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教案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最新6篇)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篇一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的作用。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厚,边缘薄;镜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学习、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工具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活动,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点。
2.学会使用放大镜,对比肉眼观察和使用放大镜,能发现更多的细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培养持续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
2.了解放大镜的发明史,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乐于与人合作,共同探究。
知道放大工具的结构特点,了解放大镜能放大物体图像,看清更多细节。
通过对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点,明白放大镜是“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每生一面)、信封、钱币;十种对比观察的器具;烧杯、水、记录纸。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课前视频导入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2.组织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1.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用它们观察文字,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
(预测-实测)(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2.交流学生的发现。
通过比较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间厚)不能空心的特点。
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间越厚,边缘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体的图像也就越大。
知道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3.拓展活动: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为一个“自制的放大镜”。
4.小结,并介绍放大镜的历史。
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了解放大镜的用途,让学生谈谈生产、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2.用肉眼和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比较肉眼观察和在放大镜下观察有什么不同。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探索物理世界》第三章第三节,主题为“放大镜”。
详细内容包括: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构造,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3.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放大镜的构造、凸透镜成像原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实验箱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实验记录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神秘的信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清里面的内容,引出放大镜。
2. 讲解:介绍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
4.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其他同学点评并给出建议。
5. 应用:展示生活中使用放大镜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实际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构造2. 凸透镜成像原理3.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4. 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体,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2. 答案要求:描述观察到的物体细节,说明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理和放大镜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放大镜进行科学探究,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
2.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设计。
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和记录要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凸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幼儿园大班教案《放大镜》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放大镜》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发现》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放大镜”一节。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放大镜的作用,了解放大镜的基本原理。
2. 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重点: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图片、实物(如树叶、昆虫等)。
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放大镜,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如放大镜是如何将物体放大的,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放大镜和实物,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物,并引导幼儿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4. 课堂互动(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其他幼儿进行评价和补充。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放大镜2. 内容:(1)放大镜的原理(2)放大镜的使用方法(3)观察到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观察到的物体:树叶(2)观察到的现象:树叶上有许多细小的纹理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放大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课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社区中寻找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的物体,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视野。
同时,教师应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设定为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放大镜》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放大镜》及教学反思《放大镜》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工具》,具体内容为第三节《放大镜秘密》。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解放大镜构造、用途,并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放大镜,解放大镜构造和用途。
2. 能力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描述观察到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 教学重点:认识放大镜,解放大镜构造、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各种图片、实物(如蚂蚁、树叶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一只蚂蚁搬运食物过程,引发他们对微小物体兴趣。
2. 例题讲解:a. 向幼儿展示放大镜,引导他们观察放大镜构造。
b. 介绍放大镜用途,如观察微小物体、阅读等。
c. 示范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让幼儿模仿。
3. 随堂练习:a.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图片和实物,并描述观察到现象。
b. 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指,解放大镜放大效果。
a.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现象。
b. 讨论放大镜用途,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放大镜。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构造:镜片、镜柄。
2. 放大镜用途:观察微小物体、阅读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放大镜观察生活中微小物体,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观察到物体,如实记录。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放大镜其他用途。
答案:根据探讨结果,如实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充分解放大镜构造、用途,并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学习情况,确保他们都能掌握放大镜使用方法。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更多生活中微小物体,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利用放大镜解决实际问题。
《放大镜》教案(精选8篇)
《放大镜》教案(精选8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篇一设计思路幼儿的世界,就是一张白纸。
幼儿认识东西比较直接。
亲眼所见的物体,就有了直观的认识。
可是今天物体为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变化呢?原来这是一个有关放大镜的探索游戏。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
,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
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从功能来看,"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的。
所以,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活动准备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第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情景引入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设计意图: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幼儿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
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1.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设计意图: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含反思
在艺术领域中,放大镜可以帮助 艺术家更加精细地描绘作品的细 节,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01
在珠宝鉴定领域,放大镜可以帮 助鉴定师更加准确地观察珠宝的 细节和特征,从而判断其真伪和 价值。
02
03
在考古学中,放大镜可以帮助考 古学家更加细致地观察文物和遗 址的细节,揭示历史的秘密。
04
05
反思与总结
活动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5. 将塑料杯放在需要 放大的物体上,通过 胶带上的小口观察物 体。
4. 向塑料杯中倒入水 ,直到水面略高于胶 带上的小口。
自制简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将自制简易放大镜对准需要观 察的物体。
通过调整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 距离,可以观察到物体被放大 的效果。
注意保持放大镜的水平,避免 水溢出。
分享自制简易放大镜的经验和感受
活动时间安排略显紧张,部分孩子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和实验。
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及进步情况
表现
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孩子们在实验环节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动手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 观察。
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及进步情况
• 通过小组合作,孩子们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 问题。
注意事项
提醒幼儿正确使用放大镜 ,避免阳光直射眼睛。
02
放大镜的基本原理
光的折射与聚焦
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 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当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放大镜)时,光线 会向中心聚焦,形成一个清晰的、放大的虚 像。
折射现象是放大镜能够放大物体的基础,通 过合理调整放大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可以 获得不同倍数的放大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放大镜》教案(文本+表格式)2篇(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文本式+表格式(教学设计)2篇1.1 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2.知道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1.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
3.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
科学态度目标1.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2.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
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2.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难点:自制放大镜并检验其放大作用。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铁丝、保鲜膜、水。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聚焦1.活动:展示几个典型的学生课前调查表并汇总。
2.导入: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有助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如观察植物的花或种子、修理精密仪器、考古研究等。
思考:大家知道哪些工具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帮助观察?(预设:放大镜、显微镜……)3.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放大镜。
)放大镜为什么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这和它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放大镜”。
(板书:放大镜)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比较不同的镜片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教材图片和实物放大镜、玻璃片、近视眼镜。
)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活动帮助卡。
3.交流:指导学生组内讨论。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有什么相同点?学生1:它们都是透明镜片,而且都是由玻璃制造的。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三篇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三篇【篇一】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教学目标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放大镜(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平面镜片。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与猜想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
放大镜大家很熟悉,我来介绍一下放大镜。
(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1)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2)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探究与实践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拓展与创新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说说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尝试利用放大镜来放大物体。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含反思1.1 活动背景:1.1.1 放大镜是一种常见的观察工具,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观察到细微的物体。
1.1.2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1.1.3 本次活动适用于大班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和科学知识,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2.1.1 握持放大镜:用手握住放大镜,手指放在镜子的边缘,避免遮挡光线。
2.1.2 调整焦距:根据观察物体的距离,调整放大镜的焦距,使物体清晰可见。
2.1.3 观察物体:将放大镜对准物体,观察物体的细节,并用语言描述。
三、教学内容3.1 活动准备:3.1.1 放大镜: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放大镜。
3.1.2 观察物体:准备一些细微的物体,如树叶、花蕊等。
3.1.3 教学场地:选择一个宽敞明亮的地方进行活动。
四、教学目标4.1 认知目标:4.1.1 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4.1.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4.1.3 帮助幼儿认识细微物体,提高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掌握放大镜的握持方法,避免手指遮挡光线。
5.1.2 调整放大镜的焦距,使物体清晰可见。
5.1.3 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物体细节。
5.2 教学重点:5.2.1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放大镜,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5.2.2 鼓励幼儿积极观察、探索,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5.2.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观察成果。
(由于篇幅原因,剩余五个章节暂不编写,如需后续内容,请告知。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放大镜: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放大镜。
6.1.2 观察物体:准备一些细微的物体,如树叶、花蕊等。
6.1.3 教学场地:选择一个宽敞明亮的地方进行活动。
七、教学过程7.1 活动导入:7.1.1 教师向幼儿展示放大镜,引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心。
7.1.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放大镜的认知和观察经验。
科学放大镜教案(通用10篇)
科学放大镜教案科学放大镜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放大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科学放大镜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2、激发幼儿探索使用放大镜的兴趣。
3、感知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便利。
活动重点:通过感官感知放大镜的特点。
活动难点:发现随着放大镜的上下移动会放大物体的整体或局部。
活动准备:1、幼儿每人一个放大镜。
2、每组准备一些可观察的物体。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放大镜,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2、介绍名称——放大镜。
二、引导幼儿通过感官感知放大镜的外形特点。
1、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用手摸,用眼观察,感知放大镜的特点。
2、幼儿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放大镜是什么样子的?3、教师小结:放大镜和普通的玻璃的不同,它是中间凸起的,边缘是薄的。
三、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放大镜。
1、幼儿用放大镜自由观察桌面上的物体,感知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部分幼儿到前面展示自己如何使用放大镜。
3、教师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并小结:在使用放大镜时,慢慢上下移动放大镜,保持合适的距离,会放大物体的整体或局部。
四、感知放大镜在生活中的便利。
1、通过图片让幼儿感知放大镜的使用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2、幼儿再次使用放大镜随意观察活动室内任何地方,体验使用放大镜带来的乐趣。
科学放大镜教案篇2一、主题来源: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源于孩子们对手影、皮影等光射作用的好奇,对物体变化的好奇,因此,我们预设了《科学放大镜》主题活动,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和他们一起探索光、影、旋转、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大班教案《放大镜》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放大镜》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奇妙的现象》第四章《有趣的工具》,详细内容为“放大镜”一节。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放大镜的名称、用途,了解放大镜的基本原理。
2. 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培养观察、探索、发现的能力。
3. 能够用放大镜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细微之处,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技巧。
难点:放大镜的原理及观察过程中的细心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放大镜、各种物体(如树叶、蚂蚁、花朵等)。
学具:每人一个放大镜、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趣的物体,引发幼儿对微小物体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放大镜的名称、用途。
(2)演示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讲解放大镜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互动环节(10分钟)(1)幼儿相互展示观察到的物体,分享观察心得。
5.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周围的环境,用画纸和彩笔记录下观察到的有趣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名称、用途。
2.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3. 放大镜的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放大镜观察家里的植物,画出植物的特点。
2. 答案:观察植物的花瓣、叶子、茎等部分,用画笔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创作等环节,让幼儿掌握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将放大镜带入生活中,观察更多有趣的物体,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有趣的放大镜”、“我是小小观察家”等,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操性。
科学活动:放大镜优秀6篇
科学活动:放大镜优秀6篇放大镜科学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在一次区域游戏活动中,我偶然发现,孩子们对放大镜、望远镜等工具十分的感兴趣,还有得孩子拿着放大镜在地上照着什么。
但是,放大镜的用法并不如我所愿。
从幼儿的举动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幼儿乐意使用放大镜,但在使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将放大镜紧紧贴着眼睛,有的幼儿将放大镜贴在被照的物体上,显然,幼儿只是认识放大镜而已,对其使用方法及具体功用却并不了解。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堂中班科学活动,使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二、目标预设1、了解和发现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影像的功能,并会正确使用放大镜。
2、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探索和细心观察,萌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3、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感受放大镜的神奇之处。
三、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过玩放大镜的经验2、课件《放大镜的秘密》3、幼儿操作材料、实物放大镜人手一份,纸笔四、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活动,发现放大镜里的秘密,萌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由于先前幼儿已经在区域活动中自由探索过放大镜的秘密,也对这种工具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但是他们似乎没有掌握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设计了“找找小瓢虫”的游戏,将红色的、很小的“小瓢虫”隐藏在“森林”图片中,请幼儿一一寻找出来,从而引出请放大镜来帮忙,这让幼儿切实地感受到放大镜的作用。
而随后的游戏“这些瓢虫一样吗”,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寻找相同的“小瓢虫”,鼓励幼儿在不断操作、尝试的过程中,了解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生活中的放大镜”则扩大了幼儿的视野,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从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放大镜是一个重要的观察工具,因此,我产生了设计集体学习活动的想法,希望通过集体学习活动,使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功用及使用方法,体会使用工具观察的乐趣。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篇二教学目标:#8194;1、了解放大镜是不同于普通镜片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放大镜若干个2. 不同尺寸的图片若干张3. 记录本和笔4. 教学PPT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PPT中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图片中的细节。
2. 介绍放大镜:展示放大镜,让幼儿观察放大镜的形状、结构,并讲解放大镜的用途。
3. 实践操作:分发放大镜和图片,引导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图片,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节。
4. 分享交流: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细节。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下放大镜的作用。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科学角放置放大镜,供幼儿随时观察使用。
3. 科学探索:开展“探秘放大镜”主题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探索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
五、活动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幼儿的观察、操作和交流,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其中。
2. 教师是否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引导和帮助,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3. 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活动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教育价值。
5. 活动延伸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否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地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2. 评估幼儿在观察过程中的细致程度,是否能发现并描述图片中的微小细节。
3. 考察幼儿在分享交流时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4. 关注幼儿在活动结束后的兴趣延续,是否对生活中的放大镜现象保持好奇和探索的热情。
七、教学资源1. 放大镜:用于幼儿实际操作,观察图片细节。
2. 图片:提供不同尺寸和内容的图片,增加观察的趣味性。
3. 记录本和笔:用于幼儿记录观察到的细节。
关于放大镜的小学科学教案
关于放大镜的小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放大镜的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2. 放大镜的作用:观察微小物体。
3.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正确操作和保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放大镜的原理和作用。
2. 难点: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放大镜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2. 实验材料:玻璃球、卡片等。
3. PPT课件。
4. 教学视频或图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放大镜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实例分析: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易懂。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3. 反思学生表现:学习兴趣、参与度、掌握程度等。
八、课后作业1. 绘制放大镜的原理图,并简要说明其成像规律。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思考、实验、交流等方面。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理解程度、创新意识等。
3. 学生综合素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科学素养等。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加强课后辅导,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指导。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好奇心,如:“什么东西,越靠近物体,看到的越大?”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含反思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含反思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放大镜若干个2. 不同大小、颜色的实物卡片3. 记录本和笔4. 音乐播放设备四、活动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细节部分。
2. 介绍放大镜:向幼儿展示放大镜,让幼儿观察放大镜的外形特征,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呢?”3. 探索放大镜的原理: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用放大镜观察实物卡片,引导幼儿发现放大镜能让物体看起来更大,并观察到物体的细节部分。
4. 观察比赛:邀请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比赛,每组用放大镜观察同一张实物卡片,看谁观察到的细节最多。
5. 记录和分享:鼓励幼儿用记录本和笔记录下观察到的细节,并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放大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观察和探索。
在观察比赛中,幼儿充分发挥了合作精神,互相鼓励,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活动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放大镜的特征和作用,让幼儿亲身体验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效果。
我也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观察任务。
在活动结束后,我发现部分幼儿在分享观察成果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但部分幼儿的表达较为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活动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语言表达的环节,如让幼儿用词语描述观察到的细节,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对放大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六、活动准备:1. 自然界的图片,如花朵、树叶、昆虫等2. 放大镜3. 记录卡纸4. 彩色笔5. 透明胶带七、活动过程:1. 自然探索:带幼儿到户外,观察自然界的各种事物。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
小学科学《放大镜》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章《观察与发现》,具体内容为第一节《放大镜》。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作用,掌握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放大镜,了解其构造、使用方法,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提高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放大镜的构造、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细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显微镜、各种物体(如树叶、昆虫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放大镜、各种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放大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1)教师展示放大镜,引导学生观察放大镜的构造。
(2)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强调正确使用放大镜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放大镜和若干物体。
(2)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记录观察结果。
4. 例题讲解(1)展示例题:用放大镜观察树叶的脉络。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明确观察目标。
(3)学生动手操作,用放大镜观察树叶脉络。
5. 随堂练习(1)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指定物体。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索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放大镜的构造与使用方法2. 观察物体细节3. 例题:观察树叶脉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放大镜观察身边的物体,记录观察结果。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描述其细节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技巧,但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放大镜科学教案
放大镜科学教案放大镜科学教案「篇一」教材简析:本课将带领学生进人另一个新的观察领域一一晶体世界。
晶体指组成物质内部的微粒按一定空间次序排列形成的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比如食盐是氯化钠的晶体,味精是谷氨酸钠的晶体,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和天上飘下的雪花,是水的晶体。
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及科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大多数物质的晶体是用肉眼看不见的,我们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甚至X光才能看到。
晶体是许多固态物质的一种结构。
过去学生观察物质,很少从结构的角度去观察,本课的观察活动将使他们对身边的物质有着更深一层的了解。
相信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这个世界之后,学生很快就会对奇妙的晶体世界着迷,从此对它热情关注。
教学背景:“微小世界”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所涉及的内容很广,但教学重点不是这些方面的知识,而是拓展学生观察的范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在活动中让他们学习和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独立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学生对晶体是陌生的,但晶体是美丽的,也是非常有用的,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很广泛的用途。
本课教学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对拓展学生对自然界物质的认识是有意义的。
教学设计:(一)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教科学词汇:晶体学(二)过程与方法:目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用图记录观察结果;自制食盐等晶体。
标科学方法:实验探究、记录分析(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重难点:制作晶体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各种晶体及晶体用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1.选择大颗粒结晶的教学途的图片或多媒体盐、味精、烧杯、滴管、玻味精,不要选粉状的。
大班科学教案放大镜
大班科学教案放大镜1.大班科学教案放大镜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放大镜活动目标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感受变化。
►准备活动【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活动内容【导入】1.看漫画【放大镜】,谈论放大镜的作用,寻找我们身边与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 还可以干什么呢?-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2.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件和实验顺序。
-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看一看实验顺序。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结束】4.实验结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动纸- 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解放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放大镜上有一个凸透镜,太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太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称为焦点。
这样,透过放大镜的太阳光就可以集中在一点上点燃纸张。
2.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向日葵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对植物生长变化感兴趣。
2.观察和感知向日葵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了解葵花籽对人的益处。
3、对身边的动植物感兴趣。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按变化排序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小结
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学习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学习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学习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学习重点
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学习难点
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时间:
教研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学习内容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总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3、2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使用工具能够观: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学习内容
1、放大镜
总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3、2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
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
教学反思
时间:
教研组
查阅
教导处查阅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