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学考试重点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与分类;
2. 掌握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能够描述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使用条件;
4.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思考:你认为交通运输的作用是什么?交通工具有哪些种类?
2. 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和主要分类。

知识讲解与示范:
1. 分组交流: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进行研究,包括特点、使用条件等,并准备做一个小展示。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所研究的交通工具,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知识梳理与总结:
1. 教师总结学生们展示的交通工具,归纳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总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交通运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拓展活动:
1. 观察实践:安排学生在家或周边进行交通工具的观察实践,记录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并撰写观察报告。

2. 研究交通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与交通运输相关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课堂检视:
教师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对交通运输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从媒体或书籍中收集关于交通运输的新闻或信息,撰写一篇关于交通运输的短文,并描述新闻或信息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精】《交通运输》教案

【精】《交通运输》教案
如今人们驾车,都可以通过高速公路,从东向西,从北往南。水运是我国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水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小、污染轻、成本低的特点,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意义重大。
在铁路、公路、水路日益通畅的同时,空中交通发展也很快。我国民航运输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
2.铁路运输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铁路里程短,分布零散
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运用归纳、读图分析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心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增进爱国情感。
【重点与难点】
1.“五纵三横”的铁路干线的分布。
2.重要的铁路枢纽的分布。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实践演练、读图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南北铁路干线----“五纵”
读图与老师共同找出来: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北同蒲—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2)东西铁路干线----“三横”
读图与老师共同找出来: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
视频:青藏铁路建成10周年
拓展延伸:铁路干线名称
(3)以起点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一个终点城市命名。如兰新线,是兰州至新疆的阿拉山口。
(4)以铁路线所在的位置来命名。如北疆线,位于新疆北部。
5.交通运输枢纽
形成: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作用:为旅客、货物办理中转、发送、到达等业务。
类型有单一枢纽:铁路枢纽和综合枢纽:铁路------航运枢纽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3. 培养学生对交通运输事业的关注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交通运输的分类: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3.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如高速列车、地铁、公交车、私家车、船舶、飞机等。

4. 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

5. 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交通运输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典型交通运输项目及其特点。

3. 利用图片、视频等Multimedia 资源,增强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的认识。

4. 开展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针对各章节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 准备好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对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的分析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交通运输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相结合。

3. 课程结构:每章内容安排2-3课时,其中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各占一定比例。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兴趣。

2. 讲授内容:详细讲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交通运输项目,让学生了解各种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的特点和优缺点。

3. 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够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分类、各种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3. 利用图表和图片,直观地展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兴趣。

2. 讲解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详细讲解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分析交通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数据和实例,展示交通运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4.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的交通运输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分析问题和选择合适交通运输方式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学指导书。

2. 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和图表。

3. 实际案例和数据。

八、教学准备:1. 准备交通运输方式的图片和图表。

2. 准备实际案例和数据。

3. 安排课堂讨论和活动的时间。

九、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

2. 探索新型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

《交通运输》教案1

《交通运输》教案1

《交通运输》教案设计思想通过读图分析,边读边画,并通过问题设计强化训练的方式,形成铁路干线网络,同时结合亲自体验,让学生学会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和理解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学会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并记住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选择出最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通过读图分析能够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使用地图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分布和主要干线。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交通运输线的建设成就和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学习,对学生实行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

2.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

教学难点“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的名称与位置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练习法、讨论法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练习本,有条件的同学准备高速公路和铁路的特点等资料。

教师:中国铁路分布图,我国的交通运输网。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播放“青藏铁路”录像,同时响起歌曲“花儿与少年”。

教师提问:刚刚看到的是哪一条铁路的建设?这段音乐属于在这个带广为流传的什么歌调?它主要是我国哪个省的民歌?如今,我们中国人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修起了世界最高的铁路,这说明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第一课时【出示板书】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教师指导】读图4.1理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现代运输方式包含哪些。

(学生自读,教师总结)【教师承转】学习了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那么我们来比较一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劣,然后能够根据需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的出行方式和路线。

【教师引导】客运和货运根据需要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学生活动】结合P85和图4.3讨论比较【归纳】学生归纳因素并列表:运输方式运量运费运速铁路较大较低较快公路较小较高较快水路最大最低最慢航空最小最高最快【举例分析】1.山东济南某公司的王经理,必须在两天内赶到北京签订一份合同。

交通运输经济(电子教案)分解

交通运输经济(电子教案)分解
法定节假日和旅游季节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农忙、农闲季节 商品经济的发展:总体需求增加;商品交易会展销 会的影响 上下班时间:日客流、周客流波动变化
②综合客运需求在方向上的长期平衡性和 短期不平衡
③消除客运需求在时间上和短期方向上的 不平衡:重视三个问题。
5. 规律性 (1)货流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一般趋势
四、运输需求的特征
1.派生性:派生于社会经济活动 2.广泛性 3.多样性:运输服务提供者必须适应运输质
和量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求 4.不平衡性 运输需求的不平衡性体现在空间、时间上 运输需求具有空间特定性:流向和流程 客货运输需求在发生时间上有一定规律性: 流时、流速
(1)综合货运需求的特征
①货运需求在方向上的不平衡
交通运输经济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学院
第一章 交通运输经济概论
第一节运输业的发展及运输经济的形成
一、运输业的早期发展概况 1.道路运输 2. 铁路运输 3. 水运
二、运输业的发展阶段
运输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生产 阶段:手工业阶段,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生 产阶段。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运输业的机器生产阶 段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水运阶段:“克莱蒙特”号1807年在纽约的哈 德逊河下水 2.铁路运输发展阶段:1825~20世纪20年代末, 运量占3/4以上 3.航空、管道运输和陆上公路运输各种运输方 式兴起时期:1866年、1886年、1903年 4.综合运输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





货运增长曲线





国民经济增长曲线
初期
中期
①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 ②从短期发展趋势来看 ③我国实例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

交通运输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交通运输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运输的定义和功能2.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3. 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4.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 交通运输政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功能、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交通运输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及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运输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 考察调研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交通运输设施,加深对交通运输业的认识。

四、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和功能,介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优缺点。

2. 第3-4课时: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讨论交通运输政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3. 第5-6课时: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问题。

4. 第7-8课时:组织学生实地考察交通运输设施,深入了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交通运输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及问题分析能力。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对交通运输业的认识和了解。

4. 课程论文:考察学生对交通运输问题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六、教学活动: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交通运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交通运输案例,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通运输政策如何影响城市发展,各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交通管理局或交通基础设施,如地铁站、桥梁等,以加深对交通运输管理和运作的理解。

交通运输学 电子教案

交通运输学  电子教案

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案2023~ 2023学年第二学期学院、系室交通学院课程名称交通运输学专业、年级、班级交通运输、2023级、(1)(2)班主讲教师邱荣祖福建农林大学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案编写说明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师姓名:邱荣祖职称:教授2023年月日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师姓名:邱荣祖职称:教授2023年月日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师姓名:邱荣祖职称:教授2023年月日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师姓名:邱荣祖职称:教授2023年月日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师姓名:邱荣祖职称:教授2023年月日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师姓名:邱荣祖职称:教授2023年月日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师姓名:邱荣祖职称:教授2023年月日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师姓名:邱荣祖职称:教授2023年月日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教师姓名:邱荣祖职称:教授2023年月日交通运输学电子教案福建农林大学教案编号:10 课时安排:时2 学□ 教学课型:理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其它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 第三章汽车使用性能评价第二节汽车使用性能评价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 1.熟悉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 2.掌握汽车燃料消耗量的计算方法 3.了解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疑问?) 第二节汽车使用性能评价二、汽车燃料经济性*(一)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二)汽车燃料经济性试验方法(三)汽车燃料消耗量的计算(四)提高汽车使用燃料经济性的途径和技术教学方式、手段、媒介:教学方式、手段:讲授教学媒介: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教科书板书设计:一、板书内容讨论、思考题、作业:参考书目:参考书1:李维斌.汽车运输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7; 参考书2:高延龄.汽车运用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交通运输学考试重点电子教案

交通运输学考试重点电子教案

交通运输学考试重点电子教案交通运输学考试重点第一章1.运输:指借助交通网络及其设施和运载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2.运输的四要素: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组织管理技术和运输对象。

3.交通: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运载工具在交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4.交通三要素: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和组织管理技术。

5.交通与运输关系: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事物是指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的流动;两个方面是交通关心的是运载工具的流动情况,运输关心的是流动中运载运载工具上的运载情况。

6.交通运输: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流动和运载工具上运载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交通运输业的产品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利用一种或多种交通运输工具,实现顾客所需要的人与物的空间位移。

交通运输也可定义为:以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以现代联合运输组织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标,通过一种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当运输过程通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组织实现时,也可以称之为综合运输。

7.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意义——P13第二章1.三论:物质生产部门论、第三产业论、基础设施论。

2.交通运输业特性:1)社会公益性,2)形成能力和投资回收周期长,3)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地域性及其级差收益,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的先导作用。

3.基于交通运输业公共产品与外部性的进一步认识——P194.基于网络型产业的新认识——P205.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既包括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相适应,也包括在服务质量上相适应。

6.当得知一种交通运输资源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部门使用的数量后,就明确了交通运输资源的状态(以上三要素缺一不可)7.资源配置模式理论:优先发展论、同步发展论、压力论、运输与经济的交替优先增长理论——需要分清各个理论(判断)8.同步发展论中纳克斯“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斯特利顿“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之间侧重点、条件和方法不同,但最终目的是大规模地促进基础设施产业的资本形成。

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交通运输【课程标准】: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教学目标】:1、通过列表比较,明确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或真实情境,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讫地点及沿途主要的交通枢纽,并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4、能依据铁路干线分布图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正是初二学生相对比较薄弱的。

因此,课上应尽可能地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并加强读图析图方面的指导,以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读教材P84图4.1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说一说,从古至今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变化。

2、结合教材P84正文部分第二段,填空:现代运输是指使用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是主要的现代运输方式。

3、阅读教材P87阅读材料我国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了解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4、结合教材P86正文部分,填空并概括我国铁路运输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前,里程短,分布零散。

新中国成立后,形成较为完整的铁路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后,建设速度加快,铁路干线连通了全部省级行政中心,部分城市间还有高铁连接。

二、课堂导入:以前,南通的交通并不发达,与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长江把南通阻隔在东方一角。

人们总说“南通难通”,“汽车跳,南通到”。

现在,南通的交通发展变化太快太大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学设计2:4.1交通运输

教学设计2:4.1交通运输

第一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2【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根据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教学目标】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大致分布格局。

举例说出交通运输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运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图,分析铁路网东西分布疏密的原因。

3.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上指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的名称,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在生活和生产中重要作用。

(难点)4.列表说出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比较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优势和不足。

5.能根据客运、货运的性质和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难点)【学习重点】1.运用中国的铁路运输网图,分析铁路网东西分布疏密的原因。

2.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比较、案例分析、图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视频:竖立在八达岭的中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铜像。

说一说:我国现代运输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现代运学生边欣赏边感悟,说出詹天佑的事迹及重大贡献;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如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亲身体会,举例子说出交通运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上学、外出、旅游、工作、贸通过视频让学生知道我国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深感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民族自豪输方式有哪些?易洽谈……都离不开交通运输。

现代五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

感。

承接过渡现代五种运输方式现代五种运输方式的路线,相互交织形成了我国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被誉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学习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学考试重点第一章1.运输:指借助交通网络及其设施和运载工具,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人与物空间位移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2.运输的四要素: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组织管理技术和运输对象。

3.交通:指通过一定的组织管理技术,实现运载工具在交通网络上流动的一种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4.交通三要素:交通网络及其设施、运载工具和组织管理技术。

5.交通与运输关系: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同一事物是指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的流动;两个方面是交通关心的是运载工具的流动情况,运输关心的是流动中运载运载工具上的运载情况。

6.交通运输:运载工具在交通线网上流动和运载工具上运载人员与物资在两地之间位移这一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总称。

交通运输业的产品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利用一种或多种交通运输工具,实现顾客所需要的人与物的空间位移。

交通运输也可定义为:以交通网络及设施和运载工具为依托,以现代联合运输组织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便捷、安全、高效和经济为目标,通过一种或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组织实现客货运输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当运输过程通过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组织实现时,也可以称之为综合运输。

7.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意义——P13第二章1.三论:物质生产部门论、第三产业论、基础设施论。

2.交通运输业特性:1)社会公益性,2)形成能力和投资回收周期长,3)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地域性及其级差收益,4)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的先导作用。

3.基于交通运输业公共产品与外部性的进一步认识——P194.基于网络型产业的新认识——P205.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既包括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相适应,也包括在服务质量上相适应。

6.当得知一种交通运输资源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部门使用的数量后,就明确了交通运输资源的状态(以上三要素缺一不可)7.资源配置模式理论:优先发展论、同步发展论、压力论、运输与经济的交替优先增长理论——需要分清各个理论(判断)8.同步发展论中纳克斯“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和斯特利顿“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之间侧重点、条件和方法不同,但最终目的是大规模地促进基础设施产业的资本形成。

9.交通运输业发展归纳为:超前型,同步型,滞后型。

10.演变曲线——P2511.交通运输外部性:交通运输活动所产生的外部性,有时也指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及其在建设中的外部性。

12.正的外部性:在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情况下的活动。

13.交通运输外部性的内部化是指交通运输的外部影响纳入市场的过程。

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方法有市场和政府干预两种。

第三章1.交通运输的构成要素:1)运载工具,2)通路,3)场站,4)动力,5)通信,6)经营管理人员和经营机构。

第四章1.船舶的运行组织:是指航行企业根据已揽取到或即将揽取到的运输对象和航运企业控制的运力情况,综合考虑船舶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合,对船舶生产活动所作出的全面计划与安排。

2.商船运输生产的基本单元是航次。

按惯例,客船、货船或驳船“自上次航次终点港卸完所载货物(或下完旅客)时起,至本航次终点港卸完所载货物(或下完旅客)时止,记为本航次的时间。

”航次时间是由航行时间、停泊时间以及其他时间组成。

在这三项时间里完成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两类作业。

3.船舶运输组织的形式:1)航线形式(在固定港之间),2)航次形式(仅为完成某个任务)。

4.班轮运输又称定期船运输,它是指固定船舶按照公布的船期表在固定航线和固定港口间运行的运输组织形式。

保证班期是班轮运输组织的核心工作。

5.班轮船期表的制定:1)往返航次时间计算,2)航线配船数计算,3)航线发船间隔的计算,4)到发时间计算与调整,——P566.光船租船的特征是:船舶出租人只提供一艘空船,合同期一般较长;承租人负责配备船员、任命船长,并负担船员的工资及伙食费等;承租人负责船舶调度和安排营运,并负担一切营运费用;租金按船舶的装载能力和租期长短计算。

7.定期租船的特征:船舶出租人负责配备船员、负担船员工资、伙食费等;承租人负责船舶调度和营运组织工作。

航次费用,如燃油费、港口费等均由承租人负担;租金按船舶的装载能力和租期长短计算。

8.航次租船的特征是:船舶出租人负责运输组织工作,并负担船舶的运营费、燃料费、港口费等;按装载货物的数量或按船舶总载质量吨位及航线(或航程)计收运费。

9.航次租船的主要依据是航次经济性。

10.船舶封存的经济条件:1)当船舶营运亏损额<船舶封存成本,应继续营运。

2)当船舶营运亏损额=船舶封存成本,视其他情况而定。

3)当船舶营运亏损额>舶封存成本,应停航封存。

11.港口企业装卸组织过程:按其程序可划分为:组织准备过程、基本装卸过程(核心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4个阶段。

12.港口的作业工序:1)舱底作业工序,2)起落舱作业工序,3)水平搬运作业工序,4)车内作业工序,5)库内作业程序。

13.港口装卸组织的基本原则:1)连续性,2)协调性,3)均衡性,4)经济性,港口管理由生产型转为经营型的重要标志。

14.港口月度生产计划包括:1)港口月度吞吐量计划,2)港口月度装卸工作计划,3)港口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最基本也是最具体的计划)15.(明白)货(客)运周转量,计算单位为货运周转量(吨海里),客运周转量(人海里);换算周转量,1个铺位运客=1t货物,3个客位运客=1t货物。

16.船舶在册时间t(册):一定时期内航运企业所拥有船舶的营运时间和非营运时间之和。

17.停泊时间t(停):因各种原因在港口和途中的全部停泊时间,包括生产性停泊时间、非生产性停泊时间和其他原因停泊时间。

18.(非)生产性停泊时间的区别。

生产性停泊时间:船舶在运输过程中,为完成客货运输任务所必需的停泊时间,包括上下旅客、装卸作业、熏舱、洗舱、检验,以及补给供应,港内必要的移泊作业时间;非生产性停泊时间:运输生产过程中非必需的停泊时间,包括等候联检、等候引航员、等候潮水、等候码头泊位、等候工作、等候货物、等候调度命令,以及发生机械故障、处理货差货损、因船货衔接不好造成移泊等引起的停泊时间。

19.港口作业评价指标:1)吞吐量指标,2)装卸作业指标。

20.装卸自然吨与吞吐量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水路与水路中转货物,在港口进行换装作业时,每一装卸自然吨计算为2t吞吐量。

21.例1——P74,例2——P7922.港口通过能力有理论通过能力、营运通过能力和后备通过能力。

港口理论通过能力是指港口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在港口设施和劳动力为一定时,在一定的组织管理条件下,最大限度利用港口各生产要素所能装卸的一定结构的货物的自然吨数;港口营运通过能力是指港口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在港口设施和劳动力为一定时,在一定的组织管理条件下,港口各生产要素在得到合理程度的利用时所能装卸的一定结构的货物的自然吨数。

两种通过能力的区别在于生产要素的不同利用程度。

第五章1.铁路客流分类及旅客列车种类:客流分为直通、管内和市郊3种客流。

直通客流旅行距离较长,购票早,进候车室早,送客亲友多,要求列车服务标准高,注重舒适度。

管内客流旅行距离较短,旅客注重便捷,其他要求较随意。

市郊客流主要是通勤职工、通学学生和去城镇赶集的商贩,旅客乘车距离短,要求列车密度高,时刻适宜,旅客注重列车准点、便捷。

2.为区别不同方向、不同种类、不同区段和不同时刻的列车,需要为每一列车编定一个标识码,这就是车次。

为维护运输秩序和保证车次码的规范化,铁道部规定全路向北京、支线向干线或指定方向为止为上行方向的车次,均编为双数车次。

反之为下行方向,编为下行车次。

3.票价制订的方法可以有里程比例制、递远递减制、区域制和均一制4种,一般采用递远递减制(目前我国铁路采用这种方法)4.旅客票价由基本票价和保险费两部分组成。

普通硬座票价是旅客票价的基础,其他各种票价均以此为基础加成或减成计算。

5.铁路货物运输的种类:按照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条件,现行的货物运输种类分为整车和集装箱两类。

铁路货物运输以批为单位。

一批是铁路承运货物、计收运费、交付货物或处理事故的单位。

6.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作业:1)货物发送作业,包括托运人向作为承运人的发站申报运输要求,提交货物运单,进货,缴费,与发站共同完成承运手续;发站受理托运人的运输要求,审查货物运单,验收货物及其运输包装,收费,与托运人共同完成承运手续。

2)货物运输途中作业,包括重车运行及途中的货物常规交接与检查、特殊作业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3)货物到达作业,包括收货人向作为承运人的到站查询、缴费、领货、接受货物运单,与到站共同完成交付手续;到站作为承运人向收货人发出到货通知、货物催领通知,接收到货查询、收费、交货、交单、与收货人共同完成交付收货手续。

7.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具有特殊的合同主体,该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是固定的,即必须是铁路运输企业;二是合同的主体不限于铁路运输企业和托运人双方,经常出现第三方,即收货人。

因此,合同往往约定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

8.货物运到期限:是铁路货物运输合同的重要内容,是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要求和约束,也是对托运人或收货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9.我国铁路货物运到期限由货物发送期间、货物运输期间和特殊作业时间3部分组成。

现行规定为1)货物发送期间为1日。

2)货物运输期间:运价里程每250km或未满250km为1日;安快运办理的整车货物,运价里程每500km或未满500km为1日。

3)特殊作业时间:需要途中加冰的货物,每加冰1次,另加1日;运价里程超过250km的1吨型、5吨型集装箱货物,另加2日,超过1000km的加3日;整车分卸货物,每增加1个分卸站,另加1日;准、米轨直通运输的整车货物,因需在接轨站换装而另加1日。

10.1件货物>2t,体积>3立方米,长度>9m,零担(危险)货物另加2天。

11.铁路运输列车编组计划由列车编组计划和货物列车编组计划两部分组成。

12.铁路运输旅客列车编组计划是用以规定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及旅客列车编组内容的技术文件,其中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指规定旅客列车运行区段、列车种类及其开行对数的计划。

13.制定铁路旅客列车运行线路网络的目标应该是:1)旅客列车运行径路必须与主要客流方向一致,以满足旅客乘车旅行的需要。

2)尽可能以直达运输的方式组织旅客运输,在一定客流结构条件下,使旅客换乘总次数最少,或吸引直达客流量为最大。

3)使旅客列车运行线路客流分布较为均匀,以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

4)尽可能按最合理径路布设旅客列车运行线路,使旅客乘车旅行总时间最短。

14.编组固定包含3层含义:一是每对列车的编组辆数固定;二是每对列车的编组结构固定;三是每对列车的车辆及顺序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