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修辞练习选择_带答案_(典型例题)

(完整版)修辞练习选择_带答案_(典型例题)

修辞练习【记一记】中考考察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1、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夸张)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比喻)2、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A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比喻 B①夸张②设问③排比④比喻C①比喻②反问③排比④夸张 D①比喻②反问③夸张④夸张3.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气温回升的情景。

B.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四野。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秋天的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C.夜深了,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清澈、柔美的特点。

D.老师严肃地说:“这样糟蹋粮食太不像话了,难道你不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吗?”理解: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老师在批评学生浪费粮食这种现象时的严厉的态度.4.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春天来了!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他像一只受伤的野兽,蜷缩在角落里。

B. 春风又绿江南岸。

C. 他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直刺人心。

D.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A(拟人)B(借代)C(比喻)D(设问)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反问二、填空题4.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修辞手法。

- 他的声音如洪钟,响彻云霄,这是一种______。

-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这是一种______。

答案:夸张;比喻5.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修辞手法。

- 他总是这样,一言不发,沉默得像______。

- 她的笑容如同春日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这是一种______。

答案:石头;比喻三、简答题6.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排比是一种通过使用结构相似或相同的语句,以增强语言节奏感和强调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文章或演讲更加流畅,表达更加有力。

7. 请简述“对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对比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事物、现象或概念并列起来,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使读者或听众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四、应用题8. 请根据以下情景,使用至少三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创作一个短文段落。

情景:秋天的傍晚,落叶纷飞。

答案示例:秋天的傍晚,落叶如同金色的蝴蝶,在微风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它们轻轻地飘落,仿佛是时间的信使,告诉我们季节的更迭。

夕阳的余晖洒在落叶上,它们仿佛穿上了金色的礼服,为这个季节的庆典增添了一份庄重与辉煌。

(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五、论述题9. 论述“夸张”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答案:夸张是一种通过放大事物的特点或情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拟人手法的是:
A. 风儿好听
B. 风不喧扰
C. 风声嘹亮
D. 风雨飘摇
答案:A
2.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 喊声如雷
B. 热情如火
C. 苦尽甘来
D. 龙飞凤舞
答案:B
3. 下列词句中,使用了排比手法的是:
A. 高高低低
B. 大家好
C. 亲朋好友都来捧场
D. 一切都辞去,光明迎来了
答案:C
二、判断题
1. 下面句子使用了夸张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2. 下面句子使用了反问手法:
正确(√)/错误(×)
答案:×
三、填空题
1. “花园里的百花都向日荣。

”这句话中,使用了【比喻】手法。

2. “我将以我血,以我肉,以我生命捍卫……”这句话中,使用了【排比】手法。

四、给下面的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
这些风景文字是不是照亮了你的心灵?
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一场精神海洋的盛宴
瞥见你深深欣喜的灵魂
答案:从这些艳丽的文学图景背后,你又想到了什么?
总结:本文主要提供了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以及一个给短文选择合适标题的题目。

通过做这些练习题,读者可以加深对修辞手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并用精彩的文学图景启迪自己的心灵。

修辞方法练习题

修辞方法练习题

修辞方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他像一阵风一样跑得飞快。

B. 他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痛。

C. 她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

D. 月亮像一轮玉盘挂在夜空。

答案:A. 拟人;B. 比喻;C. 比喻;D. 比喻。

2.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夸张答案:A. 拟人。

3. “他的话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了我的心房。

”这句话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夸张D. 反问答案:A. 比喻。

二、填空题4. 请根据题目中的例句,填写适当的修辞手法。

例句:他的声音如同雷霆万钧,震撼了整个会场。

修辞手法:_________答案:比喻。

5. 请根据题目中的例句,填写适当的修辞手法。

例句:这孩子聪明伶俐,真是个小精灵。

修辞手法:_________答案:拟人。

三、简答题6. 请简述“夸张”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夸张是一种通过放大事物的特征或程度,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加深读者或听众的印象,激发情感共鸣。

7.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或相关的语句,以增强语言节奏和强调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有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应用题8. 请根据以下情境,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情境:描述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

答:春雨,悄无声息地降临人间,它如同一位温柔的母亲,用她那细腻的手指,轻轻抚摸着大地的脸庞。

雨丝细如牛毛,密如织网,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仿佛是一群顽皮的小精灵,在天地间嬉戏。

这场春雨,不仅滋润了干涸的土地,也洗涤了人们的心灵。

9. 请根据以下情境,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情境:描述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答:老师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求知的道路。

她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无阻。

她的教诲,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探索真理的旅途上勇往直前。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1 •与“络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 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根品格的试金石。

B.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 “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另侏羊, 心里装看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 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 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 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3 •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问花花不语,舌L红飞过秋千去。

B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 .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看残红不放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4•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 半帆风雨宜织锦B・千年筠竹老不死C.半扌对佛花香易散D・万里鱼龙争照影5•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A. 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6•把下列诗句组成四组对偶句,正确的一组是()①匡衡抗疏功名薄②直北关山金鼓振③云移雉尾开宫扇④刘向传经心事违⑤佳人拾翠春相问⑥日绕龙鳞识圣颜⑦征西车马羽书驰⑧仙侣同舟晚更移A•①④/②⑦/③⑥/⑤⑧ B •①⑧/②⑥/③⑦/④⑤C •①⑤/②③/④⑦/⑥⑧D •①④/②⑤/③⑥/⑦⑧7•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修辞手法练习题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比喻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夸张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 拟人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 拟人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 排比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比喻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比喻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 比喻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反问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 夸张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拟人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拟人 )1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 比喻 )1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 设问 )1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反问)2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反问)21.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

(比喻)22.树上的小鸟们唱着一支支动听的歌。

( 拟人 )23.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 比喻 ) 25.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比喻)26班主任课真忙,整天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

(夸张)27.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

(排比、拟人、比喻)28.井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排比、比喻)3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4.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它通过各种技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以下是一些修辞手法的练习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答案:A. 拟人;B. 反问;C. 夸张;D. 反问。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对偶。

3.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答案:夸张。

二、填空题4. 请在下列句子中填入适当的修辞手法。

- 他的话像_________,让人听了心旷神怡。

- 她的眼睛闪烁着_________,仿佛能看透人心。

答案:清泉;星辰。

5. 请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使其更加生动。

- 他跑得很快。

答案:他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而去。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排比”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排比是一种通过并列多个相似或相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增强语言节奏和强调效果的修辞手法。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流畅,表达更加有力。

7. “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有何不同?答案:比喻是通过将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或强调某种特性或情感。

拟人则是将人的情感、行为或特征赋予非人类的事物,使它们具有人的属性。

四、论述题8. 论述“反问”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答案:反问是一种不期待回答的提问方式,通常用来加强语气,表达作者的强烈情感或观点。

在文学作品中,反问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增强文本的感染力,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产生共鸣。

五、应用题9. 请用“夸张”修辞手法描述一场大雨。

答案:那场大雨如同天塌地陷,倾盆而下,仿佛要把整个世界淹没。

10. 请用“对偶”修辞手法描述春天的景象。

答案:春风拂面,花开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通过这些练习题,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艺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 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反复) 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反复)
解说:“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 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 美人》)(比喻、夸张、设问) 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
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8—10小题:
越调·天净沙
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
黄云红叶青山。
8、这首曲子以白描、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绿草、
黄沙、红叶、青山,构成了一幅大漠清秋特有的景色。
9、全曲没有一个词是动词,但却处处跃动着活


10、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
(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 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比喻 的修辞手法,(2分)将“山溪渡”比作“交情” 、将 “水上风波”比作“人生波折”,赋予 “山溪渡”、 “风波”象征意义,(2分)从而形象地表达了友情恒久 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2分)
比喻。 (1分)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 奸邪为非作 歹; (1分)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 忧民。 (1分)
2012重庆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 时水面肥。
•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 溪南旧钓矶。
(2012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 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 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从《答绪(2虞“:比2)分美问共作词)人君同 汤中不》能点 汤“同)有: 江便点化几都 水做:用多运 ,春李而愁用 都江词来,了抒都运,恰比发是用请似喻了泪明比一和愁,喻较江夸绪流和两春张之不拟者水的多尽人的向手,,手异东法之许法同流, 盛多,。”将 ,愁秦((满 之”词4李腔 绵分一运煜愁 延)句。是 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 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
2008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 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3分)
4、这首诗写了泉眼、树阴、小荷、蜻蜓四种景物,并用 惜 、爱、露、立四个动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 充分赞美了初夏时节荷花池塘的美丽景色。 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拟人,使无意化为有情,把读者引入一个精致、温柔 的境界,饶有情趣 6、“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含 苞待放的小荷蓓蕾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7、“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多用说明某人的才华刚刚表露出来,就得到赏识
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1分) 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
等; (1分) 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
方法。 (1分)
2008【辽宁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苏卷】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分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 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 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 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4—7小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解说:“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 的情,一语相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 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其他如以“丝”(思)、“枝” (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21、“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 梅》)(拟人)
解说: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 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 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 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比喻、 夸张) 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
解说: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 后大势难以挽回。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 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对偶)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 春》)(拟人)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拟人)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 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
解说: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样多, 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 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 13、“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船” (互文)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双关) 1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 梅尧臣《陶者》)(对比)
(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 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冒寒开花的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对偶;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 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 2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3分)
巧妙运用比喻,(1分) 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 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 (1分) 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1分)
解说: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 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对比、借代) 1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对比、对偶)
解说: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 揭露深刻。 18、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借 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 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
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3分)
•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 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 惊”。
•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 变化• ,运请用分比析拟其的巧修妙辞之手处法。写(出4了分山)水的变化。 (2分) • “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 暗含着晓云弥漫时山峰的壮阔; (1分) • “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 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1分)
用意?
以动衬静
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11—13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 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 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 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文融的表现手法。 1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 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 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