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名医民间草医——王家成
名医承世家 杏林春意满 ——王氏中医妇科之传承脉络
名医承世家 杏林春意满——王氏中医妇科之传承脉络妇科艺精 成宋而兴元王氏始祖王厚先生,行医源于太原郡,北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率子孙迁居平遥东泉镇麦茭沟村。
当时,在太原郡附近县署中平遥居住人口较多,而平遥东泉镇在古城的东南方向,是盛产中草药的地方,王氏为了采集中药之便利,才选定在这个风水宝地,该镇相距平遥古城约15千米,王厚也是从有记载以来首位王氏中医妇科的代表人物。
王氏自此家传不断、名医辈出,并开创了三晋一带妇科之先河,是王氏妇科的形成初期。
王氏妇科传承到第四代,王时亨医名较为显赫,他自幼聪明过人,文化底蕴深厚,考中宋朝进士,为传承王氏妇科而弃官从医,继承王氏妇科医术,传承后辈,是宋朝时期三晋一代的名医。
他编写有《妇科脉诀》手抄本一卷,是当时三晋妇科最早的脉诀(可惜战乱时遗失),自此王氏妇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王氏妇科医术传承到第八代,王士能是王氏妇科第八代传人中的佼佼者,善于总结王氏妇科学术思想,在先辈王时亨编写《妇科脉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改编为《王氏家传脉诀》《王氏医学三字经》手抄本。
他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著。
因给元朝皇妃(名不详)医疾有功,皇帝敕赐“龙衣”,封王氏后人为“历代良医”,并免征其住地所有地税钱粮,他本人也因此受到了广大乡亲们的爱戴,百姓为其修筑了大明良医王士能的宝塔一座以示纪念,王氏妇科也在此时步入了发展的鼎盛期。
行医出诊 “道虎壁”代名元朝皇庆二年,平遥古城的经济走向繁荣,就在这个时期,王氏妇科第十一代传人王景刚,平遥道虎壁王氏妇科(第一排王培昌;第二排左二王裕宽,左三王裕普;第三排中王培尧)诊疗院成立时的照片 王氏妇科流派作为三晋妇科中著名的中医流派,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传承29代,历史上名医辈出、医术精湛,享誉三晋乃至国内多个省市地区。
率两名侄子王伯广、王定全从平遥东泉镇迁居到离平遥古城南2.5千米处的道虎壁村定居行医。
从此之后,道虎壁这一地名,也就成了道虎壁王氏妇科行医的代名词了。
大山深处的骨病草医王家成
大山深处的骨病草医王家成
王家成,骨科名医,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1985年逝世。
他走过的78个春秋,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从12岁开始从一方一技学起,集众家之长,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60余年的医疗实践,成就了一整套用中草药治疗骨伤的独特方法。
医心赤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是王家成先生行医的三大特点。
他是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在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和全国科学大会上,发表演讲,发表学术论文,现场演技,受到嘉奖。
他思想境界开阔,不保守,拼弃门户之见,德高望重,认真传技育人。
他将自己的接骨技术和中草药秘方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弟子,经他培训的接骨疗伤医生就有1200名。
如今渭北高原、秦巴山区的多数弟子,仍用王老的中草药和接骨手法行医。
王家成留下的传奇骨病良方,被后世称为“红墙国方”,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后世沿用至今。
王家成在6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艰苦努力,勇于探索、济世救,最终积劳成疾,于1985年6月23日逝世,走完了他一生78个春秋。
王家成一生勤劳朴实,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凭借一把草药,治疗骨折伤疾。
大医院遇到的骨伤科难题,经他搭手,往往也只是小菜一碟。
工农大众说他是神医,是当代的华佗;医学界公认他是骨伤科专家、当代名医。
人民怀念这位好医生,他的弟子及医学界同仁们继续着他开创的事业。
2016年,陕西王家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现代化技术把王家成贡献给人类的遗产——治疗骨折、扭伤、风湿的“王家成骨科”系列药方奉献给国内外骨伤科患者,为广大患者解决了骨病疾患。
新安祁门胡氏(骨伤)医学探源
新安祁门胡氏(骨伤科)医学探源新安故里,历史上名医辈出,延绵至今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涌现出了近千名新安名医,以家族传承为特征,以创新发展学术链为纽带,形成了在中华医学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光辉灿烂的医学文化。
近期,我们再度探访了有着新安御医之乡的祁门县,探源祁门胡氏骨伤医学正宗,解析胡氏后人胡永久承继祖业,不仅从事中医骨伤临床,业务精湛,享誉皖、浙、赣数省,而且任职县人民医院院长,牢记“以人为本”的观念,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硬是以其牢固的骨中医特色,引领一所综合性医院走在了全市卫生战线的前列,连续多年受到省、市、县的表彰。
祁门胡氏骨伤医学,源于清·道光年间(1853年),距今已有一百五、六十年的历史。
其先祖胡显君(1833~1892年),祁门北乡雷湖人。
胡显君自幼喜爱拳术,弱冠年便已拳术娴熟,并常以拳会友。
显君为人仁厚,平素乐善好施,深得乡邻们敬重。
一天清晨,显君来到村头晒谷场,正蹲步习武练拳,一个逃荒的老道人经过雷湖村,因贫病交加,已是步履蹒跚,气息奄奄。
显君见此情况,不由分说将老道人背回家中,且百般服侍,待如家人。
道士深受感动,知道自己已将不久于人世。
一天老道人将显君叫到床前,取出所珍藏的《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授予显君,并口授良方制作之法。
习武之人本就喜好治伤之秘,深山之中少见书籍,见到《少林寺张大周秘传良方》,显君如获至宝,于是乎日夜研习,请教远近名医,终得骨伤治疗之秘传要旨,技艺趋渐成熟。
于是,显君为乡邻八方医治跌打损伤,且医名渐播,著有《少林跌倒内外伤秘方》传世。
源于清·同治年间,胡显君之子胡茂忠继承父业。
胡茂忠(1873~1947年),茂忠自幼随父学习治疗骨伤技艺,继承胡氏伤科疗法,擅长于手法整复四肢骨关节脱位以及运用新鲜中草药治疗跌打损伤。
当时家中还开有磨坊、油坊和糕饼坊,生活较为富硕。
但茂忠却承其祖传家风,怜贫惜老,亦乐善好施,故每每为百姓治伤常常是分文不取,因而广受乡民们的敬重,被四方百姓嬉称为“老死板”。
中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珍藏版)
中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珍藏版)中国伤骨科名老中医秘方验方(珍藏版)一、石氏伤科(石筱山、石幼山)1.三色敷药2.损伤风湿膏3.阳和痰核膏4.红玉膏5.三黄膏6.碧玉膏7.黑虎丹8.桂麝丹9.接骨丹 10.铁扇散 11.金?膏12.筋骨酸痛药水 13.朱砂膏 14.红粉散 15.麒麟散 16.化瘀续断丸17.健筋壮骨丹 18.活血舒筋丸 19.理气止痛丸 20.和营理气丸21.安脑宁神丸 22.健腰定痛丸 23.固腰补肾丸 24.新伤续断汤 25.牛蒡子汤 26.柴胡细辛汤 27.理气止痛汤 28.鲜金斛汤29.柴胡桔梗汤30.损腰汤31.固腰汤32.腰背和营汤33.地龙汤34.调中保元汤二、王氏伤科(王子平)1.消瘀止痛药膏2.舒筋活络药膏3.接骨续筋药膏4.温经通络药膏5.坚骨壮筋伤膏药方6.舒筋活络药水7.舒筋活络伤油膏8.上肢损伤洗方9.下肢损伤洗方 10.化瘀承气汤 11.三黄宝蜡丸 12.活血散瘀汤 13.清心解毒汤 14.活血定痛汤 15.续骨活血汤 16.夺命接骨丹17.活血舒筋汤 18.蠲痹汤 19.治伤大红丸三、魏氏伤科(魏指薪)1.安神定魄方2.川芎钩藤汤3.五香调气化瘀汤4.定心安神汤5.脑震伤方6.洗头方7.下颌洗方8.伸筋活血汤9.二陈舒肺汤10.行气通络止痛汤11.腰脊胸腔洗方12.生地白芍汤13.地龙汤14.丁桂散 15.舒筋活血汤 16.化瘀汤 17.大活血汤 18.痹痛汤 19.外擦药酒方20.祛风活血洗方 21.化瘀洗方 22.三圣散四、施氏伤科(施维智) 9591.吊伤膏2.截血膏3.祛伤续骨膏4.接骨膏5.伤筋药水6.行气化瘀汤 7.和营理气汤 8.顺肺和营汤 9.上肢化瘀汤 10.下肢化瘀汤11.上肢续骨汤 12.下肢续骨汤 13.坚骨通络汤 14.坚骨健步汤 15.和营通络汤 16.养血疏风汤 17.疏风健步汤 18.养血健步汤19.地龙舒腰汤 20.化瘀能络汤 21.补肾健腰汤 22.育阴健腰汤 23.安神化痰汤 24.补肾健脑汤五、陆氏伤科(陆银华)1.琥珀安神方2.伤科危症夺命丹3.镇神丸4.二龙一珠汤5.荆芥头痛方6.头晕六味汤7.还少丹8.通气散9.还睛汤 10.癫狂梦醒汤11.龙虎汤 12.可保立苏汤 13.祛瘀解毒汤 14.破血汤 15.川羌活汤16.腰痛九味 17.参附回阳汤 18.腰斩方 19.妊娠腰痛方20.补腰方21.海底方22.琥珀三七散23.六仁三生汤24.歪嘴方25.伤膏 26.四黄消肿软膏 27.生肌散六、林氏伤科(林如高) 9801.风伤丸2.跌打补骨丸3.养营丸4.续骨丸5.回生散6.芎芷汤7.疏风活血汤8.顺气宽胸汤9.祛风散瘀汤 10.补肾壮骨汤11.活血镇痛汤 12.消炎退肿汤 13.跌打营养汤 14.风伤伸筋汤 15.安神止痛汤 16.通窍祛瘀汤 17.祛风通络汤 18.复苏汤19.清热凉血汤 20.理气补血汤 21.新伤跌打汤 22.旧伤跌打汤 23.顺气祛瘀汤 24.散结利气汤 25.透骨养筋汤七、刘氏伤科(刘寿山)1.接骨紫金丹2.舒筋壮力丸3.努伤化瘀丸4.补肾养血丸5.外敷接骨散6.外敷正骨散7.消肿化瘀散8.外敷活化散9.外敷生长散 10.外敷壮力散11.腾药八、郭氏伤科(高云峰) 9931.清心药2.健项药3.下肢瘫方4.上肢瘫软方5.落枕方6.桃奴泽兰汤7.胳膊疼方8.肘臂麻木方9.关节伤力肿痛方 10.解郁失笑散11.季肋气滞作痛方 12.腰伤气滞作痛方 13.腿不能行方 14.清肺止血散 15.消下破瘀汤 16.治瘫痪方九、郑氏伤科(郑怀贤)9991.二号新伤药2.三号新伤药3.四号新伤药4.五号新伤提骨药5.一号旧伤药6.二号旧伤药7.三号旧伤药8.四号旧伤药9.五号旧伤药10.一号接骨药 11.二号接骨药 12.三号接骨药 13.四号接骨药 14.六号接骨药 15.七号接骨药 16.一号活络膏 17.二号活络膏 18.一号接骨丸19.二号接骨丸 20.冷膝丸 21.活络酒 22.风湿酒 23.人参三七酒 24.五加皮酒后记 1008附录。
中医正骨民间医家(2016年元月整理)
中医正骨1. 梁氏正骨2. 柳海峰3.冯氏正骨4.苏氏正骨5.栾氏正骨6.杨氏正骨7.田氏正骨8.郭氏正骨9.祝氏正骨10.常氏正骨11.陈氏正骨12.张氏回医正骨13.平乐郭氏正骨14.保定陈氏正骨。
在祖国医学辉煌传承的几千年里,民间各地的祖传正骨流派也可谓百花争艳,百世流芳!!!建国以后,尤其政府在各地办学(中医药大学)建院(中医院)以来,在政府吸纳重视扶持下,他们的家传医术因著述立说建科办院得以发扬光大,活人无数,各地求医者络绎不绝!【发源地】:山东省肥城市安驾庄镇【家族姓氏】:梁氏正骨【现从属主要医疗机构】:肥城市中医院(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简要历史沿革】梁氏正骨与梁氏接骨膏药始创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梁氏正骨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我国传统医学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采用手法正骨,并以上百种中草药熬制膏药,疗效独特。
正宗梁氏正骨八代传人将祖传秘方与现代医学相融合,使这一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并成立了骨科研究所。
梁氏正骨的特点是以手法整复为主,板架外固定为辅,内服中药,外敷膏药,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痛苦小,疗程短,费用底,疗效佳,避免了切开手术的诸多风险,其医技和医德深受广大病员的欢迎。
【特色专长】常见四肢骨骨折以手法整复为主,板架外固定为辅,内服中药,外敷梁氏接骨膏药:对疑难骨折如跟骨骨折夹板固定治疗有突出疗效,尤其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草药验方(再生散)治疗效佳.对于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膏药外敷,瓦型纸壳固定效果优良。
【代表人物】:一代:梁瑞图;二代;梁毓华;三代:梁胜泉;四代:梁桂荣;五代:梁荫庚;六代:梁洪勋,梁鸿举;七代传人:梁振兴,梁顺兴,张申庆,尚海峰,梁永革;八代传人:梁冬炜王泉梁慧曹良钦梁起勇【常用自制制剂】接骨膏药,新伤灵,七厘散,消肿定痛汤,二龙接骨灵,壮骨灵,伤骨再生一号(二号,三号未外传),接骨续筋汤,(大、中、小)烫药,再生散,骨坏死复生灵,蛇藤追风胶囊等20多种.上述经验方均为无偿献给政府.【背景资料】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曾为其题词"振兴中医,造福人民".对其验方组成有兴趣的同道中人可以发贴,我会尽可能地发给你们.还望梁家各位前辈老师见凉为幸!!【家族传承】名誉古今的山东梁氏正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知名祖传正骨派系之一,具有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德兴堂”,是它的重要标志,亲手关闭“德兴堂”的人是它的六世传人梁洪勋。
王家祥的日志--五虎定通散
王家祥的日志--五虎定通散
在骨伤科外用方中,各门各派都有其独特用药。
而大多数外用药的配方,都含有生川乌、生草乌等剧毒药物。
常用的外用配方有四生散,此散加活血散
瘀、凉血止血药外敷治疗新伤瘀肿。
加温经散寒之药治疗陈旧性损伤或风湿痹痛。
常用的外用药酒都是在此基础上加药味而-成。
均取其止痛之功也。
四生散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各等份打极细粉末我临床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入一味雪上一支蒿,定其名为五虎定痛散,其止痛效果更著。
五虎定痛散
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雪上一支蒿各等份
上二方均可单独外敷,止痛效果均佳。
不过用量不宜太大,容易皮肤过敏。
也可泡酒外擦,忌内服。
雪上一枝蒿民间又称其为磨三转。
言其在土碗内加酒磨三转,其
酒可以内服,超过三转内服就会要命。
其对于跌扑肿痛、风湿红肿,特别是各种内外伤疼痛,内服外搽具有立竿见影的奇特疗效,但毒性很大,用之得当治病,用之
失当致命,民间常因误服或服用过量而导致中毒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以前在老家是曾亲眼见两个服用含有雪上一枝蒿药酒中毒的病人,此二人均只喝了一口。
还
未送至医院就已经死亡。
秦岭草药采集与特色农业新亮点-2
附件3秦岭草药采集与特色农业新亮点柞水县秦岭特效医药研究所李德应关健词:秦岭草药采集特色农业资源历史优势与基础循环经济是我市我县“十二五”计划期间着力推进的重要目标,特色农业是陕西省“十一五”以来一直全力培育的新的产业领域。
随着国家对地域特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的日益重视与拓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对民间医药、草医草药的全面抢救、继承和保护、发掘正在形成新浪潮,方兴未艾;当前中医临床用药与现代医药科研开拓草药领域的步伐,正在加快。
可以预言,未来上百年中,陕西省将会迎来一个“秦岭草药研究、开发,利用新世纪”。
在未来即将出现的“秦岭草药”经济增长点中,最能体现循环经济和特色农业亮点的,包括秦岭草药的种植、加工、贩运、物流,其中尤其以秦岭野生草药采集的潜力为最大。
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草药采集关系到资源与合理开发和利用,还直接或间接带动草药科研、临床、制药、旅游养生等,相关产业,如能获得政府强力推进和农民广泛参与,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十年我县乃至我市一个不容小视的新的产业集群体,甚至发展为陕南草药产业的龙头基地。
中草药的采集,一直是柞水农民世世代代从事的生产活动之一。
从解放前上溯至历代,就有一辈又一辈老草医老药农上山采药,当地用药、集市卖药,柞水草药一直是维护当地老百姓健康的疗伤治病妙品,也成为古代长安都市药铺中广受青睬的济世宝物。
在当时的孝义厅(或安业县),数百年里,以采集中草药为生计,靠采挖、贩运草药养家糊口的农民,全县就有上万家之多。
那时候,西安外地来柞水收购中草药的客商活跃于柞水各地,频繁出现在营盘、药王堂、红岩寺、凤凰镇、蔡玉窑一带集市上,贩运中草药的人往返络绎不绝于太乙宫、水渡池、耍钱场、大山岔一带山路驿店,上山挖药的农民更是常年四季奔波忙碌在大山深处,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身背竹篓,头戴草帽斗笠,肩扛挖锄、绳索的身影。
2000年笔者应县政协之约初步调研过这方面情况,撰写的有关秦岭草药采集情况文稿,已被收入“柞水地域文化丛书”系列专集之中,受到县内外广泛关注。
骨伤科常用方剂
骨伤科常用方剂骨伤科常用方剂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早期常用方剂:1.七厘散(XXX厘散《良方集腋》)该方剂由血竭30、麝香0.36、冰片0.36、乳香4.5、没药4.5、红花4.5、朱砂0.36、儿茶7.2组成。
具有活血逐瘀、定痛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淤滞作痛、割伤出血等。
用法:共研细末,米酒调服,每服0.2g,日服1-2次,或调敷患处。
2.大成汤(《仙授理筋续断秘方》)该方剂由大黄20、芒硝10(冲服)、当归10、木通10、枳壳20、厚朴10、苏木10、川红花10、陈皮10、甘草10组成。
具有攻下逐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者,或腰椎损伤后伴发肠麻痹腹胀者。
用法:水煎服。
药后得下即停。
3.双柏散膏(《中医伤科学讲义》)该方剂由侧柏叶2份、黄柏1份、大黄2份、薄荷1份、泽兰1份组成。
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早期、疮疡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局部包块形成而无溃疡者。
用法:共研细末作散剂备用,用时以水、蜜糖煮调成厚糊状外敷患处。
亦可加入少量米酒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4.四黄膏(《证治准绳》)该方剂由黄连1份、黄柏3份、大黄3份、黄芩3份组成。
具有活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创伤感染及阳痈局部红肿热痛者。
用法:共研细末,以水、蜜调敷,或用凡士林调煮成膏外敷。
5.肢伤一方(《外伤科学》经验方)该方剂由当归12、赤芍12、桃仁10、红花6、黄柏10、防风10、木通10、甘草6、生地12、乳香5组成。
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期的瘀肿疼痛。
用法:水煎服。
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现》)该方剂由柴胡15、天花粉15、归尾15、红花6、穿山甲10、酒大黄30、酒浸桃仁12组成。
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血停积于胁下、肿痛不可忍者。
用法:水煎,分2次服。
如服完第一次后,泻下大便,得利痛减,则停服;如6小时后,仍无泻下者,则服第二次,以利为度。
民间中医骨伤秘方
以下秘方来自民间中医,偶得之,尝验证确有特效,曾有双足腓胫骨粉碎骨折恢复未出三个星期,远非西医术所能比及。
共十一则,均为骨伤科外用方,基本概括了治伤科各种骨折秘方,计有黑膏方、红膏方、药醋方、地龙散、破伤风御风膏、复骨散、南星散、逐瘀消肿散、羊胆接骨丹、五色散、粉碎骨折壹天接合方。
秘方本非余所创,不敢私***享,特献于此供诸君参阅:一:黑膏方槐花、乳香、没药、儿茶、龙骨、檀香、山慈菇、血珀、血余、陀僧、煅然铜、川白蜡、生地、赤芍、土别、当归、血竭、钩藤、防风、加皮、红花、川芎、樟脑、续断、牛膝各二钱,为细末,白芨末一两五。
将上药末搅匀,用猪油四两拌和装入有盖瓷盅封口后,用炭火煮约半小时,出白烟后再慢火煎十分钟,待凉后放至潮湿地方十天,启用时加梅片一两五拌匀。
二:红膏方降香、白芨、灵仙、血竭、乳香、没药、儿茶各二两为末,白蜡四两、松香二两、猪油二斤。
将白蜡松香猪油同熔化,待冻后搅成糊状,加入上药末和梅片一两、樟脑三两拌匀。
如白蜡一时找不到可用凡士林和蜜蜡代替。
三:药醋方山甲、南星、白蔹、白凡、细辛、赤芍、桔梗、续断、碎补、红花、归尾、加皮、生地、防丰、地骨皮、花粉、甘草、牛夕、桂枝、白芷、姜黄、白芨、钩藤各二钱,加黑米醋同煎上药。
四:地龙散地龙十条、琥珀一钱、象皮(煅)一钱、梅片一钱、珍珠粉一钱、金蚂蟥十条、土别一钱、田七一钱、乳香一钱共为末,用蛋清调药适量敷之,每三天换一次。
五:破伤风御风膏(内服方之一)生地、荆芥、当归、吴于、银花、蔓荆子各二钱,白芷一钱、川芎一钱、石膏一钱煎服。
六:复骨散松节二两研末、生鸡仔一只(半斤至一斤),把松节炒焦,再将生鸡仔(干,勿粘水)去净毛捣烂,然后与松节炒用,加酒三四两煮滚饮酒,然后将渣与白芨末一两和匀敷伤处二天(小儿不饮酒只敷药)。
主治双脚粉碎性骨折(即双足腓胫骨折)一次见效,后用其它消肿接骨药至全愈。
七:南星散南星二钱、枝子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姜黄二钱、大黄二钱、生半下一钱、田七五分、黄连三钱、川芎一钱、梅片三分、驳骨丹三钱各药生研为末,水调煮热敷之。
隐藏在民间的三个中医,被国医大师发现后,结果惊人!
隐藏在民间的三个中医,被国医大师发现后,结果惊人!南通市中医院20世纪50年代,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新闻:三位民间土医生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特约研究员,被人们称为“三枝花”。
他们都是朱良春先生一手栽培的神奇的花朵。
说起朱良春先生发现和培育三枝花的过程,不亚于一部传奇小说,而最早被发现的一枝花,就是民间蛇医季德胜。
季德胜当时的确切身份,一般被人们称为“蛇花子”,也就是以耍蛇,卖蛇药为生,艰难度日,朝不保夕。
解放初期的南通城不大,城内主要交通干道是纵贯东西和横亘南北的两条大街,两街的交叉处称为十字街,这是南通最为繁华的闹市中心。
解放前,十字街头有卖冰糖葫芦的,有卖糕饼臭茶干的,有卖豆腐脑儿的,有玩枪弄棍的,有打卦相命的,三教九流都有。
其中有个玩蛇的,很吸引人。
这是一个带点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子。
他经常手上缠绕着蛇,颈项盘绕着蛇,让蛇在他的胳膊间窜上窜下,钻来钻去,围观的人多了,他就当场表演,让蛇在手臂上咬一口,眼看肿起来,然后他从身上掏出自制的黑色药饼,蘸上唾液涂抹创口,毒肿会逐渐消失。
这时,有的看客会掏钱买他的蛇药。
蛇花子季德胜的传奇人生他是江苏省宿迁人,生于1898年。
清光绪三十三年,也就是季德胜九岁那年,宿迁发大水遭灾,季氏全家四口(季德胜和他的父母,还有弟弟)流浪江南。
流浪途中,母亲倒毙,幼弟夭亡,从此父子二人靠捉蛇治病度日。
季德胜从小随父捉毒蛇,采草药,学了一套配制药饼治疗蛇伤的本领。
每到一地,为招揽顾客,常常进行像上面那种蛇表演。
1924年,也就是季德胜26岁那年,父亲季明扬在如东病逝。
于是,季德胜开始只身浪迹江湖,后来在苏州结识了他的妻子,逃难来到南通,逐渐有了两个孩子,但是并没有家,四口人一直住在南通郊区的一个土地庙里。
由于他常年穿山越岭,捉过蝮蛇、蕲蛇、扁头蛇、金环蛇等各种毒蛇,采集过各种各样的药草,祖传秘技经过长期实践,医术更加高明。
传说有位农民被毒蛇咬伤,神智昏迷,家人已准备棺木入殓,季德胜以热酒调合蛇药,撬开牙齿强行灌下,片刻便起死回生。
中医骨伤科学辨证施治加速骨折愈合
中医骨伤科学辨证施治加速骨折愈合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
而中医骨伤科学的辨证施治在加速骨折愈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中医认为,骨折不仅仅是局部骨骼的损伤,更是人体整体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
因此,在治疗骨折时,不能仅仅着眼于骨折局部,而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辨证施治。
骨折早期,一般指伤后 1 2 周。
此时,受伤部位气血瘀滞,经络阻塞,肿痛明显。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桃仁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桃仁四物汤中,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熟地、当归养血和血,白芍柔肝止痛,川芎活血行气。
这些药物相互配合,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
在骨折中期,即伤后 3 6 周,瘀肿虽消但未尽,骨尚未连接。
此时治疗重点转为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常用的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接骨紫金丹等。
这些方剂中的药物能够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
到了骨折后期,通常是伤后 7 周以后,此时骨折基本愈合,但筋骨尚未坚强,肢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治疗则以补肝肾、强筋骨、养气血、舒经络为主。
比如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方剂进行调理。
除了中药内服,中医还有许多外治法来加速骨折愈合。
例如,中药敷贴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早期可以用如意金黄散等药物敷在患处,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中期可用接骨续筋膏,促进骨痂生长;后期则可用海桐皮汤熏洗,以舒筋活络。
针灸也是中医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手段。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经络通畅。
比如,在骨折早期,可以针刺血海、膈俞等穴位以活血化瘀;中期针刺肾俞、足三里等穴位以促进骨痂生长;后期针刺阳陵泉、绝骨等穴位来恢复肢体功能。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相应的调理建议。
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蔬菜、水果、米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之物,以防加重瘀肿。
骨折中期,可适当增加营养,如食用猪蹄、排骨等富含胶原蛋白和钙质的食物,以促进骨痂生长。
骨折后期,则要注重补肝肾、强筋骨,可多吃核桃、黑芝麻、枸杞等食物。
老人山程氏祖传骨伤医药
老人山程氏祖传骨伤医药在金坛,提起老人山程氏祖传骨科,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这门祖传的骨伤医药世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老人山又名丫髻山,海拔410米,地处金坛市薛埠镇西域,北连金坛境内的茅山主峰,南与溧阳市竹箦镇接壤,西与句容县磨盘乡毗邻。
山北侧丘陵地带的李塔村,就是老人山程氏祖传骨伤医药世家的所在地,方圆十公里左右。
这里群山环抱,路道崎岖,居住人口众多却交通闭塞,当年缺医少药和当地民间盼医求药的环境,孕生了程氏中医骨伤疗法的世家传承。
老人山程氏骨伤医药的传世医书程氏家族世代习武,在练武过程中经常伤及筋骨,因为当时的医学不发达,程氏先人便找来各种草药疗伤,随着时间的推移,摸索出一套颇有疗效的治疗骨伤的草药方,自此以后,程氏家族开设诊所,专门医治骨伤。
程氏祖传骨科第一代现已不详,第二代由湖北襄樊迁至江苏境内,由于老人山地区有治疗骨伤的各种草药,于是开始定居于老人山。
老人山程氏第三代传人为程功龙,程功月,程功明三兄弟。
程功龙、程功月痴迷于武术,终身习武未婚,曾在老人山一带兼做捕头和法医。
程功明则落户于老人山李塔村,一生行医,救人无数。
李塔村位于老人山附近,由各地移民组成。
程氏家族定居后开始在老人山采摘草药治病救人,后来由于求诊人数的增加,山上草药有限,便开始自己种植部分草药,按传统工艺秘方经加工后用于临床。
老人山程氏第四代为程贤政(1915—1977)、程贤德(1919—2002)。
20世纪50年代,老人山程氏在老人山下的李塔村设有医疗点,由程贤德、程良森、程良改组成了老人山骨病专科门诊。
李塔村位于金坛、句容、溧阳三县交界处,由于老人山程氏祖传骨伤医药疗效显著,附近百姓有跌打损伤都来此治疗,还有从更远处赶来求医的。
当时,每天都有三、四十人前来就诊,医疗点的三十多个床位都住满了患者。
除了李塔村外,金坛市薛埠镇也是老人山程氏祖传骨伤医药的重要医疗点。
程氏第三代程功明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便在薛埠镇老药店坐堂。
民间中医骨伤秘方
民间中医骨伤秘方民间中医,传承千年的智慧结晶,蕴藏着无数珍贵的骨伤秘方。
这些秘方,历经岁月洗礼,代代相传,至今仍为我国众多患者带来福音。
以下,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民间中医的骨伤秘方世界,探寻那些蕴藏智慧与仁爱的神奇方剂。
在民间中医的骨伤秘方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骨碎补”。
此方出自《本草纲目》,具有接骨续筋、消肿止痛之功效。
它选用自然界的珍稀药材,如续断、自然铜、骨碎补等,经过精心炮制,使之成为治疗骨折、筋伤的良药。
每当患者服用此方,疼痛渐消,筋骨逐渐恢复,无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谈及骨伤秘方,怎能不提及“接骨丹”?此方源于古时一位名医的智慧结晶,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它选用鹿角、牛膝、自然铜等药材,配以独特的炮制工艺,使药效得以充分发挥。
患者服用后,筋骨断裂之处得以修复,疼痛感明显减轻,生活品质得以提高。
民间中医骨伤秘方中,还有一味被誉为“骨伤圣药”的“骨灵膏”。
此方选用鹿角、牛膝、自然铜、土鳖虫等药材,经过精细炮制,制成膏状。
患者只需将膏药贴于患处,即可感受到药力渗透,疼痛逐渐缓解。
骨灵膏不仅适用于骨折、筋伤,对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也有显著疗效。
在民间中医的骨伤秘方中,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疗法。
如“草药敷贴”,选用多种草药,如半夏、白术、川芎等,配以蜂蜜,制成药膏,敷于患处。
此法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深受患者喜爱。
此外,民间中医骨伤秘方还注重食疗与运动相结合。
如“骨伤食疗方”,选用羊肉、猪骨、枸杞等食材,炖煮成汤,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效。
患者服用此汤,可增强体质,促进骨折愈合。
总之,民间中医骨伤秘方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蕴藏着丰富的医学智慧。
这些秘方,为无数患者带来福音,彰显了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继续传承和发扬民间中医骨伤秘方,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让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
治疗久年陈伤秘方
治疗久年陈伤秘方拔火罐加服水蛭散治疗久年陈伤久年陈作者,多因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而造成撞伤,击伤,打伤,扭伤。
由于初,中,后期处理方法不当,或患者没有很好地配合医者治疗,以致局部瘀血积聚,经久不散,经络气阻,气血不得宣通,“不通则痛”血瘀气结,必然引起疼痛;尤其气候转变之际,伤处更加隐隐作痛,痛楚难堪。
治疗原则多以祛宿瘀,散积聚,活血通经,行气止痛为主。
拔火罐疗法属于刺激疗法之一。
利用火罐负压紧紧吸于患者伤处肌肤,使所吸局部浅层组织被动充血,毛细血管扩张,理来诊疗的。
在拔罐的疗效中,配合服用祛瘀散结之药物,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可用生姜一大片,在患者伤处处上而下擦动,直至皮肤发红发热,毛孔扩大时,用镊子夹住一小团蘸有酒精的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燃烧一下,约10~20分钟左右便可起罐。
起罐方法是右手拿住火罐向右方倾斜左手指在罐边斜面着的肌肉上按压,使罐口与皮肤形成一个隙口,便函可拿下火罐。
每二天拔罐一次,一般情况拔4~6次可以痊愈。
拔罐期间,将水蛭18~24克灸酥研末,取6克冲酒服,不善饮酒者可用温开水冲服,每二天服一次。
注意事项:(1)拔罐时,可能出现发热发冷,温暖,凉气外出之感觉;起罐后拔罐处显暗红色血斑,都有瘀血现象,不用害怕。
(2)当火罐吸力太大时,会出现紧痛感,此时可依起罐之法,放入少许空气,减少许空气,减少吸力,患者就不感觉紧痛难受了。
(3) 治疗期间,禁食鸡,鸭,鱼类,酸菜,南乳(腐乳),若食用则会影响疗效,加重病情。
本疗法简单易懂,无副作用,效果明显。
疗法中水蛭辛散,苦,泄,入肝经血分,破血逐瘀之力较强。
据《中药学》按语说:“凡破血之药多伤正气,惟水蛭味苦,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且服后不觉痛,并不觉开破,而瘀血默消无形,真良药也。
”《本草衍义》:“水蛭治折伤堕扑蓄血有功。
” 来源<<武林>>作者:林少忠牙龈损伤的自我治疗在武术运动中,人体面部很容易受到外来暴力撞击,尤其是套路对练或散打训练时,更容易造成牙龈损伤,出血肿痛。
【收藏】自制“明星药”大公开,疗效好且价格低!
【收藏】自制“明星药”大公开,疗效好且价格低!昨天已经立秋“秋老虎”马上就要来啦!人们的活动频繁运动损伤、饮食不节、工作疲劳都可能导致或引起各类疾病小编今天为你推荐成都第一骨科医院的自制药能让你尽早摆脱疾病!治疗痛风疼痛的“神药”这个夏天痛风的你有没有偷喝过啤酒偷吃海鲜而半夜关节疼痛难眠成都第一骨科医院独门配方(沿用百年传承杜氏秘方)研制而成的自制中药大黄散、住痛散、五味祛风散,通过调和后外敷使用,仅敷2-3次,痛风引起的疼痛就会很快消失,受到患者的好评。
散剂颈肩腰腿痛“特效药”医疗用的“暖宝宝”低头族、伏案工作族导致的颈项痛、肩膀痛、腰杆痛、膝盖痛,以及人到中年易发的腰酸背痛,成都第一骨科医院自制的桂樟伤痛热敷剂非常管用,对于上述疼痛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外敷1-2次,就会见效,被誉为“医疗用的暖宝宝”,“冬季抢手药”。
在1966年,该自制药就荣获了“第三届国际传统医学医药产品金奖”。
桂樟伤痛热敷剂独有的传统“黑膏药”桂樟温筋膏,是将中药熬制后摊在布上的“黑膏药”,因其药物颜色呈现为黑色,且需要加热后贴敷而得名,是“老寒腰”、“老寒腿”及肩周炎患者必备膏药。
桂樟温筋膏专治软组织伤的“妙药”崴伤的你有没有遗憾错过了“甩肉”的最佳时节摔倒、崴到等导致的扭伤、拉伤、挫伤、跌伤以及各类运动伤等。
成都第一骨科医院研制的香防损伤散、香附止痛散、住痛散等各种外敷散剂和化瘀止痛酒可以快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同时再配以内服佛香行气合剂、七香化瘀合剂等中药水剂能有效清除体内淤血,且副作用小,能使患者早日恢复活动自如。
外用药口服内治药治疗骨折的“灵药”骨折一般分为早期、中期、后期等三个阶段,不同时期根据其特点用药。
骨折早期:通过外用香附止痛散、住痛散、香防损伤散、二十五味活血散和赤黄软膏,能达到很好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骨折前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骨折中后期:通过外用南星筋骨软膏、二十一味续筋软膏、化瘀止痛酒和艾香舒筋洗药,能有效地达到温通经络、接骨续筋的效果。
[精华]济生堂古城膏药的长大
济生堂古城膏药的发展自清道光年间至今已传世七代,相沿160余年。
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几代人的临床医疗实践,不断完善,不断创新,早已远近驰名。
崔氏整骨手法轻巧,技艺高超,有独到之处。
“古城膏药”是骨折整复后的必备外用药,配方合理,药性奇特,火候适宜,治绩卓然。
因而,崔氏整骨和古城膏药著称于世。
解放后,崔氏整骨术和古城膏药深受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为使祖传接骨技艺造福人民,救死伤,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政府曾先后招收崔氏后人参加医药卫生组织,设立整骨专科,为骨伤患者服务。
今据崔氏后人回忆调查资料汇集撰文辑录。
因年代久远和“浩劫”遇难,有关崔氏整骨手抄本和临床验证录已散失,史料难征,但凭追忆,很难做到系统完整,在所难免。
崔氏整骨术和膏药的配制第一代崔成甫先生(1845年-1923年)崔老精于中医内科和整骨。
初起,该老还是从诊治内科病为主,他看到临床上有好多骨伤患者,由于失去正确的治疗而留下种种后遗症,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深感内疚。
后来他老就一边行医诊治内科病,一边搜集民间良方、方药来试探着治疗骨伤疾患,经过临床研究、探索、实践、验证,终于总结出了一套手法轻巧、简单、易学、易掌握的整骨术和接骨舒筋用的膏药。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广泛应用。
这就是崔氏整骨术和接骨拿筋专用膏药的起源。
第二代崔保和先生(1850年-1932年)他在先辈的影响下,经过言传身教,临床经验不断积累,又在前辈整骨手法和膏药配方、熬制基础上,与当地善长骨伤治疗的先生切磋技术,交流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崔氏整骨和膏药的配方,形成了膏药的新剂型;由于整骨手法的改进,整骨后的效果明显提高,膏药的应用更加广泛,就连平日因劳累、受寒湿等因素导致的慢性腰腿痛病,贴敷膏药疗效颇著,深受民间欢迎。
从此,成为名贵药物,被人民大众称誉为“古城膏药”。
第三代崔健堂先生,字子刚(1872年-1953年)他继承祖业,长于整骨,兼治内科疾病。
他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立志更加完善崔氏整骨术和膏药配方。
骨伤科名医民间草医——王家成
“骨伤科名医、民间草医”——王家成20世纪70年代,在秦岭南坡的大山里,有这样一位震惊中华医学界,誉满十亿神州的传奇人物。
他凭借自己研制的骨病良方治愈了万千骨病患者。
他,就是柞水县的民间草医——王家成。
王家成,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于陕西省镇安县张家沟。
自幼家境贫寒,祖祖辈辈靠给地主打长工。
1930年7月,山阳县袁家沟口的陈家胜、阮英臣组织、领导的大刀会成立,其成员中草药医生陈重书吸收王家洪、王家成兄弟参加,并传授给他们正骨技术及识别各类中草药的知识。
从此,王家成开始了从医治骨之路。
1968年,全国兴办合作医疗,王家成被推选为柞水县西川公社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委员;1970年,王家成受聘柞水县医院骨科医生,在西安203部队为张爱萍将军治疗伤疾;东海舰队战斗英雄张顺志断肢再植后,部分坏死,王家成受二军大邀请为其治疗,保全了英雄右臂;1971年初,王家成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并于2月17日下午受到领导亲切接见并合影;1974年,王家成治疗骨折、骨延迟愈合等疑难骨病临床总结及论文刊出。
王家成当选为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1975年,王家成在北京参加全国第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会议期间,为领导调治右臂损伤;1976年,出席陕西省人代会;1977年,王家成受聘《中医辞典》外伤科编写组顾问,商洛地区科委会编辑出版了王家成之劳骨伤病论文专辑;1978年,王家成出席全国第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会上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3月16日,赴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并受奖;1982年,王家成被接收为陕西省中医协会会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会员;1985年,王家成奉献的盘龙七药酒通过省级鉴定,柞水制酒厂创办投产,名优产品走出国门;同年4月,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编入骨伤科名人录。
2012年6月,商洛市人民政府将“王家成小夹板治骨伤”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成一生勤劳朴实,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凭借一把草药,治疗骨折伤疾。
骨伤科土方偏方验方
跌打损伤治疗之土方验方1.处方:延胡索三七用法:研末,每次用酒送服5g。
一天三次。
2.处方:铁扫帚(马鞭草)50g用法:煎酒服。
3.处方:当归20g 生地、川芎、桃仁、大黄、红花各10g用法:开水、酒各半煎服。
4.处方:威灵仙20g用法:为末,面粉、热酒同调,趁热贴患处。
一日一换。
5.处方:大黄、黄芩、黄柏、黄栀子各等分用法:研细末,用酒调敷患处。
一日一次。
6.处方:杉树皮250g(煅存性,研细末) 白糖、面粉各30g用法:用水调成糊状,摊在布上贴患处,外用绷带固定,一日一次。
7.处方:仙人掌用法:与酒同捣烂敷伤处。
8.处方:三七末用法:用热黄酒吞服。
视病情增加用量。
9.处方:苏木用法:研细末,用白酒吞服,一天三次,一次9g。
10. 百损丸。
此方为老中医口授方,治跌打损伤,不论内伤脏腑,外伤筋骨,以及劳伤经络。
破故纸(羊油炒微黄)85克骨碎补(甜酒炒勿令焦)30克肉苁蓉(酒洗)30克黑穞豆30克当归(酒洗)30克鸡血藤膏(甜酒化开)15克三七(另研)15克血琥珀(另研)9克麒麟竭(另研)15克沉香(另研)15克前8味共为细末,连同后5味和匀入鸡血藤膏,再入炼蜜,每丸重9克。
早晚空服l丸,开水送下。
11.治闪腰、打伤、闪肭,并手足损伤不出血,但有青紫内伤者。
先以葱白捣烂炒热,将痛处擦遍,随用生大黄研末,姜汁调敷,尽量饮以好酒,即三月半年不愈者神效。
12. 将军复战丹,治跌打损伤。
山芝麻620克(童便浸4次,烧酒浸3次,略炒) 乳香(炙去油) 没药(炙去油)各90克血竭(煨)60克共为极细末,火酒送下1.2克,随食白煮猪肉压之;如持斋者,食白腐干。
服药后,切记避风。
13. 治妇人脚闪肿痛方。
当归尾6克制乳没6克白芥子3克生半夏4.5克肉桂子3克生川乌4.5克共为极细末。
烧酒调敷,干湿得中,用布裹之。
但不可服,以有生半夏故也。
此方得诸程友,据云授自一张老师,精于跌打,极为秘密,临危时始肯泄出,并嘱须到二药店分检,余试用之,价廉效速,敷上一夕,即痛止肿消,轻则一料,重则两料,必愈。
一推一按手法不简单!名震京城的“双桥正骨”来咱石景山啦!
一推一按手法不简单!名震京城的“双桥正骨”来咱石景山啦!“打针吃药,不如双桥老太太一脚!”在北京,只要提起百岁老人“双桥老太太”罗有明,稍微上点儿年岁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她行医80余年,治愈患者10万,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20多个国家派专家学者前来学习正骨术,被誉为“骨伤科圣手”,是名副其实的正骨大师。
老太太2008年去世之后,她的亲传弟子,正骨奇人王成玉接过了她的衣钵,携弟子郜志广在石景山出诊,守护咱京西百姓的健康。
揭秘双桥正骨不为人知的往事双桥老太太为患者正骨罗氏正骨法传承至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中医正骨疗法”的重要分支。
罗有明是“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也是这一代的唯一传人,她出身贫寒、聪敏好学,3岁起练习摸骨,5岁开始学习祖传的罗氏正骨术,10岁帮助奶奶为人治病,15岁开始独立行医,16岁时,因治愈一名被惊牛抵撞造成盆骨重度骨折的病人而一举成名。
1949年2月,丈夫王治忠(陕北红军一方面军排长)在战斗中受伤住进野战医院252总后二分院,罗有明也因护理丈夫随军进驻华北通州北刘庄、引各庄一带。
全国解放后随解放军二分院进驻北京东郊双桥池家窑,从此在双桥行医。
因疗效明显,20世纪50年代就名扬京都,被患者亲切的称为“双桥老太太”。
机缘巧合偶然结下不解之缘王成玉和恩师罗有明在双桥老太太的传人中,除了侄子、侄女等绝对的亲人之外,正式拜师的弟子并不多。
王成玉能成为老太太的弟子,那也是机缘巧合。
自18岁起,王成玉便追随恩师罗有明学习中医正骨,深受恩师真传。
稳准轻快治疗效果独树一帜治疗中双桥正骨共包含二十二个触诊手法、三十七个基本手法、一百多个治疗手法,手法的总特点是:手法诊断、手法治疗。
具体应用中,王成玉都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加以灵活运用,无论是关节脱位或软组织损伤,在诊疗整复时,都要掌握稳、准、轻、快和三兼治的手法。
正骨特点之一“稳”:骨伤科的患者,多以跌扑闪挫、撞击、压砸、车祸等原因前来就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名医、民间草医”——王家成
20世纪70年代,在秦岭南坡的大山里,有这样一位震惊中华医学界,誉满十亿神州的传奇人物。
他凭借自己研制的骨病良方治愈了万千骨病患者。
他,就是柞水县的民间草医——王家成。
王家成,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生于陕西省镇安县张家沟。
自幼家境贫寒,祖祖辈辈靠给地主打长工。
1930年7月,山阳县袁家沟口的陈家胜、阮英臣组织、领导的大刀会成立,其成员中草药医生陈重书吸收王家洪、王家成兄弟参加,并传授给他们正骨技术及识别各类中草药的知识。
从此,王家成开始了从医治骨之路。
1968年,全国兴办合作医疗,王家成被推选为柞水县西川公社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委员;
1970年,王家成受聘柞水县医院骨科医生,在西安203部队为张爱萍将军治疗伤疾;东海舰队战斗英雄张顺志断肢再植后,部分坏死,王家成受二军大邀请为其治疗,
保全了英雄右臂;
1971年初,王家成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并于2月17日下午受到领导亲切接见并合影;
1974年,王家成治疗骨折、骨延迟愈合等疑难骨病临床总结及论文刊出。
王家成当选为全国第四届人大代表;
1975年,王家成在北京参加全国第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会议期间,为领导调治右臂损伤;
1976年,出席陕西省人代会;
1977年,王家成受聘《中医辞典》外伤科编写组顾问,商洛地区科委会编辑出版了王家成之劳骨伤病论文专辑;
1978年,王家成出席全国第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会上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3月16日,赴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并受奖;
1982年,王家成被接收为陕西省中医协会会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会员;
1985年,王家成奉献的盘龙七药酒通过省级鉴定,柞水制酒厂创办投产,名优产品走出国门;同年4月,被中国中医研究院编入骨伤科名人录。
2012年6月,商洛市人民政府将“王家成小夹板治骨伤”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家成一生勤劳朴实,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凭借一把草药,治疗骨折伤疾。
大医院遇到的骨伤科难题,经他搭手,往往也只是小菜一碟。
2000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传记丛书《骨科名医王家成》,介绍了王家成的生平事迹、接骨法,以及王家成在骨伤科学上的特点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