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六年级下语文 回顾·拓展三(教案)

合集下载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B案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B案

【教育资料】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B案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

2.读背并积累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交流平台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C、林子里静极了。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心)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评:通过交流让学生再次回顾本单元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来抒发美好情感的,还安排了交流自己的习作中这样的典型描写,使学生的学习落到实处,活学活用,不但丰富了积累,还教会了学生理性写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日积月累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天我们一起欣赏有关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名言警句。

2.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3.同桌互读,借助工具书理解交流句子的意思。

4.全班交流,交流句意。

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民无信不立意思是如果百姓对当局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失去生存之本。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意思是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真诚,是万事万物共同遵循的准则;真诚待人,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意思是答应给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与人约好的时间,一时一刻也不能改。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三》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

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的教案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的教案

六年级语文《回顾拓展》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册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即将结束本册书的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一次回顾拓展的活动。

大家觉得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2.回顾所学知识师:我们来回顾一下本册书的主要知识点。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列举出本册书中学到的五个知识点。

(1)小组讨论,列举知识点。

3.知识点拓展(1)词语辨析(2)句子仿写(3)阅读理解(4)作文创作4.拓展活动(1)小组合作,完成一篇关于本册书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竞赛,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3)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创意小组和最佳表现小组。

师:通过本次回顾拓展活动,大家对本册书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请各组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的收获。

(1)小组代表分享收获。

6.课后作业(1)整理本册书的知识点,制作一份知识清单。

(2)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拓展练习。

四、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在拓展活动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思维品质。

3.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知识点回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具体回顾如下: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想想,在这册书中,我们学过哪些成语和词语呢?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生1:我记得我们学过“前后矛盾”和“言行一致”这样的成语。

生2:对,还有“滥竽充数”和“画蛇添足”。

2.知识点拓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师:那么,“前后矛盾”这个成语,你们能造一个句子吗?生3:妈妈告诉我,说话要诚实,不能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_拓展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3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_拓展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3

横山区第四小学导教案教课方案稿纸【学习目标】1.沟通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响应的写作方法。

2.回首本组课文所记录的革命先烈的事迹,可以比较全面地介绍革命先烈的事迹,背诵《囚歌》。

3.阅读革命书本,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学习要点】沟通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响应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在习作中学会使用首尾响应的写作方法。

【学前准备】收集叶挺将军的有关资料。

(师生)【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沟通平台。

1.明确沟通平台的目的。

(1)回想本单元课文中革命前辈的动人事迹,练惯用精练的语言较全面地概括主要内容,锻炼学生概括总结的水平。

(2)总结各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感觉文章的表达艺术,并试试在习作训练中适合地使用。

2.回首学习本单元的收获。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沟通自己的领会和收获,进一步感觉革命前辈为了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怀念和仰慕之情。

(2)在老师指引下,详细总结各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感觉文章的表达艺术,并试试在习作中适合地使用。

二、与日俱增。

1.明确“与日俱增”的目的。

(1)经过有感情的朗诵与背诵《囚歌》,感觉叶挺将军杀身成仁的高大形象,领会革命前辈对仇敌的愤恨和对革命成功的神往之情。

(2)持续收集一些经典的革命诗词,练习朗诵并背诵,以激发学生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与仰慕之情。

2.认识作者的平生及当时的写作背景。

叶挺( 1896-1946),广东人。

他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者和领导人。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 ,并说“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 。

叶挺从前就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被誉为“北伐名将”。

抗战迸发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 年发生皖南事变时,他被公民党非法拘捕。

在狱中他坚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

1946 年 3 月重获自由。

人教版语文六下《回顾拓展三》教案

人教版语文六下《回顾拓展三》教案

回顾·拓展三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交流让人感动的细节和学到的表达方法,理解“日积月累”中的革命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本组课文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现在让我们跟随小林和小东,共同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吧!请同学们同桌分角色合作朗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2、那么同学们,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回忆一下本组课文,各课各有哪些写作特色呢?选择一、两篇课文,认真回顾阅读,想一想课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给你提示:(1)《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课文又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了李大钊的崇高人格魅力?(2)《灯光》的叙事顺序有什么特点?课文中的哪些描写令你印象深刻?(3)《为人民服务》是什么体裁?作者的写作方法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4)《一夜的工作》中,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总理的高尚品质?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和前面5个自然段有什么不同?3、学生自主回顾课文,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4、全班交流,重点体会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二、日积月累1、通过本组的四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了革命者为革命事业,为人民利益甘愿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现在,我们再通过日积月累中的一首诗,来进一步体会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朗读《囚歌》,你能从诗中读懂什么?学生交流初步感受。

3、要知道诗歌的真正内涵,首先必须了解诗歌的作者。

谁对这首诗的作者有所了解?结合学生的介绍展示叶挺的生平事迹。

4、那么叶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大家看!出示时代背景。

5、原来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叶挺正被关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迫使叶挺投降,可谓软硬兼施,但是叶挺不但没有屈服投降,反而写下了这首《囚歌》来表明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

了解了诗歌的作者和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现在,同学们对这首诗歌又有什么新的理解?6、让我们一起读出叶挺坚定不移的决心,读出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大无畏吧!齐读诗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我的理想》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水平,协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畅谈理想,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习作,学会使用所学的表达方法。

3、理想有大有小,树立准确人生观、价值观,并为理想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1、畅谈理想展开想象,憧憬未来。

2、让学生明白理想有大有小,并且确定理想合乎现实。

3、引导学生对写作,实行赏评、修改,让学生在活动中悟得习作之法、修改之法,提升习作水平。

课前准备: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观察身边的平凡岗位,体会他们的艰辛;收集相关的故事及名言警句。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染学生,提出要求1、使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歌曲,感染激发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让学生知道: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难免以前跌倒和等候,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由此引出---《我的理想》。

2、明确要求:(1)自己的理想是什么?(2)为什么有这样理想?(3)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3、谈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并区分理想与梦想的区别,由此引申出理想有大有小。

同学们,不管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合不合乎现实。

我想,每一个理想背后,也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

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想?板书——科学家、工程师、教师、医生、警察、作家、导演、演员……4、小练笔:⑴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以准确的语言描写自己的理想,能够写文章开头。

(简洁明了)⑵挑选几位学生的文章赏评,分析(设计意图:每个理想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或在不经意间受到一个小小启示,就能迸发出无限光芒。

这是本次习作必须挖掘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举例子,协助学生树立准确的理想观。

让学生明白理想要合乎现实,不能大而空。

)二、理想不应空而大——从身边的普通人物身上发现不平凡之处1、理想又大有小,只要服务于社会,它们都是高尚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教案

第周第课时课时教学设计编号:
课题回首、拓展三
教学 1.沟通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感觉以及文法上遇到的启迪
2.阅读《囚歌》理解短文领会革命者不怕牺牲,坚持革命究竟的高
目的
重点难点关键步骤一、沟通平台贵质量
3.有感情地朗诵短文并背诵
1.总结本组课文的文法,并能在习作中灵巧运用
2.激发学生阅读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
师生双边活动个体设计1.教师出示填空,指引回想经过本组课文的学习,
我们认识了()的李大钊()的郝
副营长()的张思德同志()的周
恩来总理,这些革命烈士。

用自己的()换
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他们永久活在我们心
中。

2.师:今日,我们就来沟通一放学习本组课文的
领会,感觉以及作者文法上赐予我们的启迪
3.学生自由沟通
4.集体反应,教师适合评论和指引
二、日积一、认识叶挺,导入新课
月累 1.教师板书课题
2.从“囚”字指引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
3.指名介绍叶挺资料
二、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全班齐读,读通,读准
2.边读边画不懂的地方
3.集体反应,理解诗歌意思
三、感情朗诵,领会革命者的时令
板书设计
课后记。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5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5

阅读链接教材分析《长歌行》这首诗共10句,前四句写景,表现出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5、6两句以“常恐”过渡,想象悲秋将至,万物都将衰败枯萎,一派凄凉景象,暗含了作者慨叹时光飞逝,一去难回的感慨,为后四句抒发作者感情作了铺垫。

诗的后四句以“流水到海一去不复回”来打比方,起兴抒情,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向上,免得年老力衰时空留余恨,意味长远,发人深省。

教学目标1.理解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能背诵这首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

教学重点:1、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同时积累相关惜时的名言。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1、了解古诗的大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激趣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学完后,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是啊,“光阴易逝,岂容我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课后链接的一首古诗《长歌行》。

①板书课题,这首诗出自《汉乐府》。

②出示课件让同学们了解题意和相关《汉乐府》的知识。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是乐曲的意思。

《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汉代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

诗里有很多带“歌”和“行”的题目,如《东门行》《孤儿行》《悲歌》《古八变歌》《艳歌》等。

唐人仿此体式写的诗也很多: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设计意图:陶行知曾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

”此环节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回忆基本要求,奠定学习基础1、在学习古诗之前,老师有个小问题考考大家。

请你回忆往前学习古诗的经验,认为学习古诗有哪些基本的要求?2、学生答后出示:(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凭借注释,理解大意;联系生活,体会思想;背诵默写)今天我们就对照这些基本要求来学习《长歌行》。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2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回顾·拓展三》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的理想》习作指导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实行习作,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并实行评议与修改,感受习作的快乐。

2.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重点、难点: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实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实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2.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习作情境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人类因为有了理想,社会才会持续进步;你我因为有了理想,才会持续努力;人的一生因为有了理想,才变得特别精彩,特别有意义。

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你愿意自豪地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为什么?(给人带来好处,基于现实,切合实际能够实现。

)3.师:同学们,理想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

但如果说,我们的理想既能够基于现实,又能够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我们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我们的理想吧,你们高兴吗?二、明确习作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谁来读一读习作要求。

2.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板书:写什么我的理想)要写清楚哪些内容?(板书: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实现)三、自由表达。

(一)说原因1.下面,我们先来说一说理想。

在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理想。

同学们,不管你有什么样的理想,我想,每一个理想背后,都应该有一定的原因或者一个小小的故事。

就像12岁的周恩来因亲眼在租界看到了中国人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他忧国忧民,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让我们来用心聆听,你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理想?2..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同桌互相说说你的理想背后的故事。

注意,要尽量把故事说具体一些。

3.谁来把你的原因或故事说给大家听?(指名交流)你认为他说得怎么样?(把原因说得具体、条理,要有真情实感。

)4.(出示两个片段)指名读,问:这两段话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你认为哪一段好?为什么?(第二段不但原因具体,而且有真情实感。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回顾_拓展三》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回顾_拓展三》教案

《回顾拓展三》教案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所记录的革命先烈的事迹。

能够比较全面、有条理地介绍革命先烈的事迹。

2、交流本组课文的写法特点,并在实际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3、阅读《囚歌》,理解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革命者不怕牺牲、坚持革命的高贵品质。

4、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以革命为题材的小说。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佩和赞叹之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回顾和交流本组课文所记录的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完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囚歌》这首诗。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坚定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总结本组课文的写法,尝试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具体写作之中。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引言: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追忆了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这使我们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回顾·拓展三”,回顾本单元所学的内容,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精彩画面。

二、组织交流(一)交流革命先烈的事迹。

1、回顾本组教材,找出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并自由朗读精彩的片段。

2、学生在组内分享,共同分析精彩的片段,并在小组里交流学习收获。

3、合作交流:结合本组课文讲一讲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可以是课文中描写的革命先烈,也可以是自己了解到的革命先烈。

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汇报交流:先朗读精彩段落,再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交流本组课文的写法。

1、教师引导回顾本组课文的写法。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倒叙开篇,首尾呼应,结构紧凑。

《灯光》也采用倒叙开篇,线索清晰,细节描写突出。

《一夜的工作》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小见大,叙述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为人民服务》论点鲜明,论述缜密。

2、教师列举习作范例,分析上述方法是怎样在习作中体现的。

3、小练习:用第一人称,采用倒叙的形式讲述一个自己的故事。

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学案分析

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学案分析

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三》学案分析
学习目标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

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
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回顾.拓展三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回顾.拓展三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 1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回顾“词语盘点”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1.谈话导入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

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三 2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2.背诵《囚歌》。

3.阅读革命书籍。

教学重点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在习作中学会运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写词语盘点二、交流平台1.读对话,想想这次我们交流的主题是什么?(本组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2.回顾课文内容(1)本单元每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a.请学生分小组交流。

b.抽生说。

3.回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4.结合所学课文《匆匆》等讨论首尾呼应的好处。

5.结合自己的作文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二、日积月累1.读诗《囚歌》。

2.交流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叶挺生平。

小语六下回顾·拓展三教案教学练习

小语六下回顾·拓展三教案教学练习

小语六下回顾·拓展三教案教学练习
小语六下回顾·拓展三教案教学练习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语六下回顾·拓展三教案课堂实录_教学反思_案例_练习_课文_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拓展三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革命诗歌。

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1课时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三、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和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

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从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感受形象。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行掌握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之后联系时代背景,整体感知全诗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囚歌》第一节: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情况表达了来。

下一节中,诗人先直接抒发了对自由的渴望,他决不会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

表明他为了坚持真理,坚贞不屈的顽强斗志;为了革命事业,“头可断、血可流”的坚定信念;为了革命的理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最后作者以革命的凛然正气,慷慨激昂地说“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囚歌》的结尾气势豪迈,慷慨悲壮,反映一位革命战士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生命最后辉煌的崇高境界,是作者向世人豪迈的真情告白,使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在血与火的斗争考验面前,革命先辈为了崇高的理想,用他们的
鲜血和生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从而得到永生。

他们的英名彪炳史册,让我们肃然起敬!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四、课外书屋
1明确“课外书屋”的目的。

(1)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亲近书籍,阅读书籍,与书为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

(2)通过阅读革命题材的经典名著,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和教育,从而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2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阅读一部优秀的佳作精品,令人震撼,令人陶醉。

不仅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更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而且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本单元课文的思想主题是“緬怀革命先辈”,所以在“课外书屋”这一栏目中,介绍、推荐的是几本非常经典的革命题材小说。

如《红岩》《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

在这些书中,你最了解哪本小说,哪个故事,哪个人物呢?老师建议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完整地读一本你喜爱的书,进一步感受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体会他们的崇高品德。

为了提高阅读效果,在阅读过程中,同学要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加深理解,并把感人的精彩段落和妙词佳句抄写下来,认真地做
好读书笔记,以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过一段时间,老师准备召开一次班级读书会,交流大家的读书体会。

本单元“词语盘点”的教学可以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日积月”是诗歌《囚歌》,这首诗以形象、精练、富有感情为基本特征,好的诗还有一种意境美。

《囚歌》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

它的美不是表现为优美,而是表现为壮美,一种使人回肠荡气的悲壮之美,一种不可抑制的阳刚之美,一种使人肃然起敬的共产主义精神美。

虽然在教学中不必要也不可能单列每一项进行讲解,但我的确想把这种美很好地体现来。

我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囚歌》这首抒情诗教得有情。

为此,教师必须“进入角色”,即把自己变成叶挺。

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去感动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囚歌》的情感美。

我还要求自己,要用诗一样的语言去讲诗,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精练、形象,充满激情,以此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体会到《囚歌》的形象美。

总之,在《囚歌》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审美教育。

本诗的教学,成功之处在于,学生在多重朗读中感受到英雄的气概,并为之感动。

对诗中的关键词语,他们能结合看过的影片、读过的故事较为准确地理解。

比如学生谈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卖友求荣的人。

但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的历史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诗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这些我在教学前预想得还不够,因此在课堂上实施时有困难。

不足之处表现为:学生课外查阅有关叶挺的资料不足,所以在课堂上,我不得不进行补充。

后来我想:本诗歌颂的是一种革命的气节,革命者视死如归,大义凛然是有相同之处的,学生查阅关于叶挺的资料有限,如果将范围扩大些,让学生查阅革命者的故事,效果也许就大不一样了,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也许会更丰富。

“口语交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畅所欲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