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新标准新教材

合集下载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论文]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教法[论文]

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讲授模式转变为自主探究教学,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体现“新”呢?一、教学理念“新”1.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以前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理解不理解、接受不接受、听得懂听不懂,学生都必须坐在教室接受“灌输”,教师千方百计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思维受到制约、想象受到束缚,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我按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打破了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教师教学由“学问”转变为“探究”。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堂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尽可能不用“标准答案”或“习惯用法”,这样会扼杀学生个性,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

有的新知识可以让学生去分析、去讨论、去总结,疑点、焦点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解答,有的知识则让学生自己去自学。

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教师把知识点一个个讲得很祥细、清楚,学生通常听得很认真,缺少主动思考和讨论。

而探究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思考,自己总结,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形成了很好的思维品质,学生将来工作生活会受益终身。

教师要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更多的是要由“教”者变成“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问题讨论的点拨者、合作交流的组织者。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

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新课程新理念新课标一、教师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所蕴含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

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的报道中所反映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在这次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学习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让它成为教师的一种素养。

下面我就谈一谈什么是课程理念以及在新课程背景下具有怎样的课程理念课程理念是课程设计者蕴含于课程之中的需要课程实施者付诸实践的教育教学的信念,它是课程的灵魂和支点。

理念之一: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

因为人始终在生活世界之中,人在生活世界中认识自然现象,理解与体验社会的道德、法律和艺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人格,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它为人生奠定了基石。

学生首先接触的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学世界,课程只有面向生活世界,才能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课程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意思是说:一是课程内容要面向社会。

即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

二是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即把学生从课程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

理念之二,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思维

新教材 新理念 新思维

新教材新理念新思维新教材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

但正如所有改革的初始,新与旧之间总会产生摩擦与碰撞,新教材在带来新理念、新思维的同时,给中学课堂也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广大教师也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一、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三、围绕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心得体会范文[关键词]现代英语教学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手段一、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为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

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且被使用得最多。

外语学习、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二、新课程下的英语教育 1.课程的本质是教学认识的客体课程本质上就是教学认识的客体,也就是人类认识成果,也就是知识。

主体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掌握客体的结果,所以客体就有促进主体发展的功能,并且客体的性质决定着主体发展的性质。

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就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2.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化首先,将知识打开。

知识不会自动地呈现出来,也不能简单而直接的拿来,因此要想办法让学生经历一下,并且不只是简单经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亲身去体验。

所谓将知识打开,就是把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

其次,将还原、展开、重演、再现等的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简化。

最后,知识内化的真正完成,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需进行外化过程,即把此前领会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展开,呈现出来,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就是练习、实习、实验、操作、问答、考试等过程。

3.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要想搞清楚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

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他的东西。

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是“鱼”,二是“渔”,授之于鱼,不如教之于渔。

新教材 新特点 新理念

新教材 新特点 新理念

新教材新特点新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

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新教材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那么,新教材究竟有哪些新特点和新理念呢?新教材的新特点之一是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新教材不再依赖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音频、视频、漫画等形式学习,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的另一个新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新教材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和升华,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形成知识网络,从而达到知识点的全面和系统化。

同时,在教学中也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连贯性上加强纵横贯通,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具有价值。

新教材还有一个新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方法。

新教材的教学方法是开放、互动和创造性的,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教材的新理念之一是注重阅读教育。

新教材鼓励学生阅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并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同时,新教材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文本,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新教材的另一个新理念是注重实践教育。

新教材倡导学以致用,注重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实践教育既能让学生增加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又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带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收获。

总之,新教材的推广轰动学界,给中小学语文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局面。

无论新教材的新特点还是新理念,都是在不断地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提高读写能力和文化素养,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人才。

倡导公民教育 回归教育本质——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新理念·新要求

倡导公民教育 回归教育本质——谈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新理念·新要求

主探 索 、 合作交流、 积 极 思 考 和 操 作 实 验 的机 会 : 增 加
了“ 基本 活动经验 、 基 本思想 ” 的新 要 求 , 注 重 了 学 生
生 活经 验 与 已有 知 识 背 景 的挖 掘 , 向 他 们 提 供 了 充 分
的从 事 实 践 活 动 和 交 流 的机 会 , 让 学 生 在 自主 探 究 的 过 程 中 获 得 广 泛 的 活 动 经 验 ,加 深 对 基 础 知 识 的 理 解, 加 强 对 具 体 问题 的解 决 。
验 。教 材 作 为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具 体 体 现 , 以适 合 学 生发
展 为 旨归 , 以新 课 程 标 准 为 出 发 点 , 深 刻 把 握 其 实 质 和 内涵 . 将 公 民教 育 、 素质教育 、 创 新 教 育 和 生 活 教 育 理念渗透其 中, 着 眼于 未 来 国 民素 质 全 面提 升 的 长远
要 素。 新 课 标 教 材 使 减 轻学 生 负担 、 激 发 创新 兴 趣 、 注


新 课程 标准 下的教 材新 理念
重 实践 能 力 等 素 质 教 育 的 理 念 得 到 落 实 和 展 现 : 新 课
标教材更注重学生参与理解学习的过程 . 让学生有 自
2 0 1 1年 . 义 务 教育 各 学 科 课 程 标 准 强 化 “ 德 育 为 先” 。 坚持能力为重 , 与 时俱 进 地 吸 纳 了 现 实 问题 创新 课 程内容 , 新 教 材 的编 写 也 以此 为 基 点 , 融 入 四 大 理 念 回 归教 育 本 质 。 1 . 公 民教 育 理 念 。 符合 新课标 “ 德 育为先 ” 的 要 求 。公 民 教 育 是培 养 合 格 公 民的 教 育 。党 的十 八 大 特

新课程 新教材 新理念——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教材的整体解读

新课程 新教材 新理念——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教材的整体解读

2.每 个 单 元 的 问 题 域 都 体 现 鲜 明 的 价 值 导 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秀 传 统 文 化 教 育 、 法 治 教 育 、 道 德 教 育 等 国 家 对 少
《道 德 与 法 治 》 是 体 现 国 家 意 志 的 课 程 , 承 载
年 儿 童 教 育 提 出 的 要 求 与 儿 童 生 活 有 机 融 合 。 面 对 着 党 和 国 家 赋 予 的 重 大 历 史 使 命 ,培 养 社 会 主 义
新 课 程 、 新 教 材 ,教 师 应 如 何 成 为 教 、 学 、 研 一 体 的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人 ,具 有 其 他 课 程 所 不 能 替 代 的
的 新 型 教 师 ? 怎 样 理 解 教 材 ,才 能 既 有 高 度 又 有 宽 特 殊 育 人 功 能 , 教 材 的 每 个 单 元 、 每 一 课 都 具 有
长》 《家 是 最 温 暖 的 地 方》。 这 4个 单 元 不 是 关 于 学 学 整 理 玩 具 、 学 跳 舞 、 学 做 手 工 、 学 写 字 、 学 礼 貌
习 、 学 校 、 安 全 、 家 庭 四 个 领 域 的 知 识 体 系 , 而 是 等 。 教 材 通 过 这 些 图体 现 的 生 活 范 例 唤 醒 学 生 对 自
治 》 统 编 教 材 在 编 写 时 以 体 现 国 家 意 志 、 中 国 基 暖 的 地 方》 探 索 的 是 我 们 应 该 怎 么 对 待 父 母 、 家 人
因 、世 界 眼 光 、 儿 童 立 场 为 根 本 方 针 , 以 培 育 少 年 以及 家 庭 历 史 问 题 等 。
儿 童 的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为 根 本 目 的 , 将 中 华 优

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下,新理念和新方法的落实

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下,新理念和新方法的落实

新时代、新课标、新教材下,新理念和新方法的落实作者:王贺来源:《中国中小学美术》2023年第08期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经历了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三个阶段的变迁。

教学重点从最初的关注单一的技能技法,转变到现在的以提升素养为本。

新时代的新教材以新课程为依据,着重探索新课标精神落实在教材内容中的路径和方法,以新课标内容为指导,将美育综合、三种文化、大单元教学、跨学科融合等新课程的关键词融入新教材编写中,并且将课标中的学习任务贯穿到每个单元情境中。

新教材应该是启发式的、开放式的,让教师拿到后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如何上好新课程观下的美术课,同时要能照顾到乡村学校的实际情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现了中小学一体化贯穿,也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高中美术课标”)的进一步延续。

新高中美术课标中有明确建议,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6个环节,依次逐步完成每环节小目标,以实现最终的单元主题任务目标。

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新课标的实施方法,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要求教师们在课程设计的前期下功夫,不仅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还要增进多学科知识储备。

教师要大量查阅资料,总结知识点,梳理大概念,设计出具有逻辑性的课程结构。

新课标以及教材内容结构明确指出,我们的美术课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关注单一的技能技法,这已经远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发展要求。

我们要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最终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其解决真实的复杂问题的能力。

这个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从日常生活经验向知识原理转化的过程,也是理解学科大概念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教学策略分享。

第一,以主题单元形式设计课程。

寻找课与课之间的关联,设计以大概念为主题的大单元课程结构,体现课与课之间的递进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拼凑。

第二,加入跨学科知识,进行学科综合。

艺术可以与姊妹艺术相融合,也可以与非艺术学科相融合。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内容摘要: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对信息接受和储存的过程,更是学习者对信息主动加工、传递运用的过程。

全新的学习观必然对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表明,语文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对信息接受和储存的过程,更是学习者对信息主动加工、传递运用的过程。

全新的学习观必然对语文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学习者的条件来看,学习本身是学生的主体活动,是以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为基础,并由学生自身主动性及自我控制活动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学习目的来看,学习不仅是“知道什么”或明白“要懂得什么”,而还在于“能够做什么”和“会做什么”;从学习的内容来看,语文的学习应面向问题的学习,面向全体的学习,面向运用的学习,面向创造的学习。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应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问题的学习。

因此,从这些全新的学习观出发,就需要我们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更新观念,转换做法。

一、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因此,在教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新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体现出“情景——探索——试一试——练一练”的编排体系,这给教师为学生提供“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编排意图就要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让他们多探索、多实践,做到体会数学,内化数学。

教师要确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探索、自学、发展的主体,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问题。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材

新课程 新理念 新教材

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最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育已经从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可语文教学并没有因这种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向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原因究竟何在呢?笔者以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关于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这是一篇大文章,涉及很多问题……我只想说一点意见,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根本问题是语文师资问题,教师的水平高,才能教出好学生。

”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

因此,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加速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进程。

而加速我国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进程的根本是师范中文系教材建设的改革。

长期以来,高校师范中文专业一直存在着忽视中学语文教学的现象,其中突出表现为课程的设置未能充分体现鲜明的师范性特点,教材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中学教学脱节,学生职业意识淡薄,不重视师范类课程的学习和师范生技能的训练,毕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教学工作等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发后,一场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在中学全面展开:体现全新教学理念的新课程标准相继公布;各种实验教材陆续出版;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改革遍地开花……这一切使得师范中文系教材与中学教学之间原有的脱节现象日益加剧,这主要表现为:过去高校师范中文专业教材内容无法形成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优势,无法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过去高校师范中文专业设置的课程中,各类文学课程(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等)是培养师范生的文学素养的;语言学课程是培养他们言语学素养的;写作学课程是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的;“语文教学法”是培养他们的语文教学技能的。

从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看,过去高校师范中文专业课程中的语言学、语文教学法、写作学等课程均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语言学课程中对言语静态结构描述的理论知识体系已无法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

实践表明,这些言语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交际能力基本上没有多大用处。

新理念、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赏析

新理念、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赏析

新理念、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赏析发布时间:2022-03-28T11:49:31.476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450期作者:刘晓枫[导读]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201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教材)体现了课改的主要精神,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教材。

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二中学164200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教材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2012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以下简称教材)体现了课改的主要精神,贯穿了新的教学理念,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教材。

一、教材编写原则教材是严格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进行编写的,它体现了《课标》的全新理念,全面落实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坚持改革、不忘继承。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加强了实践探究活动,同时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教材的框架、结构全书的框架基本上是按“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版块构建的,但内容选择上更灵活、更有回旋余地。

如教材上册删掉了简单测量知识,而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电磁知识。

与旧教材相比,教材每一章节的栏目设计也更实用、更新颖,如想想议议、想想做做、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图文并茂,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科学知识,体验和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此外,全书在编写顺序上是按照测量、声、热、光的方式来编写的,这种安排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

三、教材体现的新理念1.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

教材改变了以前旧教材的学科独立性、封闭性的特点,提倡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教材中大量涉及了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英语等知识。

根据新教材、新理念、新课标构建开放性教学新体系

根据新教材、新理念、新课标构建开放性教学新体系
的 主渠 道 。

教师在教学 方法 的设计上 , 强调学习方法指导 . 强调开放题 的研究和设 计 。 注重机械重复训练为开发思维训练 . 变单 向求 同 思维为多 向发散思维 .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 鼓励学生创造性 地理 解、 创造性地表现 、 创造性 思维 、 培养 良好 习惯和思维品质 。开放 性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学 内容和师生情况 .主要表现 形式 有: 讨论式教学 、 探究式教学 、 研究性教学等 。 四、 教学空 间的开放 课堂教学是 中学教学 的主要 阵地 . 不是唯一的场所 开放 但 性教学 , 在强调课 堂教学开放的内容 . 广泛开 展课 外和校外学习 活动 . 融课 内外为一体 1组织参观访问活动 , 、 有计划地组织 学生走出校 门。比如 : 上到求 函数 的最值 时. 可带学生参观 了解 商场的销售情况 . 知道 怎样才 能获得最大利润 。上到数列时 , 可带学生参观银行 , 了解 存款 、 的利息计算情况等。 贷款
围, 注重培养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激发学生 的学 习动机 , 引导学生 自主地学习 . 而不是指挥学生的学 习活动 进一步树 立面向全体 学生和使学生全 面发展的观念 .避免单纯 为了应 试而随意补充 已删去的内容 , 忽略“ 研究性课题” “ 、 阅读材料” 的教学 。否则 。 既 违背 了新教材 的编写 意图. 也加重了学生 的学 习负担 . 使得原 本 2根据教学情况 。 、 设计一些实验习题 。 让学生在课余时 间实 要体现素质教育 .有利 于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的好教材变得索 然 验完成 。 这样可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实践能力 无 味。 五、 教学手段 的开放 二、 教学内容 的开放 人类 已近人 了 2 世纪 . 是一 个信息社会 。高科技信息 产 1 这 教学 内容是新课标 明确规定 了的 .并且在教材 中也 得到具 业的发展 , 使人们接受信息快捷 、 便。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 的 方 体 的体现 , 新教材 中与原教材 比 , 教材一改 过去教科 书严 谨 、 老师 , 只停 留于三尺讲 台。 教科 书 , 新 若还 一本 一支粉笔 , 这将远 远 抽 象的味道 , 每章均有章头 图和引言 . 为本 章 内容 的导入 . 不能满足于现代 社会的学生需 求。因此 ,在提倡创新教育 的今 在 作 使学 生对该章学 习的内容 产生悬念 . 发生兴趣 , 从而初步 了解 学 天 . 教师应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 注入时代活 力。 习该章 内容 的必要 性. 另外 , 新教材 每章内容的后面均安 排有小 新教材许多 内容和背景都可 以观看录像来直观感受 ,以激 ‘ 结 与复 习 , 包括 内容提要 、 习要 求和需要 注意的 问题 、 考例 发学生学习兴趣 。 学 参 题 三个部分 , 以供 复习全章 时参 考。尤其 提出 了“ 研究 性课题 ” . 若有条 件 , 每次教学 可制作 课件 , 或直接 网上阅读 , 这样 教 拓展了教学时空 , 为学生提供开放 的主动思考 的空 间. 由于教材 学有一个显著特点 : 大容量 、 高密度 、 快节奏。 具 有相对的稳定性 . 而社会生活 和科 学知识却不断地迅猛发展 。 要充 分得用各种媒 体 、 大容量 , 扩 迅速便捷 。 形成多元 化 的 也还是需要通过教学 内容的开放 . 及时给学 生补充最新 的信息 教学手段 。 利用学校安装 的校 园网、 、 、 电视 电影 音像制 品等现代 ?教学内容 的开放主要做好以下几方 面 : 该向数学科学发展 的 化工具引入课堂 , ? 应 把教学内容变虚为实 、 化远为近 、 促静 为动 , 从 前 沿开放 ; 向社会 和生活实践延伸 ; 注重学科之间 的融合。此外 , 而加深了对学习内容 的理解 数学与环境科学 、 能源科学 、 、 学 、 质学等都有着 千丝 万 医学 农 地 六、 教学评价 的开放 缕的联系 , 在教学 中不能漠然视之 为了适应 2 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 1 国家对数学教育 目标进行 三、 教学过程的开放 了重新审视 。 首先 明确基础数 学教育 的 目 标是提高公 民的素质 。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教师精讲 . 学生聆 听和操 练 . 主要 拓展 知识视野 . 这 训练科学方法 、 养学习兴趣 。教学结果不 以完 培 是发挥 了第一和第三种信息交流渠道 .是 一种师生单 向交 流的 成教 材教学任务 为标志 .以激发学生课外 进一步研究 和学 习为 方式 。 这种教学过程对于传授 知识来说是较为有效 的。 但是这 种 己任 ; 不以学生 掌握书本知识 为终结 , 以学生灵活 运用知识 。 迁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部编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部编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目前,全民阅读推广已经在许多县级图书馆中得到了应用,图书馆通过讲座、展览等活动的举办,积极鼓励民众参与阅读活动,帮助了阅读的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

首先,缺少完善的策略的推广,所开展的活动过于形式化,没有做到深入和全面。

其次,一些县级图书馆没有对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没有对开展过程中的大部分工作进行完善。

比如,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缺少服务网络,对某些读者的阅读需求无法进行满足。

另外,在进行推广工作的时候,缺少创意以及特色活动的推广,没有对民众起到很好的吸引效果,导致一些读者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

此外,由于县级图书馆规模有限,因此藏书的种类受到了限制,不能及时的更新数据,也没有丰富的内容,因此无法很好的吸引民众的注意力。

最后,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缺少相应的资金,没有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上投入充足的资金,导致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影响力也受到了阻碍,除此之外,还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没有全方位的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也很少开展数字阅读的活动[1]。

2 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知识获取以及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阅读。

在全民阅读环境方面县级图书馆需要进行加强。

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县级图书馆有着十分繁杂的种类,对不同年龄段所需的图书都能够进行满足。

使读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充分的阅读空间。

县级图书馆在阅读氛围工作方面的加强,能够使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如何加强县级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3.1 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据调查发现,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关人员应该要加强重视,积极地采取措施,促进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首先,需要对推广工作的重点进行掌握,根据我国目前阅读的人口比重分析,阅读的主力军就是青少年儿童,因此,县级图书馆可以多开展一些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活动,以此来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抓住这个契机,使全民阅读的影响力得到提升[2]。

新教材 新特点 新理念

新教材 新特点 新理念

新教材新特点新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

新教材是这一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新颖的特点和独特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新教材的特点和理念。

新教材具有积极进取的特点。

传统的教科书通常是固定的,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而新教材则以丰富多样的资源为基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知识,如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研究报告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新教材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不断增加,单一学科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新教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和融合,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知识。

通过学习一门学科,学生也能够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新教材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传统的教科书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新教材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设计,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线。

通过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新教材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新教材具有互动性的特点。

传统的教科书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新教材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通过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智能设备等,创建多种互动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讨论问题。

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新教材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开放创新”。

它强调学习的目标是为了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强调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强调开放创新,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这种理念的引入,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机械性和刻板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灵活和有效。

新教材以其积极进取、综合性、个性化和互动性的特点,以及学以致用、因材施教、开放创新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多样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新教材 新特点 新理念

新教材 新特点 新理念

新教材新特点新理念近年来,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日新月异,教材的更新换代更是一直备受关注。

每一本教材都承载着教育的理念和传递着知识的力量,新教材的推出一直是备受期待的。

而伴随着新教材的推出,必然会有新的特点和新的理念。

本文将就新教材、新特点和新理念进行探讨。

新教材的推出必然是在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理念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新教材的推出必然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必然体现了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新教材的推出必然伴随着新的特点。

教材不仅仅是一本传授知识的书籍,更是一种教学工具和一种教学资源。

新的教材必然会具有新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仅是在内容方面的更新,更是在形式和结构上的创新。

新教材的推出必然反映了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属于教育思想的范畴,是对教育的一种理想化表达。

新的教材必然会反映出新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可能是对学生的发展的新认识,也可能是对教学方式的新探索。

新教材的推出必然伴随着新的特点和新的理念。

下文将具体从新教材、新特点和新理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新教材教材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它承载着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一本好的教材应该是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方法多样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教育政策,新的教材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新教材的推出,首先要符合时代的需求,要与时代相契合。

这就要求教材的内容要更新、要反映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在科学类教材中,一定会涉及到新的科研成果和新的科技进步,这些内容都需要纳入到新教材中来,以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趋势。

新教材的结构要更合理,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新教材的结构应该是符合这一规律的。

在语文教材中,应该从简单的课文开始,逐渐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文,以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新教材的形式要更多样,更具有感染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往往对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产生了抵触情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理念 新标准 新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韦志榕 2002/7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一、本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1) 全方位改革 (不是简单的更换教科书)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基础教 改革的六大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 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 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 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 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 课程评价的转变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 适应性。 —— 课程管理的转变
二、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教育创新(必要性)
分 论
认识大洲 认识地区 认识国家
总 论
分 论
疆域与人口 区位与分布 环境与资源 经济与文化 区域联系与差异 地理差异 环境与发展
乡土地理
四、基本理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确定内容框架——以区域为主 有效地解决繁、难、偏、旧 如何将知、能、观有机统一 为教材编写和教学提供广阔空间 处理好面向全体与促进个间 为乡土地理教学留下空间 基本结论 ——既不能也不可以维持现行的容量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课 程 标 准 历史 知识要求 知识结构 进度 针对性 侧重点 1912—1949 略 不求系统 不作具体要求 所有学生最低要求 评价 教 学 大 纲 1949 之后 详 严谨 严格规定 教师教学要求 教学
三、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教育创新
知识经济对人的要求 通过怎样的教育培养人
拥有最新知识,尤其是具有创新能 力的人 • 决定性的生产要素 • 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要求基础教育经历一次观念、态 度、内容、形式、技术、方法、 评价的全面变革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终身学习 新的课程观
转变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
以学科为中心—— 课程设置与实施的目的在于引 导学生进入学术领域,成为学科专业人员。具体表 现为学生不但要获得学科知识、求知方法,也要认 同学科的专业体系,课程仅仅为学科而存在。
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 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课程结构的转变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 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 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包括信 息技术在内的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的转变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 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实施的转变
高中阶段:
2001年,全面启动; 2002年, 形成新的课程结构和管理制度的方案, 完成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起草工作; 2003年,开始组织实施和推广。
全日制义务教育
《地理课程标准》
的制订
一、课程标准的研究过程
投标与小组组成(2000.1—3) 前期研究(2000.3—7) 1. 国际比较:美、英、法、加、日、俄、 新加坡、澳等 2.国内比较:大陆、台湾、香港 3.心理学发展及其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4.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及地理 学的发展与中学地理课程 5.课程框架初步设计 研制(2000.7—2001.6) 实验(2001.9始,13片实验区)
五、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内容选择 课程改革对我们有哪些要求
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们的盘子有多大 寻找突破口
课程改革对我们有哪些要求
从公民素质教育角度而非地理学科角度 从重知识体系到重“标”的制定
对知识、记忆等的冷静认识
处理好借鉴与继承、接轨与国情的关系
处理好纵向联系
落实六项基本理念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地球与地图 二、世界地理 三、中国地理 四、乡土地理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设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
地理(7—9)年级
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总 论
海洋与陆地 气 候 居 民 地区发展 差 异
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在享受现代科技发展带 来的充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 锤炼,如对真理、正义、诚信、责任感的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优先目标)
知识和技能
(基础目标)
过程与方法
(主导目标)
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界回归。
教育向学生生活的世
(2) 推进速度很快
义务教育阶段: 2001年,在教育部确定的分布在27个省的38个 国家实验区开始新课程实验。 2002年,原则上各省在所属每个地级市确定一 个省级实验区,全国实验规模达到同年级学生的 10-15%。 2003年,达到35%。2003年秋季修改完善义务教 阶段课程设置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等。 2004年,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全国起始年级其 用新课程的学生数要求达到同年级学生的65-70%。 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启用新课程。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 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 生活经验,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 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 的发展。
缩短与世界教育发展的距离(国外课程改革的主 要理念)
注重基础学习能力的提高 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 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 完善与发展的基础。 注重信息素养的养成 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 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 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 注重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教育应该培 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 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