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课文教学案(2)
化石吟的教案
《化石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象征意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形象地展示化石的形成和分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化石吟》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化石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3.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和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自然科学知识。
(2)提问:你们对化石有什么了解?化石是什么?2. 诗歌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化石吟》。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主题。
3. 化石知识讲解(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讲解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4.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诗歌《化石吟》。
(2)课后调查化石分布的地理环境,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或地质公园,亲身感受化石的魅力。
2. 邀请地质专家或科学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挖掘过程。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化石吟》教案(两课时)
《化石吟》教案(两课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化石吟》;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作用;掌握一些基本的地质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欣赏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科学素养;学会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方法,探究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音乐《化石吟》,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二、学习诗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学生逐句理解诗歌内容,教师解释生词和难点。
3. 学生讨论诗歌中所描绘的化石景象,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探究化石(20分钟)1. 教师发放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查阅资料或讨论,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2. 学生回家后,尝试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下周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回家作业的创作成果。
2. 学生讨论并回答关于化石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深入学习诗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2. 学生通过讨论和朗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背诵和赏析诗歌。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科学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化石的形成和探究过程。
2.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化石吟》教案两课时
《化石吟》教案(两课时)《》向我们讲述了化石保存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神话世界,盛赞了化石,宣传了生物进化的真理。
下面是《化石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要求】1、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
2、领略科学之美、之美。
3、也尝试来点化石吟哦。
【学习重点】诗意的朗读和拓展材料的拟写。
【学习课时】二课时。
【操作程序】第一课时“吟”诗切入,首尾解读:一、入课难写,但会“吟”则可以出诗。
俗说,“熟读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吟”也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
加以引导,让学生回顾已学带“吟”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
在学生报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齐声朗诵这些诗句。
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写,其吟咏的内容不是个体的生态体验就是眼前所见的相关事物。
就科学现象而加以吟哦,今天所学可能是首次。
二、标序整首诗共七节,要求学生先将序号按惯例标出。
三、首尾解读首尾即1、2、7节。
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吟诵和朗读。
以教师范读始,接着或齐读,再点读,分组读,将诗句读得琅琅上口,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师生进入忘乎所以的情景中。
续而,逐节于诗意作出概括并板书。
其间,留给学生酝酿并互相之间充分交流的时间。
然后点名或自主回答,教师点评且归纳总结:1、2节发问求教,语意探询;第7节照应作答,语意肯定。
以诗句来就生物进化的科学现象进行仰头向天式发问,在我们有限的读书生涯中,似乎这首诗是第一回。
其实,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歌咏。
比如爱国诗人屈原写过《天问》,诗中就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引人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现象,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
到唐代,大家用近似回答和对应的方式,也激情澎湃地吟唱了一回《天对》。
科学与诗可以相通,科学引人作诗意般的遐想,科学的本质也就是诗。
又续,深味具体诗句的含义。
比如,“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说话”的意思,即是考古学家们能从遗存在化石中的信息里,找到或者解开生命现象的某些密码,客观上就等于化石在说了话。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学会观察和描述化石,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2)通过观察化石,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 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 观察和描述化石,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化石吟》的意境和内涵。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化石,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吟》的文本和相关的化石图片或实物。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化石吟》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化石吟》,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化石吟》的诗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 观察化石(1)教师展示化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化石。
(2)学生分组观察化石,用词语或句子描述化石的特点。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创作关于化石的诗歌或故事。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5. 展示和分享(1)各小组展示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6. 总结和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学生背诵《化石吟》。
(2)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化石的观察报告。
《化石吟》教案(两课时)
《化石吟》教案(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借助图片、资料等辅段进行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借助图片、资料等辅段,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化石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化石吟》,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简要介绍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惑。
(3)集体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讲解字词意思。
(2)教师点评,总结生字词的重要性。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化石的形成过程。
(2)教师出示相关化石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继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借助图片、资料等辅段,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化石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石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石吟》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3、熟练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诗歌的阅读与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用朗读促进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力,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理解这首诗第二人称写法和比喻修辞的妙处。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让学生观看化石实物,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再接着介绍: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朗读诗歌;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3、整体感知诗歌结构及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遇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向同学请教、查找工具书或举手问老师。
(三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朗读。
)1、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提问的字词或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板书于黑板。
2、三分钟后,①教师指名会读或理解黑板上字词的同学来读、解释或用词语造句,教师借此强调学习词语的方法;②学生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更正;③指名会读全诗的学生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声音洪亮;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⑤同桌合作朗读,相互检查纠错;⑥全班齐读课文;⑦男女分组读:齐读第1、2、7自然段,男生读第3、5自然段,女生读4、6自然段。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化石。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化石的了解。
展示化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解释不同类型的化石。
第二章:诗歌理解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化石吟》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内容朗读并解析《化石吟》诗歌。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活动朗读诗歌,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和韵律。
解析诗歌内容,解释化石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第三章:诗歌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能力和想象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创作。
3.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3 教学活动分析《化石吟》诗歌的创作技巧和风格。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科学探索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4.2 教学内容介绍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探讨化石的发现和挖掘过程。
4.3 教学活动展示化石挖掘的过程和重要发现。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或观察活动,例如制作化石模型。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或观察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五章:综合表达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综合表达。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创作。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诗歌和科学知识进行综合表达。
5.3 教学活动分析综合表达的要求和技巧。
提供创作话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表达创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六章:小组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如化石的形成、种类和作用等。
(3)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如化石的形成、种类和作用等。
(2)通过诗歌欣赏,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化石吟》的文本和注释。
(2)与化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设计。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化石吟》,了解诗歌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种类和作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化石知识。
(2)介绍诗歌《化石吟》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2)学生分享自己查阅的化石相关资料,互相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中的专业术语,如化石的形成、种类和作用等。
(2)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意境。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讨论化石对人类和自然界的重要性。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诗歌《化石吟》的内容。
2. 结合家庭作业,进一步了解化石的保护和利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石吟》人教版教案
《化石吟》人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如“化石”、“岁月”、“生命”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形象地展示化石的形成和挖掘过程。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化石吟》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化石的形成过程。
3. 掌握化石在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较为抽象的词语的理解。
2.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阐述。
3.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学生分享对化石的了解和认识。
(3)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化石吟》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化石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学生勾画出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诗歌朗诵和创作:(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化石吟》的朗诵。
(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六、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化石吟》的内容和意义。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
《化石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化石吟》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化石的形成过程。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化石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诗句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化石吟》,掌握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2)准备相关的化石图片和视频资料。
(3)准备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石吟》,了解诗句的大意。
(2)搜集化石的相关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化石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化石资料,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教学诗句(1)教师逐句讲解《化石吟》,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学生跟读,巩固诗句和生字词。
3. 图片和视频展示(1)教师展示化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4. 小组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化石的作用和保护化石的重要性。
(2)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5. 总结和拓展(1)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石的形成和保护的重要性。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表达对化石的想象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背诵《化石吟》。
关于《化石吟》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化石吟》教学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化石吟》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3. 化石知识的普及。
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化石吟》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
2. 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制作课件或黑板报,以便进行科普教育。
学生准备:1. 预习《化石吟》,了解诗歌的大意。
2. 收集有关化石的图片或资料,以便课堂上分享。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收集到的化石图片或资料。
2. 教师展示课件或黑板报,简要介绍化石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15分钟)1. 教师逐句讲解《化石吟》,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
2.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化石知识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诗歌的意境和化石知识。
2. 学生朗读诗歌,巩固记忆。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意境,讨论诗歌表达的思想。
2. 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与化石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展示。
2. 教师选取部分组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教案《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大意,理清结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本诗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大海变桑田,桑田变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又何以为证呢?(----化石)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是昨天生命信息的演绎,讲述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2、题解:化石就是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朗读感知1、正字正音释义骸骨(hai)裹藏(guo)葱茏(conglong)猛犸(mengma)引颈长吼(jing)乌有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2、指导朗读(1)师范读,生标示节奏(2)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评价(3)齐读课文,读出韵律美。
3、感知内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以“这是一首________的诗。
”句式作答。
(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大意如何概括?诗歌分为三层:.(1-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总(3-6)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分(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总科学的神奇人类的伟大或者: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4、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化石吟》教案示范
《化石吟》教案示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主题思想和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石和地质学的研究热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 理解《化石吟》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3. 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 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化石的科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吟》的文本和相关的化石图片、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学生分享自己对化石的了解和认识。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化石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学生自主学习,解决生词和重点句子的问题。
(3)教师讲解生词和重点句子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科学知识。
3.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2)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4. 讨论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化石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学生表达自己对化石和地质学的兴趣和看法。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6. 作业布置:(1)背诵《化石吟》。
(2)写一篇关于化石的短文,表达对化石和地质学的认识和看法。
语文《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
语文《化石吟》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种类。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能够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化石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石研究的热情。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化石吟》介绍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描述化石的种类和特点。
阐述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2.2 诗歌《化石吟》解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化石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种类。
诗歌《化石吟》的韵律、节奏和意境。
3.2 教学难点: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种类。
诗歌《化石吟》的韵律和节奏的理解与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观察法:观察化石图片和视频,了解化石的特点。
讨论法:分组讨论化石的种类和形成过程,分享研究成果。
朗读法:朗读诗歌《化石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4.2 教学手段:化石图片和视频:展示化石的形态和形成过程。
投影仪:展示诗歌《化石吟》的文字和韵律标记。
录音机:播放诗歌《化石吟》的朗读音频。
第五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5.1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化石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
2. 观察与讨论:观察化石图片和视频,分组讨论化石的种类和形成过程。
3. 诗歌学习:解析诗歌《化石吟》的韵律和节奏,分析修辞手法和意象。
4. 朗读与背诵: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指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化石的特点和重要性,布置相关的拓展任务。
5.2 时间安排:引入:5分钟观察与讨论:15分钟诗歌学习:15分钟朗读与背诵:10分钟总结与拓展:5分钟第六章:教学评估与反馈6.1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
《化石吟》教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化石背后故事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怀。
(2)通过学习《化石吟》,使学生认识到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难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多媒体资料直观地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化石背后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2)收集与化石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化石吟》,了解课文内容。
(2)搜集与化石相关的资料,了解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化石资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教师简介《化石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化石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归纳化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
(3)学生讨论、汇报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探究学习(1)教师布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化石背后的故事。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化石吟》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化石吟》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 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和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相关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这一主题。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化石吟》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化石吟》,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合作探讨诗歌的韵律和结构。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化石吟》的韵律和结构。
(2)教师详细讲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包括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4. 想象与联想(1)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诗歌欣赏与鉴赏(1)学生学会欣赏诗歌中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7. 课后作业(1)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8.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化石吟》的教学教案设计
《化石吟》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化石吟》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化石研究的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化石吟》。
2. 理解《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2. 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化石吟》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化石吟》的文本。
3. 教师准备相关化石的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报上的化石图片,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化石的了解。
2. 朗读《化石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化石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自主朗读《化石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理解《化石吟》:(1)教师讲解《化石吟》的内容,解释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2)学生合作探讨,分享他们对《化石吟》的理解。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石吟》中的生字词。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展示他们对《化石吟》的理解和运用,如朗读、默写、绘画等。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化石吟》两遍。
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短文。
3. 观察身边的自然事物,尝试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化石”、“岁月”、“变迁”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观察和分析化石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化石吟》的阅读与理解。
2.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介绍。
3. 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的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化石吟》的阅读与理解。
(2)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介绍。
(3)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的讲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化石吟》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讲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诗歌《化石吟》的文本。
(2)化石标本或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教学环境:(1)教室布置:化石标本或图片的展示。
(2)座位安排:学生分组,每组围坐在一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教师简要介绍化石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
2. 阅读与理解:(1)教师分发诗歌《化石吟》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化石”、“岁月”、“变迁”等。
3. 观察与分析:(1)教师提供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化石是如何帮助科学家了解古代生物的。
4. 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化石标本或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化石吟》优秀教案 (2)
化石吟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教学准备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激趣:利用电教媒体放映多种恐龙的图片,并配以恐龙的模拟声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质疑:距今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恐龙早已灭绝,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是怎样再现出来的?3.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猜测,保留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4.阅读:网上搜索“猛犸冰封3万年遗体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组图)”。
5.小结:正是这些沉睡亿年的化石裹藏着昨天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套珍贵的密码,人类才得以把思绪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6.解题:(1)理解“吟”的意思。
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就知道了。
①欣赏化石图片(网上搜索)。
②定义化石: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有机体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积岩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时留下的痕迹,漫长时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
二、课内探究1.自主学习(1)师范读课文,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评价)重点生字词。
骸骨潜行思绪xù不朽xiǔ躯qū壳裹guǒ藏档dàng案葱茏lóng 幽yōu雅卓zhuó越( 2)开火车分小节诵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课文教学案(2)
《化石吟》课文教学案
冬④心灵的沟通
(5)“拥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湛蓝而高远的天空”,作为主持人的话,实际上是说
(6)“放飞童心”,可与第一段中的“___________”二字照应。
2.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某学校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创设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
参考答案:
1.(1)lǚmíngyínzhànmùqīng
(2)他希望大家敞开心扉,尽情倾诉心中的快乐与痛苦。
(3)B(4)春—④夏—①秋—②冬—③
(5)有一处可以倾诉心曲的场所(6)倾诉
2.静敬劲竞
六、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
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
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拓展阅读:《化石吟》的重难点
【重难点语句】
1、《化石吟》一诗文题中“吟”含有什么意味?反复诵读本诗,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检测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要注意在诵读中仔细揣摩。
参考答案:“吟”本是古曲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本诗通过对化石的赞美来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2、诵读本诗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解析:本题检测情感态度目标的形成。
参考答案:只要能扣住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求知世界的兴趣即可。
【重点难点讲解】
1、诗的第2节和最后一节的构成关系是怎样的呢?
“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视”和“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视”是互相照应的关系。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这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
可以说,诗的第7节是对第
2节的回答。
2、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些什么话?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从中得出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告诉了人们,人类是如何得到进化的,远古的生态是多么的和谐,环境是多么的葱茏、幽雅,地球上的生命生生不息、万古长存。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生命的航船却从不停息。
3、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作者面对冰冷的骸骨,不禁思绪飞扬。
人类的发展历程沧桑而又漫长。
大自然高明、卓越,但人类更显伟大,生命更显珍贵。
是人类的聪明智慧解读着历史的奥秘,是生命的顽强,才得以在任何环境下延续到今天。
因此,作者面对着化石,浮想联翩,叹服大自然的神奇,更赞美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4、“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接下来就是写飞扬的思绪了。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5、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冰冷的骸骨”“黑色的躯壳”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断的。
这些有机的残余不就是生命的信息吗?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在破译这些密码吗?
6、“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你是怎样理解的?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很自然地使读者联想起人,形象地写出化石上的条纹就是地球古代生物的档案,犹如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