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的导学案(2)
《化石吟》自主导学案
《化石吟》自主导学案《》在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又弘扬了唯物主义的进化论的真理,因之而更具深意。
下面是的导学案,以供参考。
导语师:有一首动听的歌《木鱼石的传说》,是这样唱的: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歌里会说话的石头就是化石,同学们一定也不陌生《侏罗纪公园》吧!它也是通过保存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让我们窥见了亿万年前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引领我们遨游那远古的神秘世界,沧海桑田的变迁引起人们无限遐思,让我们跟随张锋的一首科学抒《化石吟》,再次接触这些“会说话的石头。
”整体把握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生: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等。
师:《化石吟》从体裁上是什么样的一篇文章?生:《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师:从结构与内容上看文章是如何展开的呢?生:本诗共七节,可分三层来理解:1、2节是第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3、4、5、6节是第二层,为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思的具体内容。
最后一节为第三层,回应1、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
技法归纳师:本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生: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师:同学们认为通过哪些途径学习这篇课文比较合适?生:①首先要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②可以联系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在查阅、积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调动自身的想像力,去体会诗中“沉睡亿年的石头”所说的话及内涵,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题例分析一例题一: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何好处?解析:本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诗歌前后照应的结构美的特点。
《化石吟》教案(两课时)
《化石吟》教案(两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化石吟》;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作用;掌握一些基本的地质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欣赏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素养;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探究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音乐《化石吟》,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诗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教师解释生词和难点。
3. 学生讨论诗歌中所描绘的化石景象,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探究化石(20分钟)1. 教师发放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学生回家后,尝试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下周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回家作业的创作成果。
2. 学生讨论并回答关于化石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学习诗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朗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背诵和赏析诗歌。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科学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的形成和探究过程。
2.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化石吟》学案设计(2)
《化石吟》学案设计(2)《化石吟》学案设计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只要你把它藏在心间那天长地久不会失落嗨……拓展阅读:《化石吟》有关资料【鸟类的祖先之谜】过去,人们一直认为,鸟类最初是由爬行动物逐步进化而成的。
始祖鸟作为这一进化过程的中间阶段的产物,历来被人们当作鸟类的祖先。
尽管这一进化理论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许多古生物专家对蜥蜴这样的爬行动物会不会真因突然变异和自然选择而变成鸟这一结论,仍多少持有怀疑的态度。
于是,在学术界内,专家们针对鸟类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刚刚问世的时代,人们对于鸟类最早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说法,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理解的。
后来到了1861年,在德国境内的一处石灰岩石采石场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生物化石。
这块化石残留有翅膀,嘴里有牙齿,翅膀前端有爪,并有着像蜥蜴一样的由多节尾椎骨组成的长尾。
这块被称为“始祖鸟”的化石的发现,使许多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为之振奋不已。
因为不少人坚持的“鸟类是由蜥蜴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在这里找到了依据。
但是,在今天,这一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观点突然失去其权威性了。
因为在1986年,美国的考古学家在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种比始祖鸟还古老7500万年的鸟类化石,并给它定名为“原始鸟”,鸟类的祖先这一“宝座”因而将被原始鸟夺走。
古生物学家指出,如果事实上是这样的话,那么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这一观点也将被否定。
为了理解发现原始鸟的重大意义,我们有必要以始祖鸟的化石为基础,看看鸟类的进化过程。
关于始祖鸟的起源,英国博物馆的庞夫雷特指出,以往人们认为是鸟类祖先的某一爬行动物群体,实际上并不是蜥蜴。
始祖鸟是由恐龙家庭的某一“成员”进化而来的,始祖鸟与恐龙既是“远亲”,又是“近邻”,它们都起源于槽齿类。
不可否认,始祖鸟与一种被称作虚骨龙的小型恐龙,在骨骼上确有非常相似之处,因此早在19世纪,就有一些古生物学者认为,鸟类的祖先是这个群系的恐龙。
《化石吟》 导学案
《化石吟》导学案《化石吟》导学案【导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导学重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导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一课时【预习导引】1.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奇huàn幻guǒ裹藏cōng lóng 葱茏zhuó yuè 卓越骸骨hái 潜行qián 躯壳qiào 档案dàng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 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在听读前,检查预习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 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研读赏析1.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2.自主探究,思考:a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紧承问句之后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化石吟》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化石吟》导学案一、教学目标、朗读诗歌,体会其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的特点;2、理清结构,展开联想和想像,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领会重要诗句的含义。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导入语:课前方框内小字部分。
二、字词学习屏显三、朗读诗歌师范读一节,其他的由生自由读,齐读,抽读。
(屏显朗读要求)然后,抽生读。
四、理读结构化石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课后习题一)重点句段的理解。
(课后习题三)末段与前两段的关系?五、科学精神(课后习题四)六、作业:作业本。
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朗诵诗歌,体会情感,能找出赞美化石的词语或诗句。
2.积累字词。
3.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能正确划分诗句的朗读停顿,标识押韵的字词。
一.体验学习.快速阅读诗歌,自主完成下面的内容。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潜行()档案()躯壳()卓越()骸骨()猛犸()葱茏()奇幻()思绪()裹藏()幽雅()逝去()(2)理解并积累下列词语。
骸骨:不惜:奇幻:葱茏:化为无有:海枯石烂:日转星移:2.填空(1)《化石吟》是一首赞颂的抒情诗,诗中蕴含的感情是(2)化石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是,诗人赞颂化石是“生命的,生命的,生命的”。
(用原文填空)(3)诗的最后一节与开头一、二节,使全诗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诗的主体部分是节。
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下面的内容。
(1)诗歌的题目是《化石吟》,哪一个词是关键词?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3).为什么说“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4)“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有什么含义?三.学海拾贝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押韵,又叫做压韵,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如“枯藤老树昏鸦(ya)/小桥流水人家(jia)/古道西风瘦马(ma)/夕阳西下(xia)断肠人在天崖(ya)”,可以看到这首诗每句诗最后一个字都有韵母“a”,这就是韵脚。
《化石吟》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化石吟》最新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3)运用互联网等资源,了解化石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化石吟》的朗读与背诵。
(2)诗歌中生字词的掌握。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部分生字词的认读。
(2)通过诗歌描绘画面,培养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化石的特点。
(2)学生分享课前收集到的化石知识。
(3)教师简介诗歌《化石吟》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练习运用。
3. 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生讨论诗歌的意象,描绘画面。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4.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化石资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提出保护措施。
(3)教师总结,强调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诗歌《化石吟》。
2. 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化石的特点。
3. 调查周围的环境,思考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过程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化石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化石的感悟,讨论化石对人类的意义。
(3)教师总结,强调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重要性。
化石吟的导学案
化石吟的导学案(2)(共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化石吟的导学案(2)化石吟的导学案示例:开篇采用问句的形式,引发遐想;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等。
课堂小结: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能吟,能唱,琅琅上口,又便于记忆等优点。
作为说明文的一种表述形式的科学诗是借助诗歌向人们传播知识和信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又焕发了艺术性。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给人深深地教育和启迪,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作业:1、积累本课所学字词。
2、化石的故事令人神往、惊讶,阅读全诗请选择一种化石,合理想像,写一段故事,体裁不限。
拓展阅读:相关作文琥珀布封这个故事开始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绿叶在树顶上飒飒地响。
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那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
它伸起腿来掸翅膀,刷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因为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划着长长的腿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它小心地划着长腿(要划动那八条腿,真不是容易的事情),沿着树干下来,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哎呀!”它想,“这个小东西身子并不大,除去一双绿翅膀,一对触须,剩下的就很少了。
不过少虽少,总还是一顿美餐。
要是我不小心,被她那大眼睛看见了,她马上飞开,我的美餐就要落空,说不定会饿上一天呢!”小苍蝇不住地掸绿翅膀,刷圆脑袋,一点也不知道蜘蛛越来越近了。
《化石吟》导学案
16.《化石吟》导学案青州市海岱学校徐志敏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叹服、海枯石烂”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学习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揣摩品味语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一、自主预习:同学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他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当我们面对这些化石,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化石吟》。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hái()骨潜()行) guǒ()藏c长hǒu()躯壳.()魔()1.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2.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3.称赞而且佩服。
()4.(草木)青翠茂盛。
()5.奇异而虚幻。
() 6.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
形容经历极长时间。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7.星斗变换位置,比喻时间变化长。
()(3)回忆课文,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 )的神话( )的真理 ( )的骸骨( )的密码( )的魔法师 ( )的雕刻家(4)全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请找出这首诗的韵脚(在课本中划出),押韵。
2.反复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感情。
朗读指导:(1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二、研读课文:1.2.三、精点赏析(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自主探究: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化石吟》教案范本2
《化石吟》优秀教案范本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化石吟》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化石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化石吟》诗歌全文。
2.2 教学重点: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化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3 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欣赏诗歌的美,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模仿创作:学生模仿《化石吟》的诗歌形式,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4.2 分享与展示: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第五章:教学总结5.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化石吟》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要意义。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5.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5.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的美,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化石的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检查学生对诗歌《化石吟》的理解程度和语文运用能力。
6.2 评估方式:学生诗歌创作展示。
《化石吟》教案(两课时)
《化石吟》教案(两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其在地质学中的重要性。
2. 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化石。
3. 能够分析化石分布的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化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2. 学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一、化石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二、化石分布的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一、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 制作PPT,展示化石图片及化石形成过程的动画。
2. 准备显微镜及化石样本。
二、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化石吟》。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化石吟》的内容,让学生对化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问:你们对化石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了解的地方?二、讲解化石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15分钟)1. 通过PPT展示化石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的外观。
2. 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包括生物体的死亡、埋藏、矿物质填充等步骤。
三、观察化石样本(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一块化石样本。
2. 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纹理、结构等特征,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四、分析化石分布的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5分钟)1.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化石的特征。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化石分布的规律,如地层分布、生物群落变化等。
3. 讲解化石与环境的关系,如环境变迁对化石分布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10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化石概念、形成过程及分布规律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查阅的化石研究历史和现状资料。
二、探究化石与环境的关系(20分钟)1. 教师提出探究任务:分析化石与环境的关系。
《化石吟》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化石吟》优质教案适用年级:四年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石的概念,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化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增强保护化石、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化石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
2. 不同种类的化石特点。
教学难点:1. 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环境意义。
2.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化石,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
2. 教学化石的概念:讲解化石的定义,让学生明白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遗迹。
3. 教学化石的形成过程: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化石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4. 教学不同种类的化石:讲解化石的分类,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化石,如恐龙化石、贝壳化石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化石的认识。
三、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化石。
2. 教学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讲解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特点。
3. 教学化石的环境意义:讲解化石在研究地球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化石、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化石标本馆,观察不同种类的化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化石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石概念、形成过程、分类和环境意义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化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图片:化石图片、地层分布图等。
2. 教学视频: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资料。
3. 化石标本:组织学生参观化石标本馆,观察不同种类的化石。
化石吟教案设计2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化石吟精品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化石”、“岁月”、“变迁”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形象地展示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开展课外调查,了解当地化石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珍惜地球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 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化石图片、视频等资源。
(2)课外调查: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化石分布情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
(2)朗读诗歌《化石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化石”、“岁月”、“变迁”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诗歌的特点。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化石的特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诗歌《化石吟》,引导学生回忆诗歌内容。
2. 知识拓展(1)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化石吟的教学案(2)
化石吟的教学案(2)化石吟的教学案2.学习第一层、第三层并结合理解第5节。
(1)一、二组读第一层,三、四组读第三层。
(2)学习分析。
①师引入:哎呀,读了第一节真是感到奇怪!最早的鱼儿没下巴,最早的鸟儿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竟然没有腿,最早的树又不开花,这些最早的动物、植物所具有的特征人类是怎样知道的(是化石告诉我们的)②小结:对,是沉睡亿年的石头告诉我们的,是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告诉我们的。
③对照了解前后呼应。
(幻灯片演示诗歌第二节、第七节)A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请问同学们,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B(学习方法同前)演示第二节,师指读问: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演示第七节,师:第七节又做了回答,齐读。
师引导学生齐读: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C对比着读后,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层问、第三层答)D小结:第一层问第三层答,第三层就是对第一层的呼应,进一步赞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奇妙、科学的伟大。
这就是写作手法中的前后呼应。
我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使文章结构更完整、紧凑。
E再读一遍。
(一、二组读第二节,三、四组读第七节)(3)深入学习结合理解第5节。
①这两节中的“逝去万载、沉睡亿年、长眠地下”这些词语说明什么(说明化石所讲述的故事是非常非常遥远的。
)②诗歌中哪一节很能说明这一点(第五节)③齐读第五节。
④了解化石的特点之一:年代久远。
提问:A“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指谁怎样理解这句话(“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外表的样子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B“海枯石烂,斗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说明什么(说明不管时间过多久,成千上万年以后,生命仍然在不断地延续、发展)⑤过渡:多么遥远的故事啊,可正因为遥远,它所讲述的神话才会怎么样(奇幻、令人神往、惊讶)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奇幻的神话。
化石吟导学案
化石吟》导学案(2)(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最新《化石吟》导学案(2)最新《化石吟》导学案⑤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向近代进发⑥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⑦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5.③节中的“你”指代的内容是()A.奇幻的神话B.沉睡亿年的石头C.刚苏醒的化石D.逝去万载的世界6.③节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它的作用是7.“密码”的本义是,它在④节中的语境义是8.④节中加粗的“珍贵”能否删去为什么9.⑤节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如果不用修辞手法,把它变换成平实的说法,应这么说:二、课外语段阅读鱼化石艾青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凝视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10.丰富和奇异的联想与想像是诗歌的生命《化石吟》的作者见到化石联想到什么而本诗作者见到鱼化石又联想到什么11.从材料安排的顺序上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不同是:12.从诗歌传达的信息来看,本诗与《化石吟》的主题大不相同《化石吟》的主题是,它是一首诗;《鱼化石》的主题是,它是一首诗13.在人称运用上,《化石吟》用人称,而《鱼化石》用人称14.你认为最能体现鱼化石特征的诗句是哪两句?【自主预习案】答案1、háiqiánlóngzhuókūguǒ2、幽雅悄然叹服海枯石烂葱茏奇幻3、势扬享待伎砭衷化4、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5、《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课内探究案】答案(1)《化石吟》中“吟”是什么意思课题是什么意思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吟”本是古曲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美来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2)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亲切自然(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2节好在使诗歌的节奏美以及前后照应)1、háikéqiǎoqiánzhuómǎhǒumián2、叹服:称赞而佩服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乌有:虚幻,不存在日转星移:形容时间的推移?3、依次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被子植物?4、最后一节【拓展检测案】答案5、C6、生物进化否认了造物主的存在7、在约定的人中间使用的特别编定的秘密电码和号码隐蔽很深的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8、不能删去因为“珍贵”这个词突出了化石为历史留下的隐蔽很深的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得之不易,而且它很有研究价值9、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印象生物从远古不断地向现在进化10、《化》的作者联想到太古时代的各种物群,而《鱼》的作者则联想到精力旺盛、活泼跳跃的鱼儿和它的灭顶之灾11、《化》是倒叙,《鱼》是顺叙.12、化石为我们传达了太古时代的生命信息科普叙事诗没有运动,就没有生命政治抒情诗13、第一;第二14、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12下一页。
《化石吟》教案2
《化石吟》教案2【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走访有关专家,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3、推荐网站:(1)(2)(3)/homepage.html(4)(5)/jd/jsq/klzg.htm(6)【教学步骤】一、导语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2、朗读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
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化石吟导学案2教案
故技重演( ) 针贬时弊( ) 言不由中( ) 出神入画( )出示目标
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朗读开头两节,思考:
①作者通过设问得到了怎样的答案?
②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
③第一、二节连续用了六个问号,在文中起什么作感情。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意义。
【资料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回顾本诗的主要内容。
预习检测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某学校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创设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字。
2、朗读中间四节,思考:
①“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②摘录出诗中4、6两节的比喻句各一例。
③化石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些什么话?你还能想像出些什么?
3、①说说诗歌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
②这样写好在哪里?
4、①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诗中那些地方体现了这种感情?
5、①诗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将化石称为什么?)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堂小结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了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的世界。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的导学案(2)
《化石吟》的导学案
3、个别读。
请个别同学朗读,然后同学们评一评,看谁读的最好。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骸(hái)骨潜(qián)行躯壳(ké)档(dàng)案
猛犸(mǎ)悄(qiǎo)然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幽雅)
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悄然)
③称赞而且佩服。
(叹服)
④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海枯石烂)
⑤(草木)青翠茂盛。
(葱茏)
⑥奇异而虚幻。
(奇幻)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答: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4.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
答:诗共7节,可分3层。
1、2节是第1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
3、4、5、6节是诗的主体部分,具体抒写遐
思的内容。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是表现作者思路的句子,承上启下。
接下来就是写飞扬的思绪了。
最后一节回应2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1.第一节诗中运用连续问句有什么好处?
答:明确:连用四个问句,构成排比,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的思维。
2.第二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前面两个问句形式整齐,字数相等,运用对偶的修辞。
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领起下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对前面句子的巧妙回答。
3.第三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你”指的是谁运用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
显得亲切自然,便于倾诉和抒发情感。
这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思路,总领下文的内容。
4.“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答: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到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那冷冷的骸骨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
5.你怎样理解第4节中“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的?
答: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6.“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怎样理解
答:“刻下道道皱纹”不是写人,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说明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这样设喻,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7.第六节的后面两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这表明作者有遐想转入现实,作者由衷的赞叹大自然魔法师,是雕刻家,也表明作者的感情达到高潮。
8.第七节有什么特点这样结尾好在哪里
答:最后一节运用拟人手法使诗歌显得亲切、自然,把枯燥的科学道理讲得生动有趣。
这一节运用反复的手法,与第二节诗的内容构成前后呼应,以问开头,以答结尾,有放有收,前后照应,是诗文结构浑然一体。
9.第七节与第二节是如何照应的这种照应法叫什么有何特点
答:“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前后呼应。
可以说,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
10.找出诗人赞美化石的句子,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诗人赞美化石
的原因。
答: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奇异的化石。
11.面对复原的恐龙和猛犸,你有什么感想?
答:惊讶-震撼-兴奋-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科学技术如今多么发达,化石是多么的神奇,为人类探索历史作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