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合集下载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一、作用于血液的药物:1.抗凝药物:抗凝药物可以防止血液中的凝血过程,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卒中等血栓性疾病。

常见的抗凝药物有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

2.止血药物:止血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出血,常见的止血药物包括酚磺乙胺、伊曲康唑、丹参等。

3.抗贫血药物:抗贫血药物用于治疗贫血病症,可以通过促进红细胞生成、调节铁代谢等方式改善贫血状况。

常见的抗贫血药物有铁剂、维生素B12、叶酸等。

4.免疫调节药物:免疫调节药物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血液疾病。

常见的免疫调节药物有环磷酰胺、皮质激素等。

二、作用于造血器官的药物:1.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类可以刺激造血器官进行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药物,常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放射损伤等疾病。

常见的生长因子有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2.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造血器官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等。

常见的抗肿瘤药物有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用于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造血器官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等。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A、美罗华等。

4.铁剂:铁剂可以补充体内缺铁引起的贫血,常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

常见的铁剂包括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铁等。

血液和造血器官是人体重要的生物系统之一,门诊中广泛应用血液和造血器官相关药物以治疗各种相关疾病。

然而,药物的应用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监测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临床上根据贫血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可将其分 为:出血性贫血、容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以及再生 障碍性贫血。
在治疗上,前二者主要是消除病因;而营养性贫血 主要是补充铁、铜、钴、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物 质。
硫酸亚铁
• 【体内过程】
铁盐必须以Fe2+形成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 段吸收。进入血循环后, Fe2+被氧化为Fe3+, 再与转铁蛋白结合成血浆铁,转运至肝、脾、 骨髓等贮铁组织中去贮存。
• 【毒性】 安全范围较窄,特别洋地黄易致蓄积中
毒。强心苷的毒性反应可归纳为三方面:
1.胃肠道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3.心脏反应:强心苷中毒的危险症状。
• 【中毒的解救】
1. 钾盐 ;
2. 阿托品;
3. 依地酸二钠; 4. 苯妥英钠。
•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也用于某些心律失常。 如马、犬有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搏动。
药物,称为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应用:用于输血或化验室血样检
查(体外抗凝),也可用于体内有血栓形成倾 向的疾病(体内抗凝血)。常用抗凝血药有枸 橼酸钠和肝素。
第三节 抗贫血药
抗贫血药:是指能增进机体造血机能、补充造
血必需物质、改善动物贫血状态的一类药物。
单位体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量低于
正常值时,就称为贫血。
病情严重或不适于内服情况下,可静脉注射。
洋地黄毒苷
• 【体内过程】
内服易吸收。酊剂吸收较好,片剂吸收较 慢。
洋地黄毒苷的蛋白结合率很高,在体内分 布广泛,可形成肝肠循环。
犬的消除半衰期范围为8~49h,个体差 异很大;猫的半衰期长达100h,故一般不用。
地高辛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器官的药物血液和造血器官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体温、保护免疫系统等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血液系统可能会发生功能障碍或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药物的使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帮助血液和造血器官恢复正常功能或治疗相关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

1.抗凝血药物:抗凝血药物可以防止血液过于凝结,预防血液栓塞的发生。

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血剂如阿比加酮等。

2.血小板抑制剂: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参与血栓形成。

血小板抑制剂可以减少血小板的数量或抑制其功能,从而预防血栓的产生。

常用的血小板抑制剂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3. 造血生长因子:造血生长因子可以促进造血器官产生更多的血细胞,用于治疗因骨髓功能不全、放疗或化疗引起的血细胞缺乏症。

常用的造血生长因子包括重组人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rhG-CSF)和红细胞生成素(EPO)等。

4.铁剂:铁是红细胞合成的重要成分,而缺铁会导致贫血。

铁剂可以补充体内的铁元素,促进红细胞的合成。

常用的铁剂包括二价铁盐和葡萄糖酸亚铁等。

5.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适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或预防移植排斥反应。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和硫唑嘌呤等。

6.补体调节剂:补体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系统,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

补体调节剂可以调节补体系统的活性,用于治疗与补体异常相关的疾病。

常用的补体调节剂包括厄罗培南、丙种球蛋白和肾上腺儿茶酚胺等。

7.治疗白血病的药物: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或诱导其凋亡来实现。

常用的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和免疫治疗药物(如帕珠单抗和尼白格雷等)等。

总而言之,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主要包括抗凝血药物、血小板抑制剂、造血生长因子、铁剂、免疫抑制剂、补体调节剂和白血病治疗药物等。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PPT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PPT
剂,改 善贫血状况。
2 出血风险
调整药物剂量,监测凝血 功能,避免外伤。
3 免疫抑制
增强营养摄入,注意个人 卫生,防止感染。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
不良反应定义
明确不同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监测与评估
通过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反应观察,评估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报告与教育
及时报告不良反应,提供药物教育和指导,确保患者安全。
2
供体选择
筛选合适的干细胞供体,确保兼容性和成功的移植。
3
移植过程
注射干细胞,替换受损骨髓,并恢复被破坏的造血功能。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药理作用
类型 华法林 肝素 拜阿司匹林
药理作用 抑制凝血因子合成,预防血栓形成。 激活抗凝酶,延长凝血时间。 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
药物对血液系统的副作用及应对策略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 药物
探索血液和造血系统中药物的重要作用,了解药物分类、机制以及治疗白细 胞增多症、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的应用。
药物分类及机制
血液透析剂
通过滤清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剩的液体,帮助清 除毒素和维持化学平衡。
造血刺激因子
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血细胞,提高患者的造血 功能。
抗凝剂
防止血液凝结,预防血栓形成和血液循环障碍。
抗纤维化剂
减少血管的纤维化进程,改善血流和氧气供应。
白细胞增多症的治疗药物
巯基嘌呤(6-MP)
通过抑制DNA合成,降低白细胞 增多症的风险。
化疗药物
免疫疗法
抑制白细胞的生长,降低其数量。
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对异常 白细胞的杀伤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药物及应用
1
预处理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是用于治疗和管理与血液和造血系统相关疾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的作用包括增加或降低血液的某些成分,抑制或促进造血过程,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和特点,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血液凝聚抑制剂血液凝聚抑制剂是一类通过阻止血液凝血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血栓的形成。

这些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常用于治疗深静脉血栓症、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补血药物补血药物是一类用于促进红细胞生成和提高血红蛋白浓度的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常用于治疗贫血相关疾病。

血液促进剂血液促进剂是一类用于促进骨髓造血过程的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利妥昔单抗、重组人类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骨髓衰竭等疾病。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反应和肿瘤等疾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包括环孢素、他克莫司、硫唑嘌呤等。

常用的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能够通过阻止血小板生成的血液凝块来预防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发生。

肝素肝素是一种血液凝固阻断剂,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功能和减少凝血因子的生成来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白细胞特异性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重组人类血促红细胞生成素重组人类血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荷尔蒙,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释放。

它被广泛用于治疗贫血、克山病等疾病。

注意事项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在使用血液凝聚抑制剂时,易出现出血的情况,应当密切监测病患的病情。

•补血药物容易导致便秘、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血液促进剂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应当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

•使用免疫抑制剂容易导致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应当密切监测病情并定期检查。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32/64
体内总铁量约4g,其中血红蛋白铁占60~70% 。
肝、脾骨髓
网状内皮细 胞中。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33/64
铁吸收
1.食物中铁(Fe)主要以Fe2+离子形式存在。 2.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经肠黏膜上皮被吸收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34/64
1. 胃酸或稀盐酸,酸性环境有利于铁离子化,可促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49/64
2.能促进细胞分裂、维持神经髓鞘完整性。(1) 促使脂肪酸中间产物甲基丙二酰CoA变成琥珀 酰CoA,参加三羧酸循环,这与神经髓鞘脂质 合成相关。
脂肪酸
脱氧腺苷 (变位酶辅酶)
甲基丙二酰CoA
琥珀酰CoA
变位酶
三羧酸循环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28/64
注射铁剂副作用
短期
长久
过敏反应 局部疼痛、色素从容、结节 急性静脉炎
铁中毒 氧化应激 动脉粥样硬化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29/64
惯用口服铁剂比较
商品名 速力菲
成份
铁状态 铁元素含量 疗效 性价比
琥珀酸亚铁 Fe²﹢
35%
好高
力蜚能
多糖铁复合物 Fe³﹢
复合物
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20/64
【制剂选择】
口服铁剂 硫酸亚铁 最惯用,吸收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多
,价廉,为首选铁剂 枸橼酸铁铵 为三价铁剂,必须还原为亚铁盐才
能吸收,故吸收率差。但易溶于水,可配成糖浆 ,适于儿科应用 注射铁剂
右旋糖酐铁 仅用于少数严重贫血而又不能口服 者,不良反应多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系统的药物☆

位,参与多种生化代谢。
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临床应用】
1、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贫
以叶酸为主, 辅以VitB12。
2、抗叶酸药(甲氨喋呤、乙胺嘧啶、甲 氧苄啶等)引起巨幼贫 甲酰四氢叶酸钙
3、恶性贫血
叶酸能纠正血象,
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
1、VitB12 + 内因子吸收
1. 参与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
fibrinogen
(soluble) XIIIa
In the figure : factors affected by heparin
Fibrin (insoluble) fibrin (insoluble)
Vit K dependent factors affected by oral anticoagulants
直接激活纤溶 酶原变为纤溶酶。 无
用途: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梗、肺栓塞、眼 底血管栓塞等。 不良反应:发热、出血等。
血容量扩充剂
要求:1.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2.排泄慢; 3.无毒、无抗原性。 右旋糖苷(dextran) 小分子右旋糖酐(10,000) 低分子右旋糖酐(20,000~40,000) 中分子右旋糖酐(70,000)
常用药物
链激酶(streptokinase, SK) 尿激酶(urokinase,UK)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
链激酶(溶栓酶) (streptokinase,SK)
作 用 机 制 抗原性 与纤溶酶原结合形成 复合物→纤溶酶原转 变成纤溶酶。 有
尿激酶 (Urokinase, UK)
【药理作用】
1、扩充血容量,维持血压。 2、低、小分子的能抑制PLT、RBC聚集 血液粘滞性 防止血栓形成。 3、渗透利尿作用。

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抗贫血药(动物药理学课件)

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抗贫血药(动物药理学课件)

贫血治疗措施
溶血性贫血:为红细胞大量崩解,超过机体 造血代偿能力。治疗时以除去病因为主,再 补充造血物质,以促进红细胞生成。
再生障碍性贫血:指骨髓造血机能受到损害,引起红细胞、 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治疗时以除去病因,恢复造血功能 为主。同时可输血,或试用氯化钴、皮质激素、同化激素 等治疗。
铁制剂
贫血类型 ü 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ü 溶血性贫血 ü 出血性贫血 ü 再生障碍性贫血
贫血治疗措施
失血性贫血:由于内出血或外出血,导致血 容量降低。治疗时以输血、扩充血容量为主, 辅助给予造血物质。
营养性贫血:由于造血物质丢失过多,或造 血物质摄入量不足引起。根据情况补铁、铜、 钴、维生素B12及叶酸等造血物质
铁进入体内后,一是进入骨髓供造血需要,一是与 各种转运铁的蛋白结合,进入肝、脾等网状内皮细 胞中以铁蛋白的形式贮存。体内处于动态平衡。
铁制剂
临床应用 : 缺铁性贫血见于:①妊娠、泌乳母犬和生长期幼犬,
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②胃酸缺乏、慢性腹泻、消 化不良,使肠道吸收铁的功能减退; ③慢性失血性贫 血,体内铁消耗过大;④哺乳期仔猪缺铁性贫血。 注意事项 :

可与许多化学物质或药物发生反应,不宜与其他药物 同时或混合内服给药。
铁制剂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便秘、黑粪 2. 慢性铁中毒
制剂特点 硫酸亚铁 为Fe 2+,吸收良好 枸橼酸铁铵 为Fe 3+,吸收差 富马酸亚铁 为Fe 2+,含铁高 益补力-500 为特殊复合制剂,可控制硫酸亚铁的 释放。如山梨醇铁,注射 用铁剂。 右旋糖苷铁(葡聚糖铁):注射用,适宜不宜内服 铁剂或缺铁严重时。
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血液及造血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理系统之一,负责携带氧气和养分到达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因此,血液及造血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系统有可能受到疾病的侵袭。

幸运的是,现代医学提供了许多药物来治疗和预防与血液和造血系统相关的疾病。

以下是一些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的介绍。

1.抗血小板药物: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过多的血小板聚集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心血管疾病。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抗凝药物:抗凝药物用于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预防血栓形成。

最常用的抗凝药物是肝素和华法林,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来防止血栓形成。

3.造血促进剂:造血系统的功能不足可能导致贫血、再障和免疫功能低下等问题。

造血促进剂,如重组人造血促进因子(例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和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够刺激骨髓中血细胞的生产,治疗和预防贫血等相关疾病。

4.抗贫血药物:贫血是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减少的疾病。

治疗贫血的药物包括铁剂、维生素B12和叶酸等。

铁剂补充血液中的铁元素,维生素B12和叶酸参与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5.血栓溶解剂:血栓溶解剂可用于溶解血栓。

最常用的血栓溶解剂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它们能够通过激活纤溶酶原来溶解血栓,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治疗。

6.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用于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过程。

常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霉素和甲氨蝶呤等,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再障等疾病。

7.白细胞促进剂: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部分,对抵抗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白细胞促进剂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它们能够促进骨髓中白细胞的生成,增强免疫功能,预防感染。

8.红细胞替代剂:红细胞替代剂包括血红蛋白基因修饰技术制备的血红蛋白制剂,能够替代丧失功能的红细胞,提供氧气运输功能,治疗重度贫血。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贫血: 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和(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
分类:
缺铁性贫血 铁剂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维生素B12
再生障碍性贫血
01
02
03
04
05
一、抗贫血药
硫酸亚铁(ferrous sulfate)
肝素作用位点
1
香豆素类作用位点
2
01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tic system)
02
抗凝血酶Ⅲ (AT-Ⅲ)
03
纤溶酶原
04
纤溶酶
05
降解 (溶栓出血)
06
降解 (溶栓出血)
07
凝血酶
08
纤维蛋白
09
纤维蛋白原
10
形成血栓
抗凝血机制:
2
1
抗凝血药(anticoagulants):
香豆素类 coumarin anticoagulants
临床应用:
1
促进叶酸的循环利用 参与三羧酸循环
药理作用:
2
恶性贫血(内因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神经炎等
临床应用:
(三)维生素B12
二、抗凝血药和促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and coagulants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1
凝血机制:
02
体内体外均有效;注射有效,口服无效。
03
药理作用:抗凝血。
肝 素(heparin)
临床应用: 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足量 体外抗凝: 心血管手术、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等

29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1-文档资料

29作用于血液和造血器官的药物1-文档资料

分布与贮存 血红蛋白中的铁占总铁的60~70%。肝、 脾、骨髓为机体的贮铁组织。
排泄 肠道、皮肤等含铁细胞的脱落是铁的主要 排泄途径,少量也可由胆汁、尿、汗中排 出。
药理作用
口服铁剂后5~10天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 10~ 14天达高峰,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 升,平均2个月恢复。 为了预防复发,必须补足贮存铁,即血红 蛋白正常后减半继续服药2~3月,6个月时 可复治3~4周。
3.其它 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等抗凝; 输血时预防血液凝固及血库保存鲜血等体外抗凝
不良反应
1、自发性出血 停药,并注射鱼精蛋白。 2、过敏反应。 3、其它:血小板减少症,骨质疏松和自发性
骨折,孕妇发生早产及胎儿死亡
低分子量肝素
抗凝特点:
1、对AT Ⅲ的亲和力不同,可分为高,低亲和力两类。高亲 和力型抗凝血作用强,低亲和力抗血栓作用强,并发出 血少。
药理作用 竞争性阻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 起抗纤溶作用。
纤溶酶原 +
(-)
氨甲环酸
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激 活物(PA)
纤维蛋白溶解
临床应用 1、用于纤溶系统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 2、也可用于链激酶和尿激酶过量所致的出血
酚磺乙胺——促血小板生成药
作用迅速,但较弱。用于预防给药和轻度出血 作用机制 1、血小板数目 ,黏附性和聚集性 。 2、促进凝血活性物质释放。 3、毛细血管通透性 ,抵抗力
肝素
+
ATⅢ
ATⅢ 肝素
Ⅱ-a
Ⅱ-a Ⅱ-a
2、体内体外均具有迅速而强大的抗凝作用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 主要利用肝素的体内抗凝作 用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展。如:肺栓塞、静脉栓 塞、动脉栓塞、脑栓塞、急性心肌梗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21
[药理相互作用]
下列因素可增强作用
1、Vitk缺乏
2、合用阿斯匹林或广谱抗生素
3、药酶抑制剂:
氯霉素、西米替丁
减弱作用:
肝药酶诱导药
巴比妥类、苯妥英钠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22
三、体外抗凝药 枸 橼 酸 钠(sodium citrate)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6
维生素K(Vitamin K)
[来源及性质]
天然维生素 K1→ K2→
属脂溶性
需胆汁协助吸收
人工合成——K3、K4→水溶性 →不需胆汁即可直接吸收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7
[药理作用] ※
参与一些凝血因子的合成和活化
Vitamin K
肝脏
氨 基 酸
抗纤维蛋白的溶解 促凝血药临床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12
第一节:抗凝血药 (anticoagulants)
一、体内外抗凝血药:
肝素、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
二、体内抗凝血药: 香豆素类(双香豆素、华法林、醋硝香豆素 )
三、用于体外抗凝血药: 枸橼酸钠
四、凝血酶抑制剂: 水蛭素 阿加曲班
2、抗凝作用原理:
竞争性对抗VitK的作用。
3、只在体内有抗凝作用,体外无效。
4、抗凝作用缓慢、持久。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20
[临床应用]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2、预防术后血栓形成
优点:可口服,作用持久。 缺点:作用产生慢,剂量难控制。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1、自发性出血——大量VitK对抗 2、致畸:
血容量扩充药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4
第四节:促凝血药(止血药) 促进凝血因子生成的止血药→维生素K
抑制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氨氨甲甲环苯酸酸
凝血因子制剂→凝血酶原复合物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5
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的止血药 (影响凝血过程止血药)
维生素K (VitaminK) ( K1、K2、K3、K4 )
Ⅱ、Ⅶ、Ⅸ、Ⅹ 前体蛋白
VitaminK
羧化酶 Ⅱ a 、Ⅶ a 、 Ⅸ a 、Ⅹ a
抗凝血蛋白C和S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与维生素K的关系示意图
[临床应用] ※ 主要用于:
防治Vit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 (1)VitK吸收障碍; (2)VitK合成障碍;
(3)久用维生素K拮抗剂 肝硬化及晚期肝癌患者无止血效果 ※
第二十六章
血液及造血器官药物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1
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 概 述: ☆ 凝血过程和纤溶过程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2
内源系统
Ⅻ→Ⅻa
Ⅺ → Ⅺa
Ⅸ → Ⅸa
PF3 Ca2+
纤溶
Ⅷ → Ⅷa
凝血酶原
酶原
Ⅹ → Ⅹa+Ⅴa
Ca2+ PF3
Ca2+ PF3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9
二、凝血因子制剂: 凝酶、凝血酶原复合物
三、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 (影响纤溶过程的止血药)
氨甲苯酸(PAMBA) (aminomethylbenzoic acid)
氨甲环酸(AMCHA) (tranexamic acid)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10
[ 机理] 对抗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大剂量可直接对抗纤溶酶
[用 途]
① 纤溶酶活性亢进引起的出血 (产后、肝、肺、前列腺、甲状腺术后)
② 链激酶和尿激酶过量引起的出血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11
小结 本节介绍了不同作用机制的促凝血药 维生素K
主要是在肝脏参与某些凝血因子合成、活化 氨甲环酸等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13
一、体内、体外抗凝药:

素 (Heparin)
[来源及化学]
带有大量阴电荷而呈强酸性
(大分子化合物)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14
[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
2. 降血脂作用 3.抗炎作用、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15
[抗凝作用特点] ※ 1、只能静脉给药,抗凝作用快、强、短 2、分子量大小不同;高分子肝素抗凝作用强于低分子 3、在体内、外都有抗凝作用。 4、抗凝作用原理:
[机理及应用] 枸橼酸钠的酸根 + Ca2+——络合物 ——↓血Ca2+浓度——阻断凝血过程 ——抗凝作用。 仅用于体外血液保存。 (每100ml全血中加入输血用 2.5%枸橼酸钠注射液10ml)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23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大量输血(>1000ml) 输血速度过快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17
低分子量肝素( LMWH) 选择性抑制 Xa 活性 ※
【抗凝特点】 较少影响凝血酶,也较少发生血
小板减少。用于深部静脉血栓、肺栓 塞的预防和治疗。 目前临床常用的LMWH制剂有:
依诺肝素,替地肝素,弗希肝素, 洛吉肝素,洛莫肝素等。
二、体内抗凝血药 香豆素类(Coumarin)
血钙降低
(静注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解救)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24
四、凝血酶抑制剂
水蛭素 Hirudin ① 凝血酶抑制剂 ② 抑制凝血酶的蛋白水解功能,
强化或激活抗凝血酶Ⅲ(AT- Ⅲ) (Ⅱ、Ⅸ、Ⅹ、Ⅺ、Ⅻ的抑制剂)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16
[临床应用] ※
1、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2、DIC(早期)
3、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用于心血管手术
4、体外抗凝: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过量——自发性出血
缓慢静注带有阳电荷的鱼精蛋白急救
(1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Ca2+ Ⅻ
组织活化素 血液活化素
外源系统
Ⅲ+Ⅶa
纤溶酶
纤维蛋白
纤维蛋
组织损伤(组织凝血活酶)
(血液凝固) 白降解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产物 纤溶
3
☆ 血液系统常见症状的治疗药物: 抗凝血药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 抗血小板药 促凝血药 抗贫血药及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 双香豆素(dicoumarol) 醋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
口服有效,故又称口服抗凝血药。
3/13/2021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本
19
香豆素类
[抗凝作用特点] ※
1、口服有效,药物相互作用机会大。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药合用,肝药酶代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