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欣赏(韩佳慧)
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获奖名单
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获奖名单《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衍生注释:- “十五”和“八十”是表示时间跨度极大的数字,这里通过这两个年龄来突出征战时间之久。
“阿谁”是对“谁”比较亲昵的一种问法。
“狗窦”就是狗洞。
“旅谷”指野生的谷子,“旅葵”野生的葵菜,“旅”有一种漂泊、野生的意思。
赏析: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
作者用直白而深切的笔触深刻地描绘了一个老兵的悲惨遭遇。
情感上充满了悲哀、凄凉与无奈。
从表现手法来说,全诗没有一句议论抒情的话,只是平平道来,却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战争对百姓生活的无情破坏。
例如“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通过描写老兵到家后看到家园破败,野兔野鸡自在出入,野谷野葵四处丛生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家中早已物是人非,从侧面烘托出战争使原本美好的家园变得荒芜。
作者介绍:这首诗源于《乐府诗集》,由于时间久远,作者已经不可考。
但从诗歌内容看,这应该是一位非常了解底层百姓苦难、懂得战争残酷的民间创作者。
他用老兵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历史课上,老师提到古代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时,我灵机一动站起来说:“老师,就像古诗《十五从军征》里描绘的那样,‘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个人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毫无意义的战争中,回到家乡时已是家破人亡,这多悲惨啊,这充分体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性呢。
”例子二:有一次和几个朋友去参观一个古代战争遗址,看到一片断壁残垣,我不禁感叹道:“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十五从军征》里描写的‘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战争过后的荒芜场景在这里也那么相似,当年士兵们经历了战争回到家又有多少是像这里一样满目的凄凉呢。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诗词曲五首》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四课《诗词曲五首》课堂实录这节课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二十四课《诗词曲五首》。
老师想通过这节课让同学们了解诗词曲这种文学形式,以及经典的五首诗词曲作品。
实录如下:(板书内容:诗词曲五首)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五首经典的诗词曲作品。
请问,你们了解什么是诗词曲吗?学生A:据我所知,诗词曲是一种文学形式,是用诗歌来表达感情、抒情、叙事的文学作品。
学生B:古代的诗词曲比较有名,现代的也有,像陈奕迅和周杰伦写的歌曲不就是现代的诗词曲吗?老师:非常好!诗词曲是一种文学形式,它以文字为表现手段,通过词章的节奏韵律、辞藻华丽多情、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等特点,表达着诗人深刻的思想感情、抒发着特定的社会群体对于生活的情感体验。
(老师教授第一首诗词曲《将进酒》)老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首诗词曲——《将进酒》,这首作品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是谁吗?学生C:李白是唐代诗人,号称“诗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老师:非常棒!在这首诗词曲《将进酒》中,李白用了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清酒、美酒的狂热赞美,也表达了他的豪放不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老师教授第二首诗词曲《水调歌头》)老师: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二首诗词曲——《水调歌头》,这首作品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学生D:苏轼是宋代大文豪,他除了写词,还广泛涉猎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诸多领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老师:非常厉害!在这首诗词曲《水调歌头》中,苏轼以词为载体,表现了他对于自然、人生、爱情、友情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老师教授第三首诗词曲《静夜思》)老师:第三首诗词曲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静夜思》,这首诗词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这首诗词曲吗?学生E:听过听过,这首诗词曲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的感慨和思绪。
老师:说得非常好。
在这首诗词曲《静夜思》中,李白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化繁为简地表达了他在夜晚的感受。
2020-2021学年语文下册教师用书:第8单元 古诗词诵读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教师用书:第8单元古诗词诵读含解析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写作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是年诗人已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面对烟波浩渺、广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漂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含着浩然胸怀和巨大痛苦的名篇。
[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诵读该诗.全诗共8句,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五言诗一般按“二一二”节拍读,但有些地方也不尽相同。
这首诗各层的停顿、节奏如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2.在诵读基础上感知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
读这两联语气要舒缓,读出气势。
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读该联时要低沉,读出内心的抑郁与忧愁。
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读这一联时要沉郁,把内心的无限愤慨之情表达出来。
[古文今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吴楚大地被洞庭湖分割为东南、西北两面,日月星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只有年老多病的自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上。
北部边境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倚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文本深读]1.全诗在思想情感方面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答案]全诗突出了一个“悲”字.这首诗写诗人登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浩瀚汪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伤情,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在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衬托下更加突出,更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
2024近期名校模拟题诗歌鉴赏(衔接教材)汇编
2024近期名校模拟题诗歌鉴赏(衔接教材)汇编一(新疆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大雪与客登极目亭叶梦得翩跹飞舞半空来。
晓风催。
巧萦回。
野旷天遥,回望兴悠哉。
欲问玉京【注】知远近,试携手,上高台。
云涛无际卷崔嵬。
敛浮埃。
照琼瑰。
点缀林花,真个是多才。
说与化工留妙手,休尽放,一时开。
【注】玉京: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催”“巧”二字分别赋予晓风和雪花人的动作和特质,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B.“回望兴悠哉”写词人回望大雪兴致悠然,其中“兴悠”二字奠定全词感情基调。
C.面对天地之间雪花飞舞的景象,词人大胆想象自己与客人携手登上高台成仙而去。
D.词的上片主要写雪落的情态,下片则集中描写雪景,同时又寄寓个人情怀于其中。
2.本词尾句“一时开”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时多少豪杰”一句都有“一时”一词,两者在含义与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二(河北沧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登南楼郑起客中重上倚层台,天阔云收八面开。
雁带岳阳秋晓过,浪涵巴峡影西来。
诸营种柳①今何在,老子登楼得几回。
自是江山雄壮处,兴亡不必问寒灰②。
【注】①诸营种柳:典出《晋书·陶侃传》,陶侃曾经督促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于己门,侃后见而追责,施惶怖谢罪。
后以“诸营种柳”喻军纪严明。
②兴亡不必问寒灰:是说历史变迁不尽靠古迹来证明。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重上”与题目中“再登”相呼应,“客中”表明作者漂泊他乡的身份及特殊心境。
B.“天阔”句写作者登楼所见,天空广阔,晓云尽散,环顾八方都无所阻挡,境界极为开阔。
C.颔联紧承首联写景,自上而下,大雁在岳阳的秋晨中飞过,浪涛流经巴峡从西边滚滚涌来。
D.“老子”一句展现了作者睥睨天下的豪情,写出了作者对今后无数次登楼纵观天下的设想。
4.面对外敌入侵,本诗与苏洵的《六国论》都对统治者提出了建议。
对韩莉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的评析(《池上》和《小儿垂钓》)
对韩莉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的评析引言韩莉老师是我们学校的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其中,《古诗两首》是韩莉老师执教期间让我印象深刻的诗歌作品。
这两首古诗分别是《池上》和《小儿垂钓》,通过对这两首古诗的评析,我希望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诗意和艺术价值。
《池上》内容简介《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古诗。
诗中描绘了在池塘边的柳树下,一个小男孩在水面上玩耍的场景。
整首诗以简明的文字描写了一幅和谐宜人的自然景观。
诗意探究在《池上》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诗歌开头就以“碧绿”的形容词描绘了柳树的颜色,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感受。
接着,诗人又写道“摇曳出香阴”,通过动词“摇曳”描绘了柳树在微风中的舞动,给人以轻盈愉悦的感觉。
整首诗以流畅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景色。
此外,诗中出现的小男孩是整首诗的重点描绘对象之一。
诗人将小男孩的游戏与柳树的美景相结合,传递了一种快乐和童真的情感。
诗中描述了小男孩“飞絮飘香舞”,形象地表达了他在水面上嬉戏的场景。
通过描写小男孩的活泼形象,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愉悦和自由。
艺术价值《池上》通过简洁而又精确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和谐宜人的自然景观。
诗人运用了形容词和动词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通过将小男孩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诗歌传递了一种快乐和自由的情感,唤起了读者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小儿垂钓》内容简介《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古诗。
诗中描绘了一个少年孤独地垂钓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纯真童年的怀念之情。
诗意探究在《小儿垂钓》中,诗人通过对少年垂钓场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诗歌开头就使用了“清溪”来形容垂钓的地方,清溪上“绿草如茵”,给人以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而少年孤独地垂钓的情景,则更加凸显了诗人对童年的怀念。
诗中描述了少年在孤独中垂钓,“独钓寒江雪”,形象地表达了他自立自强、不畏寒冷的心态。
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专项精编
(4)古代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2024年九省联考+2023年四省联考+2021年八省联考语文专项精编[2024·九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叶梦得三日疾风吹浩荡,绿芜未遍平沙。
约回残影射明霞。
水光遥泛坐,烟柳卧欹斜。
霜鬓不堪春点检,留连又见芳华。
一枝重插去年花。
此身江海梦,何处定吾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日的春风带来了春的消息,但毕竟时令尚早,还不能看到盛春的美景。
B.题目明确词人是在傍晚到湖上游览,词中“残影”“明霞”对此也有照应。
C.湖中景色见于词人的顾盼之间,水面波光粼粼,岸边暮色中的垂柳朦朦胧胧。
D.面对美景,词人找出去年佩戴过的花饰插到头上,掩饰鬓边的斑斑白发。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023·四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毛君游陈氏园①苏辙增筑园亭草木新,损花风雨怨频频。
筼筜似欲迎初暑②,芍药犹堪送晚春。
薄暮出城仍有伴,携壶藉草更无巡。
归轩有喜知谁见,道上从横满醉人。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筠州期间。
②筼筜:一种皮薄竿高节长、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中很多花朵都曾被频频风雨损伤,但诗人游园的心情并没受到影响。
B.颔联使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贫等和芍药,也点出了游园的时节。
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D.路上杂乱地走着尽欢而散的人们,诗人也回到了家中,心中充满喜悦。
4.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1·八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分别写两地物候,以雪喻梅,又以梅喻雪,循环往复,颇有意趣。
2024版第26课《诗词五首
杜甫
白居易
诗歌语言平易近人,内容通俗易懂, 反映了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代表作 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被誉为“诗圣”,其诗歌沉郁、深刻, 关注现实和民生疾苦。代表作有《春 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本课所选五首诗词简介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豪放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酒神的赞美。诗中运用大量 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个性和创造力的追求。
象征手法
运用象征手法,将行路难比作人生的艰 难险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和感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现实主义描绘
现实主义描绘
通过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作 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
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自然,刻画生动逼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如何践行这些价值观
01
仁爱之心
在现实生活中,我会关心他人,尊重生命,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尽自己
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02
中庸之道
在处理人际关系和面对各种挑战时,我会保持平和的心态,寻求平衡和
谐的方式,避免走极端或偏激。
03
礼制观念
在社会生活中,我会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春望》
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描绘春天长安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民生疾苦 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诗中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琵琶行》
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描述一位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的黑暗和 人民的苦难。诗中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刻画,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 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怀。
古诗词作品泽惠千秋
古诗词作品泽惠千秋古诗词作品文/泽惠千秋七绝.夜思(上平一东)(外三首)文/陈俊泽半宿寂寥望夜空,雄鹰哪懂几时终。
翱翔展翅奔天际,迎得朝霞遍地红。
2019年10月26日凌晨写于廊坊七绝.海边游(上声六语)情意绵绵爱之旅,借机放假真诚许。
夫妻子女海边游,快乐时光不胜举。
2019年10月24日写于廊坊七绝.庐山(上平一东)赏游别墅景观东,心旷神怡夺眼瞳。
识得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019年10月23日写于廊坊七绝.霜降(上平二冬)暮秋送走有寒冬,霜降来时冷意浓。
身体安康须警醒,预防感冒保颜容。
2019年10月24日寒露节写于廊坊作者简介;陈俊泽,网名:泽惠千秋。
河北廊坊市人,中小学高级教师。
《中国乡村》作家协会会员,《冬歌文苑》文学平台监制,肺癌晚期患者。
作品多发表于《冬歌文苑》,长篇小说《我是肺癌晚期患者》已完成二十二章,部分作品见于《中国乡村》《于都诗词》及《歌向远方》,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散文卷》等平台,书刊。
投稿公告古今诗词天地欢迎您一,投稿:古诗词,现代诗,小说散文,艺术品等。
作品体裁不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必须是原创首发未曾发表过的文稿,一稿一投。
拒绝错别字、错标点,以及病句。
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如果一稿多投或者抄袭,对平台造成的任何损失将追究作者法律责任。
二,投稿附带简介和照片。
师友请关注公众号,随时看见自己和师友们的佳作。
三,作品若投稿七天未见发表可提醒。
已发表的作品赞赏费5元以上50%归作者(5元或5元以下不发放),其他用作平台发展,十日后结算。
(后续赞赏不再发放)投稿者务必加社长或编辑微信,便于发稿酬。
时间长了可以询问,以免落下。
否则,视为主动放弃。
四,本社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古诗词鉴赏分工
刘雨佳 于书寒 刘倩 张文靖 于子涵
九年级上册
20陌上桑(《乐府诗集》)
伊世嘉 九年级下册 成永康 张孟飞
张媛 王晓蕊 蔡树玲
关雎 蒹葭
要求 1、要有课件、赏析到位。 2、用时10分钟左右。
七年级下册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马雯璐 王丽丽 张晨洁 郑润哲 八年级上册
程浩然 张丽娜 张嘉敏 张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六年级上册 古诗题目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95赏析负责人 阎雯玉 马晨阳 李世林 孙泽瑞 王雅涵 七年级上册 崔文超 蔡梦凡 李一诺
96赏析负责人 韩文娟 徐淑贤 徐爱民 崔晨雨 魏海燕 王书孝 庄文鑫 韩佳慧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霍智豪 张天姿 张嘉颖 孟乾坤 王雅 张玉龙 薛熠 张泽林 孔瑜阳 樊梦飞
刘登刚 李仁超 艾康 刘佳楠 张兆龙 张志文 姚艺军 王浩宇 刘凯旋 马鑫珂 耿浩东 王世杰 陈飞雨 刘宝岭 孙家瑞
八年级下册
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望月》诗归王昌龄,听月楼现嫦娥影[权威资料]
《望月》诗归王昌龄,听月楼现嫦娥影[权威资料] 《望月》诗归王昌龄,听月楼现嫦娥影美国洁蕊堂藏有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烧制的五彩笔筒,笔筒外壁一周以楷书题写诗词,并以彩料绘诗意图一幅。
诗曰:听月楼高太清,南山对户分明。
昨夜,,娥现影,嫣然笑里传声。
诗篇开头题写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名字,表示此诗为其所作。
然而,谁是这首诗的作者尚存在争议。
文史学者根据此诗的流传谱系和风格判断,认为与王昌龄关系不大,故当今主流学界编撰王昌龄诗作集未收此诗。
那么,在康熙年间烧制的五彩笔筒上怎么会将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名字同这首六言绝句联系在一起呢,答案在一本题为《新镌五言唐诗画谱》的图书。
明代中后期城市商业勃兴,诉诸视觉的图像文化越来越吸引民众,图书市场繁荣。
天启晚期(1625-1626年),徽州(今安徽歙县)人黄凤池编辑出版了这本集诗、书、画三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版画图书,其中收录了这首六绝,诗名题为《望月》,作者署“王昌龄”,书写者落款“钱唐十三童沈维垣”,此诗所对应的木刻诗意画即为康熙笔筒上五彩瓷画的原本。
瓷画沿袭了版画上的中心画面:一位青年文士身居宫殿式楼阁,凭倚栏杆,眺望远方,背后站着两个正在攀谈的小厮。
高规格的重檐九脊歇山顶,飞檐翘角,典雅中透出妩媚。
如果观者仅仅看到瓷画,很可能会对正脊两端、垂脊下端鸱吻和垂兽处拉出带卷的曲线迷惑不解。
实际上,瓷画匠表现的是屋顶正脊两侧端头尾羽张扬的吻兽凤凰和垂脊下端装饰的垂兽凤凰。
版画上较为详实的凤鸟振翅图像和金铜凤凰实物可以完美地为瓷画作注解。
明代天启年间的版画相当准确地再现了当时高规格宫殿建筑上金属吻兽凤凰迎风振翅的风姿。
因为实物精巧易损,已经很难在当今中国大地上找到。
然而,在日本京都平等院凤凰堂中堂正脊檐上,如今依然保留着金铜凤凰,虽说是“山寨”,所居位置与中原吻兽有差异,但还是为我们留下了回溯的想象空间。
由此可知,瓷画上飞舞的“拳头菜”形状的曲线代表的是铜凤凰展翅。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单元测试及答案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室内寂寞,故出门掩扉,环视山居外景以解闷,正切诗题"即事",吟咏眼前景物。
B. 颔联运用了对比手法。
松茂鹤多,访者稀少,两相对照更显山居环境的幽静。
C. 夕照满山,鸟鹊还巢,炊烟袅袅,人们采菱而归,无不流露出作者闲适喜悦之情。
D. 诗中用“处处采菱归”来表达归隐之意,这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手法相同,都是双关。
(2)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释】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
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 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高考语文复习 古诗歌专题检测二
古诗歌专题检测(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贾客词刘驾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评刘驾最能“以诗鸣于时”,诗开篇以同情笔意再现贾客灯下起身赶路,表现出经商艰辛。
B.贾客故事里寇盗可谓凶残,侧面反映出晚唐社会动乱、经济凋敝,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
C.“终不疑”语谓贾客未料夜行会身入死地,一如既往地走捷径,为悲惨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D.扬州是唐时繁华都会,也是商贾集散地,诗末点明住地扬州有深意,可使悲剧更具普遍意义。
解析:选B B项,“以及百姓朝不保夕的命运”错误,理解诗歌内容,应为“以及商人及其亲人的悲惨命运”。
(2)结合全诗,赏析“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场景较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6分)答:参考答案:末尾巧写“少妇当此日”,让少妇上场而话分两头,少妇的红颜对镜和贾客的白骨无归,形成强烈对比,一乐一悲,而倍增悲情,再现了贾客及其妻子的悲惨命运。
捕捉少妇不知悲剧已然发生而对镜打扮的细节,如此鲜活的形象暗示了晚唐社会动乱所带来的民生凋敝。
[白话诗歌]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白居易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①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注] ①蜃:大蛤蜊。
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透过淡烟疏雨的间隙射到水面的场景,清新可人。
B.江面经雨水一洗,在夕阳的照耀之下愈发新鲜明净,风从水面阵阵袭来,给人凉爽之感。
2023连云港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连云港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残春旅舍诗歌答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6. 阮郎归 欧阳修
天色渐晚,主人公踏青归 来坐在秋千上,感觉到疲 乏,欲解衣小憩,昂首见 画堂上立着两只燕子,猛 然感到自己旳孤单,心生 怅惘,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7. 舟中二首 陈师道 参照答案:①“恶风”“黄流”暗示作
者生活环境旳险恶,借此体现出 作者被撤职后旳愤懑之情;②“空 荒”“待残更”则体现出归家途中旳 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头白”、情 “不尽”体现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 旳悲辛。
4.咏山泉 储光羲 这首诗在体现山泉得天地之
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旳同 步,又体现了山泉恬淡自然, 清高自守旳品格。诗人借咏山 泉体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 旳情怀。
5.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 渊明《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 狂接舆旳典故,体现了词人抗金 复国理想无人了解旳悲愤;后者 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 名利、洁身自好旳情怀。
木兰花慢
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 旳演奏者、乐曲旋律旳复杂变化、 乐曲声律旳高雅等),侧重正面 描写、直接描写。
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 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 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1.早行 陈与义
①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② 天
位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 出环境旳沉寂。③ 两处反衬
5.春闺
第一首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写 思妇看到柔嫩旳柳条、青青旳 桑叶,不由得想起了远在异乡 旳丈夫,体现对丈夫深切旳怀 念。第二首直抒胸臆,用平实 自然旳语言直接诉说思妇对丈 旳关心怀念。
临江仙 陈克 1.这两句是说,十年来金兵进犯旳脚步从未停歇, 侵略者旳铁蹄已直逼江城。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 涉及面之广,突出了当初形势旳严峻,体现了词人 对侵略者旳训斥(或“对连年战争旳厌恶/痛恨”)和 对造成此局面旳赵宋王室旳不满,为背面描写自己 旳处境和心情做铺垫。 2.①亡国之痛。作者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 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 产生了亡国之痛。②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 鬓发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③对晚年安居生活 旳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 兴。④离别旳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 康旳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
大连市大连市第九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大连市大连市第九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两题。
漫成一首①杜甫江月②去人只数尺,风灯③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④静,船尾跳鱼拨剌鸣⑤。
【注】①漫成:即诗人一时应手之作。
②江月:江面上空的月亮。
③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有纸罩避风。
④拳:屈曲。
一说“联拳”通“连蜷”,蜷身之意。
⑤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所发出的声音。
拨:一作“跋”,一作“泼”。
(1)“江月去人只数尺”中的“去人只数尺”抓住江上夜景的特点进行描绘,请作具体描述。
(2)诗的最后两句分写静睡的鸟和跳跃的鱼,一静一动,富于诗意。
请作简要赏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登飞来峰》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6.诗歌阅读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指哪一座山?(2)诗中的山有哪些特点?(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7.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2023洛阳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洛阳市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课外古诗词诵读。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像是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
杨花榆荚不像别的花那样“百般红紫”,如同人之“无才思”,只知道纷纷飘落,如雪花般在天空中尽情飞舞。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昌黎先生集》。
【主题思想】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
(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2)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3)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2.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2)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九日与陆处士羽①饮茶(唐)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重阳②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注】①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
②重阳: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1)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饮酒、________的风俗。
(2)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做具体赏析。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必背与解析
一年级下册古诗词必背与解析一年级下册的古诗词是小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这些诗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一年级下册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简单解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思念家乡的情感。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诗人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上雪景,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心境。
5.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解析:诗人以庐山瀑布为背景,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6.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比黄鹂和白鹭,以及雪景和船只,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7.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尊重,提醒人们珍惜粮食。
8. 《咏鹅》 - 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解析:这首诗以鹅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鹅在水中的优雅姿态。
9.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10. 《江南逢李龟年》 - 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解析:这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的相遇,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朗诵:《春雪》
诗朗诵:《春雪》
作者简介:
王森林,安阳作家协会会员,安阳市图书馆优秀阅读推广人,散文诗《如果我在安阳遇见你》一度风靡安阳,这篇作品网友的点击浏览和在各类报刊电视媒体的转载量达上百万次。
作品散见于《词刊》、《旅游视野》、《宁波文学港》、《安阳日报》、《幽默与讽刺》、《安阳晚报》、《安阳广播电视报》、《劳动》等报刊杂志。
主播简介:
李会珍,6月出生,性情如莲、爽朗单纯,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尤热衷学习朗诵、拍照,愿为生活多留下些美丽的回忆!
【华豫之林】微信公众平台
责编:谷乡
本期作者:王森林
本期主播:李会珍
版式: YHS
平台声明:本文来自作者授权本平台刊发!
版权声明:文中部分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一年级下册经典诵读第16首韩唐
一年级下册经典诵读第16首韩唐
一年级下册经典诵读古诗
中秋夜[唐]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画鸭元揭傒斯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艳起,应解自呼名。
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早春[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似无。
最是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赠范晔[南北朝]陆凯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枝春。
游园不值(南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
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江畔独步寻花(一)[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二)[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风波【宋】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享单(音duǒ)。
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注释】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以一个少妇(或妓女)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妇形象。
这首词真实地反映了少妇的孤独苦闷和离别相思之情。
上片,通过艳丽春光和良辰美景来衬托少妇的孤寂之情。
开头三句,写春回大地,万紫千红。
少妇因此反而增愁添恨。
这里暗示出,过去的春天她曾与“薄情”者有过一段火热的恋情生活。
次三句,写红日高照,莺歌燕舞,是难得的美景良辰,而她却怕触景伤情,拥衾高卧。
接三句,写肌肤消瘦,懒于梳妆打扮。
这和《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精神是一致的,表现出爱情的坚贞不渝。
未三句,揭示出这位少妇之所以“倦梳裹”的真正原因:“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
”至此,我们才发现,原来上片用的乃是一种倒叙手法,它不仅总结上片中的三个层次,而且还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内心活动和感情的直接抒发。
下片,极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头三句,点明“悔”字,反映出这位少妇的悔恨之情。
继之,又用“锁”字与此相衬,烘托出感情的真挚、热烈与性格的泼辣。
在特别重视功名利禄的封建社会,一个闺中少妇为了爱情而敢于设想把丈夫“锁”在家里,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行动。
这位少妇的举措,可以使人联想到《红楼梦》中林黛玉对功名利禄,对仕途经济的批判,而且与柳永《鹤冲天》词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脉相通的。
中六句是对理想中的爱情生活的设想和追求。
他们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吟诗作赋,互相学习,终日形影不离。
结尾三句明确责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它与《诗经》中的爱情诗、汉乐府《上邪》以及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等著名民歌,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
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与上述几首著名民歌相比较。
可以看出,作者没有采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采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
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赤裸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
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与柳永《雨霖铃》、《夜半乐》相比较,风格不同,昭然可见。
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
夜半乐【宋】柳永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
更闻商旅相呼。
片帆高举,泛画益鸟(音yì)、翩翩过南浦。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
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
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
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断鸿声远长天暮。
【注释】这首词,虽然也是羁旅行役与爱情相思交织在一起的作品,但写法上已与《雨霖铃》有所不同。
它写的不是别时的情景,而是集中描写别后的所历所见和自身的凄苦心境。
词中对绣阁的怀恋,对神京的遥望,不仅反映了词人“浪萍难驻”的飘零身世,同时也反映了他宦途失意后的不满心情。
本篇是柳永词中最长的词调之一,长达一百四十余字,是他用旧曲名创制的新声乐府之一。
全词共分三片。
这也是作者首创,在柳永以前的敦煌曲子词中,尚未发现有三叠的作品,这首词三片之间,有着明显的分工。
第一片写途中的经历;第二片写途中之所见;第三片抒发去国离乡的感叹。
受长调这一形式的制约,本篇艺术上的主要特点便是层层铺叙。
这首词的篇幅较长,布局谋篇便很自然地成为填词时需要突出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这首词的成功之处,恰恰表现在这一点上。
很显然,这首词做到了构思完密,铺叙委婉,首尾连贯,脉络井然,使三段既有各自的重点而合起来又成为浑然统一的艺术整体,并且很好地传达出作者复杂的内心活动。
前两片虽都写途中所历所见,但两片的分工,前后的呼应,不仅层次清晰,用笔亦极分明。
首片起笔写天气恶劣,衬托心情的压抑,中四句词笔一转,忽又出现“越溪深处”的清幽景象。
末五句高屋建瓴,概括地描绘出商旅往来相呼的热闹场面。
一片之中即多次转折。
中片记舟行之所见,先勾勒远景:酒旆,霜树、烟村;再涂近景:渔人鸣榔.游女浣纱、败荷零落。
这画面有远有近,有色有声,并且全由“望中”二字串起,巧妙而又自然地引出了第三片。
第三片触景生情:初念抛家漂泊,继叹后约无凭,终恨岁暮难归,结尾又缘情入景,以景结情。
全篇极尽开合疏宕之致,充分显示出作者安排剪裁之功,布局铺陈之力。
正如《嘉碧斋词话》所说:“此种长调不能不有此大开大合之笔。
”其次是景物描写,逼真细腻。
从唐、五代民间曲子词到宋初小令,虽然都继承并发扬了我国古代诗歌情景交融这一艺术传统,但比较起来,作者一般均较重抒情,即使写景,也因篇幅有限而显得比较粗疏,其中的景物往往只是感情的陪衬。
柳永进一步把融情于景的手法和慢词的铺叙手法结合起来,为情景交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他的长调把风景描写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逼真,并且能曲折尽致地展示他多愁善感的情怀。
例如,第二片出现的画面,处处都与作者“浪萍难驻”的经历交织在一起。
如果是一次简单的短程的旅行,又怎能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所历所见?“酒旆闪闪”,与离亭别宴是那样容易引起客子的联想;“数行霜树”、“败荷零落”,凄清的秋色与羁旅之愁是那样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词中,情景水乳交融,达到了高度的化境。
仅就第二片中的风景而言,不仅在柳永词中,即使在整个宋词之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佳作。
再次是语言清丽浅近,善于运用领字。
《夜半乐》在柳永词中本属“雅词”,但它却具有某些“俚词”的特点,其艺术语言多是从口语中精心提炼出来的,朴素生动,流丽自然。
如“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相笑语”等,吐属自然,活泼真纯,寥寥数语便历历如画,逸趣横生。
由于篇幅长,文字多,作者在适当地方使用领字(如“渡”、“更”、“望”、“念”等)不仅可以化密为疏,使全词松动而不板滞,且有上呼下应,绾结全篇,使整体更加谨严的作用。
最后是语言的音乐性。
柳永有许多作品是为乐工歌妓填写的,所以,他很注意文字的声韵与音乐旋律的配合。
他对语言的抑扬顿挫、双声叠韵、四声阴阳、去声入声、去上连用以及句中用韵等都十分讲求。
在《雨霖铃》一词的“说明”中,我们已有简单介绍,这里再讲一下去声字的运用,聊作补充。
本篇第三片“到此因念”以下四句,句句都有去声字,而“叹后约丁宁竟何据”八字中竟用了四个去声字。
去声有远扬发调与响亮警动的作用,这就使字的声韵与思想感情的表达完美结合起来。
词评家因此盛赞柳永“得音调之正”,这说明一个词人如果精通音律,对词的创作是有很大好处的。
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风相近。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简析】这是一曲纯情的爱歌。
亦抒情,亦议论,哀乐交织,天上人间融为一体。
尤其是末二句,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
无怪乎沈际飞评曰:"七夕以双星会少别多为恨,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臭腐为神奇。
"踏莎行【宋】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裹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作者简介】秦观:(1049-1100)北宋词人。
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风相近。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简析】楼台的茫茫大雾中消失,渡口在朦朦月色中隐没。
北望桃源乐土,也失去了踪影。
此刻,因受党争牵连而流放的秦少游,正被幽闭在郴州的一所旅舍内,漠漠春寒,惹人愁闷。
斜阳下,杜鹃声声,"不如归去"的啼,凄历辛酸,令人倍增伤感。
秦观南迁已过三年,北归无望,尽管驿站传来封封家书,但只是徙增离恨而已。
"梅花"、"尺素"堆积案头,仿佛是堆砌成重重叠叠的乡愁离恨"独怜京国人南去,不似湘江水北流",他想起了两句唐诗,那迢迢不尽的郴江,原本绕着郴山,却为何偏偏向北流入潇湘?----而我为何不能呢?江城子密州出猎①【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③亲射虎,看孙郎。
④酒酣胸胆尚开张。
⑤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⑥会挽雕弓如满月,⑦西北望,射天狼。
⑧【注释】①密州:今山东诸城。
②黄:黄犬。
苍:苍鹰。
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③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
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④报:告、语。
倾城:指全城观猎的士兵。
⑤孙权曾亲自射虎于凌亭,这里借以自指。
⑥节:符节。
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魏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屋意思。
⑦会:当。
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⑧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
【品评1】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
苏轼任密州知州刚四十岁。
他是四年前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来至这北方边郡的。
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
熙宁三年(1070),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
四年,陷抚宁诸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
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豪壮的词。
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孔武刚建的英雄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