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六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礼旭老师《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六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二)

尊敬的王局长、诸位领导、诸位校长、诸位教育界的同道,大家上午好!

回想九年前,2004年,也是7月份。当时,我们在海口办了“第一届幸福人生讲座”,为期五天,7月13到7月17号。当时,我们海口市教育局局长亲自来参与课程。那节课结束,我亲自送局长,当他的车子缓缓离开,我实在很激动、很感动,局长能亲自来关心传统教育,我一时激动就哭起来,就蹲下来哭了。男人哭,不大习惯被人家看到,就蹲下来。结果我们同事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都很紧张,我说没事,我是太感动了。因为在《德育课本》当中常常看到很多爱民如子的官员,有时候我们读着读着都泪流满面,可是非常喜悦,这种神交古人的感悟特别痛快,也以他们为榜样。而当看到海口市教育局局长亲自来听,感觉这些官员身上都有圣贤的风范,特别感佩。

这次又有幸见到我们王宝寨局长,他确实是我们教育界的榜样,确实是不辞劳苦在推展圣贤的教诲。尤其刚刚吃饱饭,看到我们望都三位干部走过来看到自己的领导,彼此的那种亲切,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上下一心。所谓二人同心,其利可以断金。《中庸》又讲:“国家将兴,必有祯祥”。我们国家民族将兴,必从知识分子、必从教育界承担起历史使命开始。而我们教育界的历史使命又从我们望都,我们王局长带头,又这么多干部,确实是竭尽全力的支持配合,一定可以在教育界做出一个非常好的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做事原则,就是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一个成熟的因缘,把它做成功。因为人力、物力、财力假如分散了,很可能到处都有机会,最后到处都做不成。我们这一次,有幸还可以听我们王局长,他们在望都推展的这些实际的经验。而诸位校长、诸位教育界的同道,你们很多人教育的爱心,教育的经验、智慧、能力都很高,我想我们这个班可谓是卧虎藏龙,所以也祈请诸位有经验的校长跟老师,我们不分彼此,都到望都来奉献我们一份力量。

跟大家谈到第四个重点,我们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要树立家风、班风、校风,以至于我们整个国家的国风,以至于中国人要带领世界潮流,一定要从教学下手。而这个“教”字,“上所施,下所效”才叫“教”。父母也好,老师也好,长者也好,他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的理念、观念,他才有可能引导正确。

我们冷静的来看,几千年来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教育的内容是哪些重点?教育所要掌握的精神又是什么?首先,教育的目标。教学者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代表教学者是为国家培养人才,是为家庭培养人才。而我们冷静观察一个现象,值得我们省思,每一年有这么多大学以上毕业的学生,可是企业界却说找不到人才。学校不断的培养学生交给社会,可是社会这些企业团体却觉得没有人才,那代表我们所培养的学生似乎跟社会需要的人才不是很相应。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当然需要懂得做人、做事的栋梁之才。请问大家,你们有没有遇过哪个企业界的说:我要的人才就是学历很高的人才;我要的人才就是很会考试的人才。您有遇过这样的企业团体的负责人的请举手?所以我们是为孩子一生往后的家业、事业来努力,把影响他一生家业、事业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德行、态度教给他,就给他一生幸福了。所以从古代讲,几千年来都没有变。“为天下得人”,这是教育者的使命感。你“为天下得人”了,你教出一个范仲淹,利益了千千万万的人民。所以教育的目标:“为天下得人”,得人才,培养出人来。

从学生个人来讲,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是我们《礼记·学记》的一句很重要的经句,可谓教育的核心点,增长他的善心。学生的恭敬心有没有不断增长?他的孝心有没有不断增长?他助人的心有没有不断增长?“救失”,他的坏习惯,他懒惰有没有改善?他傲慢有没有改善?他的贪心有没有改善?两个最重要的核心点:“长善”、“救失”。这是对教学者来说。因为老师也好、父母也好,假如没有抓到教育这个核心点,很可能耗了一辈子、耗了十多年的时间,培养不出人才出来。

诸位教育界的同道冷静观察一个现象,成绩第一名、第二名的孩子,毕业之后可能在路上遇到我们,远远看到我们,就从小路走掉了。反而是那个被我们骂得最凶的,甚至还被我打过的,可是我是为他好,一百五十尺左右,他手就举起来了:“老师好!”有没有?你说哪个孩子的心善?告诉大家,现在这社会当中有出息的,绝大部分都不是成绩第一名、第二的。成绩普通、中等,但是尊重老师,然后友爱同学,人际关系特别好的,以后有出息。成绩一、二名的,最多干什么?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他很难成为一个领导者。也有,但不多。所以这些现象让我们冷静去思考,我们当老师、父母的,有没有时时能体恤到孩子内心的状态?他得善在下降,还是在提升?

我常常问社会大众,我说现在的人是小时候的德行好,还是成人的时候德行好?我们花了十几年培养人,最后他的德行越来越差,那不是值得我们思考?再问一个更细的问题,请问:学生是大一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四的时候德行好?大学是神圣的殿堂,怎么变成堕落的地方?所以当我们不知道是“长善救失”的时候,事实上我们以为在利益孩子,很可能是在摧残孩子的悟性。

大家冷静去看看,小学生的眼睛非常亮,你给他讲什么故事,他感动得流眼泪。结果去大学,你讲这些同样可以感动人的故事,他听不进去。

我们就曾经观察到,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但是很有感情。你给他讲孝道的故事,他流眼泪,然后一下课了跑过来,“老师这些故事真感人,真好听,你多给我们讲。”结果那个第一名、第二名的,你讲这个故事讲到一半,他说:“老师,你讲这个考试又不会考,不要讲了啦。”他的感受能力一直在下降。为什么?大家要了解一个重点,人为什么越来越麻木?因为他生命的动力就是“利”跟“欲”,他就慢慢麻木了。都用利欲来刺激他,而且那个刺激的强度要越来越高。

读书什么时候乐?边读边乐。现在的孩子读书,好像一直给他压压压,压到最后,考完试了,他好像就一定要去发泄一下,去跳舞、去玩乐,这样的现象其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并不好。甚至于大家冷静看一下,高考最后一科考完,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书从三楼、从四楼就扔下来。真正有教育敏感度的人,看到的不是书掉下来,是看到什么?看到孩子学习的心提不起来了。事实上,大学以至于他往后步入社会,都是他学习的黄金岁月。这段时间他不好好学习,他有什么智慧、他有什么学问,能够去经营他的人生?最关键的学习时光,却已经是提不起他学习的心,这样父母、老师以后会有操不完的心。

所以看到这个“长善救失”,给我们很多的省思。什么时候“长善”?什么时候“救失”?比方考试,考了试以后发考卷,就是最重要的“长善”跟“救失”的时候。假如这个时候老师不懂得“长善救失”,很可能在这种考试的氛围之下,学生的心都生病了。请问大家,成绩好的学生病得重还是成绩不好的?很难讲。每次暑假前夕,都有很多大学生跳楼自杀。这样的现象没有减少,因为我们没找到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他的心已经偏颇很久了,没有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