 秘密; 保 护
劳动力 资源的 自由流动是市场经济 的必然要求。 但是, 这种流动又容易 导致侵害商业秘密现象的大量出现 。 当前, 离职雇员携带原雇 主的商业秘密 到与 原雇主有竞争关系的新雇主那里就职或 自己开展竞争性营业 ,与原雇 主进 行不 正当竞争 的情况屡见不鲜 , 这给商业秘密保护带来 了严峻挑战。 原 雇主 与雇 员签署的保密协议存在先天不足 ,流动中的人才在面对利益冲突 时, 选择个人利益使用其原雇主 的商业秘密, 这 可以说是一种合乎理性人性 的选择, 因此需要约定离职竟业禁止 。 离职竟业禁止 已经引起 中国业界 的广 泛关注 , 企业开始认识到它对商业秘密和竞争力保护 的优势所在。 1 9 9 6 年1 1 月1 1 日, 劳动部 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 问题的通知》 规定 掌握 原用人单位 商业秘密 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 同以后一定时期内 ( 不超过三年) 必须 遵 守竟业禁止的约束, 保守原 单位的商业秘密。1 9 9 7 年7 月2 日国家科委 《 关 于加强科技人员流动中技术秘密管理的若干意见 也规定了不超过三年的 竞业禁止期限。2 0 0 8 年1 月1 日 施行 的《 劳动合 同法》 第2 3 、 2 4 条, 针对保护商 业秘密的离职竞业禁止做 出了规定 。 但 是, 这些规定过于原则, 缺乏操作性 , 加之对于离职竞业禁止背后 的理论知识没有清 楚的认识 ,使得离职竞业禁 止协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造成企业与员工的离职竞业禁止协议存在种 种不完善 , 既不利于保护 企业 商业秘密, 也可能损害员工 的合法利益。本文 正是基于对此的认识,对作 为保护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 的离职竟业禁止进 行一些研究 , 并从立法和 司法 的角度对规范离职竞业禁止提 出建议, 以期完 善保护商业秘密的离职竞业 禁止制度。 竞业禁止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企业有特定地位的人不得在企业之外从事 与企 业相竞争的业务活动。 离职竞业 禁止 的法律特征: ① 离职竞业禁止 的主
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的关系

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的关系
竞业限制又称竞业避止,竞业禁止,是英美法系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指公司的职员(尤其是高级职员)在其任职期间不得兼职于竞争公司或兼营竞争性业务,在其离职后的特定时期和地区内,也不得从业于竞争公司或进行竞争性营业活动,因此,竞业避止是现代企业在一定领域和行业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
”竞业禁止”制度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有据可查的仅限于国家科委的317号文件以及劳部发【1996】355号《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事项时,可以约定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3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到有竞争关系的其它用人单位工作,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也规定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
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目前已有的一些部门规章及地方性法规均表明,竞业限制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故单位与职工约定竞业避止,首先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即该劳动者掌握单位的商业秘密,保护商业秘密是竞业限制产生及设定的根本原因。
因此,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是所有的员工都可以约定竞业避止,如果离开了”商业秘密”这个前提,”竞业禁止”条款无疑就变成了”霸王条款”。
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限制问题

、
商 业 秘 密保 护 中竞 业 限制 制 度概 述
关 于商业 秘 密 的概 念 ,反不 正 当竞争 法》 1 《 第 1
条规定 :商业 秘 密 是不 为公 众 所 知 悉 , 为权 利 人 “ 能
带来 经济利益 , 有 实用 性 并 经权 利 人 采取 保 密 措 具
Pr hi ii n O l i s t ie l ws O O b tO f b l ne s s r f a n s pr t c i n 0 O m e c a e r t 0 e tO f c m r i ls c e s
W A NG e xin Xu . a
施 的技术信息 和经 营信息 ” 。关 于商业 秘密 的特 征 , 国内许 多 学者 作 出 积极 的探 讨 , 三 特 征 、 特 征 有 四 等 。笔者认 为 以下 3个 特征具 有典 型意 义 。 …第 一 , 价值 性 。这是 商业 秘 密 最本 质 的特 征 , 商业 秘 密 之
ne ssrf nd t gre r iii no snessrf o p o e t S tie a hea e d p ohb t0 fbu i s tiet r tc
所以成 为商 业 秘 密 就 在 于 它能 为企 业 带 来 经 济利
益, 使企业 因掌握 商业 秘密而保 持竞 争优 势 。第 二 , 秘密性 。这是商 业 秘 密最 显 著 的特 征 , 是许 多企 也
t e∞r re ca s c eS o a ig t ed v r i e we n t el — h I n r il e rt .C mp r h ie s y b t e h l n t e g 王p o i 0 fb s es srf a d t e a r e r h bt n o a r Kb t n D u i s ti n h g e d p 0 i i 0 f i n e i
论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 编 号 :o 5 6 3 (0 7 2 — 12 0 l0 — 0 32 0 )3 0 3 — 2
S I E H I F R A I N D V L P E T& E O O Y C- C O M TO E E O M N T N CNM
够生产或者制造新产品的技术信息 ; 第二 , 能够增 加产量 、 改进 品质或者 降低成本 的技 术信 息; 三 , 第 能够改进运 营管理设 计或者操作的技 术以
及 能够进行其他改进的技术信息 。
2 商业秘 密的法 律属性
对商业秘密加以法律保护时 面临这样一个问题 , 即商业秘密权属于
一
方 案, 发现其无法应用 于生产 , 这一则信息对 于研究 者本人来说或许
没有用处 , 但对于竞 争对手而言 , 可能具有相当的价值 , 这就称为负 面信 息 。 以说美 国的商业秘 密范 围规定得 比较全面和具体 。 可 日本《 不正 当竞 争 防止法》 中商业秘密 的范 围包括 : 作为秘 密管理 的生产方法 、 销售方法
密的价值性 和秘密性就值得怀疑了。经 营信息 的独特性程度有所不 同。
性并经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非专利技术 和技术信息。” 该条例第 5 条规 定“ 本条例所称的技术和技术信息 , 包括 以物理的 、 化学 的、 生物 的或其 他形式的载体所表现的设计、 工艺、 数据 、 配方 、 诀窍等形式。” 种界定 这
施行的《 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 条例》 3 第 条规定 :本 条例所 “
称的技术秘密 , 是指不为公众所源自悉 , 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有实用 能 具
显而易见的 , 么它通常是公知技术 。所属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 那 以通过观察 、 总结 、 联想而无需花费多大力气就可 以得到 , 则该项技术秘
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的合理性分析

、
保守 其在 职 期 间获 得 的商 业 秘密 , 而且 也难 以将 雇员 在 职期 间 发展 的个 人 能 力与 获 得 的商 业秘 密 相 区分 , 如 果没 有竞 业 禁止 的存 在 , 主就 会 采取 各种 措 施保 雇 护 其 商业 秘 密 , 大保 护 措 施 的投 入 , 加 其产 品 的 生产 成本 就会 提升 , 整个 社会 成本 相应 增加 。再 次 , 竞业禁 止 有利 于维护 正常 的竞 争秩 序 。市场 经济 鼓励 平等有 序 的竞 争 , 业秘 密 是雇 主在竞 争 中获得 优 势 的有利 商 武 器 , 是 竞 争对 手 觊觎 的对 象 。如果 允 许竞 争 对手 也 利 用 人才 的流 动 轻 易 获 得 他 人 花 费 大 量 心 血形 成 的 商 业 秘 密 , 疑 会损 害商 业 道 德 , 乱 正 常 的 市 场竞 无 扰 争秩 序 , 利 于市 场经 济 的健 康 发展 。 不 应 当看 到 , 竞业 禁 止 持肯 定 或 否定 态度 都 有其 对 定 的道理 , 他们 的论 述 也 都是 合 理 的 。但 从 全面 的 比较 来 看 , 业 禁 止虽 然 确 实 存 在 固有 的缺 陷 , 竞 只要 控 制在 合理 的 范 围 内 , 建 立就 是 必要 的 。因 为它有 其 利 于保 护商 业 秘密 权 人 的合 法 权益 , 维护 公平 的市 场 竞 争秩序 , 建诚 实信用 的市 场 运行 体系 。 构
Oc,0 7 t20 .
( e e l 1 6) G n r Nn 5 a N ̄ 0
第5 ( 期 总第 16 ) 0期
商 业 秘 密 保 护 中 竞 业 禁 止 的 合 理 性 分 析
耿 . 芦
( 北京 师 范大学 政 治学 与 国际关 系学院 , 北 京 1 0 7 ) 0 8 5
论竞业禁止与商业秘密保护

二 、竞业禁止与保护 商业秘密之 间的关 系
竞业禁止与保护商业秘密的关系既不是互相独立 的,也不 是
害 陛的特定行为。3竞业禁止 既可以由法律 明文规定产 生,也可 相互依存的 关系 。竞业禁止 只是保护商业秘 密的一种手段 ,而 保 以由当事人自行 的定产 生。如我国公司法对董事 .经 理的竞业禁 护商业秘密也只是竞业禁止的作用之一 , 业禁止还 具有 其他 的 竞 止规定。但法定 的竞业禁止条款也可 以在双方当事人协 商的情况 作 用,如避免离职职工过 于熟悉原 企业的业 务在 离职后从 事与原 下排除适用 ,这一方面体 现法律 对竞业禁止 的重视 。另一方面也 企业相竞争的行业 ,给原企业造成不利等 。而保护商 业秘 密也可
体现合同法上的当事人 自由意思原则。现 实生活 中 ,更多的竞业 以通过不 同的手段。如民事、行政或刑事等手段 ,这说 明竞业禁 禁止条款来 自双方当事 人的约定 ,如劳动关系中大多数情况 下都 止并不是 惟一手段 ,其作用仅仅是减 少侵权 行为的机会 。
是企业的员工签 订竞业禁止合 同。在这种情况下 ,法律应监督处
使用。
[ 关键词]商业秘 密 秘密也就在于从正 常的渠道无法获取 ,它与其他工业产权的区别
竞业禁止 ,又称竞业避止 ,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 主要就 在于 它的获取渠道上是保密状态 .它的存在状态也是一个 不得到竞争企业兼职或任职 ,不得 自行组建公司与单位竞 争 在 保密状 态 ,除 了所有者或掌握者之外 .其他 人无从得 知。一但成 离开原单位一定期限内 .未经原单位同意 .不得从事 同原单位业 为公知 ,也就失去了秘密最 基本的特 点。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 务有竞争性的业务。竞业禁止制度被很 多国家和地 区广泛采用。 利益 ,即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 用性 ,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下的竞业禁止

《商场现代化》年月(中旬刊)总第55期对企业而言,商业秘密是保持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基础,然而在人才流动中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现象十分突出。
立法和实践中为保护商业秘密提供了多种途径。
其中以竞业禁止方式保护商业秘密成为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保护方式。
因此完善我国的竞业禁止制度,在法益冲突中寻求价值平衡,对保障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对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概述1.商业秘密的概念在我国,商业秘密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中。
1993年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其中技术信息是指与产品生产和制造有关的技术诀窍、生产方案、工艺流程、设计图纸、化学配方、技术情报等专有知识。
而经营信息是指与生产经营、销售活动有关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产销策略、货源情报、客户名单、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专有知识或信息。
2.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基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结合具体实践,笔者认为构成商业秘密应具备以下要件:(1)秘密性未公开的状态是商业秘密成立的先决条件。
与具有公开性的专利、商标等不同,商业秘密必须处于秘密状态,只为权利人或权利人所允许的少数人知悉。
这点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商业秘密在客观上没有被公众了解,没有进入公共领域;二是商业秘密必须具有主观上的秘密性,即商业秘密的持有人必须在主观上有保密意愿,并采取了必要的保密措施。
(2)时间无限性只要权利人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使其一直处于秘密状态,这种商业秘密就始终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保护期限在时间上是无限的。
(3)价值性这表现为商业秘密能够在生产、经销中实际使用,可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
1995年国家工商局公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将“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解释为“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
商业秘密保护和竞业禁止规定

商业秘密保护和竞业禁止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企业在商业活动中获得的不为公众所知的信息,具有商业价值并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进行保护的信息。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商业秘密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商业秘密和防止员工泄漏、竞争对手窃取商业秘密的行为,许多企业都制定了商业秘密保护和竞业禁止规定。
商业秘密保护规定保密协议:企业可以要求员工在入职时签署保密协议,明确规定员工在工作期间和离职后对商业秘密的保密责任。
保密协议可以包括保密义务、保密期限、保密范围等内容。
信息访问控制: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例如权限控制和加密措施,限制员工对商业秘密的访问和使用。
只有经过授权的员工才能够接触敏感信息,并且企业可以记录他们的访问行为。
员工培训:企业可以定期进行商业秘密保护的培训,让员工了解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和保密措施,增强员工的保密意识。
物理安全措施:企业可以采取物理安全措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设置访客登记系统和安全门禁系统,以防止未经授权人员进入存储商业秘密的场所。
合同约定:在与供应商、客户或合作伙伴签订合同时,可以加入保密条款,明确双方在商业秘密方面的义务和责任。
竞业禁止规定禁止从事相同业务:竞业禁止规定一般禁止员工离开公司后,在短期内从事与原雇主相同或直接竞争的业务。
这样可以防止员工利用商业秘密和客户资源给原雇主造成不利影响。
地域限制:竞业禁止规定通常还包括地域限制,即禁止离职员工在一定地理范围内从事竞争活动。
地域限制的范围可以是国内或特定的城市、地区。
期限规定:竞业禁止规定通常有一个固定的期限。
期限的长短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雇佣关系的性质而定。
常见的期限是6个月至2年。
补偿问题:有些竞业禁止规定中会约定离职员工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金作为限制竞业的回报。
这样可以平衡员工因为限制而无法从事竞业活动的不利影响。
竞业禁止规定有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利益和商业秘密。
但同时也要注意,竞业禁止规定应该合法合理,不得违反劳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浅谈竞业禁止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不正当 竞争行为。} 匕 女 口 雇员跳槽使杈 利^ 流失大量的商业秘密。员工
为利益等原因驱动, 泄露秘密, 而我国 目前企业保密意识薄弱, 我国也 没有相关的法律予以保护, 由于商业秘密的复杂 性和隐蔽眭, 使发现、 确认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非常困难, 商 秘密的泄露 纠纷屡出不穷。因此, 必须建立合理的竞业禁【 匕 机制。
二 竞业禁止的适用原则
1 . 区别对待原则, 竟业主体、 竞业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的人以及
竞业后果承担方式因在不同的法律、法规中有着不同的规定, 因此在 处理涉及竞业的案件中应区别不同情况, 正确适用法律予以处理 ; 2 . 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在从事 交易活动中, 要做到恪守诺言, 讲求信用, 诚实不欺 , 以信为本 , 在不损 害他 ^ 币 J l j 亏 { : = 匕 金 共干 0 益的育 d 提下j 宦 求个 ^ 币 0 益。后 哇 狮 锵 诚实守信这—道德规范作为法律的基本原则, 根本原因在于: 一方面, 诚实守信是最基本的商业道德, 只有按照此种商业道德行为, 才能保证 交易活动能够高效快捷地进行, 从而形成正当稳定的商业信用乃至社 会信用、交易的秩序。另—方面 , 诚实守信也是交易当事人为维持彼 此之间的信用关系而完全可以敝得到的商业道德。它是人们行为的 最低标准。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标准 , 并不能使行为 ^ 成为—个品行 高 尚的人 , 但如果没有这—规范, 就连最起码的商业交易都无法正常进 行。 3 . 从严原则, 竞业禁 【 匕 规定也只散见于各种法律 、法规和司法解 释 中, 目 . 对竞业主体范围、承担责任方式、承担责任主体规定也不相 致, 因此 目前我国对竞业禁止只能采取从严原则。对竞业而产生的 民事责任的承担要特别考虑保护公民的生存权、就业权。
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问题研究

● 经 济 与 法
商业秘密保 护中的竞业 栋 不 止 问题 研 究
●刘 宗贤
摘 要 :文章 论述 了商业秘 密保 护 与竞业 禁止制度的 关 系及 竞业禁止 的有 效性 、 合 理 性 及 判 断 标 准 等 理 论 问题 , 对 完 善 我 国 竞 业 禁 止 制 度 提 出 了设 想 和 建
和 经 营信 息 。” 从 商业 秘 密的 含 义可 以看 出, 其具有以下几个方 面的 法律特性 : 1 . 秘 密性 。 商 业秘 密 的 秘 密 性 是 指 “ 不为公 众所知悉” ,即 该 信 息在 本 行 业 或 本 领 域 不 为 公 众 所 知 。④ 我 国最 高人 民 法 院将 其 解 释 为 “ 处 于秘 密状 态 , 即 不 能 从 公 开 渠 道 直 接 获得 ” 。同 时 国 家工 商 总 局 也 将 不 为 公 众 所 知 悉 ,界 定 为 不 能从 公 开 渠道 直 接 获 取 。 笔 者认 为 其 秘 密 性 还 应 该 理 解 为 相 对 秘 密 性 ,是 指 商 业 秘 密除所有人外 , 任何人 皆不知道 。② 2 . 价值性 。 商 业秘 密 的价 值 性 是 指 商 业秘 密能给其所有 者带来现 实的或 可预 见的竞争优势。这是其另一显著特征 , 主 要 体 现 在 它 的 秘 密性 , 即 因为 不 为公 众 所知 悉 ,因而使其 所有 者具有在 该领域 或该行业 中的竞争优势 。③同时 , 商业秘 密还 应具备 在 实 际中可 以应 用的特性 , 即具有 实用性。这样 的商业秘 密所带来 的 竞 争优 势 才是 现 实的 或 可合 理 预 见
议 。
密 采 取 了本 能 的 防护 手段 .其 防 止 商 业
从一则商业秘密纠纷谈竞业禁止的必要性

然 而 一 直 以来 ,商 业秘 密 与 劳 动 权 的冲 突 问题 、竞 业 禁 止 的 正 当性 与必 要 性 问 题 等 都 成 为 社 会 以及 学 术 界 争论 的 焦 点 。 本 文 从 一 则 案例 出 发 ,对 以 上 问 题 给 出
了 自 己 的分 析 和 见 解 。
行 业 以研 发 实 力 为 立 命 之 本 ,十 分 依 赖 技 术 创 新 ,
n o a in& Ma a e n v t o n g me t n
动 合 同 ,合 同约 定 :一 旦 陆某 离 职 ,则 3 内不 得 到 年 其 他 制 药公 司 工 作 。 为此 公 司 愿 意 在 3 内 ,每 年 支 年 付 1 万 元 给 陆某 作 为补 偿 金 ;如 果 陆 某 违 反 此竞 业 禁 5
1 商业 秘 密 纠 纷 案 始 末
11 案 情 初 始 .
制 药 专 业 的博 士 陆 某 和 南 方 制 药 公 司依 法 签 署 劳
2 0 年5 第2 5 08 月 卷 期
Vol 2, o 5, a N M y 200 8
维普资讯
Un vmi+Na m ̄ I o 9 cbn ie o, q o o , ia
【 bt c 】 T i pp rdv l sf m a O crig d s s n o uies ert aa sste A s at r hs ae eeo o acs C I enn ie i f s s sce, nl e h p r e l sn o b n y
陆 某 律 师 主 要 抗 辩 理 由是 : 原 来 的 劳 动 合 同 限
制 陆某 到 任 何 医 药公 司 工作 ,但 陆某 是 制 药 专 业 的博
浅论竞业限制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企业经营的法律风险研究——浅论竞业限制协议相关法律的模糊区域的运用论文关键词竞业限制商业秘密保护论文摘要竞业限制协议发挥了保密协议的作用,并且由于对劳动者离职后有就业的限制,从而有可能对企业的秘密有更大力度的保护。
对此由于劳动者离职后,就业面的缩小,企业应该给予补偿。
尽管竞业限制协议规定了职工离职后将获得补偿。
但综观现有法律,均没有规定竞业限制协议的补偿费不能提前发放。
因此企业若提前将一部分竞业限制补偿费随同职工工资提前发放,待职工离职后,竞业限制的协议是否依然有效,离职者在得到足以补偿其竞业限制期的收入后,是否违约了依然不能追究?一、公司法对竞业限制的规定综观世界上的竞业限制制度,在经济贸易中,能够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人员,主要有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科技人员、生产工艺管理人员、以及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以及掌握关键客户的市场营销或采购人员。
因为他们的权利与职责为他们提供了接触公司信息的平台,由此也产生出对这类人员的规定与限制,防止公司商业技术信息的外泄而使公司利益遭受损失。
所以竞业限制制度因各类技术管理人员的职位与公司的管理风险应运而生。
因此有必要先介绍公司法中对竞业限制制度的规定,然后可以借鉴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运用到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规定中去。
我国2005年出台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这部法律的第六章“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规定了公司管理人员的义务与责任,包括竞业限制义务。
《公司法》第148条规定了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与勤勉义务。
在两种义务的前提下规定了相关人员的具体义务,即第149条的规定。
忠实义务是指董事、监事和高管受人之托,应忠人之事,不仅应为公司的最大利益行事,而且应在个人与公司利益相冲突时,以公司利益为重,服从公司利益。
而勤勉义务是指董事、监事和高管需以合理的注意管理或控制公司事务。
《公司法》第149条第1款中共8项的规定是对忠实义务的详细规定。
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初探

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初探摘要:竞业禁止制度作为商业秘密最主要也是最有力的保护手段,在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我国目前竞业禁止制度还尚未完善,商业秘密时有被侵犯的风险,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关系不够和谐,从商业秘密的保护角度入手,分析国内外的竞业禁止制度的相关规定、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索如何完善我国竞业禁止制度。
关键词:商业秘密;竞业禁止主体;竞业禁止补偿金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52-02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秘密武器和无形资产,也是知识产权的重要部分。
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是指雇主利用签订竞业禁止协议的形式,禁止本企业的雇员在任职期间以及离职后一定期间内,利用在职期间掌握的雇主拥有的商业秘密,在一定范围内从事与雇主相竞争的业务。
完善竞业禁止制度,使用人单位能够保护商业秘密,保持核心竞争优势,保证良性发展。
一、发达国家竞业禁止制度相关规定美国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属于州法的范畴,不存在统一的商业秘密法。
《侵权法重述》和《统一商业秘密法》仅是各州立法参考的示范性文本,不是由联邦立法机构颁布的法典,因此,它的作用视各州的采纳程度而定。
从总体上说,各州在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判例中发展出了普遍认可的规则。
总结如下:第一,雇主需有可受保护之利益。
即受雇人曾接触营业秘密或机密信息及客户或客户资料。
第二,合理性限制。
如地域、时间及营业种类。
第三,各州关于竞业禁止条款基于公共政策考量而有不同规定。
日本对商业秘密专门的立法保护相较美国起步较晚,由于其劳动法中雇员终身制减少了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所以长期通过侵权行为法、契约法、刑法等对商业秘密进行保护。
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商业秘密泄露现象日益严重,才制定针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
竞业限制法与商业秘密保护

竞业限制法与商业秘密保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知识型经济的兴起,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为了保护企业利益和知识产权,竞业限制法和商业秘密保护逐渐成为了商业界关注的焦点。
竞业限制法是一种法律制度,旨在限制员工在离职后与原雇主直接竞争或揭露商业机密的行为。
商业秘密保护则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核心竞争力。
竞业限制法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时期。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帝国就出现了关于竞业限制的法律规定。
现代竞业限制法的出现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大量员工开始在公司间跳槽,导致了商业机密的泄露以及员工直接竞争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竞业限制法应运而生。
竞业限制法主要通过合同来约束员工离职后的行为。
在签署劳动合同时,雇主可以要求员工同意在离职后一定的时间内不得从事与原岗位相同或相似的工作,以防止商业机密的泄露和直接竞争。
竞业限制合同的有效性因国家法律和司法实践而有所不同。
在实践中,竞业限制法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
一方面,竞业限制法被指责限制了员工的自由就业权利,同时也可能导致行业的垄断。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竞业限制法,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核心竞争力将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评估竞业限制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权衡利弊。
与竞业限制法相比,商业秘密保护更具灵活性。
商业秘密是指企业拥有并且保持秘而不宣的信息,它可以是有形的,如产品配方,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客户数据。
商业秘密保护的核心是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商业机密的泄露。
首先,企业需要制定内部保密制度。
这个制度包括明确的保密政策,明确员工对商业机密的保密义务,以及相应的保密培训。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对商业机密的物理和网络安全措施,如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防火墙等。
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内部审计,以确保商业机密的保护。
商业秘密保护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随着技术的发展,商业机密泄露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网络攻击、内部泄露和间谍行为都可能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保住了商业秘密,就等于保住了市场。
反之,企业就可能会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商业秘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商业秘密;无形资产;保护对策一、我国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中的问题商业秘密巨大的经济价值要求企业在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保护过程中采取周密、健全、完善的保密制度才能有效的解决商业秘密保护难题。
而国内部分企业在商业秘密保护的问题上疏于防范,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淡薄,导致企业商业秘密在无形中大量流失。
同时,我国对商业秘密的立法不健全,从而导致对商业秘密的认定困难,保护措施的不到位,法律救济手段不利等现象的存在,从而大大增加了对商业秘密保护的困难。
具体而言,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员工流动过大增加了泄密的危险伴随着我国经济繁荣,人才流动市场愈加宽松,由于企业技术人才及经营销售人才掌握着企业的一些技术秘密和经营信息,他们的自由流动,大大增加了企业商业秘密流失的可能性。
员工的流动也成为企业内部泄露商业秘密的重要途径。
虽然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等法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商业秘密保护规定的基础上,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做出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劳动者商业秘密缺乏保护意识,部分企业内部根本没有商业秘密管理和保护的措施,对员工缺少必要的管理和培训导致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现状愈发堪忧。
二、现在我国法律对商业秘密的法律救济主要有三种,即民事救济、行政救济和刑事救济。
民事救济方式主要有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行政救济有罚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但众所周知,我国民事责任中赔偿损失的性质是补偿性而非惩罚性,行政责任中罚款的上限也只是20万,相对侵犯商业秘密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来讲,违法成本过低。
而我国的司法系统也很少会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处以刑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商业秘密侵权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问题研究摘要:文章论述了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制度的关系及竞业禁止的有效性、合理性及判断标准等理论问题,对完善我国竞业禁止制度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秘密保护竞业禁止法律保护中图分类号:df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75-03一、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的关系(一)商业秘密的法律特征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从商业秘密的含义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特性:1.秘密性。
商业秘密的秘密性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即该信息在本行业或本领域不为公众所知。
{1}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将其解释为“处于秘密状态,即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得”。
同时国家工商总局也将不为公众所知悉,界定为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
笔者认为其秘密性还应该理解为相对秘密性,是指商业秘密除所有人外,任何人皆不知道。
{2}2.价值性。
商业秘密的价值性是指商业秘密能给其所有者带来现实的或可预见的竞争优势。
这是其另一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它的秘密性,即因为不为公众所知悉,因而使其所有者具有在该领域或该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3}同时,商业秘密还应具备在实际中可以应用的特性,即具有实用性。
这样的商业秘密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才是现实的或可合理预见的。
{4}3.保护性。
商业秘密的保护性是指商业秘密所有人对其秘密采取必要的或合理的保密措施,并以此作为是否对其给予法律救济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商业秘密所有人必须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其行为不仅是一种事实行为,也是一种法律行为。
只有当经营者对于其商业秘密采取了本能的防护手段,其防止商业秘密泄露的行为才能够引导法律,具有法律上的意义,即是其所有者获得法律保护的必要条件。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特征,才能构成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才能是我国经济立法所保护的对象。
(二)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保护的有效手段——竞业禁止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各种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所以人才的流动则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人才的流动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另一个问题,即企业商业秘密的流失。
{5}当前由于我国人才流动所引起的企业商业秘密流失现象十分普遍。
比如“重金收买”,就是说劳动者将企业的商业秘密出卖给新加入的企业,或者作为技术股参股到新企业坐收红利;又如“出嫁”带“嫁妆”即为得到新聘用单位的优厚待遇,跳槽者会以原单位的商业秘密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更有甚者则“自立门户”,一些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凭自己掌握的商业秘密自立门户,利用原单位的技术、营销渠道等进行生产经营。
{6}于是保护商业秘密不仅是经营者、商业秘密所有权人的需要,更是规范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
然而法律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不仅要保护权利所有人的商业秘密不受侵犯,也要保护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利,保证劳动力特别是各种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的合理流动。
{7}如何净化市场环境,协调平衡市场主体间的各自利益,在国内外的法律和实践中均广泛的采取了竞业禁止的方式。
这就是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竞业禁止制度。
竞业禁止制度的设立,使其成为现代各个国家保护商业秘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在职人员和离职人员的合理竞业限制,来保护商业秘密所有人的合法权利,同时实现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竞业禁止制度的理论分析(一)竞业禁止协议的生效要件1.须采取书面形式。
因为竞业禁止协议的对象是个不特定的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是预测劳动者有可能为协议所禁止的行为,而事先对其离职后的就业权进行的一定限制。
因此,竞业禁止协议应采取书面形式予以明确,这也是各国立法的通例。
2.须以雇佣关系为基础。
从性质上看竞业禁止协议不仅从属于劳动合同而且还是具有其相对独立性的一种合同,它的效力当然也要受到雇佣关系的影响。
而在形式上竞业禁止协议可以以单独的合同形式存在,也可以在劳动合同、保密协议中规定。
因为它主要是规范劳动者离职后的行为,所以并不完全依赖于雇佣关系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雇佣关系终止后,竞业禁止协议仍然具有约束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效力。
3.竞业禁止协议的合理性要求。
(1)适用人员合理。
竞业禁止协议保护商业秘密权的同时也限制了雇员的自由择业权,因此合理的竞业禁止协议应该严格限定受限人员的范围,不能将承担竞业禁止义务的主体扩大化。
{8}(2)协议目的的合理。
竞业禁止协议有效的前提条件就是其目的应当合理,必须是出于保护正当利益的需要,必须符合诚实信用、自愿公平、等价有偿等基本原则,而不是通过竞业禁止来限制人才的合理流动,损害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
(3)期限限制合理。
任何信息都具有时间性,而时间性对于企业的商业秘密尤为重要。
一方面雇主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可能很快就失去其原有的价值,另一方面即使雇主为保护其商业秘密采取了全面、严密的保护措施,也可能很快就为公众所知悉,从而丧失其秘密性。
所以,对其期限的限制是竞业禁止协议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4)业务范围限制合理。
雇员承担竞业禁止业务的首要范围就是要和原企业的业务类别和范围具有一致性,即必须是和原企业具有竞争性的业务。
(5)区域限制合理。
合理的区域范围应该同时具备以下两个因素:一方面为竞业禁止的区域限制应以可能产生实质性竞争威胁的范围为限,即应当限于雇主目前的营业关系涵盖的竞争区域,不能扩大到雇主将来可能开展而尚未开展的地域;另一方面则为竞业禁止的领域不能剥夺劳动者的生存空间,否则会对劳动者的生存造成威胁,进而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二)竞业禁止制度与相关权利之间的冲突1.商业秘密权与劳动者的择业自由权的冲突。
劳动者因在某个企业从业而掌握了该企业的保密信息,如果根据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规定,其择业自由的权利就会受到相应的限制,然而这种情况在特定条件下就会显得非常不合理。
在我国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是受宪法和劳动法保护的重要权利之一。
劳动者有权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选择其就业的场所,并不能因为要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他们的这些基本而重要的的权利就消失了。
职工正当离开原单位的行为,是行使自己宪法、劳动法上的自由择业权的表现。
若强令劳动者离职后不得到与原工作单位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就职,必将会削弱其再就业的能力。
同时无条件的竞业禁止也会限制贸易的自由度和竞争的平等性,有违民事行为的自愿平等、诚实信用、等价有偿原则。
2.竞业禁止与意思自治原则的冲突。
合同的有效订立代表了其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其体现的是当事人在民事行为中的意思自治原则。
竞业禁止协议不仅是用人单位以合同的方式对劳动者就业权限的某种规制,而且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合同。
但这种合同关系的特殊性在于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限制,然而劳动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是宪法保障实施的公民基本权利。
一方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是企业保护其商业秘密和其他经济利益的强有力手段,企业通过对劳动者离职后择业的合理限制,能够保障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时,所处的地位并不对等,他们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并且用人单位处于相对的强势地位。
劳动者为避免失去现实或潜在的劳动就业机会,往往会违背其真实意思而与企业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3.劳动者利益与用人单位利益之间的冲突。
竞业禁止协议的签订,必然会产生劳动者利益与用人单位利益之间的冲突。
关于其冲突的法益取舍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为强调保护用人单位的利益,而另一种则正好相反,主张保护作为弱势一方的劳动者利益。
如果限制商业信息的自由流动,对在职劳动者或者离职劳动者使用或者披露商业秘密的权利进行严格的控制,那么就会损害到劳动力市场,会使劳动者不能够到其他相关企业就职或自营职业;如果在劳动关系终止后完全不对企业的商业秘密进行保护,不能够确保商业秘密信息为用人单位所独家拥有,商业秘密所有权人就会因此而受到巨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为保护商业秘密而采取竞业禁止制度,必然会在劳动者的利益和商业秘密所有权人的利益之间产生激烈的对抗。
{9}(三)竞业禁止的合理性判断标准实践中的竞业禁止,不但要求要合法而且要合理。
所谓合法是指合同约定不得违反法律的具体要求;所谓合理是指合同约定对受限制的离职职工和加以限制的企业,应该公平合理。
只有在劳动者的自由择业权与商业秘密保护权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既合法又合理,既不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使商业秘密所有者遭受损失,才能真正达到保护商业秘密的目的。
1.地域的限制。
地域限制是指由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离职职工在多大的地域内不得从事竞争行为。
一部分人认为地域限制应当考虑劳动者的生存权,因而应当以劳动者能够自由进入市场的空间为限制;还有人认为,地域的限制应以企业目前的营业领域为其范围,至于企业尚未开拓的领域,基于自由竞争的原则,不得加以限制。
而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应当以可能与企业产生实质性竞业危险的经营区域为竞业禁止的限制区域,但不能扩大到企业将来可能开展的地域。
笔者认为就企业保护其自身的合法利益来看,以竞争利益是否受到影响来判断具体的禁止竞业地域是较为合理的判断标准。
而影响商业秘密竞争利益的因素,则可以参考企业业务开展的范围、主要产品的销售区域等等来确定。
如果离职职工在竞争利益之外,从事某种经营,就与原企业没有竞争关系,所以不能够对其行为进行限制。
虽然离职职工在限制地域之外可从事原来职业,但仍然对原企业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和不使用的义务。
2.劳动者的限制。
订立竞业禁止协议的对象应该包括哪些人员,笔者认为不应该为企业的全体劳动者,特别是不应包括像临时工、普通工人这样的劳动者。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员工一般不会接触到企业的重要商业秘密,或者是这些人员在离职后在就业市场上的地位较弱,对其限制有违公平原则。
依企业的不同情况,竞业禁止协议往往适用于下列人员:(1)高级经营、管理人员;(2)财会人员;(3)计划和调度人员;(4)秘书人员;(5)高级研究开发人员、技术人员;(6)市场销售人员;(7)一般技术人员和关键岗位的技术人员。
3.领域的限制。
所谓领域的限制是指离职职工不得与原企业进行竞争行为的领域。
领域限制是竞业禁止协议必须具备的条款,若领域限制模糊或领域限制不合理则合同无效。
职业种类的限制可能是最为严格的限制,要考虑权衡是否不当的剥夺了劳动者的生存权,所以应限于劳动者不得从事与其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相同的工作。
具体而言,领域限制可采用以下方式:规定技术、规定产品、规定服务或规定行为。
4.时间的限制。
关于竞业禁止时间限制的合理性,各个国家的理论、立法和实务都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