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特征2:公益目标明确、公益性强
▪ 医疗服务机构的公益目标定位,医疗领域的干预 重点集中于成本低、效益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治 疗上;技术路线选择上注重适宜技术,强调中西 医结合。
▪ 政府对医疗服务标准的规范及其他相关制度安排, 使医患双方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 公益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身,也具备很强的 转移支付功能。由于医疗机构人员工资、基础设 施以及医疗设备投入主要来自政府和各经济集体, 药品价格也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因此即使未参 加任何形式医疗保障的居民,看病时就已经获得 了政府公共投入的补贴。
▪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基层卫生机构的就诊率达80%以上, 不到20%的患者需转诊到中心医院或专科医院。在英国, 平均每2000人就拥有一个社区全科医生。
▪ 我国调查仅有22.5%的人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而卫生部 门的资料却表明,本来三级医院65%的门诊病人和77% 的住院病人均可分流到社区卫生机构。于是有了大医院 里“病人等医生”,社区医院里“医生等病人”的反差。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 医疗服务机构基本全部属于国家或集体所 有,公有制机构占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 主要有隶属于各级政府、大型行业组织、 企事业单位的一些综合性医院(如:省、 市级医院,铁路,商贸系统的医院等)、 卫生所、诊所、医务室等。这些机构构成 了市、区两级医院和街道门诊部(所)组成的 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农村医疗体系现状
医疗体系公益性减弱、逐利性增强 ▪ 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
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目标,不仅非公 有制的医疗机构如此,公立医疗服务机构 乃至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也是如此。由于政 府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投入有限,医疗机构 为了生存和发展,逐利思想普遍。
▪ 村级卫生机构为村卫生室,全部是集体所有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特征1:卫生机构布局合理,分工明确
▪ 通过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和建设,医疗卫 生服务体系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低价 格水平和广泛覆盖的医疗卫生提供体系, 各医疗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农 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从50年代初开始建设 到改革以前,一直都在稳步发展,比较稳 定,它们有效保证了初级卫生保健在农村 的可及性。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特征1:坚持公益性和福利性为主
机构公有制性质决定了国家通过计划手段 对其管理并保障对它的投入,在这个时期 国家基本保证了这些机构的日常开支和服 务所消耗的成本,同时药品价格也受到政 府的严格控制。这使其能够本着公益性和 福利性的性质为广大居民服务
Biblioteka Baidu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目前我国城市卫生资源向基层转移的力度不够,两级服 务结构尚未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 社区”的格局远未形成,还应继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 发展力度。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在众多国家,社区医院都是就医首选,“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手术在医院,护理在社区”已成医疗惯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不足
▪ 过分严格的政府计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着医疗服务机构及医疗人员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
▪ 城镇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一直存在着 对患者约束不足以及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问题;
▪ 医疗机构之间管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等 问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高层次的医疗机构提供了大部分基本医疗服务,而需要 量大成本低、效果好且能够解决大部分健康问题的基层 卫生服务机构却只提供较少的卫生服务,造成医疗资源 的相对利用不足和浪费现象严重;
▪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还很不平衡,东西部地区社区卫 生发展的差距大,社区卫生发展后进的地区社区卫生机 构的基本条件还达不到要求,人员的素质还比较差,难 以取得群众的信任,承担首诊的责任。
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现状
▪ 从1997年开始,我国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 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城镇医疗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对 城市医疗资源和服务进行了“战略调整”,推进区域卫 生规划,把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调整与卫生全行业的发 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新构建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逐步调整改组为两级构架,一级为医疗中心,一级为社 区卫生中心,由相关文件对医院和社区的职能分工进行 了确切的定位,明确了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主要由社区卫 生服务提供。通过对两级医疗提供机构的宏观管理和收 费机制,在两级服务之间形成合理分工,建立双向转诊 机制,让“群众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
▪ 原因在于社区医院设备不足、就医条件差、人员资质水 平有限、全科医生较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医疗服务体系
▪ 70年代初已经建立起基本覆盖整个农村地区的县、 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 县级卫生机构主要是县医院、防疫站和妇幼保健 站,全部为全民所有制;
▪ 乡镇卫生机构主要是乡镇卫生院,其中少部分按 照服务功能和地理位置为中心卫生院,有1/3为 全民所有制、2/3为集体所有制;
特征2:干预重点突出,机构定位准确
▪ 各级医疗机构都有着明确的功能定位,都会在自 己的服务范围内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机 构将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作为重点,并且 突出“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
▪ 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服务机构之间,也保持着良 好的协作关系。
▪ 因为准确的功能定位和干预重点的确定使得居民 的健康水平大为提高,消灭了一大批传染病,同 时也使一批地方病、慢性病等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人均期望寿命大大提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特征3:适宜的药物、诊疗技术以及 人力资源的配备
▪ 各级医疗机构都选择了适宜的药物和技术 路线开展疾病诊治工作,一大批价廉物美 且对症的药物和简单、适宜操作性强的技 术应用到了日常的诊疗过程,不仅使老百 姓解决了健康问题,而且价格低廉。
▪ 各级医疗机构也有一大批尽职尽责的医务 工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