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1.doc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2012 年 2月 5 日地点教导处

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

主发言人顾明光发言主题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

参加人员顾明光吴德宏

一、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及单元要点交流

顾明光: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

排。

第1-2 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 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 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小学数学中揭

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讨

差 +邻近的属概念 =被定义概念。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

差是“含有未知数”。

论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

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

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

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 0 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教材“循序渐进”的

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将等式的性质分别安排在两个例题中进

行教学,例 3 教学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

性质,例 4 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例 5 教学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

数(除以一个数时 0 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 6 教学用相应的

性质解方程。中间安排了练习一,让学生在内化对等式部分性质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新的性质。这样的安排,分散了学习的难点。第二个方面,在引

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一是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

程,二是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例 3 结合天平平衡的情境呈现了

四幅图,第一幅图在 20=20 的基础上,得到20+10=20+10;第二幅图在 X=50

的基础上,得到 X+20=50+20;通过这两个情境,学生发现“同时加一个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三幅和第四幅图都是同时减去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的情况。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每一幅图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发现了

什么,从而不完全归纳出等式的一个性质。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本单元

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

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

飞跃。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把已知和未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

共同参与运算。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教材用天平图、带括线的图画、线段图等

方式对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加以体会。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

生活经验,根据事情发展的线索理顺数量关系。

教材在整理与练习中,还安排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

单元要点交流:

吴德宏:

1.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第 2 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 3 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现实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

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

讨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直观情境的呈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

就出现了,学生比较熟悉。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

论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因此,教材先让学生看天平图列方程。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已经在两道例题里教学得很充分了,看天平图列方程能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样列方程,对依据

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体验。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列方程表

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会平稳得多。二是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

系,突出两个或几个部分数相加是它们的总数。在几个部分数相同时,它们

容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这些关系是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而且这些关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上,学生容易理解。如文具盒的价钱加笔记本的价钱

一共 20 元,买 4 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要16.8 元,列出的方程分别是 12+x=20

和 4x=16.8 。如果少数学生列出的方程是20-x=12 或 16.8 ÷ x=4 也是可以的,

但不宜提倡;绝不能列出20-12=x 、16.8 ÷ 4=x 这样的方程。因为后者仍然是

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教学也是

有弊无利的。

2.例 5 教学等式的另一个性质。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前面学习等式性质的

经验,在感知天平的直观情境表示出等式性质的一个实例后,再让学生写一

个等式,通过比较、概括与交流,得出“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 的结论。教学时有两点应注意:一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图意。

上面一组天平图的左边原来是一个质量为x 克的物体,又添上一个质量相同

的物体;右边原来是一个20 克的砝码,又添上一个同样的砝码。这表示天平

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乘2。下面一组天平图左边原来是 3 个质量都为x 克的

物体,现在只剩下 1 个这样的物体;右边原来是 3 个 20 克的砝码,现在只剩

下 1 个 20 克的砝码。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除以3。二是等式两

边同时除以的那个数不能是0,这一点学生能够接受。因为前面的教学中,已

经多次提到除数不能是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