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
阅读 是 获得新 知识 的重要 途径
历史学 科的 阅读不 同于一般语 文课 , 它要 求学 生领会 教科
专题 进行 , 以便系统 把 握历史 知识 。如 中 国古代 史可 分政治 改 革、 中央 集权 、 税 制度 、 赋 民族 关 系、 外 关 系、 技 文化 等专 对 科
题 作 知 识 归类 ; 中国 近现 代 史可 按屈 辱 史 、 抗争 史 、 探索 史进
列 提 纲 , 制 图表 。 或
从 单纯 地按课 本顺 序看 书 , 高到 从 各 个角度 看 提 从基 本史 实
上升到概 念 , 终进行理 论概 括。 阅读 能 力是 各种能 力形成 的 最 基 础。学生 阅读能 力的 体 现与提 高是通过表 达来进行 的。 二 日常 的教学 活动应 贯 穿表达 能力 的系统训 练 历 史学 科的 表达 能 力就是 用 口头或 书面 形 式将 阅读 与 听 讲 后掌 握的历 史知 识表 述出来 。 表达 的对 象不同 , 表达 的构 其 成 也不 尽相 同。 例如 历史 人物 情况 的表 达要 结合 所 处的 时代 背 景与 活动作 出概括 和评 价 :历史事 件 的表达 要概 括其 发展 过程, 尤其是 发生 的原 因及带来 的结 果和影 响 。 通过 表达达 要 到 再现 或再 认 的 目的 , 向 表达 的全 面、 且 快捷 、 确 方 向努力 。 正
训 练其 表达 能力 时应注 意 以下 几点 :1 首 先要 强化 学生 主体 ()
意 识。 师要 表 现 出耐心 与热情 , 教 以营 造课 堂表达 的 良好 环境 和 氛围 。( ) 心设计 课堂 提问与 练 习。俄 国 民主 主 义教 育 家 2精
识 与原理 迁移 到新 材 料、 新情 境 中去 解决 新问题 。运 用能 力的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构成
浅析中学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构成李旭皖(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100)摘要我国提倡素质教育,进而提出五大核心素养,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由于应试教育的存在,素质教育落实的并不彻底,近来有学者提出,将素质教育转向关键能力的培养,那么什么是关键能力?本文试图梳理近年来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研究的成果,结合关键能力的概念对关键能力的构成做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中学历史构成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1“关键能力”的概念及发展“关键能力”的概念是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于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提出。
关键能力的概念基于这样的设想,即存在这样的能力,它们对人生历程的各个方面如职业生涯、个性发展和社会存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由此,梅腾斯提出了关键能力的定义:“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各种变化的能力。
一般地,关键能力可以理解为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它们由于其普遍适用性而不易因科学技术进步而过时或淘汰。
”同年梅腾斯发表文章:“提出教育目标的关键能力包括如下一些要素:基础能力、职业拓展性要素、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时代关联性要素。
”基础能力它表示那些如逻辑性、全局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和行为能力、计划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等。
职业拓展性要素它是在许多具体的应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即根据面对的问题或任务有目的地获取、理解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个体对社会的信息的最有效的利用”。
时代关联性要素它指的是与某一时代相关的能力要素,如全球化时代的外语能力、计算机时代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高中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一 一
一
维能力与联想 能力 。
三、 在 活 动 中激 发 学 生 自学 的 兴 趣
首先 , 大力宣传倡导 自学 , 向学生讲解 阅读 自学 的重要意义 , 介绍 自学经验 , 强调形成 良好 的 自学 习 惯对获取知识 、 增强能力 、 提高成绩 的巨大作用 。要 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阅读 、 自学 , 就要求教师在 教学过程 中安排 出 自学时 间和 自学环节 ,让他们产 生 自学 的愿望 。 其次 , 选择适 当 的阅读 自学方法 , 使 学生 “ 要自 学, 会 自学” 。遵循学生 自学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 的 原则 , 教 师在 指导学生阅读 自学 时 , 应根据课本知识 和学生 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 , 选 择简便 易行 、 灵活多 样的 自学方法 , 让学生做起来难 度不 大而有趣 , 费时 不多而收获大 。这样学生就乐于 自学 、 精 于 自学。 再次 , 指导学 生进行 阅读 自学成果 总结 。 在学生 阅读 自学 以后 ,教师应结合课本 内容及时组织学生 讲座, 肯定学 生的 自学成绩 , 总结 经验 , 扩大 自学影 响, 让学生体会 到阅读 自学 的确使 自己处在课 堂教 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赢得 主动权 , 并有利于 自己阅 读理解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 高, 有利 于学 习成绩 的进步 。 这样会增强学生 自学的 内在动力 , 调动学生 的 自学积极性 , 从而逐步形成阅 读 自学的 良好习惯。 历 史课本是学 生获取历史 知识 的主要来 源 , 也 是 回答历史 问题 的主要依 据。历史课 的 自学是通 过 学 生认 真阅读历史课 本知识 , 做 自学笔记 , 回答一 些 问题 等途径 实现的。教师要指 导学 生根 据历 史学科 的特点 , 课本知识 的难易情况 , 教学 大纲 的要求 , 自 己的实 际情 况 , 阅读 自学 。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历史学科知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包括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以及历史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2.教育教学知识:历史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
学、心理学、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3.课堂管理能力:初中历史课堂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能力,包括如何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如何有效管理课堂纪律等。
4.教学评价能力:历史教师需要掌握教学评价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科学
合理的评价方案,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5.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包括使用数字资源和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综合运用以上知识与能力,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简论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才让 扎西
{ 海 省 海 南 州第 二 民族 高 级 中学 青 海 贵德 8 1 0 ) 青 1 7 0
中 图 分 类 号 :O K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5 2 1 )0 0 5 一 1 1 0 — 2 X( 0 0 1 — 1 5 O
摘 要蒙 期 以来 ; 们 对历 史学 科 的能 长 人 力的 构成及 培 养’ 已经 做 了大: 探 讨 和阐述 0 是 十 分 必要 的 如 何 实现 能 力 量的 这
诚 馘 斌 舞 苯 叉 凑 各蔽 蠢 聚 一 整 治 葡 ≮ 设 妥一 毹 丸诫l 氐 及 设 现 淑 菇 露 坷 戈 历 | 麓力 葳 - 券 | 蠢 | | 。 j ≯ ≯ 季叠 - - 咎 ≯ 。 ≈
通过 表 达 来 进 行 的 。 二、 日常 的教 学 活 动 应 贯 穿 表 达 。 。
毫 鼍蠢
加 强 措 施 的 整 理 , 了解 封 建 社 会 产 生 、 展 、 盛 到 衰 亡 的 历 可 发 强 史 发 展过 程 。培 养学 生 的 归纳 整 理 能 力 , 以从 以下 几 方 面 去 做 : 可 f) 理 归 类 必 须 强 调 学 生 自己动 手 动 脑 去 完成 , 使 用 现 成 1整 不 答 案 , 不 赞 成 抄 袭 资 料 , 则 无 益 于 学 生 能 力 的 培养 。 也 否 () 理 的 类 别 由教 师 列 出 提 纲 。 类 方 法 可 按 大 专 题 进 行 , 2整 归
历史 学科 能力 是 一 种 综 合 能 力 , 包 含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思 它 维 能 力 、 象 能 力 、 忆 能 力 、 述 历 史 问题 的 能 力 等 一 般 能 力 , 想 记 表 也 包 含 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物 主义 的原 理 观 察 问 题 、 析 问 分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与培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与培养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学科,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我们需要理解和掌握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本文将对这五大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这些素养。
一、历史知识与历史思维的结合历史知识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它包括对历史事件、人物、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历史思维则是指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历史知识与历史思维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与历史思维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分析、历史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
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历史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在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但如何准确地获取并正确解读历史信息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关键。
历史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能力是指学生对历史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和解读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历史档案分析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历史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对不同学科领域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历史思维方式的培养历史思维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包括历史的逻辑推理、历史的归纳总结、历史的比较思考等。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对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至关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研究课题,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历史学科不仅是一门研究历史事实的学科,更是培养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历史价值观是指学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和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历史事件的模拟体验中,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历史的悲剧和教训,培养他们对人权、民主、和平等价值观的认同和珍视。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指历史学科所要求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知识、思维、方法、价值观和社会责任等五个核心领域。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是历史学科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知识素养知识素养是历史学科中最基础的素养,也是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的枢纽。
历史学科所教授的知识包括历史事件、人物、时代、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应该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与结果,理解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发展趋势,掌握基本的历史数据和事实等方面的知识。
二、思维素养思维素养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素养,它涉及到学生的思考和思维方式。
历史学科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包括集中注意、分析和综合等方面。
学生应该能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和影响,运用归纳、演绎和推理等方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方法素养方法素养是历史学科中最具有特色的素养。
历史学科中涉及到许多历史观察、研究和分析方法。
学生应该熟悉历史学科中的研究方法,如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历史考古和现代技术应用等方法。
学生应该能够熟练地应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以便更好地解释他们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和现实案例。
四、价值观素养价值观素养是历史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素养,它涵盖了学生的道德观、人类观、社会观和文化观等方面。
历史学科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历史事件和人物中获得深远的启示和教益。
学生应该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和演变规律,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以及历史对于今天的启示和反思等方面。
五、社会责任素养社会责任素养是历史学科中的重要素养。
历史学科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出了要求。
作为学习者,学生应该具有对历史事实和人物的正确评价和理解,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中,通过认真学习历史,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推进社会进步,表现出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责任心。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实践能力、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价值观。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按照学生认知特点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包括历史推理能力、历史比较能力、历史分析能力等。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语言与逻辑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入。
其次,要注重建立启发性的题目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挖掘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解释一些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提出问题、辩证思考。
还可以通过运用案例、视觉、音频、数字化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推动历史实践教育,增强历史实践能力的培养历史实践能力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包括古代和现代历史文献和实物的获取、整理和利用能力,历史遗址和博物馆的参观学习以及历史研究项目的开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要增强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需要推动历史实践教育,构建多元化的历史教育的实践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悟历史,同时培养其从历史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提高其阅读古文、处理珍贵遗物的能力。
具体的实践教育形式包括:历史博物馆学习、历史实物考察、模拟历史场景、历史文献研究和历史遗址勘察等。
通过这些教育形式,学生可以深入接触和感受历史,了解和体验历史,获得和拓展相关的实践操作和研究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实践能力。
三、丰富历史文化素养培养,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历史文化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包括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承、认识文物、学习文献和史料、识别文化符号等多方面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知识。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探究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过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知识储备、分析能力、批判思维、历史沟通以及历史意识。
本文将分别对这些核心素养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培养方法。
首先,知识储备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资料、历史案例、历史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历史竞赛、阅读历史著作等方式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
其次,分析能力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要素。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记忆和背诵,更重要的是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
学生需要学会通过历史资料和史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得到客观准确的历史认知。
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研讨会、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多视角思考问题,理解事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批判思维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历史学科并不是用来记载史实的,而是借助史实来反思与批判。
学生应该学会质疑历史事件和观念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具备辨析能力,不被文字和说辞所蒙蔽,客观评判历史事件。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历史中的偏见、误导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各种可能性,从而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
历史沟通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重要能力。
历史是一门需要交流和沟通的学科,学生需要能够以简明和准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沟通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论文写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章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提供充足的辅助材料和范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历史沟通。
最后,历史意识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基本素质。
浅谈如何培养历史学科能力
面 的剖 析 , 寻 找 答 题 有 关 规 律 ; () 2 认
民族 关 系 、 对 外 关 系 、科 技 文 化 等 专 题 真 审 题 ,精 选 与 题 目有 关 的 素 材 ; () 3 归 类 ; 中 国近 现 代 史 可 按 屈 辱 史 、 抗 争 结 合 政 治 课 教 学 , 讲 清 常 用 的 哲 学 原
等 一般 能力 ,也 包 含 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 ) 日常 的 教 学 活 动 应 贯 穿 表 达 二 历 史 学 科 的 表达 就 是 用 口 头 或 书 面 能 力 、记 忆 能力 、表 述 历 史 问题 的 能力 能 力 的系 统 训练 历 史 唯物 主 义 的原 理 观 察 问题 、分 析 问 形 式将 阅读 与 听讲 后 掌握 的历 史 知 识表 题 和 解 决 问题 等 特 殊 能 力 。所 有 这 些 能 述 出 来 。表 达 的对 象 不 同 ,其 表 达 的构 力 可 归 并 为 阅 读 理 解 、 语 言 和 文 字 表 成 也 不 尽相 同 。例 如 对 历 史人 物 情 况 的 述 、整理和 归纳、分析 与运用 四大类 。 的方 式 也不 一 样 。
概 念 。 () 计 一 些 旨在 提 高 能 力 的 问 3设 国封 建 社会 历 代 专 制 主 义 中央 集权 加 强
措 施 的整 理 , 可 了解 封 建 社 会 从 产 生 、
维 解 答 历 史 问题 ; 第 二层 次 是 在第 一 层
发 展 、 强盛 到衰 亡 的 历 史 发 展 过 程 。培 次 基 础 上 能 运 用 辩 证 唯 物 主 义 和 历 史 唯
径
表 达要 结合 所 处 的时 代 背 景 与 主 要 活 动 它们 指 向 的 目标 各 有 侧 重 ,其 培 养 训 练 作 出概 括 和 评 价 :历 史 事 件 的表 达 要概 括 其发 展 过 程 ,尤 其 是 发 生 的原 因及 带 或 再 认 的 目 的 , 且 向 表 达 的 全 面 、快 历 史 学 科 的 阅 读 不 同 于 一 般 语 文 捷 、 正确 方 向努 力 。训 练 其 表 达 能 力时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历史学科的关键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历史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了历史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认知、分析、评价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1.引导学生掌握历史概念。
教师应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的概念,了解其背景、过程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3.提高学生的历史评价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客观、公正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例如,在讲述清朝末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慈禧太后?”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二、历史研究能力的培养历史研究能力是学生运用历史方法、技巧进行探究的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
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历史观点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素养。
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2.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历史。
例如,在讲述世界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探究其历史发展脉络。
3.提高学生的历史创新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述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当时采取了另一种策略,结果会怎样?”三、历史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历史情感与价值观是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和传承,更是对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积累与弘扬。
在当今社会,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民族文化自信以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培养方法,以期为历史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思维、历史语言、历史研究、历史意识等方面。
历史思维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的视角看待问题,并能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事件。
历史语言是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表述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能够运用准确、严谨的历史语言阐述历史事实和观点。
历史研究是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过程。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意识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看法和态度,表现为对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尊重、保护和传承。
要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历史课程设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注重历史文献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原始史料、史书等一手文献,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水平,加深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理解。
开展历史社会实践。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历史遗址参观、博物馆参观、文化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教育领域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历史是一门学科,它记录了人类过去的经验、教训和成就。
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和素养。
本文将探讨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素养。
一、历史学科能力的概念和特点历史学科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学科所获得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能力:学生具备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概念,能够运用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来解决问题。
2. 分析能力:学生能够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所包含的因果关系、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
3. 比较能力:学生能够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异同,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4. 推理能力: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历史事实和证据进行推理,形成合理的历史推断和判断。
5. 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历史学科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历史素养的概念和特点历史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历史学科所培养的一种文化素养,它涵盖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情感和历史价值观。
1. 历史思维:学生培养了历史思维的能力,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解读现实社会,理解历史对当前和未来的影响。
2. 历史情感:学生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能够从情感上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产生共鸣,增强对历史的认同感。
3. 历史价值观:学生形成了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能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备注:以下部分按照论述的逻辑顺序,分为三节: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培养历史思维与情感、培养历史价值观三、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多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学校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历史学科活动,如实地考察、历史写作比赛等,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并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的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具备五大核心素养,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核心素养。
第一核心素养:历史知识与信息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是历史知识,学生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体系,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到具体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此外,历史学科的学习还需要学生培养对历史信息的获取和解读的能力,包括运用历史文献、历史资料等信息来源,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的历史信息,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和认知。
第二核心素养:历史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即通过历史事实和事件的研究,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思考和历史推理的能力。
历史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和概括思维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和规则,进而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分析。
同时,历史学科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估的能力,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和观念。
第三核心素养:历史方法与表达能力历史学科是一门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和分析能力,包括文献研究、资料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历史事件的解读和研究。
此外,历史学科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表达能力,即通过历史写作、演讲和展示等形式,清晰地表达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核心素养:历史情感与价值观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与历史价值观。
历史情感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的共鸣与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学科还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即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解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道德观。
第五核心素养:历史文化与国际视野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并使其具备国际视野。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通过分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建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教学方法;实践建议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还具有独特的学科思维和方法。
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关键。
因此,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1.历史知识的掌握:学生需要系统地掌握初中历史课程所涉及的基本历史知识,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等。
2.历史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具备历史思维的基本能力,如时间观念、历史比较、历史分析等。
3.历史学科方法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史料分析、历史解释、历史评价等。
4.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三、初中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1.情境创设:通过引入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知识。
2.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史料教学:运用史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4.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评价能力。
5.历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历史实践活动,如历史人物扮演、历史场景模拟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6.历史价值观教育:结合历史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完整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陈超(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2 1 世纪,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方兴未艾,以学生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潮流。
国际组织、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教育领域相继建立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模型。
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教育部于2014 年3 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发展。
那么,如何理解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又有哪些?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诠释1.“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历经十多年,在“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之前,我们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应该说,素质教育成效显著,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促进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学校教育中“两张皮”的现象日益严重,表面上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实际上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使素质教育的期望与实际目标相互背离与矛盾。
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驱使下,中学教学德智失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种“重成绩轻德育”的教育评价机制,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德智分离,有能无德,心理异化的残缺人,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素质教育遭遇前所未有的拷问。
教育是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健全地成长、进步和发展。
21 世纪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知识与技能本位的教育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于是,“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和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了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1997 年12 月,国际组织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
近年来,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共识,许多国家与地区纷纷开展了研制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或课程标准。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其核心素养被认为包括五个方面:思考、调查、阐释、合作和传播。
这五个方面构成了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核心目标。
下面我将分别解读这五个核心素养的含义和意义。
思考历史中的“思考”并不是简单地对历史事件进行回顾,而是需要从历史事件中找到对人类今天的启示和价值。
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不是单纯的描述和还原过去,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深度的探究。
历史学家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找到它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和内在的规律,从中挖掘人类文化、道德、艺术等方面的精神财富。
调查调查是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基础。
通过调查,历史学家可以及时收集到各种历史数据,包括文献、图像、人物传记、文化习俗等等,进而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的原因。
历史学家需要具备调查和研究的技能和方法,准确收集数据,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获得精准和客观的研究结果。
阐释历史学科的阐释能力指的是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进行理论思考的能力。
历史学家需要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释,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规律和各种因果关系。
历史学家的阐释能力必须建立在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遵循客观真实性的原则,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合作由于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其研究需要多个学科的协同合作。
历史学家需要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与其他学科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协调,以便更好地融合各科知识,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内在规律。
传播历史学科的最终目的是传播历史的知识和价值,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文化和历史,并逐步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历史学家需要具备良好的传播能力,以多种形式将历史知识传递给社会大众,包括出版、写作、讲演、教学等。
历史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历史学家具备传播的能力和责任感。
总之,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家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历史需要具备全面、深入、客观和科学的素养。
一位优秀的历史学家应该具备这些素养,才能更好地研究历史、传播历史知识,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其特殊的核心素养。
这些核心素养涵盖了历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本文将从理论、方法和技能三个方面探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
一、理论素养理论素养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包括对历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的掌握。
首先是对历史观念的理解,即对时间、历史进程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其次是对历史方法的了解,包括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历史研究的逻辑和方法论。
最后是对历史学科体系和学科发展的了解,包括各个历史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历史学的重要学科分支和研究领域。
培养理论素养的关键是系统学习历史学的基本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学的教材、参加专业课程和研究生学习等途径来获得理论知识。
此外,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和学术论坛等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二、方法素养方法素养是历史学科的核心,包括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历史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借助各种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获取、整理和分析历史信息。
在方法素养方面,历史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能力:1. 文献检索能力。
历史学研究依赖于大量的历史文献,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文献检索工具和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文献资源。
2. 文献整理能力。
历史学研究需要对大量的历史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文献管理工具和方法,对文献进行整理、摘录和注释。
3. 数据分析能力。
历史学研究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和技巧,能够从大量的历史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4. 理论运用能力。
历史研究需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学会将历史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培养方法素养的关键是实践和训练。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历史研究项目、完成历史调查和撰写历史论文等方式来获得实践经验。
同时,学生还可以参加历史研究方法的培训班和专业实践课程,提升自己的方法技能。
浅谈历史学科学生能力培养
浅谈历史学科学生能力培养古人常说: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学科所蕴含的是一个泱泱大国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育人功能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历史学科对学生能力培养也尽显人文学科的优势。
在长期的教学中积累了历史学科关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些拙见分享给大家。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自主学习,这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落脚点,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让每个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增进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动力。
创设场景再现历史情境,把学生带回那个探索的年代,让他们很容理解当时历史状况。
让历史课程并不是枯燥无味的,让学生看到历史是动态的,进步的,历史距离他们并不遥远,历史是可以自己去亲身感受的。
这种有效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借助小组竞赛,增强学习兴趣,增加自主学习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在小组竞赛中不断竞争,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主动探索,不断地体验成功和得到认可,这是兴趣的源泉和动力。
这种成就感会带来内心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对历史学习的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三)通过互动活动,增加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不是单一的说教,它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多边活动,老师和学生的师生互动,学生和学生的生生互动,交流中总有机会显露自己,便会有可能赢得老师的赞赏或引起同学的注意,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展现自己,表达自信,就会对学习产生强大的内驱动力。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的动力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先机。
二、深入实际,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老师有效的指导,问题引领导读,这是提升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庄杰尧
历史学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等一般能力,也包含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的特殊能力。
所有这些能力可归并为阅读理解、语言和文字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四大类。
它们指向的目标各有侧重,其培养训练的方式也不一样。
(一)阅读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历史学科的阅读不同于一般语文课,它要求学生领会教科书的篇章结构、大小子目和内在联系,哪些是基本史实,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观点。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通过感知,参与了观察、思维、想象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活动。
教师在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可把每个历史事件分成背景、经过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从阅读中寻找答案。
(2)指出阅读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讲解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够明确的概念。
(3)设计一些旨在提高能力的问题,帮助他们通过阅读去进行思维、分析、判断、提高阅读能力。
(4)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单纯地按课本顺序看书,提高到从各个角度看;从基本史实上升到概念,最终进行理论概括。
阅读能力是各种能力形成的基础。
学生阅读能力的体现与提高是通过表达来进行的。
(二)日常的教学活动应贯穿表达能力的系统训练
历史学科的表达能力就是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将阅读与听讲后掌握的历史知识表述出来。
表达的对象不同,其表达的构成也不尽相同。
例如历史人物情况的表达要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活动作出概括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表达要概括其发展过程,尤其是发生的原因及带来的结果和影响。
要通过表达达到再现或再认的目的,且向表达的全面、快捷、正确方向努力。
训练其表达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教师要表现出耐心与热情,以营造课堂表达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2)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与练习。
俄国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善于提出问题,并能逐渐增加答案的复杂性和难度,这是最主要和极其必要的教学技巧之一”。
教师所提问题必须具有思考性且有一定的思维层次,即通过历史基础知识的再现上升到概念推理,分析并作出评述的思维过程。
(3)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应及时、准确地作出评议,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能正确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完整地理解和表述历史概念。
表达能力是考试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表达能力的提高又依赖于对知识整理归纳的训练程度。
(三)整理归纳是历史学习中能力形成的重要一环
归纳整理就是要求学生按类别将分散的历史知识整理成板块或线索。
通过整理,从中概括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它所反映的实质内容。
例如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措施的整理,可了解封建社会产生、发展、强盛到衰亡的历史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1)整理归类必须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完成,不使用现成答案,也不赞成抄袭资料,否则无益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 )整理的类别由教师列出提纲。
归类方法可按大专题进行,以便系统把握历史知识。
如中国古代史可分政治改革、中央集权、赋税制度、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科技文化等专题作知识归类;中国近现代史可按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进行归类;世界近现代史按国别史、国际共运史等方面进行归类。
归类方法也可按小专题进行,以便从微观上系统掌握历史知识。
如同一地区、同一时期发生的大事,同一目的知识等进行归类。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整理,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整理归纳线索越多,对历史知识网络熟悉的程度就越深,其能力也会同步提高,在知识的运用中就能驾轻就熟。
对学生自己的归纳,教师要进行批阅或指导,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3)整理归纳的最好形式是列提纲,或制图表。
(四)分析与运用是能力体现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困难的既不是阅读理解、背诵记忆,也不是整理归纳,而是对材料的取舍和历史知识的运用。
分析与运用是学生诸多能力是否能发挥出来的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的运用能力可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精选有关历史知识,用准确简洁的语言,严谨的逻辑思维解答历史问题;第二层次是在第一层次基础上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原理分析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第三层次是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与原理迁移到新材料、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
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为此需要做到这样几点:(1)教师精选精讲典型例题,并作深刻而全面的剖析,寻找答题有关规律;(2)认真审题,精选与题目有关的素材;(3)结合政治课教学,讲清常用的哲学原理,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4)结合课本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渗透,尤其要突出那些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和段落。
如中国古代史上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原理最好的体现;(5)深层次挖掘教材,充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增加这方面的训练。
运用的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春风化雨,把它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靠平时的点滴积累,才会有最终的丰硕成果。
以上论述了能力培养的四个方面,其中阅读理解与整理归纳是基础,表达与运用是结果。
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除学生因素之外,教师还必须进一步钻研教学大纲和课本内容,加强业务学习,尤其是教学理论的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这是教学能力培养能否成功的主要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