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1
二、互动交流
(一)整体观察 1、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 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 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 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 1)
5
下面说法对吗?如果不对说说理由并改 分析对错的原因。 正过来。 ①36÷4=9,所以 36 是倍数,9 是因数。 ⑤ 57 是 3 的倍数。 ③1 是 1,2,3,4,5…的因数。




课题 教学内容
教材解读
一个数倍数的求法
一个数倍数的求法
课时 第 1 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




10
课题 教学内容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3 的倍数的特征
3 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 第 1 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 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 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 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 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 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 24,35,67,90,99,15,60,75,106,130,521,180 中,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目录1.单元一:分数2.单元二:小数的认识3.单元三:小数的加减4.单元四:小数的乘除5.单元五:图形的认识6.单元六:平面图形7.单元七:立体图形8.单元八:数的整除9.单元九:约数和倍数10.单元十:分数的加减11.单元十一:小数的加减乘除12.单元十二: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单元一:分数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分子、分母的含义。

2.通过实际物件与图形的对比,培养学生对分数的直观感知。

3.学会比较、排列和简便分数的基本计算。

4.能够将分数的意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内容1.分数的定义与表示2.分子与分母的含义3.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分数的比较与排序5.分数的加减运算教学方法1.示范引导法:通过示例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理解分数的概念。

2.组合分析法:通过实际物件的组合分析,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集体交流,促进思维碰撞与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1.分数的定义与表示2.分数的加减运算教学扩展1.培养学生的分数意识,通过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应用。

2.在生活实例中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计算分数,培养学生的分数操作能力。

单元二:小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理解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化。

3.通过实际问题和图形的应用,加深对小数的认知。

教学内容1.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小数与分数的转化3.小数的比较和排序4.小数和分数的加减运算教学方法1.游戏探究法: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的特点和转化方法。

2.教师讲解法:结合具体问题和图形案例,由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和示范。

教学重点1.小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小数与分数的转化教学扩展1.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图形示意来加深认知。

2.鼓励学生以小数的形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稍复杂的生活问题。

2,学会找出生活问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列出方程解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解下列方程。

X+2x=147y-34=712,根据下面叙述说说相等关系,并写出方程。

①公鸡x只,母鸡30只,是公鸡只数的2倍。

②公鸡有x只,母鸡有30只,比公鸡只数的2倍少6只。

3,(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讲述:一天,学校的足球场上,善于观察的小军,勤于研究的小华和爱提问题的小刚三人休息时,突然发现足球的秘密。

小军发现……小华发现……小刚提出……(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黑色皮共有12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白色皮)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板书线段图).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1(媒体出示教材情景图)."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边形,白色的皮都是六边形的白色皮共有20块,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1)审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提问:"例题与复习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说明:例1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倍少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

教师板书:稍复杂的方程(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教师板书线段图讲解)看图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可能出现的。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打电话 第 7 单元 折线统计图 第 8 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 第 9 单元 总复习
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
1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
过观察简单物体,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 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以学生的实 践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使学生经历“观 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 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认识 整体和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 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 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只有在 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 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 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 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 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 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 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 教案 (新教材 )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 (新版) 配 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 1 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 2 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3 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探索图形 第 4 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 5 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 6 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 游戏。请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 下你的摆法?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下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大单元集体备课整体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
1.因数和倍数的认识
4.3的倍数的特征
6.质数和合数的认识
7.复习课
二、元目标与重难点
单元目标
1.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2.能够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对整数特征合情推理的探索过程,渗透研究数学的科学方法(筛选法、归纳法、穷举法、猜想验证法等),培养学生乐于探究、敢于创新,乐学善学、勤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2022年版)》 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
课标解读
(一)注重概念的建立。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本单元中概念的建立,多需要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只有将概念融入到具体的例子中,学生才能较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因数与倍数的概念的建立,首先是说出乘法算式里各部分名称,然后在已知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表明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性。又如,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规律性的认识。这些过程,对于学生逐步形成抽象概括与归纳推理能力,都是有利的。
1.4、6、7、9的倍数的特征
2.为什么通过个位就可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的倍数,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数的和?
4.两数差的奇偶性,两数积的奇偶性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3篇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3篇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篇:数的认识与运算【教学目标】1. 知道千以内正整数的基本数字和大小关系。

2. 能够识读、写出千以内正整数。

3. 能够用指示表达一千以内的正整数。

4. 能够进行千以内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5.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千以内正整数基本数字和大小关系的认识。

2. 用指示熟练地表达千以内正整数。

3. 千以内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 用指示快速表达含有多个连续数字的千以内正整数。

2. 千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千以内正整数的认识和运算,这是后续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2. 新知讲解(15分钟)2.1 千以内正整数的认识教师出示拖鞋、笔、书、苹果等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方式,认识千以内的基本数字和大小关系。

1个是1,2个是2,3个是3,4个是4,5个是5,6个是6,7个是7,8个是8,9个是9,10个是10,11个是11,12个是12,13个是13,14个是14,15个是15,16个是16,17个是17,18个是18,19个是19,20个是20,……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每十个数字后,十位数会出现变化,帮助学生记忆。

2.2 千以内正整数的表达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阅读和表达含有一个或多个数字的千以内正整数。

比如,304读作“三百零四”,105读作“一百零五”,789读作“七百八十九”。

教师重点讲解含有多个连续数字的千以内正整数的表达,引导学生数出其中的数字,如“236”可表达为“两百三十六”,也可表达为“二百三十六”。

2.3 千以内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演示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和模仿,理解运算的规律和步骤。

例如,26+17=(2十6)+(1十7)=(2+1)十(6+7)=3十13=33。

3. 练习(25分钟)3.1 练习1:数的读写教师出示不同的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表达,快速准确地回答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1、2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1、2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观察物体(三)五年级数学组一、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观察物体……………………1课时练习一………………………1课时五、单元教学反思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因数与倍数五年级数学组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5篇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5篇

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5篇2023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比较,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像力。

教学过程一、数学来源生活,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出示实物,根据形状给它们归类。

(长方体、正方体、球、其它)2、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长文体和正方体。

(顶点、棱、闪烁)导入: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地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呢因为,它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

二、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归纳事物特征。

1、学生用小圆木棒和橡皮泥制作多个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组面都不同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超高的、超扁的)2、小组中每个人都要独立动手制作,组员中相互指导、评议。

3、思考:怎样选取木棒才能又快又好地做出长方体和正方体。

(选取三种长度的木棒,每种4根)4、选取合适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将框架围起来,制成一个立体的小盒子。

5、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棱、面、顶点。

6、结合制作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的特征。

7、请每小组把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事先用长白萝卜削好的)。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特殊的长文体,并用韦恩图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8、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

(通常把水平方向的两条棱中较长的叫长,较短的叫宽,竖直方向的棱叫高。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事物。

1、量一量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长宽高和棱长。

并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

指出哪些是等长的棱,哪些是相同的面。

2、知道了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4cm,宽为10cm,高为7cm,想像这个长方体。

3、通过你的观察,从某个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一个非正方体的长方体中,最多有几个面是相同的4、长方体广告箱长5米,宽0.5米,高3米,要用铝条镶嵌框架,至少要用多少铝条5、有6米长的铁丝,要制成一个棱长为40厘米的灯笼框架,够瞧用吗6、要将一个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的礼品盒系上彩带,至少要买多少彩带才够用四、拓展应用用数学创造生活。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书教案1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页的例2。

例2是探究3的倍数特征,教材仍然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观察、思考。

(二)核心能力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进一步积累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思维活动经验。

(三)学习目标1.借助百数表,经历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四)学习重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五)学习难点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六)配套资源百数表、计算器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回忆我们研究过的2、5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并能给同学们解释是怎样探究出来的。

(2)自制一张百数表。

(二)课堂设计1.复习引入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2、5的倍数特征是什么?我们是怎样研究出来的?学生自由发言,重点引导学生回忆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我们是利用百数表,先找数,然后观察、猜想,最后进行验证和归纳,得出了2、5倍数的特征。

师:这节课我们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5倍数的特征及探求的方法,唤醒学生的记忆,为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做铺垫。

2.问题探究(1)找3的倍数师: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你们准备怎样研究?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准备借助百数表,利用研究2、5倍数特征的方法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的百数表。

同桌合作先找出3的倍数,然后观察圈出的数,看看有什么发现?(2)全班交流、讨论①发现问题学生展示圈好的百数表。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5篇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教材分析: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约5分钟)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约5分钟)1.几个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16和24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约13分钟)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约9分钟)1.达标练习(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七、作业布置练习十五5,6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篇)一、本学期教学目标和总要求: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较娴熟地进展计算。

让学生把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展计算。

把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简洁的数学问题。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把握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3、使学生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绽开图的外形;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理解体积和容积概念;理解、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体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会运用外表积和体积学问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选择运用。

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中位数和众数,并能针对详细问题选择使用。

5、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力量。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1)分数乘法;(2)长方体(一);(3)分数除法;(4)长方体(二);(5)分数混合运算;(6)百分数;(7)统计;(8)总复习。

三、学生状况分析五年级同学由于平常对自己要求不严,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马虎,字迹潦草,但他们思维活泼。

有一局部学生因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抱负。

全班整体呈现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备课时应留意优等生与差生的详细的状况,做到有的放矢。

另外更要留意面对全体,让学生学得扎实,既要把握根底学问,也要学会学习方法,更要养成各种优良的习惯。

特殊要留意思维力量、创新意识、实践力量的培育。

四、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1)分数乘法;13课时(2)长方体(一); 15课时(3)分数除法; 18课时(4)长方体(二); 15课时(5)分数混合运算; 15课时(6)百分数; 17课时(7)统计; 7课时(8)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1×12=12 2×6=12 3×4=12
12×1=12 6×2=12 4×3=12
12÷1=12 12÷2=6 12÷3=4
12÷12=1 12÷6=2 12÷4=3
2、观察并回答。
(1)这三组乘法、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2)像这样的乘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之间还有另一种说法,你想知道吗?看书第12页。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时间
2012.02.19
出席教师
?
缺席情况记录

中心发言人
?
备课内容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能力目标
(2)观察,18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
30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
36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
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大家再数一数这三个数的因数的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3)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特点: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最小的因数是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游戏。记住自己的学号,听老师说要求,符合要求的同学请举手。
(1)()是4的倍数
(2)()是60的因数
(3)()是5的倍数
(4)()是36的因数
四、课后小结:
五、作业: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时间
2012.02.19
出席教师
?
缺席情况记录

中心发言人
?
备课内容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5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探究一:认识质数和合数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令人信服的数据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单击一名学生完成以下统计数据和条形图,其余学生将写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同学寒假看的课外书的数量。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探索研究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

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的空白条形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刚学过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填写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

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目标】1. 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 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让学生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3. 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 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2. 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方面,思维死板,而本单元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空间想象,逆向推理能力,所以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在拼摆小正方体的活动中不断验证,加以完善,探索出拼摆的方法,在操作、想象、推理和交流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课标分析】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课标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体现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在五年级下册,层次有所上升,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拼搭几何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拼搭几何体。

也就是根据观察到的图形,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几何体。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单元目标】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

3.了解质数(素数)与合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断出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4.指导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 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集体备课稿全册本单元主要介绍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帮助学生理解整数的正负之间的关系,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法。

同时,通过练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小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转化和运算规则。

同时,通过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各种常见图形的特点和分类,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和绘制各种图形,并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和运算。

同时,通过练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如何根据数据绘制简单的图表进行分析和推断。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图表进行数据表达和解读,并通过练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时间的计算和表示方法,以及时间相关的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计算规则和时间单位的转换,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特点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帮助学生认识和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它们的计算公式和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和创造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造力。

本单元主要综合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练,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创造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概念、大小比较和基本运算方法。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编写时间:2019 年月日教学课题五下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3 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教学目标课(章节)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o。

3. 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 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与手段课件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 这里1 / 3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 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 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 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 90o。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优秀6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长方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将学生相交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有6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4、长方体有12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相对的4条棱6、长方体有8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

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

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

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提醒
我的发现
通过观察我发现了,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
数是
,其
中最小的因数

,最大的因
数是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流程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提纲所提出的问
题。
老师巡视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二、互动交流
学生互评学生同桌交流和小组交 点评展示情况(必要时作适当补充) 流。
三、总结运用
课题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教材第 2—4 页
课时 1 课时
教材解读
本单元以“观察物体”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 观察、猜测、实验等方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 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总结:如果 a ÷ b=c,那么:b 、c 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
都是 a 的因数,a 是 c 和 b 的倍数。 联系与区别。“倍”的概念比“倍数”
思考并讨论总结
要广。如我们可以说“15 是 3 的 5 倍”, 也可以说“1.5 是 0.3 的 5 倍”,但
①5×0.8=4,能说 5 和 0.8 是 4 的因数, 我们只能说“15 是 3 的倍数”,却不
或 4 是 5 和 0.8 的倍数吗?
能说“1.5 是 0.3 的倍数”。
②2 是 12 的因数,12 是 2 的倍数,能不 能说“2 是因数,12 是倍数”。
③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 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③ 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 区别。
总结:
①我们这里说的因数和倍数是以“整除” 为基础,如 5×0.8=4,虽然等式成立, 但不能说 5 和 0.8 是 4 的因数,或 4 是 5 和 0.8 的倍数。
②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 不能单独存在。a 是 b 的因数,反过来 b 就是 a 的倍数。“2 是 12 的因数,12 是 2 的倍数”而不是“2 是因数,12 是 倍数”。
④ 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 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四、巩固或提高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预习提纲
1、借助实物、画图等活动理解并解决简单的图形问题。 2、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化分组策略。
教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一、独立自学
、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
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 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 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四、巩固或提高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拓展应用
作业布置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 1 的对面是几,2 的对面是几,3 的对面是几。




课题 教学内容
教材解读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认识因数与倍数
认识因数与倍数
课时 第 1 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 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 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5,3 倍数的 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知识进一步 系统化。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 分、分数四则计算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 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 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材明确规定 在研究倍数与因数时,限制在不是零的自然数范围内研究,避免 由此而带来的一些小学生尚不必研究的问题
下面说法对吗?如果不对说说理由并改 分析对错的原因。 正过来。 ①36÷4=9,所以 36 是倍数,9 是因数。 ⑤ 57 是 3 的倍数。 ③1 是 1,2,3,4,5…的因数。




课题 教学内容
教材解读
一个数倍数的求法
一个数倍数的求法
课时 第 1 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板块或教师活动
二、互动交流
(一)整体观察 1、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 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 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 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 1)
我来说一说
我还能举个例子
① 3×7=21,我们就说()和() 是()的因数,( )是()和 ()的倍数
② 8÷2=4,我们可以说 8 是 4 的 ( )数,4 和 2 是 8 的( ) 数
2、找一个数的因数(自学课本第 6 页例 2)
我能找出下面各数的因数
我的方法是
18 的因数有:
16 的因数有: 30 的因数有:
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
包括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与因数,找倍数;2,5,3 倍数的
特征;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知识进一步
教学目标
1.我能认识因数与倍数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我能掌握在联系,培养概括、分析、比 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预习提纲
1、因数和倍数的定义
通过自学课本第 5 页,我能解决下面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 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 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 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 形状是不一
合作探究
三、总结运用
1、做教科书例 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 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 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 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