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Word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Word文档]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

关于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路径的研究

摘要: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前人智慧的积淀,对全面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受到部分学校的冷落,并且在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内容、方法上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本文立足于京口区10所小学的调查研究,发现了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与时俱进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中去。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应试;小学教育

;路径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积淀,是民族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诗词、歌赋、陶艺、宗法、礼仪、书法等等。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在了民众的意识和行为之中,它是世世代代传递的具有生命力的一切精神和物质文化现象的有机组合体[1]。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开展的现状及问题

(1)教育背景

应试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模式,在我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根基和无奈的现实状况。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就教育这方面来说,即使在同一个地方,教育资源也得不到均等的配置。教学设施、师资等资源对教育的

影响颇大,而家庭、社会评价学校教育的好坏主要看其升学率的高低。依靠升学率分配教育资源的方式使得学校间差距变大,马太效应更明显。因而,学校只关注考试科目的教学,而

不顾及其他学科的教学。目前,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小升初的考试大纲中并未规定传统文化的考试范围,大多数小学以及学生家长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即使一些学校开设有关传统文化这方面的课程,也是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并用这种错误的理解去指导教学的实施。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的这种做法,没有顾及学生的潜力和兴趣,这是在教育学生成为失败者,十分不利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2)教学材料稀缺

一是选材质量不达标准。拿我们常用的人教版和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在量上,语文教材中有大约40%的古诗文,基本达标。但是,在质的方面仍然有待改进。如目前某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新增添了金庸小说的部分内容,但是却删去了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内容,这让现用教材的传统文化教育作用大大地受到损害。教材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改进教学材料的质量问题。

二是内容单一。传统文化主要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但不是全部。其还包括礼仪修养、道德教育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却没有教材为载体体现,增添了全面推进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困难。

(3)教学手段单一

一是认识的偏差。徐仪明在《中国文化论纲》中将传统文化定义为:“中国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氏族社会晚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的政治和经济状况,是具有各种知识和经济价值的精神

成果的总和,它包括了古代哲学、宗教、科技思想、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习俗等等,并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

体。”[2]其具有四个特点:新旧交融、相对稳定、伦理性和广泛的社会性[3]。由它的定义和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动态、多元的整体,并不仅仅是我们目前学校所理解的德育的依据。由于学校这种片面的理解,导致学校传统文化的教育仅限于记忆和背诵古代典籍,而不考虑对学生思维、人文素养等多方面的培养。

(4)学生自身缺乏兴趣

根据调查发现,一些小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屑一顾的,自身对于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传统文化知识没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课外也很少参加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阅读古籍。少部分小学虽然成立了如书法、象棋、京剧等兴趣小组,但是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组织开展活动。校外的一些正规培训组织开设的英语口语班、琵琶班、奥数班等很是火爆,但是像京剧这类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却很少有人报名。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学生接触到的传统文化教育都很少,久而久之,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淡,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也很难开展下去。

二、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不再完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道德滑坡现象,如:不讲诚信、见利忘义、是非美丑界限混淆等等。然而,学校是开展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在小学阶段是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学校德育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实效。

(1)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传统,传统是指世代相传、从历史上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传统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各种传统中,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和人才成长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地加以弘扬。因此,我们在研究传统文化时,要着重研究它和人才培养的关系。

(2)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提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

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有很强的针对性。古人实施教育是从礼仪教育开始的,它与今天的素质教育实践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道德原理比较抽象,与践行存在距离,而各个小学的礼仪教育却使道德与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行为方式紧密结合起来,便于实践、掌握,并进一步具体化、程序化,有利于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将传统文化贯穿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道德素质提高等教育活动中很有必要。

(3)有利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看似在生活之外,实则在举手投足之间。为了让小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升学习传统文化的兴

趣,就要营造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氛围,而这就需要方方面面的完善和配合。比如师德师风的建设、学校课程的开设、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同时我们也要力求回避其消极因素。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很多不合理的传统文化也应被摒弃,我们在进行精神文化熏陶时要注意根据小学生的精神状态和现实需要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