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PPT优质课件(共20张)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敬畏文化的情感态度。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实质是什么?”“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有哪些异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大一统国家治理,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历史分析能力。例如,通过比较秦汉、隋唐两个时期的国家治理,让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
1.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但个别学生对部分历史时期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补充和引导。
2.学生在历史思维能力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分析、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的历史现象难以把握。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尤其是在分析大一统国家治理的演变过程和影响方面。
2.请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历史人物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贡献。
3.请思考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观点和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题目:
1.列举夏商周、秦汉、隋唐、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并简要说明各个时期的特点。
5.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的表现。小组讨论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根本:进行有效统治,强化王权, 巩固西周统治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 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 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左传·昭公七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 寡人是征。”
这一“代替”带来了哪些变化?
政权性质: 公天下 → 家天下 权力传承: 传贤 → 传子 社会形态: 原始公有制 → 奴隶私有制
商朝的政治制度
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地方:内外服制 附属
附属
国
国
都城
附属 国
附属 国
殷衰,诸侯或不至; 殷兴,诸侯归之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蕃
与王室 关系
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但未必有血缘关系
诸侯国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即使无 血缘关系也一般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 系,作为血缘宗法关系的补充
地方居 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 多数封国内血缘界限被打破 民组成 有血缘联系
对地方 对地方控制力相对较弱,有的 控制力 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 不同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国家制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治理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先秦的政治制度
时间: 秦朝以前的历史
分期:夏商西周(奴隶社会)、 春秋战国(变革时期)
制度: 世袭制(夏)、 内外服制度(商)、 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 郡县制与官僚制的萌芽(春秋战国)
禅让制到世袭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3.选择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体制,分析其形成背景、主要特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Fra bibliotek识与技能本节课主要围绕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过程,包括夏商西周的宗法制度、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朝的察举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元的科举制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古代政治体制形成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提问方式:询问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了解,以及这一事件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影响。
3.教师引导: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从而开启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新篇章。
2.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适时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4.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简析我所教的三个班多数学生研究态度比较端正,已经养成了比较良好的研究惯,但部分学生由于研究态度不端正,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要求的合格率目标较难,不愿读书者大有人在;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不重视,这种观念急待转变。
今年历史研究的担子仍然很重,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上好每一课,课堂练及时巩固,及时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研究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3、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
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
但是,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本单元主要聚焦中国古代及近代的选官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的建立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法律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两者相辅相成。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了解古代中国法律、礼教并用的治理手段,了解古代中国法律、礼教并用的治理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以及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PPT课件
从秦至清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强化君主专制过程中,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划分君、相的权 限成了历代政治制度设计中的重要事情。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 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 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图片反映新中国的政治体制的核心是什么?从政府工作报告高频 词反映了新中国制度模式的特点?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从秦至清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历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 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 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从秦至清
①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② ③
④
⑤
人教高中统编历史新教材选择性必修 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 中国古 代政治 体制的 形成与 发展
从秦至清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 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 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又 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 与效率。……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 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60张)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②内容: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_行__政__、__立__法__、__司__法__三__权__分__立__的政 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_内__阁__制__,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统颁布命令 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③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_第__一__部__具__有__资__产__阶__级__共__和__国__宪 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_反__对__君__主__专__制__制__度__的进步意义。
(4)恢复和发展。 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恢复。1982年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②表现:改进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实行 _差__额__选__举__;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固定任期,每届5年;赋予省级地方人 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等。
思考:(1)史料一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三个结合”。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或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
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具有_________性质
【点拨】据史料信息“保证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通过这种形式参政议政”“进行民主监督”进行归纳即可。
一、“三三制”的含义、性质与意义
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 理课件( 共20 张PPT)
周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孔子:“以德治民”“教化” 孟子:“仁政”“民本” 荀子:“故人君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不教 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 董仲舒:“德主刑辅” 唐太宗:“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明太祖:“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
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 理课件( 共20 张PPT)
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 理课件( 共20 张PPT)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4.治理措施 (2)经济:以农为本、重农抑商,集中财权、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重农抑商”“统一货币”“修驰道” 汉:“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唐:两税法,由实物税为主变为货币税为主, 宋: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之目的,转运使,财政权归中央。 明:“重农抑商”“海禁” 清:“闭关锁国”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1.治理对象
治理的对象首先是统治的疆域。西周的分封制的目的就 是让受封诸侯帮助天子镇守疆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次是土地上的人民。
2.治理目的
实现国家大一统中央集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复习之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改PPT
宋朝设置三省六部制,但 职能废弛瘫痪。 另设中书门下,其长官履 行宰相的职权。 枢密院掌军政 三司掌财政大权
实行中书省总 理全国政务的 一省制中枢体 制源自特点作用 和意 义
①相权三分,职权分明: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 ②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 不能施行。 ③加强君权
三省职责明确,相互牵制,削弱相权,可以有效履 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并加强皇权。 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标志着中央行 政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 制度。
侍 , 负 责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决
策
,
中
央
行
政
中
枢
的
权
力
逐
渐
由
丞
相
府
转
移
到
皇
这在我国古代行政制度史上堪称划时代的变革。
帝亲信手中,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中朝尚 “以文书御天下是对文书的作用的最好的概括。
材料二 东汉中平五年,州由监察体制转变为行政区实体,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长达四百余年,州一直为我国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唐朝初年,道仅是一种监
2、三公九卿制度 3、郡县制度
职责:①丞相是百官之长,行政中枢所在,秉承皇帝,统领百官;②太尉掌军事;③御史大 夫是副丞相,掌管图籍、文书,监察百官),权力运行机制(国家重大事情由公卿进行廷议, 最后由皇帝裁断)。
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作用:1-4
4、文书行政管理制度 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行政,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递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 的政令能够送到全国各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记忆,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改进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发展为主线,将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能力以及历史解释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我主要围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完善和衰落这一主线展开。首先,我为学生介绍了夏商西周的政治体制,让他们了解宗法制度与分封制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理解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以及郡县制度的意义。然后,我通过讲解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使学生掌握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以及选官制度的演变。最后,我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政治体制的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总结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巩固学生的记忆。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古代中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体制形成与发展的短文。
教师详细讲解了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从夏商西周到明清时期,全面展示了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过程。同时,运用对比分析、案例解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内容与过程详实丰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全面掌握了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个历史事件或问题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2.设计合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例如,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朝代的大一统国家治理,并共同制作一份研究报告。
3.鼓励学生进行交叉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可以进行互相评价,反思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收获。
3.分析唐朝贞观之治和宋太祖治国策略的特点和作用。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例子,让学生了解这些时期的国家治理成果和经验。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的大一统国家治理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分析该时期的国家治理特点和影响。
2.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和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
3.通过分析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使学生识和理解。
2.通过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历史问题。例如,先提问学生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分析这种制度的优缺点。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关于唐朝贞观之治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历史资料来解答问题。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版图变迁,引发他们对国家统一历程的思考。
2.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等历史故事,让学生了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艰辛历程,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难点在于如何将情感态度的培养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统一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如何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的教学设想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播放相关纪录片片段,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大一统的几个重要朝代及其治理措施,如秦、汉、唐、元、明、清等;
2.掌握各个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治理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于国家统一和繁荣的作用;
3.分析和评价不同朝代治理措施的优缺点,理解历史发展中的治乱兴衰;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起对历史事件的多元视角,从而对大一统国家治理形成全面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学习和历史思维能力,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从中受益。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引发学生对统一国家形成的思考。
教师引导语:“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的大一统国家治理。请大家看看这些图片和地图,思考一下: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六国的?统一国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2.学生思考: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统一国家的认识,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看法。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历史演变,包括封建制度、郡县制度、科举制度等,以及这些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2.掌握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人物、事件、制度和思想,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推行中央集权、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等。
2.利用史料、图片、视频等多元资源,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设计实践活动,如制作思维导图、编写历史短剧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认识到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简答题:简要说明郡县制度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2.学生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批改与反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引导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制度特点。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这些制度对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哪些贡献?”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的主要治理方式和政治制度,如秦朝的中央集权、汉朝的郡国并行、唐朝的贞观之治和明朝的太祖洪武之治等。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使学生理解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的艰辛和智慧,认识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律,为今后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3.引导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某个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短文,阐述其治理方式、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视野。例如,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查找相关的历史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问题所在。例如,在批改学生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短文时,给出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优缺点时,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思考中央集权制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讲述不同朝代的大一统国家治理时,让学生分组研究某一朝代的治理方式和政治制度,并进行小组汇报。
4.通过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的成功与失败,让学生认识到国家治理需要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50页)
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命令 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
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 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
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儒家提倡的_三__纲__五__常__
3.唐代的法律与教化:
(2)唐朝的礼治:732年,唐朝政府颁行《_大__唐__开__元__礼__》,是一部体系庞大、体 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3)基层社会治理: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_基__层__ _教__化__。
思考:据史料,概括韩非法治思想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史料实 证、历史解释) 【点拨】观点从①②中信息进行归纳。原因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分析。 提示:观点: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专制统治;法由君主制定;君主 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诸侯争霸;宗 法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
(2)明朝: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 (3)清朝: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 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 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情境在线】 侯官《云程林氏家乘》卷十一《家范》载:“凡女子及笄, 须于十六岁以下先令讲读孝经、列女传、小学,能知大义, 方可举行。”这反映了宋代在社会教化方面的什么特点? 提示:程朱理学深入族规、家训之中。
1.强调示范,树立榜样:我国古代实施社会教化基本上采用的是儒家提出的这 一办法。即所谓“上行下效”。 2.设官教民:设官教民是“政教合一”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实施教化的又一条 途径。 3.依靠族规乡约以化民成俗:在古代中国,还有一条非常深入有效的施教途径, 那就是依靠乡里、宗族与家庭的力量来施行社会教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4.治理措施 (5)民族关系:因俗而治、政治与文化认同
受“大一统”天下观的影响,边疆统一、国家认同、以和 为主便成为中国边疆观念的核心和边疆治理的目标。为了 达到这一目标,守中治边、因俗而治、多元一体便成为中 国边疆治理的方略。——徐黎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4.治理措施 (5)民族关系:因俗而治、政治与文化认同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5.影响
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稳定统一和融合,推动了古代封 建经济的发展。为后世的国家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 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4.治理措施 (4)思想:内法外儒,德主刑辅
秦: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初: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和主流。 唐:李世民,“君舟民水”,存百姓,敬天保民。 宋:“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内向 明:理学思想为统治思想 清:思想专制,“文字狱”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3.治理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礼法结合、德主刑辅
周公:“敬德保民”“明德慎罚” 孔子:“以德治民”“教化” 孟子:“仁政”“民本” 荀子:“故人君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不教 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 董仲舒:“德主刑辅” 唐太宗:“君舟民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明太祖:“善政在于养民,养民在于宽赋”。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4.治理措施 (2)经济:以农为本、重农抑商,集中财权、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重农抑商”“统一货币”“修驰道” 汉:“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 唐:两税法,由实物税为主变为货币税为主, 宋: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之目的,转运使,财政权归中央。 明:“重农抑商”“海禁” 清:“闭关锁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4.治理措施 (3)思想:内法外儒,德主刑辅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贞观政要》: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人,必难致治。 《资治通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能 也。 “我建议重读一下《资治通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 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如果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 度,胡作非为,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 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是这样。” 《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律疏议》开篇即点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两者尤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本质上是 一种秩序之治。德礼是秩序的内容,刑罚是失序的救济,德礼和 刑罚共同构成了维持秩序的双重保障。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4.治理措施 (6)官吏治理:治国先治吏,
重视对官员的考核、监察、防止腐败。各个朝代都 注重对官员的监察和考核,汉代有刺史、宋代有通 判,分别负责监督地方行政事务。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秦:法家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初: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和主流。 唐:李世民,“君舟民水”,存百姓,敬天保民。 宋:“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内向 明:理学思想为统治思想 清:思想专制,“文字狱”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在“大一统”天下观的指导下,秦汉帝国开始了大一统王朝的治理实践。如 在治国理念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制度上,“车同轨,书同 文”。具体表现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郡县制等等;在国家体制上, 实行中央集权制。在对待边疆不同族群方面,以屯田、和亲、质子、结盟等 各种和平方式进行统治;在对外关系方面,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国家建立经 贸、文化交流合作关系。中国大一统国家由此奠定雏型。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在“大一统”天下观的指导下,秦汉帝国开始了大一统王朝的治理实践。如 在治国理念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制度上,“车同轨,书同 文”。具体表现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建立郡县制等等;在国家体制上, 实行中央集权制。在对待边疆不同族群方面,以屯田、和亲、质子、结盟等 各种和平方式进行统治;在对外关系方面,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国家建立经 贸、文化交流合作关系。中国大一统国家由此奠定雏型。
活动课: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从历史的角度看,为什么中国历史走向以统一为主而 西方则走向分裂?
一、追求“大一统”的思想
孔子:“礼乐征伐自天子自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荀子:“四海之内若一家”。 《公羊传·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李斯:“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
《尚书·》: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唐太宗总结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贞观政要·君道》) 《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 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 心。”《孟子·离娄上》说:“桀纣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 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 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尚书·康诰》中首次提出了“明德慎 罚”的思想。春秋时孔子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荀子 发展了儒家关于德政的思想,提出礼法并施的观点,在战国时即 体现为“礼下庶人”、“刑上大夫”。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我国大一统形成的原因 1.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发展需要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2.思想基础:具有深厚的“大一统思想传统”, 3.地理因素:封闭型的地形结构和内陆平原有利于建立大 一统的国家政权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治理对象——土地、(不同的地域)人民、(不同的民族) ●治理措施——治理的思想、治理的措施、治理的结果 ●治理主体——官吏队伍、基层自治
二、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1.治理对象
治理的对象首先是统治的疆域。西周的分封制的目的就 是让受封诸侯帮助天子镇守疆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次是土地上的人民。
2.治理目的
实现国家大一统中央集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PPT优 质课件( 共20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