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胰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囊实性相间分布。以实性成分为主者,囊性成分多位于包 膜下。 3、有明显完整光滑的包膜,且强化明显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平扫:见胰头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占位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动脉期: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相间分布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的导管内可见强化的壁结节。此型恶性可能大。 2、分支胰管型:好发生于胰腺钩突部,表现为分叶状
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并与主胰管相通。 诊断要点:病灶与胰管相通并伴胰管扩张 。
病例一 男性 67岁 主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增强示:主胰管明显、广泛性扩张,胰管内有细小结节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胰腺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 呈轮廓清楚的分叶状肿物,囊腔细小(<2cm)而多,呈” 蜂窝样”改变,特征性的中央的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 化高度提示浆液性囊腺瘤。
CT扫描示:胰头肿瘤呈多个小囊聚集成“蜂窝”样,边缘光整,中央见小 片状钙化。
女性,56岁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女性,67岁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行占位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性占位
CT增强示主胰管扩张明显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肿瘤囊性成分凸向十二指肠内,引起十二指肠乳头肿大
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癌
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部位为胰体尾部,可为大单囊 也可为几个大囊组成。 肿瘤的大小与恶性程度相关,直径>8cm则考虑恶性 可能大。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平扫:见胰头边界清晰的囊实性占位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动脉期:实性成分强化,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相间分布
病例一 女性,28岁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的导管内可见强化的壁结节。此型恶性可能大。 2、分支胰管型:好发生于胰腺钩突部,表现为分叶状
或葡萄串样囊性病变,并与主胰管相通。 诊断要点:病灶与胰管相通并伴胰管扩张 。
病例一 男性 67岁 主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增强示:主胰管明显、广泛性扩张,胰管内有细小结节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胰腺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 呈轮廓清楚的分叶状肿物,囊腔细小(<2cm)而多,呈” 蜂窝样”改变,特征性的中央的星状瘢痕、日光放射状钙 化高度提示浆液性囊腺瘤。
CT扫描示:胰头肿瘤呈多个小囊聚集成“蜂窝”样,边缘光整,中央见小 片状钙化。
女性,56岁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女性,67岁 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
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行占位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CT示:胰头见葡萄串样囊实性占位
CT增强示主胰管扩张明显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病例二 男性 68岁 分支胰管型IPMT 病史:频发胰腺炎
肿瘤囊性成分凸向十二指肠内,引起十二指肠乳头肿大
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癌
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部位为胰体尾部,可为大单囊 也可为几个大囊组成。 肿瘤的大小与恶性程度相关,直径>8cm则考虑恶性 可能大。
医学影像-胰腺影像诊断
胰腺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明 显均匀性增 大,边缘呈 毛刺状改变 ,肾前筋膜 明显增厚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பைடு நூலகம்
急性胰腺炎
治疗前 1月后
•胰腺体积明 显增大,其 内密度欠均 匀,边缘毛 糙。 •有渗出,双 肾前筋膜增 厚
•经治疗,1个 月后复查, 胰腺体积略 有缩小,胰 头区假性囊 肿形成
胰腺癌
胰腺癌(图)
胰腺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影 信号不均,肝及脾周围有水 样信号影。
分叶状软组织肿
块;T2高信号,T1低 信号
MRCP示肝内胆 管及胆总管明显扩张,
呈“软藤征”至胰头 区突然中断
胰腺癌(图)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中晚期胰腺癌的诊断较为容易,影像学显示胰 腺实质性肿块,伴有胰管扩张和截断和/或淋巴结 转移,结合黄疸等表现则可明确诊断。
急性胰腺炎(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蜂窝组织炎
急性胰腺炎(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小网膜囊脓肿,产气菌感染
急性胰腺炎(图)
胰腺假囊肿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ERCP示胰管粗细不均,呈串珠状
慢性胰腺炎(图)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胰腺癌
胰腺癌
胰腺癌
胰腺癌
胰腺癌
包绕周围血管并肝转移
胰腺癌需与慢性胰腺炎鉴别。炎性病变胰管多 呈串珠状扩张,但无中断,可见胰腺萎缩及钙化, 肾周筋膜增厚,无淋巴结转移。
ERCP和PTC对胰腺癌诊断的阳性率较高,但属 创伤性检查方法。CT和MRI对中、晚期胰腺癌有肯 定的诊断价值,但较难发现早期病变,需多种检查 方法联合应用。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胰腺体积明 显均匀性增 大,边缘呈 毛刺状改变 ,肾前筋膜 明显增厚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பைடு நூலகம்
急性胰腺炎
治疗前 1月后
•胰腺体积明 显增大,其 内密度欠均 匀,边缘毛 糙。 •有渗出,双 肾前筋膜增 厚
•经治疗,1个 月后复查, 胰腺体积略 有缩小,胰 头区假性囊 肿形成
胰腺癌
胰腺癌(图)
胰腺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影 信号不均,肝及脾周围有水 样信号影。
分叶状软组织肿
块;T2高信号,T1低 信号
MRCP示肝内胆 管及胆总管明显扩张,
呈“软藤征”至胰头 区突然中断
胰腺癌(图)
诊断、鉴别诊断及比较影像学
中晚期胰腺癌的诊断较为容易,影像学显示胰 腺实质性肿块,伴有胰管扩张和截断和/或淋巴结 转移,结合黄疸等表现则可明确诊断。
急性胰腺炎(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蜂窝组织炎
急性胰腺炎(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小网膜囊脓肿,产气菌感染
急性胰腺炎(图)
胰腺假囊肿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ERCP示胰管粗细不均,呈串珠状
慢性胰腺炎(图)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胰腺癌
胰腺癌
胰腺癌
胰腺癌
胰腺癌
包绕周围血管并肝转移
胰腺癌需与慢性胰腺炎鉴别。炎性病变胰管多 呈串珠状扩张,但无中断,可见胰腺萎缩及钙化, 肾周筋膜增厚,无淋巴结转移。
ERCP和PTC对胰腺癌诊断的阳性率较高,但属 创伤性检查方法。CT和MRI对中、晚期胰腺癌有肯 定的诊断价值,但较难发现早期病变,需多种检查 方法联合应用。
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
胰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精品PPT课件
胰腺形态、位置 及毗邻
胰管贯穿胰腺全长,体 部常位于胰中央偏后
管径一般可为2~3mm, 胰头处可达3~4mm,年 轻人光滑较细,老年人 迂曲扩张
两个生理性狭窄
主、副胰管汇接处
胰体中部,脊柱左前
主胰管(Wirsung管) 副胰管(Santorini管)
胰管
胰管汇合类型
动脉血主要来自
1.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
细胞分化 导管分化
腺泡分化 内分泌分化
按起源分类
功能特征 产生黏液
产生酶 产生多肽类激素
免疫表型
典型肿瘤
CK19、CA19-9、 CEA、B72.3、
MUC1
导管腺癌、浆液性 囊腺瘤、粘液性囊 性肿瘤、导管内乳 头状粘液性肿瘤
胰蛋白酶、糜蛋白 腺泡细胞癌、胰母
酶、脂肪酶
细胞瘤
CHG、SYN、CD56 胰腺内分泌肿瘤
2.胰颈部的淋巴结:直接回 流到肠系膜上动脉附近淋巴 结;胰体尾部的淋巴结大部 汇流入胰体上下缘淋巴结和 脾门淋巴结。
3.胰腺的淋巴引流途径对于 胰腺癌的扩散方式有着重要 的意义。
胰腺淋巴结引流
胰腺常见变异
1.胰腺形态变异
胰头异常
胰颈异常突起
胰尾缺如
环形胰腺
胰腺扭曲
胰周脂肪嵌入
2.胰腺异位
3.胰管、胆管变异
胰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一、胰腺的大体解剖
胰腺呈条带状,平第二腰 椎,位于上腹中部腹膜后 间隙中。
胰腺尾部到胰头:从左上 后到右下前。
胰腺分头、颈、体、尾及 钩突
3cm,2.5cm,2.0cm
胰腺大小颇多变异,与年 龄有关,用测量大小的方 法确定有无异常价值甚微 临床经验,主观判断
胰腺肿瘤影像学诊断
【转移途径】
淋巴和血行转移较早,胰头癌常直接侵犯胆总管、十二 指肠;胰体癌常直接侵犯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起始 部;胰尾癌常侵犯脾门;
血行转移首先是肝、肺,其次是腹膜、骨骼和肾上腺。
【影像学表现】
CT:
1、胰腺局部增大并肿块形成:是胰腺癌主要和直接征 象。胰腺局部隆起,肿块可呈分叶状。
2、平扫为等密度,肿块较大时内部可见不规则的低密 度。
3、胰腺癌为少血管肿瘤,增强扫描时密度增加不明显, 而周围正常胰腺组织强化明显,使肿块显示得更清晰。
4、胰管扩张:肿瘤远端的主胰管扩张,CT表现为沿 着胰腺长轴中部走行的条状低密度影。甚至在阻塞 远端形成潴留性囊肿。
5、胆总管扩张:梗阻近端胆总管、胆囊及肝内胆管 均见扩张。
6、胰头癌:胰头部增大而胰体尾部萎缩;胰管、胆 总管同时扩张称为“双管征”,此征是诊断胰头癌 较可靠的征象。
【影像学表现】
• CT:①肿瘤多位于胰腺边缘,呈外生性生长,为囊
实性,可大可小,包膜完整,境界清晰,可见钙化; • ②肿块内部结构的表现取决于肿瘤实性和囊性成分和
比例,常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偶见单纯囊性或 单纯实性肿块密度,瘤内可有出血;③实性部分呈渐 进性强化,其强化程度略低于正常胰腺组织,包膜强 化较明显。
【诊断与鉴别诊断】
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一般都较小,但有明显内分泌症 状。如发现胰腺内高血供肿瘤,结合临床表现则不难做 出诊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发现时多已较大,有时需 与邻近肠道来源的间质瘤相鉴别,后者常有消化道出血
等症状。
胰岛素瘤CT
恶性胰岛素瘤
功能性胰岛素细胞瘤
无功能胰岛细 胞瘤并肝转移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三)、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IPMT)
探索医学影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一
脉快速注射含碘对 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 , 种生物学功能 , 它 位于促炎症细胞 因子相 互连接形成的 网络的顶点 , 在许 多免疫介 导 的疾病 中处 于 中心位 置 J 。近年 来 , 关于细胞 因子 与脊柱 关节病 发病 的研究
表明 , A S患者 血浆 中 I L一2 3升 高 , 并且 I L一 2 3与 I L一1 7含量 呈显 著 正相关 , 说
摘
要 目的 : 探 索医学影像检 查在胰腺
癌诊 断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 通过对胰腺
癌 x 线、 超声、 C T及 MI R检 查在诊 断的
应用 , 进行对 比分析 。结果 : 充 分 了解各
种影 像 检 查 左 胰 腺 癌 中 的 优 缺 点 和 适 应
及肝 内转移灶 等。 纤维 胃镜 的超声检查 , 在 胃镜顶端装 上超声探 头 , 紧贴 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 查部 受气体 干扰 , 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
用 提 供 更 多 的理 论 支 持 。
参 考 文献
1 王新卫, 林智明, 廖泽涛, 等. I L一2 3与 I L—l 7
表明 , A S患者 血 清 T N F一 水 平 明显高
于正常对照者 , 在骶髂关节活检组织 中发
现大量 T N F— c t m R N A表达 , 推测 T N F一仪 是导致 A S的 主 要 致 炎 因 子 J 。 已上 市
仪和 I L一6水 平 明显 高于 稳定 组及 对
照组。I L一6是 由 巨 噬 细 胞 和 T 细 胞 分
0 4 . 2 6 8
使一些平扫难 以确定 的病 灶 显示 更加 清
超 声 在 胰 腺癌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楚, 在 增 强 的胰 实 质 内 可见 到低 密 度 的 不
脉快速注射含碘对 比剂后再进行的扫描 , 种生物学功能 , 它 位于促炎症细胞 因子相 互连接形成的 网络的顶点 , 在许 多免疫介 导 的疾病 中处 于 中心位 置 J 。近年 来 , 关于细胞 因子 与脊柱 关节病 发病 的研究
表明 , A S患者 血浆 中 I L一2 3升 高 , 并且 I L一 2 3与 I L一1 7含量 呈显 著 正相关 , 说
摘
要 目的 : 探 索医学影像检 查在胰腺
癌诊 断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 通过对胰腺
癌 x 线、 超声、 C T及 MI R检 查在诊 断的
应用 , 进行对 比分析 。结果 : 充 分 了解各
种影 像 检 查 左 胰 腺 癌 中 的 优 缺 点 和 适 应
及肝 内转移灶 等。 纤维 胃镜 的超声检查 , 在 胃镜顶端装 上超声探 头 , 紧贴 胃后壁对胰腺作全面检 查部 受气体 干扰 , 大大提高了胰腺癌的诊
用 提 供 更 多 的理 论 支 持 。
参 考 文献
1 王新卫, 林智明, 廖泽涛, 等. I L一2 3与 I L—l 7
表明 , A S患者 血 清 T N F一 水 平 明显高
于正常对照者 , 在骶髂关节活检组织 中发
现大量 T N F— c t m R N A表达 , 推测 T N F一仪 是导致 A S的 主 要 致 炎 因 子 J 。 已上 市
仪和 I L一6水 平 明显 高于 稳定 组及 对
照组。I L一6是 由 巨 噬 细 胞 和 T 细 胞 分
0 4 . 2 6 8
使一些平扫难 以确定 的病 灶 显示 更加 清
超 声 在 胰 腺癌 诊 断 中 的 应 用 楚, 在 增 强 的胰 实 质 内 可见 到低 密 度 的 不
胰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瘤
四、胰腺内分泌肿瘤
按分泌激素与否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2种;
按分泌激素及胰岛细胞类型,又可分为ß型胰岛 细胞瘤即胰岛素瘤和非ß型胰岛细胞瘤,后者括 胰高糖素瘤、胃泌素瘤、舒血管活性肽瘤、生长 抑素瘤。
胰岛素瘤 约占胰岛细胞瘤80%,起源于胰岛ß 细胞,多为良性,约10%为恶性,因分泌过多胰 岛素临床表现为低血糖。肿瘤多为单发,直径常 小于或等于2cm-3cm。 非功能胰岛细胞瘤 由于生长缓慢,较少引起症 状,就诊时肿物常较大,多位于胰体尾部,常有 包膜,恶性者包膜不完整。
病理:
1、浆液性囊腺瘤
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病灶多为单发,偶尔多发。 虽无完整包膜,但分界基本清晰,肿块呈圆形或 卵圆形,表面呈结节或分叶状。切面上有些瘤体 主要由无数小囊组成,有些囊腔相对大些,还有 些瘤体大小囊混杂。囊壁光滑,囊内充满清亮稀 薄液体,囊之间被结缔组织分隔。
2、粘液性囊性肿瘤
MRI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 高信号区,可清楚显示其分叶轮廓,也可显示 间隔和壁及分房结构,壁和间隔均较薄,可以 呈细线状,直径3CM以上的肿瘤可呈混合信号。
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
Von Hipple-Lindau 综合症
2、粘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
CT平扫肿块呈圆形,单或多囊状肿物, 接近水样密度或水样密度伴类似新鲜出 血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肿块轮廓光 滑,无分叶,有菲薄分隔,侵犯血管不 明显,仅见推移改变,囊壁厚度不均。 囊壁或囊内可见壳状或不规则钙化。增 强后仅见囊壁和壁结节轻度强化。发现 壁结节提示囊腺癌可能性大,远处转移 是可靠征象。
(精品医学)胰腺肿瘤影像学PPT演示课件
腹水征
.
胰头癌
T2WI
T1WI
.
胰头癌 肝内胆管扩张
T1WI
T2WI
.
胰尾癌
.
胰 体 尾 癌
.
胰头癌
.
同上一病例
.
胰头胰体癌
.
胰头胰体癌
.
早期胰头癌
.
早期胰头癌
.
早期胰头癌
同上一病例 MR所见
.
早期胰头癌
同上一病例MR表现
.
早期胰头癌
同上一病例 MRCP COR T1 +C
.
胰腺癌--CT表现
胰管扩张(66-73%),呈串珠状,胰头内胰管与 总胆管扩张呈“双管征” 浸润血管:如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门静脉、 脾静脉,使之增粗模糊, >3.0cm 的胰腺癌易侵犯 血管。肿瘤包绕血管及血管变性或闭塞是手术不 能切除的征象 胆总管梗阻性扩张,包括胆总管、胆囊、总肝管、 肝内胆管异常扩张,伴有慢性胆囊炎胆囊可不扩 大
无内分泌功能者在年青妇女中多见,往往生长较大
而无症状,可压迫邻近脏器并有肝内转移。影像学 检查在于明确肿瘤的部位,肿瘤向周围的扩散以及 有无周围淋巴结和肝脏的转移等
.
胰岛细胞瘤—CT表现
胰腺内显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类圆形,常由
于病灶较小不引起轮廓改变而漏诊,对超过3mm以上 的局限性隆起变化应予高度重视,常规 CT 检查诊断 胰岛素瘤时胰腺轮廓的变化可作为定位诊断的重要 根据 胰岛素瘤几乎全是多血管性,表现为动脉期、门脉 期肿瘤明显强化,持续时间长。常规 CT 检查时不易 发现此种改变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位于胰体尾部,平扫多为较 均匀的低密度,肿瘤较大,界限可清楚或不甚清楚, 轻微或内部无强化及边缘强化明显,对附近组织少 有侵犯
医学影像学-胰腺
1.5~5厘米X 17~19.5厘米X 0.5~2厘 米 • 胰腺表面 光滑规则,分叶状,羽毛状(老年人)
胰腺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胰腺正常解剖 • 胰腺分部
胰头(最宽大),钩突 胰颈(最短) 胰体(较长) 胰尾(较短) • 胰头、胰颈部位于脊柱中线右侧
• 胰体、胰尾部位于脊柱中线左侧
胰腺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则肿大 • 胰腺局部出现低密度影,少数为等或高
密度影,少数肿瘤内可出现坏死、液化 和囊变表现
胰腺癌
胰腺癌CT诊断 “双管征”(胰头癌主要间接征 象): • 胰管、胆总管、肝内胆管不同程度 扩张 • 扩张的胆总管、胰管于胰头肿块处 突然截断
胰腺癌
胰腺癌CT诊断 • CT增强扫描胰腺癌表现为动脉期呈相对
积弥漫性或局限性明显肿大,形态不规 则,边缘模糊,胰腺密度降低,肾周筋 膜增厚 • CT增强扫描可见胰腺轻度强化,胰腺周 围水肿显示更清晰
胰腺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CT诊断 •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胰腺增大
更明显 • 由于出血,胰腺可出现不均匀性
密度增高,CT值一般超过60HU
胰腺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消化系统 胰腺影像学
胰腺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 普通X线检查和造影检查 • 血管造影 • 超声 • CT • MRI
胰腺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胰腺正常解剖 • 似棒球拍横卧在后腹膜内(第1、2腰
椎前方) • 前腹壁体表投影
上缘为脐上10厘米处,下缘约相当于 脐上5厘米
胰腺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胰腺正常解剖 • 宽度、长度、厚度约为
胰腺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胰腺癌X线诊断 • 胰腺癌PTC表现为胆总管下端梗阻,
断端形态圆钝、平滑或有小结节状 影 • 充盈扩张胆总管可有移位改变
胰腺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胰腺正常解剖 • 胰腺分部
胰头(最宽大),钩突 胰颈(最短) 胰体(较长) 胰尾(较短) • 胰头、胰颈部位于脊柱中线右侧
• 胰体、胰尾部位于脊柱中线左侧
胰腺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则肿大 • 胰腺局部出现低密度影,少数为等或高
密度影,少数肿瘤内可出现坏死、液化 和囊变表现
胰腺癌
胰腺癌CT诊断 “双管征”(胰头癌主要间接征 象): • 胰管、胆总管、肝内胆管不同程度 扩张 • 扩张的胆总管、胰管于胰头肿块处 突然截断
胰腺癌
胰腺癌CT诊断 • CT增强扫描胰腺癌表现为动脉期呈相对
积弥漫性或局限性明显肿大,形态不规 则,边缘模糊,胰腺密度降低,肾周筋 膜增厚 • CT增强扫描可见胰腺轻度强化,胰腺周 围水肿显示更清晰
胰腺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急性胰腺炎CT诊断 •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胰腺增大
更明显 • 由于出血,胰腺可出现不均匀性
密度增高,CT值一般超过60HU
胰腺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消化系统 胰腺影像学
胰腺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 普通X线检查和造影检查 • 血管造影 • 超声 • CT • MRI
胰腺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胰腺正常解剖 • 似棒球拍横卧在后腹膜内(第1、2腰
椎前方) • 前腹壁体表投影
上缘为脐上10厘米处,下缘约相当于 脐上5厘米
胰腺解剖及正常影像表现
胰腺正常解剖 • 宽度、长度、厚度约为
胰腺常见疾病影像诊断
胰腺癌X线诊断 • 胰腺癌PTC表现为胆总管下端梗阻,
断端形态圆钝、平滑或有小结节状 影 • 充盈扩张胆总管可有移位改变
胰腺肿瘤影像诊断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实质假乳头状瘤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1
有一组具有相同组织学和生物学特性的肿 瘤组成,占胰腺肿瘤的2%~10%,根据其有 无激素分泌功能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 种, 前者因分泌激素不同再分为胰岛素瘤、胃 泌素、舒血管肠肽瘤、胰高血糖素瘤和生 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瘤等。
临床与病理
诊断与鉴别诊断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都较小,但有明显的内 分泌症状。如发现胰腺内富血供肿瘤,结合临床症状不 难作出诊断。
无功能性肿瘤发现时多于较大,有时需要与临近的肠道 来源的间质瘤相鉴别,后者常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2
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瘤
v CT: v ①肿瘤多位于胰腺边缘呈外,生性生长为囊实性,可大可小
体密度,增强后实性部分 呈渐进性强化,包膜明显强化
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瘤
MRI: (1)形态学表现类似CT呈混杂信号肿块,实性部分
呈软组织信号男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中等程度强化,
影像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为年轻女性并具有上述CT或MRI表现,应考虑为胰腺实性假乳头 状瘤。本病鉴别诊断包括: ①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为腹式共同流,一般都有较显著强 化,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0%以上发生在20 ~30岁的女性,肿瘤可行为 胞膜边缘规则境界清晰,肿瘤包膜可钙化强化程度较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稍低,且间接性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瘤多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以 及风格可钙化囊壁及风格强化明显胰腺癌,胰腺癌是发血供肿瘤增强后, 肿瘤强化不明显及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边缘,常侵犯周围结构。
影像表现
病理报告:(胰体尾肿瘤)胰腺内分泌肿瘤, 肿块大小13cmX11cmX8cm,间质广泛致密纤维 化、玻璃变性,伴退变、囊性变,肿块外周大 部分区有纤维包膜,局部向胰腺实质内浸润性 生长。肿块外表面脂肪内见1颗淋巴结呈反应 性增生。肿块旁附脾脏组织,脾门见一个副脾 结节(直径1.2cm)。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1
有一组具有相同组织学和生物学特性的肿 瘤组成,占胰腺肿瘤的2%~10%,根据其有 无激素分泌功能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 种, 前者因分泌激素不同再分为胰岛素瘤、胃 泌素、舒血管肠肽瘤、胰高血糖素瘤和生 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瘤等。
临床与病理
诊断与鉴别诊断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都较小,但有明显的内 分泌症状。如发现胰腺内富血供肿瘤,结合临床症状不 难作出诊断。
无功能性肿瘤发现时多于较大,有时需要与临近的肠道 来源的间质瘤相鉴别,后者常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2
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瘤
v CT: v ①肿瘤多位于胰腺边缘呈外,生性生长为囊实性,可大可小
体密度,增强后实性部分 呈渐进性强化,包膜明显强化
胰腺实质性假乳头状瘤
MRI: (1)形态学表现类似CT呈混杂信号肿块,实性部分
呈软组织信号男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渐进性中等程度强化,
影像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为年轻女性并具有上述CT或MRI表现,应考虑为胰腺实性假乳头 状瘤。本病鉴别诊断包括: ①非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为腹式共同流,一般都有较显著强 化,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80%以上发生在20 ~30岁的女性,肿瘤可行为 胞膜边缘规则境界清晰,肿瘤包膜可钙化强化程度较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 稍低,且间接性胰腺囊,腺瘤,胰腺囊,腺瘤多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以 及风格可钙化囊壁及风格强化明显胰腺癌,胰腺癌是发血供肿瘤增强后, 肿瘤强化不明显及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边缘,常侵犯周围结构。
影像表现
病理报告:(胰体尾肿瘤)胰腺内分泌肿瘤, 肿块大小13cmX11cmX8cm,间质广泛致密纤维 化、玻璃变性,伴退变、囊性变,肿块外周大 部分区有纤维包膜,局部向胰腺实质内浸润性 生长。肿块外表面脂肪内见1颗淋巴结呈反应 性增生。肿块旁附脾脏组织,脾门见一个副脾 结节(直径1.2cm)。
胰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共124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胰腺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诊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胰腺癌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平扫:采用3-5mm薄层连续扫描; 增强:高压团注100ml造影剂,2.5-3ml/s,开始注射20秒 后扫描;动、静脉及延迟三期扫描。
12
影像诊断—MR
胰腺的MRI检查: 平扫:T1WI、T2WI及抑脂序列; 增强:快速动态扫描;可发现10mm直径以下的小肿物。 MRCP:用于评价胰管、胆管的梗阻/扩张及胆总管的结石 和乳头状肿瘤。
17
胰腺癌
3 胰周脂肪受侵:早期浸润,可见胰周脂肪中出现条纹 状或毛刺状低信号影;晚期,脂肪间隙消失。
4 血管受侵和淋巴结转移:MRI显示血管受侵优于CT, 血管壁毛糙、模糊、狭窄以至闭塞均可清楚显示,特别是 对紧贴胰腺的脾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和腹腔动脉的判断 准确率高,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CT相同。
9
胰腺癌
多数胰腺癌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肿瘤发生率:胰头颈钩突部60-70% ;体部15-20% ;尾 部5-10% ;另有5-10%累及全胰。 胰头部癌体积小,早期侵犯胆管造成阻塞性黄疸。远端的 胰腺组织萎缩和纤维化。 胰体尾部癌体积较大,可出现坏死囊变。
癌胚抗原(CEA)阳性。可出现症状性高血糖。
2.腺泡细胞癌:仅占不足1%,大小不等的腺泡样结构。
3.多形性腺癌:多核或巨核瘤细胞及间质细胞,淋巴管 及血管内瘤栓多见。
4.胰母细胞瘤:儿童期最常见体积大分化好,有钙化。 经手术或放疗后,其预后较成人胰腺癌为佳。
7
胰腺癌·病理分型
90% 导管细胞癌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粘液性囊腺癌 胰母细胞瘤
42
胆道结石
患者腹部疼痛, 有肝内胆管结石, 考虑结石进入胆 管所致;MRI扫 描证实。
12
影像诊断—MR
胰腺的MRI检查: 平扫:T1WI、T2WI及抑脂序列; 增强:快速动态扫描;可发现10mm直径以下的小肿物。 MRCP:用于评价胰管、胆管的梗阻/扩张及胆总管的结石 和乳头状肿瘤。
17
胰腺癌
3 胰周脂肪受侵:早期浸润,可见胰周脂肪中出现条纹 状或毛刺状低信号影;晚期,脂肪间隙消失。
4 血管受侵和淋巴结转移:MRI显示血管受侵优于CT, 血管壁毛糙、模糊、狭窄以至闭塞均可清楚显示,特别是 对紧贴胰腺的脾静脉、肠系膜上动静脉和腹腔动脉的判断 准确率高,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与CT相同。
9
胰腺癌
多数胰腺癌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肿瘤发生率:胰头颈钩突部60-70% ;体部15-20% ;尾 部5-10% ;另有5-10%累及全胰。 胰头部癌体积小,早期侵犯胆管造成阻塞性黄疸。远端的 胰腺组织萎缩和纤维化。 胰体尾部癌体积较大,可出现坏死囊变。
癌胚抗原(CEA)阳性。可出现症状性高血糖。
2.腺泡细胞癌:仅占不足1%,大小不等的腺泡样结构。
3.多形性腺癌:多核或巨核瘤细胞及间质细胞,淋巴管 及血管内瘤栓多见。
4.胰母细胞瘤:儿童期最常见体积大分化好,有钙化。 经手术或放疗后,其预后较成人胰腺癌为佳。
7
胰腺癌·病理分型
90% 导管细胞癌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粘液性囊腺癌 胰母细胞瘤
42
胆道结石
患者腹部疼痛, 有肝内胆管结石, 考虑结石进入胆 管所致;MRI扫 描证实。
《胰腺肿瘤影像》PPT课件
70-80%以上的胰腺癌位于胰头部 早期胰头癌:肿瘤直径<=2.0cm
胰腺癌—X线表现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可显示一些间接表现 占位现象:胃、脾、肾等器官移位,十二指肠圈
扩大等 十二指肠内侧壁改变:粘膜皱襞平坦、消失、
僵硬、双边、反3字征等 ERCP可显示胰管的狭窄和阻塞
胰腺癌--CT表现
胰腺尾部粘液性囊性肿瘤
2021/1/15
精选课件ppt
63
侵犯血管可见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内阻塞
的血栓,其MHB(正铁血红蛋白)呈高信号;门 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迂曲增粗,呈黑色 流空影
胰腺癌--MRI表位梗阻性胆管系统与胰管扩张,T1加权像上观察
胆总管、胆囊、胰管扩张及假囊肿较好,呈长T1低 信号。肝内胆管扩张在T2加权像上清晰,呈长T2高 信号 肝内转移灶属乏血管肿瘤 腹水征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位于胰体尾部,平扫多为较 均匀的低密度,肿瘤较大,界限可清楚或不甚清楚, 轻微或内部无强化及边缘强化明显,对附近组织少 有侵犯
胰岛细胞瘤—MRI表现
胰岛细胞瘤的T1与T2值特别长,明显长于胰 腺癌的T1与T2,在T1加权像上呈明显低信号, 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高信号
多数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瘤<2cm,类圆 形,边界清楚。少数无功能者瘤体较大,仍 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常伴肝内多发转移
胰腺癌呈长T1与长T2值,采用更短TR/TE的T1加权
像或采用更长TR/TE的T2加权像,均可增加癌肿/正 常胰腺的对比度,但仍以T1加权像效果最佳
胰腺癌--MRI表现
在T1WI+FS 上胰腺癌表现为低信号,GRE动态
增强动脉期和实质期均为低信号
浸润胰周脂肪,使短T1高信号的脂肪层消失或
胰腺癌—X线表现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可显示一些间接表现 占位现象:胃、脾、肾等器官移位,十二指肠圈
扩大等 十二指肠内侧壁改变:粘膜皱襞平坦、消失、
僵硬、双边、反3字征等 ERCP可显示胰管的狭窄和阻塞
胰腺癌--CT表现
胰腺尾部粘液性囊性肿瘤
2021/1/15
精选课件ppt
63
侵犯血管可见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内阻塞
的血栓,其MHB(正铁血红蛋白)呈高信号;门 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迂曲增粗,呈黑色 流空影
胰腺癌--MRI表位梗阻性胆管系统与胰管扩张,T1加权像上观察
胆总管、胆囊、胰管扩张及假囊肿较好,呈长T1低 信号。肝内胆管扩张在T2加权像上清晰,呈长T2高 信号 肝内转移灶属乏血管肿瘤 腹水征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位于胰体尾部,平扫多为较 均匀的低密度,肿瘤较大,界限可清楚或不甚清楚, 轻微或内部无强化及边缘强化明显,对附近组织少 有侵犯
胰岛细胞瘤—MRI表现
胰岛细胞瘤的T1与T2值特别长,明显长于胰 腺癌的T1与T2,在T1加权像上呈明显低信号, 在T2加权像上呈明显高信号
多数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瘤<2cm,类圆 形,边界清楚。少数无功能者瘤体较大,仍 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常伴肝内多发转移
胰腺癌呈长T1与长T2值,采用更短TR/TE的T1加权
像或采用更长TR/TE的T2加权像,均可增加癌肿/正 常胰腺的对比度,但仍以T1加权像效果最佳
胰腺癌--MRI表现
在T1WI+FS 上胰腺癌表现为低信号,GRE动态
增强动脉期和实质期均为低信号
浸润胰周脂肪,使短T1高信号的脂肪层消失或
医学影像学(6.8.1)--胰腺肿瘤的影像诊断
胰腺肿瘤
(一)外分泌性肿瘤 1 .胰腺癌 2 .胰腺囊腺瘤 3 .胰腺囊肿 (二)内分泌性肿瘤
胰腺癌
胰腺癌( pancreatic carcinoma )是胰腺 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 升。据美国统计,胰腺癌已上升为仅次 于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第四位 恶性肿瘤。胰腺癌多发生于 40 岁以上的 中老年
淋巴结肿大 。
胰腺癌的影像表 现
钡餐:十二指肠内侧壁粘膜平坦,消 失,肠壁僵硬,框扩大,双边缘,反 3 征,胃窦呈垫压征。
CT 表现
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 是胰腺癌 主要和直接的表现。
胰腺正常光滑连续的外形因局部隆起 而改变,肿块可呈分叶状
肿块的密度在平扫时与正常胰腺等密 度,如肿瘤较大、其内发生液化坏死 时则在肿瘤内可见部分不规则的低密 度区。
CT 表现为条状低密度、沿胰腺走行。 少数胰头钩突部癌发生在导管开口以下
,可能不发生主胰管扩张
胆总管阻塞
胆总管阻塞 胰头癌常常早期侵犯胆总管 下端引起胆总管阻塞,梗阻性黄疸。梗 阻近端胆总管、胆囊、及肝胆管均见扩 张。胰管、胆总管都受累的所谓“双管 征”是诊断胰头癌较可靠的征象
肿瘤侵犯胰腺周围血管
肿瘤侵犯胰腺周围血管 与胰腺毗邻关系密切的大血管 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脾动脉、脾静脉、 腔静脉、门静脉、腹腔动脉及腹主动脉。
胰腺癌侵犯血管 CT 表现为胰腺与血管之间的脂肪间隙 消失,肿块包绕血管,血管形态不规则、变细,血管 内有癌栓形成甚至完全阻塞。
肿瘤有无侵犯重要血管是术前 CT 判断肿瘤能否切除的 重要依据。
头 /L2≈1/2 ~ 1 、体 /L2 ≈ 1/3 ~ 2/3
AAA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好发于年轻女性,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以胰
体尾,常较大,分界清楚,有包膜,肿瘤借纤维来自性包膜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互分隔。
组织学上肿瘤由实性区 ,乳头区和囊性区混合组 成,实性区肿瘤细胞在纤细的血管束周围排列呈 巢状或片块状;乳头区显示特征性的有纤维血管 轴心的分枝状乳头,远离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可 退行性变产生假乳头和假菊形团的排列方式,囊 性区常见出血坏死。
l (二)临床表现
l 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均好发于 女性,一般为中老年人,罕见于儿童和 婴儿。患者常有上腹部不适、疼痛,上 腹部常可触及肿块。Von Hippel-Lindau 综合征患者易发生浆液性囊腺瘤。
l (三)影像学表现:
l 1、浆液性囊腺瘤 l CT平扫肿块呈圆形或分叶状单或多囊状肿物,
l 影像学表现:
l 1、CT平扫边界清楚、密度不均的园形或分叶
状物,平均直径大于10CM,内无分隔,可为实
l 病理组织学分类:腺癌(80%)、乳头状腺癌、 乳头状囊腺癌、鳞癌等。
l 胰头癌:多较小,直接浸润胆总管壁或压迫胆 总管,发生阻塞性黄疸;侵犯肠系膜动静脉、门 静脉等周围血管。
l 胰体尾癌:一般较大,可侵犯腹腔干、肠系膜 上动脉起始部、脾动脉、腹主动脉,门脉系统; 腹膜后神经丛;左侧肾上腺、脾脏等。
l 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主要鉴别点为: 前者囊的数目多而小,囊的直径多小于2CM, 中心伴有放射状或星芒状钙化,后者囊的直径 多大于2CM
l 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瘤
l 原有多种名称,囊实性乳头状上皮瘤,乳头状和 实性胰腺上皮瘤等,96年WHO正式命名胰腺实 性假乳头状上皮瘤(SPTP)。
l MRI粘液囊性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卵圆形, 可见肿瘤的分隔与壁结构。囊壁和分隔往往
较厚和不规则。囊性成分在T1和T2加权图像 上,可分别呈现为较均匀的低信号和高信号;
各囊之间也可以出现相对较特殊的信号变化;
即在T1加权图像上有的囊腔可呈现为高信号 或在T2加权图像上各囊的信号强度不同。在 T1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是由于囊腔内出血和 粘液中蛋白质成分较高所致。
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清晰,多囊状肿物可见分 隔,囊腔大小多数小于2CM。肿块密度从水样 到肌肉样不等,中央可见条状不规则钙化或特 征性日光放射状钙化影。增强后肿块边界较清 楚,强化不规则。
l MRI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 高信号区,可清楚显示其分叶轮廓,也可显示 间隔和壁及分房结构,壁和间隔均较薄,可以 呈细线状,直径3CM以上的肿瘤可呈混合信号。
Von Hipple-Lindau 综合症
l 2、粘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 l CT平扫肿块呈圆形,单或多囊状肿物,
接近水样密度或水样密度伴类似新鲜出 血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肿块轮廓光 滑,无分叶,有菲薄分隔,侵犯血管不 明显,仅见推移改变,囊壁厚度不均。 囊壁或囊内可见壳状或不规则钙化。增 强后仅见囊壁和壁结节轻度强化。发现 壁结节提示囊腺癌可能性大,远处转移 是可靠征象。
l 一般可切除胰腺癌的表现有:
l (1)病变局限在胰头,肿块<4cm; l (2)肠系膜上动脉与胰之间脂肪间隙存在,
无其他血管受侵;
l (3)无肝及其他器官转移 。
common hepatic artery splenic artery
common hepatic artery splenic artery
虽无完整包膜,但分界基本清晰,肿块呈圆形或 卵圆形,表面呈结节或分叶状。切面上有些瘤体 主要由无数小囊组成,有些囊腔相对大些,还有 些瘤体大小囊混杂。囊壁光滑,囊内充满清亮稀 薄液体,囊之间被结缔组织分隔。
l 2、粘液性囊性肿瘤 l 肿瘤被正常胰腺组织包绕或突出胰腺表面,瘤体
包膜完整,外表光滑,分界清楚,极少数囊腺癌 表现为局限性浸润。切面上见瘤体一般由大单囊 或几个大囊组成,囊腔直径2CM以上,囊壁厚 0.1-2CM,厚度不均匀,局部可见乳头状结节突 出囊腔,囊内充以混浊粘稠液体,囊之间亦可见 少数结缔组织分隔,呈线状。镜下粘液囊性肿瘤 壁内衬以与胰腺大导管相似的能分泌粘液的柱状 上皮细胞。属低度恶性肿瘤,包膜完整,易于切 除,预后较好。
l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瘤来源于胰腺原始 上皮的肿瘤。
l 除胰腺癌外,其它肿瘤都相对少见,有的 甚至罕见。
l 一. 胰腺癌 l 中老年人,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胰头部最多,
胰体部其次,胰尾部少见。全胰癌:头、体、尾 各部都有。
l 起源于胰腺管上皮,造成梗阻导致远端胰管扩张 和胰腺萎缩、潴留性囊肿。
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影像科 纪玉强
l 胰腺肿瘤按组织学起源分为两大类:
l 1。胰腺导管细胞肿瘤:导管上皮细胞癌 (胰腺癌),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性 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和胰腺类癌等。
l 2。胰腺非导管细胞肿瘤:内分泌肿瘤,胰 母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 纤维瘤或肉瘤,脂肪瘤或肉瘤,畸胎瘤, 转移瘤,淋巴瘤,蔓状血管瘤等。
l 二、胰腺囊性肿瘤
l 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微小囊腺瘤)和粘液性囊 性肿瘤(巨囊性肿瘤) ,前者无恶变倾向, 亦无原发性浆液性囊腺癌;后者又可分为两类, 即具有明显恶变的粘液性囊腺癌和具有潜在恶 变的粘液性囊腺瘤。
l 病理:
l 1、浆液性囊腺瘤 l 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病灶多为单发,偶尔多发。
l 由于生长快,胰腺血管、淋巴管丰富,胰腺无 包膜,容易早期转移。血行转移以肝转移常见。
l 临床表现:腹痛、背痛、无痛性黄疸等。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容易漏诊,大部分为等密度,表现胰腺肿块和
轮廓增大。部分病人可以发现胰腺轮廓的轻微改变,包 括胰头不规则增大,钩突圆隆或局部小隆起。较小的肿 瘤(<2cm)可不造成轮廓改变。强调薄层动态增强扫描, 动脉期肿块大多数强化不明显,表现为低密度,与正常 强化胰腺形成密度差。 胰腺癌一般没有钙化,但慢性胰腺炎钙化的基础上可合 并胰腺癌。 全胰癌和慢性胰腺炎有时难以鉴别。 其它征象:胰腺周围血管或脏器受累、侵犯,胰胆管扩 张、继发囊肿、淋巴结转移、实质器官转移。
体尾,常较大,分界清楚,有包膜,肿瘤借纤维来自性包膜与正常胰腺组织相互分隔。
组织学上肿瘤由实性区 ,乳头区和囊性区混合组 成,实性区肿瘤细胞在纤细的血管束周围排列呈 巢状或片块状;乳头区显示特征性的有纤维血管 轴心的分枝状乳头,远离血管周围的肿瘤细胞可 退行性变产生假乳头和假菊形团的排列方式,囊 性区常见出血坏死。
l (二)临床表现
l 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均好发于 女性,一般为中老年人,罕见于儿童和 婴儿。患者常有上腹部不适、疼痛,上 腹部常可触及肿块。Von Hippel-Lindau 综合征患者易发生浆液性囊腺瘤。
l (三)影像学表现:
l 1、浆液性囊腺瘤 l CT平扫肿块呈圆形或分叶状单或多囊状肿物,
l 影像学表现:
l 1、CT平扫边界清楚、密度不均的园形或分叶
状物,平均直径大于10CM,内无分隔,可为实
l 病理组织学分类:腺癌(80%)、乳头状腺癌、 乳头状囊腺癌、鳞癌等。
l 胰头癌:多较小,直接浸润胆总管壁或压迫胆 总管,发生阻塞性黄疸;侵犯肠系膜动静脉、门 静脉等周围血管。
l 胰体尾癌:一般较大,可侵犯腹腔干、肠系膜 上动脉起始部、脾动脉、腹主动脉,门脉系统; 腹膜后神经丛;左侧肾上腺、脾脏等。
l 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主要鉴别点为: 前者囊的数目多而小,囊的直径多小于2CM, 中心伴有放射状或星芒状钙化,后者囊的直径 多大于2CM
l 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瘤
l 原有多种名称,囊实性乳头状上皮瘤,乳头状和 实性胰腺上皮瘤等,96年WHO正式命名胰腺实 性假乳头状上皮瘤(SPTP)。
l MRI粘液囊性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卵圆形, 可见肿瘤的分隔与壁结构。囊壁和分隔往往
较厚和不规则。囊性成分在T1和T2加权图像 上,可分别呈现为较均匀的低信号和高信号;
各囊之间也可以出现相对较特殊的信号变化;
即在T1加权图像上有的囊腔可呈现为高信号 或在T2加权图像上各囊的信号强度不同。在 T1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是由于囊腔内出血和 粘液中蛋白质成分较高所致。
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清晰,多囊状肿物可见分 隔,囊腔大小多数小于2CM。肿块密度从水样 到肌肉样不等,中央可见条状不规则钙化或特 征性日光放射状钙化影。增强后肿块边界较清 楚,强化不规则。
l MRI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 高信号区,可清楚显示其分叶轮廓,也可显示 间隔和壁及分房结构,壁和间隔均较薄,可以 呈细线状,直径3CM以上的肿瘤可呈混合信号。
Von Hipple-Lindau 综合症
l 2、粘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 l CT平扫肿块呈圆形,单或多囊状肿物,
接近水样密度或水样密度伴类似新鲜出 血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肿块轮廓光 滑,无分叶,有菲薄分隔,侵犯血管不 明显,仅见推移改变,囊壁厚度不均。 囊壁或囊内可见壳状或不规则钙化。增 强后仅见囊壁和壁结节轻度强化。发现 壁结节提示囊腺癌可能性大,远处转移 是可靠征象。
l 一般可切除胰腺癌的表现有:
l (1)病变局限在胰头,肿块<4cm; l (2)肠系膜上动脉与胰之间脂肪间隙存在,
无其他血管受侵;
l (3)无肝及其他器官转移 。
common hepatic artery splenic artery
common hepatic artery splenic artery
虽无完整包膜,但分界基本清晰,肿块呈圆形或 卵圆形,表面呈结节或分叶状。切面上有些瘤体 主要由无数小囊组成,有些囊腔相对大些,还有 些瘤体大小囊混杂。囊壁光滑,囊内充满清亮稀 薄液体,囊之间被结缔组织分隔。
l 2、粘液性囊性肿瘤 l 肿瘤被正常胰腺组织包绕或突出胰腺表面,瘤体
包膜完整,外表光滑,分界清楚,极少数囊腺癌 表现为局限性浸润。切面上见瘤体一般由大单囊 或几个大囊组成,囊腔直径2CM以上,囊壁厚 0.1-2CM,厚度不均匀,局部可见乳头状结节突 出囊腔,囊内充以混浊粘稠液体,囊之间亦可见 少数结缔组织分隔,呈线状。镜下粘液囊性肿瘤 壁内衬以与胰腺大导管相似的能分泌粘液的柱状 上皮细胞。属低度恶性肿瘤,包膜完整,易于切 除,预后较好。
l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上皮瘤来源于胰腺原始 上皮的肿瘤。
l 除胰腺癌外,其它肿瘤都相对少见,有的 甚至罕见。
l 一. 胰腺癌 l 中老年人,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胰头部最多,
胰体部其次,胰尾部少见。全胰癌:头、体、尾 各部都有。
l 起源于胰腺管上皮,造成梗阻导致远端胰管扩张 和胰腺萎缩、潴留性囊肿。
南昌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影像科 纪玉强
l 胰腺肿瘤按组织学起源分为两大类:
l 1。胰腺导管细胞肿瘤:导管上皮细胞癌 (胰腺癌),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性 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和胰腺类癌等。
l 2。胰腺非导管细胞肿瘤:内分泌肿瘤,胰 母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 纤维瘤或肉瘤,脂肪瘤或肉瘤,畸胎瘤, 转移瘤,淋巴瘤,蔓状血管瘤等。
l 二、胰腺囊性肿瘤
l 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微小囊腺瘤)和粘液性囊 性肿瘤(巨囊性肿瘤) ,前者无恶变倾向, 亦无原发性浆液性囊腺癌;后者又可分为两类, 即具有明显恶变的粘液性囊腺癌和具有潜在恶 变的粘液性囊腺瘤。
l 病理:
l 1、浆液性囊腺瘤 l 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病灶多为单发,偶尔多发。
l 由于生长快,胰腺血管、淋巴管丰富,胰腺无 包膜,容易早期转移。血行转移以肝转移常见。
l 临床表现:腹痛、背痛、无痛性黄疸等。
影像学表现:
CT:平扫容易漏诊,大部分为等密度,表现胰腺肿块和
轮廓增大。部分病人可以发现胰腺轮廓的轻微改变,包 括胰头不规则增大,钩突圆隆或局部小隆起。较小的肿 瘤(<2cm)可不造成轮廓改变。强调薄层动态增强扫描, 动脉期肿块大多数强化不明显,表现为低密度,与正常 强化胰腺形成密度差。 胰腺癌一般没有钙化,但慢性胰腺炎钙化的基础上可合 并胰腺癌。 全胰癌和慢性胰腺炎有时难以鉴别。 其它征象:胰腺周围血管或脏器受累、侵犯,胰胆管扩 张、继发囊肿、淋巴结转移、实质器官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