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9-06-11T15:36:48.46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4期作者:李学芳[导读] 本文在诠释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李学芳
登封市中等专业学校河南郑州 452477摘要:课程作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决定着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职业教育中的校本课程开发便成了当前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教育改革中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诠释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对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内涵意义
一、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的背景
(一)体制制约,发展受困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课程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而我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无法满足地方、学校和学生、教师的需要。校本教材,就是由学校一线教师根据自己所处地区的行业发展的情况,结合本校的实际和优势及实训资源的配备、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和实施的一种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进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要立足本校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优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利于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开发独一无二的特色课堂;有利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养成,是满足行业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措施。创新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打破千人一面、千校一面、千篇一律的格局,课堂教学提质高效,课堂之外丰富多彩。”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和编写出适应学校实际和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显得日益迫切和必要。
(二)盲目跟风,照抄照搬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应因地、因校、因人循序渐进,慢慢研究,不能盲目照搬。不同学校在地域特点、师资力量、学校条件、教学实训设备、学生需求等方面不尽相同,而且不同地域的学校,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也存在着差异。为此,进行校本教材开发研究时必须正确评估学校的优势与劣势,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尽量突出学校的优势,以提高校本课程使用的有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要求,各个中职学校纷纷开始开发校本教材,旅游专业餐饮服务技能校本教材围绕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开发与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中职学校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符合行业发展,发挥教师教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培养造就新世纪的人才的一项基本的校本教材,因其针对性好、灵活性强、内容丰富、符合个体发展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素材,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使其情操得以陶冶,专业素养得以培养,学会学习、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学校重视,开发有序我校多年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非常重视教材的实用性,坚持理论与实际并重。目前,学校设有汽修机电、计算机财会、艺术和旅游综合四个专业部,而旅游专业具有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和导游实务等各类教材数十本。学校非常重视旅游专业校本教材的开发研讨,把该项工作做为学校的一项大事来抓,由专业部主任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号召组织专业课老师们积极编撰校本教材,其它课程已有相关的校本教材陆续出台,并依照自编的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进行实践课教学活动,由此为下一阶段的课题项目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校本教材开发与建设现状:
(一)国外校本教材开发情况 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校本课程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并开启了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校本课程开发模式相结合的方式,由国家、地方、学校共享课程决策权,改变了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建立起了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世界上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目前有“双元制”、CBE和MES较为成熟:德国是最早开发校本课程的国家,举世闻名的德国“双元制”被广泛关注和借鉴,现在又进一步制定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更为成熟;加拿大的CBE,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模式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根据工作过程需要的能力开发课程,其课程设置完全服务于企业需求、岗位需求、工作需求;MES通称为“模块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收集世界各国职业技术教育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该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培训目标明确。
(二)国内校本教材开发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规定,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近年来,课程多样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按照新课程计划,学校和地方课程占总课时数的10%至12%。在新课改要求下,全国几乎85%以上学校都开设有自己的校本课程,主要采取内部印刷物的形式走上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基础教育课程高度统一的现状,增强了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但是许多学校中“为校本而校本”、“为课程而课程”的现象,胡乱找人编了、印了,也在利用一些课时在学校里实施着这样的课程,却远远没有真正的展现出“校本”的味道。
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校本课程研究起步较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学科体系化的课程改革—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在改革中比较成熟的课程模式主要是:三段式课程模式、平台式课程模式、“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和项目教学课程开发模式等,这些课程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但是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改变,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特色。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是以学生需要为主要指向的,是以教师自主为操作手段的,是以学校特色发展为个性平台的。
三、对我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建议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否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和周边地域经济的发展等情况进行课程改革,并且尽快地适应市场和经济的发展变化,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壮大显得日益重要。在此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一)以就业为导向
“从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就业率,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职业教育的课程应直接地反映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故职业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就业为导向,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标和根本指针,把促进就业作为职业校本课程开发的最根本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校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能力、调整态度,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全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由于学生的资质与兴趣存在个别差异,为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不是毫无选择地教授教科书的全部内容,而要配合学生的背景及需要、学校社区的条件,选择、调整或改编教科书的内容、甚至自行编撰,以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以能力为本位
从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出发,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它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组成。”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我们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必须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即以能力为本位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以企业为依托
企业界可以为中等职业学校校提供及时的用人信息,使得学校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中等专业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中等专业学校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可以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组建“专业课程开发委员会”,设计课程方案的调整优化方案,邀请企业的相关专家参与中等专业学校的课程开发过程。
参考文献:
[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42
[2]陈桂生.《何谓“校本课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