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doc
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
![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a767139964bcf84b9d57b58.png)
《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播音发声Articulation of Announcing二、课程编码三、学时与学分16+32/3四、先修课程普通话语音五、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地训练,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规范的运用吐字归音、科学发声和呼吸等方法,以适应播音、节目主持等有声语言创作的需要。
课程总目标为帮助学生掌握有声语言发声艺术相关知识与技能,提升有声语言创作功力。
六、适用学科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年级七、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一)播音发声概说,播音发声特点,常用的呼吸方式,常见的用声方法(2学时)(二)播音呼吸方式和应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及要领(2学时)(三)发声状态矫正,示范正确用气发声方法(4学时实训)(四)句段呼吸练习,胸腹联合式呼吸练习(4学时实训)(五)口腔控制及其使用,吐字归音的要领(2学时)(六)句段练习,吐字归音、声挂前腭练习(4学时实训)(七)喉部控制和应用,播音发声方法和发声类型(2学时)(八)句段发声练习,音高、音色、音量变化练习(4学时实训)(九)播音共鸣方式和应用,发声共鸣的原理,共鸣的控制方法(2学时)(十)句段共鸣练习,共鸣问题矫正,共鸣位置变化练习(4学时实训)(十一)情声气关系及声音的把握,播音中情声气之间的关系(2学时)(十二)句段情声气练习,选择情绪变化幅度较大的段落作为练习材料(4学时实训)(十三)课程综合练习,使用涉及本课程各单元学生需掌握能力点的相关练习材料(6学时实训)(十四)课程口试(4学时实训)(十五)笔试,考核重点为本学期大课所讲述主要知识点(3学时)八、教材及参考书实用播音教程1: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吴弘毅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李晓华,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播音学(修订版),张颂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九、考核方式口试50%+笔试30%+平时成绩20%。
播音课程大纲
![播音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342a307a76e58fafab003d6.png)
朔世学员艺考辅导
播音课程大纲
一、语音与发声
1、声母、韵母的分类和练习;
2、声调、语流音变的练习;
3、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
4、声音弹性训练;
5、情声气的结合。
二、新闻播读
1、播读技巧、停连、重音、语气、节奏;
2、新闻的备稿;
3、新闻播读的语速和态度。
三、自备稿件
1、散文、古诗、寓言、故事的诵读;
2、播读技巧:态度、情感、基调
3、备稿六步、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重音、停连、语气、节奏。
四、即兴评述和模拟主持
1、什么是即兴评述、即兴评述的类型;
2、造句训练、发散性练习;
3、即兴评述的方法和技巧;
4、即兴主持的方法和技巧。
五、自我介绍与演讲辩论
1、特色自我介绍
2、演讲辩论的技巧和实战训练
3、主题讨论练习。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e25110b3186bceb18e8bbbb.png)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Ⅰ/Ⅱ》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2008/5602009 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80学时 3.5 学分实验学时:48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Ⅰ/Ⅱ》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必修课,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启蒙课程,也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解决播音、主持创作中的“硬件”问题,并将贯穿播音、主持创作的全过程,课程学习的好坏与否将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质。
本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知识,并逐步认识和纠正语音及发声中存在的问题,准确、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掌握和使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需要。
开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地了解普通话语音体系,掌握普通话语音发音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能运用普通话语音发声技巧纠正自身语音发声问题,改进不良语音发声习惯,使语音准确、清晰、圆润、流畅,并将熟练、规范的普通话和正确的发声方法运用于艺术创作和日常表达中,从而达到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的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水平。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听、多看、多练习,重点培养学生准确、优美的播音发声技能。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需采用大班课与小班课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
大班课讲授理论,小班课辅导语音发声,统一安排、同步展开、协调一致、紧密配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打破传统教学中先讲理论再举例说明的做法,从学生普通话出现的问题入手导入课题,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新模式。
将学生发音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理解程度(2)情景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情景场合中,通过教师组织、学生演练来完成教学任务,既锻炼了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又可提高教师教学感染力,活跃教学气氛。
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
![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3d777e258f5f61fb7366666.png)
主要知识点: 音色、音高练习
第五章 共鸣控制(时)
主要知识点: 共鸣器官及作用、发声共鸣特点
第二节 共鸣控制训练(4学时)
主要知识点: 胸腔共鸣控制、口腔共鸣控制、头腔共鸣控制
第六章 声音弹性的训练(4学时)
第一节 声音弹性及表现特点(2学时)
主要知识点: 声音的可变性、对比性、层次性
1
3
1
4
2
4
4
3
4
4
4
4
4
5
5
1
6
6
4
4
7
2
1
1
4
六、成绩考核方式 (一)本课程的考核采用考查的形式。 (二)平时成绩占百分之三十;期末成绩占百分之七十。 (三)本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七、 批荐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1)吴弘毅主编.实用播音教程 第一册.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 1 版 2.教学参考书: (1)李晓华.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年 4 月 第2版
课程目的:通过对《播音学概论》的学习,能使同学对播音事业有一个全息的,深刻 的认识,为将来能更好的适应媒体发展的需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第一章 播音的性质和特性(2 学时) 第一节 播音工作的性质(1 学时) 主要知识点:理解播音工作的性质。 第二节 播音创作的特征(1 学时) 主要知识点:把握播音性质的主调,全面理解播音创作的双重性、二度性和声像性。
大纲修订人:苗阳 大纲审定人:郭晓霞 制订日期:2009 年 6 月 30 日
《节目主持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22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Compeer 学时数:36 学分数 2 适用层次和专业: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89b06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d.png)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英文名称:Mandarin pronunciation and broadcast voice ii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128学时学分:8学分适用对象: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二、课程简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
通过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应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渐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接下来语言表达基础学习的需要。
本课程分别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及共鸣控制、声音的弹性和情、声、气的结合等部分讲述发声的原理和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及需要掌握的要领,并配合充分的练习材料。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是需要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一门课程,因此采用理论讲授、技巧示范和录音练习为主要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英文课程简介】The mandarin pronunciation and broadcast voice II "is the broadcast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art a specialized fundamental course, is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fied announcer, presenters required courses. Through lectures and targeted training, should make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broadcast systematically voice theory knowledge, anduse of scientific mastered gradually audible, to adapt to the basic learning needs of language expression.This course respectively from the breath control, oral control, throat and resonance control, the sound of the elastic and feeling, sound, the combination of gas part such as voice of principle and art about language requirements and voice to master the main point, and cooperate with sufficient practice materials. Mandarin pronunciation and broadcast voice is in practice need to master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a course, so the theory to teach, skills, demonstration and recording for main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form, an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confidence.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播音发声2教学大纲
![播音发声2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10aa26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8.png)
播音发声2教学大纲《播音发声训练Ⅱ》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408适用专业:播音主持总学时数:32学时理论学时16 试验学时16总学分:1.5选用教材:《有用播音教程》第一册《一般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传媒高校出版社参考书目:[1]《播音发声学》,徐恒:著,中国传媒高校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2]《播音发声技巧》白龙: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22年1月第一版[3]《中国播音学》张颂:主编,中国传媒高校出版社,2022年1月[4]《播音学概论》姚喜双:著,中国传媒高校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5]《一般话语音与发声》林鸿:编著,浙江高校出版社,2022年7月其次版[6]《播音员主持人语音发声教程》吴洁茹,王璐:编著,中国传媒高校出版社,2022年7月第一版一、课程说明《播音发声Ⅱ》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一般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是播音主持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需要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同学较系统地把握一般话语音理论学问,娴熟、规范地运用一般话;较系统地把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学问,逐步把握、运用科学的发声办法,以适应播音创作的需要;使同学明白电视与广播在播音创作过程和表达方面的细微区分,对不同体裁的稿件、不同形式的节目都能用相应的语体表达出来,达到广播电视播音工作实战的要求。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最好具有《一般话》、《现代汉语》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在此基础上举行该课程的学习,并且达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与要求,为后续课程:《广播电视节目主持》、《朗诵》、《影视配音艺术》、《即兴口语表达》、《文艺作品演播》等,打下坚实的一般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基础,进而更好的开展后续课程的学习。
一般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是需要在实践中把握相关学问和技能的一门课程,因此采纳理论讲授、技巧示范和登台练习为主要教学办法和教学形式,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同学的爱好和自信念。
《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
![《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已改ok](https://img.taocdn.com/s3/m/43986d64cc175527072208cd.png)
《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播音发声英文名称:Phonation of Broadcasting课程类型:专业平台课总学时及学分:64学时 4学分适应对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先修课程:普通话语音执行日期:2017年9月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性质:本课程属于学科基础必修课。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课程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语音课程后学习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
任务:知识层面掌握普通话语音及播音发声理论知识;能力方面掌握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能力、新闻导语串联词的撰写能力、新闻采访写作能力、电视纪录片的配音能力、社会新闻的点评能力、新闻现场报道的能力、综艺类节目的主持能力;素质方面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功力、熟悉广播电视基本法规和相关法律、能够胜任广播电视新闻的播音与主持工作、胜任电视纪录片配音工作、具备新闻现场报道的能力、懂得电视节目的主持与制作程序。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讲授播音发声理论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渐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为下面语言表达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其基本要求第一章播音发声概论1.1 学习播音发声的意义1.2 播音对声音的要求1.3 发声基础1.4 播音发声的特点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学习播音发声的意义;理解播音对声音的要求;掌握播音发声的原理。
教学重点:发声基础(生理、物理、心理基础)。
教学难点:发声的心理基础。
第二章呼吸控制2.1 呼吸控制的意义2.2 胸腹式联合呼吸2.3 控制呼吸扩展音域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呼吸控制的意义;理解胸腹式联合呼吸;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和换气技巧。
教学重点:腹式联合呼吸。
教学难点:控制呼吸扩展音域。
第三章口腔控制3.1 加强口腔控制是发声质量的关键3.2 打开口腔3.3 咬字器官的锻炼(唇、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加强口腔控制是发声质量的关键;理解如何正确打开口腔;掌握打开口腔、提高唇舌的力度和灵活度。
播音发声教学大纲
![播音发声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dde9e20508763231121293.png)
《播音发声训练》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播音发声英文名称:Phonation of Broadcasting学时:16(理论)+64(实践)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一、课程教学目标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
通过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应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渐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接下来语言表达基础学习的需要。
本课程分别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及共鸣控制、声音的弹性和情、声、气的结合等部分讲述发声的原理和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及需要掌握的要领,并配有较充分的练习材料。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发声的基本理论,运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逐步改变、纠正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发声习惯,从而达到气息通畅,有一定控制能力,声音清晰、集中、圆润、明朗、朴实、大方,运用声音弹性的变化能够做到情、声、气结合以适应不同语言环境语言表达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单元播音发声概说一、学习播音发声的意义与方法播音员和主持人(尤其是电台播音员)主要是用声音进行工作的,有声语言是播音创作的重要手段,播音创作必须通过声音来体现。
我们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有一幅好嗓子,声音应讲究艺术性,讲究美感。
二、播音对声音的基本要求1、清晰纯净,自然流畅;2、宽松通畅,圆润明朗;3、色调丰富,运用自如。
三、发声基础1、发声的生理基础①动力系统——由肺、气管、胸廓以及隔肌、腹肌等器官和相关肌肉组成。
②声源系统——主要指喉和声带。
③成音系统——即共鸣系统,声道在喉以上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与鼻腔;喉以下有胸腔。
2、发声的物理基础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②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的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
③音长:指声音的长短,他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④音色:指声音的特色和本质。
音色决定于声波的含量。
3、发声的心理基础播音发声不同于一般的言语发声过程,它涉及到听觉机制产生的一系列信息在神经、大脑中的反应和感知,这是发声的心理基础四、播音发声的特点播音员和主持人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下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2b78d297c1cfad6185fa73b.png)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英文名称:Mandarin Pronunciation and Broadcasting V ocalization I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90学时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
本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认识和理解播音发声理论知识,逐步掌握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做到发音准确、清晰、圆润、集中、流畅,达到艺术语言表达的要求,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
为他们进一步学好《播音创作基础》《文艺作品演播》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
This is a basic course for freshmen majoring in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rt. It is compulsory for all who wish to qualify as an announcer and TV anchor. Through lectures and targeted trainings, students can have command of mandarin pronunciation theories, use mandarin proficiently and correctly, and understand broadcasting vocalization theories. Besides, students would gradually master and practice the scientific vocalizing methods, pronounce in an accurate, clear, mellow, concentrated and fluent way to meet the request of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satisfy the need of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creation. It also build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courses such as Broadcasting Creation Fundamentals and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 Broadcasting. The course mainly covers the initial consonants, simple or compound vowels, tones, flows and phonetics changes, etc..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也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普通话语言与播音发声》教学大纲
![《普通话语言与播音发声》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fb7a59ff90f76c661371acb.png)
《普通话语言与播音发声》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普通话语言与播音发声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地位:《普通话语言与播音发声》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以国家汉语言文字的研究内容为主要依据,贯彻以实际联系理论的教学原则,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使学生掌握电视节目主持、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等基本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主持与播音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从事播音主持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普通话语言与播音发声》课程通过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具体的发音部位、发声方法,结合发声实践,提高发声效率。
美化声音,使语音准确、清晰、圆润、流畅,达到艺术语言表达的要求,为学生播音和主持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们具有普通话语音发声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普通话标准语音和发声的技巧与方法,能够在各级各类电视台、电台、等单位从事语言艺术工作。
课程的主要特点:《普通话语言与播音发声》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启蒙必修课。
课程主要解决的是播音、主持创作的“硬件”问题,并将贯穿播音、主持创作的全过程,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素质。
本课程通过讲授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学的知识,并逐步认识和纠正语音及发声中存在的问题,准确、熟练、规范地运用普通话,掌握和使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播音、主持工作的需要。
教学方法:课程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分别应用任务导向教学法、互动案例教学法等,讲练结合。
重点针对教材中相关理论知识点的训练材料,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录音训练并集体听辨分析录音作品,使学生有针对性地纠正自身语音和发声上存在的问题,建立准确、纯正的普通话语音体系和科学的发声观与评价体系,将熟练、规范的普通话和正确的发声方法运用于创作和日常表达中。
播音发声课程设计
![播音发声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6c6e8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8.png)
播音发声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学习播音发声的基本理论、技巧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语音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诵和播音主持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播音发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掌握普通话语音的基本特点和发音方法。
3.了解播音主持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4.能够准确地发出普通话语音。
5.掌握正确的呼吸控制和声音调节方法。
6.具备一定的朗诵和播音主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播音发声基本理论:包括播音发声的概念、原理和技巧。
2.普通话语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和特点。
3.呼吸控制和声音调节:包括正确的呼吸方法、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调节。
4.朗诵和播音主持技巧:包括朗诵的节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以及播音主持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讲解播音发声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践法:通过分组练习、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练习发音、朗诵和播音主持技巧。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播音主持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和规范。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播音发声教程》等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多媒体资料:包括播音主持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等资料。
3.实验设备:包括麦克风、音响设备等,用于实践练习和播音主持技巧的展示。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296d3d283c4bb4cf6ecd11c.png)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29963课程名称: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I英文名称: Mandarin Pronunciation and Broadcasting Vocalization II实验总学时:108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I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一)对学生的要求:遵守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实验之前要事先预习,做好相关准备;熟练进行计算机录音软件操作;可以成立学习小组,展开竞争。
(二)对教师的要求:熟悉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做好演示和课堂组织;及时听评作业。
(三)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硬件:适合语音实验的录音室,配备Inter Pentium processor T4200(2.0 GHz,800 MHz FSB ,1MB L2 cache)及1 GBD DR2 Memory的配置(或高于此配置)的多媒体个人计算机一台,装有高品质的声卡、话筒、音响、显卡、显示器、SATA技术型硬盘,并配备调音台,音视频连接装置。
上镜实验时,需要摄像机一台,16G以上存储卡,三角架、云台及相关音视频连接装置。
软件:每台多媒体电脑装有专业音频制作软件,音视频播放软件。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名称:呼吸控制实验内容:1.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总体要领和感觉气流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小腹控制渐强。
呼气时,保持住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肌与两肋使其不能回弹。
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要有控制的感觉。
膈肌和两肋则在这种控制的感觉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1)慢吸慢呼体会练习(2)气息平稳、持久练习(3)延长呼吸控制练习2.气息情感训练。
3.换气训练。
偷气、抢气、就气。
4.气息控制训练。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学时:20实验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普通话播音发声中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方法。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实验教学大纲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实验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aa9764c49649b6648d747cc.png)
《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2》实验教学大纲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所学专业课中的入门和基础课程。
达到专业艺术语言工作者的语音要求和播音主持所需的发声方法,是今后所有专业课学习和训练的基础。
一、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二、课程性质及目的性质:专业必修课目的: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训练和具体辅导,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普通话语音学和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在实践中能熟练运用发音、用声技巧,避免、纠正语音和发声中存在的问题。
三、先修课程专业基础课四、课程负责人顾瑞雪五、实验学时56六、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为播音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实践性较强,通过实践训练才能完成教学目的,为播音专业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实验项目进度安排1、语流音变(8学时)要求:常见语流音变的运用轻声、儿化、变调普通话常见语流音变的发音训练2、喉部控制(8学时)要求:播音发声对喉部控制的要求;喉部控制要领。
喉部及声带生理结构及发声机制;喉部控制要领。
4学时喉部控制训练4学时3、共鸣调节(8学时)要求:播音发声对共鸣的要求;共鸣控制要领共鸣控制要领;4学时共鸣控制训练4学时4、声音弹性(8学时)要求:声音弹性的定义、声音弹性的获得声音弹性的获得;4学时声音弹性训练4学时5、情、声、气的关系(8学时)要求:掌握情、声、气之间的关系;情、声、气的结合情、声、气结合的综合训练6、综合训练(16学时)八、实验成绩考核办法在每一章节中任小课的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录音间录音。
设备配置:大录音间一间、简易播音间若干间。
学生可自备录音盒带也可由教师统一配备九、实践教材与参考书建议教材:实用播音教程1——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吴宏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参考书目:1.普通话语音徐恒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语言艺术发声概论王璐白龙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3.播音主持语言训练教程关山高蕴瑛蔡乃雅天津人民出版社4.中国播音学张颂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 大纲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 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84b51d54afe04a1b071de44.png)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教学大纲 (含实验课)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大纲编写依据:参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由张颂教授主编的《中国播音学》以及中国传媒大学付程教授主编的《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两本书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吐字归音能力的基础培养要求,理论与实践需要相结合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以及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进行编写。
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属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最先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打基础,以国家汉语言文字的研究内容为主要依据,贯彻以实际联系理论的教学原则,系统地授普通话语音的发音要领和气息、共鸣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打好字音基础的同时,能够使用多种发音技巧和方法,美化声音。
为他们进一步学好语言表达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发音基础。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作为高等教育精品重点教材,以其简明扼要、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获得学生的广泛好评。
1、本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依靠师资、教学条件的优势,依托学院普测中心的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尽力把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普通话语音发声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具体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结合发声实践,提高发声效率。
美化声音,使语音准确、清晰、圆润、流畅,达到艺术语言表达的要求,为学生播音、主持打下坚实的语音、发声基础,使他们的普通话达到字正腔圆的水平。
3、校内系统学习与课外社会服务相结合。
学生把所学知识通过普通话宣传周进行活动宣传;到政府会展中进行讲解;到方言区进行普通话支教,发挥教学的功能,为社会服务。
教学原则与方法:本课程实践性较强,需要大课理论讲授,小课语音、发声辅导,三分之二的实验室项目实验,结合学生课外实训来完成课程学习。
在教学中课题组开展生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理论教学;把枯燥的难以把握的理论变成对实践具有可感的可操作的指导,并将课程资料网络化,便于学生利用;加强实验、实践手段的改进;在现代化声音、图像的监测下,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判断力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改善自我,改掉语音问题;将口语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合理接轨,构建“以教包测、以测促教”的完整体系,使学生不仅能较好地完成课内学习,而且能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提高专业素质及口语水平。
播音发声1教学大纲
![播音发声1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697346f58fafab069dc028f.png)
《播音发声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407适用专业:播音主持总学时数:32学时理论16 实验 16总学分:1.5选用教材:《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1]《播音发声学》,徐恒: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2]《播音发声技巧》白龙: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3]《中国播音学》张颂: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4]《播音学概论》姚喜双: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5]《普通话语音与发声》林鸿: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6]《播音员主持人语音发声教程》吴洁茹,王璐: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一、课程说明《播音发声Ⅰ》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习的启蒙课,主要解决的是播音、主持创作中的“硬件”问题,同时又将贯穿播音、主持创作的全过程,并从一个侧面体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所以历来受到专家、学者以及播音界同行的瞩目。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必修课。
这门学科涵盖了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发挥出普通话准确传情达意,为节目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大量的阅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还要涉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传播手段的运用,涉猎较广。
通过讲授以及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熟练、规范的运用普通话,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步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播音、主持创作的需要。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较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听、多看、多练习,重点培养学生准确、优美的播音发声技能。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普通话语音概说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语音的特点,以及语音的基本概念,大致了解自陕北延安时期新中国播音事业的发展。
播音发声理论大课
![播音发声理论大课](https://img.taocdn.com/s3/m/7aa11d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0.png)
播音发声授课形式:集中授课(理论大课)课时安排:2课时/xx, 32课时。
教辅材料:实用播音教程第1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下篇。
教学内容:有声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依据稿件、提纲或腹稿传情达意进行再课时计划:创作并确立自身形象的主要手段。
播音发声学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通过听、辨、记的手段,提高自我调节发音动作的能力,提高发声效率,提高发声质量。
学习播音发声,可以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声音弹性等方面来掌握基本理论,并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
教学内容课时教学形式播音发声概说1讲授练声与嗓音保护1讲授呼吸控制8讲授口腔控制6讲授喉部控制4讲授共鸣控制4讲授声音弹性的训练2讲授发声问题矫治2讲授情声气的训练2讲授综合练习2讲授教学安排:第一周播音发声概说和练声与嗓音保护(2课时)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发声的物理、生理、心理基础和播音发声的特点。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练声的基本要求,熟知常见的基本练声材料。
正确对待嗓音保护和常见嗓音疾病的防治。
二、教学内容1/10声音的四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发音器官的的三大系统:动力系统、声源系统、成音系统。
发音过程心理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发音监督的动觉反馈和听感反馈。
练声效果的检验标准,练声的原则,练声的时间和地点,练声的状态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十分钟练声方案的基本练习内容和练习要领。
嗓音保护和常见嗓音疾病的防治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发音三大系统,练声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嗓音保护的基本原则。
难点:播音发声的综合感觉,60分钟练声方案的熟悉和掌握。
第二周呼吸控制一一胸腹式联合呼吸法(2课时)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播音发声的呼吸方式,对比了解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与其它呼吸方式的优势,了解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原理,掌握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要领。
二、教学内容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原理,播音发声对呼吸控制的要求,胸腹式联合呼吸法的总体感觉,吸气的要领,呼气的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播音发声训练》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播音发声英文名称:Phonation of Broadcasting学时:16(理论)+64(实践)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一、课程教学目标播音发声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合格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必修课。
通过讲授及有针对性的训练,应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播音发声学的理论知识,逐渐掌握、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以适应接下来语言表达基础学习的需要。
本课程分别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喉部及共鸣控制、声音的弹性和情、声、气的结合等部分讲述发声的原理和艺术语言发声的要求及需要掌握的要领,并配有较充分的练习材料。
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发声的基本理论,运用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逐步改变、纠正不正确的、不科学的发声习惯,从而达到气息通畅,有一定控制能力,声音清晰、集中、圆润、明朗、朴实、大方,运用声音弹性的变化能够做到情、声、气结合以适应不同语言环境语言表达的需要。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单元播音发声概说一、学习播音发声的意义与方法播音员和主持人(尤其是电台播音员)主要是用声音进行工作的,有声语言是播音创作的重要手段,播音创作必须通过声音来体现。
我们要求播音员和主持人有一幅好嗓子,声音应讲究艺术性,讲究美感。
二、播音对声音的基本要求1、清晰纯净,自然流畅;2、宽松通畅,圆润明朗;3、色调丰富,运用自如。
三、发声基础1、发声的生理基础①动力系统——由肺、气管、胸廓以及隔肌、腹肌等器官和相关肌肉组成。
②声源系统——主要指喉和声带。
③成音系统——即共鸣系统,声道在喉以上主要有喉腔、咽腔、口腔与鼻腔;喉以下有胸腔。
2、发声的物理基础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②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的振动幅度大小决定的。
③音长:指声音的长短,他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持续时间。
④音色:指声音的特色和本质。
音色决定于声波的含量。
3、发声的心理基础播音发声不同于一般的言语发声过程,它涉及到听觉机制产生的一系列信息在神经、大脑中的反应和感知,这是发声的心理基础四、播音发声的特点播音员和主持人发音吐字的综合感觉:声音像一条弹性的带子,下端从下腹拉出,垂直向上,至口咽腔,沿上腭中纵线前行,受口腔的节制,形成字音,字音好像被“吸着”而“挂”在硬腭前部,由上门齿处弹出,流动向前。
第二单元呼吸控制一、呼吸的重要意义气息控制能力的强弱对播音员和主持人来说十分重要。
人们日常的呼吸比较平稳,比较浅。
播音的气息变化很多,日常呼吸是远远不能满足播音工作需要的,播音员必须通过学习锻炼,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气息控制能力。
二、播音对气息的要求:稳劲、节省、持久、自如、协调。
三、播音发声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胸腹联合式呼吸总的感觉:随着气流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小腹控制渐强。
呼气时,保持住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隔肌与两肋使其不能回弹。
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然要有控制的感觉。
而隔肌和两肋则在这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四、呼吸控制的训练1、呼吸肌的训练①腹肌的锻炼:a.腹肌爆发力的锻炼;b.腹肌各部分肌肉灵活配合的锻炼;c.腹肌与呼吸、发声主动配合感觉的锻炼。
②控制膈肌能力的锻炼:a.膈肌弹发;b.膈肌弹发喊操口令。
2、胸腹联合式呼吸基本状态的训练①体会日常生活中呼吸肌的运动配合;②以慢吸慢呼方式体会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的基本状态;③延长呼气控制时间的练习。
3、扩展胸腹联合式呼吸控制能力的训练①慢吸慢呼的训练:②快吸快呼的训练;③快吸慢呼的训练。
4、呼吸控制运动状态的训练①结合声调训练;②结合绕口令训练;③结合格律诗训练。
5、换气训练①换气的要领;②换气的基本方法;③结合播报名单、新三字经、家政四字歌做换气练习;④新闻性稿件中一些长句子播读时的换气训练。
第三单元口腔控制一、加强口腔控制是保证播音发声质量的关键吐字含混不清不仅会造成听众理解上的困难,有时甚至还会造成误解,产生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作为播音的一项基本功,掌握正确的吐字方法,达到吐字准确清晰、圆润集中和富于变化,更完美地表达出有声语言中所蕴含的大量的信息和丰富的思想感情,使每一位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
二、咬字器官和吐字归音1、咬字器官:双唇、舌(舌尖、舌叶、舌面、舌根)、上下齿、上下齿龈、上腭(硬腭、软腭)、下腭2、吐字归音①出字: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头的处理。
要求作到字头出字有力,叼住弹出。
②立字: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腹的处理。
要求作到字腹立字饱满,拉开立起。
③归音:指吐字归音过程中对字尾的处理。
要求作到字尾归音弱收到位,趋势鲜明。
要求尾音轻短,完整自如。
3、咬字器官互相配合的要领①打开口腔——“提起颧肌、打开牙关、挺起软鄂、放松下巴”。
②力量集中——集中到唇的内缘,集中到中央三分之一处。
③明确声音发出的路线的字音着力位置。
二、口腔控制训练1、口部操——唇舌力量练习①唇的练习。
a、喷——双唇打响。
合口呼、撮口户撮唇不好的人可以多练。
b、咧——将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将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反复进行。
c、撇——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歪、向右歪、向上抬、向下压。
d、绕——双唇闭紧尽力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或向右做360度的转圈运动。
②舌的练习。
a、刮舌——这一练习对于打开后声腔和纠正“尖音”、增加舌面隆起的力量很有效。
b、顶舌。
c、伸舌——将舌伸出唇外,舌体集中、舌尖向前、向左右、向上下尽力伸展。
这一练习主要练习使舌体集中、舌尖能集中用力。
d、绕舌。
e、立舌——这一练习对于改进边音发音有益。
2、字头出字的口喉弹出的练习3、字腹立字拉开立起的练习4、字尾归音弱收到位的练习5、整个音节形成枣核形的练习第四单元喉部控制一、喉头和声带喉头和声带是人类发音器官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声源。
通常人们称之为“嗓子”。
1、喉头:喉头上接咽部,下接气管。
上部略成三角形,下部成圆形,由软骨作支架,通过骨关节韧带及喉部各肌肉互相联结,共同构成一个上下连通的活动小室,声带就长在这个小室里。
①喉部软骨——喉软骨主要有五块: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一对)及会厌软骨。
②喉部肌肉——喉部肌肉是负责声门开合、松紧的。
它包括:环甲肌、甲杓肌、环杓后肌、环杓侧肌和杓肌五部分。
2、声带:声带是人体发声的振动体,是声源,它的振动状态直接影响发音的质量。
声带位于喉室中央,是两条长短宽窄一致、左右并列对称的富有弹性的纤维质薄膜,性质像韧带,正常情况下呈磁白色。
“声门”就是声带中间的通道。
二、喉部发音控制1、喉头相对稳定;2、喉头相对放松;3、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4、注意克服不良发声习惯和动作。
三、喉部控制与呼吸控制、口腔控制配合要想使喉部得到有效控制,应该注意在发声过程中“抓两头,放松中间”,即加强呼吸控制和口腔控制,以求达到喉部发声状态的放松自如。
四、嗓音训练1、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喉的发声能力;2、音高变化的训练;3、音强变化的训练;4、音色变化的训练。
五、嗓音保护1、用声要科学;2、用声要适度;3、生活要规律。
六、喉部控制训练1、音色练习;2、音高练习。
第五单元共鸣控制一、共鸣的作用1、对声音的扩大和美化。
2、共鸣腔的调节直接参与语音材料的制作,在调节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语言,形成表情达意的不同色彩的声音。
二、共鸣器官1、胸腔——不可调节共鸣腔。
它对低频声波共鸣作用明显。
胸腔共鸣可以扩大音量,增加低泛音,使声音听起来洪亮、浑厚、结实。
2、喉腔——可调节共鸣腔。
位于声带与假声带之间的喉室和位于假声带之上的喉前庭。
容积虽小,但是喉原音发出后经过的第一个共鸣腔,它的状态直接影响声音的质量。
播音发声强调喉头的放松及位置相对稳定。
3、咽腔——可调节共鸣腔。
分为三部分:软腭以上,前通鼻腔,称鼻咽部;中段前通口腔,称为口咽部;下段连接喉腔,称为喉咽部。
播音发声强调后咽壁在发声过程中的积极、正直,保持一定的坚韧度,同时强调软腭抬起的积极状态。
4、口腔——可调节共鸣腔。
它是非常重要的共鸣腔。
强调打开口腔,使之在发音过程中处于积极状态。
同时要求各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尤其是唇、舌力量的集中,舌位要准确、鲜明,过程要流畅、完整。
5、鼻腔——不可调节共鸣腔。
首先注意处理好鼻腔共鸣在区分鼻音与非鼻音,区别意义的作用。
其次,使用鼻腔共鸣要适度,否则会降低语音清晰度,音色混浊,有堵、腻的感觉。
6、头腔——鼻腔以上的共鸣。
不可调节共鸣腔。
发声时,在高音区会产生头面部的振动感。
三、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它采取的共鸣方式: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四、控制共鸣的训练1、加强胸腔共鸣练习;2、改善口腔共鸣练习;3、音高变化训练;4、减小鼻音色彩。
第六单元声音弹性的训练一、声音弹性及其表现特点1、表现为声音的可变性;2、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3、这种对比具有层次性;4、声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二、如何获得声音的弹性三、声音弹性训练声音弹性对比训练包括:强与弱、高与低、刚与柔、明与暗、虚与实、厚与薄、粗与细、前与后等。
第七单元情声气的结合一、播音发声中的情声气1、“情”:播音员服务于播讲目的,由具体稿件或话题引发,并由有声语言表达出来,始终运动着的情感。
它是我们进行播音创作的依托。
2、“声”:播音员依据稿件和话题,使用发声器官,运用播音技巧所发出的表达思想感情,包容大量信息,并通过电声设备进行传播,经过科学训练的,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
3、“气”:在播音过程中,为使有声语言传情达意,播音员所控制自如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所获得的发声动力。
二、情声气之间的关系从内容出发,以情带气,以气托声,以声传情,情气声统一。
三、播音发声对情气声有哪些要求?情,要具备最丰富的、并能随时调动起来的思想感情。
声,能够充分表达各类不同稿件所确定的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情感,能清晰明确地传递稿件所载有的所有信息,并具有各自声音形象特点。
气,能符合播音员进行播音创作要求,有一定力度,呼吸控制自如,完美地配合发声的气息。
四、情声气结合训练第八单元综合练习本单元以小课辅导方式进行。
播音发声综合训练,是相对前面各单元强调局部控制训练而言的,本单元强调综合能力,整体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播音发声综合训练离不开对稿件、话题的分析。
情、声、气地完美结合,是我们进行播音发声训练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播音发声课程注重实践。
本课程采用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例1:2。
大课部分,课内学时为16学时。
教学安排如下表:·小课部分,根据练习需要在录音室或演播室上课,课内学时为64学时。
教学安排如下表:四、考核方式本课程采取期末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