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6f142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9.png)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原理,掌握电流的热效应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中电能的转化和电功率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原理,电流的热效应,电功率的计算。
难点:电功率的计算及应用,电能守恒在复杂电路中的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电源,导线等。
2. 学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电源,导线,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产生热效应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能转化与守恒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讲解电能转化与守恒的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介绍电流的热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3)通过例题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公式及其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能守恒原理。
(2)计算给定电路的电功率,并分析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4. 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2. 电流的热效应3. 电功率的计算P = UIP = I^2RP = U^2/R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能守恒原理,并举例说明。
(2)计算给定电路的电功率,并分析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2. 答案:(1)电能守恒原理:在一个封闭电路中,电源提供的电能等于电路中消耗的电能。
(2)给定电路的电功率计算:根据公式P = UI或P = I^2R 或P = U^2/R,代入已知数据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电能转化与守恒、电流的热效应及电功率计算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电能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6c825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6.png)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电能表测量电能,了解电能的转换和传递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电能的转换和传递。
重点:电能的概念,电能的测量,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能表,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等。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家庭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家庭电路中的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测量电能?2. 知识讲解:(1)讲解电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2)介绍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举例说明。
(3)讲解电能的测量方法,展示电能表的使用。
(4)介绍电能的转换和传递过程。
3.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灯泡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2)根据电能表读数,计算家庭电器消耗的电能。
(3)分析电能的转换和传递过程。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不同电器消耗的电能。
(2)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分析电能的转换和传递。
(2)提问学生关于电能的转换和传递过程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2.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3. 电能的测量方法4. 电能的转换和传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家庭电器在一天内消耗的电能。
(2)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能的转换和传递过程。
2. 答案:(1)消耗的电能=功率×时间(2)根据电路图,分析电器之间的连接关系,判断电能的转换和传递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研究不同电器之间的电能转换和传递效率。
(2)探讨节能减排的方法,提高电能利用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2. 电能的转换和传递3.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电功和电功率是电能章节的核心概念,学生需要掌握其计算方法。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电能电功教案(1)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电能电功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3d6cf52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2.png)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电能电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教材第三章“电与磁”,主要涉及第4节“电能与电功”。
具体内容包括:电能的定义、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实际电路中电能的转化和利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
2.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学会计算电功率。
3. 了解实际电路中电能的转化和利用,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难点: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演示电路图、电能表、电功率计算器、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池、电阻、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灯泡时,灯泡发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来源和转化。
2. 讲解电能概念:介绍电能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
3. 电功计算:讲解电功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
4. 电功率概念与计算:引入电功率的概念,讲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5. 实际电路分析:展示实际电路图,引导学生分析电路中的电能转化和利用,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定义2. 电功的计算公式3. 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4. 实际电路中的电能转化和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已知该电器的工作电压和电流。
(2)已知一个灯泡的电阻,求在给定电压下,灯泡消耗的电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对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的能源意识。
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和电功的概念理解。
2. 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6节电能的利用 浙江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6节电能的利用 浙江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39a7e5580216fc710afd9d.png)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第6节电能的利用 浙江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电功率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器额定功率的含义2. 理解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知道电功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 知道电能表是计算消耗通电的仪表,学会家用电能表的读数和计算电器消耗电能的方法二. 重点、难点: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电功的计算和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三. 教学过程:分析:播放节目的电视机 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声能 正在工作的抽油烟机 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充电时的应急灯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那么这时是什么在做功呢?(一)电功: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做的功为电功 符号:W 单位:J定义: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做的功 实质:电能转化为其它各种形式的能 电流做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电流所做的功,电功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多。
电流所做的功,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的大小有关,电压越大,电流做功越多。
⎪⎩⎪⎨⎧=t I U W tUI W 适用于一切电路 电功率的概念P物理意义:电流做功的快慢 定义:电流在1秒钟内做的功 定义式:P =tW(二)电功率的公式和单位1. 公式P =UI (电功率等于电压和电流的乘积,适用于一切电路⎪⎩⎪⎨⎧==常用于并联电路常用于串联电路R U P R I P 222. 单位:瓦特,1瓦特=1伏特·安培=1焦耳/秒分析:某用电器消耗电功率是40瓦特,错误的是( ) A. 每秒钟电流做功40焦耳 B. 每秒钟能消耗电能40瓦特C. 每秒钟有40焦耳的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D. 没有电流通过时,用电器消耗的电功率为零 根据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就是电功率。
(三)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用电器在正常工作(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
实际电压: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消耗的电功率。
*铭牌的意义 1. “PZ 220—40”(或“220V 、40W ”)意义:PZ :照明电灯,220:额定电压220V ,40:额定功率40W 。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2d9257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3.png)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
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电流做功”,第2节“电功率”,第3节“电阻”,以及第4节“欧姆定律”。
这些内容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能的基本原理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流做功、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使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功率的计算、电阻的影响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电流做功的实质、电功率的定义、电阻的计算、欧姆定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灯泡等。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做功的过程,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做功的实质。
2.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做功、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给定电路的电流做功和电功率,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5. 讲解欧姆定律,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其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路的电流、电压或电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第三章电能2. 板书内容:电流做功的定义、计算方法电功率的定义、计算方法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定义、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电路的电流做功和电功率。
(2)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给定电路的电流、电压或电阻。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电能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如下:1. 是否让学生充分理解电流做功的实质?2. 学生是否掌握了电功率、电阻和欧姆定律的计算和应用?3. 是否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拓展延伸:1. 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和磁效应。
2024年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6电能的利用教案
![2024年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6电能的利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aee94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1.png)
2024年科学九年级上浙教版36电能的利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定义和计量(第1节)2. 电能的转化(第2节)3. 电能的利用(第3节)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量方法,了解电能的转化过程,学会电能的利用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能利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的计量方法、电能的转化过程。
2. 教学重点:电能的定义、电能的利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演示装置、电能表、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实验器材、电能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能利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电能利用的兴趣,导入新课。
(1)展示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等电器设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
2. 新课内容学习:(1)电能的定义和计量a. 教师讲解电能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能是一种能量形式。
b.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电能的计量方法。
c. 教师演示电能演示装置,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能的转化过程。
(2)电能的转化a. 教师讲解电能的转化过程,如发电机、电池等。
b.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能的转化现象。
(3)电能的利用a. 教师讲解电能的利用方式,如电灯、电风扇等。
b.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电能的利用实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一个电器设备在一定时间内的耗电量。
(2)让学生分析一个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能的转化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电能的利用》2. 内容: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量电能的转化电能的利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电能的定义和计量方法。
(2)请举例说明电能的转化过程。
(3)请分析一个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并计算其在一定时间内的耗电量。
2. 答案:(1)电能的定义: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所做的功。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电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电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861b3c192e45361066f5c5.png)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电能》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工作原理
2、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入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3、知道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及多次实验的目的
4、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滑动变阻器引起电路中电学量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熟悉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和工作过程。
2、通过知识回顾整理研究,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3、通过比较整理活动,辨清滑动变阻器在不同电学实验中的作用。
4、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回顾并熟悉电学相关概念和规律。
(三)、情感目标
1、在复习过程中,体会滑动变阻器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好科学的热情。
2、在复习过程中,体验构建知识、技能、方法网络的好处,培养乐于自主整理所学内容的意识和习惯。
2学情分析
滑动变阻器是电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仪器,所以在初中电学知识学习结束之后把它作为一个专题复习的内容,单独拿出来进行一节课的复习。
在设计这节课时,是从四个方面来复习滑动变阻器的:一是滑动变阻器的基本知识,既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铭牌的含义、电阻丝的特点、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二是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包括串联和并联时,调节滑片能引起哪些相关物理量的改变。
三是实验中的滑动变阻器,分为两种实验:一种是滑动变阻器在其中起分压作用的实验,有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定值电阻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
第二种是起改变电流作用的实验,焦耳定律实验,研究电磁铁磁性。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3.6电能-教案-(1)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3.6电能-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922eafbb011ca300a6c390f5.png)
电能【教学结构】一、电功电功、电功率、电热是本章书的重要概念,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中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1.复习电场力做功:W=U q,U为电场中两点间电势差,在电路中即为导体两端电压,q 为电量,电路中为流过导体截面电量。
2.电功:电流做的功简称电功。
导体两端加上电压,导体内建立电场,在电场力作用下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场力做功,又说成电流做功。
W=UI t,电流在一段电路上所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3.电流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1)电流通过纯电阻(电灯,电炉子等)电路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内能。
(2)电流通过电解液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把电能一部分转化为内能,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二、电功率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叫电功率,用p表示电功率则,p的单位:瓦特W,U:伏特V I:安培A。
2.物理意义: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亦为单位时间电流做的功。
灯越亮电功率越大。
3.额定电压:用电器安全正常工作的最大电压。
日常照明灯泡额定电均为220V,机床上用的灯泡额定电压为36V。
额定功率:用电器安全正常工作的最大功率。
照明灯泡上标有220V 60W,60W即为额定电功率。
额定电功率是根据用电器自身结构而决定的。
4.注意区别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实验:把“220V 30W”和“220V 100W”的灯泡并联在220V电路上和串联后接入220V 电路上,观察灯泡发光情况,并接在220V电路上时,两个灯的电压都是额定电压,电功率均为额定功率,100W的灯比30W的灯亮很多,串联后接在220V电路上,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个灯都不如并联时亮,且30W灯比100W灯亮,由此可知:①两个灯的电功率都不是额定功率,都小于额定功率,应称为实际消耗功率,②额定功率大的灯实际消耗功率不一定大,应由灯两端实际电压和流过灯的实际电流决定。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93f37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9.png)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电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 电阻的测量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功、电功率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理解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难点:电功、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的应用,电阻的测量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学具:科学教科书、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电路为例,让学生思考电能是如何转化的。
2. 知识点讲解:(1)电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4)电阻的测量和计算。
3. 例题讲解:运用电功、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实验环节:测量电阻,验证欧姆定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阻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电阻在电压为10V时通过的电流为2A,求该电阻的阻值。
答案:R = U/I = 10V/2A = 5Ω2. 应用题:一个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一个电灯的功率为40W,求电灯正常工作时每分钟消耗的电能。
答案:W = Pt = 40W × 60s = 24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电功、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掌握情况如何,电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否理解清楚。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电器的能源利用率,减少电能的浪费。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第6节 电能的利用学讲稿(二) 浙教版 教案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第6节 电能的利用学讲稿(二) 浙教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fa561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8.png)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电功率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②、怎样计算电功率?③、怎样计算电功?2、【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了解影响电功率大小的因素。
从而总结出有关公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精神。
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4、【预习X围】 P1102--P104﹡﹡﹡﹡﹡﹡﹡﹡﹡﹡﹡﹡﹡﹡﹡﹡﹡﹡﹡﹡﹡﹡﹡﹡【学讲互动】﹡﹡﹡﹡﹡﹡﹡﹡﹡﹡﹡﹡﹡﹡﹡﹡﹡﹡﹡﹡﹡﹡电功率和电功的计算―――――――—————――【自主预习】—————――――――1、电功率的计算公式:①、计算公式:P = UI 其中P表示,单位是;U表示,单位是;I表示,单位是;②、定义公式:P = W/t其中:P表示;W表示;t表示。
该公式中的有关单位有两种情况:当P的单位为瓦,W的单位一定是;t的单位一定是。
当P的单位为千瓦,W的单位一定是;t的单位一定是。
2、电功的计算公式:①、W = P t该公式中的单位与上述公式②中的单位相同,也有两种情况。
如:当W的单位为焦,P的单位一定是;t的单位一定是。
②、W = UI t该公式中的单位是一定的。
只有一种情况,即:W的单位;U的单位;I的单位;t的单位。
3、单位换算:1千瓦(kW) = 瓦(W);1千瓦时(kWh) = 焦(J)————――――――――――【突破点拨】—————――――――1、通过实验证明:①当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时(联),灯泡电功率的大小(明亮程度)与该灯泡两端的电压成比②当两个灯泡的电压相等时(联),灯泡电功率的大小(明亮程度)与通过该灯泡的电流成比③综上所述:电功率的大小与和有关。
④从而得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2、这些物理量的单位,对应关系很强,不能混用。
如:在P = UI 、W = UI t两个公式中的单位只有一种情况,而在公式W = P t以及变形公式P = W/t 中的单位就有两种情况。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电能电功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电能电功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c6162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6.png)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电能电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电能》的第1节“电功”。
具体内容包括:电功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与电功率的关系;电能表的原理及使用;家庭电路的电能消耗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的概念,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
2. 学会使用电能表测量电功,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 能够运用电功知识,分析家庭电路中的电能消耗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的计算方法,电能表的使用。
难点: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和联系,家庭电路电能消耗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能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灯泡等。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电流表、电压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家庭电路中的电能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作用。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转动,感受电能的消耗。
2. 例题讲解(1)讲解电功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电功的计算公式。
(2)通过实例,讲解电能表的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1)计算给定电路的电功。
(2)使用电能表测量电功,并进行数据分析。
4. 知识拓展分析家庭电路中的电能消耗,引导学生关注节能环保。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的定义、计算公式。
2. 电能表的使用方法。
3. 家庭电路电能消耗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电路参数,计算电功。
(2)实践题:使用电能表测量家中用电器的电功,并进行数据分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以及对电能表的使用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节能环保,探讨如何降低家庭电路的电能消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和联系。
2. 电能表的使用方法。
3. 家庭电路电能消耗的分析。
4. 实践情景引入的教学设计。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电功与电功率的区别和联系电功是指电流在电路中通过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其单位为焦耳(J)。
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其单位为瓦特(W)。
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教案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教案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af4441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1.png)
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教案新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概念:电能是电流做功的能力,是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2. 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还有千瓦时(kW·h)等。
3. 电能的计算:电能=电压×电流×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能的概念,理解电能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电能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电能与日常生活用品的关系,提高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
难点:电能公式的运用,电能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电路图、电能计算器。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视、冰箱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是何种能量。
2. 电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探讨电流做功的过程,从而引出电能的概念。
3. 电能的单位:介绍电能的国际单位焦耳(J)以及常用单位千瓦时(kW·h),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电能的计算:教授电能的计算公式电能=电压×电流×时间,并进行举例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有关电能计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电能公式的掌握程度。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8. 布置作业:布置几道有关电能计算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电能的概念:电流做功的能力电能的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电能的计算:电能=电压×电流×时间七、作业设计(1)一盏灯泡工作2小时,功率为40W。
(2)一台电视工作1.5小时,功率为120W。
(1)1kW·h=____J(2)1J=____kW·h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电能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能的意义。
《第三章第6节电能》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6节电能》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九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fbd75de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1.png)
《电能》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电能”。
这是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涵盖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础电学知识。
本节课旨在使学生理解电能在生活与科学中的应用,初步建立对电路中电能的认识,并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1. 了解电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2. 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及定义;3. 掌握用电池、小灯泡和导线组成的简单电路中电流的流动方向;4. 能够根据电压、电阻关系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概念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电能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3. 实践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动手组装电路并分析电流变化,评价其实践操作能力;4. 作业完成评价: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习题,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夜晚的灯光、电器的使用等)引出电能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讲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及关系,并利用图示和实物演示电流的流动方向。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利用电池、小灯泡和导线等器材组装简单电路,观察并记录电流的流动及灯泡的亮度变化。
4. 小组讨论:学生围绕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展开讨论,分析电压、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电能及相关概念的重要性。
6. 拓展延伸:介绍电能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验或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电能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如画出简单电路图、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及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电流变化的原因。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2024年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教案新版浙教版
![2024年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教案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5fccbe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3.png)
2024年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教案新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能的概念及其与电功的关系。
2.掌握电能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3.能够运用电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电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难点:电能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电功的概念,那么电功和电能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电能。
2.知识讲解师:电能是指电流在电路中所做的功。
电能的计算公式是W=UIt,其中W表示电能,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t表示时间。
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一个电灯泡的电压是220V,电流是0.45A,那么它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生:W=UIt=220V×0.45A×1h=99Wh。
师:很好,这个例子说明了电能的计算方法。
我们再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3.案例分析师:小明的家里有一台冰箱,冰箱的功率是120W,小明每天使用冰箱的时间是8小时,那么这台冰箱每天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生:将功率换算成千瓦,120W=0.12kW。
然后,W=Pt=0.12kW×8h=0.96kWh。
师:很好,这个例子说明了电能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进行课堂练习。
4.课堂练习(1)一个电热水壶的电压是220V,电流是5A,那么它半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2)小红的家里有一台空调,空调的功率是1.5kW,小红每天使用空调的时间是6小时,那么这台空调每天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生:(1)W=UIt=220V×5A×0.5h=550Wh。
(2)W=Pt=1.5kW×6h=9kWh。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进行小组讨论。
5.小组讨论(1)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如何节约电能?(1)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照明、取暖、空调、冰箱、洗衣机等。
(2)节约电能的方法有:使用节能灯泡、合理使用电器、关闭不必要的电源等。
6.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电能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学会了如何计算电能,并知道了电能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精品教案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b152a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7.png)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的第四节,详细内容包括: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算、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电能的转化与守恒、以及实际电路中电能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
2. 掌握电功和电功率的定义,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 了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能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电能的定义、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电能的转化与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灯泡、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实验电路图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用电器,如电灯、电风扇等,引导学生思考电能是如何产生的,电能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教学新课:(1)讲解电能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
(2)介绍电能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电能的计算。
(3)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功和电功率。
(4)讲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培养学生节约用电的意识。
3.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计算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三章电能2. 板书内容:(1)电能的定义与计算(2)电功和电功率(3)电能的转化与守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电路参数,计算电路消耗的电能和电功率。
(2)思考题:举例说明生活中电能的转化与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能的概念、计算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电功率的计算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电能与其他能源之间的转化关系,提高学生的能源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的计算2. 电功率的计算3.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中的思考题一、电能的计算电能的计算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教案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教案新版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6ce57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6.png)
九年级科学上册36电能教案新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九年级科学上册,主题为“电能”,涉及第三章《能量》的第六节。
详细内容包括:电能的定义、电能的计量、电能的转化与传输、以及电能的实际应用。
本节内容将围绕电能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实际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操作进行深入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计算方法。
2. 了解电能的转化与传输过程,理解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难点:电能转化与传输过程中能量损失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能演示仪、电源、导线、电阻、灯泡、电表、电流表、电压表等。
2. 学具:计算器、实验报告册、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器,引出电能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电能的定义与计量;b. 电能的转化与传输;c. 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进行电能实验,测量灯泡的功率;b.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电能消耗;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a. 电能计算题;b. 电能转化与传输题;c. 实际应用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定义、计量、转化与传输;2. 电能的计算公式;3. 实验注意事项;4.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家庭用电器的总功率;b. 计算电能转化与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c. 分析实际案例,提出节能措施。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但在电能转化与传输的计算方面仍存在困难,需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a. 研究电能的替代能源;b. 探讨节能减排的措施;c. 了解智能电网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转化与传输过程中能量损失的计算;2. 实践操作中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3. 例题的选取和解题方法的指导;4. 作业设计中题目难度的把握和答案的详细解释。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1)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b83254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c.png)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
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电能的概念与单位”,第2节“电能的转化与守恒”,第3节“电能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单位及其换算。
2. 使学生了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电能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单位、转化与守恒定律。
难点: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能演示装置、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能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电能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电能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a. 电能的概念b. 电能的单位及换算3.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引导学生探究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a. 电能转化实例分析b. 电能守恒定律讲解4. 电能的应用:介绍电能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电能的重要性。
a. 电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b.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单位、换算2.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3. 电能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电能的单位换算b. 电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应用c. 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能的更多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附录:作业答案1. a. 1千瓦时(kWh)= 3.6×10^6 焦耳(J)b. 电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c. 例如:电灯、电视、洗衣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详尽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1. 电能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第6节 电能教学设计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第6节 电能教学设计 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87c92e312b3169a451a4c6.png)
电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中的电功率在初中物理中属于理解级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电功和电功率知识不仅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最后本节内容综合性强,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
电功率知识无论从大纲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内容上循序渐进,逐步上台阶,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日常生活,生产中常见的使用电能的例子,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电能可以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使学生对电能的概念形成进一步认识,突出了科学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从用电器在一段时间里消耗的电能的多少,引出电能表测量。
从电流做功的快慢,引入电功率的概念,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介绍不同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使学生对常见的用电器有所了解,然后通过探究“灯泡的亮度与灯泡功率的关系”,使学生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
2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三个物理量,并认识了三个量的基本关系——欧姆定律,使学生能应用欧姆定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电路问题,为学习电功率奠定了基础。
2、电功率定义:是电学中的难点,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的综合应用上有一定的障碍。
3、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电费的数据,能从生活走向科学,用电能表来测量消耗的电能。
4、学生已经学习了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暗和伏安法测电阻两个实验,为伏安法测灯的功率做了一些铺垫3学法教法教法:引导式探究、学练结合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4教学过程4.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知道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知道电能表铭牌,学会用电能表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3、知道家庭电能表的用途及读书方法。
4、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记住电功率的单位(瓦、千瓦)。
理解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知道电器额定功率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电能电功 一、定义:电流可以做功,电流所做的功叫做电功二、物理意义: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三、计算公式:1.定义式:W=UIt 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2.导出公式:W=I 2Rt ,W=t RU 2(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四、电功单位:1.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2.通用单位:千瓦时,符号kW •h ,俗称度,且有1kW •h=1度=3.6×106J 五、电功的测量1.测量仪表:电能表(1户1表)2.读数方法:电能表表盘上先后两次示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即电流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
例1 (天津市中考试题)电能表是测量________的仪表.1 kWh 的电能可供标有“220V 40W ”的灯泡正常工作________h .精析 电能表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仪表.考查能否灵活利用W =Pt 进行计算. 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可以简化计算.解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题目给出:W =1kWh P =40W =0.04kW 时间:t =P W =kW04.0kWh 1=25h 如果选用国际单位,则计算要麻烦得多. 答案 电功,25电功率 一、电功率的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科学量二、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电功叫做电功率 三、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tW 四、电功率的单位:1瓦=1焦/秒 五、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电功率的推导公式: U=I P I=UP对于纯电阻电器(只有电阻在做功):P=UI P=I 2R (已知I 和R 求P)(已知U 和I 求P) P=RU 2(已知U 和R 求P)六、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1.额定电压是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用电器上标明的电压就是额定电压。
2.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用电器上标明的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3.实际功率是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是不确定的。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用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随加在它两端的实际电压而改变。
实际电压升高,实际功率增大;反之则减小。
a.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P 额 ;(灯很亮,将缩短灯泡寿命,且易烧坏)。
b.当U 实 < U 额时,则P 实 < P 额;(灯很暗)。
c.当U 实 = U 额时,则P 实 = P 额;(正常发光)。
4.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
(即同一用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跟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平方成正比,P 1/P 2=U 12/U 22)例如:一只标有"220V 100W"字样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它消耗的实际功率是25瓦)例2 一盏灯标有“36V 40W ”字样,将这盏灯接到某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1A ,此时,这盏灯的电功率是________W .精析 考查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概念.已知:灯的额定电压U E =36,额定功率P E =40W ,实际电流I L =1A . 求:P L (实际电功率) 解 先判定灯是否正常发光 灯正常发光时:I E =EE U P =V 36W 40≈1.1A 因为灯的实际电流I L <I E ,所以灯不能正常发光,且P L 应<P E .先求出灯的电阻R =EE P U 2=0W 4)V 36(2=32.4ΩR 不变灯的实际功率:P L =I L 2R =(1A )2×32.4Ω=32.4W 答案 灯的功率为32.4W例3 某导体接到6V 电压下,它消耗的功率是6W ;将改接到3V 的电压下,这个导体的功率是________W . 已知 U E =6V P E =6W 实际U L =3V 求:实际P L分析 一个导体,在额定电压下,电阻为R ,同样一个导体,电压改变,电阻仍为R . 同样一个导体,电压改变,电阻仍为R . ∴ 电功率的习题,往往从求解电阻入手. 解法1 导体电阻R =EE P U 2=W 6)V 6(2=6Ω.电压变了,导体消耗的功率改变R L =R U L 2=Ω6)V 3(2=1.5W解法2 导体电阻不变根据:R =PU 2E E P U 2=L L P U 2⇒E L P P=22EL U UP L =22EL U U ·P E =(V6V 3)2×6W =1.5W 小结 从解法2看出,电阻一定时,电压是原来的“n ”倍,功率是原来的“n 2”倍.因为P =UI ,U 是原来的“n ”倍,I 也是原来的“n ”倍,所以P 是原来的“n 2”倍.答案 功率是1.5W例4 (哈尔滨市中考试题)一个“12V 6W ”的小灯泡,如果接在36V 电源上,为使其正常发光,需串联一个________Ω的电阻,该电阻消耗的功率是________W .精析 在串联电路中,利用电流、电压等特点,计算电阻和电功率.已知:额定P E =6W ,U E =12V ,总电压U =36V 求:R ,P R解 灯的额定电压是12V ,直接将其接在36V 的电源上,灯将烧毁:这时应将一个电阻和灯串联;—使灯正常发光.画出灯与R 串联的电路草图2—3—1.并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图2—3—1只要求出通过R 的电流和R 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求出未知量. 流过灯的电流和流过R 的电流相等:答案 48Ω,12W例5 一个电热器由两条不同的电阻丝R 1、R 2并联构成.这个电热器与一个阻值固定的电阻R 0串联后接在电压U 恒定的电源上,如图所示.若由于某种原因,电热器中电阻丝R 1烧断,另一根电阻丝R 2仍完好,电阻丝R 1烧断前后电热器的发热功率不变.已知固定电阻R 0=12欧,电热器完好时,固定电阻R 0的发热功率与电热器烧断一根电阻丝后R 0的发热功率之比为4:1.设电阻R 0及电阻丝的阻值不随其中电流的变化而变化.求电热器完好时电阻丝R 1、R 2的阻值.解: 当电路完好时,设电热丝R1与R 2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 并,根据题意得解由②③组成的方程组得 R 1=8Ω,R 2=24Ω七、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1.计算公式:Q=I 2Rt ,(式中单位Q →焦(J); I→安(A); R→欧(Ω); t→秒。
) 2.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Q=W ,可用电功计算公式来计算电热.(如热水器,电炉,电烙铁,电饭锅,电热毯,电热灭蚊器,电烤箱,电熨斗等纯电阻用电器),即有:Q=W= Pt=UIt =U 2t/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八、补充结论:①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 W 1/W 2=Q 1/Q 2=P 1/P 2=R 1/R 2 U 1/U 2=R 1/R 2反比,即 W 1/W 2=Q 1/Q 2=P 1/P 2=R 2/R 1 I 1/I 2=R 2/R 1 ③额定电压相等的用电器:a. 额定电压相等的用电器(灯泡),额定功率越大的其电阻越小;额定功率越小的其电阻越大。
b. 当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时,额定功率越大,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小(灯泡较暗);额定功率越小,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较亮)。
可简单地记成“额大实小,额小实大”。
c. 当用电器并联在电路中时,额定功率越大,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较亮);额定功率越小,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小(灯泡较暗)。
可简单地记成“额大实大,额小实小”。
④同一用电器接在不同电压的电路中时,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大小跟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即: P 1/P 2=(U 1/U 2)2⑤两个不同规格的电灯(其它用电器)串联时,应让额定电流小的电灯(用电器)正常工作;当它们并联时,应让额定电压小的电灯(用电器)正常工作。
⑥两个电阻(假设R 1>R 2):当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时,R 1消耗的实际功率大于R 2消耗的实际功率,即P 1> P 2; 当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时,R 1消耗的实际功率小于R 2消耗的实际功率,即P 1< P 2。
⑦解决串联电路的相关问题时,应抓住“电流相等”这一特征; 解决并联电路的相关问题时,应抓住“电压相等”这一特征。
习题1.电阻R 和灯泡L 串联接到电压为10V 的电路中,R =10Ω,电路接通后,100s 内电阻R 上电流做的功为10J ,已知灯L 的额定功率为10W ,灯的电阻不变.求:灯的额定电压.解 画出灯L 和电阻只串联的电路草图2—3—2,并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 串联电路,通过L 和R 电流相等,设为I .则W R =I 2Rt图2—3—2I =Rt W R =100s 10Ω10J⨯=101A =0.1A R 两端电压:U R =IR =0.1A ×10Ω=1V灯L ′两端电压:U L =U -U R =10V -1V =9V 灯电阻:R =I U L =A1.0V9=0.9Ω 灯额定电压:U E =R P E =Ω⨯9010W =30V 误解 有的同学在算完电流后,直接用:U E =I P E =A1.0W10=100V ,是错误的.因为此时灯并不是正常发光,电路中的电流不是I E .当然,有的同学把U L =9V 算为灯的额定电压,也是错误的. 答案 灯额定电压为30V2.有两个灯泡,L 1标有“6V 3W ”字样,L 2没有标记,测得L 2的电阻为6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入某一电路,两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那么该电路两端的电压和L 2的电功率分别是 ( ) A .12 V 3W B .12 V 1.5W C .9 V 3W D .9 V 1.5W解 画出L 1和L 2串联的电路草图2—3—3,标明已知量和未知量. L 1正常发光时,U 1=6V ,P 1=3W 电路中电流: I =11U P =V 6W 3=0.5A图2—3—3此时L 2也正常发光,L 2两端电压:U 2=IR 2=0.5A ×6Ω=3V P 2=IU 2=0.5A ×3V =1.5W U =U 1+U 2=6V +3V =9V 答案 D3.有一盏小灯泡,当它与5Ω电阻串联后接15V 电源上,灯恰好正常发光,这时灯的功率是10W . 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的可能值.已知:R =5Ω P E =10W U =15V 求:R L ,U E (额定)分析 画出分析电路图2—3—4.图2—3—4从图中看,所给物理量无对应关系,可以采用方程求解. 解法1R E 和R 串联,设灯两端电压为U E ∵ I E =I R ∴EE U P =R U U E-E U W 10=Ω-5V 15EU 整理得U E 2-15U E +50=0 (U E -10)(U E -5)=0 U E =10V 或U E =5V灯电阻R L =E E P U 2=W 10)V 10(2=10Ω或R L =EE P U 2=W 10)V 5(2=2.5Ω解法2 R L 和R 串联:U =U E +U R U =IP E+IR 15V =IW10+I ×5Ω 5I 2-15I +10=0 I 2-3I +2=0(I -2)(I -1)=0 解得:I =2A 或I =1A R L =2I P E =2)A 2(W 10=2.5Ω 或R L =2IP E =2)A 1(W 10=10Ω 答案 灯正常发光,当U E =10V 时,灯电阻为10Ω;当U E =5V 时,灯电阻为2.5Ω4.将分别标有“6V 9W ”和“6 V 3W ”的两个灯泡L 1、L 2串联接在12 V 电源上,则 ( ) A .两灯都能正常发光 B .灯L 2可能被烧毁 C .两灯都比正常发光时暗 D .灯L 1比灯L 2亮精析 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关系,判断灯的发光情况. 解 先求出两盏灯的电阻灯L 1的电阻: R 1=121P U =W 9)V 6(2=4Ω灯L 2的电阻: R 2=222P U =W 3)V 6(2=12Ω求出灯两端的实际电压U 1′∵ R 1、R 2串联U U '1=211R R R +=Ω+ΩΩ1244=41U 1′=41U =41×12V =3V L 2两端电压U 2′=U -U 1′=12V -3V =9V比较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 U 1′<U 1,U 2′<U 2两灯都不能正常发光;灯L 2可能会被烧毁 答案 B5.家庭电路中正在使用的两白炽灯,若甲灯比乙灯亮,则 ( ) A .甲灯灯丝电阻一定比乙灯的大 B .甲灯两端的电压一定比乙灯的大 C .通过甲灯的电量一定比乙灯的多 D .甲灯的实际功率一定比乙灯的大精析 考查家庭电路中灯的连接方式,并由灯的亮度判断电阻的大小.分析 家庭电路,灯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甲、乙两灯两端电压相同.甲灯比乙灯亮,说明甲灯实际功率比乙灯大.D 选项正确.甲灯比乙灯亮,在并联电路中,R 甲<R 乙.U 相同,I 甲>I 乙电量Q =It ,若两灯同时使用,因为t 相同,I 甲>I 乙,则Q 甲>Q 乙,C 选项正确. 答案 C 、D6.如图2—3—5,电源电压和电灯L 的电阻均保持不变.当开关S 闭合后,在变阻器的滑片P 从中点向下滑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灯L 的亮度变暗 C .电流表A 1的示数不变 D .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小图2—3—5精析 考查学生识别电路的能力.能否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变化,灯的亮度变化.分析 电路是由灯和变阻器并联而成. 测的是干路电流测的是流过变阻器的电流测的是电路两端电压当变阻器的滑片P 由中点向b 端移动时,变阻器的电阻增大,通过变阻器电流减小,示数变小,D 选项正确.并联电路,U 一定,灯电阻不变,则流过灯的电流不变,灯的亮度不变.示数变小.答案 D7.如图2—3—6,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 由断开到闭合,电流表两次示数之比为2∶7,则电阻R 1∶R 2=________,电功率P 1∶P 2,电功率P 1∶P 1′=________,电功率P 1∶P 1=________.精析 分析S 闭合前后,电路中电阻的连接关系.写出P 、I 、U 、R 之间的关系,利用公式求解. 解 S 断开,只有R 1,示数为I 1,R 1两端电压为U ,流过R 1的电流为I 1.S 闭合,R 1、R 2并联,示数为I 1+12,R 1两端电压不变为U ,流过R 1的电流不变为I 1,R 1功率为P 1′.图2—3—6∵211I I I +=72∴21I I =52并联:21I I =12R R =52∴21R R =2511P P '=U I U I 11=11P P 1=U I I U I )(211+=72 答案 R 1∶R 2=5∶2,P 1∶P 2=2∶5,P 1∶P 1′=1∶1,P 1∶P =2∶78.如图2—3—7(a ),当变阻器滑片从A 点滑到B 点时,R 1两端的电压比为2∶3,变阻器两端电压比U A ∶U B =4∶3.(电源电压不变)求:I A ∶I B ,R A ∶R B ,P 1∶P 1′,P A ∶P B ,R 1∶R A(a )(b )(c )图2—3—7精析 画出电路变化前后对应的两个电路:如图2—3—7(b )(c )所示. 已知:'11U U =32,B A U U =34解 B A I I =1111R U R U '='11U U =32B A R R =BB A A I U I U =BA U U ×AB I I =34×23=1211P P '=1212R I R I B A =22B A I I =(32)2=94B A P P =BB A A R I R I 22=94×12=98图(b ):U =I A (R 1+R A )图(c ):U =I B (R 1+R B ) U 相等:R B =21R A ,BA I I =32代入 I A (R 1+R A )=I B (R 1+21R A ) 2(R 1+R A )=3(R 1+21R A )A R R 1=21 另解:图(b )U =U 1+U A 图(c )U =U 1′+U B∴ U 1′=23U 1,U B =43U A ,U 不变 ∴ U 1+U A =23U 1+43U A21U 1=41U AA U U 1=21∵ R 1、R A 串 ∴A R R 1=A U U 1=21 答案 I A ∶I B =2∶3,R A ∶R B =2∶1,P 1∶P 1′=4∶9,P A ∶P B =8∶9,R 1∶R A =1∶29.如2—3—8(a ),已知R 1∶R 2=2∶3,当S 2闭合,S 1、S 3断开时,R 1的功率为P 1,电路中电流为I ;当S 1、S 3闭合,S 2断开时,R 1的功率为P 1′,电路中电流为I ∶I ′.(电源电压不变) 求:U 1∶U 2,P 1∶P 1′,I ∶I ′精析 画出变化前后电路图(b )和(c )(a )(b )(c )图2—3—8已知:21R R =32 求:21U U ,'11P P ,'I I解 图(b )中R 1、R 2串,21U U =21R R =32'11P P =12121R U R U =221U U =(52)2=254图(c )中R 1两端电压为U 图(b ):U =I (R 1+R 2) 图(c ):U =I ′(2121R R R R +)U 不变 I (R 1+R 2)=I ′(2121R R R R +)I (2+3)=I ′(3232+⨯)I I '=256 答案 U 1∶U 2=2∶3,P 1∶P 1′=4∶25,I ∶I ′=6∶2510.如果将两个定值电阻R 1和R 2以某种形式连接起来,接入电路中,则电阻R 1消耗的电功率为12W .如果将这两个电阻以另一种形式连接起来接入原电路中,测得该电路的总电流为9A ,此时电阻R 1上消耗的电功率为108W .(电源电压不变) 求:(1)电阻R 1和R 2的阻值;(2)电阻R 2上两次电功率的比值.精析 先判断电阻R 1、R 2的两次连接方式.因为总电压不变,由P 1<P 1′和R 1一定,判断出:U 1<U 1′所以第一次R 1、R 2串联,第二次并联. 求:R 1、R 2 P 2、P 2′解 画出分析电路图2—3—9(a )(b )(a )(b )图2—3—9同一电阻R 1,根据P =RU 2有'11P P =2121)('U U =221U U =W 108W 12=91(U 1′=U )∴U U 1=31 如图(a )U 1+U 2=U21U U =21∵ R 1、R 2串21R R =21U U =21 如图(b )R 1、R 2并联,''21I I =12R R =12 ∵ I 1′+I 2′=I ′=9A ∴ I 1′=6A I 2′=3A R 1=211)('I P =2)A 6(W108=3Ω R 2=2 R 1=6Ω (2)求'22P P 关键求出R 2两端电压比 从图(a )可知:21U U =21∴U U 2=32由图(a )和(b )同一电阻R 2:'22P P =2121)('U U =222U U =(32)2=94答案 R 1=3Ω,R 2=6Ω, P 2∶P 2′=4∶911.甲灯标有9V ,乙灯标有3W ,已知电阻R 甲>R 乙,若把两灯以某种方式连接到某电源上,两灯均正常发光,若把两灯以另一种方式连接到另一电源上.....,乙灯仍能正常发光,甲灯的实际功率与它的额定功率比P 甲′∶P 甲=4∶9 求:(1)甲灯的额定功率P 甲; (2)乙灯的额定电压U 乙; (3)两灯电阻R 甲和R 乙.精析 注意两次电路总电压不同,所以不能像例4那样判断电路连接方式 已知:U 甲=9V ,P 乙=3W ,R 甲>R 乙,P 甲′∶P 甲=4∶9 求:P 甲、U 乙、R 甲、R 乙设第一次R 甲、R 乙并联,此时两灯均能正常发光,说明:U 乙=U 甲=9VR 乙=乙乙P U 2=W 3)V 9(2=27Ω第二次R 甲、R 乙串联,乙灯仍正常发光,说明U 乙′=U 乙=9V 而R 甲不变时,甲甲P P '=甲甲U U '=94 ∴ U ′=32U 甲=32×9V =6V R 甲、R 乙串联 乙甲R R =''乙甲UU =V 9V 6=32得R 甲<R 乙,与题意不符.由上判定:电路第一次串联,第二次并联,画出分析示意图2—3—10(a )和(b ).(a )(b )图2—3—10解 由图(a )和(b )得: R 甲不变 甲甲P P '=22甲甲U U '=22甲U U'=94U ′=32U 甲=32×9V =6VU 乙′=U 乙=6V由图(b )乙灯正常发光R 乙=乙乙P U 2=W 3)V 6(212Ω由图(a )R 甲、R 乙串 I 甲=I 乙=乙乙U P =V 6W 3=0.5A R 甲=甲甲I U =A5.0V9=18Ω P 甲=I 甲U 甲=0.5A ×9V =4.5W答案 甲灯额定功率4.5W ,乙灯额定电压6V ,甲灯电阻10Ω,乙灯电阻6Ω12.如图2—3—11(a )所示电路中,灯L 1的电阻R 2的21(不考虑灯丝随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为10V ,并保持不变.S 1、S 2为开关.当闭合S 1,断开S 2时,灯L 1正常发光,电阻R 3消耗的电功率为2W ,电压表示数U 1;当闭合S 2,断开S 1时,电阻R 4消耗的电功率为41W ,电压表示数为21U 1.求(1)灯L 1的额定功率;(2)电阻R 4的阻值.(a )(b )(c )图2—3—11已知:R 1=21R 2,U =10V P 3=2W U 1′= 21U 1 P 4=41W 求:(1)P 1(L 1额定功率);(2)R 4解 画出变化前后电路分析图2—3—11(b )和(c ). 先求出两次电路(b )和(c )中电流比I ∶I ′∵ R 1不变I I '=11U U '=1121U U =1243R R =2423I P I P '=43P P ×22I I '=W41W 2×(21)2=12由图(b ) U =I (R 1+R 3)由图(c ) U =I ′(R 1+R 2+R 4) U 不变,将R 2=2 R 1和R 3=2 R 4代入 I (R 1+2R 4)=I ′(R 1+2R 1+R 4)2(R 1+2R 4)=(3R 1+R 4)41R R =13 得R 1∶R 2∶R 4=3∶6∶1由图(c )R 1、R 2、R 4串,且U =U 1′+U 2′+U 4=10V U 1′∶U 2′∶U 4=R 1∶R 2∶R 4=3∶6∶1 U 4=101U =101×10V =1V R 4=424P U =W 41)V 1(2=4Ω由图(b )R 1、R 3串31P P =31R R =23 P 1=23×2W =3W 答案 L 1额定功率为3W ,R 4为4Ω13.如图2—3—12所示,电路两端电压保持不变,当只闭合开关S 1时,通过电阻R 1的电流是I 1;当只闭合开关S 2时,通过电阻R 2的电流是I 2;电阻R 2消耗的功率是20W ,I 1∶I 2=3∶2,当只闭合开关S 3时,电阻R 3消耗的功率是15W .图2—3—12求:(1)只闭合S 1时,R 1消耗的功率;(2)只闭合S 3时,R 1消耗的功率. 已知:I 1∶I 2=3∶2,P 2=20W ,P 3=15W 求:P 1、P 1″精析 只闭合开关S 1,只有R 1,如图2—3—13(a )当只闭合S 2时,R 1、R 2 串,如图2—3—13(b );当只闭合S 3时,R 1、R 2 、R 3串,如图2—3—13(c ).(a )(b )(c )图2—3—13解 图(a )U =I 1R 1图(b )U =I 2(R 1+R 2) U 不变,21I I =23 3R 1=2(R 1+R 2)21R R =12图(b )R 1、R 2串 21P P '=21R R =12P 1′=2P 2=2×20W =40W如图(a )和(b )同一电阻R 1·'11P P =2221I I =(32)2=94P 1=94×40W =90W 如图(b )P 2=I 22R 2=(21R R U +)2R 2(1)如图(c )P 3=I 32R 3=(321R R R U ++)2R 3(2)(1)÷(2) W 15W 20=322122321)()(R R R R R R R +++将R 1=2R 2代入R 32-6R 2R 3+9R 22=0 (R 3-3 R 2)2=0 R 3=3 R 2,又∵ R 1=2 R 2 ∴31R R =32如图(c ),串联电路31P P "=31R R =32 ∴ P 1″=32×15W =10W答案 图(a )中,R 1功率为90W ,图(c )中,R 1功率为10W14.小明设计了一个电加热器,有加热状态和保温状态,如图2—3—14,发热体AB 是一根阻值500Ω的电阻丝,C 、D 是电阻丝AB 上的两点,S ′是一个温度控制控制开关.当开关S ′闭合,开关S 接通C 点时,电阻丝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Q 1;当S ′闭合,S 接通D 点时,电阻丝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Q 2;当S ′断开时,电阻丝每分钟放出的热量是Q 3,此时测得C 、D 两点间的电压是33V .图2—3—14(1)按大小排列出Q 1、Q 2和Q 3的顺序是: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2)将上述热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比值是20∶10∶3,求电源电压U 和电热器处于保温状态时,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精析 对于联系实际的问题,首先把它和所学的物理知识对应起来,本题用到的是焦耳定律的知识.从图中看出,不论使用哪一段电阻丝,电压均为U .电热丝放热公式:Q =RU 2t .(1)可以将AB 段电阻分成三部分:第一次,S ′闭合,S 接C ,使用的是电阻丝CB 段,电阻为R CB ,电阻丝1mi n 放热Q 1=CB R U 2t第一次,S ′闭合,S 接D ,使用的是电阻丝DB 段,电阻为R DB ,电阻丝1mi n 放热Q 2=DB R U 2t第三次,S ′断开,电阻丝1mi n 放热Q 3=ABR U 2t∵ R DB < R CB < R AB ∴ Q 1>Q 2>>Q 3开关位于D ,是加热状态,断开S ′,电阻为R AB ,是保温状态.(2)已知R AB =500Ω U CD =33V ,Q 2∶Q 1∶Q 3=20∶10∶3t 一定,32Q Q =ABDB R U R U 22=DBAB R P =320 ∴R DB =203×R AB =203×500Ω=75Ω t 一定,U 一定,31Q Q =CBAB R R =310∴ R CB =103R AB =103×500Ω=150Ω R CD =150Ω-75Ω=75Ω I =CDCD R U =Ω75V 33=0.44A . U =IR AB =0.44×500Ω=220V保温时,电阻为R AB ,t =1 mi n =60sQ 3=ABR U 2×t =Ω500)V 220(2×60s =5808J答案 (1)Q 2>Q 1>Q 3,电源电压220V ,保温:Q 3=5808J15.图2—3—15是一个电热毯示意电路图.R 0是电热毯中的电阻丝,R 是与电热毯与电阻丝串联的电阻.电热毯上标有“220V 100W ”字样,S 是控制电热毯处于加热状态或保温状态的开关.图2—3—15(1)用学过的公式推理说明开关S 断开时,电热毯是处于加热状态还是保温状态?(2)若要求在保温时电流通过电阻丝R 0每分钟有60J 的电能转化为内能,电阻R 的阻值是多大? 解 (1)根据公式P =I 2RR 0一定,t 一定时,电热毯功率大时,处于加热状态. S 闭合时,R 0发热功率:P 0=I 2R 0=(R U )2R 0 ①S 断开时,R ′0=I 2R 0=(R R U +)2R 0②比较①②两式得P 0>P 0′.∴ S 闭合,电热毯处于加热状态. S 断开,电热毯处于保温状态. (2)R 0=额额P U 2=W100)V 220(2=484Ω保温时:电阻R 0两端电压为U 0.Q 0=020R Ut已知:Q 0=60J t =1 mi n =60 s Q 0=t R Q 00=s60484J 60Ω⨯=22V . 电路中电流:I =0R U =Ω484V 22=221A . R =I U R =IU U 0-A 221V22220-V =4356Ω答案 (1)闭合S ,电热毯处于加热状态(2)R =4356Ω16.图2—3—16,是供电设备向居民楼用户输电的示意图,为保证居民楼内的用户所有用电器都能正常工作,居民楼的输入导线间的电压必须保证为220V ,当居民楼内消耗的功率为44 kW 的时候图2—3—16(1)通过输电线的电流为多少安?(2)若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1Ω,供电设备的输出电压是多少伏? (3)居民楼内由于家用电器的增加,将向供电部分申请“增容”,即增加用电功率.当居民的用电器的额定功率由44 kW 增加到88kW ,所有用电器均在正常工作时,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比“增容”前增加了多少? (4)若要求减小输电线损失的功率,用学过的公式及知识说明应采取的措施. 精析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电路图. 画出图2—3—17图2—3—17解 (1)已知U 0=220V P 0=44Kw =4.4×104WI =00U P =220V W104.44⨯=220(2)U =U 线+U 0=IR 线+U 0=220A ×0.1Ω+220V =240V(3)I ′=0U P '=220VW108.84⨯=400P 线′=I ′2R 线=(400A )2×0.1Ω=16000W 增容前:P 线=I ′2R 线=(200A )2×0.1Ω=4000W △P 线=P 线′-P 线=16000W -4000W =12000W(4)分析:在U 0,P 0一定时,I 不能减少,使P 线=I 2R 线减小的方法,应减小R 线. ∵ 导线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长度一定,可换用电阻率小的导线或适当增加线的横截面积,这样可以减小电阻. 答案 (1)220A (2)240V (3)12000 W17.已知两个小灯泡L 1、L 2的额定电压均为U 额,在额定电压下通过L 1的电流I 1是通过L 2电流I 2的2倍,若把灯L 1、L 2串联后接到电压为U 的电源上,则 ( )图2—3—1818.将标有“6V 3W ”的灯泡L 1和标“4V 4W ”的灯泡L 2串联起来接入电路,欲使其中一盏灯能够正常发光,电源电压应是 ( )A .12VB .8VC .10VD .16V 精析 求出两盏灯的电阻,分析加在灯上的实际电压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UE 、(U 额为额定电压) 画出电路示意图2—3—19,并标出灯的电阻.图2—3—19解灯L 1和L 2电阻:R 1=121P U =W 3)V 6(2=12ΩR 2=222P U =W 4)V 4(2=4ΩR 1、R 2串联 ''21U U =21R R =ΩΩ412=13若L 1正常发光, U 1′应=U 1=6V则U 2′应=31U 1′=2V ,L 2比正常发光暗 U =U 1′+U 2′=6V +2V =8V .B 选项符合题意 若L 2正常发光,U 2′应=U 2=4V . 若L 1上电压,U 1′=3 U 2′=12V , ∵ U 1′=2U 1 ∴ 灯L 1烧毁,因此电源电压不能取12V +4V =16V .答案 B .19.将一个阻值是4 Ω的电热器放进质量是0.5k g 的冷水中,通过电热器的电流是5A ,且电热器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7 mi n 可使水温升高多少度?精析 利用焦耳定律和热学中物体吸放热的公式求解. 已知:R =4Ω I =5A t =7 mi n =420s , m =0.5k g求:(t -t 0)解 Q 放=I 2Rt =(5A )2×4Ω×420S =4.2×104J Q 吸=Q 放(t -t 0)=cm Q 吸=0.5kgC)J/(kg 102.4J 102.434⨯︒⋅⨯⨯=20℃ 答案 20℃20.某电热饮水器上有A 、B 两根电热丝,将两根电热丝串联接在电源上,20 mi n 可将饮水器中的水加热至沸腾;若将A 单独接到同一电源上,同样使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加热至沸腾,需要8 mi n ;若将B 单独接在同样电源上,使初温和质量相同的水加热至沸腾,需要多长时间?(不计热损失)精析 电热丝串联或单独使用,都接在同样电源上,放出的热量可用Q =RU 2t 计算三种情况水吸热相同,Q放=Q 吸,三次电热丝放出的热量相等.解 Q 串=BA R R U +2=t 1Q A =AR U 2t 2 Q 串=Q A21t t =AB A R R R +=min 8min 20=25∴B A R R =32又∵ Q B =Q A∴ B R U 2=AR U 2t 2t 3=AB R R ×t 2=23×8mm =12mi n 答案 12 mi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