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实验二

合集下载

完整版公开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课件

完整版公开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课件


从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发现 自由 组合 定律 的步 骤
想象推理 提出假说
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 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
子可以自由组合。
演绎假说--用假说解释实验结果
测交实验--进一步检验假说
得出结论---自由组合定律
课堂练习
1、自由组合定律揭示( )遗传因子 之间的关系 A.一对 B.两对 C.两对或两对以上 D.以上都对
F1配子雄 雌 YR
yR
Yr
yr
YR

盘法F2
yR Yr
YY Yy RR RR
Yy yy RR RR
YY Yy Rr Rr
YY Rr
Yy Rr
YY rr
Yy ②受精时,雌 Rr 雄配子的结合 yy 是随机的。
Rr
Yy rr
Yy
yr Rr
yy Rr
Yy yy
rr
rr
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9∶3∶3∶1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基因型 是表现型 的内在因 素,表现 型是基因 型的表现 形式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 一定相同
基因型 相同
相同环境——表现型 相同
不同环境——表现型 可能不同
表现型 是基因型 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 结果
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它们的关系
表现型 = 基因型 + 环境条件
请判后断用简单公式表示表现型、基因型和 环境之间的关系! ①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②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③基因型是决定表现型的主要因素。 ④在相同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 相同。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阅读课文P11,回答讨论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内重点实验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内重点实验汇总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内重点实验汇总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研究使用尺子进行准确的测量。

实验材料- 尺子-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等)实验步骤1. 选取一个物体,如铅笔,将其放置在桌上。

2. 使用尺子将铅笔的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结果。

3.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尺子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我们可以准确地得知不同物体的长度。

实验二:探索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通过称重实验,探索不同物体的重量,并研究使用天平进行准确的称重。

实验材料- 天平- 不同重量的物体(如石头、书包等)实验步骤1. 将天平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2. 将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个托盘上,并记录下其重量。

3.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天平称重其他物体。

实验结果通过使用天平进行称重,我们可以准确地得知不同物体的重量。

实验三:观察和记录水的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并研究如何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 水杯- 水- 不同温度的水实验步骤1. 用水杯装满一定量的水。

2.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实验开始时的温度。

3. 在不同条件下,例如加热或冷却,观察水的变化,并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4. 结束实验后,记录下水的最终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和行为。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中的部分重点实验汇总,通过这些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培养实验能力。

统计学课内实验报告(详解+心得)1

统计学课内实验报告(详解+心得)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一)目的实验一: EXCEL的数据整理与显示1. 了解EXCEL的基本命令与操作、熟悉EXCEL数据输入、输出与编辑方法;2. 熟悉EXCEL用于预处理的基本菜单操作与命令;3. 熟悉EXCEL用于整理与显示的基本菜单操作与命令。

实验二: EXCEL的数据特征描述、抽样推断熟悉EXCEL用于数据描述统计、抽样推断实验三: 时间序列分析掌握EXCEL用于移动平均、线性趋势分析的基本菜单操作与命令。

实验四: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掌握EXCEL用于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操作与命令。

(二)要求1.按要求认真完成实验任务中规定的所有练习;2.实验结束后要撰写格式规范的实验报告, 正文统一用小四号字, 必须有页码;3、实验报告中的图表制作要规范, 图表必须有名称和序号;4、实验结果分析既要简明扼要, 又要能说明问题。

二、实验任务实验一根据下面的数据。

1.1用Excel制作一张组距式次数分布表, 并绘制一张条形图(或柱状图), 反映工人加工零件的人数分布情况。

从某企业中按随即抽样的原则抽出50名工人, 以了解该企业工人生产状况(日加工零件数):117 108 110 112 137 122 131 118 134 114 124 125 123127 120 129 117 126 123 128 139 122 133 119 124 107133 134 113 115 117 126 127 120 139 130 122 123 123128 122 118 118 127 124 125 108 112 135 5091.2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并绘制直方图。

1.3 假设日加工零件数大于等于130为优秀。

实验二百货公司6月份各天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257 276 297 252 238 310 240 236 265 278271 292 261 281 301 274 267 280 291 258272 284 268 303 273 263 322 249 269295(1)计算该百货公司日销售额的均值、众数、中位数;(2)计算该百货公司日销售额的极差、标准差;(3)计算日销售额分布的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

新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二类实验

新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二类实验

新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二类实验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新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的二类实验内容。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观察实验现象,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验一:水的存在形态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存在形态以及不同形态下的特点和变化。

实验材料
- 一把小冰块
- 一杯温水
- 一块断掉的薄塑料膜
- 一个小碗
实验步骤
1. 将小冰块放在碗中,观察其形态。

2. 将温水倒入碗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3. 将塑料膜放在水面上,观察其浮沉和形态。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冰块在温水中会逐渐融化成水,而塑料膜则可以浮在水面上。

实验二:物体的沉浮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沉浮规律以及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
- 一个大碗
-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塑料球、橡皮泥、木块等
- 水
实验步骤
1. 在大碗中加入适量的水。

2. 将不同材质的物体分别放入水中。

3. 观察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比水密度大的物体会下沉,而比水密度小的物体会浮起来。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密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实验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在亲身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这些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水存在形态和物体沉浮的理解,还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热情。

欲了解更多实验详情,请参考《新人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材。

实验2实验报告

实验2实验报告

实验2实验报告在我们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实验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冒险,每一次都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实验 2 的奇妙之旅。

这次实验的主题是关于具体实验主题。

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个实验,我们可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老师提前给我们讲解了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让我们心里有了个底。

实验开始啦!我紧张又兴奋地摆弄着实验器材,就像一个即将出征的战士在检查自己的武器装备。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实验器材名称,眼睛紧紧盯着它,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出了差错。

旁边的小伙伴也都全神贯注,教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我们紧张的呼吸声。

按照预定的步骤,我先进行了第一步操作。

这一步看起来简单,可真做起来还真不容易。

我得控制好操作的关键因素,稍微有一点偏差,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实验结果。

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要稳住。

经过几次尝试,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这一步,心里不禁小小地欢呼了一下。

接下来的步骤越来越复杂,我感觉自己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在进行关键步骤名称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大难题。

怎么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急得满头大汗。

这时,我想起老师说过的话:“遇到问题不要慌,要冷静思考。

”于是,我停下手中的动作,重新审视了一遍实验步骤,仔细观察了其他同学的操作,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原来是我在错误的具体方面上出了岔子。

找到问题所在后,我迅速调整,终于顺利地度过了这个难关。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和小伙伴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当有人遇到困难时,大家都会停下自己的工作,一起出谋划策。

这种团队合作的氛围让我感到特别温暖,也让我明白了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经过一番努力,实验终于接近尾声。

当看到最终的实验结果时,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实验成功啦!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细心,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

这就是我的实验 2 之旅,充满了挑战和收获。

南邮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课内实验二

南邮网络信息资源检索课内实验二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实验第 2 次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实验项目名称:网络搜索引擎的应用实验类型:验证每组人数: 1实验内容及要求:1. 请分别针对网络资源目录使用的分类方法进行举例。

2. 在google的分类目录中分别找到一条路径指向网站:中国日报网及中国新闻漫画网。

3. 在yahoo的分类目录中找到一条路径指向网站论文:/Summer98/koumoutsakos.pdf。

4. 在新浪网的分类目录中找到一条路径指向学校的网站:5. 在sohu的分类目录中找到一条路径指向网站:6. 请指出google,yahoo,sina,sohu的分类目录之间的异同和优劣(500字以内)7. 请了解google和baidu在进行关键词检索中语法的异同,并举例说明这两者在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检索时检索结果的差异以及对检索意图理解准确度的差异。

8. 搜索并了解主流的rss订阅软件,完成用rss在两个以上网站订阅两个以上专题。

实验结果:1.请分别针对网络资源目录使用的分类方法进行举例。

(1).主题分类法:如雅虎(2).学科分类法:如搜狐的社会科学分类(3).图书分类法: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4).分面组配法:如图书馆类型2. 在google的分类目录中分别找到一条路径指向网站:中国日报网及中国新闻漫画网。

(1).打开265主页(2).在分类中找到新闻(3).在新闻中搜索中央媒体(4).搜索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漫画网的搜索方法同上:(1).先打开265主页,搜索分类“动漫”(2).单击“动漫”,搜索动漫综合,可以找到中国新闻漫画网的搜索路径。

3.在yahoo的分类目录中找到一条路径指向网站论文:/Summer98/koumoutsakos.pdf。

在Yahoo主页中输入/Summer98/koumoutsakos.pdf即可4.在新浪网的分类目录中找到一条路径指向学校的网站:(1).打开新浪首页,在分类中选择新浪教育(2).在教育中搜索5.在sohu的分类目录中找到一条路径指向网站:(1).打开搜狐导航,在分类中选择游戏(2)在游戏分类中选择TOM游戏6.请指出google,yahoo,sina,sohu的分类目录之间的异同和优劣(500字以内)(一)Yahoo()Yahoo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网络资源目录。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内实验二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内实验二
3.智能相关度算法。采用了基于内容和基于超链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关度评价,能够客观分析网页所包含的信息,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了检索结果相关性。
4.检索结果能标示丰富的网页属性(如标题、网址、时间、大小、编码、摘要等),并突出用户的查询串)。可在上次检索结果中继续检索,逐步缩小查找范围,直至达到最小、最准确的结果集。利于用户更加方便地在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分面组配法:如图书馆类型
〔按上属机构分〕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
〔按用户分〕儿童图书馆盲人图书馆……
〔按规模分〕大型图书馆中型图书馆小型图书馆……
二.在google的分类目录中找到一条路径指向网站:南京邮电大学
三.在搜狐网的分类目录中找到一条路径指向学校这两者在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检索时检索结果的差异以及对检索意图理解准确度的差异。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课程实验第2次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
实验项目名称:网络搜索引擎的应用
实验类型:验证
每组人数:1
实验内容及要求:
基础题:
1.请分别针对网络资源目录使用的分类方法进行举例。
2.在google的分类目录中找到一条路径指向网站:南京邮电大学。
3.在搜狐网的分类目录中找到一条路径指向学校的网站:
2.更新和收录快,GOOGLE收录新站一般在十个工作日左右,是所有搜索引擎收录最快的,更新也比较稳定,一般一个星期都会有大的更新。
3.重视链接的文字描述和链接的质量,链接的文字描述也就是做链接用的文字,这个文字对GOOGLE排名起一定作用,因此我们建议如果网站要做某些关键词,在交换链接时要用这个关键词做链向你网站,链接的质量与链接网站的权威性和与你站是否相关有关,权威越高侧你站获得的排这两者在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检索时检索结果的差异以及对检索意图理解准确度的差异。

实验二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 - 扬州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页面

实验二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 - 扬州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页面

实验二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 - 扬州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页面实验目的:1. 了解总压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 了解流速、静压力、总压力的关系;3. 掌握压力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采集。

实验设备:1. 平面静水实验装置;2. 压力传感器;3. 数据采集器。

实验原理:当液体在一定速度下通过一定截面积的管道时,液体分子与管道壁和液体分子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称为液体的压力,通常记作P。

静压力指液体某一点沿垂直于流线方向的偏压,纵横向的静压力均相等。

如果将液体流到某一地区的速度按照测量点的位置分别测得,然后将所有测量点所测得的速率平方值的和除以2,则这个结果就是液体的总压力。

实验步骤:1. 将平面静水实验装置放置于实验台上并调整平衡;2. 将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器相连接,并将传感器的感应头插入到装置上的孔中;3. 打开数据采集器,进行校准操作;4. 调整水泵的流量,待水流稳定后,记录压力传感器所测得的静压力和总压力数据;5. 按照不同流量的要求,重复以上步骤多次,记录相应的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1. 计算各个数据的平均值;2. 将每次实验所测得的静压力和总压力用图表表示;3. 绘制总压力与流速之间的变化曲线,并分析其规律;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总压力系数,验证平面静水实验的总压力公式。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应注意安全;2. 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验;3. 注意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精度;4. 实验完毕后,及时清洗实验装置并正确放置。

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目的和原理;2. 实验步骤及图表;3. 数据处理结果及分析;4. 实验结论。

课内实践教学记录单(3篇)

课内实践教学记录单(3篇)

第1篇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XX课程授课班级:XX班授课教师:XX老师实践教学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践教学地点:XX实验室/XX基地二、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XX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XX实验/实习项目一(1)实验/实习目的:通过XX实验/实习,使学生掌握XX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2)实验/实习内容:详细描述实验/实习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3)实验/实习过程:详细记录实验/实习过程,包括实验/实习时间、实验/实习人员、实验/实习结果等。

2. XX实验/实习项目二(1)实验/实习目的:通过XX实验/实习,使学生掌握XX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实验/实习内容:详细描述实验/实习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3)实验/实习过程:详细记录实验/实习过程,包括实验/实习时间、实验/实习人员、实验/实习结果等。

3. XX实验/实习项目三(1)实验/实习目的:通过XX实验/实习,使学生了解XX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实验/实习内容:详细描述实验/实习步骤、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3)实验/实习过程:详细记录实验/实习过程,包括实验/实习时间、实验/实习人员、实验/实习结果等。

四、实践教学过程1. 实践教学准备(1)提前安排实验/实习计划,明确实验/实习目的、内容、步骤等。

(2)准备实验/实习所需设备、材料、工具等。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

2. 实践教学实施(1)讲解实验/实习目的、内容、步骤等,确保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习操作,纠正操作错误。

(3)监督实验/实习过程,确保实验/实习顺利进行。

3. 实践教学总结(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习总结,分析实验/实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例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例

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课例实验课题1: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材:平口杯、水槽、餐巾纸、水、抹布。

操作步骤:1、将水槽装上水。

(放在左手边)2、将餐巾纸塞进平口杯内,紧贴在平口杯底部。

3、将平口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槽中。

4、把平口杯竖直地从水槽中提出来。

(用抹布将杯口擦干)实验现象:平口杯内的纸没有湿。

实验结论:空气能占据空间。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将烧杯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烧杯不能倾斜。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实验课题2: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课题:人体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实验器材: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火柴、导气管、抹布。

操作步骤:1、将集气瓶集满水,用玻璃片盖好,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

2、用导气管向集气瓶里吹气,利用排水法将集气瓶里的水全部排出。

正立于桌面。

(用抹布擦干)3、用火柴检测。

实验现象:火柴慢慢的熄灭,说明里面的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实验结论:人体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气。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将集气瓶从水槽中提出来时,玻璃片要盖好。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实验课题3: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课题: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实验器材:平口玻璃杯、水、硬纸板、抹布。

操作步骤:1、将平口玻璃杯装满水。

(不要有气泡)2、用硬纸板将平口玻璃杯口盖上。

3、用手按着硬纸板,把玻璃杯口翻转向下,再把按着纸板的手松开。

实验现象:纸垫没有掉下来,因为纸板下的空气向上压住了纸板,所以不会掉下来。

实验结论:大气是有压力的,并且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注意事项: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玻璃杯翻转向下时,要将纸板和玻璃杯扣紧,不要出现空隙。

3、展示时动作要轻,防止纸板落下。

4、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实验课题4:证明大气中有水实验课题:空气中有水吗实验器材::烧杯、冰块、镊子、抹布。

操作步骤:1、将冰块用镊子轻放入烧杯。

2、将烧杯静置在实验桌上3-5分钟,直到烧杯外壁有水珠出现。

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报告

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报告

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二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实验二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1.目的(1)了解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及主要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2)掌握经纬仪基本操作和读数方法。

2.组织每组8一10人。

每组每位同学完成经纬仪的整平、对中、瞄准、读数工作各一次。

3.学时课内2学时4.仪器及用具每组DJ6光学经纬仪1台、花杆2个。

5.实验步骤提要整平、对中经纬仪——瞄准测钎——读水平度盘。

5)学会DJ6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读数记录于“读数记录表”中。

6)练习配置水平度盘的方法。

7.实验记录及上交资料: 每人交1份实验报告。

实验三测回观测法测水平角1.目的1)掌握水平角观测原理,经纬仪的构造及度盘读数。

2)掌握测回法测水平角的方法。

2.组织每组4-5人,每人用测回法完成一个水平角的观测任务。

3.学时课内2学时4.仪器及用具:每组DJ6光学经纬仪1台、花杆2个、记录板1个。

5.实验步骤提要1)度盘配置:设共测n(n=4或5)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为略大于(i-1)×180°/n。

2)一测回观测:(1)盘左:瞄准左目标A,进行读数记a1;顺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进行读数记b1;计算上半测回角值β左= b1- a1。

(2)盘右:瞄准右目标B,进行读数记b2;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标A,进行读数记a2;计算下半测回角值β右= b2- a2。

左-β右)/2。

(3)检查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

计算一测回角值β=(β3)测站观测完毕后,当即检查各测回角值互差是否超限,计算平均角值。

6.注意事项1) 瞄准目标时,尽可能瞄准其底部,以减少目标倾斜引起的误差。

2) 同一测回观测时,切勿转动度盘变换手轮,以免发生错误。

3)观测过程中若发现气泡偏移超过一格时,应重新整平重测该测回。

4)计算半测回角值时,当左目标读数a大于右目标读数b时,则应加360°。

5)限差要求为:对中误差小于3㎜;上、下半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40”,超限重测该测回;各测回角值互差不超过±24”,超限重测该测站。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实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材实验
铜,加热至沸腾,观察并记录现象。
2.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并记录现象。 3.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 3~5 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试验现象
葡萄糖 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淀粉
在常温下,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蛋白质 硝酸使蛋白质变黄,蛋白质燃烧,有烧焦羽毛味。
2.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10mL 蒸馏水,搅拌、煮沸 2~3 min,过滤。 3.在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3 mo/L),再加入约 1 ml H2O2 (质量分数为 3%),观察现象。加入几 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海水中提取溴(空气吹出法):用氯气置换溴离子使之成为单质溴,继而通入空气和水蒸气 将 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气和吸收剂 SO2 发生作用转化成氢溴酸以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再用氯 气将其氧化得到产品溴。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说明
实验名称 实验步骤
CH3CH2OH+ CH3COOH
CH3CH2OOCCH3+H2O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 3mL 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 2mL 浓硫酸和 2mL 乙酸;连接好装
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实验名称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名称 实验装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教材实验
【实验 2-2】Ba(OH)2·8H2O 与约 NH4Cl 反应吸热(必修 2, P34)
Ba(OH)2·8H2O+2NH4Cl= Ba Cl2+2NH3·H2O+8 H2O 将约 20gBa(OH)2·8H2O 晶体研细后与约 10gNH4Cl 晶体一起放入烧杯中,并将烧杯放在滴有几 滴水的玻璃片或小木板上,用玻璃棒快速搅拌,闻气味,用手触摸杯壁下部,试着用手拿起烧

第二节植物细胞(实验课)

第二节植物细胞(实验课)

实验结果与结论 P23 通过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我们 观察对象薄而透明最容易观察: 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较深的观察对象一般不用染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地盖盖玻片会减少气泡的产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最清晰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42~44
实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目的要求: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 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 滴 盖 撕 染 展 吸

1 清洁玻片
1.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的目的是什么?若 擦拭不净,后果如何?
玻片未擦拭干净的洋葱鳞片叶细胞
气泡与细胞的区别:
有气泡的 洋葱鳞片 叶细胞
视野中气泡边缘是黑色的且较粗,大小不一,呈圆 形。细胞则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之分,形态 多样。

6 一侧滴碘液 7 另一侧吸碘液

5.滴染色剂的位置、数量?吸引染液的方法?染色 剂对细胞有什么影响?
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染色 剂会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之死亡。


一、制作临时装片 擦 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加1——2滴生理盐水 用牙签取口腔内侧壁细胞
涂 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涂抹几下

盖上盖玻片 染色(用稀碘液)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引
二、用显微镜观察
重点观察一个口腔上皮 细胞(先用低倍镜观察,再

实验二:描述性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二:描述性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及优化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描述性分析实验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利用MATLAB软件计算均值、方差、协方差、相关系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偏度与峰度、中位数、分位数、三均值、四分位极差与极差。

2、熟练掌握jbtest与kstest关于一维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3、掌握统计作图方法。

4、掌握多维数据的数字特征与相关矩阵的处理方法。

实验题答案实验一:1998年到2020年,我国汽车产量相关统计数据如表所示,解决以下问题:1)计算各项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三均值、偏度与峰度;对数据进行读取,并计算各个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三均值、偏度与峰度,代码如下:1.A=xlsread('第二章数据 experiment2_1.xlsx');=["生产产量(万吨)","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万台)","汽车产量(万辆)"]3.M=mean(A); %计算各指标(即各列)的均值4.SD=std(A); %计算各指标标准差5.V=SD./abs(M); %计算各指标变异系数6.SM=[0.25,0.5,0.25]*prctile(A,[25;50;75]); %计算各指标(即各列)的三均值7.pd=skewness(A,0); %计算每列数据的偏度8.fd=kurtosis(A,0)-3; %计算每列数据的峰度9.OUT=["数据名称",NAME;"平均值",M;"标准差",SD;"变异系数",V;"三均值",SM;"偏度",pd;"峰度",fd]在编辑器中输入代码,并保存为.m文件,在命令行窗口中输出各个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2)各项指标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若服从正态分布,计算概率为1%时的生铁产量、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及汽车产量;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利用Box-Cox 变换将数据进行变换,对变换后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对各项指标进行JB检验、KS检验和改进KS检验(即Lilliefors检验),并结合QQ图进行分析判断各项对应指标是否服从正态分布,Matlab中代码如下:1.%%-------------------------------绘图-------------------------------%%2.a1=A(:,[1]); %生铁产量(万吨)3.a2=A(:,[2]);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万台)4.a3=A(:,[3]); %汽车产量(万辆)5.subplot(1,3,1),qqplot(a1),title('生铁产量');6.subplot(1,3,2),qqplot(a2),title('金属切削机床产量');7.subplot(1,3,3),qqplot(a3),title('汽车产量');8.h1=jbtest(X); %JB检验9.h2=kstest(X); %KS检验10.h3=lillietest(X); %改进KS检验11.H=[h1;h2;h3];各列指标检验结果如下:可以看出,生铁产量、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汽车产量三项指标都满足h1=0,h2=1,h3=0,表示JB检验和Lilliefors检验支持生铁产量、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汽车产量三项指标都服从正态分布,KS检验不支持生铁产量、金属切削机床产量、汽车产量三项指标服从正态分布。

实验二 用“李萨如图形法” - 课程中心

实验二 用“李萨如图形法” - 课程中心

实验二 用“李萨如图形法”测量简谐振动的频率一、实验目的1.了解李萨如图形的物理意义规律和特点。

2.学会用“李萨如图形法”测量简谐振动的频率。

二、实验装置图2-1 实验装置框图三、实验原理互相垂直、频率不同的两振动的合成,其合成振动波形比较复杂,在一般情况下,图形是不稳定的。

但当两个振动的频率为整数比时,即可合成稳定的图形,称为李萨如图形。

李萨如图形的形成如图2-2(a)所示,在图2-2(a)中,沿X 、Y 两个方向对两振动信号作两对边框,每对边框各有n x 和n y 两个切点,n x 与n y 之比就等于两个振动周期T x 、T y 之比,即:n y /n x =T y /T x =f x /f y 。

所以。

只要示波器荧光屏上出现了稳定图形,就可根据李萨如图形的规律求出待测频率f 。

1.1/=y x f f 时,振动方程: )2cos(111ϕπ+=t f A x (2-1) )2cos(222ϕπ+=t f A y (2-2) 当21ϕϕ=,则21A yA x =,图形为过原点的直线; 调压器测振仪激振信号源 QLVC-ZSA1调速电机传感器打印机当πϕϕ+=21,则21A y A x -=,图形为过原点的直线;当221πϕϕ±=-,则1222212=+A y A x ,图形为以X 、Y 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当21ϕϕ-为其它任意值时,得到的图形是形状各不相同的椭圆。

2.1/≠y x f f 时,合成振动波形不再是椭圆,而是更为复杂的图形。

但是,只要y x f f /是一个有理数,总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图形。

例如,2/=y x f f 时,图为“8”形,这表明,当Y 轴变化了一个正峰和一个负峰,则X 轴变化了两个正峰和两个负峰。

2/1/=y x f f 时,图形为“∞”形,这表明,当Y 轴变化了两个正峰和两个负峰,则X 轴变化了一个正峰和一个负峰。

李萨如图形的原理可以直观地同图解法来证明。

电工技术课内实验二 单相电路参数测量及功率因素的提高

电工技术课内实验二 单相电路参数测量及功率因素的提高

课内实验二 单相电路参数测量及功率因素的提高一 实验目的1.掌握单相功率表的使用。

2.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线路的连接。

3.研究日光灯电路中电压、电流相量之间的关系。

4.理解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意义并掌握其应用方法。

二 实验原理1.日光灯电路的组成日光灯由灯管,镇流器,启辉器组成,如图4.2.1所示。

日光灯管 A补偿电容 C~ 220V起辉器 S镇流器 LL I I C4.2.1日光灯的组成电路图灯管:内壁涂上一层荧光粉,灯管两端各有一个灯丝(由钨丝组成),用以发射电子,真空情况下充有一定的氩气与少量水银,当管内产生辉光放电时,发出可见光。

镇流器:是绕在硅钢片铁芯上的电感线圈。

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在启动过程中,启辉器突然断开时,其两端感应出一个足以击穿管中气体的高电压,使灯管中气体电离而起燃。

二是正常工作时,它相当于电感器,与日光灯管相串联产生一定的电压降,用以限制、稳定灯管的电流,故称为镇流器。

实验时,可以认为镇流器是由一个小电阻和一个电感串联组成。

启辉器:是一个充有氖气的玻璃炮,内有一对触片,一个是固定的静触片,一个是用双金属片制成的U 形动触片。

动触片由两种热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制成,受热后,双金属片伸张与静触片接触,冷却时又分开。

所以起辉器的作用是使电路接通和自动断开,起一个自动开关作用。

2.日光灯点亮过程电源刚接通时,灯管尚未放电,起辉器的触片处在断开位置,此时电源电压通过镇流器和灯管两端的灯丝全部加在启辉器的二个触片上,启辉器的两触片之间的气隙被击穿,发生辉光放电,使动触片受热伸张而与静触片构成通路,于是电流流过镇流器和灯管两端的灯丝,使灯丝通电预热而发射热电子。

与此同时,由于启辉器中动、静触片接触后放电熄灭,双金属片因冷却复原而与静触片分离。

在断开瞬间镇流器感应出很高的自感电动势,它和电源电压串联加到灯管的两端,使灯管内水银蒸气电离产生弧光放电发出紫外线射到灯管内壁,激发荧光粉发光,日光灯就点亮了。

课内实践二:《汽车轮胎》实验指导书

课内实践二:《汽车轮胎》实验指导书

《车轮与轮胎的认知》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能够对照实物说出轮胎的类型、花纹类型、能正确使用轮胎气压表及正确读数方法。

二、实验准备 实验类型: 认知型 预习内容:1.汽车车轮的组成、类型、作用。

2.汽车轮胎的组成、类型、作用。

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 1. 轿车和微型车2-4辆。

2. 常用汽车维修工具若干套。

3. 专用汽车维修工具若干套。

4. 立柱举升器或维修地沟。

三、实验注意事项1.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规则,服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教材及有关教材的内容,熟悉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规程。

2.学生应按实验要求分组,明确分工,注意互相配合,并坚守岗位。

在实验中,要集中精力,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严格按规定要求操作,根据规定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中应注意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要爱护实验仪器及设备,不得随意驾驶实验车和乱动其它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和设备。

实验中出现异常情况,应冷静对待并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4.认真、准确的填写实验报告。

要求文字清晰、文理通顺、图表清洁整齐,格式统一。

四、实验简介、实验步骤1.由实验教师首先讲解本次试验的目的及操作要求。

2.将学生分组,根据试验指导书及课堂学习内容按照任务工单填写。

3.根据教材学习车轮与轮胎的内容。

4. 轮胎气压表是一种气压轮胎气压表,它由表头、活塞、表体、标尺、主弹簧等组成,适用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课程名称汽车转向、行驶与制动系统的检测与维修实验地点 底盘实验室 编制执笔人 杨玲玲 审核人年 月 日表头上只有一个气压计量口,主弹簧的长度为60-90mm、中径Φ7-12mm、节距2.7-3.0mm、钢丝直径Φ0.6-1.5mm,气压计量口的中心线与表体轴线的夹角为90°-180°,标尺为四方体,量程刻度值为0.07Wpa-0.4Wpa。

结构简单、量程较小,精度高,使用方便,适于小车辆如微型车、摩托车等的轮胎气压测量使用。

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第二章实验二

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第二章实验二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实验原理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2.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3.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图1(2)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3)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1.数据处理(1)列表法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2)图象法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3)函数法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2.注意事项(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3)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知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3.误差分析(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如图2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2(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答案(1)刻度尺(2)弹簧原长、弹簧挂不同个数的钩码时所对应的弹簧长度(3)200弹簧自身存在重力(4)CBDAEFG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弹簧原长和形变量;(2)根据实验原理,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弹簧的原长、弹簧挂不同个数的钩码时所对应的弹簧长度;(3)取图象中(0.5,0)和(3.5,6)两个点,代入F=kx可得k=200 N/m,由于弹簧自身存在重力,使得弹簧不加外力时就有形变量;(4)根据完成实验的合理性可知先后顺序为CBDAEFG.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1.列表分析法:分析列表中弹簧拉力F与对应弹簧的形变量Δx的关系,可以先考虑F和Δx 的乘积,再考虑F和Δx的比值,也可以考虑F和(Δx)2的关系或F和Δx的关系等,结论:FΔx为常数.2.图象分析法:作出F-Δx图象,如图3所示.此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F和Δx 成正比关系.图3作图的规则:(1)要在坐标轴上标明轴名、单位,恰当地选取纵轴、横轴的标度,并根据数据特点正确确定坐标起点,使所作出的图象几乎占满整个坐标图纸.若弹簧原长较长,则横坐标起点可以不从零开始选择.(2)作图线时,尽可能使直线通过较多坐标描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对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若有个别点偏离太远,则是因偶然误差太大所致,应舍去).(3)要注意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的意义,注意分析图象的斜率、截距的意义.1.图4甲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去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情景.用力传感器竖直向下拉上端固定于铁架台的轻质弹簧,读出不同拉力下的标尺刻度x及拉力大小F(从电脑中直接读出).所得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拉力大小F/N************标尺刻度x/cm图4(1)从图乙读出刻度尺上的刻度值为________ cm;(2)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上作出F与x的关系图象;(3)由图象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 cm.(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63.60(63.58~63.62)(2)如图所示(3)24.8(24.6~25.0)55.2(55.1~55.3)2.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钩码个数01234567**************弹力F/N0弹簧伸长的长度x/cm0**************(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5中作出F-x图线.图5(2)根据F-x图线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图6(3)估测弹簧弹力为5 N时弹簧的弹性势能________ J.(4)一位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如图6所示的F-x图线,说明此同学可能出现了哪种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图所示(2)50(3)0.25(4)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命题点二实验拓展创新本实验一般是在教材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设计新情景进行考查,因此,要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高考考情演变装置时代化求解智能化1.弹力的获得:弹簧竖直悬挂,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存在弹簧自重的影响→弹簧水平使用,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消除了弹簧自重的影响.2.图象的获得:由坐标纸作图得F-x图象→由传感器和计算机输入数据直接得F-x图象.例2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k=Y SL,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 B.m C.N/m D.Pa(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Y 的值.首先利用测量工具a测得橡皮筋的长度L=20.00 cm,利用测量工具b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D=4.000 mm,那么测量工具a应该是______,测量工具b应该是______.图7(3)下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拉力F/N510152025伸长量x/cm**********请作出F-x图象,由图象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______ N/m.(4)这种橡皮筋的Y 值等于________.答案 (1)D (2)毫米刻度尺 螺旋测微器 (3)见解析图 312.5 (4)4.98×106 Pa解析 (1)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 与伸长量x 成正比,F =kx ,由题意可知k =YSL ,则F =kx=Y S L ·x ,解得杨氏模量Y =FLxS ,各物理量取国际单位得杨氏模量的单位是N/m 2=Pa ,选项D 正确.(2)根据精度判断可知a 为毫米刻度尺,b 为螺旋测微器.(3)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可得F -x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斜率的物量意义表示劲度系数k ,可知k =Fx≈312.5 N/m.(4)根据Y =kLS求得,Y ≈4.98×106 Pa.减小实验误差的两种方法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来自弹簧的重力,所以改进实验的思路应该是尽可能减小弹簧自重的影响: (1)一个方案是选择劲度系数较小的轻弹簧,通过减小读数的相对误差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2)另一个方案是利用传感器:将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推力或拉力)时,得到对应的弹簧形变量.3.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8甲所示,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其伸长量通过刻度尺测得,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列于下表中:图8伸长量x /(×10-2 m)**********弹力F /N**********(1)以x 为横坐标,F 为纵坐标,在图乙的坐标纸上描绘出能正确反映这一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图线.(2)由图线求得这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见解析图 (2)75.0 N/m 解析 (1)描点作图,如图(2)根据图象,该直线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即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 =ΔFΔx=75.0 N/m.4.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图9(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在图10坐标纸中描点,请作出F-L图线.图10(2)由此图线可得出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 cm,劲度系数k=________ N/m.(3)根据以上该同学的实验情况,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见解析图(2)520(3)见解析(4)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实验的误差增大解析(1)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2)弹簧的原长L0即为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由图象可知,L0=5×10-2 m=5 cm.劲度系数为图象直线部分的斜率,k=20 N/m.(3)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次数123456弹力F/N弹簧的长度L/10-2 m弹簧的伸长量x/10-2 m(4)优点: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缺点: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实验的误差增大.。

2实验二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

2实验二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测量
▪ 学生做练习的次数、总时间、总距离等,则称 为负荷的外部数据。 对于同一个学生来说,负荷的内部数据与外部 数据是相对的。
▪ 不同的条件,负荷外部数据相同,内部数据可 能不同,反之也如此。
检查、评定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方 法与标准
(1)主观评定法 :学生的自我感觉,从在练 习后自我感觉轻松、较累、很累、头昏、 目眩、腹痛等方面进行检查与评定。
测量体育课基本部分的心率,由于不同体育课的时 间、内容构成不同,所以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 量时间与测量次数,并做好记录。 5.结束部分及恢复部分的心率测量。
根据公式计算:
▪ 1、 ∑Xn=Nt+dt ▪ 2、平均心率=(∑X1+∑X2+∑X3+…)/t ▪ 3、求生理负荷量
▪ 4、根据运动强度指数表判断该次课的生 理负担量等级属。
运动量等级 最大 大 中等 小 最小
▪ 根据库柏报导,对心、肺功能锻炼的最 佳运动强度是在心脏每搏输出量最大的范 围内。这个范围的心率,多数报导在 140~150次/min之间。
▪ 有实验证明,脉率超过180次/min、运动时 间达20min以上,T细胞免疫功能即下降, 约需12h才能恢复。
▪ 因此,一般学校体育课中的最高脉率以不 超过180次/min为宜。
实验二 体育课生理负荷 量的测量
冯红梅
1 实验的目的
▪ 掌握体育课生理负荷的测量方法,初步学 会体育课生理负荷量的设置及适宜生理负 荷量的评定。
2 实验原理:
▪ 体育教学和训练中适宜生理负荷的低限到 高限的范围称为负荷阈。
▪ 体育课负荷阈的生理基础是心搏峰理论和 最佳心率范围理论,体育课中应有心率达 最高水平的心搏峰,提高心肌收缩力、每 博输出量;同时也应有最佳心率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 Word 2003应用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保存、打开;
(2)掌握字符的格式化;
(3)掌握段落的格式化;
(4)掌握页面的格式设置;
(5)掌握文本的校对和替换;
(6)掌握项目符号和编号设置的操作方法;
(7)掌握边框和底纹设置的操作方法;
(8)掌握样式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打开“wd01.doc”文件,按以下要求进行操作:
1)将文档视图切换为页面视图;
2)将标题字体设为“黑体”、“二号”、“居中对齐”,并加着重号;正文字体设为“仿宋_GB2312”、“小四号”,其余默认;
3)将标题以外的所有段落设置为:“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1.8倍行距;
4)设置页面纸型为A4,上下页边距各为2厘米,版式为奇偶页不同,设定该文档每页35行,每行39个字符;
5)在文尾插入一个段落,在该段落中连续插入6个“Wingdings2”格式的“ ”符号;6)将文中的“老师”替换成“teacher”,替换的字体颜色为“红色”,并带有蓝色的单下划线;
7)为“张艺谋”添加“著名导演”的批注;
8)设置打开密码为“123456”,完成后保存并关闭文档,并再次打开该文档,验证打开密码的正确性。

2.打开“wd02.doc”文件,按以下要求进行操作:
9)将文档视图切换为普通视图,并将正文第一段设为“每行“35个字符”。

(按节操作,即在第一段段前即“一个好的”前插入一个连续的分节符,在第一段段后即“入手;”后插入一个连续的分节符,光标定位在该段,再进入页面设置里的版式中进行设置)
10)在样式中将“标题”字体修改为“黑体”、“三号”、“蓝色”、“居中对齐”;“标题1”字体修改为“黑体”、“四号”、“常规”;“正文”字体修改为“楷体_GB2312”、“五号”,其余默认;
11)将样式“标题”应用于文章标题“提高访问量的技巧”;将样式“标题1”应用于文章小标题“一、在搜索引擎注册”、“二、加大宣传力度”、“三、留住回头客”;将样式“正文”应用于余下的段落;
12)为标题添加“蓝色,1.5磅单实线”的边框,应用范围为文字;
13)为标题添加“灰色-25%”的底纹,应用范围为文字;
14)为本文档添加“红色,3/4磅的双实线”的页面边框;
15)将第五段“拿出吸引人……广告词上”分成两栏,栏间距为3;为最后一段“那么可以……最好方法了”分成三栏,并加分割线;(注意最后一个段落标记不要选,或者再添加一个段落标记)
16)在文中末尾插入一个文本框,内容为:“文本框的位置可以随意调整”,并将文本框的左右距离设为0.1厘米,去除边框,填充为透明;
17)完成后保存并关闭文档。

3.打开“wd03.doc”文件,按以下要求进行操作:
18)对文章标题“浅论中小学信息教育”应用样式“标题1”,并设置为居中;
19)设置作者“任学宾”为“宋体”,大小为“小四”,“空心”,字符间距“增加3磅”,并居中;
20)为作者“任学宾”插入脚注“特级教师”,为默认设置;
21)将标题和作者以外的其他文本设置为“楷体_GB2312”,大小为“小四”;
22)将标题和作者以外的所有段落设置为:“首行缩进0.8厘米”,行距为24磅;
23)在文章页眉处插入页码,居中,首页不显示,页码格式为大写罗马字母;
24)为第三段“摘要……”,设置首字下沉三个字符;
25)为最后三段添加项目符号“ ”;
26)完成后,保存并关闭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