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园亚文化
校园亚文化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对策分析
校园亚文化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对策分析校园亚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低俗的网络信息、拜金主义及个人享乐主义思潮等另类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念、行为取向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校园亚文化中不良倾向的产生,来源于很多因素,比如传统文化的变迁、现代人价值形态的转变等,但更突出地暴露了我们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着极大的弊端。
创造积极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要求学校要大力弘扬校园主流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培育积极健康的亚文化;同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发挥合力作用,有效控制不良亚文化的产生。
标签:校园亚文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冲击;对策一、中学校园亚文化的含义社会中文化的主流我们称之为主文化,它是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文化标准,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孔、孟之道为主的儒家文化,虽经无数岁月的洗刷,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社会公认的文化意识,这是一种占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的文化。
亚文化则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它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级次群体的成员共同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成为其大部分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而在校园中某一部分群体特有的文化,也就是校园一族的另类文化,我们称之为校园亚文化。
二、中学校园亚文化现象(一)教室文化教室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整洁优雅的教室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而现今的中学教室墙壁上的涂鸦、脚印,桌面上的各类“墨宝”随处可见,同时教室还充当着一些情侣约会的场所,上课纸条交流,下课卿卿我我,这些不良亚文化的萦绕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腐蚀性的作用。
(二)语言服饰文化现今无孔不入的信息传播使学生接触到外界各类新鲜事物,中学生总是很有创造力的,他们充满活力的思维将新事物通过别的角度展现出来,创出同龄人都认可的流行歌、流行诗,一些正语反说的省略语在他们很快成为一致认可的暗语,这些无不体现出学生消极负面的心理。
中学生亚文化群体相关概念探析
中学生亚文化群体相关概念探析作者:潘星晨来源:《科教导刊》2016年第18期摘要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和副文化,是一类与主流文化相对的局部的文化现象,中学生亚文化群体广泛存在于学校当中,通常难被主流学生群体、教师、家长和社会所接受。
类似的概念有:友伴群体、灰色群体、反文化群体、学生不良团伙等。
这些概念既有交叉性又有相斥性,本文对此进行了概念上的浅析。
关键词中学生亚文化群反文化群越轨行为不良团伙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76Abstract Sub culture, also known as collective culture and sub culture, is a class with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local cultural phenomenon, students' sub cultural groups exist widely in school, often difficult to be accepted by the mainstream groups of students, teachers, parents and the community. Similar concepts are: peer groups, grey group and counter cultural groups, such as students' bad gang. Both of these concepts cross and repel each other, this paper makes a analysis on the concept.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b cultural group; anti cultural group; deviant behavior; bad gang1 亚文化的相关概念1.1 亚文化与亚文化群体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David Riesman,1950),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
校园亚文化对德育的消极影响与对策探析(修正)
校园亚文化对德育的消极影响与对策探析校园亚文化是指游离于主流的校园文化之外并不为主流校园文化所接纳的校园文化形式。
校园亚文化存在于部分学生小团体之中,带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校园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与挑战。
因此,在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中,正视并处理好学校中存在的亚文化现象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校园亚文化的表现形式校园亚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并因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
但其中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所有的校园亚文化的表现形式都以展现青少年的个性为特征,充满了叛逆与颠覆,充满了对未知领域的强烈的好奇,充满了对享乐生活无限憧憬。
①课桌文化在中小学生的课桌上,形形色色的图画、文字往往充斥其中,年龄较小的学生往往把自己的“创作”得意得镌刻的课桌之上,并以此为荣,稍大些的学生则往往刻写自己喜欢或暗恋的异性名字,或者是自己崇拜的偶像的名字,也有不少学生会在课桌上刻写一些自我激励的语言。
多种形式的“小创作”让课桌疲惫不堪,也让老师头疼不已。
②厕所文化厕所文化多出现在厕所的墙壁上,充满各种性暗示,五花八门的图案以及各种脏话。
③服饰文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个性化追求的倾向会越来越明显。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衣着上追求新鲜与时尚,并以穿校服为丑。
因此,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拒绝穿校服上学,即使穿校服也会是以自己个性的方式穿在身上。
此外,所谓“非主流“小饰品、”“非主流”妆容也是学生追逐的方向。
④口头文化在校园亚文化群体中,学生的语言要么脏话连篇,要么暴力成性,要么就是似是而非的网络语言,要么是娇滴滴嗲声嗲气的蛮横公主腔……总之,怎么说话有个性怎么说,从来不会考虑语言的文明与健康。
各种庸俗无聊的新童谣也流行在很多学生的口中,如“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排成队,四年级的女生真可爱,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⑤非正式小团体文化学生中流行的各种各样的小团体,他们崇拜暴力、张扬个性、渲染色情,惟金钱至上、享乐至上,不思进取,厌学情绪严重。
校园亚文化中不良倾向的成因与对策
校园亚文化中不良倾向的成因与对策[摘要]格调低下的新童谣、泛滥成灾的卡通漫画及日益弥漫的消极混世、金钱至上的思潮,这些另类校园文化,对学生价值观念、行为取向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校园亚文化中不良倾向的产生,缘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和学校德育教育的弊端。
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加强德育网络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走向社会化;要重构德育体系,健全学生人格,丰富文化生活;要创新德育教育方法和手段,增强教育实效。
[关键词]校园文化亚文化德育价值观校园文化作为潜在的隐性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具有渗透性、持久性的特点,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些不良文化倾向以其“新奇”、“趣味”、“好玩”等独特“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成为另类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判断标准和行为取向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如,一些格调低下,含有不健康成分,庸俗无聊的新童谣在校园内广为流行。
什么“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交了学费学不成,不如……”,什么“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帅哥排成队,四年级的女生真可爱,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
”什么“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尔康爱上了夏紫薇;摸你的头,真温柔,好想和你手拉手。
”什么“考试作弊,齐心合力,谁要告密,下课暴力。
”等等,不一而足。
又如,一些学校集卡热走入误区,内容不健康的卡通卡片在校园内“风起云涌”,对孩子有误导之嫌。
日本版的漫画类小人书泛滥成灾,渲染色情、暴力等的作品屡禁不绝,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同时,消极混世、金钱至上、享乐第一的腐化观念正逐渐蔓延,花钱买作业、大办生日宴、哥们义气、攀比争阔、偷盗违纪等不良现象比以前明显增多。
再加上港台“殖民地文化”对学生日积月累的熏染,使学生媚外心理严重,起洋名、穿洋装、过洋节渐成时髦。
种种现象表明,校园文化已失去了往日的清纯,不良倾向的影响愈加严重,这给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高校校园亚文化成因的分析
高校校园亚文化成因的分析摘要: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亚文化对师生思想和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更好地进行高校校园亚文化的整合,文章从经济差异、压力源、文化冲突、个人特质等四个方面对高校校园亚文化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校园亚文化;成因按照构成元素的不同特点可以将高校校园文化进一步划分为高校校园主文化、高校校园反文化、高校校园亚文化。
相对于高校校园主文化和反文化,高校校园亚文化处于次属地位,多属少数人构成的群体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文化,具有边缘性,与反文化的区别主要在于政治色彩的浓淡。
高校校园亚文化从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态高校校园亚文化、观念态高校校园亚文化、行为态高校校园亚文化等三个层次,具有表达、凝聚和抵抗的功能。
在廓清高校校园亚文化的内涵基础上,对其生成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经济差异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情况在高校同样存在,随着高校改革力度的加大,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校内部存在的收入方面的差距导致特定群体的出现。
一是高校教师收入在社会上的情况。
社会上普遍认为,高校教师的工作好,轻松,收入也不错,与企业相比,虽然企业比较忙,但是企业的收入确实比学校教师收入高得多,而近几年“年薪十万聘教授”、“年薪百万聘院长”的新闻也比比皆是,但被忽视掉的是刚刚工作几年的年轻教师群体。
二是高校之间的差异。
不同高校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办学层次的差异,收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三是高校内部存在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课时费是分等级的,助教、副教授、教授每课时的收入是不同的,职称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一收入层次的群体由于趋同的经济问题、消费倾向、心理落差,从而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形成相类似的文化观念,这种文化往往对主文化既有补充作用,也有抵抗作用。
经济收入的差距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家庭背景的差异导致学生经济方面的差异。
浅析高校校园亚文化
浅析高校校园亚文化高校校园亚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学生流行的特定音乐、服饰、言谈举止等,以及特定的娱乐活动和社交方式。
这种亚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性和特点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从音乐、服饰、言谈举止以及娱乐活动和社交方式等方面来浅析高校校园亚文化。
首先,音乐是高校校园亚文化的一大特征。
在校园中,学生们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集在一起,形成特定的音乐社群。
无论是摇滚、流行还是电子音乐,学生们通过分享音乐、制作混音或者组建乐队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他们参与各种校园歌唱比赛,举办迷你音乐会,推动着校园音乐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服饰也是高校校园亚文化的重要方面。
学生的服装选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穿着需求,更是一种对个人品味和审美的表达。
很多学生会对流行的服饰品牌、潮流元素保持关注,追求时尚和个性化的穿着。
例如,一些学生会喜欢穿着文化衫、破洞牛仔裤和运动鞋,彰显个性和青春活力。
言谈举止也是高校校园亚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们会形成一种特定的用语和交流方式,这些说法和表达方式通常只在校园内流行。
例如,“卷腾”、“挂科”、“男神女神”等词汇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交流的常用词汇。
此外,学生们也会形成一些独特的行为举止,例如高举手机拍照留念、毕业季时裹上校服拍照等。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亚文化是学生群体在校园中形成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包括音乐、服饰、言谈举止以及娱乐活动和社交方式等。
这种亚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们个性和特点的集中体现。
它通过音乐、服饰和行为举止来表达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同时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高校校园亚文化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文化现象,对于塑造学生个性、丰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校园亚文化内涵剖析
高校校园亚文化内涵剖析作者:方元务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年第10期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亚文化的研究范围、建设措施与广大师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对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的影响更大,高校校园亚文化研究有利于我们将关注点从以“事”和“物”为中心的传统思维转到更加关注“人”上来。
本文拟对高校校园亚文化的特征、层次、功能等几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高校校园亚文化的特征相对于高校校园主文化和反文化,高校校园亚文化具有以下的特点。
1高校校园亚文化是处于次属地位的文化有一种观点认为,高校校园亚文化是高校校园主文化(dominant culture)的一个分支,是主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观点只看到了高校校园亚文化与主文化一致性的方面,没有看到高校校园亚文化还有与主文化对立的一面。
从属于主文化或与主文化一致的情况,是因为亚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层次结构的角度,如把高校校园文化视为主文化,那么不同类型的高校有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亚文化;以某种类型的高校的校园文化为主文化,那么该高校内部不同的群体形成自己的亚文化,如青年的、老年的、男人的、女人的亚文化。
从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别来说,在特定的条件下,主文化就是主文化,亚文化就是亚文化,决不能模糊两者的界限。
2高校校园亚文化多属少数人构成的群体的文化,不代表个人的行为或观念有一种观点认为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别不能简单地以奉行人数多少来判断,某种文化在一定时期尽管被多数人奉行,也仍有可能属于亚文化,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伯明翰学派指出:“工人阶级亚文化在人数上看属于少数。
”苏茜·奥布赖恩、伊莫瑞·西泽曼在《大众文化》一书中明确指出:亚文化总是代表少数对抗多数。
高校校园亚文化是代表了高校内部小群体的一种亚文化意识。
少数人奉行的文化不一定是亚文化,但亚文化一定属于少数人。
3高校校园亚文化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文化高校校园亚文化既给校园文化带来了冲力与活力,有的时候,高校校园亚文化甚至会成为主文化的前奏,过去的亚文化成为今天的主文化,今天的亚文化与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文化。
主文化与亚文化的例子校园
主文化与亚文化的例子校园学校文明的4条信念我认为当今世界,学校文明应有4条信念:信念一:教育强调和谐: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
(系统性)信念二:教育追求有效:让师生们用较少时间,能得到较大收获。
(科学性)信念三:教育需要激发:用榜样和实例去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去启发。
(艺术性)信念四:教育要求行动: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
(技术性)学校文明的4条信念,应当成为中国学校理想的“亚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理论,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正向着这一方向在前进。
历史上,中国的学校“亚文化”曾经强烈地影响了社会“主文化”。
回顾历史,对于我们在21世纪里,创造学校新文化,会有很大启发性。
孔子首创私学,强烈地影响了社会“主文化”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教师”,他首创私学,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软件”:《论语》。
《论语》传遍了全世界,年年再版,成为人类思想宝库的经典之一,其人文精神和教育理念,影响了世世代代。
中华民族的教育思想,主要是以孔子儒家的“以德育人”的教育思想为代表。
儒家的教育思想,例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这些思想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
当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文化”之后,反过来,又对学校的“亚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从学校文化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独尊儒术”,否定了学校文化的“多样性”,这不利于学校“亚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主文化”的发展。
我们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更需要创新先进文化。
发展文化必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发展学校必须“和而不同,自主创新”。
石室中学的校园文化精神:“高、严、精、活”石室中学的师生在文翁石室办学经验“师资高,学风严”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精,思维活”。
简要概括为“高、严、精、活”。
校园文化与校园亚文化浅析
文化 的正确 导 向 . 证其 沿 着健 康 的轨 道运 行 . 是 校 园 保 这
文 化 建 设 必 须 坚 持 的 原 则 . 此 . 有 明 显 的 规 范 性 当 因 具
价值 体系 的熏陶 . 有利 于学 生树立 远大 理想 , 荣 明耻 , 晰 培 养 良好 的道德 及行 为 习惯 , 进综 合素质 的全 面提 高 促
标 的 文 化 活 动 。在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的 过 程 中 . 须 把 握 校 园 必
展现 自己的 广 阔舞 台 . 使学 生 既丰 富 了课余 生 活 , 得 到 又 了充 分 的锻 炼和 提高 。尤 为重 要 的是 . 由于校 园文 化坚 持
了正 确 的 政 治 方 向 . 而 引 导 学 生 自觉 接 受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从
2主 导 性 .
然 .这 种规 范性 不 应该 成 为 限制 校 园文化 多 样性 和 学生
个性 发 展 的桎 梏 。相 反 , 过规 范性 建设 . 该使 校 园文 通 应
化 具 有 更 加 强 大 的 生 命 力 二 、 园 亚 文 化 及 其 特 征 校 校 园 亚 文 化 是 校 园 的 非 主 流 文 化 或 被 称 为 支 流 文
同专 长 、 同爱 好 和 兴 趣 的 学 生 提 供 了 学 习 、 高 、 展 和 不 提 发
校 园 文 化建 设 是 学 校 建 设 和 发展 的一 项 重 要 工 作 . 在 学校 党 组织 的领导 和共 青 团组 织 的具 体 指导 下 .始终 围绕 学校 的办 学 方针 和 中心 工作 来 进行 .是 围绕 促 进学 生 全 面发 展 和 成 才 的一 种 有 组 织 、 秩 序 、 计 划 、 目 有 有 有
都会 积极 参 与 , 现 为人 数上 的群体 性 : 是校 园 文化 极 表 二 为重 要 的表 现形 式是 指 学校 的各级 各类 学 生社 团组 织 所 开展 的内容 丰 富多 彩 、形式 生 动活 泼 的各类 活 动 或被 称 之为 第 二课 堂活 动 , 文 学类 社 团 、 育类 社 团 、 技 或 如 体 科 专业 类 社 团 、 文艺 类 社 团 、 艺术 类 社 团 等 . 些 社 团均 表 这 现 为 组织 上 的群 体性 .这 种 群体 性社 团组织 的 活动 与 校 园文 化 气 氛 的 喧染 、 展 相辅 相 成 , 为 因果 , 校 园 文 发 互 对 化 建设 起 到 了积 极 的促 进作 用
高校校园亚文化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剖析
高校校园亚文化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剖析作者:董树理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3期(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进入激烈转型期,呈现出多元文化竞争的局面。
高校文化受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也形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我们应该顺应高校亚文化的发展趋势,针对高校亚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视提炼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念,提升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品位,积极改变主流文化的传播方式等手段,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亚文化;特点;表现形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243-02一、高校亚文化特点1.自发性高校亚文化的产生不是由外在压力或经过事先策划、组织倡导而形成的,有着明显的自发性特征。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渠道大大拓宽,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唯书、唯师”,对待世界和社会,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个性张扬,更加注重自身思维方式的转变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强调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高校亚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较为普遍的心态,它是社会和大学生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带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
2.时代性高校亚文化是一种动态的文化,不同时代会产生出不同的高校亚文化,而且高校亚文化总是随着社会文化及校园主流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亚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不同时代特征。
如20世纪60年代的服饰文化,就是以革命装、中山装为主,以蓝、黄、青为基色。
80年代产生了西方文化热。
90年代理论学习热,出现各种社团、理论学习小组。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普及,中国上网的人数迅速增加,而增长最快的莫过于大学生,于是便产生了网络亚文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出现一些追求享受、盲目攀比的享乐亚文化等。
3.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是高校亚文化的本质特征。
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论文
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论文随着高校校园亚文化的活跃程度越来越高,其对于高校文化建设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高校需要积极推进校园亚文化的建设。
本文将从亚文化的概念入手,探讨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建设的途径方法。
一、亚文化的概念亚文化是指一些与主流文化不同的子文化,通常是由一群共同的兴趣、想法或价值观相似的人形成的社群。
亚文化会在其成员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认同感,而且在行为模式、服饰、语言、音乐、电影、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特点。
如现在广义上的亚文化多是指网络文化,电子游戏文化,二次元文化等。
二、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意义1. 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高校是一个集体,有各种各样的人。
在亚文化产生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能找到爱好相同的人,就能够友谊更深入、更丰富地交流。
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社交能力和交流能力就得到了锻炼,各方面的才华也会得到充分地发挥。
2. 塑造个性文化:由于亚文化是由一些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子文化构成的,所以它们有着独特的特征。
在亚文化的环境中,每个人都能够更自然地表达自己,从而塑造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文化。
亚文化的建设,能够促进个性文化的形成,使每位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扬。
3. 丰富校园文化:高校文化建设中,亚文化应被视为文化的丰富元素之一。
它们能够与主流文化相互交融,使校园文化更加多元、富有活力。
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亚文化的环境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而使高校文化更加充实、鲜活。
三、高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亚文化建设必须依靠学生本身的力量,学校应该鼓励并积极参与亚文化活动,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同时,学生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尝试开展自己的项目,促进亚文化的发展。
2. 加强亚文化建设的宣传:高校应该加强对校园亚文化的宣传,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亚文化活动。
可以通过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学生。
同时建立互联网宣传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亚文化建设中来。
校园亚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解及对策
色 。国内学 者周宗 伟指 出 ,这 是 现代 青 年人 的社 会 化 过程 “
的‘ 隐忍 ’ ‘ 与 释放 ” 。 中学 校 园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无 疑 是建 构 ’ 中学 生思想 以及 价值 观 的主 流 文 化 阵地 , 校 园 亚 文化 用 而
一
种 戏弄和 颠覆 的 姿态 挑 战 思 想 道 德教 育 , 过 对 经典 话 通
其次, 外来 文化 的 影 响 。西 方 信 息 技 术 与 电子 时 代 的 到来 , 文化消 费提供 了条 件 。改革 开 放后 , 为 中学 生 对 现代
可见 一斑 ,s b 意 味 着 “ 缘 、 “u ” 边 附属 、 要 的 ” 义 。《 次 含 中华 文 化辞典 》 中认 为“ 文化 ” “ 体 文化 ( 指 民族 文化 ) 亚 是 群 尤 中 与主文化 具有 价值 歧 异 并 居 于从 属 地 位 的 各 种 文化 成 分 。 如 中 国古 代 的道 家文 化 区 别 于儒 家 文 化 、 国古 代 商 业 文 中
语秩 序 的解 构 , 解传 统 经 典 话语 秩 序背 后 的道 德 伦 理 和 消 文化 秩序 , 这确 实 对 我 国 中学 的 道德 教育 提 出 了一 定 的 挑 战 。需 要我 们从 中学校 园亚 文化 产生 的原 因及 其带 来 的 消
解作 用和应 对策 略 两个 层 面分 析 , 找 中学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寻
化 区别 于农业 文化 等” 。 在中国, 中学 校 园 的 亚 文 化集 中 表 现在 “ O后 ” 上 , 9 身
传媒 文化传 播方 式的盲 目追求 适应 了社会 娱 乐性 的文 化需 求 。尤其 随着 互 联 网 的发 展 , 中学 生 的 价 值 观 念 、 德 取 道
浅谈高职校园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浅谈高职校园亚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摘要: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高职校园的学生也置身于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之中。
校园亚文化对高职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正面影响,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如何引导高职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字;高职校园文化文化建设一、高职校园亚文化的界定“文化是人类劳动、智慧和感情创造的产品的总和。
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社会制度、文学艺术、音乐美术、哲学、历史、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意识形态和劳动成果。
”[1]。
“亚文化指的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和价值体系,它独立于社会上主导的行为和价值体系而存在,但仍然是这一主要体系的一部分。
生活在亚文化中的群体分享主导文明的因素,但也保持某些独特的行为榜样和价值观念。
”[2]“任何群体凡在某些方面与社会主导性价值体系不同,且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活方式、语言、价值体系,体现集团、群体个性、风格、凝聚力的文化形态都可称亚文化。
”[3]任何一种亚文化的形成都是在特定的主流文化大环境中进行的。
校园亚文化作为亚文化中重要而独特的分支,依附于校园学生而存在,它是学生依照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语言方式,根据主导价值体系与社会价值体系的不同,在某些方面,反映校园生活不同的性格,不同色彩的文化聚集模式。
高职校园亚文化是指由高职校园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所普遍拥有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它的形成是社会大环境作用的结果与影射,也是高职学生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对社会、国家、人生方方面面的理解与思考。
而亚文化作为一种非主流文化观念和文化形态,渗透到教学和生活各个领域,改变和调动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高职校园亚文化的形成和影响中国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已经从过去的一元化,逐步形成了以多元化、分层化、复杂化和流动化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文化结构,使人们置身于一个多元的文化世界之中,社会价值和文化呈多元化状态。
学校发展中需要重视校园中的亚文化
学校发展中需要重视校园中的亚文化
在学校文化中,除了具于主导地位的主流的、主体的、整体呈现的文化之外,其内部还存在着一些亚文化,如教研组文化、教师非正式群体文化、学生社团文化、学生非正式群体文化等等。
这些亚文化与主流文化可能是一致的,也可能是有差异的,于是,正确处理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也就成为学校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了。
学校文化中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保持基本上的一致是必要的,因为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建立起共同的文化,形成必要的凝聚力,树立起学校的统一的形象,这对学校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学校不能用一种整体文化来取代亚文化,完全没有不同声音的学校文化是“死”的文化,所以,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尊重亚文化的差异性和其发展的权利。
学校可以要求学校内部的各种团体在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学校形象等方面与学校主流文化保持高度的一致,以形成统一的价值理念和形象。
在这一前提下,可以而且也应该允许各团体发展自身的具有特色的亚文化。
因为,共性的主流文化的建立与形成,是学校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前提;而亚文化的个性越是丰富多彩,文化互动过程中的创造性就越强,亚文化的存在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当然也是学校文化发展创新的重要的动力。
身体逃匿与狂欢:高考前后的学生亚文化装扮研究
身体逃匿与狂欢:高考前后的学生亚文化装扮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考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们为了缓解压力、寻求心理慰藉,开始在高考前后形成一种独特的亚文化装扮。
这种装扮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心理需求,还反映了他们对高考的认知和态度。
研究这一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考心理压力以及青少年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高考前后学生的亚文化装扮有助于揭示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对不同装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们在面对高考压力时的心理状态,从而为学校和社会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这一研究还可以为心理学界提供关于青少年亚文化的新视角,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
研究高考前后学生的亚文化装扮有助于理解高考心理压力,通过对不同装扮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高考压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从而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
这一研究还可以为教育部门提供关于高考改革的建议,以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
研究高考前后学生的亚文化装扮有助于探讨青少年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对不同装扮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青少年在面对社会压力时的心理反应,从而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这一研究还可以为社会学界提供关于青少年亚文化的新视角,丰富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
1. 高考对于中国学生的重要性高考对于中国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已经成为了中国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每年的6月,全国上千万名考生齐聚考场,为了实现人生的重要转折而努力拼搏。
高考不仅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改变命运的关键时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汗水,家长们也为他们的未来担忧不已。
高考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具有极高的意义和价值。
2. 亚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发展和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的亚文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抵制与反哺:高中生亚文化与学校主流文化的对立共生
摘要已有学生亚文化研究主要关注学生群体的越轨行为,且成为了“坏孩子们”的专属标签。
这种研究的“污名化”倾向以及已有研究群体的断层问题,引发了笔者对高中生亚文化的关注。
学生亚文化是否是问题学生特有?学生究竟是如何言说亚文化的?又是如何与学校主流文化互动的?这种互动具有怎样的意义?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笔者从符号互动理论视角审视学生亚文化的风格形特征与意义,呈现学生亚文化与学校主流文化的互动过程,并揭示在学校日常生活中,学生亚文化如何对学校主流文化进行温和又隐匿的抵抗。
本研究主要从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剖析学校主流文化与学生亚文化的互动关系,厘清学生亚文化是如何通过语言符号、行为符号建构其风格化特征,而学生亚文化又是如何通过风格化的符号与学校主流文化互动并完成其抵抗的。
笔者以南京市J中学高一(1)班的学生为例,运用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开展研究。
在学校场域中,学生亚文化与学校主流文化相互依存,因此研究学生亚文化及其与学校主流文化的互动关系,首先要呈现学校主流文化的样态。
本研究中,笔者首先从学校概况、学校空间安排、时间设计与制度设置四个方面刻写学校主流文化,并分析了学校主流文化如何通过时间、空间及制度实现对学生的监控与规训的。
其次是对学生亚文化的概述与刻画,笔者从学生的服饰装扮、流行语言及娱乐方式三个方面揭示了学生亚文化独有的“娱乐化”风格及其风格的建构机制,并分析了学生亚文化的功能与意义。
再次是呈现了学校场域中学生亚文化与学校主流文化之间,抵制与顺从并存的互动关系。
学生亚文化在前台的象征性顺从与后台的实质性抵抗交替上演,学生亚文化借助多种亚文化风格化的符号实施抵抗,但又在对学校主流文化顺从与妥协中寻找亚文化的生存空间,盼求与学校主流文化的“平衡相生”。
而这愿景的实现,需要教师对学生亚文化的理解与包容,以及学校社团空间的营造,以建构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
最后,通过上述研究表明:学生亚文化并非问题学生特有,学校场域中的普通学生群体间也存在以“娱乐化”风格为鲜明特征的学生亚文化。
学校文化导论-学校文化中的亚文化类型
学校文化中的亚文化类型(一)教师文化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学校文化氛围中,教师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
1、教师文化的涵义所谓教师文化,主要是指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学校精神现象和文化状况。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教师文化属于职业文化的范畴。
教师文化与社会的价值观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社会行为、角色扮演等方面的自我特征。
教师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力是潜在而深刻的。
教师的思想观念、个性风格、举止言谈方式、道德修养水准、为人师表身体力行的程度等,都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效率。
教师的不同角色特征、人格特征、形象特征等,也会给青少年学生以不同的影响,从而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形成教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
2、教师的文化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教师文化进行不同的划分,一般地说,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师表现出的角色上来划分。
著名教育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sves,D.)在其《人际关系与教育》一书中把教师在教育中的角色分为三种类型:训狮型(liontamers)、娱乐型(entertainers)、浪漫型(romantics)。
“训狮型”的教师认为教育是教化学生的进程,学生是野性未驯化的“动物”。
教师认为对学生有益的事就是“驱使”他们学习。
教师是他所教学科的专家,他要维护这门学科的标准并把学生提高到所需的水平。
学生的角色就是吸收摆在他面前的知识,在这种教师看来,学校纪律必须严格,考试应该经常进行。
“娱乐型”的教师则不相信学生是愿意学习的,他们认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最好办法,就是使教材有趣味,因而喜欢用精心设计的所谓“发现法”之类的有趣方法进行教学,并常常使用各种音像技术,用很多时间巡视教室,看学生是否在按主题专心学习。
“浪漫型”教师认为学生天生乐意学习,学习是人的本能,教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应能够自由选择他们所希望学习的内容,课程应由学生与教师共同选择,而不是由教师预先设置。
校园亚文化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 林峰
作者机构: 山东省水校
出版物刊名: 职教论坛
主题词: 亚文化;活动文化;道德品质;物质文化;思想观念;主文化;教育设施;心理人格;行为习惯;艺术造型
摘要:<正> 校园亚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吸取的学校各种亚文化形态的总和,它通常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纽带,精神文化是灵魂,活动文化是载体。
校园亚文化是学校主文化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个异性和客观实在性的特点,它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导向、激励、聚凝和约束教育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因此,校园亚文化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一、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学校精心设计、布置和运用艺术造型建造的教育设施和生活设施,如教学楼、实验楼、图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校园亚文化
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听过刘应甲老师的一次讲座。
内容是有关大学“校园亚文化”的。
刘老师幽默诙谐的调侃中贯串着透辟的说理。
在同学们捧腹之余,我也不禁陷入深思,觉得对“校园亚文化”的重视、反思以至“清洗”确实是一件不容忽视的事。
事过境迁,我们也走上了工作岗位,整天和学生“周旋”,教师与学生不可避免地“水乳交融”着,因此不可避免地目睹着学生的行为,耳闻着学生的话语,感受着学生的思想动态。
身为人师,现在静心思考这些林林总总的现象,从学生渐趋成熟又不无稚嫩的人生足迹中,仿佛感觉到:“山花,有其纯真,也有其生长环境的险恶;小溪,有其清秀,亦有其土石沙砾的磨砺。
”那么,也让我像刘老师说的那样,把我所感觉到的高中学生的生活表象,也暂时称作一种文化吧,即高中“校园亚文化”,我也来对这样的文化“侃”几句吧!
当前,教育正逐步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但是很多人认为,只要高考制度存在,那么分数就会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束
缚着学生。
网外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给网内的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诱惑。
很多学生拼命地透着网孔呼吸着新鲜空气,可是终究无法挣脱分数这张网的束缚。
这样,呼吸进来的“稚嫩的不完整的空气”与“网内的气体”混合在一起,学生再用思想与个性去加工,制造出一种绝无仅有的气体,这种气体也就是上文所说的高中“校园亚文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纸条文化
这种文化产生的环境主要有三种。
(一)课堂上,一些学生因为对学习没兴趣,或是不喜欢某位教师
上课,或是认为事情不能等到下课去解决,所以就用写纸条、传纸条的方式互相交流。
方式单纯,但规模宏大,内容五花八门,学生无师自通。
对学习没兴趣的学生,就故意写一些搞笑的句子逗其他学生窃笑,如:你看她瘦得像棍子,孬得像粽子,不认识xy还硬对“烦死人”(数学老师的名字叫任士凡)抛媚眼。
不喜欢某位老师,就可能收集这位老师的“小鞋”,比如,某某语录新添:明居(珠)、苹嗝(果)、虚(书)本等。
不能等到下课解决的事件诸如情书、相互矛盾等更是举不胜举,令人瞠目。
(二)考场上,纸条文化更是发挥了它的最大效益。
有些学校为避免学生作弊,按成绩把考生分开,但是差生考场上的学生就千方百
计地进行作弊,纸条是惯用的“作案”工具,从内容到形式千变万化。
他们能把整整一章的内容压缩在两三寸见方的纸条上,能把纸条叠成各种形状如“球形”“条形”“扇形”等。
更有甚者,他们能把这种纸条发扬广大,继而用橡皮、手势代替纸条。
(三)课堂外的纸条势头更猛,多是出于某种原因,不能面对面地
交流,需用纸条才能“表达思想”的。
比如情书就是常见的,有含蓄委婉的,有直抒胸臆的;比如一些小秘密,来不及当面说,就用纸条
让别人传达的。
这种纸条还被创造成具有特定含义的形状:千纸鸽、船帆、青蛙、星形等。
二、课桌文化
自从鲁迅小时候在他的课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这风格便开始影响了历代莘莘学子,经过几代人的更新创造,就成了学生现在
的课桌上的文化了。
这种文化广泛至极,在班上走一圈,准看见各种各样的文化真迹。
比如,课桌甲:谢霆锋《只要为你再活一天》。
很明显课桌的主人是一个喜欢流行歌曲的人,他也一定非常喜欢谢霆锋……课桌乙:上课认真听讲,不讲小话。
这课桌的主人肯定是上课讲小话被班主任抓住狠狠批评了一顿,于是决定“痛改前非”,立志以后不再讲话……课桌丙:你们怎么这样对我,我不活了。
这种话也写得出来,课桌真是让人发泄情感的好地方!这主人受到委屈之后
怎么不把这桌子打几下,或干脆把桌子拆掉算了……课桌丁:走自
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也许这文字的执笔者在涂鸦之时,曾因某事受到别人的劝阻,而他恰好堂而皇之地“走自己的路”……也有为了考试在课桌上写下各门功课的知识点的……
三、形象文化
好像注重形象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五、六岁的小孩就知道崇拜各种动画明星,希望自己也能那样酷。
随着时间的推移,娱乐界什么新潮就崇拜什么。
高中生迷恋的东西更是“丰富多彩”。
有言情、武侠小说,影视明星、歌星、服饰、发型……这些东西在教师、家长眼中都是禁品,但对于学生,它们偏偏那么诱人,让人在不经意间就能触及到,让那些“心之蠢蠢者”为之倾倒,真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
崇拜之余,极力模仿,力求“酷毙了!”“帅呆了!”“靓极了!”。
一身名牌、骑着捷安特在校园风样滑过的学生不算稀奇了。
染发,
时装更是见惯不怪了。
安分守己的学生则被别人称作“土老冒”。
学校,家长虽极力扼杀其势头,却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啊!
四、语言文化
作为学生,整天离不开语言文字。
很多学生对待语言文字就是做不到“循规蹈矩”,他们基于各种原因,能把各种语言形式窜改得五花八门。
其中,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歌词、诗词为形式进行创作的偏多。
如文科班的女生大多数学学不好,就改唱流行歌曲抒发感情。
其一,“要解什么/头脑都已经空了/看着笔记还是一片空白/谁过来救我/是不是到了该退学的时候/只剩下校长哭泣的眼泪/不是我们不想学啊/只是我们无能为力/还是不懂/永远不懂/说了那么多
遍还是不懂/到底是谁发明了数学。
”
其二,那天,“烦死人”把数学试卷轻盈地扔到我面前,却好似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我的身上,唉!突然想到: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不懂怎么表现的我们/还以为满分只是
古老的传言/丢分有多痛/痛有多浓/当梦被埋在考试烟雨中/心碎
了才懂……
有窜改古典诗词的。
如:《虞美人·食堂》:冬凉夏烫食物好?灰尘知多少!菜橱昨夜爬馋虫,黑米难以清数细沙中。
蚂蚁苍蝇应犹在,只是体形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食堂煮菜不放油!此诗一出,天
下“学士”便云集响应,有的脱口而出:“多情自古伤无荤,更哪堪煮菜不放盐!”
还有零零碎碎的魔鬼诗词:成绩单发下时——“座中泣下谁最多,窗边‘司马’青衫湿”,被老师抽问时——“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书本半遮面”,检讨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行要躬行”, 上课睡觉被抽问——“一语惊醒梦中人”,向往大学——“为伊消得人憔悴,满眼黑圈终不悔”……
另外,绰号文化也是语言文化的一种,是校园亚文化的集大成者。
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无时无处不有它滋生的土壤。
如:滕武真君,大熊猫,呆头鹅,水桶,老处等奇特的绰号应有尽有,凡与学生有关联的所有人,大概都脱不了这种干系。
以上分类其实是模糊的,相信别的教育者定会有精辟的论述。
但不管怎么说,以上内容确确实实存在于高中校园中。
我想,这些现象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去正视,去思考,因为高中学生正面临人生最大的挑战,他们对人生的认识、思考以至追求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前途。
以上“亚文化”其实也闪烁着他们思想的火花,学生敏锐地感受着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对其中的精华与糟粕作出强烈的反应。
他们的思想是活跃的,但识辨能力又是薄弱的,所以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甚至自毁前途。
他们其实是一块块充满灵气的玉石,只要精心雕琢,就将成为美玉,否则可能成为顽石。
因此,对这一朵朵即将待放的苞蕾,我们一定要时时刻刻关注他们成长的历程,为他们去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空气中的“灰尘”,使高中校园年年都能百花盛开。
作者单位:安徽省繁昌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