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1.docx

合集下载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活动主题
梯形的面积集体备课
科组
数学
中心发言人
活动时间
2013-11-18
活动地点
周次
第14周
出席人数
2、能正确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情感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难点:运用旧知迁移,感悟理解。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2、加强学生的上课纪律。
3、规范学生的作业。
二、本周工作计划
1、本周的课堂教学继续加强。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三、本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积的近似数。
知识目标: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
2、课堂教学有序,学生积极性高。
3、培优辅差工作落实到位。
4、学生书写认真,作业比较整洁。
二、本周工作计划
1、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培优辅差工作继续跟进。
三、本周集体备课
备课内容:可能性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5整理.8整理.doc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5整理.8整理.doc
小学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间
12.18
活动 地点
办公室
年级 五年级
主持人
叶老师
主要 内容
过 程
小结
可能性
参加 全体数学教师
人员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还记得足球比赛开始前用什么方法决定哪个队先开球吗? 是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的,那么你们认为用这种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哪个队开 球公平吗? (可能有的学生认为是公平的,有的学生认为不公平,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 师:掷硬币的方法对每个队都是非常公平的。但只适合于两个队。现在和平小学要组织广播 操比赛,体育老师在组织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公平决定各个班级的出场 顺序? 学生说说各自的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课件
我从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组织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引入 反 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了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思 为自主探究新知创设好了情境。
最新课件
二、合作探索: 1、学习设计方案的基本方法。 一年级有 3 个班,你来设计一个决定上场顺序的方案。 (1)讨论设计方案应注意什么。 强调设计的方案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要保证公平;二要切实可行,便于操作。 (2)怎样给一年级设计一个方案,公平决定各班出场顺序?小组讨论、构思,并可现场试验。 (3)引导学生交流,并让学生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 2、应用巩固所学方法。 绿点部分:怎样为四年级设计一个决定各班出场顺序的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试验。 组织交流,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汇报。 3、利用信息窗中的信息,让学生自选年级进行设计。交流时关注学生能否抓住关键即等可能 性进行设计。 三、应用拓展: 1、师:刚才的学习,你们表现得很棒,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会不会用学到的 新知识解决问题,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2、师:既然大家都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那怎样设计转盘才公平呢? 师按照你们的修改意见,改成三种颜色各占的转盘。 出示方案二:三种颜色各占 1/3 帮助学生理解:指针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各是,这并不是说转盘转动三次, 就会依次停在红色、黄色、蓝色区域一次。当有的小组总无法获得答题机会时,师生可商量 把答题机会让给他们,让每个组都有表现的机会。 4、设计好转盘后,转动转盘,决定哪个组回答。 5、完成自主练习第 2 题。 6、师:智力大比拼到此结束。看看哪个组获胜? 如果我们的智力大比拼继续下去,一定是这个组获胜吗?

小学五年级第一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doc

小学五年级第一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doc

小学五年级第一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表1题目: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和编制时间:2012年11月22日教学难点:通过变换,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首先,复习旧知识1.面积是多少?请把书翻到第80页,观察两个花坛并告诉我们它们的形状。

哪个更大?如果这个长方形花坛的长度是3米,宽度是2米,你如何计算它的面积?第二,新课引入的长方形面积=长×宽(板书),长方形花坛面积为6平方米。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题目]第三,教一堂新课当我们学习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们学习通过计算正方形来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

现在请用这种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面积。

(2)挖填法介绍(3)挖填法1.你从上表中发现了什么?总结:如果矩形的长度和宽度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部和高度,那么它们的面积就是相等的。

2、命名到前面演示。

3.教师演示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的过程。

4.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5.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黑板上写着:S=a× h,说出s和h的发音。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层和高层)人格改造作业设计:1.判断并解释原因。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度相等,面积相等()(2)平行四边形底部越长,面积越大()2.在这本书的82页上做2个问题。

扩展知识:教学反思:在前三个单元,我总是要求学生预习每一课,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今天的内容我也安排了预览,效果不是很理想。

分析的原因可能是学生预习后的动手操作少于成功探索后的喜悦,少于不同拼写剪刀之间的交流,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一现象,我将采取两种不同的策略进行对比实验。

《三角形的面积》我不要求学生预习,我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课堂上灵活调整和控制。

我仍然邀请我的同学来预习梯形的面积,但是在预习中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他们思考,除了课本中的转换方法,你能把梯形转换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吗?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1题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练习(P82 ~ 83,练习15,问题4 ~ 8。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表格)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表格)

1
集体备课材料数学
五年级
上册
所在学校: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使用时间:
全册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学期教学计划表
《小数乘整数》教学案
《小数乘整数》教学案
《小数乘小数》教学案
《小数乘小数》教学案
《小数乘小数》教学案
《积的近似数》教学案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教学案
《解决问题》教学案
《位置(一)》教学案
《位置(二)》教学案
《小数除法》教学案
《小数除法》教学案
《小数除法》教学案
《小数除法》教学案
《小数除法》教学案
《小数除法》教学案
《小数除法》教学案
《小数除法》教学案
《小数除法》教学案
《可能性(1)例1 》教学案
《可能性教材P45~46例2、例3》教学案。

五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记录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学生可能会指出各个兴趣小组的名称不明确,教师组织学生将表格中的第一列分别注明:航模小组;民乐小组;书法小组;美术小组。那么性别这栏该怎么填写?(制作表头)提问:同学们怎样从表中反映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多少人,其中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根据乘法结合律a×b×c=a×(b×c), a×b÷c=a×(b÷c), a÷b÷c=a÷(b×c), a÷b×c=a÷(b÷c),
1.06×2.5×4 17×0.6÷0.3 18.6÷2.5÷0.4 700÷14×2三、去括号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a+(b+c)= a+b+c a +(b-c)= a+b-c a- (b-c)= a-b+c a-( b +c)= a-b-c
5.68+(5.39+4.32)7172+(185-172) 576-(83-71) 19.68-(2.97+9.68)
师:再添总计一栏,添在最下面。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
2.讲述“表头”的含义。教师指着第一行第一列这一格讲述:这是统计表的表头。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1、研修计划: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当今社会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思想,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学习贯彻“新课标”的实践中力争上游,抢占教学的制高点。
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措施: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通过表扬、激励的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3、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麒麟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一)
创作者(人):
凤中句
日 期:
贰零贰贰 年1月7日
年级
五年级
科目
数学
活动时间
9月1日
活动地点
二楼会议室
备课主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
教材解读集体备课
主备人
王丽
参加人员
五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8人。总体上说学生的组织纪律较好,学生两极分化较大,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
4、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对重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课件设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效率。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沟通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的内在联系。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表面上看截然不同,但实质上含义完全相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不论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分数加、减法,都要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后才能进行计算。当分数单位统一后,分数的加、减运算也就归结为整数的加、减运算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紧扣学生认知经验中“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逐步概括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我也提醒一点,在备课和教学中大家一定要把握好。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既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概括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第1节例题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吗?”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一般方法。在第2节例题最后,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一般方法,又如,在第3节例1的教学中,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算法后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学会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23年5月×日
地点
五年级教师办公室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主持人
×××
记录整理
×××
主备教师
×××
参加人员
教育集团所有五年级数学教师及分管领导
讨论记录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簿表1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记录簿表1
4.练习十五第7题。
思考:什么情况下面积பைடு நூலகம்大?小组讨论后交流。
个性修改
作业设计:
1、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2)高13分米,第6分米;(3)底2.5厘米,高4厘米
2.填空:
1平方米=()平方分米1公顷=()平方米
15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6平方米=()平方分米0.5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编写时间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红领巾)这条红领巾是什么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指导探索
(一)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平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1
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编写时间2012.11.22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是面积?
2、请同学翻书到80页,观察这两个花坛,说说它们的形状。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②三角形的底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③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5、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二)教学例1
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完整版)五下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完整版)五下数学集体备课记录
裘雪姣
备课主题
真分数与假分数




备学生:分析学生背景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预备状态。
备任务:明确学生任务,认真分析教材。
备目标:既要确保数学课堂的效果,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差异。
备检测:注意设计全面的作业。
集体
发言
(讨论)
记录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利于培养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
参加
人员
黄芳英
裘雪姣
备课主题
质数和合数




备学生:分析学生背景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预备状态。
备任务:明确学生任务,认真分析教材。
备目标:既要确保数学课堂的效果,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差异。
备检测:注意设计全面的作业.
集体
发言
(讨论)
记录
1、了解质数与合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发言
(讨论)
记录
1、能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拼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不确定性。
2、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拼摆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规范课堂教学,是年轻老师共同成长的平台。
桥南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2、通过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偶性),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3、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智慧,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很大帮助。
桥南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集体备课活动记载(五下1)

集体备课活动记载(五下1)
3.到底有多少种方法。
集体备课活动记载表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时间
2.17
课题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主持人
参与教师
主要内容:
xx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学情、教材分析:
1、上学期初步学习了从三个方面观察物体。
2、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者多个方向观察到的物体拼搭出相应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xx强调了教学重难点突破: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1.如果扩展学生拼组的思维。
2.一个图形的拼组以什么为标准,是棱相连,还是面相连。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记录一、备课时间。

[具体时间]二、备课地点。

[详细地点]三、参与人员。

[列出各位数学教师姓名]四、备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 整体结构。

-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等几个主要板块。

- 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 位置这一单元是新增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为今后学习坐标等知识奠定基础。

- 简易方程是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后续学习代数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 可能性单元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 数学广角 - 植树问题通过一些常见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

2.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学生能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 理解位置的概念,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能够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经历探究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简易方程解法、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植树问题》记录表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植树问题》记录表
xxx:教材通过选取生活中不同的事例,让学生体会一种在数学学习、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便利。同时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抽取数学模型的能力。 在练习中,教材以“植树问题”为背景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问题、敲钟问题、锯木问题等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让学生建构相应的数学模型。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பைடு நூலகம்有效方法 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四、集体备课
1、《植树问题》主备人:
2、组内成员商讨过程:
xxx: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我设计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模型思想),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逐步发现隐含的规律,经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xxx:通过学生熟悉的植树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经历猜想、实验、抽象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间隔与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xxx:本单元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总结出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但是,本单元的教学最终目的并不只是让学生明白规律,而是要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规律的产生原因,帮助其建立“一一对应”的思维方式,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植树问题”中最重要的数学思想就是模型思想,而如何让学生理解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教学“植树问题”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突出了线段图的教学,通过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让学生通过画线段图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幅图,让学生把“点”(树)与“线”(间隔)一一对应起来,结果发现还多出一个“点”(树),所以“栽树棵数=间隔数+1”。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五年级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1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1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刘春菊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本周工作计划1、加强学生上课的具体要求,包括坐姿、作业、及上课的基本要求。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二、本周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小数乘法2、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4、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5、难点:会正确运用小数乘法的竖式来计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积的近似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8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2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娄婷婷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课堂教学正常。

2、加强学生的上课纪律。

3、规范学生的作业。

二、本周工作计划1、本周的课堂教学继续加强。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优辅差落实到位。

三、本周集体备课备课内容:积的近似数。

知识目标:理解积的近似数,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活动主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集体备课科组数学中心发言人黄文娟活动时间2016-9-22活动地点教研室活动室周次第4周出席人数4缺勤人数0活动主持人黄文娟活动记录人黄文娟活动内容记录一、上周工作总结1、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对积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保留相应的位数。

2、对学生的生活与书本知识的联系。

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集体备课记录表

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减法》集体备课记录表

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xxx:在学生进行了交流反馈环节时,要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通过学生板演,老师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1、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3、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正是随着不断的追问、补充、完善,得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即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xxx:在展示环节中,学生缺少自学成果的展示,本节课学生在整数加减法的旧知基础上通过自学、组内交流,多数学生是能够学会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展示的话,教师只要加以追问、补充、完善,就可使学生明确算理,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xxx: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xxx: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2012 年 2月 5 日地点教导处
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
主发言人顾明光发言主题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
参加人员顾明光吴德宏
一、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及单元要点交流
顾明光: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
排。

第1-2 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 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 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是用定义的形式来揭示概念。

小学数学中揭
示概念的方式有多种,这里对方程的定义采取的是属加种差定义方式:种讨
差 +邻近的属概念 =被定义概念。

这里,被定义概念邻近的属是“等式”,种
差是“含有未知数”。

论2.循序渐进地教学等式的性质和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考虑到中小学学习的衔接,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理解等式的性质,会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本单元教学解一步计算的方程,由于不再像过

去那样,利用四则计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因此,暂时只解未知数不
是减数和除数的方程。

等式的性质是指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乘或除以同
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 0 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材“循序渐进”的

安排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将等式的性质分别安排在两个例题中进
行教学,例 3 教学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
性质,例 4 教学用相应的性质解方程;例 5 教学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
数(除以一个数时 0 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例 6 教学用相应的
性质解方程。

中间安排了练习一,让学生在内化对等式部分性质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新的性质。

这样的安排,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第二个方面,在引
导学生发现等式性质的过程中,逐步推进:一是从不是方程的等式过渡到方
程,二是由加同一个数过渡到减同一个数。

例 3 结合天平平衡的情境呈现了
四幅图,第一幅图在 20=20 的基础上,得到20+10=20+10;第二幅图在 X=50
的基础上,得到 X+20=50+20;通过这两个情境,学生发现“同时加一个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

第三幅和第四幅图都是同时减去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的情况。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每一幅图的结果,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发现了
什么,从而不完全归纳出等式的一个性质。

3.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

方程就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相等关系的数学模型。

本单元
安排的都是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到问题中
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相比,是思维方式的
飞跃。

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把已知和未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看成地位相同的量
共同参与运算。

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教材用天平图、带括线的图画、线段图等
方式对怎样列方程、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意思加以体会。

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
生活经验,根据事情发展的线索理顺数量关系。

教材在整理与练习中,还安排探索与实践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体会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

单元要点交流:
吴德宏:
1.用方程表示直观情境里的相等关系。

第 2 页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第 3 题都是看图列方程,编排这些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和理解现实情境里的等量关系的能力,体会方程是表
示等量关系的数学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概念,并为以后列方程解决
讨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个特点:一是直观情境的呈现从天平图开始,发展到带括线的图画。

带括线的图画在一年级(上册)
就出现了,学生比较熟悉。

但是,从列算式求答案的习惯思维转向列方程表
论示等量关系,仍然会有困难。

因此,教材先让学生看天平图列方程。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它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已经在两道例题里教学得很充分了,看天平图列方程能让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列方程和怎样列方程,对依据

什么列方程和列出的方程表示什么有所体验。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列方程表
示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系,会平稳得多。

二是带括线的图画里的等量关
系,突出两个或几个部分数相加是它们的总数。

在几个部分数相同时,它们
容相加用乘法比较简便。

这些关系是数量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而且这些关系建立在加法和乘法的意义上,学生容易理解。

如文具盒的价钱加笔记本的价钱
一共 20 元,买 4 本同样的故事书一共要16.8 元,列出的方程分别是 12+x=20
和 4x=16.8 。

如果少数学生列出的方程是20-x=12 或 16.8 ÷ x=4 也是可以的,
但不宜提倡;绝不能列出20-12=x 、16.8 ÷ 4=x 这样的方程。

因为后者仍然是
过去列算式的思路,不利于学生体会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以后的教学也是
有弊无利的。

2.例 5 教学等式的另一个性质。

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前面学习等式性质的
经验,在感知天平的直观情境表示出等式性质的一个实例后,再让学生写一
个等式,通过比较、概括与交流,得出“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结果仍然是等式” 的结论。

教学时有两点应注意:一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图意。

上面一组天平图的左边原来是一个质量为x 克的物体,又添上一个质量相同
的物体;右边原来是一个20 克的砝码,又添上一个同样的砝码。

这表示天平
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乘2。

下面一组天平图左边原来是 3 个质量都为x 克的
物体,现在只剩下 1 个这样的物体;右边原来是 3 个 20 克的砝码,现在只剩
下 1 个 20 克的砝码。

这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都除以3。

二是等式两
边同时除以的那个数不能是0,这一点学生能够接受。

因为前面的教学中,已
经多次提到除数不能是0。

顾明光:
例7 和相配合的“试一试”“练一练”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解决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问题。

这些实际问题里都有一个关于“相差多少”

或“几倍”的已知条件,只要抓住这个条件分析相差数或倍数的具体含义,
就能找到实际问题里的等量关系。

首次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例 7 有三个内容:一是怎样寻找数量间论
的相等关系,二是这个问题为什么列方程解答,三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
步骤与格式。

这三个内容中,第一个最重要,另两个内容都能在第一个内容
中得到启示。

二、课时计划(见教案)
三、作业:
课本作业:
第一课时练习一( 1)
第二课时练习一( 4.5 )
第三课时练习一( 10)
第四课时练习二( 3)
第五课时练习二( 4.7 )
第六课时练习二( 9.10.11 )
第七课时整理与练习(1)
第八课时整理与练习( 5.6.7 )
补充习题:
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
四、调整意见:
课本练习题尽量安排在课堂上辅导完成,结合本班学生掌握情况相机安排一些课本作业(整理巩固)。

配套补充习题按课时完成相应部分的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