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方药配伍分析及临床应用
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疗方案
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胃癌中医诊断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胃癌诊断规范(2011 年版)》和《NCCN 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2010 年初版》。
胃癌的诊断多依照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此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1.临床症状胃癌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初期胃癌常无症状。
常有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痛苦、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体征初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显然体征。
后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依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阻塞等状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
3.辅助检查(1 )内镜检查:①胃镜检查:确诊胃癌的一定检查手段,可确立肿瘤地点,获取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必需时可酌情采纳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
②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论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奉承转移状况,用于胃癌的术前分期。
③腹腔镜:对思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
(2 )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确实诊和治疗依照。
(3 )实验室检查:①血液检查:血惯例、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记物等检查。
②尿液、粪便惯例、粪隐血试验。
(4 )影像检查:①计算机断层扫描(CT);②磁共振( MRI )检查;③上消化道造影;④胸部 X 线检查;⑤超声检查;⑥PET-CT;⑦骨扫描。
4.原发病灶及部位的诊断根治术后病例:依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
非根治术后及后期病例:未手术患者依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 改道术 / 探查术后患者依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
关于胃镜见切合胃癌的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能够诊断为“胃恶性肿瘤” ,并应连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
5.复发或转移病灶的诊断胃镜 / 超声内镜( 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能够明确复发。
以影像学检查,包含MSCT、MRI 、胃镜 / 超声内镜( EUS)、 B 超、消化道造影等,必需时行PET/CT ;浅表淋奉承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
方剂简答题
1.举出五部方论方面的著作,指明其成书朝代、作者。
=>金代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元代赵以德的《金匮方论衍义》、明代许宏的《金镜内台方义》、明代吴昆的《医方考》、清代罗美的《古今名医方论》、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清代王子接的《绛雪园古方选注》等2.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而且一定是与治法相一致的。
概括起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3.和法的定义、适应证和分类各是什么?=>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法,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法。
适用于邪犯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
常用的有和解少阳、开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
4.何谓“十剂”,简答各剂功用。
=>“十剂”包括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种。
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去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去怯,滑可去著,涩可去脱,燥可去湿,湿可去枯5.简述“七方”的含义=>七方”的实质,是以病邪的轻重,病势的缓急,病体的强弱,药量的大小,药味的多少及单、双数目作为制方的依据和方剂的类别。
大方是指药味多或用量大,以治邪气方盛所需的重剂;小方是指药味少或用量小,以治病浅邪微的轻剂;缓方是指药性缓和,以治病势缓慢需长期服用的方剂;急方是指药性峻猛,以治病势急重,急于取效的方剂;奇方是指由单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偶方是指由双数药味组成的方剂;复方是指由两方或数方相合而成的方剂6.方剂中君药的意义?=>君药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其药居方中之首,用量一般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
在一首方剂中,君药是首要的,是不可缺少的药物7.方剂的组成变化有哪些?=>方剂的组成变化包括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及剂型更换变化三方面8.服药时间如何掌握?=>一般说来,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临卧服;对胃肠有刺激的,应食后服。
清脾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脾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清脾散是一种中药方剂,这类药物还是常见到的,而且它对人体疾病改善有着很好的效果,对它的选择也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这类药的时候,还
清脾散是一种中药方剂,这类药物还是常见到的,而且它对人体疾病改善有着很好的效果,对它的选择也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吃这类药的时候,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
一起来看一下。
半夏黄连各3克滑石柴胡升麻甘草羌活各1.5克
藿香叶石膏防风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脾经伏热,风热乘袭,致生土疳眼(俗称偷针眼),眦部胞睑红肿,甚则出血流脓者。
【用法用量】每服7.5克,水煎服。
【摘录】《审视瑶函》卷四
通过上文对清脾散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药物进行选择的时候,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我们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治愈疾病。
生活常识分享。
李葆富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疼痛29例应用
案例一:头痛(1册 P5)于XX 女 80岁西环里初诊:2009年6月18日头痛如裹10天,耳鸣,右眼痛,口苦,不得眠。
舌苔薄白边红,脉沉弦。
BP120/80mmHg。
辩证:外感风邪,胆火上扰治法:疏风散邪、清肝安神方药:川芎10g 防风10g 荆芥穗10g 细辛3 g白芷10g 薄荷6 g 羌活10g 桔梗10g蔓荆子10g 龙胆草10g 黄芩10g 杭菊10g茶叶6 g 炒枣仁15g 夜交藤15g 生石决明15g羚羊丝3 g上方服五剂,头痛止,诸症消除,继服五剂巩固疗效。
[按语]本例治疗以川芎茶调散为主方加味。
其中以川芎茶调散加桔梗、蔓荆子疏风散邪止痛;患者目痛、口苦、不得眠、脉弦为肝胆火旺、肝风上扰之征,故加龙胆草、黄芩、杭菊清泻肝火,羚羊丝、石决明凉肝熄风,炒枣仁、夜交藤养肝安神助眠。
头痛的治疗应注意引经药的运用。
头痛的六经分类源于《内经》,此后历代医家逐步加以完善、丰富。
如《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
李东垣谓:“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
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
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
其辨之之法,六经各有见症。
”《丹溪心法》卷四:“如肥人头痛,案例二:咽痛(急性咽喉炎)(1册 P6)刘XX 女 47岁燕子口初诊:2009年3月5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10天。
咳嗽,咯白痰,咽喉不利。
舌苔白,舌尖红,脉浮滑数。
西医院诊断急性咽喉炎。
辩证:外感风热之邪、肺气不宣治法: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方药:生地12g 玄参10g 麦冬10g 牛蒡子10g赤芍10g 大青叶10g 青果10g 射干10g蝉蜕6 g 僵蚕10g 桔梗10g 生甘草6 g升麻6 g 川贝母10g 杏仁10g 金银花15g 上方服十剂,咽喉肿痛消失,声音嘶哑消除,咳止。
运用李东垣方辨治疑难杂症经验举隅
运用李东垣冷辟方辨治杂病经验举隅范炳福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被后世尊为“补土派”之宗师,其所创制的大量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清胃散,当归六黄汤,圣愈汤,朱砂安神丸,通关丸等因其配伍严谨,理法方药完备,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然有些方子同是东垣所创制,与这些常用方同载于《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兰室秘藏》等著作,却因种种原因,后世医家极少使用,文献也罕见提及,这样一类方子,我们将它称作李东垣冷僻方。
笔者近年来对李东垣著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在掌握上述常用方基础上,认真研究其著作中的冷僻方,依其方证、主治施之临床,效如桴鼓。
现列举治验,供同道探讨。
1 丽泽通气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蔺某,女,64岁,形体瘦削,2015年5月5日初诊,诉患过敏性鼻炎10余年,曾间断服用开瑞坦,盐酸西替利嗪,及外用布地奈德喷雾剂治疗,仅能暂时控制症状,药力过后即又发作,刻下:鼻塞,嗅觉减退,遇冷空气及灰尘刺激即喷嚏连连,清涕滂沱,不发作时鼻腔干燥,周身恶风,无汗,口淡乏味,大便溏,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诊为鼻鼽病,证属中气不足,外感风寒,治当益气升阳,疏散风寒,方用丽泽通气汤加减,处方:生黄芪50g,炒白术15g,炒苍术15g,羌胡10g,独活10g,防风10g,柴胡10g,葛根10g,麻黄6g,川椒6g,白芷15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3枚,葱白半根,七剂。
2015年5月12日复诊,服上方七剂,周身恶风明显缓解,遇冷空气后喷嚏症状减轻40%,余症未缓解,刻下:鼻塞,嗅觉减退,微恶风寒,大便溏,小便可,舌脉同前,与上方加鹅不食草30g,细辛6g。
七剂。
2015年5月19日三诊,服药三剂后晨起遇冷空气,无喷嚏现象,自觉周身有热感,大便成形,嗅觉敏感度提升。
效不更方,先后以上方加减两月余,疾病向愈。
按语:丽泽通气汤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原方主治“鼻不闻香臭。
黄芪四钱,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升麻,葛根以上各三钱,麻黄,川椒,白芷以上各一钱,上父咀,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枣一枚,葱白三寸,同煎至一盏,去渣,食远,忌一切冷物,及风寒冷处坐卧行立。
清胃散加味治疗杂病验案四则
清胃散加味治疗杂病验案四则标签:清胃散;胃热内蕴;清胃凉血;治疗应用清胃散为金元时期李东垣《脾胃论》中的名方,由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组成,具有清胃、泻火、凉血之功效。
笔者以此方为基础加味治疗具有胃热病机特点的杂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故收录于下,愿与同仁商榷。
1 典型病例1.1 唇风案例1:患者,男,55岁,2011年3月16日就诊。
患者口唇红肿,疼痛瘙痒,甚则影响进食与睡眠,行抗生素及抗过敏治疗1周,病情无缓解,遂来求治。
刻诊:口唇红肿,局部有灼热感,可见皲裂脱屑、少量渗液,诉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难解,尿色黄赤,心烦寐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拟诊为:唇风;证属胃热内蕴,胃火上攻。
治拟清胃泻火、凉血解毒,以清胃散加味治疗。
处方:黄连3 g,当归10 g,牡丹皮6 g,升麻5 g,连翘10 g,生地黄10 g,石膏(先煎)20 g,知母5 g,黄芩10 g,荆芥10 g,防风10 g,苦参10 g,蝉蜕5 g,制苍耳子5 g,甘草3 g。
每日1剂,水煎服。
同时加用黛蛤散局部外敷。
二诊:药服7剂,患者口唇红肿消退,渗液已止,皲裂脱屑,口干减轻,大便通畅,睡眠亦有所改善,苔薄黄,脉弦。
原方去生石膏、苦参,加茯苓15 g、赤芍10 g,继服1周,症状基本消失。
按:唇风之名最早见于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
宜铜粉丸泡洗,内服六味地黄丸自愈。
”又《医宗金鉴》言:“此症多生于下唇,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
初时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又似无皮,故风盛则唇不时膶动。
”火热蕴结,上攻口唇,故见口唇红肿,局部有灼热感;热邪煎熬血液成瘀,瘀热搏结,血流不畅,故见局部疼痛;血热伤阴,风邪化燥,阴伤血燥,故见口唇皲裂、瘙痒、脱屑;夹有湿热,故见局部有渗液;火热内蕴,热盛津伤,故见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难解、尿色黄赤;热扰心神,故见心烦寐差;舌红、苔黄、脉数均为内热蕴结之象。
用方配伍技巧
第二节
凉血法
适应证:毒血证(血热证):
治 法:凉血散瘀,清热解毒。
代表方:犀角地黄汤
犀角地黄汤配伍方法
1、针对病变证机选用清热凉血药: 水牛角、生地黄 2、合理配伍凉血散瘀药:丹皮、芍药 3、妥善配伍辛温理血药:?? 4、随证加减用药:
第三节
清阴分热
适应证:热伏阴分证:
治 法:益阴清热,透热凉血。
河南省高校中青年优秀骨干教师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出版独著著作居全国中医学界之首位; ★发表学术论文在数量方面居全国方剂学界之首位; ★每周六上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7诊室上班;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 ★网页:王付经方网站
欢迎同学们报考 方剂专业研究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 地 ★河南省重点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报考研究方向“经方配伍及临床应用研究”
学习《用方配伍技巧》的有关参考用书 ★ ★ ★ ★ ★ ★ ★ 经方药对 用方临证指要 杂病辨治心法 治法与选方用药 阳痿证治 经方药症与方证 经方学用解读
治 法:攻逐水饮。
代表方:十枣汤
十枣汤配伍方法
1、针对病变证机选用逐水药: 2、合理配伍顾护脾胃药: 3、随证加减用药:
第三章 热证用方配伍
1、第一节 脏腑热证 2、第二节 血热证 3、第三节 阴分热证 4、第四节 虚热证
第一节
清脏腑热
一、心热证 二、肺热证 三、肝热证 四、胆热证 五、胃热证 六、大肠热证 七、三焦热证 八、阳明热证
2、针对病变证机选用益营敛汗药: 1、根据基本脉证而选用经方: 3、合理配伍发汗和胃药: 2、根据方药组成而扩大主治范围: 4、妥善配伍和阳益阴药: 5、随证加减用药:
主管中药师《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二(精选题)
[单选题]1.清胃散的主治症是()。
A.胃气上逆症(江南博哥)B.胃火牙痛症C.肝火犯胃症D.胃热阴虚症E.胆胃不和症参考答案:B[单选题]2.用异羟肟酸铁反应检识香豆素时,反应条件是()。
A.碱性B.先碱性,后酸性C.酸性D.先酸性,后碱性E.中性参考答案:B[单选题]3.蜂蜜不具有的功效是()。
A.润燥B.止痛C.补中D.补血E.解毒参考答案:D[单选题]4.石斛具有的功效是()。
A.益胃生津,滋阴清热B.滋补肝肾,凉血止血C.补益肝肾,乌须明目D.养阴清肺,清心除烦E.补气养阴,润肺止咳参考答案:A[单选题]5.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闭症神昏,无论热闭、寒闭,均可选用的药物是()。
A.牛黄B.麝香C.石菖蒲D.羚羊角E.苏合香参考答案:B[单选题]6.分段沉淀法分离皂苷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什么性质?()A.难溶于乙醇B.易溶于乙醚C.极性差异D.碱性差异E.酸性差异参考答案:C[单选题]7.酸枣仁汤中配伍川芎的主要用意是()。
A.祛瘀血,止疼痛B.行气滞,化瘀血C.调肝血,疏肝气D.祛风邪,止头痛E.祛风邪,止痹痛参考答案:C[单选题]8.朱砂安神丸的功用是()。
A.养心安神,滋阴补肾B.补肾宁心,益智安神C.益阴明目,重镇安神D.镇心安神,清热养血E.清热开窍,镇痉安神参考答案:D[单选题]9.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的共同药物为()。
A.泽泻、山萸肉B.熟地黄、淮山药C.丹皮、干地黄D.桂枝、附子E.知母、茯苓参考答案:A[单选题]10.补中益气汤中配伍黄芪的用意是()。
A.补气固表B.补气升阳C.补气生血D.补气行水E.补气活血参考答案:B[单选题]11.下列方剂中可用于治疗疝气瘕聚的是()。
A.温经汤B.逍遥散C.一贯煎D.大建中汤E.身痛逐瘀汤参考答案:C[单选题]12.大补阴丸中体现“滋阴降火”配伍意义的药物是()。
A.沙参、麦冬B.黄柏、知母C.熟地、山药D.枸杞、当归E.栀子、苦参参考答案:B[单选题]13.归脾汤的功用是()。
方剂学经典习题
※总论习题一、选择题A1型1.我国现存载方量最大的古籍方书是()A.《伤寒论》B.《备急千金要方》C.《太平圣惠方》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普济方》2.首次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的医家是()A成无己B.赵以德C.罗美D.程钟龄E.汪昂3.首次依据"君臣佐使"理论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是()A.《伤寒论》B.《伤寒明理论?药方论》C《金匮方论衍义》D《医方考》E《医方集解》4.我国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成药药典是()A《太平圣惠方》B《圣济总录》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普济方》E《医方考》A2型5.“八法”中不包括()A汗法B吐法C和法D泻法E消法6.“十剂”中不包括()A宣、通B清、下C轻、重D滑、涩E燥、湿B1型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要方》D《太平圣惠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7.()载方13首.8.()载方314首.9.()载方788首.A君药B臣药C佐助药D佐制药E反佐药10.()是方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11.()是针对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12.()是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二、填空题13.《普济方》中共收载方剂()首。
14.方剂的组方原则是()。
15.在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医书是()16.臣药在方中的作用,一是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二是针对()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三、简答题17.消法的作用是什么?适用于哪些病证?18.佐药在方剂中起哪些作用?四、论述题19.试述君臣佐使的涵义?5※解表剂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麻黄汤的功用是:()A 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B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C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D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E 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2.麻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的用量比例为:()A 1∶1B 2∶1C 3∶1D 3∶2E 2∶3 3.桂枝汤的功用是:()A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B 解肌发表,舒缓筋脉。
C 调和气血,缓急止痛。
D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复习思考题
14
表里双解剂复习思考题
1、简述大柴胡汤组方用药配伍的特点。 2、试分析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功效、主治的异同。 3、葛根芩连汤、痛泻要方均可治泻,临证如何区别
应用? 4、简述防风通圣散组方用药的配伍特点。
15
补益剂思 考 题
1.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均可用于脾胃气虚证,二方 有何不同。
某女,67岁。患梅尼埃病两年,加重一周。 证见头晕目眩,耳如婵鸣,不能站立,立则 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伴剧烈呕吐、呕吐物 为清涎,舌淡,苔白厚腻,脉弦细。
13
·辨证:肝寒犯胃,浊阴上逆
·方药:吴茱萸汤 · 一剂呕止,呻吟渐止,安然入睡,原方再进
一剂,能坐起进食,续服五剂,诸证悉除,观 察十二年未再复发。
19
开窍剂复习思考题
1、开窍剂的定义、分类和适应范围如何? 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试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三方 的功用及运用要点作一比较。
3、试述苏合香丸的功效、主治及组方意义? 4、试述安宫牛黄丸的运用要点。
20
失时,更受风寒,遂以致病。又因工作劳碌,延迟就 医。十余日后,病情加剧,始以求诊。就诊时见脘腹痞 满,疼痛拒按,时时下利,,色纯青,气甚臭,口苦,舌
红,苔黄浊,脉滑而实。 · 分析:辨证:(病证、病机)
治法: 选方: 处方:(药物、剂量、药物的特殊用法。)
5
和解剂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和解”?小柴胡汤如何体现和解少阳法? 2.小柴胡汤中柴、芩相配与蒿芩清胆汤中蒿、芩相伍,其
7
* 例 2:
患者曾XX,女,36岁。曾有“肝炎”病史。 近来 自觉身体倦怠乏力,饮食减少,纳谷不香,饭后 则 经常胃脘不适,大便溏烂。现仍觉两胁不舒,时 或 疼痛,善太息,头晕目眩,月经多错后,经量偏 少,经期间少腹时作痛,舌淡苔白脉弦细而虚。
方剂学复习思考题
北中医方剂学复习思考190题总论1.什么是方剂?什么是方剂学?学习方剂学的目的和意义何在?2.何谓治则?何谓治法?二者有何区别?你是如何认识的?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什么?怎样理解?4.试述八法的概念、理论根据、治疗作用、适用范围和应用注意事项。
5.何谓七方?你认为“七方”的实质是什么?6.方剂组成的原则是什么?其具体涵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之。
7.为什么说君药是方剂中不可或少的主药?临证遣药组方时选择和确定君药应注意什么? 8.临证运用方剂为什么要有变化?常用的变化形式有哪些?各种变化的前提是什么?变化对方剂的功用、主治有何影响?9.剂型与治疗有何关系?简述汤、丸(丹)、散、膏、酒等常用剂型的临床特点。
10.煎服方法与方剂的疗效有何关系?扼要叙述方剂用法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解表剂11.试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12.麻黄汤证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13.麻黄汤中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平喘,方中为什么还辅以桂枝,佐用杏仁?14.桂枝汤证的特征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方中桂枝、芍药相配意义何在?15.桂枝汤发汗作用没有麻黄汤强,为什么甘草反较麻黄汤中用量加倍?16.小青龙汤证的特征是什幺?其方药配伍有何特点?临床应用时须注意什么?什么情况下需酌加石膏?17.九味羌活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什么配伍生地和黄芩?18.银翘散为辛凉平剂,为什么配伍辛温的荆芥、豆豉?这样配伍应注意什么?19.银翘散与桑菊饮的组成、功用、主治有何不同?20.麻杏甘石汤的功用和主治有何特点?临证调整麻黄与石膏的配伍用量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试从理论上作出解释。
21.联系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甘石汤三方间的主治证和配伍变化,指出麻黄与桂枝,麻黄、桂枝与石膏,麻黄与石膏同用对方剂功用的影响。
22.竹叶柳蒡汤主治麻疹透发不畅,内热郁甚而致的,喘咳、烦闷燥乱、咽喉肿痛等证,为什么方中用辛温燥烈的西河柳为君?本方配伍有何特点?23.败毒散的主证是什么?方中配伍人参的意义何在?其配伍用量应如何掌握?24.败毒散为什么可用治外邪陷里所致之痢疾?何种痢疾不可用?25.为什么阳虚不能作汗?助阳益气解表剂中解表药和助阳益气药应如何配伍?26.再造散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为什么方中不用麻黄,而用桂枝、黄芪?煎加炒芍药一撮的意义何在?27.滋阴解表剂适用于什么证候?应用时需注意什幺?试以加减萎蕤汤为例说明之。
经典名方-《脾胃论》清胃散方解和医案
经典名方-《脾胃论》清胃散方解和医案《脾胃论》中清胃散原方组成:真生地黄、当归身(以上各三分),牡丹皮(半钱),黄连(拣净,六分,如黄连不好更加二分,如夏月倍之,大抵黄连临时增减无定),升麻(一钱)。
用法: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渣,放冷服之。
主治:因服补胃热药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热,发大痛,此足阳明别络入脑也。
喜寒恶热,此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
附《兰室秘藏》清胃散原文: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痛疼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大痛。
足阳明之别络入脑,喜寒恶热,乃是手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
当归身、择细黄连(如连不好,更加二分,夏月倍之)、生地黄(酒制,以上各三分),牡丹皮(五分),升麻(一钱)。
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带冷服之。
清胃散原方主治病症为“因服补胃热药”所致牙痛。
常用补胃热药多为甘温补益类,如人参、黄芪、干姜、炙甘草等,此类药物久服,一则助阳生热,二则伤阴动血。
故而引起“阳明中热盛而作”的“上下牙痛不可忍”,以及“阳明别络入脑”的“牵引头脑满热,发大痛”等症。
因此方中选用“治中焦热”的黄连为君,清泻阳明里热,配伍阳明经本经药之升麻,一则引经,二则升清。
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将黄连配升麻的功效描述为“开提胃热”。
生地黄、牡丹皮凉血养阴清热,当归养血和血。
辨证释疑原方主治病症为“因服补胃热药”所致,那为何使用当归这样一味气温味甘之品?虽然有临床者以当归之温作为方中之反佐使用,那是不是所有热证在治疗时都需要加入反佐药呢?对于方中当归的使用,历代注家多从“和血”理解。
如《古今名医方论》中罗东逸说:“和之以当归。
”但对于临床用方者来说,必须明白什么情况下需要“和血”,什么情况下不需要“和血”。
毕竟并非所有治疗胃热的方中都需要“和血”。
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引“东垣先生《用药心法》”中有如下记录:“如和血,须用当归。
凡血受病者,皆宜用当归也。
清胃散《中医治法与方剂》
清胃散《中医治法与方剂》清胃散《中医治法与方剂》清胃散(《外科正宗》)【组成】黄连黄芩各10g 石膏生地黄各20g 牡丹皮15g 升麻10g【用法】水煎服。
【主治】胃经积热,眼睑红肿热痛。
【证析】眼睑红肿热痛,病名眼丹。
用脏腑辨证定位,病在脾系;用八纲辨证定性,病性属热;用气血津液辨证察其虚实,是因气郁化热,血郁津凝成肿,属于气血两燔实证。
【病机】气血两燔。
【治法】清胃凉血,气血两清法。
【方义】眼睑气郁化热,血郁于络而呈气血俱热,自宜气血两清。
方用黄连、黄芩清热解毒,外邪侵犯者,用此可以消除致病之因;脾胃郁热者,可合石膏清其气分郁热;眼睑红肿除因血郁之外津凝也是致肿原因,黄芩、黄连苦能燥湿,也可兼顾。
热人血分,故用生地黄、牡丹皮凉其血热,与黄芩、黄连、石膏相伍能呈气血两清功效。
牡丹皮又可行血散血,肿因血郁又赖此以散之。
前人认为病在脾系眼睑,当用升麻引药上达病所,仔细揣摩,实不尽然。
本品既可配合芩连清热解毒,又可发散郁结不伸之阳,用此符合火郁发之治则,オ是配伍此药真意。
眼睑红肿是津凝血滞两种病理并存,黄芩、黄连虽能燥湿但其力甚微,加入木通、车前之属其效始著;牡丹皮虽能散血但单用也嫌力薄,可加赤芍;若兼便秘,尤宜加入大黄;如果热毒较重,可加金银花、蒲公英以增强解毒力量。
【应用】1.以眼睑红肿热痛为使用本方指征。
2.常用于眼睑蜂窝织炎。
【歌括】《外科正宗》清胃散,芩连膏地牡丹皮,再佐升麻散郁火,眼睑肿痛服之宜。
清胃散清胃散,中药方剂,出自《脾胃论》,主治:胃火上攻,齿龈肿痛,或牵引头脑,或面发热,或牙宣出血,口气臭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
现用于治疗胃热循足阳明经脉上攻所致之牙痛、牙龈溃烂、牙宣出血;此方加减治疗便秘、胆囊炎、尿血等病证。
牙痛属于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
来源:《脾胃论》卷下。
组成:生地黄当归身各0.9克牡丹皮1.5克黄连1.8克(如质次,更加O.6克。
夏月倍之) 升麻3克用法:上为细末,都作一服。
中医辨证施治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肢端肥大症和巨人症良方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系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过多,引起组织、骨骼及内脏的增生肥大及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发病在青春期前、骺部未闭合者为巨人症;发病在青春期后、骺部已闭合者为肢端肥大症。
多数病人起病在青春期至成人后继续发展,形成“肢端肥大性巨人症”。
一、病因病机(1)胃火亢盛:凡阳盛之体,或恣食辛热厚味,或恣饮酒浆以致胃火亢盛,腐熟水谷功能增强,故食欲亢盛。
(2)肝经郁热:长期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化火,火热之邪循经走窜,肝经“过阴器”,故可出现性欲亢进。
(3)痰瘀内阻:饮食、情志等因素致脾、肝功能失调,致体内痰瘀内生,阻于体内形成本病。
(4)精气血亏虚:本症疾病后期,由于机体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使精气血过度耗竭而出现精气血亏虚的临床表现。
(5)肝肾不足:各种原因所致肝肾不足,而肝开窍于目,故可出现视力、视野障碍及精神萎靡不振等症。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1)巨人症:单纯巨人症较少见,可在儿童期或少年期起病,成年以后半数以上继发肢端肥大症,患者生长发育过度,身高多在2m左右,生长过速可持续到20岁以上。
食欲增强,肌肉发达,性器官发育早;大多数病人肢体特别长,下半身较上半身长,手指甚长,可有轻度凸颌、脊柱后凸、侧凸及膝外翻等骨骼畸形。
生长至高峰后逐渐衰退表现精神不振,智力迟钝,肌肉松弛无力,毛发稀疏脱落性功能减退,常不生育;代谢率低,抵抗力降低,易继发感染死亡。
少数伴有垂体性糖尿病。
(2)肢端肥大症:一般始于20~30岁,起病缓慢,患者感觉头痛、乏力,肢端逐渐增大,手、足及头的体积渐增面貌粗陋,面部皱纹粗厚,眶上嵴、颧骨及颧弓增大突出耳、鼻增大,舌厚大,下颌大而前突,牙齿稀疏,指、趾端粗短,皮肤粗糙增厚,多色素沉着,皮脂溢出增多。
言语模糊,发音低沉,男性性欲旺盛,或性欲减退及阳痿;女性常闭经,或月经稀少,溢乳。
血脂、血压增高,动脉硬化和垂体性糖尿病为本病的重要表现。
牙龈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牙龈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不注意口腔卫生,牙垢堆积没有得到及时清除,就很容易发生牙龈炎,那么,牙龈炎该怎么治疗?得了牙龈炎后该怎么保健。
下面寻医问药网为大家详细的介绍。
牙龈炎的中医1、气血亏虚牙龈萎缩,颜色淡白,牙根宣露,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牙龈时有渗血。
面白或萎黄,倦怠无力,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川芎,白芍,陈皮,木香。
2、胃火炽盛牙龈作痛、出血、口气热臭,渴喜冷饮,大便于结。
牙龈红肿疼痛,溢出脓血。
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方药:清胃散加味:黄连,生地,丹皮,当归,升麻,生石膏。
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
3、肾阴亏虚牙龈萎缩、牙根松动,牙龈粘膜微红肿。
或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红少津,苔薄,脉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山茱萸,淮山药,丹皮,茯苓,泽泻,首乌,枸杞,肉桂。
牙龈炎的西医治疗1、适当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A及D,以提高肌体抵抗力和修复能力,有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
2、全身疾病引起者,应以治疗全身疾病为主。
3、局部用药,可在清除牙垢、菌斑和食物残渣后应用。
针刺穴位治疗针刺穴位治疗通常做的一些体穴有:常取合谷、颊车、下关、地仓、曲池、内庭、太冲耳穴:常取肺、脾、胃、肝、口腔、肾上腺。
手术治疗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牙龈增生明显者可行牙龈切除术。
牙龈炎饮食保健1、牙龈炎及时的自我调理,可以改善症状的,首先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以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2、患病后,用生理盐水或药物含漱液漱口,漱时要紧闭口腔,用又颊及唇、舌,充分活动漱口液,使其反复冲击牙隙及各处之食物残渣,然后吐出。
3、养成好的咀嚼习惯,慢慢咀嚼,既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利于食物充分消化,又可促进循环,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改掉单侧咀嚼的不良习惯。
4、早晚叩齿,上下用力叩敲数十次,有改养循环、促进牙龈组织新陈代谢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胃散方药配伍分析及临床应用
院民生河南省尉氏县人民医院(475500)
关键词:清胃散;《脾胃论》;配伍分析;临床应用;方剂学
清胃散方源自《脾胃论》。
组方:真生地黄、当归身各6g,牡丹皮9g,黄连(拣净)6g,(夏月倍之)升麻9g。
用法:上为细末,都作1服。
水煎放冷服之。
其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经积热,上攻口齿,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面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龈溃烂,或牙宣出血,或唇口腮颊肿痛,口气臭热,舌咽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者。
1 配伍分析
1.1 《医方考》升麻能清胃,黄连能泻心,丹皮、生地能凉血,用当归者,所以益阴,使阳不得独亢尔。
1.2 《古今名医方论》方中以生地凉血为君,佐以牡丹皮,去蒸而疏其滞;以黄连彻热燥湿为臣,和之以当归,辛散而循其经;仍用升麻之辛凉升举,以腾本经之清气,即所谓升清降浊,火郁发之者也。
如是而喉咽不清,齿龈肿痛等症,廓然俱清矣。
1.3 《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胃药也。
黄连泻心火,亦泻脾火;脾为心子,而与胃相表里者也。
当归和血,生地、丹皮凉血,以养阴而退阳也。
石膏泻阳明之大热,升麻升阳明之清阳;清升热降,则肿消而痛止矣。
1.4 《张氏医通》犀角地黄汤专以散瘀为主,故用犀、芍;此则开提胃热,故用升、连。
1.5 《医略六书》热郁阳明,胃火炽盛,故牙龈肿痛或腐烂生疳焉。
生地滋阴壮水以清火之源,丹皮凉血泻热以宣水之用,黄连清心火,当归养血脉,升麻升清泄热,甘草缓中泻火。
胃热过盛加石膏,专泻阳明之腑热也。
使热从经散,则胃火得泄而牙龈清润,无肿痛腐烂之虞,何生疳之足虑哉?此升阳清火之剂,为胃火炽盛之专方。
1.6 《医林纂要探源》胃热上行于齿,则经病非腑病。
胃经气血皆盛,故气热则血随以上行,轻为齿痛、牙宣、腮肿、龈烂,重则亦至吐血、衄血。
以胃热伤血伤阴,故以滋阴养血为治,生地、丹皮、当归是也,平阴阳也,此滋阴以配阳,非用水以胜火;苦以泄之,除内热也,黄连泄心肝之热,又石膏之淡亦能去胃腑之热;辛以散之,去经热也,石膏、升麻皆辛以散经热。
1.7 《血证论》方治脏毒,义取清火。
而升麻一味,以升散为解除之法,使不下迫,且欲转下注之热,使逆挽而上,不复下注。
目疾、口舌之内火,亦可借其清火升散以解。
升麻与葛根黄芩汤相仿。
1.8 《医方概要》此方全藉石膏之平胃热,乃生地、丹皮得力;升麻能升清降浊,黄连泻火降逆,当归导血归经,始阳明之邪火下降而不上升也,吐血、衄血可平矣。
1.9 《实用方剂学》牙床为阳明之络环绕,牙齿为少阴气所发泄,故凡牙病之为患,胃与肾二者而已。
胃有积热,则肾液被劫。
本方以石膏清阳明之热,即以生地滋少阴之液;心为火位之主,胃热缘于心火,取黄连苦寒以直折;胃为血脉之海,胃热血分亦热,取丹皮苦寒以凉血,当归养肝以和血,升麻升清而降热。
若便闭者,不妨合承气以下之。
1.10 《方剂学》本方证为胃有积热,火气循经上攻所致。
足阳明胃经循鼻外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上顶贯颊入下齿,胃热炽盛,循经上攻,故牙龈红肿热痛,甚则唇舌腮颊肿痛;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热伤血络,故为牙宣出血;热壅则肉腐,故见牙龈溃烂,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大而数,皆为胃热津伤之证。
治宜清胃泻火为主,配合凉血解毒方。
方中黄连苦寒泻火为君,以清胃中积热。
生地凉血滋阴,丹皮清热凉血,共为臣药。
佐以当归,养血和血,以助消肿止痛;然虑其胃中积热郁火,难以直折奏功,故配以升麻,既能清热解毒,善治口舌生疮,又可辛凉散火解毒,并兼作阳明引经使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
五药配合,共奏清胃凉血之功。
2 临床应用
2.1 口臭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口臭32例。
结果:痊愈31例,好转1例,全部有效。
(《陕西中医》2005,5:204)。
2.2 口腔溃疡用本方加味,胃热,烦躁不安,口渴多饮者加知母、石膏;便秘者加大黄;火热壅盛,口腔溃疡严重者加金银花、连翘、黄芩;治疗口腔溃疡75例。
治愈73例,总有效率为97.7%。
(《山东中医杂志》2006,9:402)。
2.3 三叉神经痛用本方每次15粒,治疗三叉神经痛45例;对照组47例,药用卡马西平,均以10d为1疗程。
结果:治疗组治愈12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59.57%;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31.91%。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
(《山东中医杂志》2004,4:403)。
2.4 冠周病用本方加味:生地黄、黄芩、丹皮、当归、黄连、生石膏、升麻、甘草为基本方,便秘加大黄;湿热加车前子、茯苓、白术;12剂为1疗程,治疗冠周病70例。
结果:痊愈55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92.5%。
(《山东中医杂志》2004,4:152)。
2.5 鼻衄以本方加味:逐血下行加牛膝;胃不和者加半夏;血热甚者加地骨皮;阴虚甚者,加元参、麦冬;大便溏者加山药;治疗鼻衄24例。
结果:治愈22例,好转2例。
随访半年,治愈者无1例复发。
(《四川中医》2003,6:23)。
3 讨论
本方是治疗胃火牙痛的有效方药,其主证以牙痛牙肿、口臭齿衄为特征。
其方剂组成的特点是用药轻灵,配伍精妙。
尤其是升麻一味,为点睛之笔:既升阳散火,又清热解毒,且是阳明胃经引经之药。
盖牙痛不越胃、肾两经,实热者属胃,虚热者属肾,故本方药用清胃之品,方名亦为清胃散,故能收清热止痛之效。
而《医方集解》本方有石膏一钱(3g),则清胃之力更强,可资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