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学案范文

合集下载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化石吟》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老师等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尊重生命,珍视化石资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了解化石的知识。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会生字词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展示各种化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

(2)诗歌导入:朗读一首与化石有关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1)自读诗歌:学生自主朗读《化石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讲解生字词:针对诗歌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分析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表达技巧。

3. 了解化石知识(1)讲解化石的形成: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化石的珍贵性。

(2)探讨化石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原因。

4. 实践活动(1)朗读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比赛,提高朗读能力。

(2)诗歌创作:鼓励学生以化石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歌。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2)推荐阅读:布置课后作业,推荐学生阅读与化石有关的书籍。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化石吟》。

2. 完成课后练习:以化石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歌。

3. 阅读推荐书籍,了解更多的化石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知识,并能够简单描述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化石吟》教案范文

《化石吟》教案范文

《化石吟》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观察化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观察化石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1)诗歌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如“硅化物”、“钙化物”等。

(2)通过观察化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化石吟》的内容,了解化石的形成和特点。

(2)准备化石标本或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3)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PPT、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化石吟》,了解诗歌的大意。

(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化石,如牙齿、骨骼等,并思考其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化石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学习诗歌(1)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观察化石(1)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化石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形成过程和意义。

4. 小组合作(1)分组让学生合作观察化石,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化石的特点。

(2)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观察报告。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发言、提问等。

2. 诗歌背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3.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观察化石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以及小组合作的效果。

化石吟教案教案范文

化石吟教案教案范文

化石吟教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导入,学生了解贝壳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学习化石吟这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学会朗读古诗并能够感受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以及实物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通过分组朗读、合唱、师生共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诗歌鉴赏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抒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对历史、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并理解时间的流转与传承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贝壳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抒发。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与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诗中理解时间的流转与传承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1)PPT、图片、视频等(2)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实物(3)化石吟古诗文本2.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的基本知识(2)积极参与讨论和朗读的准备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贝壳化石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

2.引导学生讨论:化石是怎样形成的?贝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步骤二:呈现(15分钟)1.展示一段关于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并让学生观看。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讲解化石形成过程的基本知识。

3.通过展示一些贝壳化石和其他化石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探究不同化石的形态和特点。

步骤三:欣赏(15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化石吟》古诗的文本,带领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步骤四:练习与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四人,让他们合作朗读《化石吟》。

2.引导学生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3.每个小组选出两名代表,用合唱的方式朗读《化石吟》。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

《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化石吟》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石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石吟》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歌语言。

3、熟练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诗歌的阅读与理解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想:用朗读促进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丰富的想象力,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情感,激发学生爱文学爱科学的热情。

再品析语言,理解这首诗第二人称写法和比喻修辞的妙处。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让学生观看化石实物,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再接着介绍: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

二、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熟练朗读诗歌;2、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3、整体感知诗歌结构及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遇有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向同学请教、查找工具书或举手问老师。

(三分钟后,比谁能够正确朗读。

)1、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学生提问的字词或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板书于黑板。

2、三分钟后,①教师指名会读或理解黑板上字词的同学来读、解释或用词语造句,教师借此强调学习词语的方法;②学生轮流读课文,有错即停,指名更正;③指名会读全诗的学生读课文,比谁读得正确,声音洪亮;④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⑤同桌合作朗读,相互检查纠错;⑥全班齐读课文;⑦男女分组读:齐读第1、2、7自然段,男生读第3、5自然段,女生读4、6自然段。

《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化石吟》优质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石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叹服、海枯石烂”等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揣摩品味语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或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

设疑探究,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首尾呼应的结构美。

教学过程一、导课、解题(导语)同学们,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相继灭绝,但他们的生命信息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当我们面对这些化石,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它们似乎在向我们叙说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板题,放投影理解化石意思。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诗是以诗的形式写科学内容,全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吟”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朗读,勾画并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guǒ()藏骸()骨潜()行躯壳()猛犸()(2)根据释义说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称赞而且佩服。

()②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

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化石吟教案范文

化石吟教案范文

化石吟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掌握化石相关的科学知识,如化石的形成、种类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了解化石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掌握化石相关的科学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化石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诗歌《化石吟》的内容和背景。

(2)了解化石的形成、种类和作用等相关知识。

(3)准备相关的教学多媒体资料和教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化石吟》。

(2)搜集有关化石的图片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化石吟》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化石图片或资料。

2. 朗读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化石吟》。

(2)学生讨论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3. 解析诗歌(1)教师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生合作探讨化石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4. 学习化石知识(1)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种类和作用。

(2)学生思考并讨论化石与生物进化之间的关系。

5.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种类的化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创新等。

2. 作业评价:(2)评价学生的诗歌朗读和背诵情况。

3. 知识掌握评价:(1)通过课堂提问、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化石知识的掌握。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意图。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感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化石吟》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有关化石的知识,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

3. 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朗读。

2. 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感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准备有关化石的图片或实物标本,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3.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简介诗歌《化石吟》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3)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学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含义。

(2)教师讲解化石的形成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4. 想象与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中化石的意象和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5. 诗歌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以化石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化石吟》教案(通用15篇)

《化石吟》教案(通用15篇)

《化石吟》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石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石吟》教案1【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关于科学方面的诗歌,对于文本的内容,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对于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对课外知识的了解。

所以,学习时应让学生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学生自读课文)。

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学生找出自己认为的生字。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2、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

结构上首尾呼应。

3、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三、重点研讨1、指名朗读3~6节,思考问题:(投影显示)⑴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⑵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⑶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你是怎样理解的?⑷ 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呢?(利用多媒体出示恐龙、猛犸的复原图片)2、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

化石吟教案《化石吟》教案优秀9篇《化石吟》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大意,理清结构,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本诗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大海变桑田,桑田变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果真如此吗?如果真是这样,又何以为证呢?(----化石)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

冰冷的化石是昨天生命信息的演绎,讲述着亿万年前那奇幻的神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2、题解:化石就是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二、朗读感知1、正字正音释义骸骨(hai)裹藏(guo)葱茏(conglong)猛犸(mengma)引颈长吼(jing)乌有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2、指导朗读(1)师范读,生标示节奏(2)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评价(3)齐读课文,读出韵律美。

3、感知内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以“这是一首________的诗。

”句式作答。

(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大意如何概括?诗歌分为三层:.(1-2)通过发问引发联想总(3-6)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分(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总科学的神奇人类的伟大或者: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4、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教案设计:《化石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掌握诗歌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化石吟》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 掌握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2. 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文本和相关的化石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化石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化石的了解和观察。

(3)教师简要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引出诗歌《化石吟》。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化石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结合诗歌内容,思考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实践练习:(1)学生尝试仿写一首关于化石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诗歌作品。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实践活动。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修辞手法掌握:通过学生对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仿写练习,评估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

4. 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自主朗读和笔记记录,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化石吟》的内容,并尝试解释化石的形成过程。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精选8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化石吟》教案设计精选8篇《化石吟》优秀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科学诗。

写科学家通过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诗歌共7节,可分3层。

第1、2诗节是第一层,诗人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象;第3、4、5、6诗节是第2层,也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具体写遐思的内容;最后第7诗节回应第1、2诗节,使全诗结构完整,有放有收,有问有答,首尾圆合。

诗歌运用了拟人的写法。

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仿佛与它面对面地对话一样,显得自然亲切。

教学目标:1、了解化石,增进对生物进化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2、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3、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浓郁的诗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2、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激发爱文学的激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初一学生对化石的了解较少,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有一定难度;2、化石生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化石的形成涉及到生物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学生在展开联想表述时学科融合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教学准备:1、学生查找与化石相关的资料;2、教师收集化石图片,制作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刚刚过去的国庆节里,在我家附近,一家大型商场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微型公园。

在这个小小的公园里,一只威猛无比的霸王龙,带着一只呆萌无比的小恐龙,在一片浓密的草丛中,昂首站立。

它们,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有时还引颈长吼。

这奇特的景观引来许多行从驻足观赏,那令人恐惧的嘶鸣,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那奇特的远古,令人遐思,令人留连忘返。

尤其是一些小朋友,简直将这里当成乐园,乐不思蜀。

同学们都知道,恐龙是大约亿万年前的生物,它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现代是怎样知道恐龙样子的呢?对,是化石!科学家通过研究恐龙留下的化石,复原了恐龙的形象,也再现了恐龙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得以欣赏到一个像神话一样的奇幻世界。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重要性,了解不同类型的化石,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找出化石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重要性。

2.掌握不同类型的化石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录制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

2.收集不同类型的化石样本。

3.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课件。

4.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

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并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图片,讲解化石的定义、形成过程、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化石是地质历史的见证,是研究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

3.分组探究(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种不同类型的化石样本,要求学生观察化石的外形、颜色、纹理等特征,并进行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化石的特征进行讨论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分类。

4.实验活动(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化石的制作实验。

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化石的方法和实验器材,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进行制作。

学生通过实验,亲自体验化石的形成过程,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实验心得。

6.拓展延伸(1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化石标本,并讲解它们的研究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进一步了解化石和地球历史的深入探索。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让学生亲自参与制作化石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化石形成过程的理解。

通过展示著名的化石标本,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但是,在布置实验任务时,学生选材的自由度较大,可能存在一些较为奇特的选择,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合适的物品。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教案范本

《化石吟》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化石”、“岁月”、“变迁”等。

(3)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观察和分析化石标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化石吟》的阅读与理解。

2. 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介绍。

3. 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的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化石吟》的阅读与理解。

(2)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介绍。

(3)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的讲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化石吟》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化石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讲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诗歌《化石吟》的文本。

(2)化石标本或图片。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教学环境:(1)教室布置:化石标本或图片的展示。

(2)座位安排:学生分组,每组围坐在一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展示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教师简要介绍化石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化石的好奇心。

2. 阅读与理解:(1)教师分发诗歌《化石吟》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诗歌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化石”、“岁月”、“变迁”等。

3. 观察与分析:(1)教师提供化石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如化石是如何帮助科学家了解古代生物的。

4. 小组合作:(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化石标本或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化石吟教案模板范文

化石吟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化石吟教案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化石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化石吟的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布特点。

2. 化石吟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教学难点:1. 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化石吟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意识。

3.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化石吟作品为例,分析其韵律、修辞手法及教育意义。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化石的概念,展示化石图片,激发学生对化石的兴趣。

2. 化石的形成与分布:讲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分析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特点。

3. 化石吟的起源:介绍化石吟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化石吟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4. 学习化石吟:《化石吟》(清·赵执信)示范朗读,讲解诗歌背景、意境及韵律。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化石吟欣赏与分析:欣赏《化石吟》(清·赵执信),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意境及教育意义。

3.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化石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4. 小组交流与展示:分组进行作品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化石的概念、形成和分布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化石吟的兴趣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3. 学生创作化石吟的能力及团队合作、交流展示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化石图片、视频资料。

化石吟教案详解范文

化石吟教案详解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化石吟教案详解范文课时安排:1课时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石的概念,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

2. 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感受化石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化石的形成过程的理解。

2. 诗歌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化石吟》,让学生通过诗歌的形式,感受化石的魅力。

3. 诗歌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化石的概念和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化石的重要性和科学价值。

5.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三、作业布置1. 背诵并理解诗歌《化石吟》。

2. 写一篇关于化石的短文,可以是介绍化石的形成过程,或者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化石的知识和诗歌的鉴赏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拓展1.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化石知识。

2. 学生可以尝试阅读更多的科学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学生可以参加相关的科学活动,如化石采集、化石鉴定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诗歌创作和课后拓展活动参与度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也应对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面,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优化和改进。

七、教学资源1. 化石的图片和实物标本,用于展示和讲解。

2. 诗歌《化石吟》的相关资料,包括原文、注释和解析。

3. 科学诗歌的推荐阅读列表。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

(3)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诗歌欣赏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化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化石这一自然现象。

(2)简介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激发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化石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化石的赞美之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化石的魅力?(2)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石的认识和感悟。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敬畏自然。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化石吟》。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化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化石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理解诗歌中关于化石的描述,掌握化石的形成和保存过程。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化石吟》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描绘的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描绘的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特点和欣赏。

2. 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化石吟》的课件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歌《化石吟》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探讨化石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4.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体会诗人对化石的赞美之情。

5. 知识点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运用,巩固学生的词汇知识。

6. 课堂练习: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运用生字词造句。

8. 板书设计:《化石吟》诗人:()化石:(特点、形成过程)韵律:(结构、特点)9. 课后作业:(1)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深入了解化石的知识,下一节课分享学习心得。

(3)写一篇关于化石的小作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的情况。

2. 学生对诗歌中化石特点和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诗歌结构、韵律特点的能力。

八、作业设计:1. 朗读和背诵诗歌《化石吟》。

2. 深入研究诗歌中描绘的化石,了解其历史和科学价值。

化石吟教案范例范文

化石吟教案范例范文

化石吟教案范例范文《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下面是化石吟教案范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说化石,导入课题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 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出示一些化石的图片资料。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诗人张锋的《化石吟》,谁来谈谈“吟”的含义?明确:吟是赞颂的意思。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化石?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读课文。

二、读课文,体会感情1. 听读,在听读中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2. 跟读,在跟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

3. 自由读,在读中思考这首诗的层次、结构特点以及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1) 诗歌可分为三层:1 -2 节发问引发联想;3 - 6 节具体抒写联想想象内容;7 节照应开头,回答呼应。

(2) 这首诗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最后一节照应第二节。

(3) 这首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三、品美点,研读赏析任何一篇美文,都必须深入品析其好词佳句, 才能体会其妙处。

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写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4. 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或一个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明确:(1) 引起下文的作用。

(2) 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存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 言之成理即可。

四、联想想象1.“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中“平凡的真理”包含些什么?2. 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有何感想?3.“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它说了些什么? 明确: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悟学法学生自由谈本课的学习心得。

明确:诗歌学习第一步是读,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感情;第二步品析好词佳句;第三步联想想象,深入意境。

化石吟课文教学范文

化石吟课文教学范文

化石吟课文教学范文《》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我们要注意诗的韵律,反复诵读,体会的音乐美。

1、读出悠然神往的意味。

2、领略科学之美、之美。

3、也尝试来点化石吟哦。

诗意的朗读和拓展材料的拟写。

二课时。

第一课时“吟”诗切入,首尾解读:一、入课诗歌难写,但会“吟”那么可以出诗。

俗说,“熟读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吟”也是诗歌体裁的标志之一。

加以引导,让学生回忆已学带“吟”标题的诗歌,诸如《石灰吟》、《》、《暮江吟》等等(教师可不说出标题,期待学生报题,再予以综合归纳)。

在学生报题的根底上,组织学生齐声朗诵这些诗句。

再提示这些诗歌皆是短章,表现手法不是抒情,就是描写,其吟咏的内容不是个体的生态体验就是眼前所见的相关事物。

就科学现象而加以吟哦,今天所学可能是首次。

二、标序整首诗共七节,要求学生先将序号按惯例标出。

三、首尾解读首尾即1、2、7节。

首先,采用多种方式吟诵和朗读。

以教师范读始,接着或齐读,再点读,分组读,将诗句读得琅琅上口,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师生进入忘乎所以的情景中。

续而,逐节于诗意作出概括并板书。

其间,留给学生酝酿并互相之间充分交流的时间。

然后点名或自主答复,教师点评且归纳总结:1、2节发问求教,语意探询;第7节照应作答,语意肯定。

以诗句来就生物进化的科学现象进展仰头向天式发问,在我们有限的读书生涯中,似乎这首诗是第一回。

其实,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歌咏。

比方爱国诗人屈原写过《天问》,诗中就天文地理、日月星辰等引人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现象,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

到唐代,大家用近似答复和对应的方式,也激情澎湃地吟唱了一回《天对》。

科学与诗可以相通,科学引人作诗意般的遐想,科学的本质也就是诗。

又续,深味详细诗句的含义。

比方,“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说话”的意思,即是考古学家们能从遗存在化石中的信息里,找到或者解开生命现象的某些密码,客观上就等于化石在说了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吟》学案范文
《化石吟》简洁凝练,涵咏品味的是她的艺术——语言之美,结构之美,意境之美。

下面是《化石吟》学案,希望你能喜欢。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内
容。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联想和想像,体会诗人的感情,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导入新课】用歌曲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
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它讲述美好”,石头真的会唱歌吗?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怀着好奇共同来研读科学抒情诗歌《化石吟》
【课前预习】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 ) 潜行( ) 葱茏( ) 卓越( ) 海枯( ) 裹藏( )
2 、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 ) ②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 )
③称赞而且佩服。

( ) ④ (草木)青翠茂盛。

( )
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⑥奇
异而虚幻。

( )
3 、基本了解这篇课文的体载是什么?(现代诗歌)
【自主学习】
(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请听老师范读。

要求同学们听清节奏,重音和语调。

1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化石吟》中“吟”是什么意思?课题是什么意思?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诗歌运用什么手法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2 、学生大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研读3—6 节,思考下列问题。

1.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 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4. 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5. 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

每组讨论一个题,e 题每组都要讨论。

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沉睡亿年
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除课文所讲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课堂小结】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

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了那远古洪荒、沧海桑
田的世界。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吧!
【练习反馈】
( 一) 基础部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骸骨( ) 躯壳( ) 悄然( ) 潜行( )
卓越( ) 猛犸( ) 长吼( ) 长眠( )
2. 解释下列词语。

叹服:
海枯石烂:
乌有:
日转星移:
3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 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2)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 )
(3)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 )
(4)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 )
(5)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 )
4 、、下列不是作者想象的一句是( )
A.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B.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C.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5 、下列不是作者想象的一句是( )
A.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B.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C.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D.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拓展阅读:解读“化石吟” 文始连续四问石破天惊汹涌而至,引发读者无穷兴趣和深入思考,同时给我们勾勒了一个光怪陆离的远古世界。

且不急于回答,也无法于诗歌中来回答。

这个“世界” 整合于第二段中的“逝去万载的世界”。

又通过接连两问,引出化石,突出了化石的科研价值。


里尤其要推敲的是一个“刚”字。

与化石亿万年的历史相比,我们对化石的研究历史岂不是“刚刚开始” ?这是一个无穷趣味的世界。

这是化石对我们的“一一讲述”。

讲述了什么呢? 文章转换第二人称,用诗意的语言阐述科学的原理。

第三节至第六节正表达了这一内容。

具体来说,第三节的“你”,以化石始,表达出化石的科学价值。

四五两节阐释了为何如此。

第六节具体复原了远古景象,并以“你”——大自然的直抒感叹终。

这两个“你”所指虽然不同,但都是对神奇美妙的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和感叹。

最后一节以对答的形式对第二节进行了反观和照应。

用词句式基本相同,语气则是对答感叹,再次聚焦到化石,以第二人称“你”,直抒胸臆,直接而强烈。

教学结果:读诗文,解疑难,赏词句,析结构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自读文本:
1 、释题导入:吟,在这里含有赞颂,赞美的意思。

2 、自读文本,标点圈画做批注。

二、朗读诗歌,交流释疑:
1 、多种形式的诗歌诵读活动的组织展示。

2 、交流读懂的,梳理问题,讨论交流。

三、引导学生,赏析品味:以联系的眼光看两种“你” ;
以联系的眼光看几个词“生之灵火”“生命的信息”“珍贵的密码”“道道皱纹”“生命的档案”
“生命的航船”
以联系的眼光看时节之间的关系
四、朗读归结,升华结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