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优秀PPT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张PPT精品课件

文言文断句张PPT精品课件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一、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 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 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 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 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 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 就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 么要毁掉它呢?
(五)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 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 ‘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 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 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 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 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 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 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 “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 于息壤。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 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 句提供了方便。例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 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文言文断句(课件41张)
现炒现卖
例如: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 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 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 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现炒现卖
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课件

公开课之文言文断句
余闻文言,乃古文之正脉。

其言简意赅,含蓄典雅,读之如品佳茗,心旷神怡。

断句之艺,犹武中之舞剑,音乐中之击鼓,需心细如发,眼锐如鹰。

今余欲与诸君共探其中奥妙,期诸君有所得。

一、断句之义
文者,物之华也;言者,文之表也。

断句者,乃为文划界,明其义,定其位。

犹医者诊断病情,需辨症施治。

断句之道,亦需观文察义,依理而行。

二、断句之法
1.观词义:文辞之中,意义明晰,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须依词义,明其句读。

2.辨句式:文言之中,句式独特,如“壮志骄阳”乃谓
“壮志/骄阳”,非“壮志骄/阳”。

3.察语气:句末之叹号、问号,如“善哉乎/鼓琴”,语气
转折处,当断无疑。

4.考逻辑:文理有序,逻辑分明。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三、断句之用
断句之道,非徒学之而已。

习得其法,能助诸君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之意,体会古人之心。

此外,考试之中,断句题常出,得此艺者,自能游刃有余。

四、断句之例
昔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盖言读之熟,则义自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不明其义,则句读或乱。

然习得其法,则自然明矣。

总之,文言文断句之道,需细心体味,用心研习。

方能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而能循其纹理。

吾望诸君习得此艺,共享古文之美!。

文言断句与翻译(共28张PPT)

文言断句与翻译(共28张PPT)

参考答案: 断句: 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 ②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 / 译文: ①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 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 ②汉王于是派随何去劝说九江王黥布,又派人 去和彭越联络。
参考答案: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练习2: (1)(西施)同村的丑女人看见西施而觉得西施的 样子很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 来走去)。 (2)她只觉得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西施 皱眉为什么美。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练习3: 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 样的事。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高
练习2、阅读下文,翻译画线语句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练习3、阅读下文,翻译画线语句 ……(何远)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 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 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④大郡,近代未之有 也。 …… 注释 ③糗(qiǔ):干粮。④近畿(jī):京城附近地区。
③调整法:通过调整文言文原文的语序来翻译古文。 多用于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 后置等倒装句式,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近 代 未 之 有 也。 ……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宾语前置)
又如: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 译文:林子在湖边的茶馆里喝茶。(状语后置)
④增补法,是通过增加、补充词句来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主要是增补省略成分。
3、翻译:(索驭驎的指南车)误差很大,于是就烧毁了它。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课件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复习课件
2、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虚词就成了明辨句读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我们看文段的虚词,可置于句末的有:焉、也、焉、也;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段标点,如果顿号不计,共12处标点,有10处可依据以上虚词断开。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例如: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不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
6、调整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2)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课件(共31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课件(共31页)
/ / / 知 不 足 然 后 能 自 反 也 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翻译: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 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3、综合练习,用三条“/”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曾子杀彘(zhì)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
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
牛刀小试 1、用3条“/”给下面文段断句。
/ /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 曰 长 于 臣 沛 公 曰 君
为 我 呼 入, 吾 得 兄 事 之。
规律一、五
——《鸿门宴》
翻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 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 待他。”
2、单句练习,用3条“/”给下面几个句子断句。
排比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闻妹妹来来,,当当户户理理红红妆妆,,小小弟弟闻闻
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排比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5.山货不恶在其高弃,于有地仙也则,灵不;必水藏不于在己深;,力有恶龙其则不灵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反复、对偶
规律方法总结四:借助修辞手法断句。
/ / / 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
思考:有无规律可循?
规律方法总结二:借助句末语气词断句。 ★句末语气词有“乎、者、也、矣、邪(耶)、哉、焉、耳、 而已”等,可在语气词后断句;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句子断句。
惠 子 曰/我 非 子/固 不 知 子 矣/子 固 非 鱼 也 /子 不 知
鱼之乐
是 马 也/虽 有 千 里 之 能 其 视 下 也/亦 若 是 则 已 矣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共50张PPT)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共50张PPT)
❖ 富有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 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获得它,君子是不会接 受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如 果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去拒绝它,君子是不会 躲避的。君子离开了仁德,凭什么成就他的 名声呢?君子连吃一顿饭的时间都不能离开 仁德,即使在自己地位十分低下的时候也一 定与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 定与仁德同在。
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 复音虚词 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复音
虚词需保持完整
.
(三)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抓特点,固定结构莫隔断。文言
句式特别是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
❖ 【学而思用】 ❖ 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句段断句。 ❖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 ❖哉、夫。常居句末,其后一般 断开
疑问语气 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 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其后一 般构成疑问句,其前一般断开
.
虚词类别
常见典型虚词及断句方法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 复句关联 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
词语 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 非——其前一般断开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断句标志
❖ (一)文言实词 ❖ 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
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名词一般为陈述 、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作句子的 主语和宾语,其前后往往要断句。
2.代词——常见代词分类列表如下:
类别
常见代词举例

第一人称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 臣、仆、妾
.
❖ 附【译文】
❖ 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如果认为童心是 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童心是绝 对不掺假的纯正的心,这是人生初始阶段的 本性之心。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 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做人的心。 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具有的真诚的 本性。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共72张PPT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共72张PPT课件

例6、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 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 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 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 也。
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 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缺乏见/终 于不可及也。
▪ 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 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 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 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场,最终使人不能赶上。
例8: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 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 无父曰 孤 此四者 天下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构造断句
固定构造,如“……者……也〞、“不亦… …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 “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 这些构造也可断句。
▪ 参考译文:
▪ 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承受,今天〔有人〕 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 可送命也不肯承受,今天〔有人〕为了 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谢自己却去做这种 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 顿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 们自然可以据此进展断句。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 例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光 映书而 读 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 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 读之。〔凿壁偷光〕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 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 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 人谋。〕;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与断句(共24张PPT)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子翻译与断句(共24张PPT)

④......然则(虽然这样,那么)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 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4、补 补充省略的部分,使意思完整。


天帝
①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村中人
②见渔人,乃大惊。
击鼓
击鼓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④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特殊句式: 判断句
1、用:“……者,……也。”表示;
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用:“……,……也。”表示;
如:夫战,勇气也。 鱼,我所欲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在主谓之间加“乃、则、即、皆、本、亦、素、为、是” 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如: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臣本布衣。 C、水皆缥碧 D、环滁皆山也。 E、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F、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G、问今是何世?
3.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 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 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 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 假诸人而后见也
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 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 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 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文言文断句专项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文言文断句专项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 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 我也
找出文言文方对法偶三、:排找比修、辞对,举看等对修应 辞,根据它们的句式特点进行断句。 1.对偶:字数对等,结构相同,意思相 关或相反。 2.排比:句式整齐,语气一气呵成。 3.对举: 词句结构整齐,相互对称,意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
1.找主谓,理句意。
断句 2 方法 3
2.找虚词,定位置。 3.找修辞,看对应。
4
4.辨结构,明句式。
文言文断句专项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文言文断句专项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姑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抓“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4)注意句式,辅助断句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或排比,或对偶,或对称。这种形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如“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可以根据对称的句式结构断成“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 爱寺”。
文言文断句专项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文言文断句专项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文言文断句方法◇
◇文言文断句四步骤◇
01
02
03
04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指导课件(共29张PPT)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指导课件(共29张PPT)

2、然则/何时而乐也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今/齐地/方千里
5、干戈/寥落/四周星
6、盖/竹柏影也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8、日星/隐曜,山岳/潜行。
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2、下车/引之。
13、生/亦我所欲
二、动词和宾语之间可以有停顿。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忘路之远近。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忘/路之远近。
(1)寻/张怀民 (1)寻/张怀民 (2)恐/前后受其敌。
(2)恐前后受其敌。 (3)会/宾客大宴。
(3)会宾客大宴。
三、状语后置句之前要停顿。 (1)受 任 于 败 军之际 (2)奉命于危难之间 (1)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2)奉 命 \于 危 难 之 间
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C.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面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D.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人不知/而不愠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学而不思则罔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学/而不思则罔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六、并列承接等短语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译文: (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四、互文的翻译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
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 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译文:应是“叫嚣隳突乎东西南北”可译 为“到处大喊大叫,骚扰破坏”。
6、调整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 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 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2)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六、合叙的翻译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 时为了不发生误解,应把他们分开叙述。 如: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
译文: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 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七、用典的翻译 古人为了使行文典雅,言简意丰,常或明 或暗地引用典故,在翻译时可灵活处理, 一般可译为这个典故所包含的普遍意义。 如: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 来之食。(《乐羊子妻》)
意译
一、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
宜用意译。 例: ①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
时间地愁苦不堪。
“东曦既驾”就是:“羲和已经驾起六龙拉的车载着太阳 从东方出发了”,喻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 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 太阳。
4、删削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
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 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 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偏义复词,“同”不译)
译文: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偏义复词,“出”不译) 译文: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发生)。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四、互文的翻译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
两个短语意义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翻译 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译文: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
掩映”。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五、委婉的翻译 古人为了避粗俗、避忌讳、图吉利或
出于外交的需要,有时故意不直陈其事, 把话说得很含蓄,这就是委婉。翻译时应 还原其本来的意思。如: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②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文:在北边筑起长城来把守边疆。 ③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文:误入污浊的官场,一误就是三十年。
④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译文: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⑤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六国论》) 译文: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赵国成了秦国的一个 郡。(课本P70注释18秦灭赵后,把赵国改为秦之邯郸 郡。)
侮辱性的施舍
古文翻译技巧
能直译一定要直译,不能意译,要字字 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 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 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 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 译,无须自作聪明。
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例: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记(下此文)。
3、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
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 身份(前来拜访我)
二、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贾谊《论积贮疏》) 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 不来呢? 怀,附:使动用法,使......亲近,使......归附;远:形 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人
三、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 译时要凝缩。
5、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
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包括:
(1)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轩凡四遭火…… 译文: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 (2)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关联词语 和介词等。例: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享受(欣赏)音乐快乐,和别 人一起享受(欣赏)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 回答说:“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 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对 留 换 删 补 调
1、对译法 译文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大量采用有 相同语素的双音词。 例:传 道 受 业 解 惑
传授 道理 教授 学业 解答 疑难问题
2、保留法
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 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 动、优美。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文遵言循文“翻字译字的有原着落则,直译、意译相
结合,以直译为主””(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从字顺)的原则。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 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 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特殊句式要翻 译出应有的特点,如判断句、被动句等。)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 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