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马克思工资理论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精品文档资料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是,从哲学角度论述分配与生产的关系;二是,在《资本论》中论述的关于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包括银行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工人、土地所有者获得收入的原因分析;三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收入分配问题的论述。
这三个方面的关系是第一部分是基础,第二部分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下,收入分配方式的批评,第三部分是构建自己的收入分配理论。
1、这三个方面形成马克思收入分配的整体内容,马克思首先从哲学高度对生产与分配关系论述,奠定了他收入分配的哲学基础马克思说:“所谓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民在他们生活的在生产过程中相互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的关系产生的。
”1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基础关系,至少可以总结出三个方面的论断:一是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在分配是产品分配之前,它是(1)生产工具的分配,(2)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个人从属于一定的生产关系)”2二是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具有同一性。
“分配关系本质上和生产关系是同一的,是生产关系的反面”3三是分配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2、在哲学高度基础上,马克思在以劳动价值论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的剩余价值理论为理论基础,批判了“三位一体”公式基础和资本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三位一体公式是指“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4。
(1)马克思工资理论工资是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劳动价值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第一、维持劳动所有者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劳动力价值的最低限度或最小限度,……也就是维持身体所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5第二、劳动力的发展费用,这个费用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第三、劳动力的自然差别。
资本主义工人的工资就是以这三部分构成的,工人工资的三部分构成,这里分别记为C1、C2、C3,C1的量不会改变,改变的是这个量的价值,所以要考察C1的变化,需要可以固定量而用价格变化考察C1的变化,记为C1t=pt×q,且=。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力价值与工资分配的理论探讨
马克思主义对劳动力价值与工资分配的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劳动力价值与工资分配问题一直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供了一种解释劳动力价值形成和工资分配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理解现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劳动力价值和工资分配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一、劳动力价值的形成机制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力是商品的一种。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其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与普通商品不同的是,劳动力具有自身再生能力,即通过工资购买商品来恢复自身的生产能力。
因此,劳动力的价值不仅包括维持劳动者和其家庭的日常生活所需,还需覆盖劳动者再生产自身的费用。
劳动力价值的形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劳动者生活所需的物质财富,包括食品、衣物、住房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另一方面是劳动者再生产自身所需的物质财富,如教育、培训等。
这些因素的产出需要消耗劳动时间和劳动力,因此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劳动力价值形成的一部分。
二、马克思主义对工资分配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工资分配是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形式。
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而资本家则支付一定的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值。
然而,由于劳动力的价值往往小于其创造的剩余价值,这使得工资被认为是对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剥削”。
马克思主义认为,工资水平的确定受到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劳动生产率、工会力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劳动力供过于求时,工资水平往往较低;相反,当劳动力供应不足时,工资水平会相应提高。
此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生产力的提高往往会带动工资水平的增长。
三、马克思主义对工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剩余价值分配不平等问题,即少数持有资本的人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了更多的利润。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使工资收入分配不平等成为无法回避的矛盾。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第四章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3、绝对工资与相对工资
绝对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工资的绝对数额; 相对工资则是指在新创造的价值(V+M)中,工 人得到的数额所占的比例,它反映工资与利润的相对 份额。 在工人绝对工资额上升的同时,相对工资有可能 下降。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工人工资的变动趋势 是,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与此同 时,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又趋于下降。
本章课后作业 1、概念: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相对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2、思考题:(1)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是什么?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其使 用价值的特点? (3)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的依据、目 的是什么?
(4)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第四节 资本主义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
本质: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表面现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一、工资往往被看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为什么? 1.工人出卖的是一定时间的劳动力,但是,看起来好象 是出卖一定时间的劳动。 2.工资往往是在工人劳动之后才支付的,所以被误认为 是劳动的价格 3.由于劳动的时间、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工资也 有所不同 4.劳动是工人谋生手段,工资往往被看作是劳动换来的。
二、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方敏赵奎2012-12-20 10:48:49 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京)2012年3期【内容提要】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即劳动力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本文通过分析这三种理论的内涵,并与其他学说进行比较,认为它们并非互相独立或不相干的。
劳动力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起点。
资本积累理论是理解资本主义工资运动规律的枢纽。
资本的运动决定了工资的运动,从而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两极。
由此,马克思提出了一个与劳动价值论逻辑一致并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生地决定的工资理论。
它向我们揭示了隐藏在具有表面的平等假象的劳动力市场背后的、起支配作用的规律。
【关键词】资本主义工资/劳动力价值/资本积累/阶级斗争一、问题的提出资本与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极。
按照马克思的研究计划,在完成对资本和利润的研究之后,还要专门对雇佣劳动和工资问题进行研究。
《资本论》作为对“资本”——尤其是“资本一般”——的理论论述,对雇佣劳动和工资问题的论述并没有充分展开,也不是最终的版本。
我们在《资本论》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三种理论视角和分析思路,分别是“劳动力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按照劳动力价值理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的变化取决于劳动力价值的变化。
[1]按照资本积累理论,工资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因素的作用。
[2]按照阶级斗争理论,实际工资水平由作为阶级的资本家与工人的议价力量决定,只要工人没有联合起来,工资往往会被压低到生活费的下限。
[3]这三种工资理论的出发点看似完全不同,但是在《资本论》和马克思的其他经济学著作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重要的论述。
由此引出的问题是:这三种工资理论是互相独立的还是内在统一的?它们阐述的是不同的工资运动规律还是同一规律?总之,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逻辑一致的工资理论?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第四章 马克思工资理论
• 二、工资的形式 • 工资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基本式。计时工资是按劳动时间计 算的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做出的产品件数或者完成的工作量计 算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 血汗工资制是资本主义企业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残酷剥削工人的各种工 资制度的总称。 •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 名义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额。 • 实际工资是工人用以货币表现的工资额实际上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 的数量。 • 考察工人的生活水平,不能只看名义工资,而必须看实际工资。 • 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V+M)中,工人所占份额和资本 家所占份额相比较的工资。相对工资降低是工资变动的一般趋势。 • 四、工人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 • 工人为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不能消灭资本主 义制度,必须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
第四章 马克思工资理论
• 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 式 • 1.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人出卖的是劳动 力,而不是劳动。 • 2.如果劳动是商品,会陷入同义反复;如果劳动是商品, 在出卖前必须独立存在;如果劳动是商品,要么违背价值 规律,要么取消剩余价值规律。 • 3.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产生的。 • ①劳动力买卖的形式同一般商品买卖一样造成的;②工资 的支付形式;③工资的实际运动形式;④劳动对工人而言 是谋生的手段. • 4.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在这种形式 下,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 关系。
• 二、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 • 马克思认为,工资的形成与决定受到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共同的制约和影响。他说:“劳动报酬忽而提高,忽而降 低,是依供求关系为转移的,依购买劳动的资本家和出卖 劳动的工人之间的竞争情形为转移的。 在马克思看来, 决定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的竞争来自于三个方面: • 一是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降低工资水平; • 二是买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提高工资水平; • 三是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将取决 于竞争双方的对比关系。买主和卖主竞争的优劣势,取决 于劳动力商品的供求状况及供求的改变,而劳动力商品供 求关系的改变,将引起工资 工资水平的上涨或下跌,即引起劳 工资 动力商品的价格波动。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运用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运用作者:李儒来源:《商业文化》2011年第04期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形式以及国民差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隐藏的剥削关系进行了揭秘,进而揭露了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本文在分析马克思的工资理论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刻阐述了如何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更好的运用该理论。
关键词:工资理论;应用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295-01一、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基本内涵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隐蔽的,又是如何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论述。
(一)工资的本质马克思在劳动力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论》中首先阐述了一组不同的概念:劳动和劳动力。
劳动既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和价格,而资本家购买的并不是工人的劳动,而是工人的劳动力。
“劳动者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即为一定量劳动而支付的一定量货币”,但是“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劳动者所卖的,是他的劳动力。
”。
其次,马克思分析了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是怎样转化为劳动自身的价值和价格的。
最后,得出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的本质,即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所反映和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
(二)工资的形式马克思认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具有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他认为,计时工资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工资形式,它总是按工人的劳动时间来支付的,是工人按一定时间出卖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在分析计件工资时,马克思认为“像计时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一样,计件工资又不外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时代价值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时代价值作者:王艳平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08期【摘要】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内在关系,而且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工资理论;时代价值;工资制度一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较为系统且全面地论述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实质、特点及其运作的规律。
现把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概述如下。
1.工资本质论马克思通过科学界定劳动与劳动力这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的本质——资本家购买的不是工人的劳动,而是其劳动力。
之所以会出现把劳动力的价值当作劳动价值,是因为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不仅能够创造出弥补资本家购买这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这些劳动力商品本身价值大得多的价值。
同时,马克思明确分析了工资形式使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劳动价值,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工资形式论马克思认为,计时工资是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工资形式,是工人按一定时间出卖的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计件工资是按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并支付的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总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形式始终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都是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进一步发展与转化。
3.实际工资论马克思指出,考察资本主义工资的数量及变化,不仅要看到工人所得货币的数量,还要看工人所得这些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如何,也就是说要区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后资本家付给他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则是工人用货币工资所能实际购买到的各种生活资料的数量,反映了工人的实际生活水平。
因此,区分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对于正确分析和判断工人的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有重要作用。
4.工资规律论马克思概括的工资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在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的相对量与绝对量都会发生变化,而且二者变化的方向是相反的,且存在着明显的此消彼长的矛盾。
马克思的工资本质论及其当代意蕴-最新年精选文档
马克思的工资本质论及其当代意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国民也应看到社会上出现了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公平和不合法等问题。
通过分析马克思工资本质理论,引入关于生产要素是否参与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分配的思考,以期对正确认识和解决我国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马克思工资本质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
”[1]613在这种制度下,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以货币工资形式支付的,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马克思对工资本质的分析是从劳动力商品和工资的关系角度入手的,得出了劳动力是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工资的结论,从而揭示了工资和劳动力价值之间的本质关系。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商品像其他任何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2]76-77它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一)工资和剩余价值的来源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马克思指出:“转变为生产资料即原料、辅助材料、劳动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因此,我把它看成不变资本部分,或简称为不变资本。
”[3]43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由于这一部分资本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作可变资本。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
(六)马克思的工资决定理论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概述马克思在分析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中科学地揭示了许多市场经济运行共同的、一般的规律,其中包括对市场工资机制运行的精辟论述。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实质是劳动力仅有交换价值,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勉强能够维持工人的生存,劳动力根本没有价值决定的问题,工资的标准完全是被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和法律制度所决定的。
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的内容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资的本质,他认为,工资只是劳动力价格的特种名称,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关于工资水平的决定,马克思认为,“工资是由那些决定其他一切商品价格的规律决定的。
”这就是说,作为劳动力商品价格的工资的形成与决定,必须遵循市场法则,只有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才得以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工资的形成与决定受到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共同的制约和影响。
他说:“劳动报酬忽而提高,忽而降低,是依供求关系为转移的,依购买劳动的资本家和出卖劳动的工人之间的竞争情形为转移的。
在马克思看来,决定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的竞争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降低工资水平;二是买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提高工资水平;三是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将取决于竞争双方的对比关系。
买主和卖主竞争的优劣势,取决于劳动力商品的供求状况及供求的改变,而劳动力商品供求关系的改变,将引起工资水平的上涨或下跌,即引起劳动力商品的价格波动。
关于劳动力商品供求关系引起工资水平的波动,马克思认为这种波动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在这种波动的范围内,劳动的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即为创造这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这就是说,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以量化为生产劳动者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马克思工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工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作者:王贝贝来源:《商情》2013年第50期【摘要】马克思在工资理论这一部分中系统、科学、全面的分析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工资的实质、特点及其运作规律。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上升期,经济发展中各方面的矛盾逐渐显现,因此,研究工资理论,对于解决经济中尤其是有关工资等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工资理论工资本质工资形式现实意义一、马克思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关于工资的理论。
以不同于之前的经济学家的独特立场,提出了独树一帜的观点。
(一)工人出卖的是自己的劳动力,而非劳动。
劳动本身并无价值,所以他不具备商品的性质,更谈不上作为商品出售了。
如果劳动是商品,那么决定劳动的价值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一种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物化在这种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有价值则说明劳动的价值取决于劳动,这明显是矛盾的。
所以,工人出卖的只是自己的劳动力。
正如马克思所述,工人出卖的是他的劳动力。
当工人的劳动实际上开始了的时候,他就不再属于工人了,因而也就不再能被工人出卖了。
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
(二)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首先,劳动力的价值表现在工资这个转化形式上。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力的日价值是根据工人的一定寿命来计算的,与之相适应的是一定的工作日长度。
其次,工资形式掩盖了资本关系。
资本家总是强迫工人劳动的时间超过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必须的时间,工资的形式还隐藏了劳动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
(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必然性。
首先,在人们的感觉上,资本同劳动的交换表现为同其他一切商品的买卖一样。
即买者付出一定量的货币,卖者则拿出与货币不同的物品做交换。
其次,由于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本身是不可通约的量,所以,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看起来并不是十分的不合理。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作者:陈欣欣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陈欣欣(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摘要: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科学的工资理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本文概括了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关于工资本质,工资形式,工资的国民差异,工资规律以及最低工资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揭示了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本质,工资运动规律以及工资制度改革几方面提供的现实指导意义.关键词:马克思;工资;工资理论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1)03-0055-03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其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继续和补充.马克思在分析工资问题时,运用了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的方法.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曾指出工资的科学分析是〈〈资本论〉〉第一卷三个崭新因素之一.工资理论主要是揭露工资的本质,科学区分劳动力和劳动的质的界限,进一步论证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源泉.但是立足于当代商品市场经济角度来看,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并不过时.它不仅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资制度具有鲜明的参考价值,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工资制度提供现实指导意义.鉴于此,本文拟就马克思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作出以下分析.1 马克思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工资的实质,特点及其规律.现从以下几方面概述马克思工资理论的主要内容:1.1 关于工资本质的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十七章一开头就指出:“从资产阶级社会表面上看,劳动者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即为一定量劳动而支付的一定量货币.”①既然劳动可以有价格,而价格又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意味着劳动也有价值,劳动也是商品.为了论证劳动没有价值,劳动不是商品,马克思应用了形势逻辑的有关规则,从各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马克思运用了劳动价值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劳动价值论中指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它所包含的劳动量来计量.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那就等于说劳动的价值由劳动决定,“这是一个背理的同语反复”.②其次,作为商品,必须在出卖以前就独立存在.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它也必须在出卖以前就独立存在.但是,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它只有在物化形态上才能独立存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只有在资本家和工人发生劳动力的买卖后,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才能进行,并被物化.在买卖之前,劳动是不存在的.最后,马克思运用商品等价交换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作出分析:如果说劳动是商品有价值,那么货币同劳动相交换,如果给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那就意味着这种交换是不等价,价值规律被消灭;如果这种交换是等价的,就意味着资本家得不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本身也就消灭了.由此可见,“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③马克思运用以上所述反证法,阐明了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揭示了工资和劳动力价值之间的本质关系.在论述工资与劳动力价值的本质关系被歪曲地表现为劳动的价值这种现象形态的原因时,马克思从资本与劳动的交换,工人方面以及资本家方面作出分析.首先,资本和劳动相交换,货币充当支付手段,是在工人提供劳动以后才支付的,工人支付给资本家的实际不是他的劳动力,而是一定的有用劳动.人们看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有用劳动生产的各种各样的物品,而看不见有用劳动创造价值,并且能创造出比劳动能力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的属性.再从工人和资本家自身来看.工人是按一定时间,比如一天6小时出卖他的劳动力的,但他所得货币工资量由于种种因素发生变化.在工人看来,工资量的任何变化,都表现为他出卖的6个劳动小时的价值或价格的变化.在资本家方面,他总希望用尽量少的货币购买尽量多的劳动,即贱买贵卖,并认为这是他获利的源泉.他根本意识不到,如果劳动商品的价值确实存在,并且他确实支付了这一价值,那他的资本就不复存在了.此外,工资表现为对劳动本身价值支付这种假象,还由于工资随工作日长度的变化而变化,也会由于劳动者劳动能力的不同而造成货币工资量的差别,这些现象也使人们把工资看作是对劳动本身价值的支付.总之,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个表现形式,使直接地自发地作为流行的思维形式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所表现的本质关系,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揭示出来.马克思说:“古典政治经济学几乎接触到事物的真实状况,但是没有自觉地把它表达出来.只要古典政治经济学附着在资产阶级的皮上,它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④这一结论对研究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工资理论也是有效的.1.2 关于工资形式的理论为了进一步分析与揭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工资的本质,马克思又从实证分析的视角出发,系统研究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的具体形式.首先,马克思分析了计时工资的特点及运行规律,利用工作日的长度,“劳动价格”(特指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价值这三个范畴,阐明了计时工资的内涵及特点,在此前提下,揭示了资本家利用计时工资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基本表现,并得出结论:计时工资是剥削剩余价值有效的手段,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普遍的工资形式.其次,马克思沿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历史轨迹,探讨了计件工资的内涵及特点,明确指出:“像计时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一样,计件工资又不外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⑤也就是说,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没有本质区别,计件工资是在计时工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者均根源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是,若比较二者,计件工资则在劳动质量控制,劳动强度计算,中间剥削程度,劳动时间延长及工资总体水平下降等方面都优于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有一种倾向,要在个人工资提高到平均水准以上时,把这个水准本身降低.”⑥但是如果某种计件工资被固定下来而很难降低时,雇主们“就会想尽主意,要把它强制地转化为计时工资”.⑦所以,马克思说:“计件工资是最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工资形式.”⑧总之,工资的形式由其本质决定,而且始终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3 关于工资的国民差异理论在这一理论中,马克思研究了工资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各个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异,说明工资量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工资是资本家加强对工人剥削的手段.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从国际范围的现实比较中,科学分析和界定了比较工资国民差异的几个重要范畴,即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工资.明确指出:“比较国民工资时,一切决定劳动力的价值数量变化的要素,例如,各种自然发展的和历史发展的首要生活需要品的价格和范围,工人的教育费用,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的作用,劳动的生产率,它的外延量和内含量,都必须考虑进来.”⑨马克思进而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衡量一国工人生活水平,不能只看名义工资的数量也主要看实际工资是否与劳动力价值相吻合.其次,由于发达国家工人的劳动强度与劳动生产率较高,所以名义工资较高,但相对工资却较低,受剥削的程度并不低.最后,比较工资的国民差异时,必须始终以劳动力价值及其决定因素为依托,而不是片面静态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1.4 关于工资规律的理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不仅仅局限于《资本论》第一卷第六篇的概括与分析,在《资本论》第一卷第15章和第23章中都从不同侧面探讨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的变化运动规律,这也是马克思科学的工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马克思借助于工作日长度,劳动强度与劳动生产力三个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总结出工资运动的基本规律,即在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这一前提下,劳动力价值(即工资)与剩余价值的相对量与绝对量都会发生变化,并且二者朝相反方向变化.其次,马克思又在系统分析资本有机构成这一范畴的基础上,详尽论证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变化的基本趋势.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发展与资本积累规模的扩张,工资水平会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但是这种提高必然受到工资本性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规律的双重约束,从而表明了工资提高趋势的客观界限,因为“工资按照它的性质,就规定劳动者方面要不断提供一定量没有报酬的劳动.”⑩所以,“劳动价格的提高将会限制在这个界限之内,在这个界限之内,它不仅不会触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并且还会保证资本主义的规模扩大的再生产.”11也就是说,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的变动趋势有两种情况:一方面从自身来讲呈现出不断增加与提高的发展格局,另一方面工资的这一运动趋势又受到资本主义内在规定性的限制,进而与剩余价值与资本积累发生经常的冲突与矛盾.1.5 关于最低工资的理论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中提出了最低工资这个概念,他说:“简单劳动的生产费用就是维持工人生存和延续工人后代的费用.这种维持和延续后代的费用的价格就是工资.这样决定的工资就叫做最低工资.”12 简单地说,资本主义最低工资就是简单劳动力的价格,更具体一点说,最低工资是指简单劳动力的生产费用.而简单劳动力生产费用包括工人生存和延续工人后代的费用,这种费用又表现为工人生存和延续工人后代所需要生活资料的价格,而这种价格决定的工资就是最低工资。
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解读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方敏赵奎2012-12-20 10:48:49 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京)2012年3期【内容提要】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视角,即劳动力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本文通过分析这三种理论的内涵,并与其他学说进行比较,认为它们并非互相独立或不相干的。
劳动力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工资理论的起点。
资本积累理论是理解资本主义工资运动规律的枢纽。
资本的运动决定了工资的运动,从而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的两极。
由此,马克思提出了一个与劳动价值论逻辑一致并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生地决定的工资理论。
它向我们揭示了隐藏在具有表面的平等假象的劳动力市场背后的、起支配作用的规律。
【关键词】资本主义工资/劳动力价值/资本积累/阶级斗争一、问题的提出资本与雇佣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极。
按照马克思的研究计划,在完成对资本和利润的研究之后,还要专门对雇佣劳动和工资问题进行研究。
《资本论》作为对“资本”——尤其是“资本一般”——的理论论述,对雇佣劳动和工资问题的论述并没有充分展开,也不是最终的版本。
我们在《资本论》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工资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三种理论视角和分析思路,分别是“劳动力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
按照劳动力价值理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的变化取决于劳动力价值的变化。
[1]按照资本积累理论,工资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供求因素的作用。
[2]按照阶级斗争理论,实际工资水平由作为阶级的资本家与工人的议价力量决定,只要工人没有联合起来,工资往往会被压低到生活费的下限。
[3]这三种工资理论的出发点看似完全不同,但是在《资本论》和马克思的其他经济学著作中都可以找到相关的重要的论述。
由此引出的问题是:这三种工资理论是互相独立的还是内在统一的?它们阐述的是不同的工资运动规律还是同一规律?总之,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着逻辑一致的工资理论?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马克思的工资理论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马克思:工资
马克思:工资卡·马克思———工资{注367}--------马克思写于1847年12月底俄译文第一次发表于1924年“社会主义经济”杂志,原文第一次发表于1925年“在马克思主义旗帜”杂志原文是德文俄文译自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1版,第6卷“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的遗稿”第635—660页--------------------[A]下列各点已经阐明:(1)工资=商品的价格。
因此,工资的确定大体上是与一般的价格的确定相一致的。
人的活动=商品。
生命的表现——生命活动——只是手段;与这种活动分开的生存才是目的。
(2)和商品一样,工资是由竞争决定的,是由需求和供应决定的。
(3)供应本身取决于生产费用,即取决于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
(4)利润和工资成反比。
其经济生活表现在利润和工资中的两个阶级的对立。
(5)争取提高或降低工资的斗争。
工人的联合。
(6)劳动的平均价格或正常价格(最低工资)只是对工人阶级而不是对个别工人发生效力的。
工人们为保持工资而联合起来。
(7)取消赋税和保护关税,缩减军队等对工资的影响。
平均确定的最低工资=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格。
[第635页][B]补充Ⅰ.阿特金森1.Handloomweavers〔在手织机上工作的纺织工人〕。
(每天工作十五小时。
)(这种工人有五十万。
){注368}“手工织工所处的贫困状态是所有从事这类劳动的人的必然遭遇,因为这种劳动容易学会,而且常有被较便宜的生产资料所排挤的危险。
在供应量如此之大的情况下,需求的暂时缩减就要引起危机。
一个劳动部门变得无用而另一个劳动部门又随之产生,这种情况会招致暂时的苦难。
以印度达卡地区的手工织工为例:由于英国机器的竞争,他们不是饿死,便是被迫返回农业生产。
”(摘自1835年7月包林博士在下院的演说。
){注369}(利用这个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转移的例子来与糟透了的自由贸易论者论战。
论马克思工资理论及其我国工资制度改革
论马克思工资理论及其我国工资制度改革工资是作为劳动报酬按期付给劳动者的货币表现, 是大多数城市居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是维持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生活的基本费用, 又是劳动者向社会所做贡献而得到社会承认的反映。
我国经过几次以市场为取向的工资制度改革之后, 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工资关系, 初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资机制。
但是,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 又暴露了一些新的弊病和问题。
因此, 在当前的形势下, 再次深入研究马克思的工资理论, 对于探讨我国工资制度的利弊,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工资制度, 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较为系统和全面地论述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工资的实质、特点及其运作的规律。
现把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概述如下:1、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工资的理论基础是劳动力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 资本家才能雇佣劳动的载体。
工人为其创造新价值。
劳动工人被雇佣后所创造的新价值会转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收入, 其中, 雇佣工人在为自己劳动的部分会创造出补偿自身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这种价值就表现为资本主义的工资。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上, 个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
在这里, 人们说劳动的价值, 并把它的货币表现叫做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
另一方面, 人们说劳动的市场价格, 也就是围绕着劳动的必要价格上下波动的价格。
但事实上, 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劳动的价值和价格.或工资.这个表现形式不同于它所表现的本质关系, 即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
在资本主义社会, 之所以会出现把劳动力的价值当作劳动价值, 是因为雇佣工人的劳动力商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它不仅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不仅能够弥补资本家购买这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这些劳动力商品本身价值大得多的价值。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隐蔽的,又是如何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论述。
(一)工资的本质马克思在劳动力商品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为了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论》中首先阐述了一组不同的概念:劳动和劳动力。
劳动既不是商品,也没有价值和价格,而资本家购买的并不是工人的劳动,而是工人的劳动力。
“劳动者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即为一定量劳动而支付的一定量货币”,但是“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劳动者所卖的,是他的劳动力。
”。
其次,马克思分析了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是怎样转化为劳动自身的价值和价格的。
最后,得出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的本质,即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它所反映和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关系。
工资——这是马克思较早确立的经济学范畴。
马克思在早期的研究甚至在其后的研究中经常对工资问题进行细致的阐释,甚至是以工资作为论述的起点的。
虽然理论界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之所以论述工资,更多的是因为工资对于工人来说是最为现实的、可以引起的共鸣,但是,也正是通过对工资范畴的确立和对工资范畴所表现的经济关系的分析,才使得马克思一步一步深入到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
尤其是工资作为资产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经济纽带作用,使得这一范畴的确立和对这一范畴的分析对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工资是“劳动价格”所以,工资变化——主要是降低,对于资本家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就是一个极其强大的砝码。
马克思在简单地论述了工资的通常意义之外——这种意义是无须更多地说明的——更阐述了“工资额”确定所导致的对工人的损害:1.分工的发展使得工人转行的困难,从而导致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工人的收入(工资)下降;2.在工人从属于资本家的情况下,吃亏的首先是工人。
工资、价格和利润 马克思
工资、价格和利润马克思(1865年)﹝引言﹞公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以前,允许我先说几句开场白。
目前大陆上有一种真正的罢工流行病,闹着要求增加工资。
这个问题将在我们的大会上讨论。
你们是国际协会的领导,对这个极重要的问题应当有确定的见解。
因此,我认为有责任把这个问题彻底分析一下,甚至不怕引起你们的不耐烦。
我要预先说明的另一点,是关于公民韦斯顿。
他不仅向你们提出一些他明知不受工人阶级欢迎的观点,而且公开为之辩护,还自以为是在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
这种表现为道义上的勇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表尊敬。
尽管我这篇报告措辞直率,我希望,在报告结束后,公民韦斯顿将会发现,我同意的是在我看来正是构成他的论点基础的那种思想,不过我不得不认为,这些论点就其现有的形式来讲,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危险的。
我现在就来谈正题。
1.﹝生产和工资﹞公民韦斯顿的论证,实际上是根据两个前提:首先,国民产品量是固定不变的,或者像数学家所说的,是一个常量或常数;其次,实际工资总额,也就是说,按照能够用以购买的商品的数量来测定的工资总额,是一个不变额,一个常数。
他的前一个论断显然是错误的。
你们可以看到,产品的价值和数量在逐年增加,国民劳动的生产力在逐年扩大,而用来流通这种日益增加的产品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也在不断变化。
对全年或对相互比较的各个不同年度来说是如此,对一年中平均的每一天来说也是如此。
国民产品的数或量总是在不断变化。
它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变量,姑且不论人口的变化,它也必然如此,因为资本积累和劳动生产力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的确,一旦工资水平普遍提高了,这种提高本身,无论其后果如何,决不会立即改变产品量。
这种提高最初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实际情况。
但是,如果在工资提高之前,国民产品是一个变量而不是一个常数,那么,在工资提高之后,它仍然是一个变量而不是一个常数。
但是,假定说,国民产品量不是变量,而是常数。
即使如此,我们的朋友韦斯顿当做逻辑结论的东西,也只是一种武断。
用马克思理论指导工资分配改革-刘植荣
用马克思理论指导工资分配改革作者:刘植荣写在前面:今天是马克思逝世128周年纪念日,本文用马克思理论阐述中国的工资分配改革之路,以资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全世界劳动者的导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强调,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要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引,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因此,我们必须用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指导中国的工资分配改革。
工资可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来衡量,以货币表现的工资就是名义工资,把名义工资换算成购买力就是实际工资。
劳动者更关注实际工资,即拿到手的工资所能购买的生活资料的多少,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当我们谈论劳动能力时,绝不能撇开必需的生活资料。
换句话说,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由劳动力的价值表现出来”。
人的劳动能力并不是终生的,小时候不具备劳动能力,年老时则丧失劳动能力,所以,人只有通过繁殖,才能保障社会上所有经济活动的劳动力总供给。
为此,工资必须能够负担得起劳动力家庭的生活资料,而不仅仅是劳动者自己的生活资料。
还有,劳动力的生产需要教育培训,为维持劳动力的连续产出,劳动者本身还需要医疗保健,所以,教育和医疗成本也要分摊到工资里去。
如此分析,要想保持一个经济体有充足的、富有活力的、高质量的劳动力供给,就必须给劳动者足够的实际工资,满足他们的生活资料、教育和医疗需求。
所以,工资调整一定要参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根据CPI上涨情况,适时调整名义工资,避免因物价上涨而造成实际工资降低,导致劳动者生活水平下降。
工资与CPI挂钩是为了使劳动力保值,但它不能反映劳动者分享社会财富的比例。
要想让劳动者的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就必须引用另一个工资调整参数——国内生产总值(GDP)。
工资与GDP挂钩是表达劳动者的相对工资,也就是相对于资本收益的工资。
假如GDP增长了10%,工资却仅增长了5%,虽然名义工资或实际工资有所增长,但却没有依照与资本利润相同的增幅增长,相对工资实际上是下降了,即劳动者分到的社会财富的比例减少了,这是中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根源之一。
论文,马克思工资理论201706
浅析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和现实启示作用[摘要]马克思工资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深刻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今天经济发展和工资研究仍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和理实意义。
本文重点研究了该理论形成的整体过程、理论主要内容,以此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一些启示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工资理论众所周知,《资本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理论的核心巨著,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它重点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这本鸿篇巨著在发表150多年后的今天,时代早已变更,其理论与方法却继续发挥作用。
它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结合自己学习资本论的心得,主要阐释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及其现实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工资理论是其经济学理论的重要部分,是其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理论的提出与产生具有特定的历史因素,其最初目的是为了揭示工资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关系,但是理论的深刻内涵仍然影响着今后商品发展的各个国家。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资产阶级经济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区分劳动和劳动力两个概念范畴,分析出资本家付工人工资的本质。
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形成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到 50 年代初期,马克思工资理论雏形初建。
19 世纪40 年代,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批判性地继承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的工资观点与理论,他和恩格斯一起从研究雇佣工人的劳动与生活状况开始分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原因,他反对蒲鲁东否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的说辞,他分析得出劳动价值和劳动所创价值这两个概念在量上是有差异的。
他阐明工人出卖劳动以获得生活资料,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劳动是雇佣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一种商品。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才成为商品,工资实际上就是劳动力价格的特殊名称,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劳动商品基础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 式 • 1.劳动力和劳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人出卖的是劳动 力,而不是劳动。 • 2.如果劳动是商品,会陷入同义反复;如果劳动是商品, 在出卖前必须独立存在;如果劳动是商品,要么违背价值 规律,要么取消剩余价值规律。 • 3.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由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产生的。 • ①劳动力买卖的形式同一般商品买卖一样造成的;②工资 的支付形式;③工资的实际运动形式;④劳动对工人而言 是谋生的手段. • 4.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在这种形式 下,工人的全部劳动都是有酬的,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 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四、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 • 第一,古典经济学家的工资决定理论 :
• 马克思 马克思还认为,劳动力价值的决定从而工资 工资水平 工资 的决定,具有与其他一般商品价格决定不同的特 点。劳动力价值决定受着纯生理的要素和历史的 或社会的要素两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历 史或社会方面的要素可能使工资 工资变化具有较大的 工资 伸缩性。因此,马克思 马克思说:“劳动的价值本身不 马克思 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变数,它甚至在其他一切 商品的价值仍旧不变的条件下也是一个变数。” 而且随着资本积累过程的不断推进,“工人之间 的竞争就增长得更迅速无比,就是说,资本增长 得越迅速,工人阶级的就业手段即生活资料就相 对地缩减得愈厉害。” 由此,工资 工资水平的决定将 工资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供给者竞争实力的增 加,取决于联合的谈判力量。
• 二、工资的形式 • 工资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基本形式。计时工资是按劳动时间计 算的工资。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做出的产品件数或者完成的工作量计 算的工资。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 血汗工资制是资本主义企业运用现代科学手段残酷剥削工人的各种工 资制度的总称。 • 三、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 名义工资是工人出卖劳动力所得到的货币额。 • 实际工资是工人用以货币表现的工资额实际上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 的数量。 • 考察工人的生活水平,不能只看名义工资,而必须看实际工资。 • 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新创造的价值(V+M)中,工人所占份额和资本 家所占份额相比较的工资。相对工资降低是工资变动的一般趋势。 • 四、工人阶级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 • 工人为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不能消灭资本主 义制度,必须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
• 关于劳动力商品供求关系引起工资 工资水平的波动, 工资 马克思认为这种波动存在着一定的界限,“在这 马克思 种波动的范围内,劳动的价格是由生产费用即为 创造这一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这 就是说,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可以量 化为生产劳动者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活资料所需要 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 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 值决定的。”这里,马克思 马克思清楚地说明,工资 工资水 马克思 工资 平的波动是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的。因为劳动力 发挥作用后的消耗,必须要重新得到补偿;劳动 力因损耗或死亡,需要新的劳动力来补充;劳动 者要获得一定的劳动技能,需要一定的教育和训 练费用。
• 二、马克思工资决定理论 • 马克思认为,工资的形成与决定受到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 共同的制约和影响。他说:“劳动报酬忽而提高,忽而降 低,是依供求关系为转移的,依购买劳动的资本家和出卖 劳动的工人之间的竞争情形为转移的。 在马克思看来, 决定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的竞争来自于三个方面: • 一是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降低工资水平; • 二是买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将提高工资水平; • 三是买主和卖主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将取决 于竞争双方的对比关系。买主和卖主竞争的优劣势,取决 于劳动力商品的供求状况及供求的改变,而劳动力商品供 求关系的改变,将引起工资 工资水平的上涨或下跌,即引起劳 工资 动力商品的价格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