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孔子教学设计
21《孔子》教学设计

二、自主学习、质疑探究
1.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
默读第四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味,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
三、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1.交流第一个故事:孔子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你是怎样理解的?理解重点词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交流第二个故事: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从重点字词体会孔子口渴的厉害。
⑤记下不懂的问题,用铅笔在书上作记号。
⑥家长评价:对上述内容进行星级评价:
5★( )4★( )3★( )
2.检查反馈
①认读二类生字、词语,评价交流。
②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③学生组内质疑,并在组内交流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
1.小组分组学习一类字: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
2.小组读课文。
3. 交流第三个故事: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理解孔子说了解一个实在不容易,体会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智慧。
4.交流第四个故事: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展示交流
1.小组汇报学习生字的方法,评价交流:
2.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3.开火车读书,随机正音;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评价交流。
5.提出自己在组内的质疑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总结归纳
1.对小组学习生字情况进行小结;
2.归纳小组内提出的质疑。
议课及复备
达
标
练
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 sìrú jiājiào yùhé xīn
21孔子教学设计教案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课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二、新授(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二)交流预习成果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2.需了解的词意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1)(1.2)孔子的生平。
(2)(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
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部审)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五单元 21 孔子》精品课教学设计_4

21.《孔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并且能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3、激发学生对孔子的尊敬以及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课前检测语音测评情况。
①听一人的朗读录音,说说他的朗读有什么不足?②看测评报告,总结朗读存在的问题。
2、师: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今天我们就穿越时光隧道这道门,人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师:让我们跟随这段录像走进孔子。
(播放有关孔子拜师的录像)4、师: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5、师: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这一课,你就能解开这个秘密。
二、检查预习情况1、课前大家已经通过微课平台,根据老师的要求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a.请同学们看屏幕,这些词语就是本课的重点词语,认识吗?读一读。
b.注意看红色的字,这些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请你们仔细观察哪些字在书写的时候容易出错的。
(点名回答,flash示范书写,要求学生把字在本子上写一遍。
)c.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还有哪些字书写时需要注意的。
(flash展示书写,学生写一遍。
)d.师:剩下的字在午间写字课的时候,老师再一一指导,请把刚刚的每个词语读一遍。
e.注意看这几个词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韦编三绝......,它们是什么意思,你能在文中找出来吗?f.语音测评学生的词语朗读。
2、实时检测(两道选择题,检测学生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了有关孔子的几个故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并相互交流。
2、既然第3到第8自然段写的是关于孔子的四个故事,那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 孔子|语文S版 (2)

《孔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孔子作了一些介绍。
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地讲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
通过对孔子语言行为、神态心理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突出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设计理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认识“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孔子的几个小故事,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教学准备】课件:孔子的画像、生平简介等。
【课时安排】2课时【设计流程】第一课时一、畅所欲言,引入揭题。
同学们,对于老师,大家都非常熟悉,能说说你对老师的认识吗?(学生可就自己认识的教师畅所欲言)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最有名的老师,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他被中国人尊为“万世师表”,他是谁呢?(板书课题:孔子,读题。
)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孔子的一些什么呢?请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注意本课的生字新词,可借助文中拼音多读几次。
2.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当小老师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然后再请几位学生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孔子生平的哪些情况?讲述了他的哪几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的意思。
故事1: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事2:不喝“盗泉”水故事3:谈“识人不易”故事4:晚年读《周易》四、作业布置。
21 孔子_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课文:21 孔子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孔子》这篇课文是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编写的。
文章按照“总起——分述”的思路行文,先介绍孔子的生平概况,再具体分述了孔子生平中有代表性的几件事情。
通过对孔子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表现了孔子推己及人、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好学等方面的品德,体现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课文内容较丰富,语言含义深刻,在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孔子的资料;课中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特点,了解文中故事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最后要求学生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借此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不断从经典书籍中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3. 认识本课生字“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一)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聊你们感兴趣的话题:名人。
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崇拜的明星,在此基础上,显示孔子画像(展示课文第三屏),让学生猜猜这位名人是谁?相机引出课题,教师板书:孔子。
(二)齐读课题后,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简要交流有关孔子的资料。
(三)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名人,看看从文中我们又会知道些什么。
21、《孔子》教学设计

2、默读1、2自然段,读完之后,说说你都知道了关于孔子的哪些信息?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先独立思考
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最后全班交流(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4)晚年读《周易》默读1、2自然段主要把握:(1)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没条件可用小黑板代替)
2、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和向家长了解等不同途径了解孔子。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1、充分朗读课文,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初读时,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细读时,按几个故事依次指名学生轮读,竞读。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子、段读懂课文内容。
预设: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了解课文内容及结构。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部审)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五单元 21 孔子》精品课教学设计_3

《孔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理解“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了解孔子。
教学方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的名人都有哪些?可以说一说吗?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读书人尊崇的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从不同途径了解了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看来同学们很喜欢孔子,对孔子的资料收集的真全面啊。
接下来,老师就把大家的资料编制一段小歌谣,想读一读吗?3.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看看孔子是如何为人处世的?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浏览3——8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孔子的哪几个故事?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提示:思考:1.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2.你是怎样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3.文中哪个成语能概括这八个字?文中又是如何解释“推己及人”的?找出来读一读。
4.你在生活中有过“推己及人”的实例吗?说一说。
5.通过这个简短小故事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做人做_________________。
学会换位思考,不能_____________,而忽略——————。
请同学们带着理解气度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学习方法: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领悟道理(三)小组合作学习:1.认真读课文4——7自然段,用以上学习方法学习其他三个故事。
2.用“——”画出描写孔子的语言、行为、神态的句子,再读读。
3.讨论:孔子为什么这么说?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认识?(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交流,并做好旁批。
21孔子 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1 孔子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2、需了解的词意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孔子

1 孔 子2 子名丘,字仲(zhònɡ)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句导读:介绍孔子的名、字、出生时期和国家。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rú)家学派❶的创始人。
[句导读:讲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句导读:讲他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
][①能不能把文中的“相传”二字删去?]3段导读:介绍孔子,指出孔子的弟子很多。
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
4[②这句话包含哪两层意思?]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zuǎn)成一部书——《论[lún ]语》。
5[③从本句看,《论语》是怎么形成的?]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献。
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❷6人处[chǔ]世。
”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用今天的话1☜2 ❶儒家学派:是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重视伦理道德教育,自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进而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3 ①不能。
“相传”说明数字不确定,如果删去,就不符合实际了。
4 ②指出孔子的主要经历及贡献。
5 ③由孔子的弟子记录并编纂而成的。
6❷为,在这里读wéi。
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❸,8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段导读:写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
[句导读:“厉害”一词准确地描写了孔子当时渴的程度,急需喝水。
]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
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教案

合用优选文件资料分享五年级语文上21 孔子授课设计授课要求 1.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认识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2. 启迪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要点词句 ,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 经过不同样路子 ( 上网、查阅书籍、向家长认识等方式 ) 认识孔子。
认识他的人格和坚持的理想主张 , 决不放弃的精神。
要点难点1.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 启迪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要点句子。
2.经过理解课文内容 , 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授课课时两课时孔子,字仲 (zh òn?? ) 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 句导读 : 介绍孔子的名、字、出生时期和国家。
]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儒(r ú) 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句导读 : 讲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 , 其中优异的有七十二人。
[ 句导读 : 讲他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家所获取的非凡成就。
][ ①能不能够把文中的“相传”二字删去?] 段导读 : 介绍孔子 , 指出孔子的弟子很多。
游列国十四年, 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件的工作。
[ ②这句话包含哪两层意思 ?] 孔子去世今后 , 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 , 编纂 (zu ǎn) 成一部书――《论 [l ún] 语》。
[ ③从本句看 , 《论语》是怎么形成的 ?] 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件。
在这部著作中 , 孔子创办了以“仁”为中心的早期儒家学说 , 教育人们怎样为 ? 人处 [ch ǔ] 世。
段导读 : 写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中心思想。
第一部分 ( 第 1、2 自然段 ): 介绍孔子并指出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中心思想。
,弟子子贡以前问孔子 : “有没有一句能够平生推行的话呢 ?”孔子回答说 :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孔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孔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洛阳镇大福小学方美渊【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孔子》。
【教材分析】:《孔子》这篇课文介绍了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生平事蹟及他的伟大成就。
课文中以孔子教育其**的具体事例来体现孔子是一个重言传身教的着名教育家。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孔子的伟大成就,并激发学生对孔子的尊敬以及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3——8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3、启发学生联络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4、重点学习第三、四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教学準备】:孔子**自制课件竹简书【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举着孔子的**让学生说**人的名字,相机板书课题《孔子2、你们对孔子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说。
(课件展示:对孔子的了解)3、是啊,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主张一直影响着我们中国人。
谁来说说孔子的一些名言?4、孔子的名言就是他的思想主张。
他去世以后,他的**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哪部书?(提醒学生《论语》的“论”是多音字)5、回忆上节课给课文的四个故事加的小标题。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启发兴趣,汇入新课。
1、在这四个故事中,说说你对哪个故事印象最深?2、猜猜老师对哪个故事印象最深?3、老师被“孔子晚年读《周易》”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为什幺深深感动呢?答案就在故事中,那幺我们快快来学习这个故事吧!(二)、学习第四个故事。
1、让学生找出这个故事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然后再指名学生读这个故事。
2、(课件展示:中国古代文字)你们看到萤幕里的这些字就是我国古代文字,你们看懂吗?容易理解吗?3、结合课件中的古代文字理解“艰涩,隐晦”两个词语。
21 孔子优秀教案

《21 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二、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老师是谁吗?他就是孔子。
三、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四、(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着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3、三、交流预习成果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2、需了解的词意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
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
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21孔子(教案)

21、孔子(第2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在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感悟孔子厌恶偷盗,敢于自省,勤奋读书等方面的品德。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孔子的名言及其它小故事。
教学过程:一、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图片,复习提问)1、学生简介孔子。
2、课文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小故事?(教师板书相应内容)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对这几个故事的学习,感受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了解这位伟人的一些思想主张。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1、第一个故事:【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①生齐读第3段,教师评价朗读。
②同桌分角色再次朗读(子贡、孔子、叙述部分两人齐读)课件出示思考题: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是怎样回答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原则。
告诉我们,遇到事情时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忽略对方的感受。
为此,做人应该有宽阔的胸怀,足够的爱心和对别人的尊重、体谅之心,能以平等之心对待别人。
)2、第二个故事:【不喝“盗泉”之水】(1))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2))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3、第三个故事【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和识人不易】(1)小组合作学习第三个故事,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故事,思考问题:教师作朗读指导:读出弟子的疑问语气及孔子对弟子的循循善诱。
(2)课件出示探究的问题:①孔子认为,在面对穷困的时候,君子与小人有何不同?(出示相应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就会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
21 孔子
(教学设计)
张晓
小河镇张徐庄中心校
21 孔子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书写“仲、儒、祭、祀”等10个生字,掌握“儒家、核心、为所欲为、翻来覆去”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启发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中国古代,有一名了不起的老师,他曾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你们知道是谁吗?(学生自由说),出示孔子画像。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21课。
2、板书课题:21 、孔子
(学生齐读题目)
3、质疑: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孔子的呢?请同学们赶快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一、督预示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我会读字宝宝
仲育儒核厉
粮怨祭祀覆
读词语,我最棒
教育儒家核心厉害
抱怨祭祀推崇隐晦
翻来覆去为所欲为韦编三绝
二、自学梳理。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孔子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3、课文写了孔子的哪几个故事?试着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三、小组答疑。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展示评价。
1、学习1——2自然段,讨论: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孔子的生平概况)
2、学习3------8自然段,思考:这几段写了孔子的几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五、联系拓展。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六、总结导预。
同学们,两千五百多年来,孔子的好学精神和勤奋进去的人生态度,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快乐成长!
七、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有关孔子的名言,并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