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5年下《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doc

小学语文5年下《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doc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
言警句。

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

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 拓展二》教案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 拓展二》教案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梳理本单元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提问: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课文?2.回顾课文内容(1)分组讨论:每组分一篇课文,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成果。

3.分析课文写作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如:细节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

(2)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是如何运用的。

4.拓展训练(1)教师出示拓展题目,如:“以《狼牙山五壮士》为原型,创作一篇关于勇敢的故事。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3)学生独立完成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成果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2)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修改自己的作文,使其更加完善。

2.阅读一篇课外文章,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了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和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提升。

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结束了本单元的学习,你们还记得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课文吗?学生A:我记得我们学习了《小英雄雨来》。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本册要求学会的生字、生词。

(2)回顾课文内容,梳理重点句子和段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经验。

(2)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整理本册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通过复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1)对重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与运用。

(2)对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和拓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回顾与梳理(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课文进行回顾与梳理。

(2)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回顾与梳理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3.交流与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交流与合作。

(2)每组根据主题,整理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3)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合作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阅读理解(1)教师出示一篇课外阅读材料,学生独立阅读。

(2)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阅读理解问题。

5.知识拓展(1)教师提出一个与本册内容相关的拓展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3)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答案,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四、作业布置1.学生整理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选择一篇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完成一篇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在阅读理解环节,学生的表现较为优秀,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加强训练。

4.在知识拓展环节,学生的思维开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部分学生的答案还需进一步优化。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4.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
针对五年级下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顾拓展二》的教学内容,学情分析如下: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前两个单元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5.注重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具体的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对前两个单元知识点的系统梳理和总结,特别是对课文内容、作者背景、文学常识的深入理解。
-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和作者观点情感的理解。
-学生在写作中,对所学写作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词汇运用中,对成语、俗语的正确使用和词汇量的拓展。
4.学生的合作意识逐步增强,但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仍表现出依赖心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意识。
5.学生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有较高的需求,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正能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梳理知识结构。

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3篇

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3篇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1教学目的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

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

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

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

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__,找来读一读。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__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

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教案

回顾·拓展二1.交流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地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古诗,使学生养成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悟。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把课内外结合起来组织学生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习作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积累,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1课时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明确“交流平台”的目的。

(1)要懂得学习课文的具体方法,养成分析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以真正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在实际习作中灵活地运用。

(3)引导学生要心有所想,进行由表及里的感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使学生真正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2全班交流。

(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1)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

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

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2)在诗中了解到了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欣赏本诗::“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抓住许多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春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回顾·拓展二》教案(精选12篇)

《回顾·拓展二》教案(精选12篇)

《回顾·拓展二》教案(精选12篇)《回顾·拓展二》教案篇1学习目标◆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同学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拓展同学视野,引领同学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同学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明确内容◆“望着云彩,思念故乡。

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俺们收获了什么呢?让俺们一起走进。

(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

感悟乡情◆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俺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

”“俺很小的时候,外祖父经常抱着俺,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俺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俺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俺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俺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互相交流,各抒己见◆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

作家的作品是这样,俺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俺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2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2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

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

2、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

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4、生再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

5、教师小结: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二、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

2、指名朗读、齐读。

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

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

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

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

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

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满江红》,课外读一读《满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

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3、我们先集中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老师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则精彩片段。

4、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回顾拓展二》的优秀教案

《回顾拓展二》的优秀教案

《回顾拓展二》的优秀教案【教学要求】1、交流本组课文中令人感动、印象深刻的人或事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华夏儿女浓浓的爱国之情同时鼓励学生乐于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2、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目的是了解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情况总结经验、提高能力3、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积累语言【教学过程】交流平台一、课文交流感受1、用直线将相关的词语连起来并说说理由:詹天佑《怀念母亲》雷达兵蝴蝶小高授粉季羡林京张铁路2、谈话激发交流兴趣:学完本组课文许多同学都被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所感动莎士比亚曾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说说学过的课文中些人、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和同桌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小组合作收获快乐1、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也一定遇到了不少的麻烦可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你想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想知道他们的收获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内指定同学进行记录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些收获三、总结发言评选优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然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日积月累1、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自己是黄种人而感到骄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自豪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钟情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⑵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第一句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第二句是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第三句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第四句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⑷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3、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⑴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⑵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展示台1、介绍爱国的格言和古诗词这也是日积月累学习后的一个延伸和拓展2、编制以祖国我为你骄傲为主题的摄影、绘画作品集意在引导学生收集能够反映祖国大好河山、伟大人物、典型事迹的图片感性地了解祖国3、办一期以祖国建设新成就为主题的手抄报了解新成就激起自豪感4、开展祖国山川名胜知多少的知识竞赛活动除此之外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其他展示形式重在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做好整理工作并能够根据自己特长或资料的特色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进行展示通过交流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回顾__拓展二》教学设计1

《回顾__拓展二》教学设计1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自行掌握。

)2.积累《元日》。

(1)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欣赏本诗: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回顾·拓展二教案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案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回顾朗读本组课文,交流读书感受,使学生体会怎样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名言、诗句的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

3.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诵读名言、诗句。

2.引导学生在读书中积累语言。

课时安排1~2 课时一、交流平台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

说说这些课文为什么让你喜欢。

2.学生交流,形成共识。

(1)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表达的都是真实感受。

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好像就是我们自己。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

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3.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学生交流。

(2)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二、日积月累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

2.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三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三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三(日积月累、趣味语文)一、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⒈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⑴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⑵熟读成诵。

⑶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通过自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⒉课外拓展。

⑴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

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⑵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⒈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⒉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⒊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⒋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教学目标:⒈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⒉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⒊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

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二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二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二教学准备: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middot;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middot;拓展二)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⒈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⒈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⒉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方案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方案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名称:回顾拓展二课程时间:1个小时目标学生:高中生教学目标:1.回顾并巩固课程拓展二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提供学生与之前学习内容的互动和交流机会,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和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和相应的绘图工具。

2.投影仪和计算机,以便展示课程材料。

3.复习和巩固相关概念和知识的问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复习上节课中学习的内容,简要回顾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展示材料(10分钟):1.使用投影仪将课程材料展示给学生,以便全班学习和参与。

2.使用示例和实际案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互动讨论(15分钟):1.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与同伴一起讨论和解决。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答案。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并解答这些问题,确保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有准确的理解。

巩固练习(20分钟):1.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

2.教师适时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并根据需要给予指导和解答。

小结(5分钟):1.对整个课程进行小结,强调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2.鼓励学生做自我总结和复习,以强化他们对这些概念和知识的记忆。

扩展练习(5分钟):1.为学生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资料,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复习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课后作业:1.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以继续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1

回顾拓展二学习目标:1.概述、交流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

2。

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3.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一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情.学习重点:能结合生活很实际讲述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难点:理解本课所列的两首故诗,使学生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交流平台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1)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2)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3)交流这次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4)翻阅班级的《民俗习作集》,对运用恰当的表达方法进行欣赏。

二、日积月累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或同桌交流,自行掌握。

)2.积累《元日》。

(1)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2)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3)欣赏本诗: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

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设计理念】
围绕“月是故乡明”这一主题,架起时空的桥,让学生浸润在古今思乡诗文中,读读相关的段落或句子,读读“趣味语文”,谈谈表达方法,体验浓浓的乡情。

让学生与文字对话,与同伴对话,在交流中沟通,在倾听中欣赏,在展示中学习,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2、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自主阅读“趣味语文”,并能说出“趣”在哪里。

体会锤炼文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教学难点】
训练和规范学生的口语,能联系实际来说说自己是怎么表达情感的。

【教学准备】
对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系统梳理小结。

收集表达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歌曲及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

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

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回顾·拓展二(板书课题:回顾·拓展二)
二、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1、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⑵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⑶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⑷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⑸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⑹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知道都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呢?
(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谈表达方法,读相关句段,这样做一是避免交流时语言枯燥,二是与文章紧密联系,加深对表达方法的体会。

过渡:一字字,一句句,一段段,一篇篇,向我们诉说着思念家乡的情怀!家乡,真是人们心中扯不断的牵挂呀!请同学们默读本组的几篇课文,说说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回顾课文,交流互动
1、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

2、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3、小组派代表发言:
⑴ 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⑵ 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4、小结:
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

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5、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整体回顾中进一步提炼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一个基础;结合习作交流自己和同学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在言语实践中掌握课文的表达方法。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一、背诵古诗词,激活积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三首,请大家先来背诵一遍。

二、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1、积累“日积月累”中的诗句:
⑴ 请大家反复读这些诗句,想想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说说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如“故乡情”“浮云”“游子”“他乡”“家在梦中”“人在天涯”“明月”等词,都能感受到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


⑵ 熟读成诵。

⑶ 引入部分原诗朗读,鼓励学生搜集原诗读读背背。

通过自读感悟,诵读体会,以积累优美诗句,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

2、课外拓展:
⑴ 千百年来,描写思念家乡的好诗句还有很多很多。

请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你课外收集到的描写思乡情的诗文。

⑵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1、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3、引入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整首诗,以理解为什么用“敲”字好。

4、这样的趣味语文故事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让学生自己熟读感悟,体会诗人写诗时对运用字词的认真态度,领悟到汉字的意趣和蕴味。

【相关链接】
1、张九龄《西江夜行》: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2、杜甫《梦李白》: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3、马戴《灞上秋居》: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4、卢纶《长安春望》: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5、贾岛原诗《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生,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6、趣味语文故事:
历代的诗话、笔记中,载有许多诗人琢字炼句的轶闻佳话。

据《唐诗纪事》等记载,唐朝有位名叫齐已的诗僧,写了一首《早梅》诗,其中有这样的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看了,提出不如把“数枝”改为“一枝”好,因为“一枝开”与“早梅”的诗意更加贴切。

齐已深以为然,立即下拜,尊奉郑谷为“一字师”。

元朝著名诗人萨都刺,有两句诗常常被人们赞扬: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

后来他听说山东有一位老人对这两句诗有不同的看法,便专程去拜访。

老人见诗人登门,便直率地说:“前一句用‘闻’后一句用‘听’,都是用
的耳朵,不是太单调了吗?”萨都刺觉得老人的意见很中肯,便请教说:“依你看,怎么改好呢?”老人说:“唐朝人有‘林下老憎来看雨’的句子,把‘看’借来代替‘闻’字不好吗?”萨都刺非常叹服,急忙上前施礼,称老人为自己的“一字师”。

这样的趣话古代有,当代也有。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写信给毛泽东对《长征》诗提出修改意见的那位“不相识的朋友”,就是其中之一。

《长征》的第五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原是“金沙浪拍云崖暖”。

毛泽东根据那位“不相识的朋友”的建议,将“浪”字改为“水”字,避免了重复使用“浪”字的毛病(诗的第三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