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

合集下载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的一种,是最早的汉字书写系统之一。

尽管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使用简化字,但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

安阳殷墟是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发现地之一,发现了大量以龙山文化为背景的甲骨文,对于研究古代商朝的历史、文化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安阳殷墟的背景和发现1. 龙山文化背景在了解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古代文明的代表,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正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2. 甲骨文的意义与发现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它的出现为后来的汉字书写系统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最早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了当时人们的信仰、祭祀、政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安阳殷墟甲骨文的主要内容1. 甲骨文的题材和种类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题材繁多,包括卜辞、祭祀、祈福、祝词等。

其中,一些卜辞记录了当时人们对天气、灾害、疾病等重大事件的卜问和预测,对于研究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2. 甲骨文的文字特点甲骨文的字形图案复杂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甲骨文的构字法和语法也有一些独特之处,与现代汉字书写系统有所不同。

三、甲骨文研究的意义和影响1. 历史意义通过对安阳殷墟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代时期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礼制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这对于完善对商代社会和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2. 文化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甲骨文中蕴含了先民的智慧和思考,通过对其内容的解读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它代表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对安阳殷墟甲骨文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甲骨文的基本介绍

甲骨文的基本介绍

甲骨文的基本介绍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它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的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已经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以现有考古资料发现,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有经存在。

甲骨文一开始已具备后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从甲骨文的文字结构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传统所谓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

1。

甲骨文ppt课件

甲骨文ppt课件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 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5
甲骨文资料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 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 者迷信 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 吉凶,以后 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 验的卜辞或有关 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阳殷墟发 现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数量在15 万片之上,大多为盘庚迁殷至纣亡王室遗物。 以出 至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卜辞,故又 称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 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它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 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是现存最 早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9源自甲骨文101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2
8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 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 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 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 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 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 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 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 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 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 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 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 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 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 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 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 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章节题库(第5~8章)【圣才出品】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4版)章节题库(第5~8章)【圣才出品】

8.“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______》。[北京大学 2012 年研] 【答案】周礼 【解析】“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书中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东汉班 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 “造字之本”。稍后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次序、 名称与班固等人又有所不同,后世文字学家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将六书确定为象 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 4 版)章节题库
第 5 章 汉字
一、填空题 1.汉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相传由黄帝的史官______创造了汉字。[华中师 范大学 2010 年研] 【答案】仓颉 【解析】关于汉字的产生,旧时的说法有三:一是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因为伏羲发明 了八卦,而文字是从八卦演变来的;二是汉字起源于结绳记事,而据说结绳记事是从神农氏 开始的,因此认为汉字最早是由神农创造的;三是汉字的创造者为黄帝的史官仓颉。
4.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据说是由清代的金石学家______等首先发 现的。[华中师范大学 2010 年研]
【答案】王懿荣 【解析】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 字,据说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 1899 年)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等首先发现的,出土 地点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3.______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且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南 开大学 2010 年研]
1 / 83
圣才电子书

【答案】甲骨文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

汉字发展史 宋体
• 宋体,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 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 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 “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 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 印刷的正文排版。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 又称为明体、明朝体。
汉字发展史 仿宋
• • 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也 叫仿宋体,仿宋字。 这要牵涉到另一个字体——宋体。宋体的特点是什么?横平而 竖直,横笔细而竖笔很粗,还有每一笔的端点也较粗,这些不是用毛笔的手写体的特 点。 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 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 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 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 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 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 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 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 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 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 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 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 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 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 字体,这就是仿宋体。

甲骨文与金文的联系

甲骨文与金文的联系

字体文字古图现代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

主要用于王室占卜记事。

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现代图形设计,既具有图形的物象意味,又有文字的成熟建构体系。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金文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是指从金文的视觉形体和寓意内涵中吸取设计符号的元素。

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包括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线条化且规范化,为方块字的基础。

刻印、美工、书法学习、建筑设计(主要是启发灵感),商标设计。

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

把大篆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

刻印、美工、书法学习、建筑设计(主要是启发灵感),商标设计。

古隶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竖、撇、捺、挑、勾等的笔划,用笔书写起来就方便多了。

古隶在现在字体设计中多有应用,如方正古隶繁体,迷你简古隶等。

且在logo设计中也有较多应用。

今隶工整美观、活泼有波势挑法今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

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草书应用与现代字体设计中较多,比如方正狂草,方正黄草简体等。

而且在盆景设计中,也有较多应用草书,按照草书的形状制作各种好看的盆栽。

而在签名设计中,也是大多用的草书。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钢笔行书字帖,练习钢笔字。

字体设计:方正硬笔行书简体,方正流行体简体等。

标志设计。

个性签名等。

宋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

宋体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最广,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等现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之中。

甲骨文浅谈

甲骨文浅谈

甲骨文浅谈摘要: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卜辞”、“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样品。

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主题词:甲骨文简介发掘历史特点简介甲骨文于1899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所识别,盛行于殷商时期,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村)大规模挖掘,有大量的龟甲和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

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研究它的学科就叫做“甲骨学”。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

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

汉字手抄报20种字体介绍文字稿

汉字手抄报20种字体介绍文字稿
大篆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
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宋体
宋体,是在中国宋朝发明的一种汉字印刷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因从明朝传入日本,而又称为明体、明朝体。
仿宋
印刷字体的一种,仿照宋版书上所刻的字体,笔画粗细均匀,有长、方、扁三体。也叫仿宋体,仿宋字。 这要牵涉到另一个字体——宋体。宋体的特点是什么?横平而竖直,横笔细而竖笔很粗,还有每一笔的端点也较粗,这些不是用毛笔的手写体的特点。
综艺体
综艺体,是黑体的一种变体,也是艺术字的一种。特点是笔划更粗,尽量将空间充满。同时为了美观,对拐弯处的处理较为圆润。方正、微软等各大字库都有开发,常被用于广告、报刊等的标题。 综艺体是一种常用的美术字体,(黑体,宋体,综艺,楷体等等)。
彩云体
彩云体,是一种艺术字体。特点是由柔滑的曲线围成,笔划空心,状似云朵。最初由中国常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SinoType)开发,并以“华文彩云”的名称随简体中文版Microsoft Office一起分发。而后其他字库也有开发,现常被用于醒目的标题。

甲骨文与金文的联系

甲骨文与金文的联系

字体文字古图现代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

主要用于王室占卜记事。

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现代图形设计,既具有图形的物象意味,又有文字的成熟建构体系。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金文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是指从金文的视觉形体和寓意内涵中吸取设计符号的元素。

大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包括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

线条化且规范化,为方块字的基础。

刻印、美工、书法学习、建筑设计(主要是启发灵感),商标设计。

小篆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产生于战国后期的秦国。

把大篆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

刻印、美工、书法学习、建筑设计(主要是启发灵感),商标设计。

古隶小篆粗细相等的均匀线条变成平直有棱角的横、竖、撇、捺、挑、勾等的笔划,用笔书写起来就方便多了。

古隶在现在字体设计中多有应用,如方正古隶繁体,迷你简古隶等。

且在logo设计中也有较多应用。

今隶工整美观、活泼有波势挑法今隶表现在帛画、漆器、画像、铀镜中精美绝伦。

而在碑刻中更显其宽博的气势和独特的韵味。

草书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草书应用与现代字体设计中较多,比如方正狂草,方正黄草简体等。

而且在盆景设计中,也有较多应用草书,按照草书的形状制作各种好看的盆栽。

而在签名设计中,也是大多用的草书。

行书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钢笔行书字帖,练习钢笔字。

字体设计:方正硬笔行书简体,方正流行体简体等。

标志设计。

个性签名等。

宋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

宋体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最广,包装装潢设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等现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之中。

甲骨文的历史)

甲骨文的历史)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发展
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
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
内容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皆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是天气晴雨,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求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编辑本段甲骨文字典
第一部甲骨文字典
清末刘鹗著的《铁云藏龟》是甲骨文的第一部字典。1903年抱残守缺斋石印出版。1903年,刘鹗从所藏的五千余片甲骨中精选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共六册。原书有罗振玉和吴昌绶的序以及刘鹗的自序。
概览
简介
甲骨文发现的故事
现有发现
历史
尘封
重现
认定
发掘
详细介绍
特点
发展
内容
甲骨文字典
第一部甲骨文字典
甲柳
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书法艺术
详解甲骨文
发现
初步定义
确认
相关研究
甲骨文之父
学术研究
甲骨
占卜风之盛
发掘和研究
研究
命运
王懿荣
刘鹗
罗振玉
王国维
甲骨文受到的破坏
更早的甲骨文
相关资源
藏品辨伪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谨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源地河南安阳殷墟

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源地河南安阳殷墟

片头——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设计(同时字幕)第四标段(同时字幕)专题陈列《甲骨文与殷墟》(同时字幕)(平面图或轴侧闪)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源地河南安阳殷墟,是一个因为文字而著称于世的城市。

作为商王朝的都邑,殷墟的价值在于甲骨文。

因为甲骨文,安阳殷墟成为了中国文字的摇篮;因为甲骨文,安阳殷墟记录了3000多年前强大商朝的存在。

甲骨文与殷墟,一个文字与城市的渊源。

(画面:J00 copy)第一单元: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流传与与研究(同时字幕)(平面图或轴侧闪)我们首先在殷墟甲骨文的早期发现和研究中采用“5+1”信息组团设计,输理了“五个第一”(J01 copy):第一位发现甲骨文字的学者,第一批甲骨重要收藏家,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著作,第一位查明小屯为甲骨出土的学者,第一位从甲骨文中辑出商代先公先王并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成功对证的学者;另外还有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西方学者。

形式上通过甲骨龟裂元素,制造一种早期发现和研究的主题意味!(画面:J02五个第一副本)而排在第一之首的王懿荣,我们特别安排了从龙骨到甲骨的艺术复原,让观众更加直观的阅读到了第一位发现甲骨文字的学者——王懿荣。

(画面:J03(王懿荣)副本、J04王懿荣副本)但说到甲骨文的出现,还得从安阳谈起,因为安阳殷墟遗址的发掘,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昭然于世,安阳是汉字的摇篮、安阳甲骨文已经是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而明义士在安阳的情景再现,形象的说明了甲骨文在早期发现和研究时,安阳殷墟甲骨文就已经体现了人类学价值和世界影响力。

(画面:J05明义士l副本)因为安阳殷墟遗址,甲骨文在埋没了3000多年之后重见天日,因为甲骨文,让我们见证了以殷商王朝为标志的早期华夏文明的存在;(同时字幕)而著名学者王国维正是通过对甲骨文的考释,辑出商代先公先王并与《史记·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成功对证,证明了商王朝不是一个传说。

(画面:J06(殷墟沙盘) copy)在参观完如上殷墟甲骨文的早期发现和研究展示版块后,紧接着,我们对现代殷墟甲骨文的科学发掘进行了输理,将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画面:J07(甲骨四堂)副本、左):第一阶段自1928 年——1937年由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持;第二阶段自1950年至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持。

殷墟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殷代(商朝)人用龟甲、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占卜。

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最详细的一条将近字。

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这种文字为甲骨文。

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一带,是商王盘庚迁殷以后到纣王亡国时的遗物(公元前14世纪中期~前11世纪中期),距今已多年。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

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

这种裂痕叫做“兆”。

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

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

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左右。

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甲骨文的介绍

甲骨文的介绍

甲骨文的介绍《甲骨文的介绍》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沿岸一带。

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约公元前14至前1l世纪),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商代后期遗留下来的主要文字资料。

它们基本上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记录,大部分是为商王朝或商王个人占卜的记录,小部分是为一些跟商王有密切关系的贵族占卜的记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对很多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

这种裂痕叫做“兆”。

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我们现在还使用“兆头”、“预兆”这些词。

这种“兆”字的意思跟卜兆的意思是有联系的。

商代后期为商王等统治者管理占卜事务的人员,往往把占卜的事由、卜兆的吉凶以至后来是否应验的情况,刻记在卜甲、卜骨上。

这些文字就是一般所说的甲骨文,也有人根据它们的用途称做甲骨卜辞。

商代人有时也在兽骨上刻记一些跟占卜无关的事情,通常把这类文字也称做甲骨文。

所以严格说,甲骨文的范围要比甲骨卜辞广。

甲骨文一般是用刀刻出来的,但是也有少量是用毛笔写的。

50年代之前,只有殷墟出甲骨文,所以一般就把殷墟甲骨文称做甲骨文。

50年代在郑州商代遗址里发现过极少量的甲骨文,时代可能早于殷墟甲骨文。

50年代以来,还陆续在一些地方发现了西周时代的甲骨文。

不过从数量对比上看,殷墟之外所出的甲骨文是微不足道的,我国已发现的古代甲骨文的主体仍然是殷墟甲骨文。

有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认为殷墟甲骨文代表最古的汉字。

很多学者不同意这种看法。

因为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兴起以后,尤其是在50年代以后,在不少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和某些被认为属于夏代的遗址里,都发现了刻划或描绘在陶器等物品上的符号,不少学者认为这些符号就是原始的汉字。

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

六国古文
晋 玉 石 盟 书
战 国 帛 书
战国中山鼎及铭文
秦系文字
秦系文字指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以及小 篆。秦国文字也有正体、俗体之分。秦国文字的 正体后来演变成小篆,俗体则是隶书形成的基础。 笔画变为勾廓,而且常常有简笔,因此有人称它 是当时的俗体字。
《说文解字· 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 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 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 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史籀大篆指春秋 到战国初期的秦国文字。省改包括两方面: 一是改变笔画,进一步趋于规整匀称,结果是减弱 了古文字的象形意味。二是省略偏旁和简化线条。
甲骨文的特点
1、象形程度较高,沿用图画写实手法;接 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规范:甲骨文里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假借这几种造字法都已具备,所以说它 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但是在字形上还 很不固定。 (1)同一字写法不定。 (2)字的繁简不一。 (3)一些意近的偏旁可互相替代。 (4)同一个字可以正写、反写、侧写、倒写。 (5)偏旁位置左右上下不分。 3、笔画方折,线条瘦直。笔画纤细而不规则。
3、笔画方折,线条瘦直。笔画纤细而不规则。 甲骨文因为是用刀刻的缘故,字体比较瘦, 笔划比较硬。而且由于刀刻的不易,所以使得 原来的圆形变为方形。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由于 商周铜器以钟鼎为最多,又由于钟是主要乐器, 鼎是主要礼器,所以又称金文为钟鼎文。古代以 祭祀为吉礼,称祭祀所用的铜器为吉金,所以又 称金文为吉金文字。商周时人们对钟鼎彝器非常 重视,所以在上面铸上政令、契约、诸侯贵族还 常铸上他们光荣事件的一些文字做为永久纪念。 这种文字也普遍地铸在青铜兵器、货币、符玺上, 统称为“金文”。

商周甲骨文

商周甲骨文

谢谢 观赏
首页
定义
特点
发展
意义
一 二 三
发展
甲骨文的发展(三)
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郑州商代中期遗址中还 检到有字甲骨两片;自1954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 京昌平,陕西丰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 字甲骨约三百片。
首页
定义
特点
发展
意义
一 二
意义 甲骨文的意义(一)
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 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 年代。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广德说,甲骨文 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 《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 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商周甲骨文 Please enter
首页
定义
特点
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意义末首页定义
特点
首页
定义
特点
发展
意义
一 二 三
发展
甲骨文的发展(二)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 荣认识并高价购藏。此后,十年间先后搜购甲骨的有王襄 等、英国人库寿龄等,日本人林泰辅,加拿大人明义士等, 共得甲骨数万片。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考古组有计划地进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五次, 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 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 掘甲骨四千余片。

中国甲骨文

中国甲骨文

中国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作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

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

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截至2022年11月,中国甲骨文发现总计约十五万片,经科学考古发掘的有三万五千余片,单字数量已逾四千字。

甲骨文、金文

甲骨文、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

1. 引言甲骨文作为我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其发现和研究给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宗教和政治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而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们记录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和祭祀活动,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并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和阐述。

2. 安阳殷墟的发现和甲骨文的意义安阳殷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最重要的商代遗址,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国家和都城遗址。

而在这里发现的甲骨文,为研究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其内容涵盖了宗教祭祀、政治命令、日常生活、天文历法等方方面面,对于理解商代社会的面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主要内容(1)宗教祭祀出土的甲骨文中,宗教祭祀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其中包括祭祀活动的时间、对象、方式等的记录,以及祭品的内容和数量等。

这些内容不仅为我们了解商代宗教及其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也对商代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种种记录和描述。

(2)政治命令在甲骨文中,也有大量关于当时政治命令的记录。

这些命令可能涉及国家、宗庙、部落、家族等不同层面的政治活动,包括战争、统治等方方面面。

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政治组织、官制等情况,以及当时的战争、外交等方面的事件。

(3)日常生活甲骨文中也记载了一些关于日常生活的内容,如疾病、婚姻、宴饮等方面的记录。

这些内容反映了商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健康状况、社交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极大的帮助。

(4)天文历法出土的甲骨文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天文历法的内容,如太阳、月亮、星宿等的记录,以及日月食、五星连珠等天象现象的记载。

这些内容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对天文现象的观测、认识以及关于时间的记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4. 总结与展望通过逐一分析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和珍贵价值。

中国殷墟甲骨文特点

中国殷墟甲骨文特点

中国殷墟甲骨文特点中国殷墟甲骨文是指商朝时期的文字,用于刻划牛骨、龟甲等材料上,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原始性殷墟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之一,其形态和结构较为简单,没有后来的汉字复杂。

比如“日”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并不具备现代“日”字的复杂形态,而是一个简单的弯曲的线条。

这种简单的字形反映了当时人们语言交流的原始性和初级性,所以在殷墟甲骨文中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早期的汉字。

二、音节性殷墟甲骨文是一种表音文字,即每个字通常表示一个音节,更接近现代汉字的拼音和注音符号。

但要注意的是,殷墟甲骨文中的音节因为长时间流转和演化,与现代的汉字音节略有出入。

三、象形化殷墟甲骨文的文字形式更接近于象形文字,即一些字的形态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它的意思。

比如“日”字就是通过一个半圆弯曲的线条来表示太阳。

这种象形化的特点反映出当时汉字发展的原始状态,也便于人们阅读、理解和使用。

四、多义性由于殷墟甲骨文的字形简单、表意含义丰富,往往一个字能够表示多个意思。

比如“夕”字可以表示晚上、傍晚和黄昏;“牛”字除了表示动物外还可以表示兽皮和皮毛等。

这种多义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语言交流的灵活性和多彩性,也为后来的汉字文字体系奠定了基础。

五、少用汉字尽管殷墟甲骨文是汉字的较早形式,但是使用中却远比现代汉字少。

殷墟甲骨文的文字不仅演绎了当时的人类智慧,同时也记录了当时的社会习俗,经济生产状况,文化知识以及古代民俗等重要文化信息。

因此,在现代汉字使用中除了形态和字音存在的差异外,大部分的字都是在殷墟甲骨文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

总之,中国殷墟甲骨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考古学价值;在汉字的发展进程中,它代表了一种原始、原始的汉字语言形式。

殷墟甲骨文不仅是一种研究汉字发展历程的方法,也为后世的汉字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

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

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

这种裂痕叫做“兆”。

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

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

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

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

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

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见甲骨档案)。

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

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文甲骨文特点】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其主要特点: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甲骨文发展】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一、雄伟期: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

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

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仅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

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

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

在较纤细的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

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

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

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殷墟甲骨文】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说起殷墟的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说,作为文化遗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时代越久,历史价值越高。

在国际上被承认的、没有争议的中国最早的文明就是商代。

殷墟不是一座简单的建筑物,它是一座都城。

都城是什么,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和文化礼仪中心。

它是一个王国的缩影,是其他任何遗产没办法比的。

这就是殷墟之于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独特地位。

【甲骨文成就】如果说钻木取火标志着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岁月,那么文字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走出了结绳记事的洪荒年代。

甲骨文的发现,是照亮中华文明的一盏明灯。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广德说,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它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

3000多年以来,甲骨文虽然经过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走遍华人社会,即使方言难以交流,方块字写在纸上,一目了然——亲不亲,文字根~【甲骨文发掘】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发现中药店中所售龙骨上刻有一些很古老的文字(即甲骨文),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文物,于是开始重金收购。

1900年,王懿荣的甲骨转归了刘鹗所有,他的亲家罗振玉得知这些甲骨来自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于是多次派人去那里收购甲骨,并对其上文字作了一些考释,认为小屯就是文献上所说的殷墟。

其后,王国维对这些甲骨文上的资料进行了考据,进一步证实这里就是盘庚迁都的都城。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并高价购藏。

此后十年间先后搜购甲骨的有王襄、孟定生、刘鹗、罗振玉及美国人方法敛,英国人库寿龄、金璋,日本人林泰辅,加拿大人明义士等,共得甲骨数万片。

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有计划地进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

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197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甲骨四千余片。

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郑州商代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自1954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丰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字甲骨约三百片。

【甲骨文发现】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但是,它直到公元1899年才被确认。

甲骨文的发现,震惊中外,并由此而引起对商都殷墟的发掘,中国近代考古学从此诞生。

【甲骨惊世界】古代甲骨上的刻划痕迹被确认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中国考古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之一。

可是它的发现过程,却是十分偶然而又富于戏剧色彩的。

清末光绪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1900)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官)的王懿荣(1845王懿荣无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对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荣便仔细端详起来,觉得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状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

为了找到更多的龙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赶到达仁堂,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把药店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全部买下,后来又通过古董商范维卿等人进行搜购,累计共收集了1500多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

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

由此肯定这是刻划在兽骨上的古代文字,从此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文人学士和古董商人竞相搜求。

曾有人对王懿荣从中药中发现带字龙骨之说提出质疑,认为王懿荣在他的有关著述中没有这方面的记载,并认为王懿荣吃的龙骨在药店已加工成细粒,看不出刻痕文字来的。

而且当时菜市口一带并没有达仁堂药店。

对此,后来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周绍良说,当时龙骨在中药店都是成块、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药店买龙骨还是这样。

至于达仁堂药店当时确实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鹤年堂中药店,当时的人很迷信西鹤年堂,买中药都要去西鹤年堂药店,这也有可能是当时传误造成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