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二)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赏析

古代诗歌赏析

古代诗歌赏析古代诗歌赏析(篇1)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及注释「翻译」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

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

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

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

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

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著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习练著筝商之曲。

《音响一何悲》之曲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声竟似骤雨疾风,听起来分外悲惋动人。

由于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思,手在摆弄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

反复沉吟,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沉的曲调所感动。

心里遥想着要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深情。

「注释」东城:洛阳的东城。

逶迤:曲折而绵长的样子。

回风动地起:“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

“动地起”言风力之劲。

秋草萋已绿:“已”,一作“以”。

“萋”,通作“凄”。

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

四时更变化二句:“更”,替也。

“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

晨风怀苦心二句:“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

是健飞的鸟。

“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

“蟋蟀”,是承上文“岁暮”而言。

“局促”,不开展也。

“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一、引言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本课程将带领大家一起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的美丽与魅力。

二、古代诗歌的特点1. 表达深刻的情感古代诗歌常常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如爱情、离别、思乡等。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与他们产生共鸣。

2. 借景抒情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3. 丰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常常使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唐诗欣赏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许多优秀的诗人涌现出来。

以下是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让我们一起欣赏。

1. 《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3. 《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景色,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宋词欣赏宋代是中国古代词的黄金时期,词是一种短小精悍、抒发个人感情的文学形式。

以下是几首脍炙人口的宋词,让我们一起欣赏。

1.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词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景色,通过对热闹喜庆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2. 《渔家傲·秋思》- 陆游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5篇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5篇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是诗歌的国度。

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漫长的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

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一诗歌的源头是歌谣。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

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原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

《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

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郑、齐、魏、唐、王、秦、陈、桧、曹、豳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

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诗经》所表现的内容较为丰富。

“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

《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

《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

“赋”是铺陈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中国古代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

这些古老的诗歌作品,不仅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诗歌进行鉴赏,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

一、楚辞风华楚辞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由楚国的文人创作而成。

一直以来,楚辞以其犀利的辞章和深情的表达,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研究和传诵。

例如《离骚》一篇,以其华美的语言和激昂的情感,展现了楚国诗人屈原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流亡生活的思乡之情。

文中“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一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国家的深深之情。

同时,楚辞中的表现手法多样,既有形象生动的描摹,又有含蓄委婉的抒发,给人以蕴含丰富意象的美感。

二、唐诗之美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众多杰出的诗人纷纷涌现,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以其精练的形式、婉约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而闻名。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以深入人心的思想内涵和雄伟壮丽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人们对事业追求的豪情壮志,展现了雄鹰展翅的壮丽景象。

唐诗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三、宋词婉约宋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又一重要时期,宋词的盛行使古代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词以其婉约的风格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悟与热爱。

宋词追求的是情感与思想的内化,并通过细腻的描写手法,将其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一首,以其豪放的情感和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道出了人们心中对人生的美好期许。

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四、元曲曲情万种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元曲以其曲情万种,既有悲剧的诗意表达,也有喜剧的幽默描写,以及对社会民生的揭示与批判。

例如《西华山》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之一,通过对山林的描写,表达了大义灭亲、家国情怀与忠诚精神。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的文化就是以诗歌传统为中心的文化。

我们今天如何借鉴这一传统呢?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是诗的语言。

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除了语言之外,什么都没有。

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

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

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

而语言却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

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

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意象。

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这就要有特殊的处理办法,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最起码的一点,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

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

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

富于跳跃感的节奏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从日常的语言中萌发出特殊的语言,捕捉到日常语言中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

唐诗在诗歌语言上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那些为语法而存在的虚字都可以省略,因为这些虚字都没有什么实感,省略了就更有利于飞跃。

可是我们又不能失掉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因此,省略掉这些字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掌握过程。

我们新诗的这个过程还很短,就还不容易做到这一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下面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请参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篇1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

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

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一、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一)先秦时期诗歌的源头就是歌谣 ,上古时代只在口头传唱,没有文字记录。

《诗经》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

《诗经》分三部分。

《诗经》“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赋、比、兴”就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就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就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就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之一。

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就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

(二)两汉时期汉代诗歌集中体现在汉乐府与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

1、汉乐府乐府原指音乐机构,“汉乐府”即就是汉代的乐府诗,又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其中《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十五从军征》《有所思》)皆为传世名篇。

汉乐府还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采用杂言与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就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度评价,南朝文论家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其艺术成就确就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如《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皆为传世经典。

(三)魏晋南北朝汉末建安时期,“建安七子”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

她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魏晋之交,能够超越流俗的大诗人便就是陶渊明。

《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就是她的田园诗的代表作。

陶诗的风格自然冲淡为主流,她的散文、辞赋,数量虽不多,却非常出色,著名的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就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

南北朝时期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

古代情诗色诗赏析

古代情诗色诗赏析

情部之一:诗缘情中国古代诗歌,自诗经以降,经历代累积,浩如烟海,蔚为大观。

整个诗歌史上,有关情、色、性的描写,绵延不绝,贯穿始终,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漫谈中国古代情色诗歌(情部之一):诗缘情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在中国古代,诗歌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人类的歌舞更可能是产生于情欲的表达,歌舞者用动人的歌声和迷人的舞姿吸引异性,传达爱慕之情。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就是诗歌是有感而发,表现人的感情冲动。

《毛诗序》说得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陆机在《文赋》中更明确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由情感而发,要绮丽华美,这就是所谓的“诗缘情”。

“缘情”说后出,比“言志”说更准确地表达了诗歌的特征。

从总体上来说,抒情诗在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叙事诗基本上不成气候。

历代许多名家都曾撰文,强调文学、特别是诗歌的抒情特征。

《文心雕龙·物色第四十六》云:“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钟嵘《诗品》序言开篇就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并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明确地指出能充分表达人七情六欲的只有诗歌。

梁简文帝萧纲指出:“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戒当阳公大心书》)梁元帝萧绎则说:“至如文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精灵荡摇明朝文学家冯梦龙曾刊行民间歌曲集《山歌》,他在《山歌序》中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晚明公安派提出在文学创作中“独抒性灵”,清代中期的袁枚将“性灵”说借来论诗,指出“性情以外本无诗”.《诗经》的开篇《关雎》,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漫谈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漫谈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漫谈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觉得有点难。

那么,在理解鉴赏古诗词的时候,到底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结合具体的作品来谈一谈几点注意事项。

一、注意作品中的“意象”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

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

古典诗词的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比如2002年高考的古诗鉴赏题,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注意作品中的“意境”诗人在写作时是十分注重意境的。

那么,作为鉴赏者在欣赏诗词时也一定要注重对意境的把握。

意境是什么呢?简而言之,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是情和境的和谐统一。

情,指的是思想感情;境,指的是艺术境界。

意境是思想感情与艺术境界的结合,这一结合,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

那么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是什么呢?可以这样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的一些砖石。

浅析中国古代诗歌

浅析中国古代诗歌

浅析中国古代诗歌1前言中国古代诗歌存在着一条与抒怀言志相对应的叙事传统,但长久被遮盖在以抒怀言志为主流的文学责备话语中,还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

这会致使对中国古代诗歌认识的偏颇。

研究诗歌的叙事传统,能够填补现有研究视角的短缺,有益于全面深入地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史的相貌、特点和实质。

研究宋诗叙事性,是睁开诗歌叙事研究的重要一环。

不只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叙事的表现特点,并且能够从叙事的角度来认识宋诗的时代特点和审美风采,并为唐宋诗的差异供给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诗歌的叙事性在叙事诗中表现得特别集中,观察宋诗叙事第一从叙事诗开始。

宋朝叙事诗的发展,得力于宋朝诗人关于事件过程的理性体认。

诗人以逻辑思想掌握事件前后始末及内在因果联系,并在写作中有次序、有层次地表达出来,促进宋朝叙事诗形成了始末清楚、脉络分明的整体特点。

本末式叙事诗、人物传一记式叙事诗、自传叙事诗、代言体叙事诗,这是宋诗中比较突出的几种叙事诗种类,共同表现了诗人的理性体认关于叙事方式的改造。

纪事是宋诗叙事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

诗歌纪事以一种杂记的形式记录事件中的某些重要现象、重要片断或重要场景,并藉由这些现象、片断、场景及其组合来反应事件的整体。

诗歌纪事拥有片断性的特点,并且包括着纪实的特征。

以诗纪事的观点在宋朝获得了加强。

宋朝诗人擅长抽取与事件有关的片断以表现局势,透过细小的纪事片断来贯注诗人的思想感情、获得厚重的叙事成效。

“诗史”观点在宋朝成熟,并且付诸创作实践,浮现了很多可谓“诗史”的作品,成为宋诗纪事的重要成就之一。

2宋朝叙事诗的发展研究诗歌叙事必定会思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诗与事的关系。

事在诗歌中有多种表现形式,在不一样表现形式中所占有的重量有所不一样。

此中,事与诗联合得最为密切的表现形式是叙事诗。

叙事诗是以事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叙为主要表现手法的诗歌。

事在叙事诗中有着不行或缺的地位。

诗歌的叙事性在叙事诗中表现得特别集中。

叙事诗的发展变化,能够表现诗歌叙事的整体动向。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下)(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下)(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下)(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五.宋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

宋初的梅尧臣、苏舜钦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

欧阳修、王安石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

㈠北宋初期宋初诗风归为三体:“白体”是指效法白居易做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徐铉、李昉、王禹偁等人。

宋初优待文臣,且提倡诗赋,所以当时的馆阁之臣酬唱成风,编成了许多酬唱诗集。

他们的诗歌主要模仿白居易、元稹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宋初诗坛声势最盛的一派。

宋代馆阁之臣酬唱的风气到真宗朝达到极盛,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的一批馆阁诗人,大量地写作辞采华丽、属对精工的诗篇,彼此唱和应酬,使得这种风气流行起来。

作品题材较狭窄,内容较单薄,有的咏帝王故事,有的咏宫廷生活,更多的是如《梨》、《柳絮》一类咏物诗。

西昆体诗人最推崇李商隐,兼重唐彦谦,诗歌词藻华美,对仗工稳,音韵和谐,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它初步反映出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对晚唐至北宋开国初的诗风是有一定冲击力的。

西昆体的致命不足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题材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另外,西昆体实际上带有浓厚的贵族趣味,也和宋代社会的特点不合,西昆体具有明显的娱乐倾向,也和道统文学观日趋强化相抵触。

这些也是它遭到批判、最后衰歇的根本原因。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

其中最主要的作家是林逋、魏野、寇准、潘阆与所谓“九僧”(中国宋代初期诗僧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宇昭、怀古、惠崇等九人的并称),这些诗人除寇准是高官外,大多是隐逸山林的处士和僧人,他们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惆怅,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赏析与解读

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赏析与解读

对中国古代诗词的赏析与解读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每一首诗、每一篇词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古代诗词进行赏析与解读,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古乐府民歌和《诗经》,经历了唐宋两大盛世,延至元明清等时期。

这些诗词作品内容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如自然景观、爱情情感、社会风俗、儿女情长等。

其中,以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和宋代的词人李清照、苏轼等为代表的作品倍受推崇。

这些作品在形式上多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为主,同时也有律诗、词等不同的形式。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首脍炙人口的唐代名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选取了一个平凡而常见的场景,描述了作者夜晚静坐时对明月的感慨之情。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朴实的意境,诗人成功地表达了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呈现,字字珠玑,意境深远,给人一种独特的美感。

古代诗词的赏析不仅仅在于欣赏其艺术性,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古代诗词常常通过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通过作者登高远望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沉思。

诗人运用自然风景的描绘,以及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感受,深刻表达了他对时代困苦与自身遭遇的感慨之情。

中国古代诗词的解读也需要考虑到其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诗词中常常包含了丰富的典故和隐喻,需要读者对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领会其意义。

例如,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首词通过描述对明月的追问,揭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其中的抒情和哲理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诗词中的中国第二章赏析

诗词中的中国第二章赏析

诗词中的中国第二章赏析(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诗词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二、诗词的审美价值三、经典诗词赏析四、诗词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正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词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

在《诗词中的中国第二章赏析》中,我们将探讨诗词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诗词的审美价值以及经典诗词的赏析,并探讨诗词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首先,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诗词起源于先秦时期,经过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诗体和风格。

诗词不仅是文学的表达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情感、思想、道德、哲学的载体。

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元曲等,每一种诗体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诗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它以简洁优美的文字,展现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多彩画卷。

诗词通过对仗、押韵、意境等手法,创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

同时,诗词中蕴含的哲理、情感、道德观念等,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如杜甫的《春望》以春天的景象反映了战乱年代人们的苦难生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离别之情,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则展现了豪放派诗词的气魄。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一些经典诗词。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鹳雀楼为背景,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哲理。

再如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佳节热闹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经典诗词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最后,诗词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诗词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续弘扬诗词文化,让诗词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总之,《诗词中的中国第二章赏析》通过对诗词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诗词的审美价值以及经典诗词的赏析等方面的探讨,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诗词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唐代诗歌漫谈第二讲共109页文档

唐代诗歌漫谈第二讲共109页文档
总的来说,四杰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 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 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这种 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诗歌骨气的重 要因素,也是四杰诗风与宫廷诗风迥然有异 的内在原因。▲
3、杜李沈宋等台阁诗人
与四杰同时或稍后的一批初唐著名诗人,如 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等,都是由 进士科及第而先后受到朝廷重用的士人作家。 他们入朝做官时写的那些分题赋咏和寓直酬 唱之类的台阁体诗,虽在内容上与以前的宫 廷诗人的作品无大差别,但在诗律和诗艺的 研练方面却有很大进展,为唐代近体诗的定 型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第二讲 唐诗发展概况
一、关于三唐说、四唐说、五唐说
《新唐书·文艺传上》:唐有天下三百年,文 章无虑三变。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 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王、杨为 之伯。玄宗好经术,群臣稍厌雕琢,索理致, 崇雅黜浮,气益雄浑,则燕、许擅卷 宗。……大历、贞元之间,美才辈出,擩哜 道真,涵泳圣涯,于是韩愈倡之,柳宗元、 李翱、皇甫湜(音实)寻和之,排逐百家, 法度森严,抵轹晋魏,上轧汉周,唐之文完 然为一王法,此其极也。▲
李峤:字巨山,赵州人。十五通五经,二十 擢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开皇时,同凤阁鸾 台平章事。因罪贬庐州别驾,卒。峤富才思, 前与王勃、杨炯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 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集五 十卷。(才子传13页)
苏味道:赵州栾城人。弱冠登进士第。延载 中,以凤阁舍人检校、同平章事。神龙初, 坐事贬眉州刺史,卒。味道久居相位,圆滑 保身,世号模棱宰相。有《苏味道集》十五 卷,佚,《全唐诗》编诗一卷,代表作有 《正月十五夜》等。▲
唐代诗歌漫谈第二讲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十三)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十三)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十三)宋玉《高唐赋》写神女向楚怀王自荐枕席,其欢爱过程只用四个字一带而过:“王因幸之”。

李白《寄远》“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过程也很简单。

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裙,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倒是比较具体地描写了男女在帷幌里亲昵调笑的内容,这在唐朝以前的诗歌中是很少见的。

后代诗人写男女幽会,内容逐渐丰富起来。

元稹《襄阳为卢窦纪事》五首之一:风弄花枝月照阶,醉和春睡倚香怀。

依稀似觉双环动,潜被萧郎卸玉钗。

在花影浮动的月夜,美人醉卧在情郎怀里,感到被悄悄卸去玉钗。

还有什么被卸去,不便明言,给人留下了足够的意淫空间。

元稹所作的传奇故事《莺莺传》里有一首诗脍炙人口:“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是莺莺写给张生的诗谜,正是此诗壮起了张生偷香窃玉的色胆。

元稹还写了一首《会真诗》,描绘张生与莺莺良夜幽会的全过程,从微月初上到旭日高升。

全诗如下:微月透帘栊,萤光度碧空。

遥天初缥渺,低树渐葱茏。

龙吹过庭竹,鸾歌拂井桐。

罗绡垂薄雾,环佩响轻风。

绛节随金母,云心捧玉童。

更深人悄悄,晨会雨濛濛。

珠莹光文履,花明隐绣龙。

宝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言自瑶华圃,将朝碧帝宫。

因游洛城北,偶向宋家东。

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

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频聚,唇朱暖更融。

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

汗光珠点点,发乱绿松松。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

留连时有限,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

赠环明遇合,留结表心同。

啼粉流清镜,残灯绕暗虫。

华光犹冉冉,旭日渐曈曈。

乘鹜还归洛,吹箫亦上嵩。

衣香犹染麝,枕腻尚残红。

幕幕临塘草,飘飘思渚蓬。

素琴明怨鹤,清汉望归鸿。

海阔诚难度,天高不易冲。

行云无处所,萧史在楼中。

其中“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汗流珠点点,发乱绿松松”等表现两人性爱,是非常大胆直率的字眼。

中国历史朝代诗歌

中国历史朝代诗歌

中国历史朝代诗歌中国历史悠久,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丰富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诗歌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诗歌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朝代,诗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多样的诗歌作品。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诗歌风格和代表作品,带您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

1. 先秦诗歌: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起源时期,诗歌的形式和内容都相对简单。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诗人是屈原,他的代表作《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奠基之作,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2. 唐代诗歌: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被誉为“诗的盛世”。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杰出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他们的作品既表达了治世之美,也描绘了个人情感的独特之处。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作品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3. 宋代词: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时期,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崭露头角。

宋代的词以婉约派和豪放派为代表,其中以苏轼、辛弃疾最为著名。

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婉约细腻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人生百态,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展现了豪放激烈的情感。

4. 元曲:元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戏曲和曲艺繁荣兴盛。

元曲是元代的一种戏曲体裁,它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表演形式。

元曲的词章和曲调各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 playwright 可能是关汉卿。

他的代表作《窦娥冤》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了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对人性的思考。

5. 明清小说:明代和清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不同的小说类型纷纷出现。

明代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貌,还具有深刻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

总的来说,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朝代诗歌风格各异,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诗歌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
中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中有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离骚》是屈原所作的一篇长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

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华丽的辞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被誉为“绝妙好词”。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在深夜中思念故乡的情感。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被誉为“豪放派”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豁达洒脱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是我们文化遗产中的珍品之一,它们不仅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也反映了社会、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赏析这些优秀的诗歌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二)古乐府民歌《西洲曲》是一首有名的恋歌,写一个女子对情人的怀念: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等句,表现了因自己的深情厚意对方难以了解而带来的惆怅。

“尽日栏杆头”和“栏杆十二曲”里的“栏杆”在后代诗词中成了一种意象,表现倚栏独立、心中愁怨无人能解的哀惋情怀,如李白《清平调》“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李煜《浪淘沙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柳永《凤栖梧》“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李清照《玉楼春》“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辛稼轩《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等等。

这首曲里的“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一句,用了六朝民歌里惯用的谐音手法,“莲”谐“怜”音,“怜”就是“爱”的意思,“莲子”即“怜子”,也就是“爱你”之意,“莲心”即“怜心”,“彻底红”表示爱心永远。

南朝民歌《杨叛儿》云:“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

芙蓉绕船生,眠卧抱莲子。

”这是一首艳诗,“欢”字代指女子所爱之人,“芙蓉”谐“夫容”;男子想见情人,就搬来女子处落户,以便常随船边,并得以相拥而眠。

另一首南朝民歌《青阳度》云:“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生并头莲。

”这里除“藕”、“莲”均为谐音外,“青荷”、“绿水”、“芙蓉”等也都是双关语。

此诗只能粗读,不可深究,否则将成为一首淫诗。

用谐音的古诗还有很多。

温庭筠《张静婉采莲曲》一诗中有“船头折藕丝暗牵,藕根莲子相留连”,除“莲子”外,“藕丝”也是谐音,“丝”表示“思”,“藕丝”即“偶思”,暗寓“思念佳偶”之意。

晏殊《渔家傲》里的“一把藕丝牵不断,红日晚,回头欲去心撩乱”,似乎是借用温庭筠的诗句。

其实温庭筠也是从早期民歌里学来的,南朝《子夜歌》中就有“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等。

后世诗人将这种用法不断发挥,李商隐《无题》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凄苦超过缠绵;张先《千秋岁》有“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双丝网”一语既表示情人相互思念,又说明自己心乱如麻;王沂孙《高阳台》有“对东风、空似垂杨,零乱千丝”,用“千丝”为“千思”谐音,表示“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之情。

据说明朝诗人杨慎的妻子黄娥也工诗文,杨慎遭贬,谪放边关,黄娥思念丈夫,想写一封情书,又怕因书遭祸,就将一条白手绢托人捎给丈夫。

杨慎接到素绢,反复思索,终于悟到妻子是用一方丝帕来表示千丝万缕的相思,就作了《素帕》一诗: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

郎君着意翻覆看,横也丝来竖也丝。

金朝大诗人元好问有一首咏并蒂莲的《摸鱼儿》,以莲花比喻爱情,歌颂因私情不如意而双双投水自尽的民家儿女: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

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

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第一句中的“莲根”、“有丝”、“莲心”都是谐音,表现刻骨铭心、割舍不断的爱。

元好问还有一首《摸鱼儿》咏大雁殉情,与上一首是姐妹篇: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最脍炙人口的是首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不愧是元好问,这一问问得好。

汤显祖说“世间只有情难诉”,古往今来参透“情”字的人不多,以生死相许的男女却数不胜数。

大雁可以爱得轰轰烈烈,义无返顾,充满灵性的人又何尝不能如此?表现爱情的诗歌多如牛毛,但以爱情本身为吟咏对象的古典诗词如凤毛麟角。

最后来看看清末词人黄人的《木兰花慢》,可算一首爱情悲歌:问情为何物,深似海,几人沉?算麝到成尘,蚕空遗蜕,生死相寻。

英雄拔山盖世,也喑哑叱咤变哀吟。

何况痴男怨女,天荒地老愔愔。

沾襟。

有千丝万缕系双心。

总慧多福少,别长会短,欢浅愁深。

无论人间天上,便一般煮鹤与焚琴。

牛女离长间岁,纯狐寡到如冯梦龙《挂枝儿·卷二·爱》:你嗔我时,瞧着你,只当做呵呵笑;你打我时,受着你,只当做把情调;你骂我时,听着你,只当把心肝来叫。

爱你骂我的声音儿好,爱你打我的手势儿娇。

还爱你宜喜宜嗔也,嗔我时越觉得好。

男女之情大致始于豆蔻年华,少男少女情窦初开,对异性充满好奇与渴慕。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有一首《减字木兰花》,描写一个男青年闻到女子香气以后的心理活动: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小伙子自作多情,象丢了魂似的,徘徊不语,想入非非,羡慕垂杨能够“飞花入洞房”,更露出一副馋相。

花间词人张泌的《浣溪沙》写一位少年追逐少女的香车,颇为有趣: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漫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这位少年色胆不小,对姑娘尾追不舍,鲁迅称其举动为“唐朝的钉梢”:“‘钉’者,坚附而不可拔也,‘梢’者,末也,后也。

”(《二心集·唐朝的钉梢》)《栩庄漫记》评曰:“此词活画出一个狂少年举动来。

”小伙子勇气可嘉,但似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如果青年男女彼此有意,接下来就是通过约会,进一步发展关系。

《诗经》里就有男女约会的情诗,《邶风·静女》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小伙子和漂亮姑娘在城角约会,姑娘还没有到,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的情态;《陈风·东门之池》的“东门之池,可以沤麻。

彼美淑姬,可与晤歌”,要和美丽的姑娘对歌,似乎也是约会和调情;《郑风·子衿》的“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是姑娘思念心上人,怪他不主动来与其相会;《郑风·褰裳》的“子惠思我,褰裴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更是男女戏谑之词。

张泌曾与邻女浣衣相爱,赋了一首《江城子》: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秋水明。

黛眉轻。

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

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作者先从几方面描写浣衣的美貌:眼波、黛眉、绿云(黑发)、金簇(首饰),姑娘打扮得如此迷人,似乎有意招惹自己,便忍不住问她,要来和我约会吗?“好是”是当时的习惯用语,相当于“真是”。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真问她是否来约会时,她却笑道:“不要自作多情”。

其实姑娘这样回答,并非一口回绝,而是欲擒故纵,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评》中赞曰:“结六字写得可人”。

后来两人分离多年,张泌在睡梦中与姑娘再会,又赋了一首绝句:“别梦依稀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有情人不能长相厮守,叹为憾事。

(事见清·叶申芗《本事词》。

)写约会最有名的句子可能是欧阳修(一说朱淑真)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情人在月光朦胧的傍晚幽会,令人充满遐想。

五代著名词人李珣有一首《南乡子》描写约会则有更丰富的内容: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

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

“相见处,晚晴天”就是“人约黄昏后”,或许此时附近仍有旁人,一对情侣只是偷偷地眉目传情。

但姑娘很有心计,假装掉了双翠羽(首饰),骑象过水,先到一个隐秘的地方等候情郎去幽会。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就靠读者想象了。

《情史类略·卷三》记载,北宋大观年间有一姑娘名紫竹,工词,善于调谑,与一秀才方乔野遇,得以诗词往来,互致欣慕。

一次二人约会,紫竹先至,久等不见人来,怅然而归,方乔后至,未见佳人,憾惋而去。

他给紫竹写信责其失约,紫竹戏为《菩萨蛮》辩解说:约郎共会西厢下,娇羞竟负从前话。

不道一睽违,佳期难再期。

郎君知我愧,故把书相诋。

寄语不赴期,见时须打伊。

姑娘很风趣,说你明知心里有愧,还故意写书怪我,告诉你这个不守信用的家伙,下次见面我不会手下留情。

方乔一看姑娘要打他,作词回答:秋风只疑同衾枕,春归依旧成孤寝。

爽约不思量,翻言要打郎。

鸳鸯如共耍,玉手何辞打。

若再负佳期,还应我打伊。

方秀才不仅风趣,还要吃姑娘豆腐,说本来以为去年秋天咱们就会同衾共枕,现在春天都已经到了我还是一人孤寝;本来是你爽约,反而倒打一耙;当然,只要你愿意跟我同耍鸳鸯戏水,要打要骂还不随意?如一再延误佳期,还应该是我打你。

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两人一来二去,情谊日浓,终于得谐缱绻之私。

恋爱中的男女是幸福的,而有情人终成眷属,洞房花烛更是人生一大乐事。

幸福使人喜悦,不过高兴过头了,人就显得有些糊涂。

看《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方玉润《诗经原始》云:“此贺新昏诗耳。

”绸缪束薪(刍、楚)指捆在一起的柴草,比喻夫妇同心,情意缠绵,用的是比兴手法。

新婚之夜,新郎憨态可掬,觉得新娘美不可言,有点不知所措,只会傻呼呼地说:今天是什么好日子,见到你真高兴啊,美人啊美人,让我怎么疼你呢?女人见到心爱的男人,同样喜不自胜。

看《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夷”是“平”的意思,“云胡不夷”就是“心里还有什么不平呢”。

“瘳”指“病愈”,“云胡不瘳”就是“什么病好不了呢”。

在“风雨如晦”的夜晚,女子得以与爱人久别重逢,一夜温存之后,心中的烦恼一扫而空,相思病也立刻好了。

夫妻情深,少不了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描写了新妇的娇羞之态:“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欧阳修《南歌子》借用了这首诗最后一句: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这首词描写妆扮艳丽的妻子在丈夫怀里撒娇,非常生动有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