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第2课时(教学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  第2课时(教学课件)

课堂讲解
5.宇宙中还有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经天
文学家研究证实:相当于太阳质量_1.4_4倍_到_2_倍 的恒星,进入晚年期后,体积会急剧变大,形 成_超_红_巨_星,然后爆发成为_超_新_星_。
6.在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是 ( D )
A、铂
B.白矮星
C、黑矮星 D.中子星
课堂讲解
上世纪初
各种恒星诞生
预言太阳和太阳 系最终将走向死亡
天 文 观 察 和 发 现
恒星演化理论
课堂反思
1.恒星是永恒不变的吗? 2.太阳等各种恒星诞生后会发生变化吗?
会永恒不灭吗? 3.质量不同的恒星,命运是否都一样?
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
课堂反思
恒星将变得动荡不安,变成一颗红巨星; 然后,红巨星将在爆发中完成它的全部使 命,把自己的大部分物质抛射回太空中, 留下的残骸,也许是白矮星,也许是中子 星,甚至黑洞…… 就这样,恒星来之于星云,又归之于星云, 走完它辉煌的一生。
课堂讲解
A
C1
大质量恒星的一生:
大质量 恒星
超红巨星 A
B
超新星 BC2Βιβλιοθήκη C1 中子星黑洞 C2
一系列核反应后,他们呈现洋葱结构,没有了能量抵 抗引力,超新星爆发,剩下的核被压缩形成中子星或 者黑洞
课堂讲解

质 量 恒 星 的 尾 声
课堂讲解
小结
小质量 恒星
红巨星
恒 成年的太阳

的 大质量 演 恒星 化
本课结束,谢谢!
小知识: 研究估计,太阳的年龄约比地球大 一两千万年,利用放射性定年法, 得知地球年龄约为47亿年。
课堂讲解 以下是各种恒星的不同阶段,你认识吗?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学设计
结合教材,了解中子星。

学生思考讨论
回答:太阳和
演化和大质量
恒星的演化不
区别:太阳最
终演化成白矮
星,大质量恒
星最终演化成
中子星和黑
洞。

学生阅读教材
通过此讨论,让
学生明白太阳的
演化过程和大质
量恒星的演化过
程是有区别的。

课堂练习 1.关于“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太阳系是由星系爆炸形成的
B.太阳系是由星系分离出来的
C.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
D.太阳系是由多块星云收缩,感动的一部家庭
八大行星
2.太阳最终将会变成( C )
A.红巨星
B.超新星
C.白矮星
D.中子星或黑洞
3.比太阳更大质量的恒星最终将演化成
( D )
A.红巨星
B.白矮星
C.超新星
D.中子星或黑洞
4.在宇宙中,密度最大的是( D )
A.太阳
B.白矮星
C.黑矮星
D.中子星学生做练习通过练习达到巩
固本节课知识点
的目的。

课堂小结一、太阳系的形成:学生谈谈自己培养学生归纳总
(1)太阳系的特点
(2)主要学说:“星云说”(3)其它学说“灾难说”
二、恒星的演化
(1)什么是恒星
(2)恒星的演化历程
(3)太阳一生的演化
(4)大质量恒星的演化本节课的收
获,归纳本节
课知识点。

结的能力。

板书。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说课稿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说课稿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说课稿一、教材概述1. 教材信息•课程名称:科学•教材版本:浙教版九年级下册•单元名称: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2. 教材内容介绍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通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学生能够掌握太阳系形成的基本原理,了解恒星的演化过程以及恒星的各种类型和特点。

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太阳系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结构;•理解恒星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类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实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太阳系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结构;•理解恒星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类型。

2. 教学难点•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恒星的演化过程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夜空星星的话题,给学生展示一张夜空星星的照片,并提出以下问题:•夜空中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2. 探究太阳系的形成(30分钟)a.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太阳系形成的视频,让学生对太阳系形成的基本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b. 观察实验(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将一些颗粒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其运动和聚积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太阳系的形成与实验中颗粒物质聚积的过程有何相似之处。

c. 讨论总结(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观察实验的结果,总结出太阳系的形成原理和基本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逐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3. 学习恒星的演化(40分钟)a.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幻灯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恒星图片,并提问学生:•这些恒星有什么不同?•它们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观察恒星的特点和变化。

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教学设计
3.太阳系的形成过程:阐述星云假说,解释太阳系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分析太阳系稳定性的重要性。
4.观察方法:介绍望远镜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夜空,识别恒星和行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相互学习、交流。
2.讨论主题:针对太阳系和恒星的知识点,设置具有启发性的讨论话题,如“太阳系的形成过程有哪些证据?”“恒星为什么会爆炸?”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在天文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宇宙和天文现象充满好奇。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然而,由于缺乏实际观察和操作经验,他们对太阳系和恒星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恒星的演化和生命周期了解不深。
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认识八大行星及其特征,掌握太阳系的排列顺序和行星运动规律。
2.掌握恒星的分类、形成、演化和生命周期,了解恒星与行星之间的关系。
3.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掌握太阳系形成的“星云假说”和“太阳系稳定性”的概念。
(3)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成果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4.教学拓展:
(1)开展科学讲座,邀请天文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让学生了解更多前沿知识。
(2)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科普基地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参加天文竞赛、科普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能力。
4.创新性作业:
(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科幻故事,以太阳系或恒星为背景,融入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案2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案2

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教案一、案例背景: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基础教育改革得到全面落实,新课程在全县范围全面实施之际,为了能使全县新老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尽早加入教育改革的潮流。

县教科室召开初一新课程展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探讨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最新动向活动和经验。

本节课在此活动中公开教学。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最后一节,在学习了我们居住的地球,太阳、月球等天体之后,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宇宙。

由于本节课认识对象是宏观、遥远的事物和观象,让学生亲自感知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学习本课仅凭书本的介绍。

仅利用课内45分钟的学习,似乎满足不了学生的视野。

更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指导思想为,为突出科学课程的新理念,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前,对全班学生分为九大组,各组学生分工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图书报刊资料、利用网络收集信息等)收集宇宙中太阳系的相关资料。

课内各代表队互相交流陈述所收集的材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案例描述: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互相协作,知道太阳系的总体构成和运动,掌握九大行星的名字及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了解九大行星、小行星带、彗星和流星等的概况,了解彗星的构成,知道哈雷彗星,知道陨星对地球的撞击。

(2)、能力目标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课堂上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搜集和交流信息,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情感,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重点和难点:太阳系的概况及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1)有关恐龙灭绝原因2)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表明特征3)有关哈雷彗星的资料。

《第一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下册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及恒星演化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学生需预习《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相关章节内容,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和恒星的分类。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在家中利用网络资源或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记录至少五颗恒星的名称及位置,并尝试描述其可能属于的恒星类型。

3. 制作太阳系模型:学生需利用身边的材料(如纸板、彩纸、胶水等)制作太阳系模型,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等,并在模型上标明各天体的名称及相对位置。

4. 课堂讨论:在课堂上,学生需分享自己的观察记录和太阳系模型制作经验,并就恒星演化的过程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小组观点报告。

5. 作业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太阳系形成和恒星演化知识的总结报告,包括自己的理解、观察记录和模型制作过程等。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并做好笔记,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学习。

2. 观察与记录要求真实准确,描述具体,能反映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制作太阳系模型时,要求学生遵循科学比例,尽可能还原天体之间的实际距离和大小关系。

4. 课堂讨论要积极参与,发言应言之有据,观点明确。

5. 作业报告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能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笔记、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进行评价。

2. 太阳系模型的制作将根据其科学性、比例关系、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课堂讨论的评价将依据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及小组观点报告的完整性进行评价。

4. 作业报告的评价将侧重于内容的完整性、逻辑性及理解深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给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优秀教学案例
4.注重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本案例强调反思与评价的重要性,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指导他们调整学习策略。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过程,不断提高自我认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如实地观察星空、制作科普海报等。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培养他们的宇宙观念和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培养他们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设置课后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探讨太阳系和恒星演化的相关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太阳系和恒星演化的奥秘。
2.设计小组讨论话题,如“太阳系中哪个行星最特殊?”“恒星演化过程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等,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5.通过学习太阳系和恒星演化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和宇宙视频,带领学生领略宇宙的浩瀚与神秘,激发他们对本章节学习的兴趣。
2.通过讲述科学家探索宇宙的故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魅力,从而主动投入到太阳系和恒星演化知识的学习中。

浙教版9年级下册 第二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原版)

浙教版9年级下册 第二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原版)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1.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特点是“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的依据。

该学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2.恒星开始于星云,先成为原恒星(幼年期),然后成为主序星,进入漫长的成年期。

主序星的质量大小决定它们日后的演化历程。

知识点1太阳系的形成1、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多种假说,最主要的有两类,它们分别是( )A .“星云说”和“地心说”B .“灾变说”和“星云说”C .大爆炸学说和“日心说”D .“灾星说”和“星云说”2、下列有关“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膨胀演化而成的B .在太阳系中,先形成太阳,最后形成地球等行星C .在太阳系中,先形成地球等行星,最后形成太阳D .在太阳系中,太阳和地球等行星是同时形成的3、关于推测太阳系起源的“灾变说”,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灾变说”是一个假说B .“灾变说”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神话C .“灾变说”是错误的,“星云说”是正确的D .“灾变说”已被证实是正确的理论4、下列有关“康德一拉普拉斯星云说”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系是由一块星云膨胀演化而成的B .在太阳系中,先形成太阳,最后形成地球等行星C .在太阳系中,先形成地球等行星,最后形成太阳D .在太阳系中,太阳和地球等行星是同时形成的5、下图是“太阳系模式图”。

(1)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不在同一平面上②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面在同一平面上③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各不相同④太阳系大、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一致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②③(2)这些行星公转的特点可以作为( )A .推断星云形成的依据B .推断太阳形成的依据C .推断太阳系形成的依据D .推断宇宙形成的依据知识点2 恒星的演化6、恒星的热能主要来自( )A .内部核裂变反应B .内部核聚变反应C .星云的收缩D .超新星爆炸7、太阳是无垠苍穹中的一颗小恒星,它也和众多的恒星一样会经历衰老、死亡。

1.2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教案教学设计-2.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初三下册科学(教科版)

1.2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教案教学设计-2.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初三下册科学(教科版)
首先,太阳作为太阳系的中心,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使地球上的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维持生态平衡。
其次,行星的分布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例如,地球位于太阳系中的宜居带,温度适中,有利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而其他行星因为距离太阳的远近不同,气候和环境差异很大,不适合生命的存在。
1. 太阳系的结构:太阳、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等。
2. 太阳系的形成:原始星云、恒星形成、行星形成。
3. 恒星的演化:恒星的生命周期、恒星死亡、超新星爆炸等。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 回顾八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如“地球与宇宙”单元,学生已了解宇宙的组成、恒星的基本概念等。
2. 结合九年级上册的“天体物理”单元,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太阳系的形成与恒星的演化过程。
3.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讲解恒星的演化过程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著名的恒星演化事件,如超新星爆炸、黑洞等,让学生分析其演化过程。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太阳系的结构时,教师可以播放太阳系动画,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2. 选择题:请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
(1)太阳系中最热的行星是________(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木星)。
(2)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是________(A.水星 B.金星 C.火星 D.冥王星)。
(3)恒星的生命周期中,恒星的质量越大,其演化过程越________(A.短 B.长 C.不变 D.无法确定)。
2. 虚拟仿真实验:教师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进行天文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讲解行星运动规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行星的运动轨迹。

《第一章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下册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旨在加深学生对太阳系形成及恒星演化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恒星起源和演化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将分为以下三个板块:1. 基础知识梳理:要求学生自学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太阳系的组成、行星轨道的形成原理、恒星的生命周期等,并完成相关笔记整理。

2. 视频学习与讨论:观看关于太阳系及恒星演化的科普视频,记录关键信息,并就视频内容展开小组讨论,探讨恒星演化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3. 模拟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模拟恒星演化的某个阶段,如星云收缩形成恒星的过程。

实验可以包括材料准备、操作步骤、观察记录等环节。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笔记整理: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够概括出太阳系形成和恒星演化的核心知识点。

2. 视频学习:要求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保持专注,准确记录关键信息,并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3. 模拟实验:实验设计要具有科学性,操作步骤要详细,观察记录要真实准确。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创新和探索。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笔记整理的完整性和条理性。

2. 视频学习的反馈及参与度。

3. 模拟实验的设计及执行情况。

教师将根据以上标准对作业进行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环节旨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在作业反馈环节中,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将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作业设计。

此外,教师还将组织学生进行作业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

通过作业反馈环节,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太阳系形成和恒星演化的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学设计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学设计

课题: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课型:新知识课课时:1教学目标:1、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3、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

教学方法:图表法、讲授法教学用具:PPT教学重难点:地心说,日心说,星云说,地球的形成和诞生。

教学过程:复习:(七年级科学第三章“地球和宇宙”)图片:太阳系师:请按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九大行星的名称。

生答:水、金、地球、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问:其中最大的两颗行星是?生答:木、土问:木、土星有何最显著的特点?生答:都是固体的核心和几千万米厚的由氢气和氦气组成的大气层,并且有光环。

师:地球是太阳系中一个小行星,它和其他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一样,按一定的轨道绕着太阳公转。

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的天体,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在整个宇宙中,目前人们能观察到的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有10多亿个。

新课引入: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诞生与太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认识这些问题,人们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板书: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图:托勒密的宇宙体系问:结合这个体系,你能说说最开始人们的认识是怎样的吗?生答:地心说讲解: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根据这种感觉,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动的。

在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在心说”宇宙体系。

板书:地心说:地球为中心------希腊托勒密介绍:地心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相到吻合,得到占统治地位的教廷的竭力支持。

因而“地心说”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填空:“地心说”的核心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动的。

介绍:托勒密全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并利用前人积累和他自己长期观测得到的数据,写成了8卷本的《伟大论》。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科学《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以及各行星和卫星的特点。

2.了解恒星的演化顺序和生命周期,以及主序星的特点。

3.了解太阳系的重要性和地球在其中的位置。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太阳系形成的过程及行星的特点。

2.恒星的演化顺序和生命周期。

3.如何观测各行星和卫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本节课是关于太阳系和恒星的基础知识的讲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视频展示引入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太阳系的形成及各行星和卫星的特点1.学生对太阳系的了解:•常规的想法和印象如何?(引导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的印象)•太阳系由什么组成?哪些行星最靠近太阳,哪些行星离太阳最远,为什么?(可能还需要以模型形式展现)2.讲解太阳系形成的过程:•太阳系的形成是什么时候?(与题目有关,建议提前做好准备)•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中都有哪些事情发生了?(聚拢、融合、分化等)•什么是撞击理论?(解释一下现有的太阳系形成学说,与实际的巨大撞击有关)3.讲解各行星和卫星的特点:•内行星和外行星的特点有什么不同?每个行星的特点是什么?(比如地球有氧气,金星温度最高)•其实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展示一些图片、视频什么的,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太阳系各行星和卫星的特点。

3. 讲解恒星的演化及主序星的特点1.学生对恒星的了解:•常规的想法和印象如何?(引导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的印象)•恒星是什么?它产生的能量有用到什么地方吗?2.讲解恒星的演化过程:•恒星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有什么特点?•恒星生命的终止是怎样的,会产生什么物质?3.讲解主序星的特点:•主序星是什么?在恒星中的比例有多大?•主序星的特点有哪些?4. 学生实验观测1.星空画作(实践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绘制夜晚的星空。

画作可以包括恒星、星座等。

•老师可以用PPT展示一些星座作为参考,或者自己上课时解释一下。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1章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1章 第2节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系的构成及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知道太阳系形成各阶段的例外特点。

3、知道地球等行星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来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思考和探究。

2、通过用沙子模拟太阳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并画图帮助学生了解“星云说”,培养学生动手和画图分析的能力。

3、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进步和发展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学生从一些科普书或科普影片中对于宇宙空间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宇宙中各种星系的形成以及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并不是很清晰,而且天体运动和形成与学生生活有太大的距离,因此要了解宇宙中的星系有一定的困难。

关于太阳系的形成也存在很多学说,形成过程中涉及更繁复的天体学,所以要让学生了解主要的学说以及严重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是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中的特点;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现象和研究进行推理;难点是理解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特点来推测出太阳系如何形成,各阶段中太阳系发生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九下第一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教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引入【提问】幽深的夜晚,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我们看到的能发光的大多是什么星?【学生】恒星【提问】与地球息息相关的恒星以及地球是什么星体。

【学生】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

【说一说】太阳系的成员复习回顾太阳系的构成一、太阳系的构成【观察】通过动画和图片观察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特点。

1、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和太阳自转方向一致。

(同向性)2、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于同一平面。

(共面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点是科学家推测太阳系形成的理论依据,学生体会从现象进行推测的科学过程。

【提问】为什么八大行星会绕日公转?地球等行星从太阳获得什么?这些能量来自于哪里?【学生】行星受到太阳的吸引力。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课件(28张PPT)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2-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课件(28张PPT)
继续旋转,盘面 形成几个同心 圆的圆环
凝聚的星云,绕 着中轴旋转,形 成中间增厚的 大圆盘
中心部分质量较 大形成恒星---太阳,圆环部分 形成一颗颗行星 及卫星
太阳系的形成
太阳系的起源学说 至今已有五十多种
1、 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2、灾变说
3、20世纪中期:新星云说
灾变说的实质是认为太阳系大体是在一次突然的巨 大的剧变中产生的,太阳先于行星和卫星形成; 星云说则主张整个太阳系包括太阳都是由同一块星 云物质凝聚而成的。 从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看来,星云说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占据了主导地位。
小结 恒 星 的 演 化
小质量 恒星
成年的太阳
红巨星
大质量 恒星
超红巨星
更大质量
的恒星
超红巨星
白矮星 超新星 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
练一练
1.太阳最终将变成_____,比太阳更大的恒星
最终将演化成______( B )
A.红巨星
白矮星
B.白矮星
中子星或黑洞
C.超新星
红巨星
D.中子星或黑洞 超新星
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演化
太阳的未来
1
1 成年的太阳
2
3
2、3、4 红巨星
4
5 白矮星
6 5
6 暗矮星
可以维持100 亿年,现已步
入中年
太阳的晚年 期,可停留10
亿年
体积极小,密 完全“熄灭”
度很高
看不见、永存
恒星的演化
A
大质量 恒星
大质量恒星的演化
B
超红巨星 A
超新星 B
C1
C2 C1 中子星
黑洞 C2
恒星的演化

《第一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下册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和恒星演化的基本知识,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任务:(1)学生需预习《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课程内容,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和恒星的基本特性。

(2)阅读相关科普资料,了解太阳系形成的假说和恒星演化的主要阶段。

2. 课堂互动任务:(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太阳系形成的可能原因,并记录每个小组的观点。

(2)课堂展示:每组选派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解释其观点的依据。

3. 作业实践任务:(1)制作太阳系模型: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系模型,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等。

(2)恒星演化绘图:学生需绘制恒星从诞生到演化的过程图,包括恒星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后能对太阳系和恒星的基本知识有初步了解,并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2. 课堂互动任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观点明确,表达清晰,并能对其他小组的观点提出质疑和补充。

3. 作业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在制作太阳系模型时,注重细节,尽可能还原真实情况;在绘制恒星演化图时,要准确标注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名称。

4. 所有作业需按时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提交时间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活跃度、团队合作能力、作品质量等。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学生互相学习。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与学生进行个别沟通,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并加以改进。

通过以上就是初中科学课程《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方案。

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预习、课堂互动和作业实践三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第一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下册

《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及基本构成。

2. 了解恒星的形成、分类及演化过程。

3. 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材料:学生需提前阅读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科普文章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背景。

2. 基础知识学习:通过课本和教师提供的资料,学生需掌握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带等。

3. 恒星知识探究:学生需了解恒星的形成过程,包括星云凝聚、原恒星的形成、主序阶段等。

此外,还需了解不同类型恒星的特点和分类。

4. 小组合作:学生需分组,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搜集关于恒星演化的信息,如恒星的生命周期、超新星爆发等。

5. 实践活动:设计一个简单的太阳系模型,用不同的物品代表太阳、行星等天体,展示太阳系的结构。

三、作业要求1. 预习材料必须认真阅读或观看,并做好笔记。

2. 基础知识学习要全面,掌握太阳系各组成部分的基本情况。

3. 恒星知识探究需深入,不仅要了解形成和分类,还要掌握恒星演化的过程和特点。

4. 分组合作时,每个小组需有明确的分工,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搜集资料的过程中。

5. 实践活动要具有创意和科学性,能够准确展示太阳系的结构。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材料笔记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太阳系和恒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对小组合作搜集的资料进行评估,看是否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恒星演化的相关知识。

4. 实践活动将根据模型的创意、准确性和制作过程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意见。

2. 课堂讲解时,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供全班同学学习借鉴。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纠正。

4. 教师将与家长沟通,反馈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和进步,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课型:新知识课
课时:1
教学目标:1、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宇宙体系。

2、了解太阳系形成的主要学说------星云说。

3、知道地球是随太阳系的形成而诞生的。

教学方法:图表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PPT
教学重难点:地心说,日心说,星云说,地球的形成和诞生。

教学过程:
复习:(七年级科学第三章“地球和宇宙”)
图片:太阳系
师:请按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的九大行星的名称。

生答:水、金、地球、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问:其中最大的两颗行星是?
生答:木、土
问:木、土星有何最显著的特点?
生答:都是固体的核心和几千万米厚的由氢气和氦气组成的大气层,并且有光环。

师:地球是太阳系中一个小行星,它和其他八大行星及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一样,按一定的轨道绕着太阳公转。

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的天体,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在整个宇宙中,目前人们能观察到的类似银河系的天体系统有10多亿个。

新课
引入:太阳系是怎么形成的?地球的诞生与太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认识这些问题,人们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板书: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图:托勒密的宇宙体系
问:结合这个体系,你能说说最开始人们的认识是怎样的吗?
生答:地心说
讲解: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根据这种感觉,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大地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动的。

在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在心说”宇宙体系。

板书:地心说:地球为中心------希腊托勒密
介绍:地心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相到吻合,得到占统治地位的教廷的竭力支持。

因而“地心说”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填空:“地心说”的核心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天体都是绕着地球转动的。

介绍:托勒密全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并利用前人积累和他自己长期观测得到的数据,写成了8卷本的《伟大论》。

在书中,他把亚里士多德的9层天扩大为11层天,把原动力天改为晶莹天,又往外添加了最高天和净火天。

托勒密设想,各行星都绕着一个较小的圆周运动,而每个圆周的圆心则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圆周上运动;日月行星除作上述轨道运行外,还与众恒星一起,每天绕地球转动一周。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托勒密提出的行星体系学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首先,它肯定了大地是一个悬空着的没有支柱的球体。

其次,从恒星天体上区分出行星和日月是离我们较近的一群天体,这是把太阳系从众星中识别出来的关键性一步。

至于教会利用和维护“地心说”,那是托勒密死后一千多年的事情了。

教会之所以维护“地心说”,只是想歪曲它以证明“地心说”与基督教《圣经》中描绘的
天堂、人间和地狱的说法相吻合。

应该说明的是托勒密的宇宙学说同宗教本来并
没有怎么样必然的联系。

讨论:为什么人们会感觉到太阳是东升西落,而大地是静止不动的呢?
生答:
讲解:地球绕太阳公转,因为运动是相对的,所以地上的人们选地球为参照物时,地球是静止不动的,而太阳是运动的。

同时一球也以一定的速度绕地轴自西向东转,人
们选择地球为参照物,则太阳是自东向西转,所以人们以为太阳从东边升起,西
边落下。

从运动的相对性的角度来看这并没有本质上的错误。

图:哥白尼的宇宙体系
问:这是个更为进步的体系,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答:哥白尼的日心说
问:你知道什么是日心说吗?
生答: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太阳转动的。

板书:日心说:太阳为中心------波兰哥白尼
填空:“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的核心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绕太阳转动的。

介绍:“日心说”
哥白尼约在1515年前,撰写了一篇题为《浅说》的论文,他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
中以下七点:
(1)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的共同的中心。

(2)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3)所有
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

(4)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
之比是微不足道的。

(5)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

(6)
在空中看到的太阳运动是由于地球同时几种运动引起的。

(7)行星的运动,也是
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了。

此外,
哥白尼还描述了太阳、月球、三颗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和两颗内行星(金
星、水星)的视运动。

书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
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
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

哥白尼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收集了大批资料,在1533年完成了《天体运行论》。

在《天体运行论》中,他先后论述了“宇宙是球形”、“大地也是球形”、“天体的运动是均匀匀永恒之圆周运动或复合运动”、“天体的这种旋转运动对于球来说是固有的性质,天体的球体形状也正是旋转作用本身造成的”。

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还详细讲解了地球的三种运动(自转、公转、赤纬运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现象:风差现象、月球运动、行星运动及金星、水星的纬度偏高和轨道平面的倾角。

《天体运行论》的诞生使当时所知道的太阳系内天体位置和运动状况更为完整了。

设疑:日心说的提出有何意义呢?请阅读书本P6—P7
学生阅读:
生答:
屏幕:日心说的意义: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现象,为后人认识太阳系进而认识地球的起源奠定了基础;“日心说”推翻了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给了神权统治者沉重一击。

视频:九大行星绕日公转
问:从中能否得出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
生答:
屏幕:太阳系中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是:
1、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的方向一致:自西向东。

2、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大多接近同一平面。

设疑:太阳系中九大行星运动的共同特点与太阳系的形成有关吗?有谁知道?
生答:(有些学生喜欢天文学,可以让学生讲,如果没有学生了解那么就由教师来介绍)介绍:假设和推理: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是被动挤压在一起的一个“原始火球”,宇宙是在这个大火球发生的一次大暴炸中诞生的。

宇宙星际空间普遍存在极其稀薄的物质,由于分布不均匀而往往分裂成团块,并向中心凝聚,成为弥漫星云。

弥漫星云在逐步凝聚收缩过程中进一步分裂,变成体积和质量更小而密度却更高的小球状星云。

星云很庞大,半径大多达十几光年。

它的原物质自由地向中心坠落,收缩进行得相当快。

随着快要收缩过程的进行,星云内部的密度迅速增大,温度快速升高,气压也相应增强,随之下落的速度和小球状体的收缩速度减缓,开始时先由极其稀薄的物质凝聚成星云并进一步收缩成原恒星,然后原恒星才发展成为恒星。

因为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所以我们推测,太阳系是由一片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这是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通过对行星运动特点和星云的观察后提出的一种学说。

板书:星云说:康德-----拉普拉斯
屏幕: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片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星云
物质进一步收缩演化形成地球等行星。

注意:1、星云学说能描述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但还有很多现象无法解释,有待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

2、除了“星云说”外,还有“灾变说”等许多学说描述太阳系的形成。

3、“灾变说”认为地球等行星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

小结: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太阳系形成的“星云说”
板书设计:1.2太阳系的形成与地球的诞生
地心说:地球为中心------希腊托勒密
日心说:太阳为中心------波兰哥白尼
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起源
星云说:康德-----拉普拉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