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PPT课件( 26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保障基金的主要承担者是雇主,社会保障水平过高,必然会导 致缴费率的提高,这些增加的人工成本会引起生产成本上升,降低企 业的竞争力。
3
(三)社会保障水平的特点
• 1、刚性发展特征。 社会保障水平具有刚性增长的特点,即缺乏弹性或者只具有单 向度的弹性,表现为社会保障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项目数
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待遇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 2、动态性特征。
社会保障水平受社会保障供给和社会保障需求两方面影响 ,因此,供给和需求的每一个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社会保 障水平的变动,如经济的发展、人口中老年人口数量的增 加、制度的成熟等都会使得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 3、适度性特征。 较高的社会保障水平可以化解社会危机维护社会公平,缓 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是社会保障水平过 高会助长国民的惰性,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财政支出,又 会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 力。因此,社会保障水平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
5
(二)社会保障的供给条件
பைடு நூலகம் 1、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
• 一国或地区所能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 最终来源,其规模必然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 •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有组织的运用经济援助的手段,解决 社会成员的各种社会保障需求,任何超越当时当地经济发展水 平的社会保障措施都将导致物极必反的结果,任何落后当时当 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措施亦因不能真正解决其应解决 的社会问题而导致社会危机。 • 经济对于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中体现的十分明 显:在生产力不发达、经济落后的时代或社会里,即使社会成 员有着多方面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国家和社会也可能无法满 足。进入工业社会后,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保障的水平便具备了不断提高的经济
基础。
6
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社会保障的供给:一是 国内生产总值,是决定社会保障供给水平的最重要的条件。二是居民收入 和居民储蓄,决定社会成员个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承受能力。三是国家财 政收入。四是国有固定资产。
2、社会保障基金增值。
•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支出之间有一定差额,以保证资金的供给大 于支出,这是社会保障资金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 社会保障资金暂时留存的部分,应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运营,如储蓄、 投资、购买债券证券等。社会保障基金增值的能力越大,就越能保证 社会保障的供给,从而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
2
• 3、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集 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国民社会 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 • 采取这样一个指标比例的形式,有利于在不同国 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客观描述社会保障程度的高低,探索、总结和 运用社会保障制度自身发展和运行的规律。 • 在实际的分析中,比较容易获得数据,从而运 用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社会保障 制度的自身运行与它的经济、社会效应,确定社 会保障适度水平,评价社会保障运行状况,并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与控制。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
• 1、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 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 障的关键要素,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
• 2、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 值(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100%
三、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确定
社会保障水平是一个“量”与“质”相统一的概念。“量”是社会保 障费用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衡量了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程 度。但是,对于一定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内,社会保障 水平的高低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要求是否适当,需要进 行具体的分析判断,这代表了社会保障“质”的方面,具体测定标准 是社会保障费用支出要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相适应。
•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制约条件 • 第二节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
1
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及其制约条件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含义
(一)、社会保障的原则。
• 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保障保证社会成员的生存,但 同时也容易导致“养懒人”,因此合理有效的社会保 障制度应该既体现保护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条件的原则, 又体现激励社会成员积极劳动和工作的原则,只有这 样,才有利于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4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保障的需求条件
• 1、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口总量。包括退休人口数、失业人口 数和贫困人口数,它表示了社会保障的规模。社会保障规模越大, 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量越大,社会保障水平要求就越高。尤其伴随着 全球人口的老龄化浪潮,社会保障水平将不可避免的被抬升。失业 人口数量规模的增大同样也会带来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 2、社会保障范围。目前,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范围界定主要包 含三种类型:一是与就业相联系的保障制度,是专门针对有职业劳 动者的权利赋予。二是普遍保障制度,它的实施范围包括全体的公 民或居民,是一种人人有份的社会保障。三是面向特殊人群的保障, 其享受对象只限于低于一定收入水平的申请人。一般而言,社会保 障范围越广,项目设置越多,社会保障资金需求量就越大。 • 3、社会保障制度年龄。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间长短。由于 社会保障待遇呈刚性的特点,易上难下,待遇支付要随经济发展水 平的提高和物价上涨而相应提高,因此,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 水平就越高;反之,社会保障水平就越低。
7
(一)社会保障水平不适度的影响。
从“量”与“质”相统一上看,社会保障水平并非越高越好,社会 保障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和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超越于国民 经济增长的社会保障水平,即便很高,也是不可取的。
1、社会保障水平过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
• 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将财政收入以消费性支出的方式 分配出去,它对于资本积累会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